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终活动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英语朗读宝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练习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
    • 练习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题卡.pdf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1页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2页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第3页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题卡第1页
    还剩10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文件包含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docx、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答题卡pdf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命题单位:新高考试题研究中心命题教师:周汉维杨琴王盼审题单位:孝感、天门教科院
    考试时间:2024年1月25日上午9:00-11:30试卷满分:15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调查研究是做好各项工作的基本功。《关于在全党大兴调查研究的工作方案》提出,“充分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开展调查研究,提高科学性和实效性”。借助信息技术推进深度调研,有利于全面挖掘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提出有效解决措施。
    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让信息和数据说话。今天,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新技术新应用纷纷涌现,特别是以大语言模型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不断取得进展,拓展了信息技术在国家治理中的应用场景。在此背景下,将信息技术与调查研究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提高调查研究的效率,确保数据采集的科学性、准确性、代表性,还能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有关部门和地方作决策提供有力支撑。
    提升调研质量,需要有效筛选数据、善于运用数据。随着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数据规模正快速增长,不仅包括各类平台数据、传感器数据,还包括了大规模文本、图像、影视资料等数字化档案,形成了庞大的“数字足迹”。对数据进行科学、精准、专业的分析处理,才能更好为调研服务。海量数据是宝贵的财富。用好这笔财富,下一番绣花功夫,有助于更有效地整合资源、聚合力量。
    数据分析不能代替实地调研,两者结合,才能让调研更扎实、更全面。借助信息技术开展调研已成为一种趋势,但这并不意味着有关工作可以脱离传统的实地调研方式。调研不仅是为了得到数据,还必须对被调研对象和内容有更加全面的认知和理解。数字能够体现规律、趋势等,却无法反映个体的真情实感。由于样本选取、调查分析方法的不同,数据本身还可能存在误差。采取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两条腿走路”的方式,既通过数据掌握大量信息,又捕捉数据之外更真实、更全面的情况,调研的质量也就有了保障。用好这两种方式,将有效推动调查研究提质增效。
    以信息化技术助力调查研究,还需用好各类数据平台,加快数字政府建设。近年来,各地区各部门以建立公共数据开放平台为抓手,积极推进公共数据开放,逐步完善公共数据开发利用体系。高效开展调查研究,应当善用这些数据平台。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各类数据的开放、共享,必将为调查研究提供更丰富的信息数据来源。
    新时代新征程,推动信息技术与调查研究深度融合,充分挖掘数据资源的价值,把调查研究做深做实,有利于更加准确把握问题的本质和规律,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摘编自唐晓彬《借助信息技术推进深度调研》)
    材料二:
    廉思,当代青年问题研究专家,15年间先后深入32个群体,做了大量社会调查。近日,记者对廉思进行专访。
    记者:您做过那么多深度的社会调查,有什么难忘的经历和心得可以分享吗?
    廉思:我们曾做过一次关于快递小哥的调查研究。谈到快递小哥,我们会不自觉地把这个概念跟“不信任的、陌生的、底层的”等特定的意义联系起来。但是“追踪”快递小哥一段时间之后,我们开始对这个概念有了全新的理解,再谈到快递小哥时,我脑海中总会闪现一个个鲜活的个体,这种具象化其实是在增加我们对世界的感情。
    记者:你认为一次好的调查研究需要解决什么问题?
    廉思:现在调查研究可以采用电子问卷、网络访谈等电子化方式,虽然让调查时间、空间更加便利了,但也凸显出一些问题。比如,我们给一位快递小哥发了份电子问卷,他很有可能把这份问卷转发给亲戚朋友等,但这些都不是有效问卷,所以对控制受访对象的特点和性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还有访谈。我们可以通过网络视频的方式与受访者交流,但会忽略很多现场的细节。比如,我们在对网约车司机调查时发现,他们从来不喝我们在访谈中提供的水,因为长时间开车要求司机不能频繁去厕所,久而久之便形成了身体规训,这种细节是屏幕访谈完全感受不到的。
    简单来说,调查研究是人们深入现场进行考察,探求客观事物的真相、性质和发展规律的活动。调查研究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重要手段,是发现问题,找出解决问题方法的重要途径,也是密切联系群众,倾听群众呼声,反映群众要求的重要渠道。只有亲身去实践、去体会,才能够真正感受到整个调查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经历完整的春夏秋冬,形成一个完整周期链条,调查研究才会更加深入。
    记者:您觉得调查研究对大学生具有什么样的作用?
