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展开考试范围:选择性必修第一册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澳大利亚西南沿海城市珀斯( 正在大规模推广太阳能光伏发电,下图示意当地某月10日一光伏设备的发电情况。完成下面小题。
1. 该日最有可能是( )
A. 12月 10日B. 3月 10日C. 5月 10日D. 10 月 10 日
2. 该地光伏发电效率最高的时段是( )
A. 12—2月B. 3—5月C. 6—8月D. 9—11月
【答案】1. C 2. A
【解析】
【1题详解】
读图可知,发电功率从早上7时到下午17时,说明昼短夜长,故此时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四个日期中,只有5月10日太阳直射点在北,故选C。
【2题详解】
由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该地为澳大利亚西南沿海城市珀斯,为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太阳辐射强,发电效率最高,故12—2月是该地光伏发电效率最高的时段,故选A。
【点睛】光伏发电是利用半导体界面产生的光生伏特效应,将光能直接转变为电能的过程。发电机产生的直流电能通过逆变器转化为交流电能,通过升压变压站升压后输送至电网,通过电网输电线路将电能传输到用电端。在发电过程中几乎不产性污染,而且太阳能是可持续能源,所以太阳能发电是清洁能源。
北京时间2019年2月5日零点钟声敲响时,某工程师在南极长城站参与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微信抢红包活动。下图为长城站位置示意图。读图,回答各题。
3. 工程师微信抢红包的当地时间是( )
A. 2月4日12时B. 2月4日20时
C. 2月5日4时D. 2月5日12时
4. 春节假期期间( )
A. 天津太阳从东北方升起
B. 天津昼夜长短变化幅度增大
C. 长城站日落时间推迟
D 长城站正午太阳高度角减小
【答案】3. A 4. D
【解析】
【3题详解】
图中显示,长城站大致位于60°W经线上,经度每差15°时间差1小时,故其地方时比北京时间(即120°E的地方时)晚12个小时,当北京时间2019年2月5日零点时,长城站的当地时间为2月4日12时,A正确,BCD错误。故选A。
【4题详解】
我国春节假期期间是2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北移动,因此,天津太阳应从东南方升起,A错误;天津昼夜长短差距在缩小,故变化幅度在减小,B错误;长城站昼变短,日落时间提前,C错误;长城站距直射点越来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角在减小,D正确。故选D。
【点睛】地球的自转方向是自西向东;从北极点看,是逆时针方向;从南极点看是顺时针方向。
河流阶地是发育在河谷两侧高水位之上的阶梯状台地。下图为某河流阶地剖面示意图,图中标注的时间为阶地形成的距今时间。完成下面小题。
5. 各级阶地形成过程中( )
A. T1抬升速率最大B. T2抬升幅度最大
C. T3下沉速率最小D. T4下沉幅度最小
6. 与其他阶地相比,T2具有不同结构,可能是( )
A. 形成时位于曲流的凸岸处B. 形成时河流侧蚀河床展宽
C 形成后风力侵蚀向上搬运D. 形成后遭遇特大洪水事件
【答案】5. A 6. D
【解析】
【5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1阶地1.1万年抬升了30米,T2阶地2.4万年抬升了35米,T3阶地5.5万年抬升了50米,T4阶地40万年抬升了50米,T1抬升速率最大,A正确;T4、T3阶地抬升幅度最大,BCD错误。故选A。
【6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T2阶地没有沉积物,可能是其形成之后遭遇特大洪水事件,沉积物被侵蚀掉,D正确;曲流凸岸以堆积作用为主,应形成沉积物,A错误;阶地形成时河流侧蚀河床展宽,这是每一个阶地形成共同具有的现象,不是T2具有不同结构的原因,B错误;风力侵蚀搬运能力较弱,不会侵蚀搬运砂砾层,C错误。故选D。
【点睛】阶地,指由于地壳上升,河流下切形成的阶梯状地貌。河流下切,原先宽广的谷底突出在新河床上,形成的阶梯状地形。宽广的河谷底,大部是河漫滩,河床只占小部分。阶地的形成主要是在地壳垂直升降运动的影响下,是地球内外部动力地质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几级阶地,就有过几次运动。
某中学学生在山西省太行山青龙峡景区研学活动中发现,这里是典型高山峡谷地貌,两岸岩壁直立,软硬岩层交互,陡壁下常有崩塌物堆积,崩塌物主要来自硬岩层。图是同学们绘制的岩体崩塌过程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崩塌物主要来自硬岩层,是因为( )
A. 软岩受风化剥蚀更快
B. 硬岩的重力作用更大
C. 软岩抗侵蚀能力更强
D. 硬岩水土流失更严重
8. 同学们提出的以下预防崩塌危害措施中,不能运用地理信息技术完成的是( )
A. 岩土变形预警B. 危险岩体清除C. 气象水文预报D. 游客行为监管
9. 在GIS制作的游园景观图中,游客们可以通过点击站点查询到其相关信息进行“云旅游”,体现了GIS功能是( )
