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鑫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山西省吕梁市柳林县鑫飞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读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单选题
1.与东经120度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 )
A.60°EB.60°WC.120°WD.0°
读北半球经纬网图,完成下面小题。
2.A地的经纬度是( )
A.(60°N、120°E)B.(60°N、120°W)
C.(60°S、120°E)D.(60°S、120°W)
3.B地位于C地的( )
A.正东方向B.正西方向C.西北方向D.东北方向
读经纬网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4.甲图中的E点与乙图中的哪一点表示的是同一个点( )
A.A点B.B点C.C点D.D点
5.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甲图中40°线的形状是半圆
B.甲图中10°线的形状是圆圈
C.乙图中20°W线往东是东半球,往西是西半球
D.乙图中160°E线指示的是东西方向
下图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环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①②③④代表的地球圈层分别是( )
A.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B.大气圈、生物圈、水圈、岩石圈
C.水圈、大气圈、生物圈、岩石圈D.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
7.“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反映的圈层关系是( )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下图表示地球上部分生物类型出现的时间范围,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为( )
A.古生代B.元古宙C.中生代D.新生代
9.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演化。新生代时期生物发展阶段进入( )
A.哺乳动物时代B.爬行动物时代C.海生藻类时代D.裸子植物时代
下图为太阳在2017年9月6日晚连续爆发两次“闪焰”(太阳耀斑大爆炸)时拍摄到的,其爆炸等级打破12年来的观测纪录,并伴随着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CME)。专家表示此次CME抛射的粒子流会抵达地球并造成较大影响。完成下面小题。
10.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
A.“闪焰”发生于光球层B.“闪焰”发生时,CME格外强烈
C.CME发生于色球层D.CME发生地温度低于“闪焰”发生地
11.若2017~2018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段,则上一个活动高峰年段一般是( )
A.2005~2006年B.2006~2007年C.2007~2008年D.2008~2009年
12.“闪焰”对地球带来的影响主要是( )
A.我国北方地区极光绚烂B.国内手机通话无法进行
C.许多地区短波通信中断D.全球多地出现降水高峰
13.有人想了解下图M星球上是否有生物存在,你认为他必须要了解下列信息中的哪些信息( )
①M星球上是否有火山活动
②M星球上是否有水
③M星球上是否有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
④M星球上的温度是否适宜
⑤M星球是否有卫星
A.②③④B.①②③④⑤C.①②③D.②③④⑤
地球大气中进行着各种不同的物理过程,产生着高天流云、风霜雨雪等异彩纷呈的自然现象。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云雨现象主要分布在对流层,原因不包括( )
A.上冷下热B.水汽、杂质含量多
C.对流旺盛D.二氧化碳含量多
15.“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说明( )
A.对流层空气上热下冷,空气不稳定B.对流层气温随风向越来越低
C.对流层大气的热量直接来自地面辐射D.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辐射
随着电影《中国机长》的热映,川航3u8633紧急迫降的事迹展现在大众面前。飞机从重庆起飞,在9800米高空,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刘传建机长借助自己一百多次来回飞川藏线的经验和从业30年的技术,成功于成都迫降,拯救了全机人的生命。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挡风玻璃脱落时,飞机正处于大气的( )
A.平流层B.臭氧层C.对流层D.高层大气
17.机长迫降时面临的困难可能有( )
①被风挡玻璃砸伤
②机内温度过低
③飞机颠簸强烈
④太阳辐射强
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
下图为“地球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8.图中字母表示大气逆辐射的是( )
A.甲B.乙C.丙D.丁
19.在夜晚,阴天比晴天气温高,是因为( )
A.辐射甲减弱B.乙辐射增强C.丙辐射增强D.丁辐射增强
读“大气受热过程示意图”,其中箭头表示不同的辐射。完成下面小题。
20.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 )
A.①B.②C.③D.④
21.温室大棚是目前进行蔬菜反季节种植的主要技术手段。菜农们有时会设法增加棚内二氧化碳浓度。若温室大棚中CO2增加,可提高蔬菜生长速度,原因是( )
A.CO2能防止病虫害发生B.CO2是蔬菜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
C.CO2可提高土壤的肥力D.CO2的保温作用可提高夜间温度
下图为“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2.若该图示意郊区与城市之间的热力环流,则( )
A.市区气压高于郊区B.a代表郊区
C.在a地建设绿化带比在③地更合理D.在③地布局水泥厂比①地更合理
23.如图是大气环流示意图,若该图为海滨地区海陆风模式示意图,且a表示海洋,b表示陆地,则图中③表示( )
A.白天的海风B.夜晚的海风C.白天的陆风D.夜晚的陆风
24.读下图,关于空气运动的说法,正确的是( )
A.④处气温低,空气收缩下沉B.③处气压较④处高,所以空气下沉
C.⑥处气温高、气压低,空气下沉补充D.①处空气上升是因为气压高
25.李商隐在《夜雨寄北》中写道:“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巴山夜雨的形成,是由于山间夜间多吹( )
A.山风B.谷风C.城市热岛D.陆风
26.城市热岛效应产生最主要的原因是( )
A.酸雨的温室效应,导致城市变暖
B.城市工厂、家庭炉灶、交通车辆大量消耗能源,释放的废热多
C.臭氧层的破坏,是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增多
D.城市水域面积小,但空气湿度大
27.f1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f2表示地转偏向力,f3表示摩擦力。下列图示能正确表示北半球中纬西风的是( )
A.B.
