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讲《一般复合和典型应用题》案例讲义+练习专项—人教版小升初数学总复习
展开考点1:一般复合应用题
▒考点归纳
一、一般复合应用题的解题方法及解题步骤
▲方法:
综合法:在分析一般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我们可以从条件出发,逐步推出所求问题,这种方法叫作综合法。
分析法:在分析一般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时,我们也可以从问题出发,找出必要的两个条件,这种方法叫作分析法。
转化法:较复杂的一般应用题中,往往具有两组或两组以上的数量关系交织在一起,再复杂的应用题都可以通过转化向基本的问题靠拢,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从而正确解答。
▲解题步骤:
(1)弄清题意,找出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2)分析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之间的关系,找出解题的途径;
(3)拟定解答计划,列出算式,算出得数;
(4)检验解答方法是否合理,结果是否正确,最后写答案。
二、一般复合应用题中常见的数量关系
行程问题:速度×时间=路程;路程÷时间=速度;路程÷速度=时间
产量问题:单产量×数量=总产量;总产量÷数量=单产量;总产量÷单产量=数量
价钱问题:单价×数量=总价;总价÷单价=数量;总价÷数量=单价
打折问题:现价÷原价=折扣;原价×折扣=现价;现价÷折扣=原价
工程问题:工作效率×工作时间=工作总量;工作总量÷工作时间=工作效率
工作总量÷工作效率=工作时间
收支问题:支出+结余=收入;收入-支出=结余;收入-结余=支出
▒例题精选
例1:一个修路队计划5天修路600m,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30m,实际几天修完?
解析:如下图
解答:计划每天修的长度: 600÷5=120(m)
实际每天修的长度:120+30=150(m)
实际用的天数:600÷150=4(天)
答:实际4天修完。
▒ 举一反三1
1. 红星自行车厂原计划30天生产共享单车2000辆,前20天每天生产了60辆,要按时完成任务,后10天平均每天要生产多少辆?
2.为了节约用水,某自来水公司规定:每人每月用水不超过3t时,每吨2.6元,超过3t的部分,按每吨3.5元收费。照这样计算,小明家5口人,上月共用水18t,应缴水费多少元?
考点2:典型应用题
▒考点归纳
归一问题:
▲特征:题中每份的量保持不变,解题时先求出不变的单位量,再求未知量。
▲基本数量关系:总数量÷份数=单位量;单位量×单位量份数=总数量(正归一)
总数量÷单位量=单位量份数(反归一)
▲关键点:从已知的一组对应量中,用等分除法求出单位量。
归总问题:
▲特征:题中的总量保持不变,解题时先求总量,再求未知量。
▲基本数量关系:单位量×单位量份数=总数量
▲关键点:确定不变的总数量。
平均数问题:
▲特征:已知几个同类数量以及份数,求平均每份的量。
▲基本数量关系:总数量÷总份数=平均数
▲关键点:找准总数量和总份数。
相遇问题:
▲特征:两个物体同时做相向运动,经过一段时间后在途中相遇。
▲基本数量关系:相遇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速度和=相遇路程÷相遇时间
相遇时间=相遇路程÷速度和
▲关键点:弄清物体运动的方向和时间等。
追及问题:
▲特征:两个物体做同向运动,后者在一段时间内追及前者。
▲基本数量关系:追及路程=速度差×追及时间;速度差=追及路程÷追及时间
追及时间=追及路程÷速度差
▲关键点:弄清物体运动的方向和时间。
过桥问题:
▲特征:涉及车长、桥长等问题。
▲基本数量关系:路程=桥长+车长;路程÷速度=时间
▲关键点:分清路程是否包含车长。
水中行船问题:
▲特征:一般船是匀速运动,水速在船逆行和顺行中的作用不同。
▲基本数量关系:顺水速度=船速+水速;逆水速度=船速-水速
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
