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01
    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02
    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03
    还剩19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2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12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的大脑非常奇妙。通常,大脑包括1000亿个脑细胞,每个脑细胞都同其他10000个脑细胞相互联系。这些细胞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精密的网络,在这个网络里有1000万亿个连接,正是这个网络控制着我们的言语、饮食、呼吸和行动。
    虽然大脑非常复杂,但其大致外形却很简单也很对称。但奇怪的是,直到最近科研机构还认为,大脑的两半部分虽然是分开的,但却是主次有别的。他们认为,大脑左半球居于主要地位,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关键;而右半球只是辅助性的,居于从属地位,有人甚至认为它是人类发展早期的遗留物。左脑是理性的,擅长逻辑思考和分析,符合我们对大脑的一切预期。而右脑是无语言能力的,擅长非线性思考和直觉判断,是一个已经退化的人类器官。
    20世纪50年代,美国神经学家罗杰·斯佩里发现我们的大脑的确分为左右两半,但他指出:“对于所谓的从属或次要的右脑,之前我们认为它没有语言和书写能力、反应迟钝,有些权威人士甚至还认为它没有意识,然而实际上当大脑在从事某些智力活动时,右脑更胜一筹。”也就是说,右脑并非不如左脑,它只是不同于左脑。斯佩里写道:“大脑似乎具备两种思维模式,这两种思维模式是相互独立的,分属左脑和右脑。”左脑负责顺序推理,擅长分析和文字处理;而右脑负责整体推理、模式识别以及领会各种情绪和非语言类表达。
    大脑的左右半球并不像开关那样运作,一边接通后,另一边就会断开。事实上,几乎做任何事情的时候,大脑的两个半球都会发挥作用。此外,神经科学家一致认为,在指引我们的行为、认识和理解世界以及对外部事件作出反应方面,大脑两个半球的作用截然不同。这些差异,在很大程度上指引着我们的个人生活以及职业生涯的发展方向。
    不知为什么,人类似乎很自然地倾向于以对立的方式来看待生活。如东方对西万、火星对金星、理性对感性以及左对右。但通常情况下,我们不一定要做出取舍;如果非要如此,则会很危险。比如,只有逻辑能力而没有情感,人就会变得冷漠;而空有情感却缺乏逻辑,人就会十分伤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在这样一个世界里,钟表永远不准,公车也总是晚点。说到底,阴总是需要阳。
    同样,我们的大脑也是如此。它的两个半球是协同合作的,正如一个管弦乐队,任意一方缺席,都会使整个演奏十分糟糕。正如麦克马纳斯所说:“无论人们多么想孤立地看待左右大脑,它们都是一个紧密结合的单一整体,在整个大脑中协同合作。左脑知道如何控制逻辑能力,而右脑负责综观全局。把左右脑结合在一起,人们就拥有了强大的思考能力。单独使用任一半脑都会十分怪异而荒谬。”也就是说,健康、快乐、成功的生活同时取决于大脑的两个半球。但大脑左右半球功能的不同,对于个人生活和企业经营也具有指导意义。有些人更擅长逻辑思考和顺序推理,他们可能会成为律师、会计或工程师;有些人则更擅长全面的、直觉性的非线性推理,他们可能会成为发明家、演员或顾问。而且,这些个人倾向还会影响到家庭、机构或社区的组建。
    我们把第一种思维方式称为左脑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具有典型的左脑特征,即顺序性、字面性、功能性、文本性和分析性。这一思维方式在信息时代大受欢迎,得到了严肃机构及学校的高度重视,其典型代表是电脑程序员。我们把另一种称为右脑思维。这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具有典型的右脑特征,即同步性、隐语性、审美性、语境性和综合性。这一思维方式在信息时代并未得到足够重视,被各个机构和学校所忽略,其典型代表是发明家和护理员。
    当然,要想过上满意的生活,建立高效、公平的社会,这两种思维方式都是不可或缺的。但简约主义和二元思维依然对我们存在巨大影响,总体而言,人们还是非常偏爱左脑,我们的文化也依然更为重视左脑思维,尽管右脑思维有用,但其作用还是次要的。
    然而,情况还在发生变化,也许还会极大地改变我们的生活。以前,左脑思维是司机,而右脑思维是乘客。现在,右脑思维突然抢走了方向盘,加大油门向前奔驰,并决定我们要去哪里,以及怎样到达目的地。左脑能力往往经由大学入学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等来测评,虽然这一能力仍然必要,但已远远不够。相反,一直以来都被轻视和忽略的右脑能力,即艺术、共情、高瞻远瞩以及追求卓越的能力,将会越来越多地决定谁会“飞黄腾达”,谁将举步维艰。这是一个颠覆性的改变,但这一改变会从根本上给人以启迪。
    (摘编自丹尼尔·平克《全新思维》,高芳译)
    1. 下列对原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脑外形简单、结构复杂,有观点认为大脑的左半球居于主要地位,是至关重要的;右半球只是辅助。
    B. 左右脑各有擅长的领域,左脑擅长顺序推理,右脑擅长整体推理,它们都有可能发挥作用,无优劣之分。
    C. 人们若孤立地看待问题,就会变得冷漠或伤感。把左右脑结合在一起,才能拥有更强大的思考能力。
    D. 右脑并不擅长处理像ABCDE这样的序列事件,它的独特能力在于可以领会隐藏的情绪与言外之意。
    2.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罗杰·斯佩里的观点颠覆了传统的“左脑思维”说,他认为左右脑思维相互独立,其中模式识别由右脑负责。
    B. “阴总是需要阳”告诉我们,建立高效、公平的生活,让生活更加美好,需要我们同时拥有左、右脑思维。
    C. 二元思维对人们产生重大影响,信息时代,以电脑程序员为典型代表的左脑思维广受欢迎,右脑思维未得到足够的重视。
    D. 从最后一段的内容可以看出,作者敏锐地察觉到人类社会将步入“右脑时代”,未来也需要更多的“右脑”人才。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文章核心观点的一项是( )
    A. 早在“医药之父”希波克拉底时期,医师们就认为,与心脏同处一侧的左脑是居于主要地位的半脑。
    B. 中国古代读书和写作都是从右向左的,与国际接轨后改为了从左向右,巩固了左脑思维的支配地位。
    C. 一台电脑的运算能力远高于地球上最敏捷的左脑,但它识别人脸的速度和准确率也比不上一个幼童。
    D. 国际奥林匹克竞赛是一项高水平、高标准、高规格的赛事,主要涉及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学五大学科。
    4. 这篇文本的论证深入浅出,请分析作者是如何做到的。
    5. 下列文字提到了日益兴起的AI绘画技术。请结合文章和以下文段,分析我们应如何看待该技术?
