赣州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赣州市第三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暑假期间小明同学去我国东部沿海某海湾游览,下图为该海湾示意图。小明拍摄了一张“落日碧海、渔船点点”的照片,此时手机显示时间为19:12(北京时间),当地经纬度约为(39.5°N,118°E)。完成下面小题。
1.小明拍摄照片时的位置应在图中( )
A.①B.②C.③D.④
2.拍摄照片的当天,当地昼长约为( )
A.14小时08分钟B.14小时24分钟
C.14小时40分钟D.9小时52分钟
科考人员在河西走廊发现了一种类似于蜂巢的地貌,裸露在外的花岗岩千疮百孔,距今已有上亿年,周围有2~5亿年之前形成的沉积岩,读该地区地质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形成“蜂巢”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
A.流水侵蚀B.风力侵蚀C.冰川侵蚀D.流水沉积
4.此处地貌的形成过程是( )
A.岩浆喷出—沉积—外力侵蚀—地壳抬升
B.岩浆侵入—沉积—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C.沉积—岩浆侵入—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D.沉积—岩浆喷出—地壳抬升—外力侵蚀
地壳运动会导致地层海拔位置的变化。地质工作者对某河流的一个断面开展科学考察,并借助现代技术推测出该断面河流水位及地层的位置变化。下图示意河流水位及甲、乙、丙三个连续地层上表面海拔高度的变化,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该断面上,地层经历的运动过程最强烈的时期为距今( )
A.1~2万年B.2~3万年C.4~5万年D.5~6万年
6.距今3~4万年间,当地河流水位保持相对稳定的主要原因是( )
A.地壳相对稳定B.地壳下降速度和流水沉积速度相当
C.流水下蚀作用弱D.地壳抬升速度和流水下蚀速度相当
7.考察点最可能位于( )
A.山地中的河谷B.山地中的冲积扇
C.丘陵中的河谷D.丘陵中的冲积扇
下图为我国某地夏季某日天气系统示意图,甲、乙、丙、丁四地为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四个城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下图天气系统的气压分布状况与该地相符的是( )
A.B.
C.D.
9.有关甲、乙、丙、丁四城市天气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城市肯定是晴朗天气B.乙城市空气质量比甲城市好
C.丙城市吹偏北风D.丙城市比丁城市气温日较差大
读全球气压带、风带(箭头表示风向)分布局部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示分布现象最可能出现在北半球( )
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
11.甲、乙气压带成因及气流垂直运动方向是( )
A.甲:热力原因辐合B.乙:动力原因下沉
C.甲:动力原因上升D.乙:热力原因辐散
多肉植物又称多浆植物,是指植物的根、茎、叶三种营养器官中至少有一种肥厚多汁、贮藏着大量水分,在土壤含水量少、根部无法吸收水分时可满足植物生存需要,让植物熬过干旱等待雨季到来。多肉植物在旱季时进入休眠状态,在雨季过后,多肉植物开始展示旺盛的生命,生长、开花。下图为非洲地区图,根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2.图中M地生长了大量的原生多肉植物,该地气候( )
A.受暖流影响,降水较多B.受副高控制,全年干旱
C.1月西风影响,降水多D.7月低压北移,降水较多
13.根据材料信息推断,下列地区原生多肉植物品种较( )
A.甲B.乙C.丙D.丁
漫水桥是建在河流上面简易的普通桥,多按常年水位设计桥梁标高,洪水时允许水流从桥面漫过。下图示意中亚某区域等高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图示地区的人们发现河水漫过图中桥梁的时间多在每年月。据此推断,导致图中河水漫过桥面的主要水源最可能来自( )
①大气降水
②湖泊水
③高山冰川融水
④季节性积雪融水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①③
15.当地居民常喜欢在涨水时到河边钓鱼,但河中垂钓钓点是关键,钓点宜选在水流平缓,饵料丰富且易存留食物之地。据图分析图中最适宜垂钓的地点是( )
