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语文朗读宝

    专题06:诗词鉴赏-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浙江专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专题06:诗词鉴赏-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浙江专用)第1页
    专题06:诗词鉴赏-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浙江专用)第2页
    专题06:诗词鉴赏-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浙江专用)第3页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06:诗词鉴赏-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浙江专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06:诗词鉴赏-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浙江专用),共22页。


    【甲】
    春夜闻笛
    〔唐〕李益
    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①相看泪满衣。
    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乙】
    从军行
    〔唐〕陈羽
    海畔风吹冻泥裂,枯桐叶落枝梢折。
    横笛闻声不见人,红旗直上天山雪。
    【注释】①迁客:指遭贬谪被放逐之人。诗人此刻被贬江淮,也属“迁客”之列。
    1.【甲】【乙】两首诗都用到了“闻笛”这一意象,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赏析。
    (二)(2022秋·浙江绍兴·八年级统考期末)古诗鉴赏
    望江南·超然台作
    苏轼
    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①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
    寒食②后,酒醒却咨嗟③。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④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注】①壕:护城河。②寒食:清明节前一日或二日。③咨嗟:叹息、慨叹。④新火:旧俗寒食节禁火,后重新点火称新火。
    2.超然台筑在苏轼曾被贬官去的密州北城上,登台可眺全城,词作中,“一城”与“_________”相结合,写出了登台远眺的阔大高远之景,此景与下阙抒情浑然一体。
    3.有人评价此词“有一股卓立于人间的‘超然’”,请简要分析词人的这种“超然”。
    (三)(2022春·浙江温州·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以下两首古诗,完成题目。
    晚次鄂州①
    卢纶
    云开远见汉阳城,
    犹是孤帆一日程。
    估客昼眠知浪静,
    舟人夜语觉潮生。
    三湘衰鬓逢秋色,
    万里归心对月明。
    旧业已随征战尽,
    更堪江上鼓鼙②声。
    塞下曲
    常建
    玉帛朝回望帝乡,
    乌孙③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
    兵气销为日月光。
    【注释】①卢纶《晚次鄂州》,写兵难中背井离乡、颠沛奔波之苦。②鼓鼙(pí):军用大鼓和小鼓,后也指战事。③乌孙,西域少数民族,曾与汉和亲。
    4.(1)请任选一处结合画波浪线诗句,展开想象,用生动的语言描绘诗人眼中的画面。
    (2)小文认为,这两首诗内容虽有所不同,但表达的情感相同,你是否认同?请阐述你的理解。
    (四)(2022春·浙江绍兴·八年级统考期末)小语对两诗进行了比较阅读,请你帮他一起完成阅读卡片。
    宾至
    杜甫
    幽栖地僻经过少,老病人扶再拜难。
    岂有文章惊海内?漫劳车马驻江干。
    竟日淹留①佳客坐,百年粗粝②腐儒③餐。
    不嫌野外无供给,乘兴还来看药栏④。
    【注】①淹留:停留。②粗粝:即糙米。③腐儒:迂腐寒酸的儒生,诗人常用自指。④药栏:药圃栏杆。这里借指药圃中的花药。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盘飧②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③。
    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注】①杜甫在此诗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崔明府:杜甫朋友。相式:探望。②盘飧(sūn小:指菜肴。③醅:没有过滤的酒。
    (五)(2022春·浙江嘉兴·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诗歌,完成题目。
    【甲】
    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唐·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乙】
    送元二使安西
    唐·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6.两诗中的画线句均是写送别的千古名句。请你从诗句内容及表达的情感角度,分析它们为什么有名。
    (六)(2022春·浙江温州·八年级统考期末)小瓯整理了山水题材的部分诗文,请补充完成。
    7.(1)完成①-⑧句填空。
    (2)在甲处填写适当的“点评”。
    (七)(2022春·浙江·八年级统考期末)[甲]
    子衿
    《诗经·郑风》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
    青青子佩,悠悠我思。
    纵我不往,子宁不来?
