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
展开这是一份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案,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A [解析]B,①相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D [解析]“巴尔扎克的创作理念与实践并不一致”错,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一,巴尔扎克认为典型的共性就是代表性,就是写出同类人的样本,但这与他的创作实践并不矛盾,他的创作是代表性与深刻性的有机融合与互渗。
2.C [解析]“却因为不能完全对号入座而陌生”错,无中生有。原文是“陌生是因为其人其事生动具体,但它们没有真正发生在我们的身边”。
3.A [解析]B.别林斯基的话突出了典型形象表现“共性”的重要性。C.金圣叹的话是赞叹《水浒传》惟妙惟肖、生动逼真的描写艺术。D.恩格斯的话,强调了典型环境对典型形象的意义。
4.①从一般文论教材论述典型形象的共性有些语焉不详入手,引出自己“典型形象的共性应包括两个层面”的观点;②然后对两个层面分别进行论述;③最后总结全文,强调写出形象共性的意义。(一点1分,两点2分,三点4分)
5.①相同:两则材料都认为典型形象是共性与个性的有机结合,都认同典型形象对文学作品的成就有重要意义。(2分)②不同:材料一着重论述典型形象的共性,阐明典型形象的共性是广泛代表性和深刻性这两个层面的有机融合与互渗;(2分)材料二着重论述典型形象的个性,阐明个性对于典型人物来说更为重要,并进一步论述了识别个性的方法和意义。(2分)
6.D [解析]“掩护班长顺利地扑灭了篝火”错误,原文表述是“班长像一道闪电似的窜到了篝火的前面,把湿淋淋的大衣往火上一罩,扑灭了篝火。于是,他端起机枪,就向着敌人猛烈地扫射起来”,大老矫是在班长把火扑灭后扫射敌人,而不是掩护班长把火扑灭。
7.A [解析]“漏网的鬼子”错误,“网口”是战士们为群众撑起的一个逃亡的出口,大家都在静默地默契地配合突围,冲出去的没有漏网的鬼子。
8.①本文直接描写战斗场景,正面刻画了宫班长、大老矫等革命战士的形象,讴歌他们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②《百合花》主要通过描写新媳妇缝补衣服、铺垫被子等细节以及群众的叙述,侧面表现小通讯员单纯质朴而又临危不惧、勇于献身的高尚情操。(每点3分,共6分)
9.①鬼子燃烧簧火,挡住了群众突围的路线,展现了鬼子的凶狠与恶毒;②战士们扑灭篝火,杀开了一条血路,表现出战士们的智谋和勇猛;③篝火熄灭后的黑暗中,大部分群众沉默而迅速地冲出网口,表现了经受战争考验的人民的沉着勇敢和会心友善。(共4分。每点2分,任答两点即可)
10.BCE [解析]原文“终阳以成岁为名,此天意也。王者承天意以从事,故任德教而不任刑。”
11.A [解析]B项意思相同可译为“所以”,C项分别是“下面”和“攻占”,D项分别是“把……作为”和“成为”。
12.B [解析]“让于公占卜”错,原文“后太守至,卜求其故”。
13.(1)(一方面)不通晓句读,(另一方面)不能解决疑惑,有的(句读)向老师学习,有的(疑惑)却不向老师学习;小的方面倒要学习,大的方面反而放弃(不学),我没看出那种人是明智的。(“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宾语前置1分,“师”1分,“小”“大”1分,句意1分)
(2)于公认为(孝妇)侍奉婆婆十年凭借孝敬闻名,这就证明她不会杀死婆婆。太守不听他的意见,于公多次争辩都不能改变太守的意见。(“以为”“以”“争”各1分,句意1分)
14.①刑罚不中,则生邪气。②邪气积于下,怨恶畜于上。③上下不和,则阴阳缪戾而妖孽生矣。(共3分,每点1分,用自己的话回答也可)
[参考译文]
材料一:臣听说受到上天的拥护,上天使他得到天下而成为王的人,必定有人力做不到而自然达到的事情,这就是王者承受天命的凭证。天下的人都同心归顺他,就像归顺父母一样,所以天感应到诚意,祥瑞就出现了。孔子说:“有德的人决不会孤立,一定会得到帮助。”这都是积善累德的效果啊。可是到了后世,君主淫逸奢侈,道德衰微,不能治理人民,诸侯背叛他,杀害良民,争夺土地,废弃道德教化,滥用刑罚。刑罚使用不恰当,就产生了邪气;邪气聚积在下面,怨恶集聚在上面,上下不和,就会阴阳错乱,妖孽滋生。这就是灾害怪异发生的原因。既然这样,那么王者想有所作为,应该向上天去求得一个开端。天道最大的就是阴阳,阳就是德,阴就是刑,刑主杀,德主生。所以阳常常处在盛夏,把生育养长作为自己的事;阴常处在严冬,积聚在空虚不起作用的地方。由此可以看出,上天是任用德教,不任用刑罚的。上天使阳出现,在上面布施,主管一年的收成;使阴入内,在下面藏伏,时常出来帮助阳;阳没有阴的帮助,也不能使年岁独自完成。从始至终是以完成年岁为名的,这是天意啊。王者秉承天意来做事,所以任用德教而不任用刑罚。刑不能用来治理社会,就像阴不能用来完成年岁一样。执政而使用刑罚,是没有顺从天意,所以先王没有愿意这样做的。
