01物质的分类、化学用语、化学计量--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专题练习(苏教版
展开
这是一份01物质的分类、化学用语、化学计量--江苏省2023-2024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专题练习(苏教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计算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2022上·江苏南通·高三统考期末)四大发明是中国古代创新的智慧成果和科学技术,包括了造纸术、指南针、火药、印刷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造纸过程中的破碎,碱浸,漂白,沉浆都属于物理变化
B.古代制造指南针的材料为磁石,主要成分为
C.火药爆炸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
D.活字印刷术使用的黑墨,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
2.(2023上·江苏南京·高三南京外国语学校校考期末)设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7.8g和混合物中所含的阴离子总数为0.1
B.1L0.1ml/L溶液中离子数为0.1
C.常温常压下,124g中所含P-P键的数目为4
D.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ml与1ml充分反应后容器内的分子数小于2
3.(2023上·江苏扬州·高三江苏省高邮中学校联考期末)向溶液中通入至过量,先生成蓝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得到深蓝色的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键的存在导致热稳定性较强B.硫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C.离子半径大小:D.的空间结构为正四面体
4.(2022上·江苏南通·高三统考期末)在指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或离子间转化能实现的是
A.B.
C.D.
5.(2023上·江苏扬州·高三江苏省高邮中学校联考期末)正确佩戴口罩能有效降低新冠疫情传播风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一次性防尘口罩可防烟、雾,烟、雾的分散质是空气
B.氯气泄漏时,可戴上用氨水润湿过的口罩
C.古人使用蚕丝巾遮盖口鼻,蚕丝巾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
D.医用口罩过滤层由聚丙烯熔喷布构成,熔喷布是天然高分子材料
6.(2023上·江苏苏州·高三统考期末)硫代碳酸钠(Na2CS3)可用于处理工业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可通过如下反应制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HS中仅存在离子键B.CS2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
C.中C原子为sp3杂化D.H2S的电子式为
7.(2023上·江苏·高三统考期末)氧炔焰可用于焊接和切割金属,可利用反应制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含离子键B.的空间构型为直线形
C.中C元素的化合价为D.的电子式为
8.(2023上·江苏无锡·高三统考期末)反应可用于吸收氮氧化物,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和都是酸性氧化物B.的电子式为
C.中仅含有离子键D.的空间构型为形
9.(2022上·江苏无锡·高三统考期末)工业上曾经通过反应3Fe+4NaOH=Fe3O4+2H2↑+4Na↑生产金属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中NaOH是氧化剂B.用磁铁可以将Fe和Fe3O4分离
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将生成的气体在空气中冷却可获得钠
10.(2023上·江苏无锡·高三统考期末)化学促进了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下列叙述中不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石胆能化铁为铜”