▲关键点:解题时要以水速为线索。
和差问题:
▲特征:已知两个量的和与差,求这两个量。
▲基本数量关系:(和+差)÷2=较大数;(和-差)÷2=较小数
▲关键点:分清两个量对应的数值关系。
和倍问题:
▲特征:已知两个量的和及两个量的倍数关系,求这两个量。
▲基本数量关系:和÷(倍数+1)=1倍的量
▲关键点:确定哪个量是1倍的量。
年龄问题:
▲特征:求有关人的年龄的问题,通常与和倍、差倍等问题结合在一起。
▲基本数量关系:参照和倍问题、差倍问题的数量关系
▲关键点:抓住两人的年龄差始终保持不变。
鸡兔同笼问题:
▲特征:已知鸡与兔的头数和总足数,求鸡与兔各有多少只。一般可用列表、假设等方法解答。
▲基本数量关系:假设全是鸡,则有:兔的只数=(总足数-2×总头数)÷2;鸡的只数=总头数-兔的只数
假设全是兔,则有:鸡的只数=(4×总头数-总足数)÷2;兔的只数=总头数-鸡的只数
▲关键点:假设法是一种算术方法,包括假设—计算—推理—解答的过程。
植树问题:
▲在不封闭的路上植树:
①两端都植:
棵数=间隔数+1;路长=每个间隔的距离×(棵数-1)
每个间隔的距离=路长÷(棵数-1);棵数=路长÷每个间隔的距离+1
②两端都不植:
棵数=间隔数-1;棵数=路长÷每个间隔的距离-1
③一端植一端不植:
棵数=间隔数;棵数=路长÷每个间隔的距离
▲在封闭的路上植树:
棵数=间隔数;棵数=路长÷每个间隔的距离
关键点:先分清是不是封闭线路,再确定两端是否植树,最后按基本公式进行计算。
▒例题精选
例2:(归一、归总问题)
(1)3台磨面机8小时可磨面33.6t,现在增加9台这样的磨面机,要磨168t面粉,需要多少小时?
(2)修一条水渠,原计划平均每天修800 m, 6天修完。实际4天修完,实际平均每天修多少米?
解析:(1)题考查的是“归一”问题的解题方法。解决此题时,应先求出一份的数量(单一量),即先求出1台磨面机1小时可以磨面多少吨,再求出(3+9)台磨面机1小时磨面多少吨,最后再求需要多少小时。
(2)题要想求出实际平均每天修的长度,就必须先求出水渠的总长度。这类问题是“归总”问题,与“归一”问题的不同之处是“归一”问题是先求单一量,而“归总”问题是先求总量。
解答:(1)33.6÷3÷8=1.4(t) 1.4×(3+9)=16.8(t);168÷16.8=10(小时)
答:需要10小时。
(2) 800×6÷4=1200(m)
答:实际平均每天修1200m。
▒ 举一反三2
1. 4台织布机8小时织布576m,照这样计算,6台织布机3小时能织完325m布吗?
2.工地食堂准备了一批粮食,够50名工人吃120天。吃了40 天后,由于工作需要调走了10名工人,余下的粮食够吃多少天?
▒例题精选
例3:(平均数问题)一架飞机从甲地飞往乙地,平均每小时飞行1200 km。沿原路返回时,平均每小时飞行1500 km。这架飞机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飞行多少千米?
解析:本题没有给出甲、乙两地间的总路程,也没有给出往返时间,已知条件只有往返的速度。我们不能用往返的速度和除以2来解答,要用“平均速度=总路程÷总时间”来解答。因此,要把甲、乙两地间的距离看作“1”,根据“路程+速度=时间”,用1÷1200= 表示去时所用的时间,用1÷1500=表示返回时所用的时间。
解答:(1+1)÷(+)=(km)
答:这架飞机往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飞行km。
▒ 举一反三3
1.王师傅上周(按5天算)前三天平均每天生产120个零件,后两天共生产250个零件,他上周平均每天生产多少个零件?
2.乐乐期末语文、数学、英语、科学四科的平均成绩是90分,加上体育成绩后,五科的平均成绩下降了2分。乐乐体育成绩是多少分?
▒例题精选
例4:(1)(相遇问题)甲、乙两车分别从A、B两城同时相对开出,甲车每小时行60 km,乙车每小时行59 km。两车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8 km。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2)(追及问题)姐姐和妹妹都从家到学校上学,姐姐每分钟走55 m,妹妹每分钟走40m,姐姐让妹妹先走3分钟,然后姐姐才出发追赶妹妹,经过多少分钟,姐姐可以追上妹妹?