    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乙]
    无衣
    《诗经·唐风》
    岂曰无衣?七①兮。
    不如子之衣,安且吉②兮。
    岂曰无衣?六兮。
    不如子之衣,安且燠③兮。
    旁注:有学者认为乙诗作者可能有一位心灵手巧的妻子,可惜早亡,他看着衣物自然感慨万千。
    【注释】①七:虚指,言衣之多。②吉:美,好。③燠(yù):暖热,温暖。
    8.长兴小组调查发现,安吉县名源自《诗经·唐风》。请阅读甲、乙两诗和旁注,填写下面思维导图。
    (八)(2022春·浙江杭州·八年级统考期末)下面是小语新读到的两首苏轼的诗。阅读后与他一起完成各项任务。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一) 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其五)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未成小隐聊中隐,可得长闲胜暂闲。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
    【注释】此组诗作于苏轼被排挤出京、任杭州通判之时。小隐:隐居山林。中隐:做闲官。安往:去哪里。
    9.(1)小语想将第一首后两句也收入上面的“山水草木寓深情”诗文单,请填写分析解读。
    诗句: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分析解读:________
    (2)第二首“未成小隐聊中隐”中的“聊”应该理解为( )
    A.依靠,依赖B.姑且,勉强C.略微D.闲谈
    (3)下面是小语为参加比赛而对“我本无家更安往,故乡无此好湖山”一句进行的诵读设计。请帮她选择其一或再设计一种新的诵读方式,并简述理由。
    A.“更”和“好”二字上都要稍加重读,而且需要声音拖延一些。
    B.重音放在“安往”和“湖山”上,要读出问答的感觉,“湖山”二字则应声音延长。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2022春·浙江温州·八年级统考期末)明信片右侧画线处配文是否符合诗意?结合全诗,简述理由。
    (十)(2021春·浙江台州·八年级统考期末)
    山亭夏日
    【宋】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清平乐·春归何处
    【宋】黄庭坚
    春归何处。寂寞无行路。若有人知春去处。唤取归来同住。
    春无踪迹谁知。除非问取黄鹂。百啭无人能解,因风飞过蔷薇。
    11.两位诗人都写到了“蔷薇”“风”,他们所表达的情感一样吗?请结合诗句简要赏析。
    (十一)(2021春·浙江绍兴·八年级统考期末)古诗阅读。
    宿业师山房①期丁大不至
    【唐】孟浩然
    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
    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
    樵人归欲尽,烟鸟栖初定。
    之子②期宿来,孤琴候萝径。
    【注释】①山房:山中的屋舍。②之子:指丁大,作者友人。
    12.(1)诗歌通过夕阳、群山、松月、风泉、樵人、烟鸟等景致,渲染了一种 ____________的氛围。
    (2)《百家诗选》中,尾联的“孤”字作“携”字,你喜欢哪个版本?请结合全诗说说理由。
    (十二)(2022春·浙江宁波·八年级统考期末)【甲】
    谢亭送别
    许浑
    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
    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
    【乙】
    送客入蜀
    杨凝
    剑阁迢迢梦想间,行人归路绕梁山。
    明朝骑马摇鞭去,秋雨槐花子午关。
    13.对比送行视角。
    唐人送行诗,对人物、景物的描绘,往往采用【甲】诗由近及远的动态视角,而【乙】诗则别开蹊径,采用了_______的动态视角叙述客人行程。
    14.请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这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有什么不同。
    (十三)(2022春·浙江宁波·八年级统考期末)
    狂夫
    【唐】杜甫
    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
    风含翠篠①娟娟净,雨裛②红蕖冉冉香。
    厚禄故人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
    欲填沟壑③唯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
    【注释】①篠(xiǎ):细小的竹子。②裛(yì):“裛”通“浥”,滋润。③填沟壑(hè):把尸体扔到山沟里去。这里指穷困潦倒而死。
    15.诗歌讲究炼字,谈谈颔联中的“含”字的妙用。
    16.联系全诗,你如何理解诗人的“狂”?
    (十四)(2022春·浙江金华·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
    卖炭翁
    白居易
    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17.全诗的主旨是“苦宫市也”,诗人为什么用很多笔墨来写卖炭翁烧炭和运炭之苦?请说说你的理解。