    廉思:年轻人可以通过调查研究更好地认识中国,理解社会。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关乎每个人安身立命的大事,但这个大事,是无数的小事和日常生活的普通人编织和累积而成的。没有对日常生活的感知,没有对普通群众的感情,年轻人对国家的感情就是悬空的,是没有底座和地基的,也不可能持久。对于大学生而言,调查研究是其丰富人生经验、体验不同生活的快车道。
    此外,调查研究还是一个书上道理的具象化的过程。如果没有具象化,我们对许多事物的理解只是一系列抽象的概念,概念是现象的“打包”或“升维”。当我们用不同的概念描述世界的时候,不仅是一个信息整理的过程,同时也是信息大量丢失的过程,尤其是感性信息大量丧失,理性信息逐渐增多。
    通过调查研究形成的具象化,感性信息逐渐增多,很多概念又“活”过来了,这不仅是一个教育自己的过程,也是弥合社会裂痕的开始。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大和互联网的信息茧房效应,不同群体之间相互理解变得愈发困难,调查研究有助于大学生突破已有家庭和阶层的桎梏,走向更广阔的世界,对其他群体亦会有更多的包容和共情。好的调研报告不仅能解答自己的困惑,还能给民众以启发,正所谓自利利他、自觉觉人,进而去推动整个社会的相互理解和认知提升。
    (改编自廉思《资料放进背包里,调研走在大路上》)
    1.下列对材料中相关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调查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让信息和数据说话”,即调研要全面挖掘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B.“下一番绣花功夫,有助于更有效地整合资源、聚合力量”,即对海量数据要进行科学、精准、专业的分析处理。
    C.“……这个过程需要经历完整的春夏秋冬……”,即一个调查研究周期为一年,这样调查研究才会更加深入。
    D.“概念是现象的‘打包’或‘升维’”,即概念是将现实中的具体现象、感性信息进行概括、整合,使之变成理性信息。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将信息技术与调查研究深度融合,可以确保数据采集的科学性、准确性、代表性,从而提高调研的效率和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
    B.材料二“在实地调查中发现网约车司机不喝访谈中提供的水”的细节,可以佐证材料一中的“数据分析不能代替实地调研,需两者结合”的观点。
    C.调查研究有助于大学生突破已有家庭和阶层的桎梏,弥补认知的缺陷,促进对其他群体的理解和包容,从而消除偏见。
    D.全国各地加快推进数字政府建设,各类数据平台持续增长,开放、共享这些数据,能够为高效调查研究提供帮助。
    3.根据材料二的内容,下面不符合廉思所说的好的调查研究的一项是(3分)
    A.某地政府通过调研市民的刷卡支付、客流点位等数千万条客运数据,掌握市民出行需求,给市民出行线路“画像”,设计城市公交线网。
    B.某课题组在走访过程中发现该地区存在人口复杂、邻里不睦、社区参与度与认同感低等问题,通过发起改造公共空间活动,促成居民参与社区共建。
    C.某项关于卡车司机的调查,历时5年,调查涉及全国10个省份、20多个城市,发放调查问卷共计3万多份,出版《中国卡车司机调查报告》共5卷。
    D.某地为了有针对性地开展美丽乡村建设活动,在学生中发放《我市农民工回流情况》问卷调查,收集了4万多份数据,并据此制定发展方案。
    4.请根据材料一的内容,完成下面思维导图。(4分)
    5.学习了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后,班级要在本学期开展家乡文化生活调查活动,你担任调查小组的组长。请结合上述两则材料的内容及所学知识,谈谈你们小组应该怎么做,才能使调查活动开展得更有效。(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深造
    白龙涛
    义盛泰,虞城最大的百货行。老板任蕴清有件宝物,是努尔哈赤戴过的一枚鹿骨扳指。上海双线胶鞋厂老板朱友航用五万双胶鞋来换,任蕴清眼皮未抬:“祖传之物,岂可交易!”
    朱友航笑哂:“侬这个门槛精①,当成命根子了?”