    科技进步改变着行业的发展走向,AI绘画日益兴起,AI绘画是指以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为基础,利用算法、模型等人工智能技术进行创作或辅助绘画的绘画形式。AI绘画宣告机器向着人类艺术创造的顶峰再下一城,似乎拿捏住了人类引以为傲的审美,但远远无法取代传统画师进行绘画艺术和思想的表达。人类如何平衡AI技术崛起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仍值得不断思考。
    【答案】1. C2. A
    3. C4. ①采用了比喻论证、举例论证等多样的论证方法。如用组建管弦乐队来解释大脑两个半球需要协同合作,以律师、演员等为例具体列举了左右脑思维更擅长的职业,将深刻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②论证语言通俗易懂,形象生动。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例如“右脑思维突然抢走了方向盘,加大油门向前奔驰”,以拟人的方式突出右脑思维的重要性。
    5. ①AI绘画是让计算机调取已有数据,对人类指令进行处理。类似于人的左脑对文字和数据进行分析处理,所以能够进行“绘画”。②人类的右脑擅长领会各种情绪,具有语境性和综合性,能够将个人情感融入画作当中,所以AI不能代替人类进行思想的表达。③左右脑思维作用不同、功能互补,只有协同合作,利用AI技术的同时融入创作者的情感,才能创作出意韵深远的佳作。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人们若孤立地看待问题,就会变得冷漠或伤感”强加因果。原文说的是“只有逻辑能力而没有情感,人就会变得冷漠;而空有情感却缺乏逻辑,人就会十分伤感,无法控制自己的情绪”,可见“变得冷漠或伤感”是孤立看待问题的其中部分情况,并不能代表孤立看待问题所带来的一切后果。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他认为左右脑思维相互独立,其中模式识别由右脑负责”张冠李戴。根据原文“斯佩里写道:‘大脑似乎具备两种思维模式,这两种思维模式是相互独立的,分属左脑和右脑。’……而右脑负责整体推理、模式识别以及领会各种情绪和非语言类表达”可知,“右脑负责模式识别”并非斯佩里的观点,是作者的观点。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本文的主要观点是右脑思维的崛起及左右脑协同工作的意义。
    AB选项均肯定左脑思维的作用。
    D选项说明目前我们的文化更加重视左脑思维,但这并非文章的核心观点。电脑的运算模式和人类左脑的思维模式相似,人的右脑具有同步性,在左右脑协同工作的条件下,人类可以比电脑更快速地识别人脸。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的能力。
    原文中,作者为了说明大脑两个半球需要协同合作的道理,指出“它的两个半球是协同合作的,正如一个管弦乐队,任意一方缺席,都会使整个演奏十分糟糕”,这是运用了比喻论证的方法,借助生活中形象可见的现象来说明大脑合作这一我们肉眼不可见的抽象理论。此外,在“有些人更擅长逻辑思考和顺序推理,他们可能会成为律师、会计或工程师;有些人则更擅长全面的、直觉性的非线性推理,他们可能会成为发明家、演员或顾问”中,作者还举了现实中不同职业的例子,来说明左右脑思维更擅长的职业。这些论证方法的运用,都将深刻的道理讲得浅显易懂。
    在论证语言上,为了避免陌生的科学理论给人带来的疏离感,作者充分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在“大脑的左右半球并不像开关那样运作,一边接通后,另一边就会断开”中作者将左右脑比作开关来说明两者的关系;在“以前,左脑思维是司机,而右脑思维是乘客。现在,右脑思维突然抢走了方向盘,加大油门向前奔驰,并决定我们要去哪里,以及怎样到达目的地”中将左右脑比作司机和乘客,说明现在右脑思维变得越来越重要。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中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文段中,“AI绘画日益兴起”“AI绘画宣告机器向着人类艺术创造的顶峰再下一城”说明了AI绘画技术的兴起与发展,而这一技术之所以得以实现,是因为机器能够通过文字和大数据进行处理,归纳出固定化的绘画思路,从而进行“绘画”。从原文“左脑负责顺序推理,擅长分析和文字处理”“这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具有典型的左脑特征,即顺序性、字面性、功能性、文本性和分析性……其典型代表是电脑程序员”中,我们可以看出AI绘画就如同人的左脑一样进行分析处理,从而实现技术可能性。
    文段中指出“似乎拿捏住了人类引以为傲的审美,但远远无法取代传统画师进行绘画艺术和思想的表达”,这说明AI绘画固定、死板的固定处理模式,并不能进行情感和艺术的表达。而根据原文“而右脑负责整体推理、模式识别以及领会各种情绪和非语言类表达”“这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具有典型的右脑特征,即同步性、隐语性、审美性、语境性和综合性”可看出,人类因为拥有右脑,擅长领会各种情绪,具有语境性和综合性,能够将个人情感融入画作当中,从而能够创作出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
