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课+蝙蝠与雷达(同步阶段练习)-2023-2024学年科学六年级下册(冀人版)
展开1.18世纪前后,科学家就曾做过实验,蒙上双眼的蝙蝠依然能够________________,但是如果塞住蝙蝠的双耳、封住它的嘴后,它们就会在黑暗中________________。
2.早些时候,科学家对于编蝠的捕食一直没能作出科学的解释。直到1938年,由于探听超声波仪器的发明,科学家才完全证实蝙蝠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来定位的。原来编蝠在飞行过程中,能够从喉部发出一种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当这种超声波碰到飞行中的昆虫或前方的物体时,会反射回来传入编蝠耳内,它就能判断出食物或障碍物距离的远近、位置和大小了。
3.1888 年,德国科学家________________成功利用仪器产生无线电波。
4.1925年,________________合作,第一次成功使用“雷达”把从电离层反射回来的无线电短脉冲显示在CRT显示器上。
5.1935年,美国科学家瓦特发明了既能发射无线电波又能接收反射波的装置,它能在很远的距离就探测到飞机的行动,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实用________________。
6.雷达是利用________________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其工作过程是:雷达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________________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________________,雷达天线接收此________________,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如:目标物体至雷达的距离、方位等。
7.像雷达这样,很多发明都能够在________________找到相似的________________。雷达要解决的问题,自然界早已解决得非常完美,大自然能给人类很多启示!
1.18世纪前后,科学家就曾做过实验,蒙上双眼的蝙蝠依然能够飞行自如,但是如果塞住蝙蝠的双耳、封住它的嘴后,它们就会在黑暗中乱撞。
2.早些时候,科学家对于编蝠的捕食一直没能作出科学的解释。直到1938年,由于探听超声波仪器的发明,科学家才完全证实蝙蝠是通过超声波来定位的。原来编蝠在飞行过程中,能够从喉部发出一种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当这种超声波碰到飞行中的昆虫或前方的物体时,会反射回来传入编蝠耳内,它就能判断出食物或障碍物距离的远近、位置和大小了。
3.1888 年,德国科学家赫兹成功利用仪器产生无线电波。
4.1925年,伯烈特与杜武合作,第一次成功使用“雷达”把从电离层反射回来的无线电短脉冲显示在CRT显示器上。
5.1935年,美国科学家瓦特发明了既能发射无线电波又能接收反射波的装置,它能在很远的距离就探测到飞机的行动,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实用雷达。
6.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其工作过程是:雷达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如:目标物体至雷达的距离、方位等。
7.像雷达这样,很多发明都能够在自然界找到相似的原型。雷达要解决的问题,自然界早已解决得非常完美,大自然能给人类很多启示!
:基础过关练
一、选择题
1.蝙蝠在夜间灵活的捕捉昆虫靠的是( )。
A.特有的嗅觉B.独特的视觉C.超声波定位
2.现在,汽车装有一种探测雷达装置,这种雷达能够发出( )。
A.超声波B.次声波C.强生波
3.蝙蝠捕食依靠的是( )。
A.视觉B.听觉C.触觉
4.在自然界中与雷达的工作原理相似的原型是( )。
A.蝙蝠B.海豚C.长颈鹿
5.人们发现雷达要解决的问题,蝙蝠早已解决。雷达的工作原理是( )。
A.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B.利用次声波探测目标C.利用光波探测目标
二、填空题
6.科学家经过研究发现,蝙蝠是通过 来定位的。
7.像雷达这样,很多发明都能够在自然界找到类似的 。
8.蝙蝠捕食和雷达捕获目标的工作原理基本相似,不同的是蝙蝠发出的是 ,雷达发出的是 。
9.直到1938年,由于 仪器的发明,科学家才完全证实蝙蝠是通过 来定位的。
10.雷达是利用 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
11.蝙蝠捕食时发出和接收超声波的部位是 、 。
三、判断题
12.雷达的出现要早于人类对蝙蝠捕食的研究,因此蝙蝠不能看做雷达的原型。( )
13.雷达是根据蝙蝠超声波定位的原理发明的。( )
14.蝙蝠在飞行过程中,能够从喉部发出一种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 )
15.我们可以用时间轴记录雷达的发明与发展历程,用流程图记录雷达发现目标的过程。( )
16.蒙上蝙蝠的双眼后,它会在黑暗中乱撞。( )
:拓展培优练
四、简答题
17.蝙蝠和雷达分别是怎样进行工作的?有什么共同之处?
18.还有哪些发明能在自然界找到相似的原型呢?