解析:(1)要求A、B两城相距多少千米,就需要知道两车的速度和与相遇时间。根据题目中的条件,可以直接求出两车的速度和,但相遇时间未知。从条件中得知“两车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8 km”,为什么甲车多行8 km呢?因为甲车每小时比乙车每小时多行60-59=1(km), 8÷1=8(小时)后甲车就比乙车多行8 km。所以两车的相遇时间是8小时,从而就能求出A、B两城的距离。
(2)姐妹两人同向由家到学校,妹妹提前出发3分钟,比姐姐多走了40×3= 120(m)。姐姐每分钟比妹妹多走55-40=15(m),也就是速度差是15米/分,根据“追及时间=追及距离÷速度差”即可求出姐姐追上妹妹的时间。
解答:(1)8÷(60-59)= 8(小时) 台( 60+59)×8=952(km)
答:A、B两城相距952km。
(2)40×3÷(55-40)= 8(分钟)
答:经过8分钟,姐姐可以追上妹妹。
▒ 举一反三4
1.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同时从两个城市相对开出,客车每小时行40 km,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两车开出2.5小时后相遇。两城相距多少千米?
2.姐姐放学后,以每分钟80m的速度步行回家。姐姐走了960m后,妹妹以
每分钟240 m的速度从学校骑车回家,经过多少分钟,妹妹追上姐姐?
3.甲、乙两车同时从A、B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经过5小时相遇。相遇后两
车又行驶了3小时,这时甲车离B地还有230 km,乙车离A地还有160 km。求A、B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例题精选
例5: (过桥问题)一列火车以每分钟600m的速度通过一座长2200m的大桥,如果火车全长200m,从车头上桥到最后一节车厢离开大桥,共需要多少分钟?
解析: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火车完全通过大桥所行驶的路程,可画图分析:
从上图可知,当车头上桥到车头离开桥时,车身仍在桥上,要让车尾离开桥还需前行一个车身的距离,其行驶的总距离是“桥长+车身长”。
解答:(2200+200)÷600=4(分钟)
答:共需要4分钟。
▒ 举一反三5
1.一列火车长200m,以每秒8m的速度通过一条隧道,从车头进隧道到车尾离开隧道,一共用了40秒。这条隧道长多少米?
2.一列火车通过860m长的大桥需要45秒,用同样的速度通过620m长的隧道需要35秒。求这列火车的长度及速度。
▒例题精选
例6:(水中行船问题)A、B两个码头相距105km。一艘轮船从A码头顺流而下,驶往B码头用了5小时;从B码头逆流而上,驶往A码头用了7小时。求船速和水速。
解析:由题意可知,顺水速度为105÷5=21(千米/时),逆水速度为105÷7= 15(千米/时)。根据“船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可得,船速是(21+15)÷2=18(千米/时);根据“水速=(顺水速度-逆水速度)÷2”可得,水速为(21-15)÷2=3(千米/时)。
解答:船速:( 105÷5+105÷7)÷2= 18(千米/时)
水速: (105÷5-105÷7)÷2=3(千米/时)
答:船速是18千米/时,水速是3千米/时。
小升初名师帮你总复习数学
▒ 举一反三6
1.甲船逆水航行360 km需要18小时,返回原地需要10小时;乙船逆水航行同样一段距离需要15小时,返回原地需要多少小时?
▒例题精选
例7: (和差、和倍、差倍问题,年龄问题)
(1)两杯橙汁一共800g,将多的一杯中的橙汁倒人另一杯80g,两杯的橙汁就一样多了,则原来两杯橙汁分别是( )g和( )g。
(2)父子两人今年的年龄和是70岁, 7年后,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2倍。7年后,父亲和儿子的年龄分别是多少岁?
(3)有2袋糖果,大袋糖果比小袋糖果多43颗。如果将小袋的糖果吃掉9颗,这时大袋糖果的数量就是小袋糖果的5倍。两袋糖果原来各有多少颗?