材料二:丞相西平侯于定国,他的父亲被称为于公。于公曾做过县里的狱吏,后又升为郡里的狱官副佐。他断案执法公正,从未有过被冤枉的。东海郡里为他建立了祠堂进行供奉。东海郡有个孝妇,没有子女,年轻时就守寡,侍奉她的婆婆特别恭谨。她的婆婆想要她改嫁,她始终不肯答应。她的婆婆告诉邻人说:“这孝顺媳妇侍奉我非常恭谨,我哀怜她没有子女,守寡的日子很久了,我年纪老了,怎么能长久地拖累年轻人呢?”后来,她的婆婆自己上吊死了。婆婆的女儿告诉官府说:“这个女人杀了我母亲。”官府逮捕了孝妇,孝妇辩解说她没有杀死婆婆,办案的官吏企图用毒刑拷打治罪,孝妇自己被迫招认了假罪名。定案后报送上级官府。于公认为(孝妇)侍奉婆婆十年凭借孝敬闻名,这就证明她不会杀死婆婆。太守不听他的意见,于公多次争辩都不能改变太守的意见。于是他就借病辞去官职。太守最终杀了孝妇。此后,郡中干旱三年。后任太守到此,卜卦询问干旱的原因,于公说:“孝妇不应当被处死,前任太守强行杀死了她,灾祸的原因应当就在这里。”于是新任太守就杀牛为牲去孝妇的坟墓祭奠,太守以下的官吏都亲自到坟前祭奠。天上即刻降下了大雨,当年获得了丰收。
15.B [解析]没有比喻。
16.①对自己不被知遇的抱怨。首句说自己“无才不敢累明时”,是谦词反语,埋怨自己满腹才华,却不被知遇重用。
②对仕途世事的厌倦,对隐逸生活的向往。颔联两个典故,表明诗人与尚子平、陶渊明一样的意欲归隐山林的思想,而且归隐之心非常迫切。
③理想落空、独守山林生活的些许落寞。颈联的环境渲染悲凉的氛围,烘托悲戚的心境,尾联的“寂寞”“空”“独”更是直接点出了这种情感。
(每点2分,共6分。如果答闲适的田园生活的惬意。每天在林中散步,独与白云相伴,如闲云野鹤一般,充满幽居的情趣。可酌情给分)
17.(1)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2)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18.石缝间一簇簇迎春花在风中摆动,抖落残雪,残雪溅起的水珠正洗去迎春花枝条上的尘埃,催促着花骨朵绽放。(3分)
[解析]“石缝间迎春花一簇簇在风中摆动”语序不当,“一簇簇”为数量短语修饰“迎春花”,故应放在“迎春花”前面;“水珠……剥去……尘埃”搭配不当,“剥”可改为“涤”“洗”之类的词语;“使花骨朵被催促着绽放”结构混乱,应改为“催促着花骨朵绽放”。
19.①妙不可言②如期而至③交相辉映
(共3分,每空1分,其他成语言之有理也可)
20.①内容上,原句更能突出孔雀河的色彩浓烈、纯净的特点。
②句式上,原句节奏感强,音韵和谐。
③情感上,原句将孔雀河的每一种颜色都单独列出,更能表达出对孔雀河的
喜爱。
(共4分,每点2分,答出任意两点即可)
21.①需要直觉和想象力 ②数学和诗歌更为突出(每空2分,共4分)
22.①三个“更加”构成一组排比,句式非常整齐,节奏鲜明,增强了语言的气势。②由“意境”到“抒情”再到“哲理”,三方面内容依次排列,有助于突出诗词的对仗所起到的三个重要作用。(每点3分,共6分)
23.(60分)
[审题]
本题为历史故事类材料作文,涉及三个人物,立意角度较多,需认真分析,准确把握。
材料涉及三个人物:重耳、楚成王、楚臣子玉,在事件发展中展现性格,明确道理。重耳流亡之时,不卑不亢,回国后信守承诺,知恩图报,这样的品德使得他终成一代霸主。楚成王与子玉形成对比,楚成王乐于反省自我,看重道德修养;子玉看似清醒,实则急于事功,不讲道德,最终导致失败。
事情分成两个阶段,一是重耳流亡于楚,一是晋楚相争,前后互相照应。重点不在表面的成败,“以成败论英雄”是不妥的。要注意事情的结局与人的道德、性格等之间的关联。题目明确只取其中一人作为切人点,可旁及其余,从中明确做人行事之理。
[参考立意]
①怀以大度气概,眺望明媚未来
②怀少年壮气,成一言九鼎
③修炼内在,破外界纷扰
④定而后静,虑而后得
⑤善修者谋势,善养者致远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解析版),文件包含精品解析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原卷版docx、精品解析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0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江西省景德镇市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