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6,四川省达州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地理试题
展开本试卷分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选择题)部分1 至5页,第Ⅱ卷(非选择题)部分5至8页,共8页,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用0.5 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贴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将答案标号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书写在答题卡的对应框内,超出答题区书写的答案无效; 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的答案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第Ⅰ 卷 选择题(共 50 分)
本卷共25个小题,每小题2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所选答案字母涂在答题卡相应位置。
下图是我国某地旅游景区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完成1~2 小题。
1.图中白水河的流向是: 800
A.自西南向东北 B.自东北向西南
C. 自西向东 D. 自东向西
2.据图分析和计算,甲村与虎山的最大高差可能是:
A.499m B.599m C.699m D.799m
第19届亚洲运动会开模式于北京时间2023年9月23日晚20:00在浙江省杭州市举行,10月8日结束并举行闭幕式,杭州是中国第三个取得亚运会主办权的城市,北京曾于1990年举办第11届亚运会,广州曾于2010年举办第16届亚运会,杭州亚运会中国代表团获得201枚金牌,111枚银牌,71枚铜牌,创历史新高,根据材料完成3~4小题。
高二地理试卷第 1 页(共8页)3.亚运会开幕时,正值我国一留学生的午餐时间,该留学生最可能位于:
A.伦敦(0°) B.悉尼(151° 12' E)
C.新德里(77° 13' E) D.旧金山(122°25' W)
4.杭州亚运会举办期间:
A.达州正午影长逐渐变长 B.达州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变大
C.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变慢 D. 达州日出方位由东南转为东北
四川盆地的东部有若干东北—西南走向的山脉,称为川东平行岭谷。这里的山脉主体构成为石灰岩,山脉顶部大多具有“一山二岭一槽”或“一山三岭二槽”的特征。 图1为川东平行岭谷及岩层剖面示意图,图2 为地壳内部三大类岩石及岩浆物质循环示意图。读图, 完成5~6小题。
5.山脉大多具有“一山二岭一槽”或“一山三岭二槽”的特征,反映该山脉:
A.风力侵蚀作用强烈
B.山顶的石灰岩被雨水溶蚀形成
C.背斜顶部存在断层构造,下陷形成
D.背斜顶部可能存在张性裂隙,易受河流侵蚀
6.形成山脉的岩石属于图中的:
A. A B. B C. C D. D
梅雨是指每年大约6月中旬到7月上、中旬,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宜昌以东的28°N~34°N范围内)或称江淮流域,至日本南部这个狭长区域内出现的一段连续阴雨天气。非正常情况下,有的年份,梅雨期出现“空梅”或“短梅”;有的年份,梅雨期出现“烂梅”(高温高湿,衣物易霉烂,又称“霉雨”)。梅雨之后的伏旱是一种气象灾害,是发生在7月中旬至8月中旬期间的旱象。伏旱主要发生在中国长江流城及江南地区。据此完成7~9小题。
7.长江中下游地区梅雨期“烂梅”诱发洪涝灾害的主要原因是:
A.冷锋南下速度快,降水过多 B.雨季持续时间长,降水过多
C.暖锋北上速度快,降水过少 D.准静止锋移动快,降水过少
高二地理试卷第 2 页(共8页)8.长江中下游地区伏旱期的主要天气特征是:
