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考试地理试卷
展开
这是一份22,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考试地理试卷,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试时间:6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
第I卷(选择题,共50分)
一、单选题(共25题,每题2分,共50分)
读甲、乙两海域的表层海水温度等值线分布图,完成下面三题。
1. 关于该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两海域都有利于形成大型渔场B. 乙海域有利于渔场形成,甲海域不利于渔场形成
C. 甲、乙两海域都位于大洋东部D. 甲海域位于大洋西部,乙海域位于大洋东部
2. 下列关于图中数码表示的洋流的性质,叙述正确的是( )
A. 都是寒流B. 都是暖流
C. ①②③是寒流,④是暖流D. ①③是寒流,②④是暖流
3. 图中甲、乙两海域有风海流通过,关于该风海流流经的位置及其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有( )
①途经a处,自东向西流②途经b处,自西向东流
③途经c处,自东向西流④途经d处,自西向东流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①④
【答案】1. B 2. C 3. D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由图中表层海水温度等值线的分布规律可以判断,甲海域位于赤道附近,①②流经海域等温线向低纬凸,为寒流,故甲海域位于大洋的东部,有寒流交汇,因此不利于渔场的形成;乙海域位于北半球,③流经海域等温线向低纬凸,为寒流,④流经海域等温线向高纬凸,为暖流,故乙海域位于大洋西部,有寒暖流交汇,因此有利于渔场形成。故选B。
【2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可知,①②流经海域等温线向低纬凸,为寒流,③流经海域等温线向低纬凸,为寒流,④流经海域等温线向高纬凸,为暖流,①②③是寒流,④是暖流,所以C正确。
【3题详解】
由上面两题分析可知,甲海域的风海流受东南信风和东北信风影响形成,自东向西流,途经a处,①对、②错;乙海域的风海流受北半球中纬度盛行西风的影响,自西向东流,途经d处,③错、④对。故选D。
【点睛】暖流:从水温高的海区流向水温低的海区,多由低纬流向高纬或为下降流。典型的有:日本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寒流:从水温低的海区流向水温高的海区,多由高纬流向低纬或为上升流。典型的有:千岛寒流、拉布拉多寒流。
2022年8月20日,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过去一个月,35 ℃以上高温天气覆盖了我国45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四川、重庆、湖北、湖南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超40 ℃。下图示意中央气象台发布的2022年8月20日全国高温预报。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 造成2022年我国夏季长时间高温的天气系统是( )
A. 暖锋B. 冷锋C. 气旋D. 反气旋
5. 应对此次大范围高温天气的有效措施是( )
A. 人工增雨B. 改种耐旱作物
C. 开展跨流域调水D. 积极植树造林
【答案】4. D 5. A
【解析】
【4题详解】
根据材料“2022年8月20日,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过去一个月,35 ℃以上高温天气覆盖了我国45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四川、重庆、湖北、湖南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超40 ℃”,结合所学可知,2022年我国夏季长时间高温是受副热带高压影响,为反气旋,D正确。暖锋过境会出现连续性降水,过境后升温,与题意不符,A错误。冷锋过境会出现阴天、大风、降雨、降温等,与题意不符,B错误。受气旋影响,常出现阴雨天气,C错误。故选D。
【5题详解】