A.①B.②C.③D.④
下图为某区域示意图,因全球气候变暖,某月等均温线百年来位置发生了变化。完成下面小题。
16.若甲海域等温线弯曲是洋流影响所致,则该洋流属于( )
A.暖流B.季风洋流C.副极地环流D.副热带环流
17.图示季节,乙地区的气候和植被特征分别是( )
A.温和多雨、绿树成荫B.高温少雨、野草稀疏
C.冷风劲吹、树叶凋零D.寒冷干燥、草木枯黄
火地岛是世界上除南极大陆以外最南端的陆地,其南部的德雷克海峡以狂涛巨浪闻名于世,号称“杀人海峡”,但夏季穿过该海峡相对安全。下图示意德雷克海峡位置及海峡里3个地点(a、b、c)的不同水深及流速统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图中德雷克海峡的洋流( )
A.南部洋流流速慢,深层海水流速快B.北部洋流流速慢,深层海水流速慢
C.南部洋流流速快,表层海水流速慢D.北部洋流流速快,表层海水流速快
19.导致德雷克海峡成为“杀人海峡”的根本因素是( )
A.风力B.海陆位置C.流速D.温度差异
20.夏季船只穿过德雷克海峡相对安全,其根本原因是( )
A.温差小、风力小B.气压高、风浪小
C.洋流流速缓慢D.海冰阻挡作用小
下图为甲、乙两地垂直自然带谱分布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1.导致甲山雪线高度南北坡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年总太阳辐射量B.降水量
C.气温D.海拔高
22.有关乙山位置的判断,正确的是( )
A.在南半球B.在东半球C.在中低纬度D.在大陆西岸
四川省地处青藏高原东缘,地貌东西差异较大,西部多为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原、山地,东部为盆地、丘陵,海拔多在3000米以下。森林植被碳储量指森林系统中碳元素的存留量,与森林植被的现存量关系密切。下图示意四川省森林植被分布面积和碳储量比例随海拔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四川省森林植被碳储量随海拔的升高( )
A.逐渐增多B.逐渐减少C.先增后减D.先减后增
24.图示四川省碳储量比例最高的森林植被主要是( )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针叶林D.高山草甸
25.四川省海拔2000米以下森林植被碳储量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热量条件差B.水分条件差C.地形坡度大D.人类活动多
二、材料分析题
26.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米布沙漠被称为变色沙漠,是最古老、最干燥的沙漠之一,年降水量不足10毫米,沿岸多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海雾有时深入内陆50千米。研究发现,纳米布沙漠的沙子主要来源于奥兰治河上游山区富含铁元素的岩石。纳米布沙漠内有呈新月形、线形以及星形的高大沙丘,其中星形沙丘“随风摆动”并不断长高。图1示意纳米布沙漠位置,图2示意星形沙丘景观及风向。
(1)简述沙子从奥兰治河上游山区至纳米布沙漠的外力作用过程。
(2)分析沙丘海岸向内陆逐渐由白色增深至红色的原因。
(3)推测沙丘在“随风摆动”过程中形成星形并长高的原因。
27.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21年11月26日西藏萨迦古代蓄水灌溉系统成功入选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该蓄水灌溉系统位于西藏自治区日喀则市萨迦县本波山下,地处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土多水少。年降雨量在150至300毫米,10年当中,只有三四年降水是充足的,水在萨迦当地是相当珍贵的。
材料二:萨迦灌区北流的萨迦冲曲在萨迦寺北面分成三道支流,由一座三门水闸控制,三道支流通向三汪蓄水池,其间亦各有一水闸控制,这套灌溉系统的周围即水浇地。蓄水池大体为矩形,采用敞口形式,由引水渠、池体和出水管网等几部分组成。蓄水池的水需要经过日晒后才可以使用。
材料三:下图为局部灌区结构图和蓄水池景观图。
(1)根据材料推断蓄水池水的主要来源及蓄水池的主要功能。
(2)请说明萨迦蓄水池的水要经过日晒后才可以使用的原因。
(3)从萨迦地区的环境特点及蓄水池结构来推测蓄水池利于晒水的理由。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江作青罗带,山如碧玉簪。”这是出自唐代诗人韩愈《送桂州严大夫》一诗中的名句。漓江发源于南岭,在桂林至阳朔河段,蜿蜒南流,河床由砂、卵石组成,两岸多为石灰岩岩溶地貌(喀斯特地貌),是桂林山水的核心。下图示意桂林在广西的位置和漓江的景观。
