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本试卷共20道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古埃及的阿布·辛拜勒神庙一年中只有拉美西斯二世生日(2月21日)和登基日的清晨,太阳光才能从神庙大门射入,穿过60多米长的庙廊,照到神庙尽头的石像上。人们把这一奇观发生的时日,称为“太阳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拉美西斯二世登基日的日期和神庙的正门朝向分别是( )
A. 9月23日、东北B. 3月21日、西南C. 10月21日、东南D. 12月22日、西北
2. 拉美西斯二世生日当天( )
A. 开罗的日出比阿布·辛拜勒神庙早B. 开罗的日落比阿布·辛拜勒神庙早
C. 开罗的白昼时间比阿布·辛拜勒神庙长D. 开罗的正午太阳高度比阿布·辛拜勒神庙大
【答案】1. C 2. B
【解析】
【分析】
【1题详解】
据材料可知,拉美西斯二世生日(2月21日)和登基日的清晨,太阳光才能从神庙大门射入,穿过60多米长的庙廊,照到神庙尽头的石像上,2月2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且与3月21日,相差28天,根据时间对称原因,一年中与2月21日太阳直射纬度相同的时间应为9月23日之后的28天,为10月21日,所以10月21日为登基日,2月21日与10月2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全球除极昼极夜区外,太阳东南升,西南落,材料中指出清晨,太阳光才能从神庙大门射入,所以神庙的正门朝向东南,C正确,ABD错误,所以选C。
【2题详解】
拉美西斯二世生日当天为2月21日,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纬度越高昼越短,开罗与阿布·辛拜勒神庙同处北半球,开罗纬度更高,所以昼更短,日出更晚,日落更早,B正确,AC错误;根据正午太阳高度的纬度分布规律,由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所以开罗的正午太阳高度比阿布·辛拜勒神庙小,D错误。所以选B。
【点睛】昼夜长短的分布和变化规律:1、春分指向夏至,北半球:昼长夜短,春分昼夜长短相等,昼长持续增加,至夏至昼最长,夜最短。春分北极开始出现极昼,至夏至极昼范围扩大至整个北极圈。南半球:昼短夜长,春分昼夜长短相等,昼长持续缩短,至夏至昼最短夜最长。春分南极极开始出现极夜,至夏至极夜范围扩大至整个南极圈。2、夏至指向秋分,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持续缩短,至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北极极昼范围开始缩小,至秋分完全消失。南半球:昼短夜长,昼长持续增加,至秋分昼夜长短相等,夏至南极极昼范围开始缩小,至秋分完全消失。3、秋分指向冬至,北半球:昼短夜长,昼长持续缩短,至冬至昼最短夜最长,秋分北极开始出现极夜,至冬至极夜范围扩大至整个北极圈。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持续增加,至冬至昼最长夜最短,秋分南极开始出现极昼,至冬至极昼范围扩大至整个南极圈。4、冬至指向春分,北半球:昼短夜长,昼长持续增加,至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北极极夜范围开始缩小,至春分完全消失。南半球:昼长夜短,昼长持续减小,至春分昼夜长短相等,冬至南极极昼范围开始缩小,至秋分完全消失。
“泥火山”指泥浆和气体同时喷出地面堆积而成的锥形丘或盆穴丘,丘的尖端部常有凹陷,并由此间断地喷出泥浆与气体。在新疆北天山分布着众多“泥火山”,喷发出的黏稠泥浆温度比当地气温低,略带油气味,不时爆裂出几个气泡。左图为新疆北天山“泥火山”分布图,右图为“泥火山”景观图。据此回答问题。
3. 天山“泥火山”众多的原因是( )
A. 位于板块交界处B. 冰川侵蚀强烈
C. 背斜和断裂构造发育D. 流水侵蚀强烈
4. “泥火山”喷出的气体源自( )
A. 沉积岩层B. 变质岩层C. 侵入岩层D. 喷出岩层
5. 独山子附近“泥火山”形成的地质过程为( )
A. 冰川侵蚀—岩层外露—岩层断裂—泥浆喷出—冰川堆积
B. 地壳挤压—地层凹陷—岩层断裂—泥浆喷出—流水堆积
C. 地壳抬升—岩层断裂—地层隆起—泥浆喷出—冰川堆积
D. 地壳挤压—地层隆起—岩层断裂—泥浆喷出—流水堆积
【答案】3. C 4. A 5. D
【解析】