根据材料“2022年8月20日,中央气象台连续发布高温红色预警,过去一个月,35 ℃以上高温天气覆盖了我国450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四川、重庆、湖北、湖南等地的部分地区最高气温将超40 ℃”,结合上题分析,此次大范围高温天气持续时间长,蒸发大,降水少,应适时人工增雨,减缓旱情,A正确。高温天气持续一个月,但该地气候类型没有发生变化,水热条件未变,不宜改变农作物品种;且耐旱作物生长需要时间,见效慢,作物生长初期需水量不少,B错误。南方大范围出现高温天气,出现旱情的范围广,开展跨流域调水工程量大,建设周期长,成本高,与题意不符,C错误。植树造林可以调节气候,但树木种植初期需水量大,应对高温天气见效慢,D错误。故选A。
【点睛】受高压(反气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易凝结,降水少,天气晴朗,地面会吸收更多的太阳辐射,导致高温频发。
下图示意我国近海海面年蒸发量的分布。部分海域蒸发强烈,出现了年蒸发量大于2000毫米的高值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 形成年蒸发量高值区的原因是该海域( )
A. 海水流动快B. 有暖流经过C. 太阳辐射强D. 靠近陆地
7. 年蒸发量高值区海域冬季海面蒸发更强,最主要的原因是该海域冬季( )
①降水少②辐射强③海气温差大④风力强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6. B 7. D
【解析】
【6题详解】
据图并结合我国近海洋流流向和性质可知,高值区所处海区有日本暖流流经,水温较高,蒸发旺盛,B正确;海水流动速度对蒸发量的影响无法判断,A错误;图中年蒸发量等值线不存在自南向北递减的规律,因此受太阳辐射影响不大,C错误;高值区并不靠近大陆,D错误。故选B。
【7题详解】
年蒸发量高值区大致在我国台湾岛至日本群岛附近,由于有暖流流经,该区域冬季降水并不会比渤海、黄海海域少,①错误;一般情况下,太阳辐射强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所以该海域的太阳辐射强度小于我国南海海域,该海域冬季辐射较弱,②错误;该区域受暖流影响,冬季水温也较高,而气温由于纬度较高而偏低,因此海气温差大,蒸发强,③正确;该海域纬度较高,比较靠近冬季风发源地,故风力大,会加快蒸发,④正确。故选D。
【点睛】影响蒸发的因素主要包括大气温度、湿度、风速以及蒸发面积等。
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海南省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顺利将嫦娥五号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我国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之旅。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8. 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点火升空时,我国南极长城站所在地的区时为( )
A. 24日0时30分B. 23日16时30分C. 24日8时30分D. 24日16时30分
9. 与中山站相比,长城站所在地( )
A. 白昼时间长B. 自转速度慢C. 自转周期长D. 正午太阳高度大
10. 中山站出现极昼期间,下列河流最有可能处于枯水期的是( )
A. 湄公河B. 亚马孙河C. 莱茵河D. 赞比西河
【答案】8. B 9. D 10. A
【解析】
8题详解】
结合分析可知,北京时间和长城站的区时相差12小时,根据东加西减的原则,长征五号遥五运载火箭在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时,我国南极长城站所在地的区时=2020年11月24日4时30分-12小时=2020年11月23日16时30分,B正确,ACD错误。所以选B。
【9题详解】
“长城站”的纬度较“中山站”低,其正午太阳高度总是较“中山站”大,D正确;“中山站”位于南极圈内,在南半球的冬半年,其白昼时间较“长城站”短,A错误;自转速度有角速度和线速度之分,“长城站”的纬度较“中山站”低,因此其线速度较“中山站”快,而角速度是相等的,B错误;两地均位于地球表面,自转周期应该相等,故C错误。所以选D。
【10题详解】
中山站出现极昼期间也就是南极大陆是极昼,此时北半球是冬季,南半球是夏季,湄公河位于北半球,此时出现枯水期,A正确;亚马孙河位于热带雨林区,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均匀,河流没有枯水期,B错误;莱茵河主要位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区,没有枯水期,C错误;赞比西河位于南半球,此时河流为丰水期,D错误。所以选A。
【点睛】河流补给有雨水、冰雪融水、湖水、沼泽水和地下水补给等多种形式。最终的来源是降水。多数河流都不是由单纯一种形式补给,而是多种形式的混合补给。雨水是大多数河流的补给源,热带、亚热带和温带的河流多由雨水补给。雨季到来,河流进入汛期,旱季则出现枯水期。雨水补给的河流的主要水情特点是,河水的涨落与流域上雨量大小和分布密切有关。