B.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CO2跨临界直冷制冰
C.科学家成功将CO2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
D.用四氟乙烯制备医用防护服材料微孔聚四氟乙烯
11.(2015上·江苏扬州·高三统考期末)设N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状况下,11.2 L CCl4中含有的分子数为0.5 NA
B.1 ml Cl2完全溶于水,转移的电子数为NA
C.25°C时,pH=13的1.0 L Ba(OH)2溶液中含有的OH−数为0.1 NA
D.电解精炼铜,转移2 NA个电子时,阳极溶解64 g铜
12.(2023上·江苏常州·高三统考期末)实验室常用加热Ca(OH)2和NH4Cl固体混合物的方法制备NH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Ca(OH)2是弱电解质B.NH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
C.NH3的电子式为D.可用无水CaCl2干燥制得的NH3
13.(2023上·江苏南通·高三统考期末)(与分子构型相同)水解可产生消毒效果的,可通过反应:制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电子式为B.为离子晶体
C.是非极性分子D.空间构型为平面正三角形
14.(2024上·江苏苏州·高三统考期末)氯碱工业的原理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的电子式为B.为极性分子
C.与具有相同的电子层结构D.中含离子键和共价键
15.(2023上·江苏无锡·高三统考期末)在给定条件下,下列物质间转化能实现的是
A.ClO2(g)NaClO2(aq)B.Cl2(g)FeCl2(s)
C.HClO(aq) Cl2(g)D.NaClO(aq) ClO2(g)
二、填空题
16.(2015上·江苏苏州·高三统考期末)我国某地利用生产磷铵排放的废渣磷石膏制取硫酸并联产水泥的技术研究获得成功。具体生产流程如下:
(1)操作a的名称是 。制硫酸工艺中净化SO2窑气的目的是 。
(2)装置B中生成两种酸式盐,它们的化学式分别是 。
(3)制硫酸所产生的尾气除了含有N2、O2外,还含有SO2、微量的SO3和酸雾。能用于测定硫酸尾气中SO2含量的是 。(选填字母)
(4)SO2可转化为硫酸盐。现有一种硫酸盐的化学式为Fe2(SO4)3·x(NH4)2SO4·yH2O。现称取该复盐2.410g,加入过量的NaOH溶液并加热,生成的气体用100mL 0.0500 ml·L―1硫酸吸收,多余的硫酸用0.2000 ml·L―1的NaOH溶液滴定,消耗NaOH溶液25.00mL。再将等质量的复盐溶于水配成溶液,加足量BaCl2溶液,充分反应后,过滤、洗涤、干燥,最后得白色沉淀2.330g。试列出计算过程确定该复盐的化学式。
三、计算题
17.(2019上·江苏常州·高三统考期末)用硫酸亚铁铵[(NH4)2SO4·FeSO4·6H2O]为原料通过下列流程可以制备晶体A。
已知:25 ℃时,[Fe(C2O4)3]3-(aq)+SCN-(aq)⇌[Fe(SCN)]2+(aq)+3C2O42-(aq),K=10-16
(1)写出步骤Ⅰ生成黄色沉淀(FeC2O4·2H2O)的化学方程式: 。
(2)步骤Ⅱ水浴加热需控制40 ℃的理由是 。
(3)某研究小组同学欲检验晶体A中含有三价铁,取少量晶体放入试管中,用蒸馏水充分溶解,向试管中滴入几滴0.1 ml· L-1KSCN溶液。请判断上述实验方案是否可行并说明理由: 。
(4)某研究小组通过如下实验步骤测定晶体A的化学式:
步骤1:准确称取A样品4.910 0 g,干燥脱水至恒重,残留物质量为4.370 0 g;
步骤2:准确称取A样品4.910 0 g置于锥形瓶中,加入足量的3.000 ml·L-1 H2SO4溶液和适量蒸馏水,用0.500 0 ml·L-1 KMnO4溶液滴定,当MnO4-恰好完全被还原为Mn2+时,消耗KMnO4溶液的体积为24.00 mL;
步骤3:将步骤1所得固体溶于水,加入铁粉0.280 0 g,恰好完全反应。
通过计算确定晶体A的化学式(写出计算过程) 。
四、解答题
18.(2022上·江苏南通·高三统考期末)电解金属锰阳极渣(主要成分MnO2,杂质为Pb、Fe、Cu元素的化合物)和黄铁矿(FeS2)为原料可制备Mn3O4,其流程如图所示:
已知:Ksp(MnF2)=5.0×10-3、Ksp(CaF2)=3.5×10-11,回答下列问题:
(1)“酸浸”时,所用的稀酸X是 。
(2)“酸浸”过程中,Fe2+、Fe3+的质量浓度、Mn浸出率与时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①20~80min内,浸出Mn元素的主要离子方程式为 。
②80~100min时,Fe2+浓度上升的原因可能是 。
(3)若“净化”过程中Mn2+的浓度为2ml·L-1,则此时Ca2+的浓度为 ml·L-1。