(1)推断漓江夏、冬两季河水含沙量大小的差异,并说明理由。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漓江两岸形成“山如碧玉簪”景观与当地气候的关系。
参考答案
1.答案:D
解析:据材料可知为暑假期间,太阳直射北半球,小明拍的是日落,日落位于西北方向,根据“碧海”“渔船”这些信息可知西北方向有海的只能是④,可判断小明位于④地,故选择D。
2.答案:A
解析:当地经度与北京时间的标准时经度120°E相差2°,时间相差8分钟,由此可以算出当地日落时间为19:04,根据昼长时间计算公式:12+0.5昼长=日落时间,可以算出昼长时间为14小时8分钟,故A正确。
3.答案:B
解析:河西走廊位于我国西北干旱区,降水少,流水侵蚀作用弱,主要外力作用是风力侵蚀,A错、B对。读图可以看到,图中岩石形成的是蜂巢状的孔洞,冰川侵蚀地貌形成的是角峰和U形谷,C错。流水沉积作用形成的岩石是沉积岩,图中岩石是花岗岩,D错。故选B。
4.答案:C
解析:读图,图中沉积岩被花岗岩切断,说明先有沉积岩形成,然后有岩浆侵入形成花岗岩,花岗岩是岩浆没有喷出地表,现在花岗岩露出地表,说明岩层形成后有地壳抬升作用,地势变高,表层岩层被侵蚀掉,花岗岩才露出地表,然后被外力侵蚀形成现在千疮百孔的地貌状况,C对。A、B、D错。故选C。
5.答案:C
解析:由材料“下图示意河流水位及甲、乙、丙三个连续地层上表面海拔高度的变化”可知,沉积岩层中,下面的沉积层形成的早,上面的形成的晚。该断面上,各岩层的形成最早的是丙,之后是乙,最晚形成的是甲。题干指出是地壳运动会导致地层海拔位置的变化,因此该地地层海拔升高,经过的是地壳抬升,而图中河流水位海拔又保持稳定,说明河谷处在地壳抬升过程中,河流不断下切侵蚀。地层经历的运动过程最强烈的时期应为地层抬升幅度最大的时期,读图可知,距今4~5万年时地层抬升幅度最大,因此经历的运动过程最强烈,C正确,ABD错误。故选C。
6.答案:D
解析:由上题推论可知,读图可知,距今3~4万年间,当地河流水位保持相对稳定,说明地壳抬升速度和流水下蚀速度相当,D正确,ABC错误。故选D。
7.答案:A
解析:由图中海拔高度以及小题1推论可知,两岸地层海拔为1400米,应位于的是山地中,CD排除;河流水位海拔是900米左右,河谷深切,地壳抬升,流水下切作用。因此应位于的是山地中的河谷,A正确,B错误。故选A。
8.答案:A
解析:根据图中天气符号可判断出为暖锋,暖锋一般分布在低压中心的右侧的低压槽处,因此甲处为低压中心,等压线弯曲凸向气压值高的方向,A正确,BCD错。故选A。
9.答案:D
解析:从图中看,甲位于低压中心附近,多阴雨天,A错;甲、乙两城都位于低压槽处,天气差别不大,空气质量差别不大,B错;丙位于暖锋锋后,吹偏南风,C错;丙城市位于暖锋锋后,为晴天,气温日较差大;丁位于暖锋锋前为阴雨天,因此丙城市比丁城市气温日较差大,D正确。故选D。
10.答案:B
解析:图中甲气压带位于赤道附近,应为赤道低气压带,乙气压带位于副热带地区,应为副热带高气压带,图中显示,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分别位于赤道以北和30°N以北,气压带和风带大致随直射点移动而移动,因此此时直射点应位于北半球。春分和秋分日,直射点在赤道,冬至直射点在南半球,与题意不符,排除A、C、D。夏至日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北半球为夏季,气压带和风带位置偏北,与题意相符,选项B符合题意。故选B。
11.答案:B
解析:根据上一题的判断可知,甲为赤道低气压带、乙为副热带高气压带。赤道低气压带(甲)是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而形成,成因为热力原因,水平气流为辐合,垂直气流为上升;副热带高气压带(乙)是由于气流在30°纬度上空堆积重力下沉而形成,成因为动力原因,水平气流为辐散,垂直气流为下沉。由此判断,选项B符合题意,排除A、C、D。故选B。
12.答案:C
解析:读图可知,图中M位于地中海沿岸地区,适宜多肉植物生长,说明降水季节变化大,为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西风影响,降水多,C项正确,B项错误;该处洋流为加那利寒流,A项错误;7月副热带高气压带北移,降水较少,D项错误。故选C。
13.答案:B
解析:由材料可知,多肉植物是指植物的根、茎、叶器官中有一种或几种肥厚多汁,利于贮水,以便植物熬过干旱。多肉植物在旱季时进入休眠状态,在雨季过后生长、开花,所以其适宜生长在降水季节变化明显的地区。甲、丙为地中海气候区,丁为热带草原气候,以上三地降水均具有季节变化,适宜多肉植物生长,原生多肉植物品种较多,ACD不符合题意;而乙为热带雨林气候,全年高温多雨,气候条件不适宜多肉植物生长,原生多肉植物品种较少,B符合题意。故选B。