【3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泥火山”是指泥浆和气体同时喷出地面堆积而成的,在结合图示可知泥火山多分布在天山和断层附近,说明是泥浆和气体沿着岩层的破碎断裂地带喷出地表而形成的。因此C选项正确。天山地区距板块交界处较远,A项错误;读图可知,“泥火山"位于天山北麓,该处海拔较低,不受冰川侵蚀的影响,故B排除;该地降水稀少,河流水量小,流水侵蚀作用微弱,故D排除;故选择C。
【4题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泥火山”喷出的粘稠泥浆温度比当地气温低,略带油气味,不时爆裂出几个气泡。说明泥浆中含有油气,这只能在沉积岩层环境才能出现,因此A选项正确。故排除B、C、D,选择A。
【5题详解】
根据图文材料分析,独山子附近“泥火山”主要是沉积岩层中的粘稠泥浆从天山背斜岩层和断裂地带喷出地表形成的。因此其形成过程的主要地质过程是地壳挤压,隆起形成背斜岩层,超过岩层的承压能力后岩层断裂,泥浆在压力作用下就岩层背斜顶部和断层的破裂地带喷出,然后泥浆慢慢堆积形成的。符合其形成的地质过程为D选项。故选择D。
【点睛】泥火山的形成与沉积作用有关。地表下有大量的有机沉积物、水、碳氢化合物和其他气体,受地下地壳运动的影响。效果过后,压力重重,逐渐膨胀上升,将周围的泥土纷纷喷吐而出。这类泥火山多形成于油气储量相对丰富的地区,如阿塞拜疆巴库油田的泥火山和我国新疆独山子、白杨沟的泥火山。
地中海区一年中约有半年天气晴朗,风浪小,雾少,有利于航海活动,另外半年降水丰富,多风暴和大雾,对航行不利。地中海南北两岸气候类型相同,但年平均气温和年降水量相差较大,南部年降水量为300~400mm,北部年降水量有上千毫米。图示意地中海南北部局部区域。完成下面小题。
6. 有利于在地中海航行的季节,地中海沿岸( )
A. 空气湿度大B. 能见度较低
C. 大气压偏高D. 盛行偏南风
7. 甲、乙两地相比( )
A. 甲地冬季气温低于乙地B. 甲地年降水量少于乙地
C. 甲地夏季湿度大于乙地D. 乙地冬季降水少于甲地
8. 造成甲、乙两地年降水量差异的直接原因是( )
A. 地势高低不同B. 所处海陆位置差异
C. 所处纬度位置差异D. 受西风影响程度不同
【答案】6. C 7. B 8. D
【解析】
【6题详解】
地中海区是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根据材料“地中海区一年中约有半年天气晴朗,风浪小,雾少,有利于航海活动”为地中海沿岸的夏季,夏季炎热干燥,空气湿度小,A错误;雾少,能见度高,B错误,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大气压偏高,C正确;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风力小,D错误;故选C。
【7题详解】
根据图示,甲的纬度较低,冬季气温较高,乙地纬度较高,温度较低,A错误;南部年降水量为300~400mm,北部年降水量有上千毫米。甲地年降水量少于乙地,B正确;在夏季,太阳直射点在北回归线附近,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甲地受副热带高气压带的影响大,受盛行西风带的影响小,降水少,C错误;到了冬季,太阳直射点在南回归线附近,气压带风带向南移动,地中海北岸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大,潮湿多雨。冬季降水乙地多于甲地,D错误;故选B。
8题详解】
甲乙两地的降水主要是由于盛行西风的影响形成的,甲的纬度偏低,在35°N附近,乙的纬度偏高,在40°N附近,乙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大,年降水量大,甲受盛行西风的影响小,年降水量小,直接原因是受西风影响程度不同,D正确,纬度差异是根本原因,C错误;海陆位置和地势高低的影响不明显,AB错误;故选D。
【点睛】地中海气候,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炎热干燥,冬季受盛行西风带控制,温和多雨。
地质工作者对某一河流的一个断面展开科学考察,并推测绘制出该断面河流平均水位及河床地层表面高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其中甲、乙、丙为三个连续地层的表面高度,如下图。在图示年代期间该处气候保持相对稳定。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该河流断面水位高度保持稳定的原因正确的是( )
A. 流水侧蚀作用强B. 流水下蚀作用强
C. 地壳抬升运动慢D. 间歇性断裂下陷
10. 该断面上,乙地层比甲地层( )
A. 形成早,厚度大B. 形成早,厚度小
