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9,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69,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部分共6题,共58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8页,100分。考试时长9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O:16 S:32 Mn:55
第一部分
一、本部分共14题,每题3分,共42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选出最符合题目要求的一项。
1. 下列过程或装置能实现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B
【解析】
【详解】A.火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A错误;
B.电动汽车充电是将电能转化为化学能,B正确;
C.燃料燃烧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C错误;
D.火星车太阳能帆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D错误;
故选B。
2. 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 NH3·H2OB. CH3COOHC. NaClD. H2O
【答案】C
【解析】
【详解】A.NH3·H2O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存在电离平衡是弱电解质,故A错误;
B.乙酸在水溶液中不能完全电离,存在电离平衡是弱电解质,故B错误;
C.氯化钠属于盐,溶于水或者熔融状态时,可以完全电离变成离子,NaCl═Na++Cl-,属于强电解质,故C正确;
D.水能电离出氢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但不能完全电离,存在电离平衡是弱电解质,故D错误;
故答案为C。
3. 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
A. 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
B. 水电子式:
C. 基态铬原子(24Cr)的价层电子排布式:3d54s1
D. 基态氮原子的轨道表示式:
【答案】C
【解析】
【详解】A.氯离子的结构示意图:,A错误;
B.水的电子式:,B错误;
C.基态铬原子(24Cr)的电子式排布式为1s22s22p63s23p63d54s1,其价层电子排布式:3d54s1,C正确;
D.基态氮原子的轨道表示式:,D错误;
故选C。
4. 下列解释事实的化学用语书写不正确的是
A. 0.1 ml/L醋酸溶液pH>1:
B. 钢铁制品在潮湿空气中的电化学腐蚀:Fe − 3e− =Fe3+
C. 可用Na2CO3溶液清洗油污:
D. 用饱和Na2CO3溶液处理锅炉水垢中的CaSO4:
【答案】B
【解析】
【详解】A.醋酸为弱酸,醋酸微弱的电离为醋酸根离子和氢离子,因此0.1 ml/L醋酸溶液pH>1:,故A正确;
B.钢铁制品在潮湿空气中的电化学腐蚀:Fe −2e− =Fe2+,故B错误;
C.碳酸为弱酸,碳酸根离子主要微弱水解为碳酸氢根离子和氢氧根离子使溶液显碱性,碱性溶液中油污能水解而清洗油污,故C正确;
D.利用沉淀转化,只要碳酸根离子浓度足够大就能将硫酸钙改转化为碳酸钙,故D正确;
故选B。
5. 常温下,某NH4Cl溶液的pH=5,下列关于该溶液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显酸性B. c(H+)=1×10-5 ml/L
C. c(OH−)=1×10-9 ml/LD. 加热,pH变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常温下,pH=5的溶液显酸性,故A正确;
B.pH=-lgc(H+),由pH=5可以推知c(H+)=1×10-5 ml/L,故B正确;
C.常温下,Kw=c(H+)c(OH-)=10-14,c(H+)=1×10-5 ml/L,c(OH−)=ml/L=1×10-9 ml/L,故C正确;
D.加热会促进铵根的水解,溶液酸性增强,pH变小,故D错误。
答案选D。
6.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s区元素全部是金属元素
B. 2p、3p、4p能级的轨道数依次增多
C. 第VIIA族元素从上到下,非金属性依次减弱
D. 同一原子中,s能级的电子能量一定低于p能级电子能量
【答案】C
【解析】
【详解】A.s区中的氢元素不是金属元素,A项错误;
B.2p、3p、4p能级的轨道数相同,都为3,B项错误;
C.第ⅦA族元素从上到下,原子核外电子层数逐渐增多、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得电子能力逐渐减弱,元素的非金属性逐渐减弱,C项正确;
D.同一原子中,s能级的电子能量不一定低于p能级电子能量,如电子能量2p<3s,D项错误;