C.D.
28.下图为北半球近地面某气压场中的受力平衡的风向图,图中字母d代表的是( )
A.水平气压梯度力B.地转偏向力C.摩擦力D.近地面风向
29.读“南半球某地近地面气压分布(单位:百帕)示意图”,图中风向判断正确的是( )
A.①处东北风B.②处西南风C.③处东南风D.④处西南风
30.下图中的四幅图,能够正确表示北半球高空风向的是( )
A.B.C.D.
二、综合读图题
31.读下图,回答问题
(1)写出下列各点的经纬度:B_________,D_________。
(2)图2中有3个点位于西半球,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其中位于中纬度的是_________。
(3)B点在A点的_________方向,C点在F的_________方向。
32.构建模式图,探究地理基本原理、过程、成因及规律,是学习地理的方法之一。读地理模式图(下图),完成下列要求。
(1)若模式图示意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为__________________的公转轨道,曲线④为__________________的公转轨道(填行星名称)。
(2)若模式图示意太阳大气层的结构,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____________层,曲线③④之间的太阳大气层出现的太阳活动是_________。
(3)若模式图示意地球的内部圈层,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__________________,曲线③代表的是_________界面。
33.下图为大气分层示意图。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该图反映的是________纬度(低、中、高)大气的垂直分层,请说明理由。
(2)补绘B层气温变化曲线。
(3)某飞机起飞时,机场风雨交加,飞机起飞后,迅速爬升,解释其原因。
34.读图“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图”,完成下列各题:
(1)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含义分别是:A_________,F_________,I_________。
(2)从数量上看,A>D的原因是_________。图中I的作用是_________。
(3)阴天的气温日较差一般比晴天小。主要原因是:_________。
(4)深秋,我国北方农民常用浓烟笼罩菜地,以防止寒潮造成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 )
A.浓烟散射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B.浓烟反射大气逆辐射,增加大气温度
C.浓烟可阻挡冷空气前进,防止大面积作物冻害
D.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
(5)如果夜晚多云,人工制造烟雾防御冻害所起到的作用将变_________(大或小)。
参考答案
1.答案:B
解析:组成经线圈的两条经线存在以下关系:经度数值之和为180°,东西经度相反。所以与120°E经线构成经线圈的是60°W经线,故选B。
2.答案:A
解析: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据此可知,A地的纬度是60°N,经度是120°E,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答案:B
解析:在经纬网图中,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BC位于同一纬线,可知,二者为正东正西的关系;因为二者同为东经,且B的经度数值较小,C的经度数值较大,可知,B地位于C地的正西方向,B正确,ACD错误。故选B。
4.答案:C
解析:甲图中的E点经纬度为(30°S,10°E),乙图中AB两点位于北半球,AB错误;C点坐标为(30°S,10°E),C正确;D点坐标为(30°S,100°E),D错误。故选C。
5.答案:C
解析:甲图中40°线是纬线,形状是圆,A错误;甲图中10°线是经线,形状是半圆,B错误;乙图中20°W线往东是东半球,往西是西半球,C正确;乙图中160°E线指示的是南北方向,D错误。故选C。
6.答案:C
解析:由图可知,①提供水和水蒸气,为水圈;②提供降水、风能以及二氧化碳等气体,为大气圈;③提供有机物、氧等气体,为生物圈;④提供矿物质、无机盐,为岩石圈,C项正确,ABD项错误。故选C。
7.答案:B
解析:材料中“落红”指落花,“化作春泥”指的是落在泥土里成了绿肥,该诗句反映的是生物圈和岩石圈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渗透,B项正确,ACD项错误。故选B。
8.答案:C
解析:材料信息表明,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读图可知,图中爬行类宽度最大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因此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为中生代,C符合题意;图中显示,古生代后期爬行类动物才开始出现,不是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排除A;元古宙为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还没有产生爬行类动物,排除B;图中显示,新生代时期爬行类动物宽度窄,表明此时期不是爬行类动物物种最多的地质年代,排除D。故选C。