    18.下列对诗歌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行政机构间互相往来的平行公文,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十五)(2021春·浙江丽水·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
    【注释】①舆台:泛指奴仆及地位低下的人。②艾纳:树皮上生出的莓苔。
    19.苏诗中的“__________________”与陆词中“一任群芳妒”最能表现梅的孤傲之气。
    20.同是咏梅,苏轼和陆游分别寄寓了怎样的情思?请结合诗词内容简要分析。
    (十六)(2021春·浙江宁波·八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小题。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九日送别
    【唐】王之涣
    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
    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21.从两诗中可以看出, 古人在“九月九日”有_______、_______的习俗。
    22.两诗都以“与友人共饮”为题材,但表达的情感却有所不同, 请结合诗中“鸿雁”“断蓬”两个意象作具体分析。
    参考答案:
    1.【甲】诗中,“闻笛”引发了“迁客”“泪满衣”,再加上“雁北飞”等意象,表达了诗人贬谪的悲凉以及思乡念归等复杂情绪。【乙】诗描写了在严酷恶劣的环境中,只闻“笛声”不见人,自然推出“红旗直上天山雪”的动态画面,表达了诗人对从军将士高昂的士气与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的高度颂扬。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意象和情感主旨。
    【甲】诗是以诗人被贬江淮为背景。前二句写闻笛。此时,春方至,山未青,夜犹寒,而军中有人吹笛,仿佛是那羌笛凄厉地呼唤春归大地,风光恰似塞外。这笛声,这情景,激动士卒的乡愁,更摧折着迁客,不禁悲伤流泪,渴望立即飞回北方中原的家乡。于是,诗人想起那大雁北归的传说。每年秋天,大雁从北方飞到湖南衡山回雁峰栖息过冬。来年春天便飞回北方。人留雁归,春到大地而不暖人间,显得哀婉伤感,寄意深远。
    【乙】诗是以风雪行军为背景的边塞诗。一、二句写从军将士面对的环境极为严酷:天山脚下寒风劲吹,湖边(“海畔”)冻泥纷纷裂开,梧桐树上的叶子已经刮光,枝梢被狂风折断。三、四句写就在这一严酷的背景上,映出皑皑雪山,传出高亢嘹亮的笛声。诗人以这一笛声,就点出了这里也许有人的联想,同时又将人隐去,以“不见人”造成悬念:那风里传来的笛声究竟来自何处呢?从而自然转出末句:寻声望去,只见在天山白雪的映衬下,一行红旗正在向峰巅移动。风雪中红旗不乱,已足见出从军将士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对从军将士高昂的士气与一往无前的英雄气概的高度颂扬。
    2.千家 3.①暮春时节,诗人站在超然台上远眺,春水荡漾,春花满城,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作者描写所见之景阔大高远,体现了作者的开阔豁达的胸襟。
    ②“休”是“不要”的意思,“且”有“姑且”的意思,作者虽有思乡之情,但还是劝慰自己不要思念故乡,并借煮茶来自我排遣,表达了词人乐观旷达(豁达超然)的人生态度。
    ③从“诗酒趁年华”与“春未老”的呼应中,趁着人还未老,开怀畅饮,尽情吟诗打发时间。进一步感受到了词人想诗酒自娱超然物外的豁达乐观。
    【解析】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试上”二句,直说登临远眺,而“半壕春水一城花”,在句中设对,以春水、春花,将眼前图景铺排开来。然后,以“烟雨暗千家”作结,居高临下,说烟雨笼罩着千家万户,“一城”与“千家”相结合,写出词人登高远眺所见的阔大高远之景。
    3.本题考查作者感情分析。
    “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写出了登台远眺的阔大高远之景,体现了作者开阔豁达的胸襟;
    “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意思是: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写作者为摆脱思乡之苦,借煮茶来作为对故国思念之情的自我排遣,既隐含着词人难以解脱的苦闷,又表达出词人解脱苦闷的自我心理调适;
    “诗酒趁年华”申明: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一切,而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年华”,指好时光,与开头所说“春未老”相应和。全词所写,紧紧围绕着“超然”二字,至此,进入了“超然”的最高境界。
    4.(1)示例一:田园家计,事业功名,都随着不停息的战乱丧失殆尽,而烽火硝烟未灭,江上不是仍然传来干戈鸣响,战鼓声声?
    示例二: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烽烟不绝的兵家要塞,如今却充满和平宁静的气氛。
    (2)不认同。
    《晚次鄂州》诗中流露厌战,伤老,思归之情。
    《塞下曲四首》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着力对团结友好的关系加以热情的赞颂。
    【解析】(1)考查描述诗歌画面的能力。解答时,要先结合翻译,把古诗换成现代白话文。然后再对其进行润色和加工,用优美的言辞将其叙述出来就可以了。语言一定要生动,不能仅仅是翻译,要进行合理的想象,用优美的语言,描绘出动人的意境。
