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命题突破第十二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32讲十月革命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5313860/0-170675102191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命题突破(70份)
-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命题突破第十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24讲走向整体的世界 试卷 0 次下载
-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命题突破第十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25讲欧洲的思想解放运动 试卷 0 次下载
-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命题突破第十二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33讲第二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的形成 试卷 0 次下载
-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命题突破第十二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31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试卷 0 次下载
-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命题突破第十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和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第26讲资产阶级革命与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 试卷 0 次下载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命题突破第十二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32讲十月革命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展开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命题突破第十二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32讲十月革命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共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23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2022湖北]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将俄国皇家瓷器厂收归国有。该厂在烧制的瓷盘正面加绘红色的工厂、举着锤子的工人图案,在瓷盘背面加绘镰刀锤子的标记,原有的尼古拉二世的标记也被保留下来。兼有两个时代标记的瓷盘成为国外市场的抢手货,为新政权积累了外汇。上述做法反映苏俄( B )
A.输出了革命文化
B.政治对现实的妥协
C.打破了外交孤立
D.艺术与经济的兼顾
解析 “兼有两个时代标记的瓷盘成为国外市场的抢手货”缘于瓷盘带有时代变化的印记,A项说法不全面,排除;俄国十月革命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既坚持苏维埃的革命理念,又对沙皇统治的传统予以沿袭,这有助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迅速稳定社会秩序和赢得国际社会认同,体现了政治需要对社会现实的妥协,B项正确;“打破了外交孤立”由材料无从得出,排除C项;“为新政权积累了外汇”说明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此举带有经济目的,瓷盘兼有两个时代标记着眼于政治的需要,并非着眼于艺术创新,排除D项。
命题变式
2.[2023北京石景山区期末]艾瑞克·霍布斯鲍姆在《极端的年代:1914—1991》里写道:“十月革命对20世纪的中心意义,可与1789年法国大革命之于19世纪媲美。”这两次革命可以相“媲美”之处在于( A )
A.都影响了其他地区的民族民主运动
B.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C.都直接推翻了本国的封建专制王朝
D.都推动了资本主义发展
解析 法国大革命促进了欧洲民族主义的发展,对欧洲其他地区的反封建斗争产生了重要影响,十月革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对世界的统治,极大地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A项正确。十月革命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发展社会主义,排除B、D两项;法国大革命直接推翻了本国的封建专制王朝,排除C项。
命题点2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3.[2023.1浙江]下图为弗拉基米尔·塞尔罗夫1950年创作的油画《农民代表访问列宁》:列宁正专注地听取和记录三位衣着破烂的农民的倾诉。农民倾诉的主题,最有可能是( D )
A.俄国十月革命 B.农业集体化
C.苏联卫国战争 D.余粮收集制
解析 三位衣着破烂的农民代表向列宁倾诉,这最可能与苏俄国内战争胜利后,继续在农村实行余粮收集制,给农民带来了伤害有关,D项正确。十月革命的主力是工人阶级,A项错误。农业集体化和苏联卫国战争是发生在斯大林时期的历史事件,当时列宁已去世,B、C两项错误。
命题点3 新经济政策
4.[2021天津]1918—1921年,为了保卫和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工农联盟,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军事联盟和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经济联盟两个阶段。这说明苏维埃俄国( A )
A.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意识形态对立正在消失
C.政权拥有新的阶级基础
D.建设道路探索有待突破
解析 苏维埃政权成立时面临“内忧外患”,即新生政权与内外敌人之间的矛盾是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因此,新生政权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即形成工农军事联盟,解决了这一矛盾;但内战结束后,苏维埃政权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这引起了人民的不满,新生政权与农民之间的矛盾成为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故政府改为实行新经济政策,以照顾农民的经济利益,即形成工农经济联盟,故A项正确。
命题点4 苏联模式
5.[2023广东]1932年1月,苏联最高国民经济委员会被新建的重工业、森林工业和轻工业人民委员部所取代。后来人民委员部的数量继续增加,到卫国战争开始时,苏联有21个工业人民委员部。这种现象( C )
A.源自卫国战争需要
B.导致经济比例失衡
C.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
D.是引入市场竞争的结果
解析 根据材料“1932年……后来人民委员部的数量继续增加”并结合所学可知,苏联在确立计划经济体制的过程中不断强化国家对经济的控制和干预,工业人民委员部正是为实行自上而下的指令性计划体制而设置的,也是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产物,故选C项。苏联卫国战争是在1941年6月至1945年5月发生的,排除A项;苏联长期实行片面优先发展重工业政策导致经济比例失衡,与各个工业人民委员部的设立无直接关系,排除B项;人民委员部数量增加是苏联在实行计划经济体制过程中排斥市场经济和市场竞争的体现,排除D项。
命题变式
6.[2023广东模拟]1929年,苏联最大的钢铁厂破土动工,其中有美国公司参与规划设计,有250名美国人直接参与建设。同期,苏联另外两大钢铁厂库兹涅茨钢铁厂、扎波罗热钢铁厂也是美国援建的。这表明当时苏联( B )
A.坚持新经济政策的方向
B.把握机遇解决技术问题
C.冲破了美国的经济封锁
D.致力改善国内工业布局
解析 据材料“1929年,苏联最大的钢铁厂破土动工,其中有美国公司参与规划设计,有250名美国人直接参与建设……也是美国援建的”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资本主义国家正处于严重的经济危机之中,苏联把握机遇,引进技术和人才,加快国家的工业化建设,B项正确;此时是斯大林执政时期,并没有坚持新经济政策,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苏联对美国技术和人才的引进,无法得出美国经济封锁的信息,也并不是改善国内工业布局,排除C、D两项。
命题点5 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
7.[2023湖北]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国家曾动用相当数量的军力迫使非洲人支持宗主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殖民国家不再仅仅依赖武力,而是更倾向于运用电影、无线电和报纸来推广战时宣传,鼓励和邀请非洲人支持欧洲战争。这种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B )
A.宗主国殖民控制放松
B.非洲人民的广泛觉醒
C.现代技术手段的发展
D.世界大战性质的转变
解析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非洲民族独立意识觉醒,殖民国家依靠武力的方式会激起非洲人民的反抗,而采用文化宣传的方式更加隐蔽,能够动员非洲人支持欧洲战争,故选B项。宗主国殖民控制放松并非主要原因,排除A项;现代技术手段的发展是客观次要原因,并非材料中现象转变的主要原因,排除C项;世界大战性质的转变与殖民国家对非洲人态度的转变无关,排除D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十二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32讲十月革命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共8页。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练习第十二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31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共4页。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练习第十二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第32讲十月革命苏联的社会主义实践与亚非拉民族民主运动的高涨,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