土壤地带性是指土壤在空间上随气候、生物条件的变化而呈带状分布的特征。下图是“土壤水平地带分布模式图”。读图,完成以下各题。
11. 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区红壤的有机质含量远低于东北地区的黑土,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地形B. 植被C. 降水D. 气温
12. “黑土—栗钙土—荒漠土壤”的地域分异,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 )
A.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B.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C.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D. 地方性分异规律
13. 气候异常影响着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全球气候变暖可能会导致( )
A. 北半球中高纬度地区降水量减少B. 大陆海岸线变长
C. 水热条件变好,增加物种多样性D. 高山的雪线上升
【答案】11. D 12. C 13. D
【解析】
【11题详解】
土壤中的有机质含量主要取决于有机质收入来源和有机质支出,有机质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枯枝落叶,有机质的支出主要是微生物的分解、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外力导致的流失等。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和东北平原的地形存在差异,对有机质的流失有一定影响,但不会使南方低山丘陵区红壤的有机质含量远低于东北地区的黑土,A错误;南方低山丘陵区和东北地区植被覆盖率差异不大,有机质补给也差别不大,B错误;南方地区降水量较大,但东北地区因纬度高气温低蒸发弱,故两地地表均比较湿润,降水(水分)对土壤中有机质的影响差异不大,C错误;南方低山丘陵区和东北地区纬度差异大,南方低山丘陵区平均气温高,微生物分解作用活跃,导致红壤的有机质含量低,而东北地区平均气温低,微生物分解作用不活跃,有机质容易积累,因此东北地区的黑土有机质含量高,D正确。故选D。
【12题详解】
图中显示,从“黑土—栗钙土—荒漠土壤”的变化是气候由湿变干而导致的,从方向来看,这种变化是从沿海向内陆的变化,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的干湿度地带分异规律,不符合纬度地带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地方性分异规律特征,C正确,排除ABD,故选C。
【13题详解】
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候异常,各地旱涝灾害频发,不同区域不同年份降水既可能增加也可能减少,A错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化和海水膨胀,海平面上升,淹没部分陆地,陆地面积缩小将导致大陆海岸线变短,B错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部分地区可能水热条件变好,增加物种的多样性,也有部分地区水热条件变差,影响生物多样性,C错误;随着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雪线与气温呈正相关,故高山的雪线也会上升,D正确。故选D。
【点睛】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是土壤肥力的主要标志。有机质的收入来源主要是枯枝落叶,有机质的支出主要是微生物的分解、植物根系的吸收和外力导致的流失等。
长白山高山苔原位于长白山火山锥体上部(海拔2000~2500米),以灌木苔原为主,很少有草本植物。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原先位于长白山苔原带西坡较低海拔的草本植物不断上侵,苔原带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下图为草本植物入侵程度与环境因子变化关系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高山苔原带最先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的区域是( )