C. 形成晚,厚度大D. 形成晚,厚度小
11. 现阶段,该断面的地貌类型是( )
A. 河漫滩B. 冲积扇C. 瀑布D. 峡谷
【答案】9. B 10. A 11. D
【解析】
【9题详解】
据图可知,地层的海拔不断抬升,说明地壳在抬升,而距今3~4万年间,水位保持稳定,说明流水在下蚀,并且下蚀的速度与地壳抬升速度相当,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0题详解】
沉积岩层中,下面的沉积层形成的早,上面的形成的晚。该断面上,甲地层在乙地层上面,因而甲地层较乙地层形成更晚,因此乙地层比甲地层形成早;图中虚线都代表岩层上表面的高度,因此相邻两条虚线之间的宽度,即可视为对应岩层的厚度;读图可知,乙岩层的厚度比甲岩层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乙、丙三个地层上表面高度还处于不断上升中,所以判断当前该断面岩层持续上升,当地河流下切侵蚀为主,因此地貌类型是峡谷,D正确;河漫滩和冲积扇以流水沉积作用为主,AB错误;瀑布是河流的溯源侵蚀为主,C错误。故选D。
【点睛】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内力作用的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的热能,表现为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等,它使地表变得高低起伏。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主要来自于地球外部的太阳能,以及地球重力能等,表现为地表物质的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
柔鱼生命周期短暂,约为一年,每年在副热带的产卵场和亚北极边界的索饵场之间进行季节性泗游,水温对柔鱼的分布和丰度影响最为显著,其中海域甲柔鱼资源较丰富。下图中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厄尔尼诺年和拉尼娜年9月份最适宜柔鱼生存的海水温度位置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与正常年份相比,9月份最适宜柔鱼生存的位置( )
①厄尔尼诺年偏北②厄尔尼诺年偏南③拉尼娜年偏北④拉尼娜年偏南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13. 图示海域甲地柔鱼资源较丰富,主要因该地( )
A. 位于寒暖流交汇处B. 海水温度适宜C. 受人类活动影响小D. 海水盐度适宜
14. 根据图文材料,推测柔鱼分布比较集中的海区可能在( )
①暖流流经海区②海沟深处③河流入海口④寒暖流交汇处
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
【答案】12. C 13. A 14. C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厄尔尼诺年柔鱼分布在北纬42°以南,拉尼娜年分布在北纬42°以北,拉尼娜和厄尔尼诺年海水温度状况相反,故正常年份应分布在图示两条线之间,因此②③正确,①④错误。综上所述,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3题详解】
读图海域甲地位于(42°N,150°E),该地点位于日本北海道东部,是北海道渔场,主要是因为该受千岛寒流和日本暖流交汇而形成的大渔场,A正确;海水温度适宜是柔鱼生存环境条件,图示海域除甲地外,其他与甲地海域大致同纬度的海域温度也适宜,B错误;日本渔业发达,该地为渔场,人类活动影响较大,C错误。与海水盐度关系不大,D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可利用排除法,根据柔鱼的分布特点及洄游情况可以确定柔鱼在较温暖的水域活动及觅食,不可能出现在气温较低海沟深处,排除②。其余选项①③④正确,故选C。
【点睛】渔业资源多集中分布在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 ,原因:① 大陆架水域,海水较浅,阳光充足,光合作用强盛;② 寒暖流交汇或冬季冷海水上泛,将海底营养物质带至表层;③ 入海河流带来丰富营养盐类;浮游生物繁盛,鱼类饵料充足,易形成大渔场。
登曲地处青藏高原的东部,为澜沧江的一级支流。流域总体上太阳辐射强,低温干燥。下图示意登曲及其主要支流两岸山体植被带的垂直带谱,图中①植被带属山地常绿阔叶林带,②植被带属山地暗针叶林带(①②处于不同坡向)。同时,在有些坡面上,常可看到大面积的常绿阔叶林中出现条带状的暗针叶林景观。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推测图中③处自然带是( )