(4)MnSO4制取Mn3O4的一种流程如图2。在搅拌下向50mL1ml·L-1MnSO4溶液中缓慢滴加1ml·L-1NH4HCO3,则加入NH4HCO3溶液的体积至少为 mL。
19.(2024上·江苏苏州·高三统考期末)燃煤电站产生的主要大气污染物之一。以为活性物质、为载体的催化剂,可用于烟气中脱除。
Ⅰ.将吸附有的胶体煅烧可制得催化剂。
已知:胶粒表面带正电荷。
(1)异丙醇铝加入到中,充分搅拌可生成胶体。
①生成胶体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胶体中,两分子以配位键聚合成含四元环的二聚分子。该二聚分子结构式为 。
(2)将胶体与溶液混合,静置、过滤、洗涤、煅烧制得催化剂。
①与溶液混合前,须在胶体中加入一定量溶液的目的是 。
②“煅烧”制得催化剂的过程中固体的质量先减小后增大,固体质量增加的原因是 。
Ⅱ.将模拟烟气(主要成分为)匀速通过装有催化剂的反应管,和反应机理可表示为(表示吸附态)。
(3)负载不同含量的催化剂对的脱除率随温度的变化如图所示。
①温度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脱除率均迅速增大原因是 。
②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与反应物在载体表面的吸附和活性物质表面的反应有关。温度高于,使用催化剂的脱除率明显低于催化剂,其原因是 。
(4)实验测得温度升高出口处含量增大,已知与在该催化剂下很难反应生成含量增大的原因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0.(2016上·江苏常州·高三统考期末)利用钴渣[含C(OH)3、Fe(OH)3等]制备钴氧化物的工艺流程如下:
(1)溶解还原过程中C(OH)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
(2)铁渣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 ;
(3)CC2O4是制备钴的氧化物的重要原料;
图示为二水合草酸钴(CC2O4·2H2O)在空气中受热的质量变化曲线,曲线中300℃及以上所得固体均为钴氧化物。
①通过计算确定C点剩余固体的化学成分为 (填化学式),写出B点对应的物质与O2在225℃~300℃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②取一定质量的二水合草酸钴分解后的钴氧化物(其中C的化合价为+2、+3),用480mL5ml•L-1盐酸恰好完全溶解固体,得到CCl2溶液和4.48L(标准状况)黄绿色气体,试确定该钴氧化物中C、O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写出计算过程)。
A.NaOH溶液、酚酞试液
B.氨水、酚酞试液
C.碘水、淀粉溶液
D.KMnO4溶液、稀H2SO4液
参考答案:
1.D
【详解】A.碱浸,漂白过程中生成新物质,存在化学变化,A错误;
B.磁石,主要成分为四氧化三铁,B错误;
C.火药爆炸过程中释放出能量,生成物能量低于反应物的能量,C错误;
D.黑墨成分含有碳,常温下化学性质比较稳定,D正确;
故选D。
2.A
【详解】A.过氧化钠是由1个钠离子和1个过氧根离子构成的、硫化钠是由1个钠离子和1个硫离子构成的,1分子中均含有1个阴离子,且两者的相对分子质量均为78;则和混合物可看作NaM,且物质的量为0.1ml,其所含的阴离子总数为,A正确;
B.溶液中存在Cr2O+H2O2CrO+2H+,导致离子数小于,B错误;
C.1分子P4中存在6个P-P键,常温常压下,(物质的量为1ml)中所含键的数目为,C错误;
D.向密闭容器中充入1ml与1ml,反应为等分子数的反应,故容器内的分子数等于,D错误;
故选A。
3.D
【详解】A.热稳定性较强是因N-H键键能较大,与氢键无关,故A错误;
B.硫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故B错误;
C.和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但N的核电荷数小于O,离子半径大于,故C错误;
D.中心S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无孤对电子,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故D正确;
故选:D。
4.C
【详解】A.向沸水中滴加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液体呈红褐色,制备胶体,A错误;
B.Fe和水蒸气高温下反应,生成和,B错误;
C.,C正确;
D.,D错误;
故选C。
5.C
【详解】A.雾、烟都是气溶胶,分散剂都为空气,空气不是分散质,A错误;
B.NH3具有刺激性气味,会引起人的呼吸道水肿,氨气有挥发性,氨水能挥发出大量的NH3,故氯气泄漏时,不可戴上用氨水润湿过的口罩,B错误;