9.答案:A
解析:随着环境变迁,生物在不断进化,图中横向宽度越大,代表生物物种越多。新生代时期哺乳类动物横向宽度逐渐变大,物种不断丰富,说明生物发展阶段进入哺乳动物时代,A符合题意;图中显示,爬行动物时代繁盛期在中生代,B不符合题意;海生藻类时代为古生代早期,C不符合题意;中生代是裸子植物时代,D不符合题意。故选A。
10.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光球层的主要太阳活动是黑子,“闪焰”属于太阳耀斑大爆炸,故“闪焰”并不发生于光球层,而是发生于色球层,A错误。“闪焰”发生时,太阳会向外抛射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CME格外强烈,B正确。CME属于高能带电粒子流抛射,是太阳风加强的表现,CME发生于日冕层,C错误。越靠近外层太阳大气,温度越高,日冕层比色球层靠外,则CME发生地温度高于“闪焰”发生地温度,D错误。故选B。
11.答案:B
解析:太阳活动的周期约为11年,若2017—2018年是太阳活动高峰年段,则上一个活动高峰年段是2006--2007年。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2.答案:C
解析:极光出现于极圈以内,中国北方地区最高纬度53°N,闪焰”发生时太阳向外抛射的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会入地球磁场,产生磁暴,两极出现极光,而不是中国北方地区,A错误。“闪焰”即太阳大爆炸,它发生时太阳会向外抛射大量的高能带电粒子,这些高能带电粒子若闯入地球大气,会干扰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信,许多地区短波通信中断,国内的手机通话影响小,不会无法通信,B错误、C正确。太阳活动会“诱发水旱灾害,不是全球多地降水多,D错误。故选C。
13.答案:A
解析:火山活动和生命的存在无关,①错误;液态水、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适宜的温度是生命存在的必备条件,②③④正确;星球是否有卫星和生命是否存在无关,⑤错误。故选A。
14.答案:D
解析:受重力作用,水汽、杂质等成云致雨的物质主要集中分布在对流层,加上对流层“上冷下热”的温度结构,使得对流运动显著,对流层中的水汽容易上升冷却而凝结形成云雨现象,因此ABC不符合题意;对流层中二氧化碳含量较少,且二氧化碳与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关系不大,D符合题意。故选D。
15.答案:C
解析:“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表明对流层气温向上递减,这是因为对流层大气的热量主要来自对地面辐射的吸收,海拔越高,吸收的地面辐射越少,气温越低,C符合题意,排除D;对流层空气的温度结构是“上冷下热”,不是上热下冷,排除A;对流层气温不具有随风向越来越低的特征,且不是题中诗句说明的现象,排除B。故选C。
16.答案:C
解析:材料指出,“在9800米高空,风挡玻璃无预警脱落”,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对流层的平均高度为12千米,因此该高度位于对流层,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C。
17.答案:B
解析:由于飞机内气压高,高空气压低,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所以挡风玻璃会向外脱落,故机长不会被风挡玻璃砸伤,故①错误。当飞机的挡风玻璃脱落时为9800米的高空,飞机内的温度是非常低的,机内温度过低是机长迫降是面临的困难,故②正确。挡风玻璃脱落,进入飞机内的湍急气流会使飞机产生剧烈的颠簸,可知,飞机颠簸强烈是机长迫降时面临的困难,故③正确;太阳辐射强对飞机的迫降影响不大,不会导致飞机迫降,故④错误。综上,正确的是②③,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
18.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大气的受热过程。图中甲来源于大气上界之外,所以甲应为太阳辐射,A错误。乙为被削弱的太阳辐射,B错误。丙由地面指向大气,所以丙为地面辐射,C错误。丁由大气指向地面,应为大气逆辐射,D正确。故选D。
19.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夜晚阴天比晴天气温高的原因。夜晚无太阳辐射,A、B错误。丙为地面辐射,地面辐射增强的原因是太阳辐射增强,C错误。丁是大气逆辐射,阴天夜晚云层较厚,大气逆辐射较强,晴天夜晚云层薄,大气逆辐射较弱,所以夜晚阴天比晴天气温高,D正确。故选D。
20.答案:D