A. 山地季雨林带B. 山地落叶阔叶林带C. 山地针阔混交林带D. 山地灌丛带
16. 在同一山体面上,常绿阔叶林中的条带状暗针叶林最可能位于( )
A. 阳坡的山脊、陡坡处B. 阳坡的沟谷、山凹处
C. 阴坡的山脊、陡坡处D. 阴坡的沟谷、山凹处
【答案】15. D 16. B
【解析】
【15题详解】
根据材料“登曲地处青藏高原的东部,为澜沧江的一级支流。流域总体上太阳辐射强,低温干燥”可推测,该流域应地处干热河谷地区,河谷地带气候干燥,降水较少,③处自然带最可能是山地灌丛带,D正确;根据材料图中①植被带属山地常绿阔叶林带,②植被带属山地暗针叶林带,③处比①②处海拔更低,自然带不可能是山地落叶阔叶林带和 山地针阔混交林带,BC错误;该区域地处青藏高原的东部,无热带植被分布,A错误。故选D。
【16题详解】
据图,根据所学知识,大果园柏属于常绿乔木,材料强调①植被带属山地常绿阔叶林带,说明①处所在坡为阳坡,②处所在坡为阴坡,阴坡太阳辐射弱,蒸发弱,水分条件相对较好,说明山地暗针叶林带指示较为冷湿的环境,故常绿阔叶林中的条带状暗针叶林最可能位于阳坡的沟谷、山凹处,因阳坡的沟谷、山凹处太阳辐射相对较弱,水分条件好,适合暗针叶林生长,B正确,ACD错误。故选B。
【点睛】干热河谷是指高温、低湿河谷地带,大多分布于热带或亚热带地区。区域内光热资源丰富,气候炎热少雨,植被稀疏矮小,我国干热河谷主要分布于金沙江、元江、怒江、南盘江等沿江的四川攀枝花、云南和贵州等地区。一般情况下,阳坡受太阳光照时间较长,获得太阳辐射多,所以温度高,蒸发旺盛,水分条件差,阴坡由于太阳辐射弱,蒸发较弱,水分条件好,植被往往更茂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共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洲西海岸附近每年夏季常出现南北走向的低压槽,槽线的形成与热力有关,往往自西向东移动,在登陆前后形成,当远离海岸带后逐渐消失。珀斯夏季多晴天,海陆风环流显著,但每当西海岸低压槽来临时,珀斯的海陆风环流减弱。下图示意某日西海岸低压槽控制时的环流形势。
(1)分析澳大利亚西海岸夏季多晴天的原因。
(2)指出西海岸低压槽控制前后珀斯风向的变化。
(3)西海岸低压槽控制时,珀斯海陆风环流减弱,试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1)受来自陆地上的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压的控制,气流干燥;受寒流影响,降温减湿;缺乏高大山脉抬升。
(2)控制前:东南风(偏东风)。控制后:西南风(偏南风)。
(3)西海岸低压槽控制时,来自较高纬度海面的西南风为珀斯降温,海陆温差减小;盛行上升气流,云量增大(甚至产生降水),太阳辐射减弱;西海岸低压槽带来的更强的辐合风系干扰海陆风环流。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日西海岸低压槽控制时的环流形势图为材料,涉及等压线判读、近地面风向判读以及热量环流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澳大利亚位于南半球,其夏季时,气压带风带位置偏南,澳大利亚西海岸受东南信风和副热带高压控制,受东南信风控制时,风由陆地吹向海洋,气流性质干燥;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以晴朗天气为主;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该地附近海域有寒流流经,降温减湿作用显著;澳大利亚西海岸地势平坦,缺乏高大山体的阻碍抬升作用,以晴朗天气为主。
【小问2详解】
该地位于南半球,气旋水平方向气流为顺时针辐合,西海岸在低压槽控制前,位于低压槽的左侧,为东南风(偏东风);西海岸在低压槽控制后,盛行西南风(偏南风)。
小问3详解】
西海岸低压槽控制时,珀斯盛行西南风,风由较高纬度的海洋吹向陆地,温度较低,降温作用显著,使得珀斯与海洋之间的热力性质差异减小,海洋和陆地近地面气压差减小,海陆风环流减弱;受低压槽控制时,盛行上升气流,气流在上升过程中,降温凝结,云量较大,大气的削弱作用增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较少,近地面气温较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较小;受低压槽控制时,近地面为辐合气流,且气压差较大,辐合气流风力较大,对海陆环流的干扰较强,导致海陆环流不明显。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我国深厚的历史积淀给予了我们无数宝贵的文化遗产,分布在山西沁河流域的古村落群体就是其中之一(分布位置见下图)。沁河流域古村落多形成于明末清初动乱时期,且多分布在小环境相对独立的地形险要处。沁河是黄河中游三门峡以下左岸的一条大支流,发源于山西省太岳山脉霍山南麓,流经沁潞高原(山地和丘陵占84%),穿过太行山峡谷,出五龙口进入下游河段。五龙口至沁河口,河床高出两岸地面2~4m,“地上河”特征突出,但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河床不断下切、下降趋势明显。