A. 数据管理B. 数据查询C. 数据加工D. 数据计算
【答案】7. A 8. B 9. B
【解析】
【7题详解】
软岩层岩性软,更容易受风化剥蚀,使得软岩层上部的坚硬的岩层失去支撑,在重力作用下崩塌,A正确;重力作用受岩层所处高度的影响,与岩性没有关系,B错误;同等外力条件下,坚硬的岩层抗侵蚀的能力更强,水土流失较软岩层更轻,CD错误。所以选A。
8题详解】
岩土变形预警可以运用GPS系统完成,A不符合题意;危险岩体清除需要用工程机械,地理信息系统不能完成,B符合题意;气象水文预报可以运用RS系统完成,C不符合题意;游客行监管可以运用GIS系统和监控网络完成,D不符合题意。所以选B。
【9题详解】
由“用户可以点击景点查询景点信息”可知,体现了 GIS 的数据查询功能,B正确;没有体现出GIS数据管理、加工、计算等功能,ACD错误。故选B。
【点睛】GIS的基本功能分为数据输入、数据编辑、数据存储与管理、空间查询与空间分析、可视化表达与输出五个方面。
如图为某位同学自绘的某半球高、中、低纬“三圈环流”模式图(a、b、c表示近地面风带,Ⅰ、Ⅱ、Ⅲ、Ⅳ表示近地面气压带)。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图中Ⅲ气压带与b风带交替控制地区的气候类型为( )
A. 热带沙漠气候B. 热带雨林气候
C. 地中海气候D. 亚热带季风气候
11. 下列关于该模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该图表示的是北半球“三圈环流”模式B. ①③气流由空气遇冷收缩下沉所致
C. ②④气流由空气受热膨胀上升所致D. Ⅱ附近锋面活动频繁
【答案】10. C 11. D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Ⅳ纬度带盛行上升气流,位于赤道地区,形成赤道低气压带;Ⅰ纬度带盛行下沉气流,位于极地地区,形成极地高气压带;则a是极地东风带,Ⅱ是副极地低气压带,b是盛行西风带,Ⅲ是副热带高气压带,c是东南信风带。Ⅲ副热带高气压带和b盛行西风带交替影响的地区,在大陆西岸为地中海气候,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1题详解】
根据图示风向均沿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左偏转可知,此图表示的是南半球环流模式图,A错误;①近地面是极地高气压带,空气遇冷收缩下沉,③近地面是副热带高气压带,是动力下沉所致,B错误;②近地面是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冷暖气团相遇,形成上升气流,是由于动力因素形成,C错误;Ⅱ纬度处于副极地低气压带,盛行上升气流,多气旋活动,且冷暖气流在此相遇形成锋面天气,锋面活动频繁,D正确,故选D。
【点睛】全球共形成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气压带大体位于0°、30°N、60°N、30°S、60°S五条纬线附近和南北极点附近。气压带以赤道为轴,南北对称、相间分布。气压带之间是风带,风带的风向可根据风的形成原理进行判断,北半球风带的风向沿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右偏转,南半球风带的风向沿水平气压梯度力向左偏转。其中副热带高压带和赤道低压带之间的风带称为信风带;副热带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的风带称为西风带;极地高压带和副极地低压带之间的风带称为极地东风带。
皎漂港位于缅甸西部印度洋沿岸,是我国与缅甸政府“一带一路”合作开发的节点港口,下图为世界局部简图及皎漂港全年风频图。完成下面小题。
12. 皎漂港全年主导风向及成因是( )
A. 东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B. 东北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C 西南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D. 西南风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
13. 皎漂港沿岸洋流流向及性质正确的是( )
A. 1月,西北向东南,暖流B. 1月,东南向西北,寒流
C. 7月,西北向东南,暖流D. 7月,东南向西北,寒流
【答案】12. D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由风频图可知,全年主导风向是西南风,皎漂港为热带季风气候,吹西南风时,太阳直射北半球,赤道低压带北移,南半球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向偏右转形成,D正确。故选D。
【13题详解】
北印度洋属于季风洋流,且属于暖流,BD错误,C正确。1月东南向西北暖流 ,A错误。 7月西北向东南暖流,C正确。故选C。
【点睛】北印度洋由于受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形成了特殊的北印度洋季风环流,夏季在西南季风的影响下形成顺时针大洋环流圈,冬季在东北季风的影响下形成逆时针大洋环流圈。
下图为非洲某地地貌景观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4. 该地貌形成的原因是( )