    而文段最后,作者并没有对AI绘画进行完全的肯定或否定,而是指出“人类如何平衡AI技术崛起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仍值得不断思考”。而结合文章中对左右脑的观点“要想过上满意的生活,建立高效、公平的社会,这两种思维方式都是不可或缺的”等,我们可得到启发:左右脑思维作用不同、功能互补,只有协同合作,利用AI技术的同时融入创作者的情感,才能创作出意韵深远的佳作。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看菜
    白金科
    徒弟是半道上捡的。木匠在早起上工的路上,碰见了这个十三四岁的孩子。①孩子衣衫褴褛,正站在雪地里瑟瑟发抖,一副茫然不知所措的样子。木匠停下来细问,敢情这孩子是无家可归的。木匠于心不忍,说:“跟着我吧,做我徒弟。”孩子“扑通”跪在雪地里,磕了个头,就跟他来了。
    木匠是这一带方圆几十里有名的木匠,木匠的活儿做得扎实精致,木匠尤其善雕刻,在家具上雕刻一些吉祥的图案,无论是飞禽走兽还是花鸟鱼虫,总能做到栩栩如生,方圆几十里的人家都喜欢找木匠做活儿。
    木匠现在在榆树沟一户姓殷的人家做活儿。殷家只有母女俩,闺女叫梅,十八岁了,母亲为她招了个上门女婿,需要做些家具,好成亲过日子,就请了木匠。
    教会一个徒弟是需要时日的,这要看徒弟的天资和领悟能力,还要看他的上进心。木匠有了徒弟,便带来上工,安排做一些边边角角的活儿,顺便看看徒弟的天资。木匠知道,学艺这事急不得,一招一式都得慢慢来。
    但有些事说晚了就容易出岔子,比如说这吃饭上的事,木匠一个说不及,就出岔子了。
    手艺人上门做活儿,不住宿的,主家要管两顿饭。木匠的家离着榆树沟十里挂零,一早一晚打来回就行,用不着住宿。再说了,殷家只有母女俩,住下也不合适。通常的,上工第一天,午饭和晚饭都会上四个菜,这叫开工饭,再往后,午饭就只有两个菜了,但晚饭会保持四个菜。这几乎是一条不成文的规矩。
    有的菜是可看不可吃的,手艺人管这叫“看菜”,比如说这鱼。所有的主家会在晚饭时上一条咸鱼,这条咸鱼手艺人是不会动筷子的。如若保存得当,咸鱼好些日子也坏不了,让主家完整地撤下去,明晚上再端上来,好凑齐四个菜。日子艰难,大家都懂。
    殷家没有男人,也就没人陪木匠吃饭。前些天都是木匠一人一桌,今天木匠有了徒弟,那就师徒俩一块儿用饭了。
    木匠好酒。②先呷上一口酒,微闭双目细细品着。等到他睁开眼来,要去夹菜的时候,才发现徒弟已经破了鱼身了。
    木匠赶紧制止,赶紧给徒弟说一些饭桌上的规矩,徒弟羞愧难当,可是于事无补了。
    盘子里是一条白鳞鱼,大约有三两重,金黄色的鱼身,缀以白色的鳞片,煞是好看。现在,朝上的这面的中间部位已经被徒弟夹走了一块鱼肉,有了一个不大的豁口,已经不是一条完整的鱼了。这样的话,这条鱼就成了剩菜,以后主家就不好意思再端上桌了。
    徒弟自然不敢再去动那鱼。
    吃完了饭,木匠用筷子夹起那条鱼,翻个个儿,在盘子里摆好。
    师徒俩走后,殷家母女开始收拾碗筷。细心的母亲一眼就看出了那条鱼的端倪。③母亲知道这是木匠在体谅她们母女,木匠这是告诉她这条鱼不需换,以后再端上桌就是。
    于是,这条鱼又被来来回回地端了十多天。
    殷家的活儿做完了。这天晚上,师徒俩在殷家吃收工饭。拿起筷子,木匠对徒弟说:“孩子,今天晚上,别的菜都别动,咱爷俩只吃鱼,把这条鱼吃完。”
    吃完饭,师徒俩要走了,殷家母女送至院门口。在院门口,木匠扔下一句话:“一个小玩意儿,留着耍。”
    母女俩面面相觑。
    等到去师徒俩吃饭的屋里收拾碗筷的时候,方才明白了木匠的话——饭桌上四个菜原封未动,完完整整地摆在那儿。
    日月如梭。一转眼,梅的儿子也十八岁了。梅要为儿子娶媳妇,要做家具。这时候木匠已经老了,做不动了。木匠的徒弟不成才,只能做一些粗枝大叶的活儿,梅便请了一个新木匠。
    新木匠是个年轻的后生,自幼就去城里了,在城里学的徒,那是见过大世面,见过洋玩意的。上工第一天,后生看了梅用的家具,脸上有些不屑,就拿了许多早画好的新样子给梅看。梅就说,咱庄户人家,结实耐用就行。后生就有些郁闷。
    吃午饭了。这第一顿饭是开工饭,按规矩上了四个菜,梅的男人陪着后生,入了席。
    一开吃,后生就看上那条咸鱼了。盘子里摆着一条白鳞鱼,大约有三两重,金黄色的鱼身,缀以白色的鳞片,煞是喜人。后生可不懂“看菜”这一说,他的师父就没教过他。他一伸筷子便去夹那鱼。
    ④却是怎么也夹不动。
    梅的男人脸上露出许多尴尬来。
    后生明白了,这是一条木头鱼,是人工雕刻的。
    后生的脸腾地红了。
    自此,后生少了话语,活儿却是做得格外用心了。
    (原载《小小说月刊》2020年9月上)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生活气息浓郁。语言平白晓畅,同时又不失生动形象,这与汪曾祺作品的平淡自然、韵味无穷的语言风格类似。
    B. 木匠把徒弟带着一起上工,教他技艺和规矩,但木匠不善于教导徒弟,所以徒弟没能成才,只能做一些粗枝大叶的活儿。