五、综合题
19.蝙蝠在漆黑的夜晚能够自如地飞行和捕食。为了探索其中的奥秘,科学家们做了如下实验。请完成相关题目。
(1)由实验结果,得出实验结论:蝙蝠能在夜晚飞行,靠的不是 ,而是利用 和 的配合来发现前方障碍物的。
(2)蝙蝠在飞行过程中,能够从喉部发出一种人耳听不到的声音 。
(3)雷达的工作过程是:雷达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 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 ,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如,目标物体至雷达的 、 等。
(4)科学家利用蝙蝠探路的科学原理发明的雷达,雷达的天线相当于蝙蝠的 ,雷达发射的电磁波相当于蝙蝠 ,雷达的接收设备相当于蝙蝠的 。
A.耳朵 B.喉咙 C.嘴里发出的超声波
1.C
详解:由于探听超声波仪器的发明,科学家才发现并证实了蝙蝠是通过超声波定位在夜晚飞行的,原来蝙蝠在夜间飞行的时候从嘴、鼻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传播,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立刻做出判断,改变飞行方向。蝙蝠在夜间灵活的捕捉昆虫靠的是超声波定位。
2.A
详解:声音的三个特性为音调、响度和音色。超声波是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音,人类听觉的频率范围是20Hz至到20000Hz。 探测雷达是利用超声波工作的。现在的汽车上装有一种探测雷达装置,这种雷达能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在传播时,方向性强,能量易于集中,在空气、水中传播距离远,可用于测距、测速、清洗焊接、碎石、杀菌消毒等。故A正确。
3.B
详解:早些时候,科学家对于蝙蝠的捕食一直没能作出科学的解释。直到1938 年,由于探听超声波仪器的发明,科学家才完全证实蝙蝠是通过超声波来定位的。原来蝙蝠在飞行过程中,能够从喉部发出一种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当这种超声波碰到飞行中的昆虫或前方的物体时,会反射回来传入蝙蝠耳内,它就能判断出食物或障碍物距离的远近、位置和大小了。
4.A
详解:回声是指声音发射出去后,被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可以用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蝙蝠在飞行过程中,能够从喉部发出一种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当这种超声波碰到飞行中的昆虫或前方的物体时,会反射回来传入蝙蝠耳内,它就能判断出食物或障碍物距离的远近、位置和大小了。雷达就是模仿蝙蝠制造出来的。
5.A
详解:蝙蝠在飞行过程中,能够从喉部发出一种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当这种超声波碰到飞行中的昆虫或前方的物体时,会反射回来传入蝙蝠耳内,它就能判断出食物或障碍物距离的远近、位置和大小了。人类根据蝙蝠发明了雷达,雷达的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
6.超声波
详解:蝙蝠的“回声定位”需要嘴和耳朵的参与,蝙蝠发出声音的部位是喉咙,蝙蝠接受声音的部位是耳朵。蝙蝠在飞行时,从喉咙里产生每秒振动20000次以上的超声波,经过嘴发射出去。超声波遇到障碍物反射回来,传到蝙蝠那大而灵敏的耳朵里,使它对于前面的情况了解的如同眼睛看到的一样清楚。
7.原型
详解:仿生学是一门模仿某一的结构、功能、行为等特征来发明创造新产品的科学方法。人类通过观察植物、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结构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像雷达这样,很多发明都能够在自然界找到类似的原型。
8. 超声波 电磁波(无线电波)
详解:仿生学是一门模仿某一的结构、功能、行为等特征来发明创造新产品的科学方法。人类通过观察植物、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结构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回声是指声音发射出去后,被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可以用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蝙蝠捕食和雷达捕获目标的工作原理基本相似,不同的是蝙蝠发出的是超声波,雷达发出的是电磁波。
9. 探听超声波 超声波
详解:直到1938年,由于探听超声波仪器的发明,科学家才发现并证实了蝙蝠是通过超声波定位在夜晚飞行的。原来蝙蝠在夜间飞行的时候,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像波浪一样向前传播,遇到障碍物就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根据反射回来的超声波感知物体,或者改变飞行方向等。
10.电磁波
详解:回声是指声音发射出去后,被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可以用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人们根据蝙蝠回声定位的原理发明了雷达,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
11. 喉咙 耳朵