    卢纶《晚次鄂州》末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为何诗人有家不可归,只得在异域他乡颠沛奔波呢?最后二句,把忧心愁思更深入一层:田园家计,事业功名,都随着不停息的战乱丧失殆尽,而烽火硝烟未灭,江上不是仍然传来干戈鸣响,战鼓声声?诗人虽然远离了沦为战场的家乡,可是他所到之处又无不是战云密布,这就难怪他愁上加愁了;
    《塞下曲》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作品。三四句写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烽烟不绝的兵家要塞,如今却充满和平宁静的气氛。这是把当时的和平与昔时的战乱作明暗交织的写法,于无字处寓有深意,是诗中之眼。诗的结句雄健入神,情绪尢为昂扬。诗人用彩笔绘出一幅辉煌画卷:战争的阴霾消散净尽,日月的光华照彻寰宇。这种理想境界,体现了各族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崇高理想,是响彻入云的和平的颂歌;
    据此总结作答。
    (2)考查比较阅读能力。
    《晚次鄂州》是唐代诗人卢纶的作品。此诗只截取飘泊生活中的片断,却反映了广阔的社会背景。首联写“晚次鄂州”的心情,颔联写“晚次鄂州”的景况,颈联写“晚次鄂州”的联想,尾联写“晚次鄂州”的感慨。诗中流露厌战,伤老,思归之情;
    《塞下曲四首》是唐代诗人常建的组诗作品。这组诗独辟蹊径,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唐玄宗晚年实施黩武政策,这组诗里却称颂和亲政策与弭兵理想,着力对团结友好的关系加以热情的赞颂,让明媚的春风驱散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所以两者表达的情感并不相同。
    5.群鸥日日来 《客至》尾联写主客对饮兴致渐浓,并高声招呼,请邻翁助兴作陪,突出了当时喝酒场景的欢快、热烈,极言诗人对客人的热情,表现了两人诚挚、真率的友情。
    【详解】(1)本题考查理解诗句。
    《宾至》从“幽栖地僻”可以看出,诗人居住环境的清幽僻静;结合《客至》首联“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可知,诗人居住的地方房前屋后都是一波春水,只见群鸥日日飞去归来;“但见群鸥日日来”可以看出诗人居住环境的清幽僻静。
    (2)本题考查诗歌情感主旨。
    结合《客至》尾联“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可知,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语态传神,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表现了诗人待客的热情,表现了两人诚挚、真率的友情。
    6.示例:“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意思是,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意思是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句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关心,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诗句体现出真挚至深的惜别之情,故而有名。
    【详解】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自古以来的送别诗,大多感情悲伤,基调低沉,而王勃的这首诗则全无悲伤之情,写得昂扬乐观,能给朋友以安慰和鼓励,“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把前面淡淡的伤离情绪一笔荡开。 诗人设想别后:只要我们声息相通,即使远隔天涯,也犹如近在咫尺。这与一般的送别诗情调不同,含义极为深刻,既表现了诗人乐观宽广的胸襟和对友人的真挚情谊,也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是永恒的,无所不在的,所抒发的情感是乐观豁达的,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因而成为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一句,意思是劝君再饮下这杯离别的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再难遇到故人。“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这里面,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关心,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他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不仅仅只是属于行者的。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诗人没有说出的比已经说出的要丰富得多,诗句体现出真挚至深的惜别之情,故而有名。
    7.(1)①潭影空人心
    ②青山横北郭
    ③八月湖水平
    ④涵虚混太清
    ⑤欸乃一声山水绿
    ⑥如鸣珮环
    ⑦知者乐水
    ⑧仁者乐山
    (2)示例1:水声清亮,心尤乐之。
    示例2:隔篁闻水,心生欢喜。