    C. 见过大世面、洋玩意儿的新木匠来梅家里上工后,经历了由骄傲不屑到郁闷不解,再到尴尬羞愧,最后端正态度的心理变化。
    D. 小说采用第三人称全知视角来讲述故事,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视野开阔,自由灵活地展现了跨度较长的乡村生活。
    7. 对文中画线句子的分析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句子①综合运用外貌描写、动作描写和神态描写来刻画人物,表现了徒弟当时的落魄可怜。
    B. 句子②展现出木匠的悠然自得、闲适惬意,与后文发现徒弟吃鱼之后的紧张焦急形成对比。
    C. 句子③中的“这条鱼”在文中多次出现,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增强了情节的连贯性。
    D. 句子④聚焦新木匠的动作,单独成段,似电影的特写镜头,展现了“木鱼”的栩栩如生。
    8. 看起来“煞是喜人”的咸鱼却是条“木鱼”,这一结果虽出人意料,但前文多处伏笔又使之合情合理。除开头提到木匠尤善雕刻以外,文章还有哪些伏笔?请结合文本具体分析。
    9. 小说描写了特定时代的乡村风俗和手艺人的人情世故,有评论家称“《看菜》透露出苦涩,但也不乏温情”,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该评价的理解。
    【答案】6. B7. C
    8. ①收工饭时,木匠交代徒弟这顿只吃鱼,且要吃完。但梅母女去收拾碗筷的时候,看到饭桌上四个菜原封未动、完完整整。②木匠临走时告诉梅母女:“一个小玩意儿,留着耍。”暗示他留下了个东西。③结尾后生看到的那条鱼与多年前木匠师徒吃的那条鱼一模一样。这说明这个鱼很有可能是假的,为结尾部分揭示鱼的身份埋下了伏笔。
    9. 苦涩:①文中描绘的可看却不可吃的看菜是特定时代背景的产物,它显示了当时的物质条件之艰苦、贫乏。②技艺精湛的木匠悉心教导徒弟,徒弟却没能成才;自幼呆在城里、见过洋玩意儿的新木匠看不上梅用的家具,但技术也不如老木匠。这种种现象显示了面对新时代的冲击,传统技艺没有得到传承并日渐遭受冷落。
    温情:①木匠知晓看菜的规矩,在鱼身遭破坏后给鱼翻面来让这道菜继续出现在饭桌上,他体谅农户的艰难,积极主动维护农户的体面和尊严。②木匠对徒弟有爱心,有耐心。面对处境艰难的徒弟,主动提出收他为徒。同时,他把徒弟带在身边上工,细心教授技艺,徒弟犯错把看菜给吃了之后,他也没有太过苛责,并赶紧给徒弟讲了相应的规矩。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但木匠不善于教导徒弟,所以徒弟没能成才”表述有误,根据文章提到的徒弟观“教会一个徒弟是需要时日的,这要看徒弟的天资和领悟能力,还要看他的上进心”可知,徒弟没能成才可能是没有天分,也可能是上进心不强。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文中句子的能力。
    C.“‘这条鱼’在文中多次出现,作为线索贯穿全文”说法有误。“这条鱼”是木匠师徒吃掉的那条鱼,没有贯穿全文,不是文章的线索。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伏笔就是在文章或文艺作品中,前段里为后段所作的提示或暗示。因此,答题时要重点关注情节前后能够相互照应的内容。
    如,文章前面说因为体谅主家生活贫苦,木匠们尽量不吃主家的咸鱼,但吃收工饭时,木匠特意对徒弟强调说:“孩子,今天晚上,别的菜都别动,咱爷俩只吃鱼,把这条鱼吃完。”而后文他们走后,梅母女收拾饭桌时却发现“饭桌上四个菜原封未动,完完整整地摆在那儿”。吃完了鱼,本应该只剩三个菜,那么这四个菜又从哪里来呢?可见是木匠雕刻了一条鱼放在那里。
    木匠走时,特意对梅母女说“一个小玩意儿,留着耍”。说明木匠还特意留下一个东西,但小玩意儿是什么呢?这也是一个伏笔。
    文章前半部分特意介绍梅母女给木匠们准备的咸鱼“盘子里是一条白鳞鱼,大约有三两重,金黄色的鱼身,缀以白色的鳞片,煞是好看”。而后来,梅为儿子娶媳妇做家具,给小木匠准备开工饭时,所做的鱼竟也是“盘子里摆着一条白鳞鱼,大约有三两重,金黄色的鱼身,缀以白色的鳞片,煞是喜人”。时隔多年,两条鱼竟然一模一样,这说明这个鱼很有可能是假的,为结尾部分揭示鱼的身份埋下了伏笔。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品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文中“所有的主家会在晚饭时上一条咸鱼,这条咸鱼手艺人是不会动筷子的。如若保存得当,咸鱼好些日子也坏不了,让主家完整地撤下去,明晚上再端上来,好凑齐四个菜”描绘了给木匠的菜可看不可吃这一种特殊的情况,而之所以如此是因为“日子艰难,大家都懂”。那是个艰难贫苦的年代,人们吃穿艰难,才不得不如此,透露出苦涩。
    文中说“木匠有了徒弟,便带来上工,安排做一些边边角角的活儿,顺便看看徒弟的天资。木匠知道,学艺这事急不得,一招一式都得慢慢来”,可见木匠教导徒弟非常用心,而结合文中最后新木匠一开始没认出木头鱼也可看出老木匠技艺精湛。尽管如此,最后“木匠的徒弟不成才,只能做一些粗枝大叶的活儿,梅便请了一个新木匠”,这也是一处苦涩。此外,梅请来的新木匠“上工第一天,后生看了梅用的家具,脸上有些不屑,就拿了许多早画好的新样子给梅看”说明自幼呆在城里、见过洋玩意儿的新木匠看不上老木匠所做的传统工艺,但没认出木头鱼也从侧面反映出他的技术也不如老木匠。这种种现象显示了面对新时代的冲击,传统技艺没有得到传承并日渐遭受冷落,这也透露出苦涩。