解析:(1)因为两杯橙汁的总质量不变,用800除以2即可求出倒完之后每杯橙汁的质量,再用这个质量加80g即可求出原来多的那杯橙汁的质量,再求少的那杯橙汁的质量即可。列式为800÷2+80=480(g), 800-480=320(g)。
(2)根据“父亲的年龄是儿子的2倍”可知,儿子的年龄是1倍数,父亲的年龄是2倍数。今年父子两人的年龄和是70岁,则7年后父子两人的年龄和就是70+7×2= 84(岁)。根据数量关系“和÷(倍数+1)=1倍数”可以求出7年后儿子的年龄,然后再计算7年后父亲的年龄即可。
(3)把小袋糖果吃掉9颗后,大袋糖果比小袋糖果就多了43+9=52(颗)。根据“这时大袋糖果的数量就是小袋糖果的5倍”,把这时小袋糖果的数量看作1倍数,大袋糖果的数量就是5倍数,相差的4倍数对应的就是52颗糖果。由此可求出小袋糖果现在的数量,进而求出原来两袋糖果的数量。
解答:(1)480 320
(2)70+7×2=84(岁)
儿子的年龄: 84÷(2+1)=28(岁)。父亲的年龄: 84-28=56(岁)
答: 7年后,儿子的年龄是28岁,父亲的年龄是56岁。
(3)(43+9)÷(5-1)=13(颗)
小袋: 13+9=22(颗)
大袋: 22+43=65(颗)
答:小袋糖果原来有22颗,大袋糖果原来有65颗。
▒ 举一反三7
1.有两盒玩具,第一盒比第二盒多60个玩具。如果从第二盒中取出3个玩具,这时第一盒的玩具个数是第二盒玩具个数的8倍。原来两盒各有多少个玩具?
2.沙漠中有一个绿洲,在这个绿洲中有洋槐树和梭梭树共336棵,洋槐树棵数比梭梭树棵数的2倍少12棵。洋槐树和梭梭树各有多少棵?
▒例题精选
例8:(鸡兔同笼问题)一个停车场里停有轿车和三轮摩托车共24辆,其中轿车有4个轮子,三轮摩托车有3个轮子。如果这两种车共有86个轮子,那么停车场里有三轮摩托车多少辆?
解析:本题是鸡兔同笼问题的变形,可以用假设法解答。假设停车场里的24辆车全是轿车,则轮子数为4×24=96(个),比实际轮子数多96-86=10(个),因为一辆轿车比一辆三轮摩托车多4-3=1(个)轮子,所以停车场里有10÷1=10(辆)三轮摩托车。
解答:(4×24-86)÷(4-3)=10(辆)
答:停车场里有三轮摩托车10辆。
▒ 举一反三8
有40名同学正在14张乒乓球桌上进行单打或双打比赛(单打一张乒乓球桌上两人,双打一张乒乓球桌上四人)。正在单打和双打的乒乓球桌各有几张?
▒例题精选
例9:(植树问题)某市准备新建一个公园,计划修一条长1200m的景观大道和一个周长是360m的圆形人工湖。
(1)在景观大道的一侧要安装太阳能路灯(两端都装),每隔50m装一个,一共要装( )个路灯。
(2)计划沿着人工湖周围栽柳树,每隔10m栽一棵,可以栽( )棵柳树。
解析:(1)两端都植,棵数=段数+1,据此列式解答,1200÷50+1=25(个)。
(2)封闭图形植树,棵数=段数,据此列式解答, 360÷10=36(棵)。
解答:(1)25 (2)36
小升初名师帮你总复习数学
▒ 举一反三9
1.在一个正方形池塘四周栽树,四个顶点各栽一棵,这样每边都栽有25棵。如果每相邻两棵树之间相距2m,这个正方形池塘的周长是( )m。
2.一个小朋友以相同的速度在路上行走,从第一棵树走到第十七棵树需要16分钟。如果这个小朋友走了30分钟,应走到第( )棵树。
第11讲:探索规律过关测试卷
时间:50分钟 分值:100分
班级: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3分)
1.自行车2.5小时行驶45 km,汽车的速度是自行车的3倍,汽车7.5小时可以行驶( )km。
2.服装厂原来做一套衣服用布3.2m,改进裁剪方法后,每套衣服用布2.8m。原来做791套衣服的布,现在可以做( )套。 (服装厂用布宽度固定)
3.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34,乙、丙两数的平均数是31,甲、丙两数的平均数是32。甲数是( ), 乙数是( ), 丙数是( )。
4.小军从一楼走到三楼用了6分钟,照这样的速度,他从一楼走到九楼要用( )分钟。
5.要在一个水池周围栽树,已知这个水池的周长为245 m,计划要裁49棵树,相邻两树之间距离相等。相邻两树之间相距( )m。
6.在一次爱心捐款活动中,六(2)班为某市捐款4500元,全为100元纸币
和50元纸币,一共50张。100元有( )张, 50元有( )张。