C.古代丝巾由蚕丝制造而成,蚕丝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所以古代丝巾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C正确;
D.聚丙烯不属于天然高分子材料,而是有机合成材料,D错误;
故答案为:C。
6.B
【详解】A.NaHS是酸式盐,其中存在离子键和共价键,A错误;
B.CS2分子结构与CO2相似,C原子与2个S原子形成2个C=S共价键,三个原子在同一直线上,其空间构型为直线形,B正确;
C.中C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是3+=3,故C原子为sp2杂化,C错误;
D.S原子最外层有6个电子,S原子与2个H原子形成2对共用电子对,使分子中各个原子都达到稳定结构,故H2S的电子式为,D错误;
故合理选项是B。
7.C
【详解】A.中钙离子与之间存在离子键,中C原子之间存在共价键,选项A错误;
B.H2O中O原子杂化轨道数=σ键数+孤对电子对数=2+=4,所以采取sp3杂化,分子构型为V型,选项B错误;
C.中H元素为+1价,C元素的化合价为,选项C正确;
D.是离子化合物,由由Ca2+离子和OH-离子构成,的电子式为,选项D错误;
答案选C。
8.D
【详解】A.一氧化氮是不成盐氧化物,故A错误;
B.氢氧化钠是离子化合物,电子式为,故B错误;
C.亚硝酸钠是含有离子键和共价键的离子化合物,故C错误;
D.水分子中氧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为4、孤对电子对数为2,分子的空间构型为V形,故D正确;
故选D。
9.A
【详解】A.NaOH中钠和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所以NaOH是氧化剂 ,故A正确;
B.用可以将Fe和Fe3O4均可被磁铁吸出,故B错误;
C.置换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化合物,该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故C错误;
D.将生成的气体在空气中冷却,钠会和空气中氧气反应,不能获得钠,故D错误。
答案选A。
10.B
【详解】A.《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石胆能化铁为铜” 发生的反应为铁与硫酸铜溶液发生置换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涉及化学变化,故A不符合题意;
B.北京冬奥会场馆使用二氧化碳跨临界直接制冰过程中没有新物质生成,不涉及化学变化,故B符合题意;
C.二氧化碳转化为淀粉或葡萄糖时有新物质生成,涉及化学变化,故C不符合题意;
D.用四氟乙烯制备医用防护服材料微孔聚四氟乙烯发生的反应为一定条件下四氟乙烯发生加聚反应生成聚四氟乙烯,涉及化学变化,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1.C
【详解】A.在标准状况下四氯化碳不是气体,不能使用气体摩尔体积计算,所以不能计算其分子数,不选A;
B.1摩尔氯气溶于水,氯气不能完全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该反应为所歧化反应,转移的电子数小于NA,不选B;
C.溶液中氢离子浓度为10-13ml/L,所以氢氧根离子浓度为10-1ml/L,氢氧根的物质的量为10-1×1=0.1ml,选C;
D.电解精炼铜时阳极先溶解锌、铁等杂质金属,所以转移2ml电子时,不能溶解64g铜,不选D。
故选C。
12.B
【详解】A. Ca(OH)2是强碱,在水溶液中能完全电离,属于强电解质,A错误;
B.N原子价层电子对数为4+=4,采用sp3杂化,的空间构型为正四面体形,B正确;
C.NH3是N与H形成的共价化合物,其电子式为,C错误;
D.无水CaCl2与氨气相互反应生成CaCl28NH3,不能用CaCl2干燥制得的NH3,D错误;
故选B。
13.B
【详解】A.次氯酸的电子式为,A错误;
B.NH4Cl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构成,属于离子晶体,B正确;
C.HCl正负电荷中心不重合,为极性分子,C错误;
D.NCl3中中心原子N的价层电子对数为3+=4,采用sp3杂化,含有一对孤电子对,空间构型为三角锥形,D错误;
故答案选B。
14.D
【详解】A.的电子式为,故A错误;
B.为非极性分子,故B错误;
C.有10个电子,含有18个电子,与的电子层结构不相同,故C错误;
D.中含离子键和O-H共价键,故D正确;
故答案选D。
15.A
【详解】A. ClO2(g)与NaOH反应生成NaClO2(aq)、NaClO3(aq)和水,故A正确;
B. Cl2(g)与Fe点燃只能生成FeCl3(s),故B错误;
C. HClO(aq)光照分解生成HCl和 O2(g),故C错误;