    在老木匠徒弟因不了解情况误吃咸鱼后,同样吃不饱穿不暖的老木匠本也可以索性将鱼吃掉,但最终老木匠的选择是“吃完了饭,木匠用筷子夹起那条鱼,翻个个儿,在盘子里摆好”“母亲知道这是木匠在体谅她们母女,木匠这是告诉她这条鱼不需换,以后再端上桌就是”。这体现了木匠知晓看菜的规矩,在鱼身遭破坏后给鱼翻面来让这道菜继续出现在饭桌上,他体谅农户的艰难,积极主动维护农户的体面和尊严的温情。
    在那个艰难的年代,看待无家可归的孩子,“木匠停下来细问,敢情这孩子是无家可归的。木匠于心不忍,说:‘跟着我吧,做我徒弟。’”并且“木匠知道,学艺这事急不得,一招一式都得慢慢来”可见他耐心教导徒弟,以及小徒弟误食咸鱼后,木匠只是“赶紧制止,赶紧给徒弟说一些饭桌上的规矩,徒弟羞愧难当,可是于事无补了”。这都体现了木匠对徒弟有爱心,有耐心的温情。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别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吏为师。”制曰:“可。”
    《史记·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
    或问:秦始皇帝焚诗书以愚天下,天下其可愚乎?对曰:天下不可愚也。始皇之愚天下,是自愚也,愚其子也,非愚天下也。其焚诗书,非焚诗书也,焚其国也。使始皇既焚诗书矣,则今六籍非诗书乎?彼散为寒灰者,特枯竹耳,至若经之所以为经,固有不因简策而存者矣。况夫出于屋壁,传于老生,杂出于名山。神物之所守护,固自若也。其有为秦焚亡者,几何语哉?诗书既焚矣,而秦之纪纲,日以隳败。天下豪俊,圜睨并起,皆知拟神器、逐走鹿,其有为焚书而愚者几何人哉?诗书不可焚也,始皇焚之,天下不可愚也,始皇愚之。徒使帝王之道不渐诸心,仁义之言不历诸耳,计能远筑长城以捍边鄙,而不知荆卿匕首接于肘腋,博浪之椎近起于属车之下,是非自愚乎?始皇既没,胡亥嗣世,自幽深宫,不分马鹿之异,阎乐之祸已侵肌骨,而犹不自知,是非愚其子乎?亥之愚,赵高劫之;高之奸,子婴诛之。秦君、秦臣内相吞噬而国随以亡,虽有咸阳宫室,曾不足以供楚人三月之火,是非焚其国乎?自愚其身,又愚其子,又焚其国,此始皇所以取讥万世而不已也。天下其可愚乎?问者悚然曰:子言然,吾今乃知天下之不可愚,又知诗书之不为秦焚亡矣!
    【南宋】范浚《对秦问》
    1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此A弗禁B则主势降乎C上D党与成乎E下F禁之G便
    11. 下列选项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私学,既可指中国古代私人办理的学校,与官学相对而言:也可指人们自己私下里所学的知识。文中指的是前者。
    B. 博士,文中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官职。
    C. “彼散为寒灰者,特枯竹耳”的“特”意为“只,只是”,与《答司马谏议书》中“非特朝廷士大夫而已”的“特”相同。
    D. “虽有咸阳宫室,曾不足以供楚人三月之火,是非焚其国乎”的“曾”字,可译成“竟然”,与“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中的“曾”相同。
    12. 下列表述中,与文意不相符合的一项是( )
    A. 李斯认为秦始皇既然已经统一了天下,就必须从思想上实施专制,否则君主的势力就会下降。
    B. 秦始皇焚书,除了医学农业方面的书,其余都焚烧了,如果有人想要学习法令,可以以官吏为师。
    C. 范浚认为秦始皇死后,胡亥继位,但他愚昧地不分鹿马、不辨是非,这都是秦始皇焚书导致的后果。
    D. 范浚认为秦始皇焚书,本意是愚弱天下,但最终导致了秦的灭亡,说明这一行为是秦自取灭亡。
    13. 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
    (2)自愚其身,又愚其子,又焚其国,此始皇所以取讥万世而不已也。
    14. 文中说秦始皇“其焚诗书,非焚诗书也”,请结合文本分析作者这样说原因。
    【答案】10. BDF
    11. A12. B
    13. (1)现在儒生们不学习今天的却要效法古代的,以此来诽谤当世,惑乱百姓(民心)。
    (2)自己愚弱自己,又愚弱自己的儿子,又焚烧自己的国家,这是秦始皇被万世讥讽取笑不停的原因。
    14. (1)焚烧诗书,只能焚烧掉竹简,烧不掉其中的内容(知识、精神)。
    (2)诗书有人珍藏传诵,受神灵守护,不可能消失。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像这样却不禁止,在上面君主威势就会下降,在下面朋党的势力就会形成。臣以为禁止这些是合适的。
    “如此”作状语,“弗禁”作谓语,故应在B处断开;
    “主势降乎上”和“党与成乎下”句式对称,故这两句中间不能断开,应在DF处断开;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和文言实词意义的能力。