A.寒冷干燥 B.高温多雨 C.温暖湿润 D.炎热干燥
9.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易:
A.诱发洪涝灾害 B.造成水稻减产
C.导致滑坡频发 D.损毁航行船舶
下图为“水圈的构成示意图”,据此完成10~11 小题。
10.下列各水体分布最广的是:
A.河水 B.沼泽水 C.大气水 D.生物水
11.下列关于各水体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河水储量大于地下淡水储量 B.土壤水的分布范围比地下淡水广
C.冰川主要依靠大气降水补给 D. 地下水不能补给地表水
南美洲的“瓶子树”,因其独特的体形而闻名。多雨时期,它利用发达的根系,最大限度地吸收并贮存水分; 干旱季节,则通过落叶或开花减少体内水分的蒸发和损失。下面两图分别为“‘瓶子树’景观图”和“南美洲地图”,据此完成12~13小题。
高二地理试卷第 3 页(共8页)12.“瓶子树”主要分布在:
A.甲地 B. 乙地 C.丙地 D.丁地
13.“瓶子树”储水的时期为:
A.4~9月 B.6~9月 C.7~8月 D.10月~次年3月
嘉陵江干流及其两条支流(渠江和涪江)古地理时期就在合川汇集,构成“三水汇流”格局,对嘉陵江干流合川以上河段曲流的发育产生重要影响。古地理环境的变化使嘉陵江快速下切,导致现今河曲深切嵌入基岩之中。下图示意嘉陵江流域图,据此完成14~16题。
14.“三水汇流”对嘉陵江合川以上河段曲流发育的影响主要是:
A.抬升合川以上水位,降低流速 B.增加流量,加大河床下切强度
C.带来泥沙,淤积合川以上河道 D.顶托作用,导致河水溢出河道
15.导致古嘉陵江快速下切的主要原因是:
A.气温降低,冻融增强 B.地壳抬升,流速加快
C.降水增多,流量增大 D.植被减少,侵蚀增强
下图是我国东南某河流局部示意图。据此完成16~17小题。
16.该河流:
A.水流湍急 B.水量季节变化小
C.南岸陡峭 D.虚线为枯水期河岸
17.支流含沙量较大,但支流汇入干流处没有形成三角洲,最不可能的原因是:
A.位于干流凹岸 B.侵蚀作用强
C.支流流速慢 D.汇入处落差大
下图示意某沿海地区甲洋流流经区域等温线T1 和T2的分布状况。据此完成18~19小题。
18.若甲洋流所处的纬度是 30°,下列洋流中能与其构成完整洋流系统的是:
①本格拉寒流 ②千岛寒流 ③秘鲁寒流 ④西风漂流 ⑤南赤道暖流
⑥东澳大利亚暖流 ⑦阿拉斯加暖流 ⑧巴西暖流 ⑨北太平洋暖流
A.甲→②→⑨→① B.⑧→①→⑤→甲
C.③→甲→⑦→② D.⑥→④→甲→⑤
19.若甲洋流的性质属于暖流,则甲洋流可能是:
A.阿拉斯加暖流 B.南赤道暖流
C.北太平洋暖流 D.东澳大利亚暖流
足迹化石是指保留于沉积岩层面上的动物足印化石。2020年4月,在河北省张家口市宣化区的一个山坡的坚硬岩石上发现了约15亿年前的大型恐龙足迹化石群,恐龙足迹有4300多个,涉及大量植食类恐龙和肉食类恐龙。下图为张家口市宣化区大型恐龙足迹化石图。据此完成20~21题。
20.恐龙足迹的存在,说明该地当时:
A.正处于气候干旱期
B.地表基岩十分坚硬
C.海洋无脊椎动物空前繁盛
D.有恐龙在四处觅食
21.张家口市宣化区恐龙足迹化石群的形成得益于该地:
A.天然植被茂盛 B.地壳沉降运动
C.河湖洪涝较少 D.板块挤压强烈
令居住在阿尔卑斯山的猎手吃惊的是,一直以来穿过峡谷和河川的雪桥,现在消失了。阿尔卑斯山的长草带越来越高,动物们逐草而生,攀爬得也越来越高。曾经的冰雪地区,如今出现了冰碛和石头。古代地图说明“那里有很多冰川,没有人能到达”,而呈现在猎手眼中的却是一个大湖。气候改变就在身边! 据此完成第 22~23 题。
高二地理试卷第 5 页(共8页)22.导致阿尔卑斯山猎手眼中的景象发生变化的主要自然环境因素是:
A.地形 B.气候 C. 水文 D.植被
23.材料中突出反映了自然环境:
A.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差异性 B.各要素间相互制约,体现复杂性
C.牵一发而动全身,体现整体性 D.各要素间相互联系,体现稳定性
2022年8月,受持续高温干旱天气影响,重庆发生了森林火灾。在合适的气象条件下,消防员采用了“以火攻火”的方法扑灭了山火。“以火攻火”指在山火蔓延的前方修建隔离带,然后人为点火,人工火带会向山火带移动,当两火带相遇时,因缺氧和可燃物燃烧殆尽, 山火就会熄灭。完成24~25题。
