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3* 琵琶行并序教案
展开但凡好文章,必定有一气呵成之感。我之所以喜欢《琵琶行并序》最大的原因就基于此。
《琵琶行并序》是一首长篇乐府诗,有叙事,有景物描写,有音乐描写,多而不乱,不仅不乱,还有浑然一体、流滑畅快之感。细细品来,这浑然之感,源自于高级的审美。我想将《红楼梦》融入《琵琶行》,整合一节音乐审美课。
我想将《红楼梦》融入《琵琶行》,整合一节音乐审美课。当然,此课不是耍花枪,是脱胎于课标要求的。
且看教参中的单元目标和课本第三单元提示。(标红的是本节课教学目标的设定来源)
单元目标:
1.通过本单元作品的学习,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提高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增强文化自信。
2.通过诵读涵泳,发挥联想和想象,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独立欣赏诗歌独特的艺术魅力。
3.学习本单元不同时期、不同体式的经典诗歌作品,借助知人论世、以意逆志等方法把握诗歌内涵,体察诗人对社会与人生的思考,理解诗人的精神境界,提升综合审美鉴赏力。
4.在学习本单元作品的基础上,联系对既往文学作品的学习,根据自身实际情况,写一篇文学短评。
第三单元提示:
学习本单元,要逐步掌握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方法,认识古诗词的当代价值,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意识。要在诵读和想象中感受诗歌的意境,欣赏其独特的艺术魅力;感受诗人的精神世界、体会诗人对社会的思考与对人生的感悟,提高自身的思想修养和文化品位;尝试写作文学短评。
学习目标:
品鉴《琵琶行》中,音乐描写之美。
了解学习古人的音乐审美艺术。
取材范围: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四十回 史太君两宴大观园 金鸳鸯三宣牙牌令
正说话,忽一阵风过,隐隐听得鼓乐之声.贾母问"是谁家娶亲呢?这里临街倒近。”王夫人等笑回道:“街上的那里听的见,这是咱们的那十几个女孩子们演习吹打呢。”贾母便笑道:“既是他们演,何不叫他们进来演习。他们也逛一逛,咱们可又乐了。”凤姐听说,忙命人出去叫来,又一面吩咐摆下条桌,铺上红毡子。贾母道:“就铺排在藕香榭的水亭子上,借着水音更好听。回来咱们就在缀锦阁底下吃酒,又宽阔,又听的近。”众人都说那里好。
四十一回 栊翠庵茶品梅花雪 怡红院劫遇母蝗虫
只见一个婆子走来请问贾母,说:“姑娘们都到了藕香榭,请示下,就演罢还是再等一会子?"贾母忙笑道:“可是倒忘了他们,就叫他们演罢。”那个婆子答应去了。不一时,只听得箫管悠扬,笙笛并发。正值风清气爽之时,那乐声穿林度水而来,自然使人神怡心旷。宝玉先禁不住,拿起壶来斟了一杯,一口饮尽。
第七十六回 凸碧堂品笛感凄清 凹晶馆联诗悲寂寞
贾母因见月至中天,比先越发精彩可爱,因说:“如此好月,不可不闻笛。”因命人将十番上女孩子传来。贾母道:“音乐多了,反失雅致,只用吹笛的远远的吹起来就够了。”
……
这里贾母仍带众人赏了一回桂花,又入席换暖酒来。正说着闲话,猛不防只听那壁厢桂花树下,呜呜咽咽,悠悠扬扬,吹出笛声来。趁着这明月清风,天空地净,真令人烦心顿解,万虑齐除,都肃然危坐,默默相赏。听约两盏茶时,方才止住,大家称赞不已。于是遂又斟上暖酒来。贾母笑道:“果然可听么?"众人笑道:“实在可听。我们也想不到这样,须得老太太带领着,我们也得开些心胸。”贾母道:“这还不大好,须得拣那曲谱越慢的吹来越好。”说着,便将自己吃的一个内造瓜仁油松穰月饼,又命斟一大杯热酒,送给谱笛之人,慢慢的吃了再细细的吹一套来。媳妇们答应了,方送去,只见方才瞧贾赦的两个婆子回来了,说:“右脚面上白肿了些,如今调服了药,疼的好些了,也不甚大关系。”