    A.“文中指的是前者”错,本文中的“私学”,指的是人们自己私下里所学的知识。
    故选A
    B.正确。
    C.正确。
    句意:那些散落成为寒灰的东西,只是枯毁的竹子罢了。/并不只是朝廷上的士大夫加以反对。
    D.正确。句意:虽然有咸阳宫,却连让楚人火烧三个月都撑不够,这不是焚烧自己的国家吗?/天地间没有一瞬间不发生变化。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并筛选信息的能力。
    B.“除了医学农业方面的书,其余都焚烧了”错,原文是“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可见,秦始皇焚书,不包含医学、占卜、种植方面的书。选项表述不合文意。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
    (1)“师”,效法、学习;“非”,诽谤;“黔首”,百姓。
    (2)“其”,自己;“此……也”,表判断;“所以”,表原因,……的原因;“已”,停止。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相关内容的能力。
    (1)根据“使始皇既焚诗书矣,则今六籍非诗书乎?彼散为寒灰者,特枯竹耳,至若经之所以为经,固有不因简策而存者矣”概括:焚烧诗书,只能焚烧掉竹简,烧不掉其中的内容(知识、精神)。
    (2)根据“况夫出于屋壁,传于老生,杂出于名山”概括:诗书有人珍藏传诵,受神灵守护,不可能消失。
    参考译文:
    材料一:
    现在儒生们不学习今天的却要效法古代的,以此来诽谤当世,惑乱民心。丞相李斯冒死罪进言:古代天下散乱,没有人能够统一,所以诸侯并起,说话都是称引古人为害当今,矫饰虚言挠乱名实,人们只欣赏自己私下所学的知识,指责朝廷所建立的制度。当今皇帝已统一天下,分辨是非黑白,一切决定于至尊皇帝一人。可是私学却一起非议法令,教化人们一听说有命令下达,就各根据自己所学加以议论,入朝就在心里指责,出朝就去街巷谈议,在君主面前夸耀自己以求取名利,追求奇异说法以抬高自己,在民众当中带头制造谤言。像这样却不禁止,在上面君主威势就会下降,在下面朋党的势力就会形成。臣以为禁止这些是合适的。我请求让史官把不是秦国的典籍全部焚毁。除博士官署所掌管的之外,天下敢有收藏《诗》、《书》、诸子百家著作的,全都送到地方官那里去一起烧掉。有敢在一块儿谈议《诗》、《书》的处以死刑示众,借古非今的满门抄斩。官吏如果知道而不举报,以同罪论处。命令下达三十天仍不烧书的,处以脸上刺字的黥刑,处以城旦之刑四年,发配边疆,白天防寇,夜晚筑城。所不取缔的,是医药、占卜、种植之类的书。如果有人想要学习法令,就以官吏为师。”秦始皇下诏说:“可以。”
    材料二:
    有人问:秦始皇焚烧诗书来愚弱天下,天下怎么(难道)可以被愚弱呢?回答说:天下不可以被愚弱。秦始皇愚弱天下,这是愚弱自己,愚弱自己的儿子,不是愚弱天下。他焚烧诗书,不是焚烧诗书,是焚烧自己的国家。假如秦始皇焚烧了诗书,那么现在的六经就不是诗书了吗?那些散落成为寒灰的东西,只是枯毁的竹子罢了,至于经书之所以成为经书,本来就不是因为竹简而存在的。何况这些经书藏于孔壁之中,老儒生凭记忆诵录流传,藏在深山中。受神灵所守护的东西,本来就像这样。那些被秦焚烧的书,有多少呢?诗书被焚烧之后,秦朝的纲纪一天天毁坏。天下英雄豪杰,斜眼并起反抗,都想着争夺天下,那些因为焚书而被愚弱的人有多少呢?诗书不能够焚烧,秦始皇焚烧了,天下不可以被愚弱,秦始皇愚弱天下。假使帝王的道义不能在内心浸润,仁义的话不能再耳边响起,(却)计划在远处筑起长城来捍卫边境,却不知道荆轲的匕首已经接近了腋下,博浪的大椎已经在车下,这不是愚弱自己吗?秦始皇死了以后,胡亥继位,自幽于深宫之中,不能分辨马鹿的区别,阎乐之祸已经浸入骨髓,却还不自知,这不是愚弱自己的儿子吗?胡亥愚笨,赵高劫持他;赵高奸佞,子婴诛杀他。秦君、秦臣在内互相吞噬而国家灭亡,虽然有咸阳宫,却连让楚人火烧三个月都撑不够,这不是焚烧自己的国家吗?自己愚弱自己,又愚弱自己的儿子,又焚烧自己的国家,这是秦始皇被万世讥讽取笑而不停止的原因。天下难道可以被愚弱吗?问话的人惊悚地说:您说的对啊,我现在才知道天下是不可以被愚弱的,又知道了诗书是不能被秦焚烧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各题。
    哭李商隐(其二)
    崔珏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
    鸟啼花落人何在,竹死桐枯凤不来。
    良马足因无主踠①,旧交心为绝弦哀。
    九泉莫叹三光隔,又送文星入夜台。
    ①踠(wàn):屈曲、弯曲的意思。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总评诗人一生,“虚负”与“万丈才”,“未曾开”与“一生襟抱”连在一起,形成强烈的反差跌宕。
    B. 颔联描写花儿凋残、鸟儿悲啼、竹死桐枯的悲凉画面,寄情于景,以景言情,极为感人。
    C. 颈联写良马因腿脚屈曲而没有遇到好主人,来比喻友人不遇明主,无法施展才能。
    D. 尾联想象奇特,诗人以告慰的语气劝说亡友,也是作者悲哀无极的心情的曲折表达。
    16. 这是一首情辞并茂的悼友诗,“哭中有誉,哭中离愤”,请结合诗歌分析“誉”“愤”体现在哪里?