解析:读图并结合所学可知,①表示到达大气上界的太阳辐射,②表示云层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等削弱作用,③表示大气逆辐射,④表示地面辐射。根据所学,近地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是较少的,近地面大气主要的、直接的热源是地面辐射,即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21.答案:D
解析:CO2不能防止病虫害发生,A错误;CO2是蔬菜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但是提高蔬菜生长速度与温度升高有关系,与CO2浓度增加关系不大,B错误;CO2不能提高土壤的肥力,C错误;CO2的保温作用可提高夜间温度,从而加快蔬菜生长速度,D正确。故选D。
22.答案:B
解析:根据所学可知,与郊区相比,市区人口多,经济发达,排放的热量多,因此市区空气受热多,膨胀上升;而郊区空气受热少,空气收缩下沉。市区高空形成高压,近地面形成低压,而郊区高空形成低压,近地面形成高压;因此近地面空气由郊区吹向市区,高空空气由市区吹向郊区,形成一个城郊间的热力环流。据此可知,高空市区气压高于郊区,而近地面市区气压低于郊区,A错误;b处空气上升,可知b处代表市区;a处空气收缩下沉,因此可知a处代表郊区,B正确;为了减少市区污染,应该在城郊之间的③地建设绿化带,C错误;水泥厂有空气污染,为了减少对市区的污染,水泥厂应该布局在城郊间热力环流之外,D错误。故选B。
23.答案:A
解析:该图为海滨地区海陆风模式示意图,且a表示海洋,b表示陆地。据图可知,此时a处空气收缩下沉,表明海洋气温低;b处空气上升,表明陆地气温高。根据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可知,此时为白天,排除BD;近地面风由a海洋吹向b陆地,即此时吹海风,可知③表示白天的海风,A正确,C错误。故选A。
24.答案:A
解析:在本热力环流示意图中,4地因地面温度低,地面上方空气冷却下沉,A正确。3处位于高空,4处位于地面,3处气压低于4处,B错误。6处空气下沉气温低气压高,C错误。1处空气上升是因为受热,气压低,D错误。所以选A。
25.答案:A
解析:夜晚,与同高度的山谷上空相比,山坡降温快,气温低,形成高压,气流沿山坡下沉,形成山风,在谷底迫使暖空气抬升,暖空气中水汽众多,在上升的过程中逐渐冷却凝结,形成夜雨,A正确;白天,与同高度山谷上空相比,山坡增温快,气温高,暖气流沿山坡爬升,形成谷风,B错误;城市热岛环流主要发生在城市与郊区之间,陆风主要是发生在滨海地区的夜间,CD错误。故选A。
26.答案:B
解析:城市内生产生活活动集中,工厂生产、交通运输以及居民生活都需要燃烧各种燃料,每天都在向外排放大量的热量,这是城市热岛产生的最重要原因,城市建筑密集,散热不畅,也是城市热岛形成的重要原因,B符合题意;酸雨、臭氧层破坏导致的影响并不局限于城市,不是城市热岛形成的重要原因,AC不符合题意;城市水域面积小,且由于硬化地表的阻隔,蒸发量较小,因此城市空气湿度并不大,因此这不是城市热岛形成的重要原因,D不符合题意。故选B。
27.答案:A
解析:北半球,受地转偏向力影响,风向偏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排除CD;北半球地转偏向力位于风向的右侧,且与风向垂直,A正确,B错误。故选A。
28.答案:A
解析:近地面风一般受三个力的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其中,水平气压梯度力始终垂直等压线且由高压指向低压,由此可判断d箭头代表水平气压梯度力;根据风压关系,北半球风向右偏,风向与等压线斜交,故c箭头相对于水平气压梯度力右偏,为风向;地转偏向力始终与风向垂直,图中a箭头与风向垂直,故a代表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与风向相反,故箭头h代表摩擦力。由此判断,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9.答案:A
解析:等压线图上具体一点近地面风向是由高气压流向低气压,南半球左偏一个锐角。①处水平气压梯度力大致由东北指向东南,左偏形成东北风或偏北风,A正确;同理,②处吹西北风或偏西风,B错误;同理,③处吹偏北风或西北风,C错误;同理,④处吹东北风,D错误;故选A。
30.答案:C
解析:由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高空风向受两个力的作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最后风向与等压线平行,A、B错误。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后受到地转偏向力的作用,北半球向右偏转,南半球向左偏转,风向与等压线平行,C正确。D是南半球的高空风向,D错误。故选C。
31.答案:(1)(100ºE,36ºS) (170ºW,20ºN)
(2)C D F C
(3)东南 正北
解析:(1)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北增大,就是北纬,若相邻两条纬线的纬度向南增大,就是南纬;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东增大,就是东经;若相邻两条经线的经度向西增大,就是西经。据此可知,B点的经纬度是(100ºE,36ºS);D点的经纬度是(170ºW,20ºN)。