贾母点头叹道:“我也太躁心。打紧说我偏心,我反这样。”因就将方才贾赦的笑话说与王夫人尤氏等听。王夫人等因笑劝道:“这原是酒后大家说笑,不留心也是有的,岂有敢说老太太之理。老太太自当解释才是。”只见鸳鸯拿了软巾兜与大斗篷来,说:“夜深了,恐露水下来,风吹了头,须要添了这个。坐坐也该歇了。”贾母道:“偏今儿高兴,你又来催。难道我醉了不成,偏到天亮!"因命再斟酒来。一面戴上兜巾,披了斗篷,大家陪着又饮,说些笑话。只听桂花陰里,呜呜咽咽,袅袅悠悠,又发出一缕笛音来,果真比先越发凄凉。大家都寂然而坐。夜静月明,且笛声悲怨,贾母年老带酒之人,听此声音,不免有触于心,禁不住堕下泪来。众人彼此都不禁有凄凉寂寞之意,半日,方知贾母伤感,才忙转身陪笑,发语解释。又命暖酒,且住了笛。
学习任务一
1.从诗歌中读出音乐之美
(1)对音乐的描摹之美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从技巧,议论入手写声。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以喻摹声,以形绘声,写出音乐的粗重急促、和缓轻细、清脆圆润的特点。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无声衬有声,写出音乐婉转凝咽,声弦暂歇的特点。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以喻摹声,写出音乐雄浑激昂的特点。
(2)乐与景的相融之美
此段于江上听乐。有以下句子:
忽闻水上琵琶声,
大弦嘈嘈如急雨,
间关莺语花底滑,
幽咽泉流冰下难。
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唯见江心秋月白。
作者在描摹音乐时,声从水起,雨、滑、泉、冰、水浆,皆与水相关,最后息于水止。作者用水的各种形态描摹音乐,使乐与景和谐相融,浑然一体。
(3)乐与情的相合之美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凡音之起,由人心生也。”《礼记 乐记》有言。演奏者先有情,以情入乐“先有情”,欣赏者听出乐中之情,又将此情共情,顿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之感。
2.结合《红楼梦》选段,概括中国传统音乐审美之特点。
在《红楼梦》中,悠扬呜咽的笛声传来时,作者对周边景物、自然环境一再加以描写和突出:明月清风、天空地净、夜静月明。
第四十一回写众人欣赏笙笛齐奏时,也同样有优美自然环境的映衬烘托:正值风清气爽之时,那乐声穿林度水而来,自然使人神怡心旷。
《琵琶行》中,作者也对周边环境进行了描写: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寻声暗问弹者谁,琵琶声停欲语迟。移船相近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这二者都写周边之景,都是临水赏乐。
这其实都是我国古代音乐“天人合一”审美追求的重要体现,就是说音乐表现要高度体现与宇宙自然的和谐之美,所以《乐记》才说:大乐与天地同和,大礼与天地同节。
人与自然的共通共融,当然可以通过艺术创作和审美活动来实现,而通过音乐创作与欣赏,无疑是重要方式之一。
在音乐的世界里,通过眼耳鼻舌身意手,人与天地相契相融、浑然物我,得到了精神的解脱和心灵的自由。当人通过艺术审美融入自然时,在人化的自然世界里,每个人,都遇到了最初最真实的自己。
在《红楼梦》描写里,在音乐的世界里,在人化的自然环境中,大观园这一群人,不再是主子仆人,不再是媳妇婆婆,不再是祖母孙女,她们是一个个真实独立存在的“本我”,所以她们“烦心顿解,万虑齐除,都肃然危坐,默默相赏”,在音乐的世界里,在天人合一的境界里,她们都完成了人性真实情感,一次最真切的流露和释放。(白居易也释放了自己的情感)