    【解析】(1)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是要透彻理解诗文的内容;二是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潭、郭、涵、欸、珮”的写法。
    (2)本题考查句子的理解。
    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作者来到一处竹林,未见其形,先闻其声,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如鸣佩环”运用比喻写出了水声的悦耳,环境的清幽,让作者感觉非常的舒畅、喜悦。故可写点评:水声清脆,心声喜悦。
    8.(1)在城阙兮/如三月兮/七兮/安且吉兮/六兮/安且燠兮(写出其中一句即可)
    (2)用于句中(或连续两个“兮”字)
    (3)设问句;
    (4)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注意,“怎么说我没有衣服呢?我有好多件。但不如你送的衣服的安适美好。”表达主人公睹物思人的孤独与凄凉心情。
    【详解】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1)直接筛选两首诗中“兮”字用于句尾的诗句即可,如“在城阙兮”“如三月兮”“七兮”“安且吉兮”“六兮”“安且燠兮”。任选一句回答即可。
    (2)“挑兮达兮”一句中,“兮”字出现了两次,位置都在句子的中间,此处可以填“用于句中”。
    (3)“岂曰无衣?七兮”的意思是:怎么说我没有衣服呢?我有好多件。这里自己提问自己回答,使用的是设问句式,此处可以填“设问句”。
    (4)“岂曰无衣?”用以自问,“七兮”用以自答,这自问自答之间,引起了读者注意,抒写了诗人的一腔哀思。而“我”有如此多的衣服,都“不如子之衣,安且吉兮”,都不如“你”的衣服安适美好,可见主人公面对自己的衣服,却思念对方的孤独之心,表达了睹物思人的凄凉之感。
    9.(1)天气由骤雨到晴朗,转变迅速,令人心清气爽。
    (2)B
    (3)示例1:选A。“更”强调了去哪里的比较,声音延长则突显东坡的伤感和悲凉;“好”字则体现了“湖山”之美,突显作者醉心山水,享受当下。
    示例2:选B。“安往”“湖山”,分别强调“去哪里”和“在湖山这里”。这是诗人的自问自答。故乡纵使千般好,但回不去了;虽可享受当下之美,却也不免惆怅。所以声音迟缓,惆怅顿现。
    示例3:选C。重音在“更”与“无此”上,“更”和“湖山”二词的声音可拖延。
    理由:重音在“更”且声音延长,突显东坡之伤感、悲凉;“无此”二字与隐性的“有此”形成对比,“湖山”读出拖延感,则惆怅顿现且留有余韵。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的意思是:忽然来了一阵风,将先前的乌云白雨一并吹散,这时暴风雨停下来,只见望湖楼下碧水如天。“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这两句把天气由骤雨到晴朗前转变之快描绘得令人心清气爽,眼前陡然一亮,境界大开。因此,这两句诗可解读为:天气由骤雨到晴朗,转变迅速,令人心清气爽。
    (2)本题考查词语的含义。
    “未成小隐聊中隐”的意思是:做不到隐居山林,姑且先做个闲官吧。所以“聊”应理解为“姑且,勉强”;
    故选B。
    (3)本题考查朗诵设计。根据要求选择任意一中设计或再进行新朗诵方式。
    如果选择A方案,需要明确“更”和“好”二字在诗句中的作用,“更”的本义是指更加,越发,是一种比较,在诗句中表示苏东坡无处安身的悲凉;“好”的本义是使人满意的,是对“湖山”的赞美,表达了苏东坡暂时忘却伤感,纵情山水的心境,所以“更”和“好”两个字都应该重读和延长用以表示强调。
    如果选择B方案,首先需要明确“安往”“湖山”的关系,明确“要读出问答的感觉”的原因。“安往”是提问,诗人问自己本来就没有家,不安身在这里又能到哪里去呢?而“湖山”则是这一问题的答案,所以阅读时要有问答感。再分析“湖山”二字则应声音延长的原因。因为“湖山”是答案,是当下诗人的归宿,虽然诗人当下有美景相伴,但却也表达了自己伤感,所以延长用以表示惆怅之感。
    如果选择C方案,则需要自己先拟定一个新的设计。我们可以将重音在“更”与“无此”上,“更”和“湖山”二词的声音可拖延。“更”字本身表达出作者的伤感和悲凉,所以应该重读;而“无此”一词对“湖山”美景绝无仅有的赞美,与“故乡”形成对比,表达诗人享受当下的心境,所以也应该加重。同时“湖山”一词是诗人复杂情感的寄托,所以应该延长。
    10.恰当。杜甫身未至永嘉,但心里已想象江心屿烟波浩渺、水汽弥漫的样子,想象至江心屿追慕先贤灵运和隐士梅福的风采,最后“扁舟吾已僦”更是心动的表现。全诗表达了对江心屿美景和纵情山水生活的向往,所以“身未动,心已远”的配文恰当。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身未动,心已远”意思是身体未动,心早已去了向往已久的某地。首联“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可知,诗人杜甫“身未动”,确实并未到永嘉,此联是作者想象江心屿的景象:烟雨蒙蒙,水汽氤氲。永嘉有“绝境”,即绝美的自然山水,这样的美景容易触发人的畅游或归隐之志,颈联“隐吏逢梅福,游山忆谢公”,就是从友人裴虬任县尉联想到汉代县尉梅福,从友人到永嘉联想到南朝永嘉太守谢灵运。而尾联“扁舟吾已僦,把钓待秋风”,说诗人已备好一叶扁舟准备远游归隐的“自叙”,这更是诗人心动的外在表现,全诗写了诗人对江心屿的赞美与向往之情,所以明信片右侧画线处配文很符合诗意。
    11.《山亭夏日》写初夏景象,风吹来了蔷薇香气,芬芳了整个院落,充满生机,传递出诗人悠闲美好的心境,表达了诗人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清平乐》感伤春天离去,写到一阵风吹过,黄鹂飞走,只留下蔷薇独自盛开,春天也悄然飞走,徒留诗人嗟叹惋惜。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作者感情的理解与掌握。