(2)东西半球分界线是20°W和160°E组成的经线圈,20°W以东、160°E以西为东半球,20°W以西、160°E以东为西半球。据图2可知,C、D、E三点均位于20°W以西、160°E以东的西半球;我们把南北纬0°-30°之间称为低纬度,南北纬30°-60°之间称为中纬度,南北纬60°-90°之间称为高纬度。据图2可知,D、E都位于20°N,属于低纬度,而C点位于40°N,属于中纬度。
(3)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纬线指示东西方向。因此可知,B点在A点的东南方向;CF在同一条经线上,所以二者是正南或者正北的关系。因为二者都在北半球,且C点纬度更高,因此C点在F的正北方向。
32.答案:答案:(1)土星 地球
(2)日冕 (太阳)黑子
(3)地壳 古登堡
解析:(1)太阳系八大行星按距离太阳由近及远的顺序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在太阳系中,小行星带位于火星轨道和木星轨道之间,因此若模式图表示太阳系,曲线①②③④为行星轨道,阴影部分为小行星带,那么曲线①是土星的公转轨道,曲线④是地球的公转轨道。
(2)太阳大气层由里向外依次为光球层、色球层和日冕层,因此若阴影部分表示色球层,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日冕层,曲线③④之间为光球层,出现在光球层的太阳活动的标志是黑子。
(3)地球内部圈层从地表到地心依次为地壳、地幔和地核。因此若阴影部分表示地幔,那么曲线①②之间为地壳,曲线②③之间为地幔,曲线③以内为地核。其中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被称为古登堡面,故曲线③代表的界面是古登堡面。
33.答案:(1)低纬度地区对流层高度为17-18千米。
(2)见下图:
(3)平流层水汽和杂质少,天气晴朗;大气平稳,有利于航空飞行;飞机迅速爬升至平流层比较安全。
解析:(1)对流层的厚度因纬度而异,在低纬度地区为17-18千米,在高纬度地区为8-9千米。
(2)读图可知,B层为平流层,该层大气的下层气温随高度变化很小,但是在30千米以上,气温随高度增加而迅速上升。
(3)平流层不仅水汽和固体杂质含量极少,无云雨现象,而且大气以平流运动为主,大气稳定,有利于高空飞行,所以飞机起飞后迅速爬升至平流层比较安全。
34.答案:(1)太阳辐射 地面辐射 大气逆辐射
(2)大气的削弱作用 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多云的白天(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气温不低,故气温日较差较小
(4)D
(5)小
解析:(1)由图可知,根据图中字母代表的箭头方向来判断:图中字母A代表太阳辐射,F代表地面辐射,I代表大气逆辐射。
(2)从数量上看,A>D,由于大气的削弱作用,并不是所有的太阳辐射都到达了地面。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一共有三种方式:吸收作用、反射作用、散射作用。吸收作用表现在平流层的臭氧吸收紫外线;水汽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反射作用表现在较大颗粒的尘埃,还有云层对太阳光的反射,没有选择性。散射作用主要是大气分子,还有微小的尘埃对波长较短的可见光,例如蓝光紫光四面八方的散射,还有颗粒较大的尘埃、雾粒,还有小水滴对各种波长散射。图中I为大气逆辐射,其主要作用是补偿地面损失的热量。
(3)阴天的气温日较差一般比晴天小。主要原因是多云的白天(阴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不高;晚上大气逆辐射强,气温不低,故气温日较差较小。
(4)深秋,我国北方农民常用浓烟笼罩菜地,以防止寒潮造成大面积冻害,其主要原因是浓烟吸收地面辐射,增加大气逆辐射。D正确。
(5)如果夜晚多云,人工制造烟雾防御冻害所起到的作用将变小,云层本身就增加了大气逆辐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西省吕梁市孝义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 含答案),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本卷命题范围,该化石中的角龙生存的地质年代是,该化石中的角龙所生存的地质时期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吕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第一次月考地理试卷(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材料分析题,综合读图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山西省吕梁市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PDF版含答案,文件包含山西省吕梁市2021-2022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pdf、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