7.两杯果汁一共980g,将多的一杯中的果汁向另一杯倒人40g,两杯果汁就一样多了。原来两杯果汁分别是( )g 和( )g。
8.果园里有苹果树和梨树一共1690棵,苹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9倍,果园里苹果树有( )棵,梨树有( )棵。
9.某加工厂甲班和乙班共有94人,因工作需要临时从乙班调46人到甲班工作,这时乙班比甲班人数少12人。原来甲班有( )人, 乙班有( )人。
10. 一列长203 m的火车,通过一座长为832m的大桥。已知从车头上桥到车尾离桥共用了23秒,火车每秒行驶( )m。
11.甲、乙两城相距560 km,一列客车和一列货车分别从这两个城市同时相对开出,4小时后相遇。已知客车速度是货车的,货车平均每小时行驶( )km。
二、选择题(每题3分,共21分)
1.数学期末考试,小红所在的班级的平均分是90分,小兰所在的班级的平均分是92分。这次小红的数学成绩与小兰的相比,( )。
A.小红好 B.小兰好 C.一样好 D.以上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2.小刚的储蓄罐里有5角和1元硬币共30枚,一共24元,小刚的储蓄罐里有( )枚5角的硬币。
A.10 B.12 C.18 D. 20
3.六(1)班有50人,有48人参加数学考试,2人缺考。48人的平均分是87分,当缺考的两人补考后,全班平均分变成了86分,其中一人补考得了63分,另一人补考得了( )分。
A.61 B.65 C. 70 D.71
4.在一条长2500 m的公路一侧架设电线杆,每隔50 m架设一根,若公路
两端都不架设,则共需电线杆( )根。
A.49 B.50 C.51 D.52
5.甲、乙两根绳子原来-样长。如果甲绳剪去15m, 乙绳剪去10m,这时乙绳的长度是甲绳的2倍。甲、乙两绳原来的长度均是( )m。
A. 5 B.10 C.15 D.20
6.小刚步行3小时,行了20km,骑自行车原路返回用了1小时。小刚往
返的平均速度是每小时( )。
A.5km B.10 km C.km D.30km
7.一艘客轮在静水中航行,每小时航行13 km。如果这艘客轮在水速为7千米/时的水中顺水航行140 km,那么需要( )小时。
A.5 B.6 C.7 D.8
三、解决问题(46分)
1.为了减少污染,今年某村1200户家庭要进行“煤改电”改造工程。施工队7天改造了392户,按这样的速度,20天能否完成全村的“ 煤改电”改造工程? (4 分)
2.一种药品的包裝盒上印有下面一段话, 请你仔细阅读,解决以下问题。(6分)
注:1克=1000毫克
(1)这盒药最多可供成人服用几次? (3分)
(2)这盒药够体重为20 kg的儿童服用3天吗? (3分)
3.纸的发明是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造纸的原材料主要是树皮等植物的纤维。据统计,少浪费1500张纸,就等于少砍伐1棵树;节约6t纸,则相当于拯救了120棵树。学校打印室新购一批白纸,计划每天用60张,可以用15天。由于注意了节约用纸,实际每天少用15张,实际用了多少天? (5分)
4.有一个四边形广场,它的四条边分别长60m、80m、100m和120m。现在要在这四条边上种植间距相等的树,且四个角都要种,最少需要种植多少棵树? (5分)
5.甲炼钢厂有原料192t,乙炼钢厂有原料160t。甲厂每天用去原料18t,乙厂每天用去原料10t,几天后两个工厂所剩原料一样多? (5分)
6.甲、乙两袋面粉的质量相等,甲袋用去7kg, 乙袋用去19 kg后,甲袋剩余的面粉质量是乙袋的3倍,甲、乙两袋面粉原来有多少千克? (5分)
7. 阅览室有文艺书、科技书和童话书共498本,科技书比文艺书多26本,童话书的本数是文艺书的2倍。三种书各有多少本? (先把线段图补充完整再解答)(5分)
8.甲车从A地开往B地需要2小时,乙车从B地开往A地需要3小时,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在离中点15 km处相遇。(6分)
(1)请在下面线段图上画“▽”标出两车相遇的大致位置。(2分)
(2)A、B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4分)
9.《镜花缘》是清代李汝珍所著的长篇小说,书中出现了一些有趣的数学问题。下面的题目是根据其中一个问题改编的,你能解决吗?