    此类题目的答题方式如下:先要通读全诗,从全诗中找到可以表现出作者感情的词,如果没有找到,就分析诗词中的画面,看这画面中是否蕴含着作者的感情。当然还要注意联系作者的写作背景和个人遭遇,找出不同。
    《山亭夏日》写山亭夏日风光,用近似绘画的手法,描绘了绿树阴浓,楼台倒影,池塘水波,满架蔷薇,构成了一幅色彩鲜丽、情调清和的图画。全诗以写景见长,笔法多变。诗人捕捉了微风之后的帘动、花香这些不易觉察的细节,传神地描绘了夏日山亭的悠闲与宁静,表达了作者对夏日乡村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清平乐》上片写春天的归去。作者将春拟人化,起句发问,既点明寻春、惜春旨意,又透出爱春、伤春情绪。接着又以对春天的体贴关怀,写春去无痕。“若有”两句用浪漫的笔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写出了对春天的依恋深情。下片写夏季的到来。作者先以叹问点明春天已无踪迹,进一步表现惜春的沉痛,接着,想到黄鹂定会知道。然而,人、鸟语言不通,所以又添一层烦恼和沉痛。结尾以写到一阵风吹过,黄鹂“飞过蔷薇”写出寻春最后的一线希望也破灭了,蔷薇暗示了夏天已经到来。与一般惜春之词不同,这首作品不以景物描写为主,而以浪漫主义的手法,专写其寻春,表达对春天的爱恋,所以全词空灵蕴藉,深沉含蓄,情趣盎然。
    12.(1)清幽(幽静、安静)
    (2)示例一:我喜欢用“孤”字。①天已渐黑,群山昏暝,樵人归尽,烟鸟栖定,给人幽寂清冷之感。②待友不至,诗人内心急切、惆怅,“孤”能贴合诗人的心情。③用“孤”修饰琴,更添孤清之感。
    示例二:我喜欢用“携”字。①夕阳西下,群山昏暗,月出松林,风吹清泉,写出了环境的清幽。②丁大一直未至,在美好的夜色中,诗人携琴等待朋友到来,“携”字更切合诗人恬淡、宁静的心境。
    【详解】(1)本题考查学生概括景物特点的能力。诗人先后描绘夕阳西下、群壑昏暝、松际月出、风吹清泉、樵人归尽、烟鸟栖定等生动的意象,准确地表现出山中从薄暮到深夜的变化。随着景致的流动,时间在暗中转换,环境越来越清幽。据此作答即可。
    (2)本题考查炼字。两个字喜欢哪个均可,理由充分合理即可。
    “孤琴候萝径”,“孤”字突出了幽寂清冷的景物特点;以“孤”修饰琴,更添了孤清之感,并且孤琴的形象,兼有期待知音之意,表现了诗人对知音的深情期待和望眼欲穿。
    诗人携琴等待朋友到来,“携”字不仅与环境的清幽相契合,而且“携”字更切合诗人恬淡、宁静的心境和带着琴等待朋友到来时的情形。
    13.由远及近 14.【示例】甲诗借景抒情。前二句以青山红叶的明丽景色反衬别绪,后二句以风雨凄凄的黯淡景色正衬离情,表达了送别友人的惆怅心情;乙诗用想象的手法,前二句从临别前日写起,极言前路遥远。后两句用想象写次日的送行,抒发了诗人的离愁别绪。
    【解析】13.本题考查诗歌的理解。唐人送行诗,述及友人别后所经旅途,往往由近及远,而此诗则另辟蹊径,叙写客人的行程由远而近:剑阁,又名剑门关,在今四川剑阁县北——客人入蜀处;梁山,在今陕西南郑县东南——客人中途所经之地;子午关,《元和郡县志》:“子午关在京兆府长安县南聚力”——明日临行处,亦即客人出发之地。诗人以想像之词,采用由远及近的动态视角,将旅程逆向写来,其旨在既着意突出了行人去处的迢遥感——空间距离之大,送者唯梦想间才能去得,又渲染了关山的阻隔感——由“迢迢”蜀路而“绕”梁山而方至相别处,从而表达了相忆路漫漫、相聚难上难,因而更加难舍难分的惜别意绪,章法之奇绝,用意之婉曲,较之顺路写去,更具一种别离的沉重感。
    14.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的理解。 《谢亭送别》是许浑在宣城送别友人后写的一首诗。此诗主要表达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惆怅。第一句写友人乘舟离去。古代有唱歌送行的习俗。劳歌一曲,缆解舟行,从送别者眼中写出一种匆遽而无奈的情景气氛。第二句写友人乘舟出发后所见江上景色。时值深秋,两岸青山,霜林尽染,满目红叶丹枫,映衬着一江碧绿的秋水,显得色彩格外鲜艳。这明丽之景乍看似与别离之情不大协调,实际上前者恰恰是对后者的有力反衬。景色越美,越显出欢聚的可恋,别离的难堪,大好秋光反倒成为添愁增恨的因素了。第三句极写别后酒醒的怅惘空寂,第四句却并不接着直抒离愁,而是宕开写景。但由于这景物所特具的凄黯迷茫色彩与诗人当时的心境正相契合,因此读者完全可以从中感受到诗人的萧瑟凄清情怀。这样借景寓情,以景结情,比起直抒别情的难堪来,不但更富含蕴,更有感染力,而且使结尾别具一种不言而神伤的情韵。《送客入蜀》写临别前日之预想次日的送行——别在明朝,今日却已在想像明日送别处、行人途经处、入蜀处,亦即未曾相别而别绪已先萦怀,如此构思,更见别情深挚。首句“剑阁迢迢梦想间”写前路迢遥,以“梦想”出之,有力。次句忽出“归路”,“饶”字依依思恋。前二句对比之中寓含友人进退两难的心情。但无论如何也要前去,后二句想象明日路途之景,鲜明真切,暗示诗人对友人孤独远行的牵念。四句全为友人着想,正见诗人殷殷情意。
    15.“含”有小心呵护之意,暗示了风的柔和。诗人以精心之笔,将景物拟人化,营造了一个微风细雨的美好境界。 16.前两联写诗人的草堂环境优美,“风含翠篠”、“雨裛红蕖”,一派宁静祥和,透露出诗人陶醉美景的肆意之狂;颈联突转,从前面的美好事物转而写自己的困顿处境,故友疏远,生活凄苦,体现诗人因生活贫困而狂;然而诗人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面对生活打击,在这种境遇中还能欣赏、赞叹美景,“自笑狂夫老更狂”的直抒胸臆更能表现出了诗人随遇而安、疏狂不羁的生活态度。