A. 较低海拔的缓坡地带B. 较低海拔的陡坡地带
C. 较高海拔的缓坡地带D. 较高海拔的陡坡地带
15. 草本植物入侵后,当地( )
A. 生物量增加B. 生物耗水量增加
C. 土壤肥力降低D. 土壤水分减少
【答案】14. B 15. C
【解析】
【14题详解】
根据图文材料可知,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较低海拔地区的草本植物入侵为重度入侵,坡度为30°~35°,故高山苔原带最先遭受草本植物入侵的区域是较低海拔的陡坡地带,B正确,排除ACD。故选B。
【15题详解】
结合图示可知,无入侵处土壤有机质含量高,随着入侵增强,土壤有机质含量总体呈降低趋势,故草本植物入侵后,当地土壤肥力降低,C正确;草本植物入侵后,原有的灌木开始萎缩退化,故无法判断生物量和生物耗水量是否增加,从图文材料中也无法判断土壤水分是否减少,A、B、D三项错误。故选C。
【点睛】生物入侵指生物由原生存地经自然的或人为的途径侵入到另一个新的环境,对入侵地的生物多样性、农林牧渔业生产以及人类健康造成经济损失或生态灾难的过程。或定义为:生物入侵是指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位于18°S附近的某河流一侧有条带状林木分布,另一侧滩涂广布(如下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6. 影响图示条带状林木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 光照B. 土壤C. 水分D. 热量
17. 景观图反映出该河流( )
A. 所在流域气候干旱B. 径流量逐年减小
C. 径流量季节变化大D. 含沙量年际变化大
【答案】16. C 17. C
【解析】
【16题详解】
结合景观图可知,条带状林木主要沿河分布,且靠近河岸水分相对充足地区,C正确;图示区域位于18°S附近,属于热带地区,光热条件好,光照和热量对植被的条带状分布影响不大,A、D错误;土壤对植被的条带状分布影响也不大,B错误。故选C。
【17题详解】
沙质滩涂是河流汛期挟带的泥沙沉积形成的,因此推测该河流径流量季节变化大,C正确;所在流域气候不一定干旱,A错误;无法体现径流量逐年减小,B错误;无法体现含沙量年际变化大,D错误。故选C。
【点睛】河流的含沙量受哪些因素影响:河流含沙量是随时间变化的。一年中最大含沙量在汛期,最小含沙量在枯水期。河流在年际之间的含沙量也不一样。河流含沙量沿水深分布,一般在水面含沙量最小,河床底最大。含沙量还会沿河流流程而变化,通常在山区河段含量大,在平原河段含量小。外流河含沙量是由植被覆盖情况和土质状况决定的。植被覆盖差,土质疏松,河流含沙量就大;反之,含沙量就小。而内流河含沙量与植被覆盖率关系不大。除了植被情况外,地质构造,地层构成以及大型湖泊、沼泽的分布也都会影响河流的含沙量。例如,金沙江流经攀枝花_宜宾段,这一地区地震断裂活动强烈,岩土构造破碎,是塌方、泥石流高发地区,从而导致河流含沙量高。
山地垂直地域分异现象受多种因素影响。我国的阿尔金山—祁连山东西延伸约1 600千米,从季风区延伸至大陆内部。下图为阿尔金山—祁连山北坡部分山地的垂直带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8. 上述山体符合自东向西排列的是( )
A. ④②⑤③①B. ④⑤③②①
C. ⑤③④①②D. ①③②⑤④
19. 影响①山体垂直地域分异最简单的主要因素是( )
A. 降水量、海拔B. 热量、相对高度
C. 降水量、相对高度D. 热量、海拔
【答案】18. B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读图可知,④山体垂直带的基带为山地森林草原带,而其他各山体基带为荒漠带,说明该山体降水相对较多,应位于阿尔金山—祁连山东部,受东南季风影响,降水多,排除C、D;而⑤山体基带为草原荒漠带,较②山体基带的山地荒漠带降水相对较多,说明⑤山体较②山体位置偏东,A错,B对。故选B。
【19题详解】
阿尔金山—祁连山为东西走向,纬度大体相同,热量条件差异不大,①山体在各山体中垂直地域分异最简单与热量条件相关性不大,排除B、D。自西向东降水量增加,垂直带谱总体变得较为复杂,而①山体相对高度较④大,垂直地域分异简单,说明相对高度不是分异简单的主要因素,排除C。海拔较其他山体低,垂直带谱简单,由于降水量少,且降水垂直变化不大,导致该山体形成以荒漠为主简单的垂直分异,A对。故选A。
【点睛】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谱复杂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山体所在纬度、山体海拔、山体相对高度。山体所在纬度越低,基带气温越高,垂直自然带谱越复杂;纬度越高,基带气温越低,垂直自然带谱越简单。山体相对高度大则气温差异大,垂直自然带谱则复杂,相对高度小、气温差异小,则垂直自然带谱简单。