24.“以火攻火”的灭火方式需要的气象条件是:
A.大风天气 B.高压天气 C.高温天气 D.弱风天气
25.人工火带形成后快速向山火带移动的原因是:
A.人工火带气流下沉 B. 山火带与人工火带之间气流上升强烈
C.山火带处气流上升强烈 D.山火带与人工火带之间气流下沉强烈
第Ⅱ卷 非选择题(共 50 分)
温馨提示:请考生用0.5mm黑色签字笔将答案直接写在答题卡上,不要答在试题卷中。
26.阅读下面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20分)
材料一:下图为黄河下游部分冲积扇分布图
材料二:自1855年黄河决口改道注入渤海以来,以宁海为顶点,在河口堆积形成陆地面积达5000平方公里的三角洲,其中新淤积3000平方公里。黄河三角洲由围绕多期河口河道发育的亚三角洲组成,如下图所示。1934年以前河口改道围绕宁海,之后围绕渔洼。现河
高二地理试卷第 6 页(共 8页)口河道是1976年由刁口河改走清水沟后的河道,已行水40多年,其中1996年在入海口附近人工改道,河口由向东南流改向北流,至今没有明显摆动。
(1)描述黄河冲积扇的形成过程(6分)。(2)进入21世纪后,黄河三角洲河道未发生明显摆动,推测其主要原因(8分)。
(3)全球变暖的形势下,加之黄河上一系列大型水利枢纽的建设落成,请你预测黄河河口未来的变化趋势(6分)
27.吕宋岛,位于菲律宾群岛的北部,面积10.5万平方公里。吕宋岛地形复杂,以山地丘陵为主,河流众多。吕宋岛是菲律宾人口最多、经济最发达的岛屿,随着人口的急剧增加,水资源短缺问题加剧。下列为吕宋岛概况图及两座城市的气候资料图,(注:阿帕里的海拔为3m,马尼拉海拔为 2m)(12分)。
高二地理试卷第 7 页(共8页)(1)从岛屿面积、地形、气候角度,说明吕宋岛水资源短缺的原因(6分)。
(2)阿帕里、马尼拉两市气温均在4、5月达到全年最高,试说明原因(6分)。
2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8 分)
金门海峡连接旧金山湾(世界最佳天然港湾之一)与太平洋,海峡两岸陡峻,航道水深,夏季经常浓雾弥漫。跨越海峡的金门大桥修建于1937年,总长度2737米,用钢量达10万余吨,耗时4年、耗资3550万美元。宏伟壮观的金门大桥是近代桥梁工程的奇迹,是旧金山的象征,每月吸引上百万游客到此游览,为了让金门大桥保持光鲜亮丽,管理部门定期开展刷漆维护等工作。下图左图为金门海峡位置示意图,右图为金门大桥景观图。
(1)分析夏季金门海峡大雾天气日数多的成因。(6分)
(2)简述金门大桥定期刷漆维护的主要原因。(4分)
(3)分析金门大桥建设成本高的主要原因。(8分)
高二地理试卷第 8 页(共8页)
2023-2024学年四川省达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省达州市高二上学期期末质量监测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收回, 杭州亚运会举办期间, 形成山脉的岩石属于图中的, 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伏旱易, 下列各水体分布最广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四川省攀枝花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0页。
14,四川省攀枝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 (无答案): 这是一份14,四川省攀枝花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地理试题 (无答案),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帽状云形成的主要原因有,帽状云常出现在,该员工乘坐的飞机飞行了约,根据材料推算多哈所在时区为,仅考虑天文因素,与北京,尾闾湖水资源的最初水源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