    【解析】15.此题考查诗歌炼字。“风含翠篠娟娟净,雨裛红蕖冉冉香”描绘了和风轻轻拥着秀美光洁的翠竹,细雨滋润着荷花,微风吹来阵阵清香的画面,“含”的本义是包含,在这里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有小心呵护之意,暗示了风是柔和的。这样一来,整个画面都是微风细雨的美好审美境界,让人感到明净悦目。
    16.此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时。诗题为“狂夫”,当以写人为主,诗却先从居住环境写来。首联写万里桥西边就是“我”的破草房,没几个人来访,百花潭与“我”相伴,随遇而安,这就是沧浪。诗篇一开头就不落寒俭之态,为下文写“狂”作铺垫。颔联结撰极为精心,写和风轻轻拥着翠绿的竹子,秀美光洁,飘雨慢慢洗着粉红的荷花,阵阵清香,微风细雨的境界全出。前四句写草堂及浣花溪的美丽景色,令人陶然。颈联是诗人现实的生活处境,当了大官的朋友人一阔就变脸,早与“我”断了来往,长久饥饿的小儿子,小脸凄凉,让“我”愧疚而感伤。尾联写“我”这老骨头快要扔进沟里了,无官无钱只剩个狂放,自己大笑啊,当年的狂夫老了却更狂!“我”就这么狂!直抒胸臆。饱经患难,却从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这就是所谓“疏放”。诗人的这种人生态度,不但没有随同岁月流逝而衰退,反而越来越增强了,在几乎快饿死的境况下,他还兴致勃勃地在那里赞美“翠筿”、“红蕖”,美丽的自然风光!联系眼前的迷醉与现实的处境,诗人都不禁哑然“自笑”了:你是怎样一个越来越狂放的老头儿啊!到此,诗人随遇而安、疏狂不羁的生活态度跃然纸上。可据此作答。
    17.诗人写卖炭翁烧炭运炭之苦是为下文写宫市(或炭被抢夺)之苦做铺垫。烧炭运炭固然辛苦,但卖炭翁还是充满希望的,只要炭能卖个好价钱,日子还能过下去,但是炭被宫使抢走,希望就彻底破灭了。通过层层铺垫,揭示了宫市的黑暗。 18.D
    【分析】17.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和写作手法。诗人以“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两句展现了几乎濒于生活绝境的老翁所能有的唯一希望。以“两鬓苍苍”突出年迈,以“满面尘灰烟火色”突出”伐薪、烧炭”的艰辛,再以荒凉险恶的南山作陪衬,老翁的命运就更激起了人们的同情。而这一切,正反衬出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卖炭得钱,买衣买食。老翁“衣正单”,再以夜来的“一尺雪”和路上的“冰辙”作陪衬,使人更感到老翁的“可怜”。而这一切,正反衬了老翁希望之火的炽烈:天寒炭贵,可以多换些衣和食。“牛困人饥”和“翩翩两骑”,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一车炭,千余斤”和“半匹红纱一丈绫”,反衬出”宫市”掠夺的残酷。而就全诗来说,前面表现希望之火的炽烈,正是为了反衬后面希望化为泡影的可悲可痛。这样通过层层铺垫,揭示了宫市的黑暗。因此,诗人写卖炭翁烧炭运炭之苦是为下文写宫市(或炭被抢夺)之苦做铺垫,从而揭露了老百姓承受剥削阶级肆意剥削的现实,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也同时表现出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结合分析概括答题即可。
    18.D.“直接写出”有误,“牛困人饥日已高”通过时间的变化和人与牛的感受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艰难困苦,属于间接描写;
    故选D。
    19.故遣寒梅第一开 20.苏轼将梅花与桃李作对比,赋予了梅以孤高清雅的幽人形象,用“第一”“国香”来盛赞梅花的同时,传递出自己傲然不群的高洁志趣。陆游以梅花自况,通过梅的凄苦境况感叹人生失意坎坷之情,表达了坚定的爱国情怀。
    【解析】19.本题考查诗词理解。
    陆词中“一任群芳妒”,写梅不想占领春芳,听任百花群艳心怀妒忌将她中伤,表现出了梅的孤傲之气;苏诗中“故遣寒梅第一开”中的“第一开”写在桃李还未开放之时,寒梅凌寒独放,也表现了梅的孤傲之气。
    20.本题考查作者情感分析。
    苏诗中,“天教桃李作舆台,故遣寒梅第一开”,意思是老天将桃李遣作寒梅的奴仆,它们的光华只能在寒梅之后绽放,寒梅第一个开放,是将梅花与桃李作对比,赋予了梅以孤高清雅的形象;“国香和雨入青苔”更是盛赞梅花为“国香”,在风雨中独自绽放,表达了词人对寒梅的喜爱之情。通过对寒梅的赞颂,传递出作者清高自立、傲然不群的高洁志趣;
    《卜算子·咏梅》上片着力渲染梅的落寞凄清、饱受风雨之苦的情形。下片写梅花的灵魂及生死观。作者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的梅花,正是诗人一生对恶势力不懈的抗争精神和对理想坚贞不渝的品格的形象写照。
    21.登高 饮菊花酒 22.鸿雁是候鸟,其迁徙牵动游子的思乡之情,文人常借鸿雁寄寓乡愁。卢诗写诗人在旅途中过重阳,和大家一起喝着节日的菊花酒,而这里与故乡身隔万里,只能伤心地望着鸿雁飞向南天,抒发了浓浓的思归的情怀。“蓬草”随风飞转,文人常用它比喻漂泊不定的行踪。王诗写诗人在重阳与朋友聚饮芳菊酒,却是为明天作“断蓬”飞,表达了即将的离别万分悲伤,抒发了凄苦的离愁。
    【解析】2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理解。品读诗歌,《九月九日登玄武山》中的“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的含义为:远在他乡和大伙喝着菊花酒,身隔万里伤心望着雁飞南天。由此可知,古人在九月九日有饮菊花酒的习俗;《九日送别》中的“蓟庭萧瑟故人稀,何处登高且送归”含义为:秋风萧瑟的蓟北,相熟的朋友本来就少,又有谁能登高送我回归故乡呢?由此可知,古人在九月九日有登高的习俗。