详解:蝙蝠在飞行过程中,能够从喉部发出一种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当这种超声波碰到飞行中的昆虫或前方的物体时,会反射回来传入蝙蝠耳内,它就能判断出食物或障碍物距离的远近、位置和大小了。
12.×
详解:仿生学是一门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利用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机械或各种新技术的科学。人类通过观察植物、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结构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如:根据蝙蝠发明了雷达。
13.√
详解:科学家发现蝙蝠是利用回声定位的方式来探测目标,在它的启示下人类发明了雷达,这是仿生学的应用。
14.√
详解:回声是指声音发射出去后,被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可以用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蝙蝠在飞行过程中,能够从喉部发出一种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当这种超声波碰到飞行中的昆虫或前方的物体时,会反射回来传入蝙蝠耳内,它就能判断出食物或障碍物距离的远近、位置和大小了。
15.√
详解:让我们通过书籍、期刊、网络等途径,搜集雷达的相关资料,认识雷达的发明、发展及其工作过程。用时间轴记录雷达的发明与发展历程,用流程图记录雷达发现目标的过程。
雷达的发明与发展:1888 年,德国科学家赫兹成功利用仪器产生无线电波。1925年,伯烈特与杜武合作,第一次成功使用“雷达”,把从电离层反射回来的无线电短脉冲显示在 CRT 显示器上。 1935 年,英国科学家瓦特发明了既能发射无线电波,又能接收反射波的装置,它能在很远的距离就探测到飞机的行动,这是世界上第一台实用雷达。……
雷达的工作过程雷达是利用电磁波探测目标的电子设备。其工作过程是:雷达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如:目标物体至雷达的距离、方位等。
16.×
详解:蝙蝠在飞行过程中,能够从喉部发出一种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当这种超声波碰到飞行中的昆虫或前方的物体时,会反射回来传入蝙蝠耳内,它就能判断出食物或障碍物距离的远近、位置和大小了。所以蒙上蝙蝠的双眼后,它依旧在黑暗中可以有序飞行。
17.蝙蝠一边飞一边从嘴里发出超声波,超声波遇到昆虫时,会反射回来传到蝙蝠的耳朵里,蝙蝠据此就能确定昆虫的方位,然后进行捕食了。雷达通过天线发出无线电波,无线电波遇到障碍物时,会反射回来被雷达接收到,驾驶员就能通过显示屏看到前方的障碍物了。超声波探测物体的原理与蝙蝠捕食过程的原理相同,都是通过发出波,波遇到障碍物后返回,获得物体信息的。
详解:仿生学是一门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利用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机械或各种新技术的科学。回声是指声音发射出去后,被障碍物反射回来的现象,可以用来测量声源到障碍物的距离。蝙蝠在飞行过程中,能够从喉部发出一种人耳听不到的超声波,当这种超声波碰到飞行中的昆虫或前方的物体时,会反射回来传入蝙蝠耳内,它就能判断出食物或障碍物距离的远近、位置和大小了。雷达捕获目标信息与蝙蝠捕食昆虫都利用了回声定位原理。
18.答:(1)电线杆的原型是麦秆;(2)攀爬手套、吸盘式支架、吸盘式挂钩的原型是章鱼腕足上的吸盘;(3)飞机的原型是鸟类;(4)红外线探测器的原型是蛇类的热眼;(5)照相机的原型是眼睛;等等。
详解:仿生学是一门模仿生物的特殊本领,利用生物的结构和功能原理来研制机械或各种新技术的科学。人类通过观察植物、动物的生活习性和生理结构发明创造了很多东西。人们根据麦秆发明了电线杆;根据鸟类发明了飞机;根据蛇类的热眼发明了红外线探测器等。
19. 眼睛 耳朵 嘴 超声波 反射 反射波 距离 方位 B C A
详解:大自然的动物有很多特别的本领,人们研究了它们,就有了许多创造发明。
(1)分析图表可知,蝙蝠夜里飞行,靠的不是眼睛,而是利用耳朵和嘴配合起来发现前方障碍物的。
(2)蝙蝠的嘴里能够发出一种人耳听不见的声音超声波。在它飞行时,超声波遇到物体后会返回,被耳朵接收,这样的探路方式叫回声定位。
(3)雷达与蝙蝠有着类似的工作原理。雷达的发射机通过天线把电磁波射向空间某一方向,处在此方向上的物体反射碰到的电磁波,雷达天线接收此反射波,送至接收设备进行处理,提取有关该物体的某些信息,如,目标物体至雷达的距离、方位等。因为是使用电磁波来探测物体,不受天气条件的影响,所以雷达广泛应用于军事、天文、气象、航海、航空等领域。
(4)雷达的天线就像是蝙蝠的喉咙,雷达发出的无线电波就像蝙蝠嘴里发出的超声波,雷达的声波发射装置相当于蝙蝠的耳朵。
实验顺序
实验方法
实验结果
第一次
蒙眼睛
铃铛一个也没响
第二次
塞耳朵
铃铛响个不停
第三次
封嘴
铃铛响个不停
第14课+探索宇宙(同步阶段练习)-2023-2024学年科学六年级下册(冀人版): 这是一份第14课+探索宇宙(同步阶段练习)-2023-2024学年科学六年级下册(冀人版),共9页。
第13课+浩瀚的宇宙(同步阶段练习)-2023-2024学年科学六年级下册(冀人版): 这是一份第13课+浩瀚的宇宙(同步阶段练习)-2023-2024学年科学六年级下册(冀人版),共7页。
第9课+漂浮的船(同步阶段练习)-2023-2024学年科学六年级下册(冀人版): 这是一份第9课+漂浮的船(同步阶段练习)-2023-2024学年科学六年级下册(冀人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木头放入水中会漂浮在水面上,独木舟运载能力非常小,木质船强度低、运载能力有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