答案选C。
7. 已知:Ksp(BaSO4)=1.1×10-10,Ksp(CaSO4)=4.9×10-5,若要除去粗盐溶液中的,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沉淀剂的选择要考虑阴离子的种类
B. 钡盐除比钙盐更好
C. 为使沉淀完全,沉淀剂应加至稍过量
D. 加入足够多沉淀剂后,浓度可以降至0
【答案】D
【解析】
【详解】A.沉淀剂的选择要考虑阴离子的种类,如果溶液中含有Ag+,则不能选用BaCl2作沉淀剂,A正确;
B.由于BaSO4溶度积小于CaSO4,因此钡盐除比钙盐更好,B正确;
C.根据沉淀溶解平衡可知,为使沉淀完全,沉淀剂应加至稍过量,C正确;
D.由于沉淀剂不可能加入到无限量,因此加入足够多沉淀剂后,浓度足够小但不可以降至0,D错误;
故选D。
8. 某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放热反应B. 曲线b表示有催化剂参与的反应过程
C. 反应i 的∆H>0D. 反应i比反应ii的速率大
【答案】D
【解析】
【详解】A.根据图像,反应物能量高于生成物能量,该反应放热反应,A正确;
B.曲线b活化能低于曲线a,但反应前后能量不变,说明加入了催化剂,B正确;
C.反应i的生成物能量高于反应物能量,反应吸热,∆H>0,C正确;
D.反应i的活化能比反应ii的活化能高,则反应i比反应ii的速率小,D错误;
故选D。
9. 下列实验装置(部分夹持装置已略去)不能达到对应实验目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反应在敞口容器中,反应放出的热量会迅速扩散到空气中,不能准确测量中和热,A符合题意;
B.通过测定收集一定体积的H2所需的时间或一定时间收集H2的体积大小来测定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B不符合题意;
C.将平衡球放在两个不同温度的水中,根据温度变化与气体颜色的深浅判断温度对化学平衡移动的影响,C不符合题意;
D.电解饱和食盐水阳极反应为2Cl--2e-=Cl2,Cl2具有氧化性,可以用淀粉KI溶液检验,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0. 碱性锌锰电池是普通锌锰电池的升级换代产品。图1、图2分别为碱性锌锰电池和普通锌锰电池的构造图。其总反应分别为:Zn + 2MnO2 + 2H2O = 2MnO(OH) + Zn(OH)2、Zn + 2MnO2 + 2NH4Cl = Zn(NH3)2Cl2 + 2MnO(OH)。下列关于两种电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工作时,电子都由Zn流出B. 两种电池中都是MnO2被还原
C. 工作时,KOH不参与电极反应D. 碱性锌锰电池比普通锌锰电池性能更好
【答案】C
【解析】
【分析】由总反应可知,碱性锌锰电池:负极上Zn被氧化生成Zn(OH)2,正极上MnO2被还原生成MnO(OH);普通锌锰电池:负极上Zn被氧化生成Zn(NH3)2Cl2,正极上MnO2被还原生成MnO(OH),据此解答。
【详解】A.两种电池都是Zn一端作负极,电子由负极流出,则工作时,电子都由Zn流出,A正确;
B.两种电池的正极都是MnO2被还原生成MnO(OH),B正确;
C.碱性锌锰电池工作时,负极上Zn被氧化生成Zn(OH)2,其电极反应式为:,则KOH参与电极反应,C错误;
D.普通干电池电解质为酸性,易被腐蚀、发生自放电,碱性锌锰电池不易发生自放电,则碱性锌锰电池比普通锌锰电池性能更好,D正确;
故选C。
11. 常温下,用0.1000 ml/L NaOH溶液分别滴定20.00 mL 0.1000 ml/L的盐酸和醋酸溶液,滴定过程中溶液pH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曲线I表示滴定盐酸
B. a点浓度最大的离子是Na+
C. V[NaOH(aq)]=20 mL时,c(Cl−)=c(CH3COO−)
D. 用酚酞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从无色刚好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
【答案】D
【解析】
【详解】A.相同条件下等浓度的酸,弱酸的pH大,因此Ⅰ代表的是醋酸,故A错误;
B.a点溶质为等浓度的醋酸和醋酸钠,有电荷守恒:,此时溶液显酸性,则,故B错误;
C.V[NaOH(aq)]=20 mL时,溶质分别恰好为等浓度氯化钠和醋酸钠,盐酸是强酸、醋酸为弱酸,醋酸钠溶液中醋酸根离子发生水解,c(Cl−)>c(CH3COO−),故C错误;
D.用碱滴定酸的时候,终点时溶液显弱碱性(滴定强酸过量的半滴碱或者滴定弱酸时弱酸强碱盐都使终点显碱性),用酚酞作指示剂,达到滴定终点时,溶液从无色刚好变为粉红色,且半分钟内不变色,故D正确;
故选D。
12. 下列图示与化学用语表述内容不相符的是
A. AB. BC. CD.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Zn比Fe活泼,则Zn为负极,Fe为正极,电解质溶液是经过酸化的3%NaCl溶液,故正极反应式为:2H++2e-=H2↑,A符合题意;
B.AgCl沉淀转化为AgI沉淀发生的离子方程式为:I-(aq)+AgCl(s)AgI(s)+Cl-(aq),B不合题意;