结合《琵琶行》与《红楼梦》,可得我国古代传统音乐观认为音乐演奏与欣赏,要完美做到“人”、“乐”与“自然”的高度和谐统一,也就是说音乐要与自然与人,水乳交融,物我两忘,是三,也是一。这源于我国传统文化中的“天人合一”思想。
除了天人合一的音乐欣赏之境,《琵琶行》里,白居易夜乘小舟与友独游赏乐,这与《红楼梦》里描写的贾母欣赏音乐的癖好,还鲜明体现了我国古代音乐对“清微淡远”艺术境界的自觉追求。
“清”这是指演奏者和听者的精神状态,即摒除杂念,专心致志。
微”,于演奏者而言,指的是在音乐演奏的细妙之点、节奏之间、转折之处,一定要将情绪缓缓释放,音音摹神。
《红楼梦》里贾母对谱笛者第一场演奏的评价是“这还不大好,须得拣那曲谱越慢的吹来越好”,然后又命人送了内造瓜仁油松穰月饼和热酒给了谱笛之人,让他“慢慢的吃了再细细的吹一套来”。
很显然,贾母的这一番点评,就是从音乐欣赏者角度,就音乐表现中“微”这一艺术特点,对演奏者提出的具体要求。
然后我们来看“淡”,它是指音乐表演,要把握好情感表达的度,要学会适当控制,而不是漫无节制的宣泄。
宋代周敦颐说:“乐声淡,则听心平”,“淡”给音乐演奏带来含蓄之美,也给听者带来更多想象的空间。这一“淡”字,更像是我国古代绘画中的留白手法。
《红楼梦》描写里,贾母要求借着水音听箫管悠扬,是淡;隔着桂花树来听笛,是淡;笛音袅袅悠悠呜呜咽咽,是淡。
在轻拢慢捻处,在短暂停歇时,在起承转合点,在那一起一落、时疾时缓、明声暗声错落交替的音乐时空里,每个人内心深处,最黯然柔弱隐秘的角落,都得到了最熨帖的抚慰。
最后来看“远”,它指的是音乐演奏,不论是快是慢,都要给听者以艺术的启迪和丰富的联想,让听者产生奇妙的神思,回味无穷。
小说里描写的笛声,有没有让贾母等人产生奇妙神思,我们不得而知,倒是勾起了她们每个人的伤心事,所以贾母落泪,众人伤感,简直如《二泉映月》一般。
同样,白居易在夜舟听乐,作为演奏者的琵琶女和倾听者的白居易,都于旷夜中,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中是为“清”;琵琶女指法出神入化,“未成曲调先有情”,以情调乐,以乐牵人情,是为“微”;琵琶女虽融情入乐,但宣泄有度,情感表达的恰到好处,是为“淡”;白居易因乐想起往事动情,情随音乐起伏跌宕,是为“远”。
天人合一之境,清微淡远之韵,是我国古代统音乐审美观的直接体现。
(以上有关《红楼梦》部分,借鉴于少读红楼梦《从贾母和虞山派看中国古代音乐欣赏之道》特此感谢!)
完成学习任务一,学习目标就完成一大半了。学习任务二重在落实。
学习任务二 从音乐中听出文化之美
听方锦龙琵琶演奏,感知传统音乐之美提升审美能力,增强文化自信。
(技术有限,不能在此加视频,不过。此大师的视频很好搜索。)
2.听琵琶摇滚乐,用一段文字进行描摹。
(同样是技术有限,网上自行搜索视频,国乐崛起啊!)
课后作业:
阅读朱光潜的《音乐与教育》,写读后感。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3* 琵琶行并序优秀教案: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8.3* 琵琶行并序优秀教案,共13页。
语文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3* 琵琶行并序教案: 这是一份语文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3* 琵琶行并序教案,共11页。教案主要包含了导入,文学常识,内容研读,拓展探究,课后作业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3*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这是一份人教统编版必修 上册第三单元8(梦游天姥吟留别 登高 *琵琶行并序)8.3*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