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优秀课件ppt
展开题目中含有哪些重要信息?主要内容:
天气:雪天 人物:武判官、诗人 事件:送别
这是一首咏雪诗,这也是一首送别诗,描写的是送友人归京的场景。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江雪》柳宗元欲度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杜甫《绝句》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别董大》高适
岑参(约715—770),荆州江陵(今属湖北)人。唐代诗人。曾任嘉州刺史,世称岑嘉州。作品善于描写塞上风光和战争景象,气势豪迈,情辞慷慨,与高适并称“高岑”。著有《岑嘉州诗》等。
天宝十三载这次是岑参第二次出塞,充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节度使的僚属),而武判官即其前任,诗人在轮台送他归京(唐代都城长安)而写下了此诗。
边塞诗:唐代诗歌的主要题材,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边塞诗一般出自于出征的将领或随军文官之手。通过对古战场的艰辛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描写表达思乡之情以及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在唐代边塞诗中,多以汉朝喻。
狐裘 锦衾 瀚海阑干 羌笛 风掣
朗读课文,读准节奏,读出感情。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北风卷地白草折①,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②,狐裘不暖锦衾③薄。
[译文]呼呼的北风卷地而来,连白草也被刮倒了。塞北的天空,才八月就已雪花纷飞。好像是一夜之间春风突然吹来,千树万树的梨花同时盛开。雪花飘进珠帘沾湿了帐幕,穿着狐皮大衣也不觉得暖和,盖着丝绸的被子也显得很单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①冷难着。瀚海②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③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译文]将军、都护的角弓冻得无法拉开,他们的铁甲战衣也寒冷得无法披戴。辽阔的边塞地区覆盖着厚厚的冰层,万里长空阴云暗淡,好像凝固了似的一动不动。军中主帅在营幕里设置酒席欢送回京的客人,伴奏助兴的有胡琴、琵琶和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①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②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③。
[译文]傍晚送客出辕门,又见大雪纷飞,被冻僵的红旗,就是强劲的北风也无法让它招展。在轮台的东门,我送您踏上归途,分手时大雪已掩没了天山上的道路。山路曲折,山峰环绕,渐渐看不到您的身影,雪地上只留下您马儿走过的脚印。
1. 如何从雪景过渡到送别?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2. 送别地点是如何转换的?
1.反复朗读第一部分描写雪景的诗句,分析诗人是怎样描写雪景的。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表现出诗人的惊奇之情。
这两句极写边塞的风狂雪早。
2.从用词和修辞的角度赏析咏雪名句。
精妙的用词——“忽”字,表明雪来得突兀,来得意外,也表明雪来得急,下得猛。不仅表现了边塞气象变化的神奇,而且传达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新奇的比喻——抓住雪的洁白、鲜润的特点。千树万树,突出了雪的壮观景象。创设了梨花满树、春意盎然的意境,以春暖显奇寒。
严酷的自然环境中透出了诗人高昂的乐观主义精神和开阔的胸襟。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能表现出这种化苦为乐、积极向上的乐观情怀,才能写出这样的千古名句。
昂扬乐观的精神——诗人把北国风雪,用南国的春风和梨花作喻,温暖、美好,把萧索苦寒转化为绚丽烂漫、花团锦簇的景象。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3.下面这四句诗是怎样表现边塞地区气候特点的?
用“狐裘、锦衾、角弓、铁衣”这些边塞将士身边的物品来衬托气候的寒冷,既表现了边塞军营中将士们的苦寒生活,又从侧面烘托出边塞的严寒。
生动地表现了边塞的奇寒让人难以忍受。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译:将军、都护的角弓冻得拉不开,铠甲冰凉得难以穿上。
说一说:这句话翻译起来与其他诗句有什么不同吗?
古诗文中常采用的一种修辞手法,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的,说的是一件事。因此在理解的时候两句诗应该合起来解释。
4.这两句从“瀚海”到“愁云”,视角有何变化?这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诗歌中起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一下。
“瀚海阑干”描绘了非常开阔的画面,“愁云”既是写景也是写情,很自然地引出下面的送别。这两句诗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由咏雪过渡到送别。
夸张,形容冰雪覆盖面积之广,冰块之大,极言奇寒。
夸张,形容面积之大。
一个“惨”字,具有浓烈的感情色彩,为饯别场面酝酿了气氛。
5.“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描绘了怎样的场景?