D. NaClO(aq)与SO2反应生成NaCl、Na2SO4,故D错误;
故选A。
16. 过滤 防止催化剂中毒 NH4H2PO4 (NH4)2HPO4 CD Fe2(SO4)3·(NH4)2SO4·24H2O
【详解】试题分析:(1)浓缩结晶后得到的晶体需要通过过滤才能实现分离,则操作a的名称是过滤。SO2气体中含有杂质容易使催化剂中毒,从而降低甚至失去催化能力,所以制硫酸工艺中净化SO2窑气的目的是防止催化剂中毒。
(2)磷酸是三元酸,则装置B中生成两种酸式盐的化学式分别是NH4H2PO4 、(NH4)2HPO4。
(3)A.NaOH溶液也能与三氧化硫反应,A错误;B.氨水也吸收三氧化硫,B错误;C.SO2具有还原性,能被碘水氧化,则利用碘水、淀粉溶液可以测定SO2含量,C正确;D.SO2具有还原性,能被酸性高锰酸钾溶液氧化,因此利用KMnO4溶液、稀H2SO4液可以测定SO2含量,D正确,答案选CD。
(4)消耗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是0.025L×0.2ml/L=0.005ml,则消耗硫酸是0.005ml÷2=0.0025ml,因此吸收氨气的硫酸是0.1L×0.05ml/L—0.0025ml=0.0025ml,因此吸收的氨气是0.0025ml×2=0.005ml。2.330g沉淀是硫酸钡,物质的量是2.330g÷233g/ml=0.01ml,因此铵根与硫酸根的物质的量之比是0.005ml:0.01ml=1:2。则 ,解得x=1,这说明2.410g复盐的物质的量是0.0025ml,则其相对分子质量是2.410÷0.0025=964,则y=,因此化学式为Fe2(SO4)3·(NH4)2SO4·24H2O。
考点:考查物质制备工艺流程图的分析与应用
17. (NH4)2SO4·FeSO4·6H2O+H2C2O4===FeC2O4·2H2O↓+(NH4)2SO4+H2SO4+4H2O 温度太高,H2O2分解;温度太低,Fe2+氧化速度太慢 否,因为[Fe(C2O4)3]3-转化为[Fe(SCN)]2+反应的平衡常数较小,离子浓度太小,观察不到明显现象,所以无法检验 K3Fe(C2O4)3·3H2O
【分析】根据晶体A的制备流程,写出有关化学方程式,分析控制温度的原因,结合信息判断检验三价铁的检验方法是否合理。通过一定量晶体A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求其化学式。
【详解】(1) 步骤Ⅰ由硫酸亚铁铵溶液与饱和草酸溶液反应生成黄色沉淀(FeC2O4·2H2O),化学方程式(NH4)2SO4·FeSO4·6H2O+H2C2O4===FeC2O4·2H2O↓+(NH4)2SO4+H2SO4+4H2O。
(2) 步骤Ⅱ需控制40 ℃,因温度太高,H2O2分解;温度太低,Fe2+氧化速度太慢。
(3) 晶体A中三价铁以[Fe(C2O4)3]3-存在,其转化为[Fe(SCN)]2+的反应平衡常数K=10-16太小,溶液中Fe3+浓度太小,加KSCN溶液无明显现象,故无法检验。
(4) 4.910 0 g样品A中,n(H2O)=(4.9100g-4.3700g)/18g·ml-1=0.0300ml。
据5C2O42-——2MnO4-,n(C2O42-)=2.5×n(MnO4-)=2.5×0.500 0 ml·L-1 ×0.02400 L=0.0300ml。
又据2Fe3+——Fe,n(Fe3+)=2×n(Fe)=2×0.2800g/56g·ml-1=0.0100ml。
因电荷守恒n(K+)+3n(Fe3+)=2n(C2O42-),n(K+)=0.0300ml。
故n(K+):n(Fe3+):n(C2O42-):n(H2O)=3:1:3:3,A的化学式K3Fe(C2O4)3·3H2O。
【点睛】通常,求化学式即求化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之比。任何化合物或水溶液一定符合电荷守恒,这是化学计算中的隐含条件。
18.(1)稀硫酸
(2) 3MnO2+2FeS2+12H+=3Mn2++4S+2Fe3++6H2O 80~100min时,MnO2浸出率很高,剩余MnO2较少,FeS2浸出的Fe2+与MnO2接触机会减少,所以Fe2+浓度上升
(3)1.4×10-8
(4)100
【分析】由元素守恒知,酸X为稀硫酸,由流程知,MnO2将Pb、S等元素氧化生成S、PbSO4,滤液中含有Fe3+、Fe2+、Mn2+、Cu2+等,加入H2O2将Fe2+氧化为Fe3+,再加入CaO调节pH除去Fe3+、Cu2+,之后滤液中主要含有Ca2+、Mn2+,加入MnF2除去Ca2+,最终得到MnSO4溶液,经过一系列操作得到Mn3O4。
【详解】(1)由分析知,稀酸X为稀硫酸;
(2)①由图示知,20~80 min内,Mn元素浸出率提高,Fe3+含量明显增加,说明此时MnO2与FeS2反应生成Mn2+、Fe3+、S等,根据得失电子守恒、电荷守恒、元素守恒配平得完整方程式为:3MnO2+2FeS2+12H+=3Mn2++4S+2Fe3++6H2O;
②80~100min时,MnO2浸出率很高,剩余MnO2较少,FeS2浸出的Fe2+与MnO2接触机会减少,所以Fe2+浓度上升;