小晓同学初秋穿着棉袄乘火车出门旅行,发现越往前行穿着由棉袄变成夹克、由夹克变成单衣,最后甚至穿上了T恤。图示意小晓出行的可能线路,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0. 小晓同学出行的线路最可能的是( )
A. ①线B. ②线C. ③线D. ④线
21. 造成小晓同学出行穿着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
A. 海陆因素B. 地形因素C. 纬度因素D. 季风因素
22. 图示线路②,从北京到乌鲁木齐沿途地表植被的变化大致是( )
A 森林草原—森林—草原B. 森林草原—荒漠—草原
C. 森林—草原—森林草原D. 森林—草原—荒漠
【答案】20. A 21. B 22. D
【解析】
【20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初秋季节我国南北大部分地区气温仍然较高,小晓同学初秋穿着棉袄乘火车出门旅行,发现越往前行穿着由棉袄变成夹克、由夹克变成单衣,最后甚至穿上了T恤,说明气温逐渐由低变高,青藏地区因为海拔高,气温低,所以小晓同学最可能的出行线路是从拉萨到乌鲁木齐,A正确,BCD错误。故选A。
【21题详解】
读图可知,从拉萨到乌鲁木齐,从地势第一阶梯到达地势第二阶梯,海拔不断下降,气温不断升高,导致衣着变化,B正确;海陆因素带来水分变化,对应②,A错误;纬度因素带来热量变化,乌鲁木齐纬度更高,受纬度影响温度应该低,C错误;季风因素是不同季节风向发生改变,不符合题意,D错误。故选B。
【22题详解】
从北京到乌鲁木齐,距海远越来越远,受到海洋水汽的影响逐渐降低,大气降水逐渐减少,地表植被从森林过渡到草原在过渡到荒漠,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在高山地区,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差异很大。从而形成了垂直气候带,植被、土壤与自然景观也相应地呈现出垂直分布的规律。
不同植被对土壤水热状况产生深刻的影响。我国某山体一小流域呈典型“V”型,地表主要为云杉林和草地。下图示意该流域2900米海拔高度的研究样地不同植被土壤温度日变化(土壤温度为一年不同日期同时刻的平均值),该小流域研究样地云杉林和草地土壤冻结期分别约为280天和130天。完成下面小题。
23. 与云杉林相比,草地白天土壤温度偏高的原因是草地( )
A. 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高B. 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
C. 根系发达,土壤的热传导性差D. 腐殖质含量高,土壤的热传导性好
24. 云杉林覆盖土壤的冻结期明显长于草地,是因云杉林( )
A. 位于阴坡,气温较低B. 比热容小,增温较快
C. 位于阳坡,蒸发较弱D. 比热容大,增温较慢
25. 该小流域可能位于( )
A. 祁连山地B. 湘西山区C. 长白山地D. 太行山区
【答案】23. B 24. A 25. A
【解析】
【分析】
【23题详解】
表层土壤温度最直接也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太阳辐射。云杉林对太阳辐射有巨大的阻挡作用,因此草地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少,到达草地的太阳辐射多,土壤温度高,B正确;云杉对太阳辐射的反射率更高,A错误;草地根系不比云杉林发达,C错误;草地腐殖质含量高,土壤的热传导性差,D错误。故选B。
【24题详解】
二者比热容差别不大,B、D错误。由材料可知,云杉林和草地土壤冻结期分别约为280天和130天;河谷南坡为阴坡,气温低,冻结期相对较长,因此河谷南坡为云杉林,A正确、C错误。故选A。
【25题详解】
读图可知,图中土壤最高温度出现在北京时间14:30前后。土壤最高温度出现的时间应为当地时间13:00前后。因此该地比北京时间晚1小时30分钟,该地位于北京以西22.5°,约为97.5°E。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解答第二小题时应注意谷地北侧为阳坡、南侧为阴坡;明确地面最高温出现的地方时是解答第三小题的关键。
二、综合题(50分)
2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华西秋雨”是我国西部地区秋季多雨的特殊天气现象,主要出现在甘肃东南部、陕西南部、四川和贵州两省大部、湖北和湖南西部和云南东北部。由于秋季频繁南下的冷空气与滞留在该地区的暖湿空气相遇,冷暖空气长期对峙,就形成了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多小到中雨,秋雨量的年际变化较大,且正处于秋收秋种的时段,对农业生产影响较大。
(1)推测“华西秋雨”降水的锋面类型,并说明理由。