A. 风力侵蚀B. 海浪侵蚀C. 冰川侵蚀D. 流水侵蚀
15. 这一景观所在地区的环境特点是( )
A. 生物多样性丰富B. 干燥少雨C. 多静风天气D. 草原广阔
【答案】14. A 15. B
【解析】
【14题详解】
读图可知,该地貌与蘑菇石一样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A正确;海浪侵蚀形成海蚀崖、海蚀拱桥、海蚀柱、海蚀穴等地貌,B错误;冰川侵蚀形成角峰、U型谷、冰斗等地貌,C错误;流水侵蚀一般形成沟谷,瀑布等地貌,D错误。故选A。
【15题详解】
图中地貌是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风力作用在干旱地区表现明显,B正确;该地区生物多向性少,A错误;该地区风力强劲,多大风天气,C错误;图中沙漠广布,植被类型是荒漠,D错误。故选B。
【点睛】外力作用又叫外营力作用,主要是指地球表面受重力和太阳能的影响所产生的作用,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的风化作用,流水作用,冰川作用,风力作用,波浪及海流作用等。
二、综合题:本题共3小题,共55分。
16.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王屋山出露有较为完整的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保存有距今25亿年以来的构造形态和生物遗迹,是一座“天然地质陈列馆”。2006年,该地被评为世界地质公园。
材料二左图为“王屋山部分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右图为“王屋山古生代以前地质时期演化图”。
(1)描述该地地形特征。
(2)推测甲时期经历的主要地质作用过程。
(3)简析该地成为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条件。
【答案】16. 以山地、丘陵为主;山地分布在西北部;丘陵分布在东南部;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势起伏较大。
17. 岩浆活动—外力侵蚀—地壳下沉—沉积作用—固结成岩。
18. 地表保存有不同地质时期的岩层;岩石种类多;矿产种类多;化石种类多;地质构造多样;构造地貌奇特
【解析】
【分析】本题以王屋山部分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和王屋山古生代以前地质时期演化图以及相关文字材料为背景设置试题,考查等高线的判断、区域地形特征描述、特定地貌的形成过程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的能力,落实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和人地协调观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地形特征包括地形类型、分布以及地势状况。结合图示等高线可知,该地质公园海拔在0—1000米,地形以山地、丘陵为主,平原面积狭小;其中,山地分布在西北部;丘陵、平原分布在东南部;从地势来看,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势起伏较大。
【小问2详解】
由图中岩层可知,甲时期最下层为火山岩,经历的地质过程是岩浆活动,火山岩表面有侵蚀作用痕迹,上部有沉积岩,故此后经历了外力侵蚀、地売下沉、沉积作用和固结成岩作用。
【小问3详解】
该地成为世界地质公园的地质条件可从地层复杂,地质景观多样等方面回答:有较为完整的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地质历史时期的地层,经历地质历史时期长,岩层类型多样;岩石种类多;矿产种类多;地层出露,便于观察研究;地质构造多样;构造地貌奇特,是一座“天然地质陈列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布埃亚是喀麦隆西部城市,有“非洲雨极”之称,植物茂密。喀麦隆境内的萨纳加河河口有宽阔的三角洲,一年内特定的季节三角洲面积增加较为明显。下图示意非洲局部区域。
(1)简析布埃亚成为“非洲雨极”的主要原因。
(2)说明1月份R地和Q地的风向及成因。
(3)推测萨纳加河河口三角洲面积增加明显的季节及理由。
【答案】(1)位于赤道附近﹐多对流雨,终年降水量丰富;受气压带、风带移动影响,东南信风向北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季风,西南季风与海岸垂直,带去大量水汽,遇山地阻挡多地形雨;沿岸暖流增温增湿。
(2)R地:东北风。Q地:西北风。成因:1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气压带、风带南移,R地位于北半球,受东北信风控制;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向左偏转成西北风控制Q地。