14.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人们发现河水漫过图中桥梁的时间多在每年3-4月”,从等高线的高度并结合中亚地区可知,该河主要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同时从等高线判断可知图中湖泊位于河流的上游,故也有湖泊水补给,②④正确。中亚地区地处温带大陆性气候,距海远,水汽难以到达,降水少,主要汛期集中于夏季,①错误。高山冰川融水集中于夏季,③错误。综上所述,B正确,排除A、C、D选项。故选B。
15.答案:D
解析:根据题目“钓点宜选在水流平缓,饵料丰富且易存留食物之地”并结合图示可知,④地处于凸岸,水流较缓,且河道变宽,有回水,饵料丰富且易存留食物,D正确。①位于湖口,涨水时流速快,②地为急流,③地位于凹岸,水流速度快,排除A、B、C选项。故选D。
16.答案:D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洋流的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向一致,图中洋流位于30°附近的大陆西岸,属于副热带环流,故D项正确,C项错误;30°附近大陆西岸的洋流性质为寒流,故A项错误;当地地处30°附近的大陆西岸,受季风影响较小,故B项错误;综上所述,本题选D。
17.答案:A
解析:根据1问可知,该地洋流自南向北流,且性质是寒流,因此北部纬度较低,则判断出该地为南半球;此时陆地等温线凸向较低纬度处,即气温较高处,根据等温线“凸低则高、凸高则低”的规律可知,此时陆地气温较低,海洋气温较高,得出此时是南半球冬季;乙位于30°S~40°S的大陆西岸,气候类型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由此可得,乙地区此时温和多雨,绿树成荫,既非高温,也不寒冷,故A项正确,BCD三项均错误。
18.答案:D
解析:据图表分析可知,a、b、c3个地点北部洋流流速快,南部洋流流速慢;表层海水流速快,深层海水流速慢,D正确;ABC的描述都不正确。故选D。
19.答案:B
解析:据图分析可知,西风漂流在德雷克海峡受南美大陆南部和南极半岛的阻挡,狭管效应明显,导致狂涛巨浪,故其根本因素是海陆位置,B正确;风力、流速、温度差异都不是根本原因,ACD错误。故选B。
20.答案:A
解析:夏季南半球气温较高,德雷克海峡南北温差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盛行西风势力较弱,海上风浪较小,船只穿过德雷克海峡相对较安全,A正确;气压高、风浪小;洋流流速缓慢;海冰阻挡作用小都不是根本原因,BCD错误。故选A。
21.答案:B
解析:由甲山垂直自然带谱分布示意图可知,在草原、荒漠为背景的情况下,北坡出现针叶林,说明北坡为山地迎风坡,降水量丰富,所以北坡雪线位置较低,B正确;年太阳辐射量、气温也有影响,但不是主要因素,海拔高是出现积雪的条件,但不是造成南北坡差异的原因,ACD错误。故选B。
22.答案:C
解析:由相同自然带在南坡分布更高,可知南坡为阳坡,应位于北半球,A错误;无法确定东西半球位置,B错误;山麓基带为常绿阔叶林,说明位于亚热带地区,故位于中低纬度,C正确;大陆西岸同纬度应为亚热带硬叶林,D错误。故选C。
23.答案:C
解析:根据示意图可知,横轴代表海拔,纵轴代表百分比,从左至右,随着海拔的升高,占总量百分比先上升后下降,所以四川省森林植被碳储量随海拔的升高先增后减,C正确,排除ABD。故选C。
24.答案:C
解析:由图所知,四川省碳储量比例最高的森林植被分布在海拔3000—4000m的高度。四川地区自然带的基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随着海拔的升高,自然带应该逐渐变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高山草甸带等。结合图片信息,在海拔4000—5000m的高度,植被的碳储量比例骤然下降,森林的固碳能力要远高于草地,可以推测出该海拔范围的植被类型应为高山草甸,3000—4000m海拔范围内的植被分布应该是针叶林。综上所述,四川省碳储量比例最高的森林植被主要是针叶林,C正确。选C。
25.答案:D
解析:森林植被碳储量指森林系统中碳元素的存留量,与森林植被的现存量关系密切。2000m以下地区受人类活动影响强烈,导致植被覆盖度小于2000m以上地区,D符合题意。2000m以下地区热量条件较好,水分条件较好,地形坡度较小,排除ABC,选D。
26、