(2)分析“华西秋雨”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答案】(1)准静止锋。理由:秋季副热带高压南退,从西北太平洋和北印度洋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向华西地区输送充沛的水汽条件;同时,北方冷空气势力逐步加强,前往华西地区,冷暖空气频频交汇,形成准静止锋,水汽凝结,形成连绵不断的秋雨。
(2)有利影响:增加土壤水分,利于冬小麦等秋播作物的播种和出苗。
不利影响:持续阴雨,日照少,不利于玉米、水稻等作物收割和晾晒,秋收作物易霉烂;空气和土壤长期潮湿,不利于秋收作物成熟,影响秋收作物的质量和产量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华西秋雨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锋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准静止锋是当冷暖气团势力相当,锋面移动很慢时,称为准静止锋。在这期间,冷暖气团同样是互相斗争着,有时冷气团占主导地位,有时暖气团占主导地位,使锋面来回摆动。从材料“南下的冷空气与滞留在该地区的暖湿空气相遇,冷暖空气长期对峙,就形成了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可知秋季副热带高压南退,从西北太平洋和北印度洋的暖湿空气源源不断地向华西地区输送充沛的水汽条件;同时,北方冷空气势力逐步加强,前往华西地区,冷暖空气频频交汇,形成准静止锋,水汽凝结,形成连绵不断的秋雨,即华西秋雨降水的锋面为准静止锋。
【小问2详解】
“华西秋雨”是长时间的阴雨天气,多小到中雨,秋雨量的年际变化较大。对农业的影响有利也有弊,该时段是冬小麦播种时段,秋雨增加土壤水分,利于冬小麦等秋播作物的播种和出苗。对农业也有不利影响,持续阴雨,日照少,不利于玉米、水稻等作物收割和晾晒,秋收作物易霉烂;空气和土壤长期潮湿,不利于秋收作物成熟,影响秋收作物的质量和产量等。
27. 下面图1是部分海域洋流示意图,图2是某地地形剖面和水循环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读图2,根据水循环发生的领域,图中所示水循环类型是____循环,B环节名称是____。
(2)目前人们可以通过____、____等措施来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
(3)图1中洋流甲按性质分类属于____,其对沿岸____(气候类型)起到____的作用。
(4)图1中的世界著名渔场是____渔场。该渔场的形成主要是由于____。图1从欧洲去美洲的①②两条航线中,顺流的是____航线。并写出该航线经过的洋流名称。
【答案】(1)海陆间 水汽输送
(2)修建水库 跨流域调水
(3)暖流 温带海洋性气候 增温增湿
(4)纽芬兰 寒暖流交汇 ② 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
【解析】
【分析】本题以洋流和水循环示意图为材料,考查水循环类型、洋流分布及影响等有关知识,难度一般。
【详解】(1)图中水循环发生在海洋与陆地之间,是海陆间循环。B环节箭头由海洋上空指向陆地上空,是水汽输送。
(2)目前人们可以通过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等措施来改变水资源的时空分布,以更好地满足人们对水资源的需求。修建水库改变水资源的时间分布,跨流域调水改变水资源的空间分布。
(3)读图分析可知,该大洋环流为北半球中低纬度海区的大洋环流。欧洲西部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洋流甲为北大西洋暖流,对沿岸温带海洋性气候有增温增湿作用。
(4)该渔场位于北大西洋西部,为墨西哥湾暖流和拉布拉多寒流交汇形成的纽芬兰渔场。寒暖流交汇处海水扰动强烈,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涌,浮游生物大量繁殖,吸引以浮游生物为食的鱼类聚集,所以寒暖流交汇处常会形成大的渔场。图1从欧洲去美洲的12两条航线中,②航线可以顺着加那利寒流、北赤道暖流、墨西哥湾暖流到达美洲,①航线逆北大西洋暖流。
【点睛】
28.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材料一 北半球部分地区某一时刻地面天气系统图(单位:百帕)。
材料二 某天气系统示意图。
(1)材料一图中甲、乙、丙、丁四条线,能形成材料二图中所示锋面的是____。
(2)材料二图中所示天气系统更常见于我国_____半年。
(3)根据材料二判断,从性质上划分B是_____气团,C、D、E三地中气温最高的是____地。
(4)材料二中的锋面过境时,D地的天气状况是怎样的?锋面过境后的天气变化状况是怎样的?
(5)材料二所示天气系统在我国典型天气实例有哪些?