    【答案】15. C16. 誉:①“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赞誉友人才华横溢且志向坚定;②以“凤鸟”“良马”“文曲星”为喻称颂友人品性高洁、富有才华。
    愤:①“虚负”“未曾开”寓有深讽,通过写友人至死未能实现理想,表达作者对压制人才的黑暗现实的悲愤(谴责)(对世情的不平);②“良马足因无主”写朋友良才却未遇明主,表达作者对君主昏聩的愤怒。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C.“颈联写良马因腿脚屈曲而没有遇到好主人”错误。“良马足因无主踠”运用比喻,写良马不遇其主,致使腿脚屈曲,步履维艰,喻示李商隐悲剧是埋没人才的黑暗社会所致。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誉”:
    “虚负凌云万丈才”,意思是李商隐空怀有凌云万丈的高才。李商隐有“才”且“凌云万丈”,可知其才之高;“一生襟抱未曾开”,写一生胸襟不曾片刻展开,有“襟抱”且终生不泯,可知其志之坚。
    作者在诗文中用“凤”“良马”“文星”来比喻李商隐,可见作者对友人的赞誉,赞其品性高洁、富有才华。
    “愤”:
    李商隐有“才”且“凌云万丈”,可知其才之高,而冠以“虚负”二字,便写出了对世情的不平。有“襟抱”且终生不泯,可知其志之坚,而以“未曾开”收句,便表现了对世事的鞭辟和对才人的叹惜。首联貌似平淡,实则包含数层跌宕,高度概括了李商隐坎坷世途、怀才不遇的一生。通过写友人至死未能实现理想,表达作者对压制人才的黑暗现实的悲愤。
    “良马足因无主踠”,良马不遇其主,致使腿脚屈曲,步履维艰,这是喻示造成李商隐悲剧的根本原因,一般人都为此深感悲愤,何况作为李商隐的旧交和知音呢。这写出朋友实为良才却终未遇明主,表达作者对君主昏聩的愤怒。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在《屈原列传》中,司马迁认为屈原《离骚》文章内容虽然细小但含义却极弘大,所举的事例虽然浅近但意义却很深远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过秦论》中,秦始皇派遣大将蒙恬北逐匈奴获得胜利,使得匈奴长时间不敢南下进击中原。文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是对此事件效果的概括。
    (3)“窗”是生活中的常见物象,却拥有独特的美感,古人常常以“窗”来帮助表情达意,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 ②. 举类迩而见义远 ③. 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 ④. 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⑤. 何当共剪西窗烛 ⑥. 却话巴山夜雨时(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指”“迩”“牧”“怨”“窗”“矮”“乳”。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①无论是超市还是电商平台,②很多标着“非油炸”字样的食品相比同类油炸食品,③顾客更喜欢。④大家熟悉的爆米花、方便面、膨化食品和冻干果蔬脆是其中最典型的代表。⑤随着大众饮食健康意识的增强,⑥少油、无油食品日益被重视,⑦很多消费者认定它们无论如何都比油炸食品更健康。
    非油炸食品是否真如商家宣传的那样健康?
    其一,A。即使某膨化食品确实没经过油炸,也可能添加或喷洒了食用油脂,只不过加热方式从煎炸换成了热风干燥或焙烤工艺。相对而言用油量减少了,但不是没有用油。其二,“非油炸”食品有更多的配料和食品添加剂。相比油炸食品,“非油炸”的这类食品的含油总量的确是减少了,B。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非油炸食品可能通过加入棕榈油、硬脂酸等饱和脂肪酸,甚至是可能含有反式脂肪酸的起酥油,来维持食品的香气及酥脆口感。有的非油炸食品还会添加膨松剂、乳化剂、抗氧化剂或香精等。
    18. 文中第一段加序号的句子有三处表述不当,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
    19.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18. ①无论是在超市还是电商平台 ③更受顾客的喜爱 ④删去“爆米花”或将“膨化食品”改成“其他膨化食品”“爆米花等膨化食品”
    19. A.无“炸”未必无“油” B.但色香味形也可能随之变差(答出“口感”“香味”“风味”亦可)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第一段加序号的句子的三处表述不当为:
    ①句,成分残缺造成中途易辙,“无论是超市还是电商平台”应做后句的状语,因此此句缺失介词,可改为“无论是在超市还是电商平台”;
    ③句,结构混乱,前句主语是“食品”,缺少谓语部分,后句主语又出现“顾客”,中途易辙,让“食品”做整句的主语,故本句可改为“更受顾客的喜爱”。
    ④句,不合逻辑,“爆米花、方便面、膨化食品和冻干果蔬脆”中“膨化食品”和“爆米花”属于包含关系,不能并列,故可删去“爆米花”或将“膨化食品”改成“其他膨化食品”“爆米花等膨化食品”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A处,根据“也可能添加或喷洒了食用油脂”“从煎炸换成了热风干燥或焙烤工艺”“但不是没有用油”可知,此处可填入“无‘炸’未必无‘油’”。
    B处,根据“为了弥补这方面的不足”可知,此处应具体写出“不足”的哪些方面;由后文“来维持食品的香气及酥脆口感”可知,语境意在强调非油炸食品色香味形的变化,故此处可填“但色香味形也可能随之变差”。
    (二)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走出小小的县城,便是沙漠。除了茫茫一片雪白,什么也没有,连一个褶皱也找不到。在别地赶路,总要在每一段为自己找一个目标,盯着一棵树,赶过去,然后再盯着一块石头,赶过去。在这里,睁疼了眼也看不见一个目标,哪怕是一片枯叶、一个黑点。于是,只好抬起头来看天。从未见过这样完整的天,一点儿没有被吞食、被遮蔽,边沿全是挺展展的,紧扎扎地把大地罩了个严实。
    有这样的地,天才叫天;有这样的天,地才叫地。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侏儒也变成了巨人;在这样的天地中独个儿行走,巨人也变成了侏儒。
    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地上有一些奇怪的凹凸,越来越多,终于构成了一种令人惊骇的铺陈。我猜了很久,又走近前去蹲下身来仔细观看,最后得出结论:那全是近年的古战场留下的坟堆。
    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随之,更多的图像接连而来: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国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咆哮时的怒目,丢盔弃甲后的军旗……这一切,随着一阵烟尘,又一阵烟尘,都飘散远去。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了看似既重复又矛盾,而极具艺术表现力。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理解。
    21. 文中“烟迹”与“烟尘”都用到了“烟”字,意蕴却全然不同,请结合文段加以分析。
    22. 有时标点的使用可以增强语言的表现力。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中的冒号是怎样增强表现力的?