    22.本题考查诗歌意象。解答此题,要结合意象在现实生活中的特点,联系作者诗歌的情感进行作答。品读《九月九日登玄武山》,诗句中“鸿雁天”是写景,写的是鸿雁朝南飞翔的天空。联系作者背景可知,诗人是范阳人,雁南飞而诗人不能北归,思归之情更为含蓄而深沉。“鸿雁”一词在文学作品中,也往往寄托着游子们深沉的乡愁,是思乡之情的具象化表现。再联系“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这句,写的是诗人远在他乡的高山上,和大家一起喝着节日的菊花酒,而这里与故乡相隔万里,只能忧伤地望着鸿雁飞向南天。重阳登高喝菊花酒是习俗,饮酒是叙事,而游子此时思归,难免多饮几杯,借以消乡愁,这就是寓情于事,抒发浓浓的思乡之情。“断蓬”即飘飞的蓬草,常用来比喻漂泊不定、孤苦无依的命运。这里点明时节已是深秋,蓬草枯黄断根,遇风飞旋,渲染一种萧瑟凄凉风氛围。再联系“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这句可知,“断蓬”这一意象还是一种暗喻,今日恰逢重阳时节,诗人与好友举杯畅饮、谈天说地,明日即是天各一方,孤独飘零,无所倾诉。所以,诗句表现出诗人十分珍惜与友人相遇的这份情谊,也点明了他们即将像飘飞的蓬草一样各自别离的悲伤命运。
    《宾至》《客至》比较阅读
    相同点
    两诗首联都写出了诗人居住环境的清幽僻静,《宾至》从“幽栖地僻”可以看出;《客至》从(1)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看出。
    不同点
    所迎之人
    《宾至》所迎之人是贵客
    《客至》所迎之人是朋友崔明府
    所寓之情(结合诗歌尾联分析)
    在《宾至》尾联中,诗人希望贵宾不嫌“无供给”,“乘兴”再来看花,既表达了款待不周的歉意,又暗含送客的意味,流露出诗人的清高,表现了诗人对贵宾敬而远之的态度。
    《客至》(2)____________________
    题材
    诗句及出处
    点评




    山光悦鸟性,①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山怡性灵,水洗俗念。
    ② ,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山水静默,送此一别。
    ③ ,④ 。(孟浩然《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水波浩渺,与天合一。
    烟销日出不见人,⑤ 。(柳宗元《渔翁》)
    人随烟隐,唯流青绿。
    隔篁竹,闻水声,⑥ ,心乐之。(柳宗元《小石潭记》)
    【甲】
    发现:山水题材诗文虽历经演变,但钟情山水的情怀不变,正如《论语》所言“⑦ ,⑧ 。”
    送裴虬尉永嘉①【唐】杜甫
    孤屿亭何处,天涯水气中。
    故人官就此,绝境兴谁同。
    隐吏逢梅福,游山忆谢公②。
    扁舟吾已僦③,把钓待秋风。
    【注释】①裴虬:杜甫好友,敢直言进谏,数次辞官不拜。尉:担任永嘉尉。②梅福:曾以县尉之微官讥讽权贵,后辞官云游,隐居瓯海。谢公:即谢灵运,被逐出京,任永嘉太守。③僦,雇舟。
    再和杨公济梅花十绝(其二)[宋]苏轼
    天教桃李作舆台,
    故遣寒梅第一开。
    凭仗幽人收艾纳,
    国香和雨入青苔。
    卜算子·咏梅[宋]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着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相关试卷

    专题11:诗词鉴赏-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湖南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11:诗词鉴赏-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湖南专用),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通读全诗,概括诗人表达的情感,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对此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7 诗词鉴赏-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江苏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07 诗词鉴赏-七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江苏专用),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古诗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问题,品味颔联中“钟”字的妙处,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回答问题,阅读诗歌,完成题目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4:诗词鉴赏-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北京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04:诗词鉴赏-八年级语文下学期期末备考专题复习(北京专用),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阅读诗歌,完成下面表格,有人说,最美不过《诗经》,【乙】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