(3)夏季。理由:夏季河口处盛行西南风,海水水位高,顶托作用强,泥沙易沉积,使三角洲面积增加明显。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非洲局部区域图和喀麦隆萨纳加河流域图为材料,涉及地形对气候的影响、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三角洲的形成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解答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如图示布埃亚位于赤道附近,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时间长,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降水量大;夏季南半球东南信风北移越过赤道,偏转为西南(季)风,遇到地形抬升,布埃亚市多地形雨,降水量大;西部有(几内亚)暖流(赤道逆流)经过,起到增温增湿作用,降水量大。
【小问2详解】
一月份R地和Q地的风向及成因主要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有关;一月份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相对于二分日南移,气压带、风带也随着直射点南移而南移,北半球的赤道低气压带和东北信风带南移,R地位于北半球低纬地区,受东北信风带控制;Q地位于南半球低纬地区,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在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左偏成西北风,控制Q地。因此R地风向为东北风,Q地风向为西北风。
【小问3详解】
河口三角洲的形成主要是河流携带的泥沙在入海口处沉积形成,夏季,南半球的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后右偏成西南季风,萨纳加河河口吹向岸风,有利于海水上涨,顶托作用增强,携带的泥沙易沉积下来,使三角洲面积增加明显。
18.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尤尔都斯盆地地处天山腹地,是巴音布鲁克草原的核心区域,海拔2400-2600米,被群山环抱。艾尔宾山将整个盆地分为大尤尔都斯盆地和小尤尔都斯盆地,开都河把它们连接起来。受天气系统及地形因素的影响,这里夏季雷暴频发。图左为巴音布鲁克区域示意图,图右为尤尔都斯盆地降水量柱状图。
(1)根据图文材料,分析近几十年来,该地气候的变化趋势及成因。
(2)根据图文材料,推测开都河干流的流向并分析河流的补给来源。
(3)分析尤尔都斯盆地夏季雷暴频发的原因。
【答案】(1)变化趋势:增暖、增湿
成因:全球变暖,气温升高;冰川消融,蒸发加剧,降水增加。
(2)流向:先由东(南)向西(北)流,后自西北向东南流(自西向东流)。
补给类型:海拔较高,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盛行西风被山地抬升,山地降水补给;地处山间盆地,地势低洼,有地下水补给。
(3)盆地内草原广布,河流纵横,提供充足的水汽来源;夏季盆地内部,气温较高,强烈的气流上升运动;盛行西风受山地阻挡抬升,气流强烈抬升。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新疆巴音布鲁克湿地为背景,涉及气候变化、河流水文水系特征及降水的成因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的区域认知和综合思维等地理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据材料可知,1975-1998年,该地降水量在250-300mm之间,1998年之后,降水量超过300mm,结合近几十年气候变化特征可知,由于全球气候变暖,气温升高;盆地地处天山腹地,天山冰川消融增多,蒸发加剧,导致降水增加,因此几十年来,该地气候的变化趋势是增暖、增湿。
【小问2详解】
根据图文材料,可通过水系特征即支流汇入干流来判断河流流向,一般来讲,支流水量比干流小;表现在图上,就是比干流细;并且支流的入汇角一般小于90°,根据这一特征,可判断开都河上游河流由小尤勒都斯盆地,经过巴音布鲁克,到大尤勒都斯盆地,因此开都河流向:先由东(南)向西(北)流,后自西北向东南流(自西向东流)。尤尔都斯盆地地处天山腹地,海拔较高,以高山冰雪融水补给为主;地处中纬度,天山山脉开口向西,盛行西风被山地抬升,山地降水补给;地处山间盆地,地势低洼,有地下水补给。
【小问3详解】
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题docx、天津市部分区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答案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9页, 欢迎下载使用。
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 这是一份江西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地理试题(Word版附答案),文件包含高二地理试卷docx、答案docx、高二地理1月pdf等3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地理试卷(Word版附解析),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