    【答案】20. ①该句重复出现“在这样的天地中”,实则是与前文相照应,凸显天地之空旷;又反复强调“独个儿行走”以此凸显人之孤独寂寥,形成强烈的反差感。②“侏儒变成了巨人”,是指人在如此寂寥而空旷的天地间,没有任何参照物而显得巨大(或:物我两融,内心与天地浑然一体而巨大);“巨人变成了侏儒”人立于寂寥而广阔的天地中而显得渺小。看似矛盾而极具哲思。
    21. ①“烟迹”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化雪后的山脊”比作“不动的烟迹”,形象生动地展现了远方山脊的若隐若现。②“烟尘”一语双关。既指沙漠地区似烟的尘沙,又指历史的滚滚尘烟。
    22. 冒号的使用起到提示下文的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使结论单独成句,起到强调的作用。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①该句重复出现“在这样的天地中”,实则是与前文“完整的天”“一点儿没有被吞食、被遮蔽”相照应,凸显天地的完整和空旷;又反复强调在这茫茫天地中“独个儿行走”以此凸显人之孤独寂寥,形成强烈的反差感。
    ②“侏儒变成了巨人”,是指人在如此寂寥而空旷的天地间只有我一个人,没有任何参照物而显得巨大,很有顶天立地之感(或:物我两融,内心与天地浑然一体而巨大);“巨人变成了侏儒”,是指在广袤的大地、无尽的天宇下,我又是渺小的。看似矛盾而极具哲思,表达了作者对宇宙自然的爱,也抒发了作者对宇宙无限、人生苦短的感慨。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①“天边渐渐飘出几缕烟迹,并不动,却在加深。疑惑半晌,才发现,那是刚刚化雪的山脊”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化雪后的山脊”比作“不动的烟迹”,“烟迹”一词生动形象地突出了刚刚化雪的山脊若隐若现的特点。
    ②结合前文“我在望不到边际的坟堆中茫然前行”“心中浮现出如雨的马蹄,如雷的呐喊,如注的热血。随之,更多的图像接连而来:中原慈母的白发,江南春国的遥望,湖湘稚儿的夜哭;故乡柳荫下的诀别,将军咆哮时的怒目,丢盔弃甲后的军旗……”可知,“烟尘”一语双关。既指沙漠地区似烟的尘沙,又指历史的滚滚尘烟。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并分析其作用的能力。
    “最后得出结论:那全是近年的古战场留下的坟堆”中的冒号的使用起到提示下文的作用,得出结论,引起读者的注意,使结论单独成句,突出强调了“那全是近年的古战场留下的坟堆”。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疏密有致”的布局与草书之美息息相关,是草书内在美学本质之一。书法家根据汉字的笔画结构,在草书创作中恰当安排疏密关系,达到“疏”处可跑马、“密”处不透风的效果。只有在当“疏”处留白、简要,当“密”处紧凑、繁复,才能使草书作品具有奇妙的视觉张力与表现力。书法如此,万事亦然。
    以上材料带给你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和你的生活体验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介绍了中国书法的“疏密”艺术。材料共三个层次,首句点出“疏密有致”的布局与书法之美密不可分。中间两句解释了什么是“疏”与“密”。“疏”是笔画间的留白、减省,“密”是笔画中的紧凑与繁复。并提出观点,只有在不同的情况中合适地选择“疏”或“密”,达到一种错落有致的状态,才能有好的艺术表现力。尾句是提示句,将独属于书法艺术的规律推而广之,启示我们合理地安排“疏密”关系在其他领域同样适用。
    因此考生可抓住“疏”与“密”这两个关键词,去探求艺术、生活与为人处世的道理。例如园林景致的布局安排、绘画中粗笔写意与工笔写实的平衡、写作中的详细铺叙与略例排比、工作学习中的轻重缓急、生活节奏的快与慢都可以在“疏密有致”中得到启发。
    构思行文时,首先由材料的“疏”与“密”的内涵引出中心论点,生活需要张弛有度。然后何时应“疏”何时应“密”,如何实现张弛有度,介绍一些方法来帮助实现生活中的张弛有度。如合理规划时间、学会放松自己、调整心态、寻求支持等。在举一反三的过程中,提炼出生活的哲理:如何正确应对复杂繁多的事项?在哪些事上需要慎重、倾注更多精力?在哪些事上可以些许留白、放松,以达到劳逸结合、张弛有度的效果?最后重申论点,强调保持张弛有度对生活的积极作用。
    立意:
    1.一张一弛,尽显艺术。
    2.疏密相间致平衡。
    3.紧要处需密,和缓处得疏。
    相关试卷

    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泰山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泰山中学高三10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泰山中学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泰山中学高三11月月考语文试卷含解析,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请简述材料一的行文脉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实验部)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实验部)高二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共2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12,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4届山东省泰安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2月月考语文试题含解析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