(1)说明沁河流经太行山形成峡谷的原因。
(2)推测沁河流域古村落形成的区位条件。
(3)分析五龙口至沁河口段河床不断下切的人为原因。
【答案】(1)太行山受板块挤压,地壳缓慢抬升,沁河下切(侵蚀),形成大峡谷地貌。
(2)流域环境比较封闭崎岖,且村落多分布在险要处,利于防御与安全;沿河地带地形相对平坦,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农副产品多;河流兼具供水和交通之便。
(3)人为原因:上游水库等工程拦截泥沙,使下游河流含沙量减少;上游植被覆盖率增加,水土流失减缓,河流泥沙减少;大规模的河道采沙等。结论:该河段泥沙来源减少,河流沉积量减弱,河流侵蚀力量相对增强。
【解析】
【分析】本题以山西沁河流域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河流地貌的形成、城市区位条件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应用地理基本知识分析图文材料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太行山峡谷的形成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太行山受板块挤压,地壳缓慢抬升,沁河是黄河中游三门峡以下左岸的一条大支流,流量大,流经沁潞高原(山地和丘陵占84%),流速快,流水下切,形成大峡谷地貌。
小问2详解】
从材料中的历史条件可知形成于动乱年代,选择在环境比较封闭崎岖险要处,主要利于防御与安全;沿河地带,河流沿岸平原地形相对平坦,河流冲积平原,土壤肥沃,利于耕作,农业生产条件好;河流兼具供水和交通之便,水源充足,交通便利,利于古村落的形成。
【小问3详解】
人为原因要注意观察地图,从图中看上游建设水库等工程拦截泥沙,使下游河流含沙量减少;再结合所学的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分析游植被覆盖率增加,水土流失减缓,河流泥沙减少;建设用沙增多,大规模的河道采沙等,使得河流侵蚀作用增强,河床不断下切。
19. 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库布齐沙漠是我国第七大沙漠,表面覆盖着由古代黄河形成的深厚冲积物。早在3000年前,库布齐地区森林葱郁、水草肥美、牛羊遍地,到了明清时期,竟演变成为寸草不生的“死亡之海”。经过人民30多年的不懈努力,库布齐已修复、绿化沙漠6253平方千米,创造5000多亿元生态财富,让当地10万农牧民脱困。库布齐地区利用光照资源丰富的优势,探索出一种治沙新模式——建设光伏产业园区,并实行立体化产业(板上发电、板下种草、板间养殖)模式,实现了光伏产业与荒漠化治理的有效结合,综合效益十分显著。下图示意库布齐地区地理位置。
(1)分析库布齐地区演变成“死亡之海”的主要自然原因。
(2)运用地理环境整体性的思想,说明库布齐沙漠推进过程中给黄河带来的不利影响。
(3)简述当地大力发展光伏发电对防治荒漠化的好处。
【答案】(1)该地气候干旱(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降水少,蒸发强烈;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靠近冬季风的源地,风力强劲。
(2)大量泥沙进入黄河,使黄河含沙量剧增,水质变差;淤塞河床,导致洪涝灾害更加频繁;泥沙阻塞河道,可能会导致河流改道;荒漠化面积扩大,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且气候变得更加干旱,补给黄河的水量减少。
(3)太阳能电池板有利于削减风力,阻挡风沙;遮挡阳光,减少水分蒸发,改善土壤中的水分条件,促进植被生长;为当地提供新能源,有利于保护当地的植被;发展养殖业,提高农牧民收入,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解析】