(3)由Ksp(MnF2)=c(Mn2+)·c2(F-)=5.0×10-3,得2 ml/L×c2(F-)=5.0×10-3,解得c2(F-)=2.5×10-3 ml2/L2,再由Ksp(CaF2)=c(Ca2+)·c2(F-)=3.5×10-11,得c(Ca2+)×2.5×10-3 =3.5×10-11,解得c(Ca2+)=1.4×10-8 ml/L;
(4)MnSO4与NH4HCO3反应生成MnCO3沉淀的离子方程式为:Mn2++2=MnCO3↓+CO2↑+H2O,消耗NH4HCO3物质的量n=2n(MnSO4)=2×0.05 L×1 ml/L=0.1 ml,对应体积V=,即100 mL,故此处填100。
19.(1)
(2) 改变胶粒电荷性质 和氧气生成了CeO2
(3) 催化剂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催化剂的含量高, 含量低,对的吸附少
(4)
【详解】(1)①在水中,充分搅拌可生成胶体,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②胶体中,两分子以配位键聚合成含四元环的二聚分子,该二聚分子结构式为,故答案为。
(2)①胶粒表面带正电荷,加入一定量溶液改变胶粒电荷性质,再加入溶液吸附有,故答案为改变胶粒电荷性质;
②吸附有的胶体煅烧可制得催化剂,煅烧过程中,固体质量先减小后增大,根据催化剂和原料的分子式,增大是因为和氧气生成了CeO2,故答案为和氧气生成了CeO2。
(3)①温度范围内,催化剂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使用随着温度的升高,脱除率均迅速增大,故答案为催化剂活性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②已知催化剂的催化效率与反应物在载体表面的吸附和活性物质表面的反应有关,催化剂的含量高,导致含量低,对的吸附少,导致温度高于,催化剂的脱除率明显低于催化剂,故答案为催化剂的含量高, 含量低,对的吸附少。
(4)已知与在该催化剂下很难反应生成,所以和生成,方程式为,故答案为 。
20.(1)
(2)+3
(3) C3O4 3CC2O4+2O2C3O4+6CO2 5:6
【分析】钴渣C(OH)3、Fe(OH)3中加入硫酸二者都溶于硫酸生成硫酸盐,再加入亚硫酸钠,三价铁被亚硫酸钠还原为二价铁,三价钴被亚硫酸钠还原为二价钴,再加入氯酸钠和氧气,将亚铁离子变成铁离子,纯化处理得到的铁渣中铁为+3价,再反应生成氢氧化铁,CSO4溶液中加入草酸铵溶液,得到CC2O4•2H2O,再煅烧生成钴氧化物。据此解答。
【详解】(1)C(OH)3溶解还原反应为C(OH)3、H+、-的氧化还原反应,其离子反应为;
(2)由制备流程可知,加硫酸溶解后为铁离子,再与亚硫酸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亚铁离子,在浸液中通入氧气时亚铁离子被氧化为铁离子,再反应生成氢氧化铁,可知铁渣中铁元素的化合价为+3价;
(3)①由图可知,CC2O4•2H2O的质量为18.3g,其我知道可为0.1ml,C元素质量为5.9g,C点钴氧化物质量为8.03g,氧化物中氧元素质量为8.03g-5.9g=2.13g,则氧化物中C原子与O原子物质的量之比为0.1ml:≈3:4,故C的C氧化物为C3O4;B点对应物质的质量为14.7g,与其起始物质的质量相比减少18.3g-14.7g=3.6g,为结晶水的质量,故B点物质为CC2O4,与氧气反应生成C3O4与二氧化碳,反应方程式为:3CC2O4+2O2C3O4+6CO2;
②由电子守恒:n(C3+)=2n(Cl2)= 2×=0.4ml,由电荷守恒:n(C原子)总=n(C2+)溶液=n(Cl-)=0.5×( 0.48L×5ml/L-2×0.2ml)= 1 ml,所以固体中的n(C2+)=1ml-0.4ml=0.6ml,根据化合价电荷守恒为0,氧化物中n(O)=(0.6ml×2+0.4ml×3)÷2=1.2ml,故该钴氧化物中n(C):n(O)=1ml:1.2ml=5:6。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01物质的分类、化学用语、化学计量、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上海市广东省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专题复习(沪科版),共21页。
这是一份01物质的分类、化学用语、化学计量--07化学实验基础--浙江省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重点知识点专题练习(苏教版),共15页。
这是一份01物质的分类、化学用语、化学计量--福建省2023-2024学年高三化学上学期期末专题练习(鲁科版,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填空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