(1)答案:上游山区的岩石风化后,经(奥兰治河)侵蚀,搬运至河口沉积;再经北上洋流搬运至纳米布沙漠沿岸沉积;受由沿海吹向陆地(西南)风的侵蚀、搬运,最后沉积于陆地形成沙漠。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纳米布沙漠的沙子主要来源于奥兰治河上游山区富含铁元素的岩石可知,纳米布沙漠的沙子来自奥兰治河上游山区的岩石,岩石经过风化作用,变成碎屑物质,经过河流的搬运作用,在河流入海口处,受到海水的顶托作用,在河口处沉积,形成河口三角洲;后经过沿岸洋流的搬运作用,在纳米布沙漠沿岸地区沉积下来;根据材料信息“沿岸多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可知,由海洋吹向陆地的风,将沿岸地区沉积的物质带到纳米布沙漠沉积下来,形成沙漠。
(2)答案:纳米布沙漠的沙子含有铁元素,遇空气和海雾中水汽易氧化呈红色;海岸带的沙子出露时间短,氧化程度低,颜色较浅;沙子经风从沿海搬运至内陆过程中,被氧化时间随之增长,颜色由白色逐渐增深至红色。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纳米布沙漠的沙子主要来源于奥兰治河上游山区富含铁元素的岩石”可知,纳米布沙漠的沙子来自奥兰治河上游山区的富含铁元素的岩石,所以富含铁元素,被氧气氧化之后,会呈现红色;根据材料信息“海雾有时深入内陆50千米"可知沿海地区海雾弥漫,分布时间较长,沙子受氧化的时间较短,氧化时间较短,颜色较浅;根据上题分析可知,沙漠的沙子是由沿海地区吹入内陆的,在被风从沿海吹到内陆的过程中,被空气中的氧气充分氧化,颜色较深,逐步由白色演变到红色。
(3)答案:当地盛行多种风向;沙丘在多风向影响下形成多条沙脊并组合成星形;星形沙丘在摆动过程中,风从多个方向搬运沙子向沙丘中部堆积,并不断向上推移,沙丘逐渐长高。
解析:沙丘由风力堆积作用而形成,沙丘呈星形,说明当地具有多个风向,沙丘在多个风向的风力作用下,形成多条沙脊,组合到一起,形成星形;沙丘在随风摆动的过程中,沙子在风力的作用下,沿着沙脊不断向星形的中部推移,逐渐爬高,沙丘逐渐长高,星形沙丘逐渐发育。
27.答案:(1)高山冰雪融水;灌溉、抗旱、防洪、文化、科学、旅游功能。
(2)该地地势高,发展农业的热量条件差;灌溉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水温低;经过日晒后的水进行灌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萨迦地处河谷地区,地势相对平坦开阔,利于晒水;萨迦地区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利于晒水;蓄水池由石头所砌,比热容小,白天增温快,利于加热池水;蓄水池结构致密,渗水少;蓄水池采用敞开的形式,便于积水且晒水时受光面积大。
解析:(1)萨迦地区位于西藏,海拔高,蓄水池水的主要来源是高山冰雪融水;地处高原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土多水少,蓄水池的主要功能主要变现在灌溉、抗旱;夏季水量大时可以蓄水防洪,同时还有文化、科学、旅游功能。
(2)西藏萨迦位于青藏高原,地势高,气温低,发展农业的热量条件差;灌溉水源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农业区海拔也较高,水温低;经过日晒后的水温度升高,进行灌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3)萨迦地处河谷地区,地势相对平坦开阔,光照较充足,利于晒水;萨迦地区海拔高,大气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白天太阳辐射强烈,利于晒水;蓄水池由石头所砌,石头比热容小,白天增温快,利于加热池水;蓄水池结构致密,渗水少,水分散失少;蓄水池采用敞开的形式,便于积水且积水时受光面积大。
28.答案:(1)差异:夏季大于冬季;理由:夏季河流补给以大气降水为主,多大雨,流量大;对地表和河流的侵蚀作用强,搬运作用也强,河水含沙量大;冬季河流以地下水补给为主,雨水补给少。
(2)当地夏季高温多雨,有利于植物生长发育;冬季温暖,植物也能生长;降水多对石灰岩的溶蚀作用强,加快石灰岩岩溶地貌的发育。
解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西宁市海湖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云南省大理新世纪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读图题,材料分析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湘潭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读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