    任蕴清真正的命根子是独子任志明。明少爷原在河南大学就读,因参加反日游行,被任蕴清拉回家中,专事经商。
    初见明少爷,他身穿英国呢料西装,脚蹬德国爱顿皮鞋,修长的手指将算盘拨拉得噼啪作响。朱友航一下子就喜欢上了这个俊朗的少爷。
    “我认作干儿如何?侬亏不了。我在教育部里有相熟的,可为小赤佬②申请官费留学。”朱友航将茶饮尽,“去国外留学深造,以明世界大势。”
    “外寇纵横,夷族错落,还是伏处深居,经商置业为好。”任蕴清叹息一声,关掉了留声机。
    “虞城仄狭地界能做甚大事?”朱友航鼓凸双眼,“做生意也要到上海滩闹腾闹腾。”
    任蕴清闭了眼,不再理会。
    晚饭后,两位故交杀完一盘棋,夜幕就拉上了。任蕴清将一把铜锁交与管家,继续下棋。不大会儿,楼上传来茶盏破碎的声音。管家下楼,将一把钥匙交给任蕴清,附耳道:“老爷,明少爷歇了。”
    朱友航一脸骇然,将棋盘拨拉到地上,骂道:“任老胖,侬腐朽愚钝至极!”说罢拂袖而去。
    虞城沦陷,市民和溃军潮水般南逃。任蕴清竖起门板,关门歇业,几十号人躲在商行里屏声敛气,听风望雨。
    一日,明少爷立窗前南望,目睹日伪罪行,旋即回到柜台,一把将算盘摔得珠子四散。
    【A】任蕴清将茶盏用力一蹴,瞥向儿子,却碰到了两道寒光。晚上,他亲自给儿子的卧房上了锁。
    日伪给义盛泰摊派了一万双胶鞋两千匹洋布的任务,一个月期限。自虞城沦陷,朱友航就一次也没来过,任蕴清愁得满嘴燎泡。明少爷自荐到上海购买胶鞋和布匹。
    是夜,任蕴清向楼上走去。儿子房间里灯火忽闪,任蕴清愣了一下神,推门进去,明少爷慌忙将一卷《中华民国现势图》塞到枕下。
    “走哪条线?”
    “……”
    “去时,可走陇海线到连云港,再乘船到吴淞口,购货后原路返回,万不可走南京、芜湖水路途经皖南地界,那里正闹新四军哩。”
    “……”
    “切记!”
    任蕴清被儿子凌厉的目光蜇了一下,他稍作踌躇,从袖筒里拿出一个紫檀木盒,递给儿子。明少爷迟疑了一下,接过来,打开,一枚包浆浑厚的鹿骨扳指静静地躺在盒底。他扑通跪地,泪流恣肆,重重地磕了两个响头。
    “交与朱友航。”任蕴清喉结耸动一下,“可换五万双胶鞋和若干布匹。”
    言罢,任蕴清起身向门外走去。在门口,他犹豫了一下,抓起铜锁向楼下走去。
    翌日一早,明少爷带领管家出城而去。任蕴清站在窗前,眼望南方,倏然,两滴清泪夺眶而出。
    半月后的一个傍晚,管家踉踉跄跄奔进义盛泰,长跪不起。
    “老爷,明少爷他——”管家头在地上磕得咚咚作响。
    “莫慌,细细说来。”任蕴清将管家搀起。
    “前日途经芜湖,明少爷让我去操办饭食。回来,明少爷和货都不见了。”
    【B】任蕴清身子晃了一下,立住,眼里亮光闪闪,一丝不易察觉的笑意爬上嘴角。他招呼来众人,分发了银两和物什,携老伴儿出城而去。
    1965年劳动节,虞城西大街的供销社家属院里来了一个干瘦的上海老头儿。他打听到了任蕴清的家,小心翼翼地敲门。门开,任蕴清仔细打量眼前的不速之客。
    “任老胖,我是朱友航。”
    “朱猴子?”任蕴清一把抓住客人的手,急忙吩咐老伴儿沽酒备肴。
    饭桌上,任蕴清给朱友航斟满酒,说:“朱兄,多年未见,来,干一杯。”
    朱友航环顾一周,说:“明少爷呢?快让干儿过来陪我喝酒。”
    任蕴清岔开话说:“这些年,朱兄一直在上海?”
    “N,n,上海沦陷后,我随儿子去了美国,他在麻省理工学院任教。五年前,我们举家回国,儿子去了大西北搞科研——去年那朵蘑菇云,就有儿子的功劳。”朱友航一脸得意。
    “儿子有出息!”任蕴清挑起大拇指。
    朱友航转身从包里拿出了一个紫檀木盒,推到任蕴清面前,说:“物归原主。”
    任蕴清打开盒子,鹿骨扳指的光让任蕴清眼里霎时起了雾。
    “明少爷到上海第一天就认我做了干爸,我可是给了干儿双倍的货哟,他几时从上海回的虞城?”