在营帐中大摆筵席,开怀畅饮,气氛融洽,表现出送别的热烈与隆重。
这两句诗紧扣诗题,连举三种乐器,以借代的方式,写出了送别宴会上的热闹情景。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6.“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这两句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你认为哪个词用得好,好在哪里?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掣”字用得十分准确,真实地描绘出红旗冻住了,北风吹着也不飘动的情状。
日暮时分,大雪纷纷,诗人把他的视线从酒筵上又转向了辕门外,看到了一幅十分奇异的画面:在暮雪纷飞的背景里,一面鲜红的旗帜凝住不动。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从辕门一直送到轮台东门,表现出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雪满天山路”既表现出风雪之猛,路之难行,又传达出诗人对朋友的关切和担忧。
7.诗歌最后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写与朋友告别,诗人伫立远望的情形。“空”就是不舍,心里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空的不只是那雪上留着的马蹄印,也是诗人的心被掏空了。 “不见”和一个“空”字,传达出诗人因朋友的离去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
全诗共分几层?分别讲了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又是什么?
边地奇异雄伟的风光和大风雪,给送别带上了雄浑悲壮的色彩。全诗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大雪为送别设置背景,渲染气氛。
1.扣“奇”写“雪”,以“雪”衬“别”。
(1)雪随风至;(2)“八月即飞雪”;(3)以花喻雪;
(4)侧面烘托大雪的寒威:从生活细处落墨,通过人的感受,边塞将士的苦寒生活写天气的奇寒;红旗僵硬地低垂着不能飘动这一细节描写,也从侧面烘托了大雪的寒威。
“一切景语皆情语”:扣“奇”写“雪”,其目的是以“雪”衬“别”。
送别前咏雪营造送别的氛围(典型环境),饯别时咏雪进一步渲染送别的气氛,送别时写雪表现对友人的担忧之情,送别后写雪表现对友人的依恋之情。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胡天”变幻无常;诗人把北国风雪,用南国的春风和梨花作喻,温暖、美好,把萧索苦寒转化为绚丽烂漫、花团锦簇的景象,情绪乐观而昂扬。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路蜿蜒曲折,不好走,诗人神情的目光伴随着雪上的马蹄印,渐行渐远,久久不愿离去。 “空”就是不舍,心里有一种怅然若失的感觉。空的不只是那雪上留着的马蹄印,朋友远去,诗人的心也被掏空了。
(2)多种修辞手法的运用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全诗从塞外冰天雪地的绮丽风光着笔,通过特殊的环境背景描绘,抒发了雪中送友的深挚感情和因朋友返京而产生的无限惆怅之情,烘托出边塞将士和诗人自己的豪迈气概和壮烈胸怀。
全诗以“雪”为线索,兼及咏雪与送别两个方面。诗中描绘了典型的具有北方特征的景物,组成了一幅壮阔奇丽的万里边疆风雪图,它既是饯别送行之背景,又是作者抒情之寄托。以写雪景衬托送别,又在送别中写雪景,作者真挚而复杂的感情——对边塞奇异风光的赞叹,对灿烂春光的憧憬,对别友之惆怅,对故乡之思念,全部寄托在这壮丽的雪景中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24 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4444_t3/?tag_id=26" target="_blank">第六单元24 诗词曲五首过零丁洋优秀课件ppt</a>,文件包含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3过零丁洋同步课件pptx、过零丁洋朗读mp3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九年级下册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课件ppt: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4446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山坡羊潼关怀古优秀课件ppt</a>,文件包含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3山坡羊·潼关怀古同步课件pptx、山坡羊·潼关怀古朗读mp3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2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九年级下册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完美版ppt课件: 这是一份语文九年级下册<a href="/yw/tb_c154442_t3/?tag_id=26" target="_blank">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完美版ppt课件</a>,文件包含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23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同步课件pptx、南乡子·登京口北固亭有怀朗读mp3等2份课件配套教学资源,其中PPT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