(6)画出材料一中丁天气系统过境前后气温、气压变化曲线。
【答案】(1)丙
(2)冬
(3)冷 C
(4)阴天、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睛。
(5)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春季的沙尘暴、冬半年的寒潮。
(6)
【解析】
【分析】本题以北半球天气系统图为材料,考查常见的天气系统有关知识,难度一般,基础性强。
【详解】(1)结合材料二可知,该锋面为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形成的冷锋。锋面形成于低压糟中,材料一中甲、乙为高压脊,不能形成锋面;丙、丁为低压槽,可能会形成锋面,根据北半球低压中心气流运动的方向判断,丙处形成冷锋,丁处形成暖锋。
(2)结合上题分析可知,材料二中的天气系统为冷锋,更常见于我国冬半年。
(3)B气团位于锋线以下,属于冷气团;图中E地位于冷锋锋后,受冷气团控制,D地位于锋面过境时,C地位于冷锋锋前,受暖气团控制,对比三者,C地气温最高。
(4)材料二中的锋面为冷锋,冷锋过境时常带来阴天、大风、降温、雨、雪等天气。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原来暖气团的位置,天气转晴,但气温降低,气压升高。
(5)材料二中的天气系统为冷锋,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半年的寒潮、春季的沙尘暴等都属于冷锋天气。
(6)结合以上分析,材料一中丁天气系统为暖锋,暖锋过境前,受单一冷气团控制,气温低、气压高,天气晴朗:过境时,阴雨天气,多为连续性降水(降水集中在锋前);过境后,受单一暖气团控制,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据此便可绘出丁天气系统过境前后的气温、气压变化曲线。
【点睛】
29. 图1为世界陆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图2某区域沿46°S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说出图中数码①-⑤所表示的自然带名称,并分析体现的自然带分布规律。
(2)据图1说出南、北纬60°附近自然带的差异,并分析其原因。
(3)判断图2中A、B自然带的名称,并分析其成因。
【答案】29. ①为热带雨林带,②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③为温带落叶阔叶林带,④为亚寒带针叶林带,⑤为苔原带。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垂直分异规律。
30. 北纬60°附近是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半球则缺失。因为南半球该纬度大部分是海洋。
31. A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是温带荒漠带或温带草原带。形成原因: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A地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降水多,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地处在西风的背风坡,降水少,形成温带荒漠带或温带草原带。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世界陆地自然带为材料,涉及自然带的分布规律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由图中纬度位置,结合自然带的分布规律,①~⑤自然带分别为热带雨林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或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亚寒带针叶林带、苔原带,图中既有纬度的变化,又有海拔高度的变化,体现了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和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小问2详解】
由图可以看出,北纬60°附近自然带是亚寒带针叶林带,体现的是地带性分异;因为南半球该纬度大部分是海洋,缺失该自然带,体现的是非地带性分异。
【小问3详解】
由图2是沿46°S地形剖面图可知,该剖面位于南美洲南端,受安第斯山脉的影响,A、B两侧的自然带差别很大,A地处于西风带的迎风坡,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遇到山地的阻挡,抬升作用明显,降水多,气候湿润,形成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地处于西风带背风坡,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气候干旱,形成温带荒漠带或温带草原带。
30. 读“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自然带的分异体现了什么地带性规律?它产生的原因是什么。
(2)图中森林带一般属于哪类森林自然带?该自然带在南、北坡分布差异的产生原因是什么。
(3)北坡森林带上、下均有丰富的草场资源。为了充分利用草场资源,当地牧民一般把____带(填图中自然带)作为夏季牧场
【答案】30. 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原因:随着海拔高度的升高,水热条件发生明显的垂直变化,导致植被、土壤等自然环境特征发生垂直分异。
31. 针叶林带。北坡降水比南坡降水多。 32. 高山草甸
【解析】
【分析】本题以北半球中纬度某山地自然带分布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垂直地域分异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图中自然带随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应该是垂直地带性分异规律。其产生的原因是随着海拔高度的变化水热条件也会发生变化,进而引起植被、土壤的变化。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该山地位于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属于温带地区,随着海拔的升高,水热条件发生改变,热量减少,半山腰处的森林带热量少于温带地区,应为耐寒的针叶带,该自然带在南北坡分布差异显著,北坡分布下限较低,主要在于水分条件差异,北坡水分条件较好。
【小问3详解】
在夏季,气温较高,海拔比较高的高山草甸区也可以作为牧场放牧,而海拔较低的山地草原牧场可以休养生息。到了冬季,海拔比较高的高山草甸区因气温太低不能放牧,只能在海拔较低的山地草原牧场放牧。所以把高山草甸作为夏季牧场可以充分利用草场资源。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广西钦州市第四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考试地理试卷,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钦州市浦北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题(含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两道大题,共19道小题,该河谷的成因是,该河谷地区最适宜聚落布局的是,图中断层,该地区地质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是,图示天气形势最可能出现在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广西钦州市第六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地理试卷(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