【分析】本题以库布齐沙漠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荒漠化的治理措施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据图可知,该地区地处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属于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干旱,降水少,蒸发强烈;沙漠广布,地表多疏松的沙质沉积物;且临近冬季风的源地,风力强劲,加剧蒸发,为沙漠扩张提供动力。
【小问2详解】
据材料可知,库布齐沙漠每年向黄河岸边推进,向黄河入泥沙1.6亿吨,而大量流沙进入黄河,使黄河含沙量剧增,水质变差;同时当河流流速减缓后,泥沙会淤塞河床,导致洪涝灾害更加频繁;流沙阻塞河道后,可能会导致河流改道,导致下游洪水泛滥;荒漠化面积扩大,植被减少,涵养水源能力下降,且气候变得更加干旱,补给黄河的水量减少等。
【小问3详解】
太阳能电池板的布置有利于增加地面粗糙度,削减风力,阻挡风沙;太阳能电池板覆盖地表,遮挡阳光,减少水分蒸发,可以改善土壤中的水分条件,促进植被生长;光伏发电为当地提供新能源,保障当地农民生活用能,减少对植被的破坏,有利于保护当地的植被;发展养殖业,提高农牧民收入,有利于生态环境的保护。
20.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22年9月28日,上海市、江苏省和浙江省联合印发《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其规划范围包括上海、无锡、常州、苏州、南通、宁波、湖州、嘉兴、舟山在内的“1+8”市域行政区域,总面积约5.6万平方公里。
材料二图1为上海大都市圈位置示意图,图2为上海市对长三角部分城市的辐射强度折线图。
(1)分析南通接受上海辐射强度较苏州的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2)从产业发展角度提出推动上海大都市圈协同发展的合理化建议。
【答案】(1)差异:南通接受上海辐射强度较苏州弱。原因:南通距离上海较远,与上海隔江相望,交通联系不够紧密;苏州与上海比邻,交通便利。
(2)上海大都市圈各城市发挥各自的优势,分工合作,优势互补。上海发挥其资金、技术、信息等优势,重点发展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产业;舟山、宁波发挥其交通运输优势,重点发展交通运输业;苏州、无锡等城市发挥其劳动力、制造业基础、地价等优势,重点发展制造业,且承接上海的产业转移。
【解析】
【分析】本题以上海大都市圈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城市辐射功能、区域协同发展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与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综合思维、区域认知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由图2可知,南通接受上海辐射强度较苏州弱。由图1可知,南通和苏州主要在距离上海的远近方面存在差异,南通与上海隔江相望,距离上海较远,苏州与上海比邻。结合经济发展水平可知,南通相对落后,交通不够便利,与上海的交通联系不够紧密,而苏州相对交通便利。
【小问2详解】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试卷(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份期末联合考试地理试题原卷版docx、湖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月份期末联合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含解析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7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涟源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湖南省涟源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湖南省涟源市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长郡中学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