C.由图可知,反应物总能量大于生成物总能量,故该反应为放热反应,△H<0,C不合题意;
D.锌铜原电池,Zn比Cu活泼,Zn作负极失电子,Cu作正极,溶液中铜离子得电子,电池总反应为Zn+Cu2+═Zn2++Cu,D不合题意;
故答案为:A。
13. 一定条件下,分别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A和B,发生反应:3A(g) + B(g) 2C(g) ∆HK乙
B. 甲中,10分钟内 A的化学反应速率υ(A)= 0.15 ml/(L·min)
C. 乙中,10分钟时υ正 =υ逆
D. 丙中,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A的转化率是25%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反应为放热反应,温度升高平衡逆向移动,平衡常数减小,则K甲>K乙,A正确;
B.,速率比等于计量数之比,,B正确;
C.根据表中数据可知,乙的温度比甲高,且乙中10分钟时,C的浓度比甲中小,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即此时反应已经平衡,则此时υ正 =υ逆,C正确;
D.根据甲中数据可列三段式:
,
,小于K,所以甲未达平衡,且甲中A的转化率为:,丙中B的起始浓度更大,反应更快,则平衡时参加反应的物质A会更多,则其转化率大于25%,D错误;
故选D。
14. 常温下完成下列实验。其中实验I中浑浊不消失,实验Ⅱ和Ⅲ中浊液变澄清。
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实验I中加入8滴水后溶液的pH不变
B. 实验Ⅱ中加入浓氨水后,c(Na+) + c(H+) + c() = 2c() + c() + c(OH−)
C 实验Ⅲ中加入NH4Cl溶液后,c()/c()比值增大
D. 实验Ⅱ和实验Ⅲ中浊液变澄清可能与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有关
【答案】C
【解析】
【详解】A.实验I中加入8滴水后溶液浑浊不消失,说明仍是饱和溶液,pH不变,故A正确;
B.实验Ⅱ中加入浓氨水后,溶液中的阳离子增加了,根据电荷守恒则有c(Na+) + c(H+) + c() = 2c() + c() + c(OH−),故B正确;
C.,实验Ⅲ中加入NH4Cl溶液后,浊液变澄清,溶液由饱和变为不饱和,碱性变弱,浓度变大,温度不变,不变,故c()/c()比值变小,故C不正确;
D.实验Ⅱ浊液变澄清,是因为浓氨水显碱性,破坏了的电离平衡,使溶液变为不饱和,实验Ⅲ中浊液变澄清,是因为氯化铵溶液显酸性,破坏了的水解平衡,使溶液变为不饱和,故D正确;
答案C。
第二部分
二、本部分共6题,共58分。
15. CH4和CO2通过重整反应转化为CO和H2,该反应对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具有重要意义。反应中常用Ni作催化剂。
(1)基态C原子电子占据______个能层,有___个未成对电子,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的符号是______,该能级轨道电子云轮廓图的形状为_______(填字母)。
a.球形 b.哑铃形
(2)C、N、O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填元素符号)。
(3)基态Ni原子(28Ni)的简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
【答案】(1) ①. 2 ②. 2 ③. 2p ④. b
(2)C、O、N (3)[Ar]3d84s2
【解析】
【小问1详解】
基态C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为:1s22s22p2,占据2个能层,根据洪特规则,2p能级上的2个电子分别占据2个p轨道,有2个未成对电子,电子占据的最高能级的符号是2p,p能级轨道电子云轮廓图的形状为哑铃形;
【小问2详解】
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第一电离能呈增大趋势,第ⅡA、ⅤA族元素反常高,C、N、O三种元素第一电离能的顺序为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北京市西城区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及答案,共12页。
这是一份北京市昌平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00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北京市西城区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题无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 ml/L醋酸溶液pH>1,1×10-10,Ksp=4,5 kJ/ml,3×10-4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