楼上灯有两种:甲种灯下一个大球,下缀两个小球;乙种灯下一个大球,下缀四个小球。大球共三十六个,小球共-百二十个。甲、乙两种灯各有多少盏? (5分)
参考答案
▒ 举一反三1
1.( 2000-60×20)÷10=80(辆)
2.3×5×2.6+(18-3×5)×3.5=49.5(元)
▒ 举一反三2
1. 576÷4÷8=18(m);18×6×3=324(m);324<325,不能织完。
2. 50×(120-40)÷(50-10)=100(天)
▒ 举一反三3
1. (120×3+250)÷5=122(个)
2. (90-2)×5-90×4=80(分)
▒ 举一反三4
1. ( 40+40×)×2.5=180(km)
2. 960÷(240-80)=6(分钟)
3. (230+160)÷(5-3)×5=975(km)
▒ 举一反三5
1.8×40=320(m) 320-200=120(m)
2.速度:(860-620)÷(45-35)=24(米/秒);长度:24×45-860=220(m)
▒ 举一反三6
(360÷10-360÷18)÷2=8(千米/时);8×2+360÷15=40(千米/时);
360÷40=9(小时)
▒ 举一反三7
1.第二盒:(60+3)÷(8-1)+3=12(个)
第一盒:12+60=72(个)
2.336+12=348(棵)
梭梭树:348÷(1+2)=116(棵)
洋槐树:336-116=220(棵)
▒ 举一反三8
假设全是单打桌,双打桌数: (40-14×2)÷(4-2)=6(张)
单打桌数:14-6=8(张)
▒ 举一反三9
1. 192
2. 31
过关训练
一、1. 405
2. 904
3. 35 33 29
4. 24
5. 5
6. 40 10
7. 530 450
8. 1521 169
9. 787
10. 45
11. 60
二、1.D 2.B 3.A 4.A 5.D 6.B 7. C
三、1. 20×(392÷7)=1120(户);1120<1200 20天不能完成。
2. (1)24×0.25=6(g) 6÷0.5=12( 次)
(2)6克=6000毫克6000÷(50×20)=6(天)
6>3够体重为20kg的儿童服用3天。
3. 60×15÷(60-15)=20(天)
4. 60、80、100、120的最大公因数是20。
(60+80+100+120)÷20=18(棵)
5. (192-160)÷(18-10)=4(天)
6. (19-7)÷(3-1)+19=25(kg)
7.如下图:
文艺书:(498-26)÷(1+1+2)=118(本)
科技书:118+26=144(本)
童话书:118×2=236(本)
8. (1)(图略,位置在中点的右边)
(2)甲、乙两车速度比(也就是路程比)是3:2,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了全程的。
相遇时甲车比乙车多行:15×2=30(km);A、B两地相距:30÷=150(km)
9.乙种:(120-36×2)÷(4-2)=24(盏)
甲种: 36-24=12(盛)
第20讲《实践与应用》案例讲义+练习专项—人教版小升初数学总复习: 这是一份第20讲《实践与应用》案例讲义+练习专项—人教版小升初数学总复习,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分步计数原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8讲《图形的位置》案例讲义+练习专项—人教版小升初数学总复习: 这是一份第18讲《图形的位置》案例讲义+练习专项—人教版小升初数学总复习,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图是东城区的平面图, 以学校为观测点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第12讲《分数、百分数的应用题》案例讲义+练习专项—人教版小升初数学总复习: 这是一份第12讲《分数、百分数的应用题》案例讲义+练习专项—人教版小升初数学总复习,共2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分数或百分数乘法问题,分数或百分数除法问题,浓度问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