    任蕴清身子晃了一下:“在芜湖,他带着胶鞋和布匹奔了新四军……”
    朱友航一脸惊讶地说:“哎哟,那可不得了了,干儿现在在哪里高就?”
    “……”
    “最小是个团长了吧?侬赶快让他过来陪我喝酒。”
    任蕴清端起一杯酒,站起来,走到身后的一个拉了宝石蓝幔子的橱窗前,哗一下拉开幔子:一帧黑白照片里,身着戎装的明少爷笑得很灿烂,鲜红的烈士证将他的脸映衬得红彤彤的。
    “留在朝鲜了。”任蕴清将酒泼洒在地上。
    朱友航泪水夺眶而出,浑身颤抖不已,他颤颤巍巍地站起来,挺直腰板,举起右手,庄重地敬了一个军礼。
    [注]①门槛精:精于算计之人。②小赤佬:上海方言,小子,是长辈对晚辈的爱称。
    文本二
    文学细节最根本的功用在于成就美学,体现在尺幅兴波,通过细腻而克制的笔墨,准确地抵达所要表现的对象,从而起到一叶知秋、见微知著的效果。细节并不是铺排琐碎事象,而是需要让其与整个作品达成有机统一,也达到了服务于主题的效果,让人难以忘怀。
    《文学细节的层次、功能与锤炼》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任蕴清和朱友航两人虽然在教育孩子的理念上有很大不同,但最终二人因共同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而冰释前嫌。
    B.任蕴清对儿子由“锁”到“不锁”,是因为日伪摊派任务重,关键时刻只有儿子能帮忙采购物资,渡过难关。
    C.明少爷自荐去上海购买物资,但对父亲询问和指点路线均沉默以对,是因为他对父亲一直幽禁他心怀怨恨。
    D.小说标题“深造”,既指“留学深造”,也指任、朱两家在时代浪潮中爱国报国、升华精神境界的行为。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小说有多处伏笔,如朱友航初见明少爷时便提出要认他做干儿子,为明少爷自荐去上海找他采购埋下了伏笔。
    B.小说以“扳指”串联情节,从任蕴清、朱友航谈扳指开始,以多年后朱友航登门归还扳指作结,首尾照应。
    C.小说人物语言极具特色,掺杂了方言、文言和英语,既契合人物的身份和生活环境,也符合小说的时代背景。
    D.小说结尾处,用对话补充交代了诸多人物的结局,使多个人物的形象更加鲜明,同时更好地凸显了小说的主题。
    8.文本一有多处细节描写,请结合文本二谈谈你对文中两处画横线的句子的理解。(4分)
    9.朱友航这一人物形象在小说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居仁,字安行,兴化军人。父太府少卿膏,娶明州汪氏女,因家焉。居仁年十四而孤,以荫授铅山尉。绍兴二十一年举进士。秦桧与膏有故,有劝以一见可得美官,居仁曰:“是有命焉。”终不自通。
    淮甸交兵,魏杞以宗正少卿使金,辟居仁幕下。时和战未决,金兵驻淮北,人情恼惧,突骑大至,弯弓夹道,居仁上马,犹从容举酒属杞:“天寒且酹此觞。”观者壮之。乃谕金人开道入,卒成礼,减岁币而还。杞秉国柄,居仁忍贫需远次,未尝求进。
    徙主军器监簿、宗正修玉牒。转对,言:“立国须定规模,陛下非无可致之资,而规模未立。”孝宗初颇不怿,曰:“朕未尝不立规模。”居仁奏:“陛下锐意恢复,继乃通和,和、战、守三者迄今未定,孰为规模耶?”允文曰:“此正前日定力之论,某今益知此言之当也。”
    九年,进秘书丞。入对,论文武并用长久之术:“陛下奖进武臣,深得持平救偏之道,然未必得智谋勇略之士,或多便佞轻躁之徒,将复有偏胜之患。”帝喜纳。权礼部郎官。尝言台阁宜多用明习典故之士,帝问其人,居仁以李焘、莫济对。甫数日,召焘,
    居仁力请外,乃知徽州。至郡,告以天子节经费以惠俭瘠,不能推广圣德,吏则有罪。乃招三衙军,植二表于庭,有输纳中度而遭抑退者抱所输立表下亲视之人无留滞。吏不能措手,输税者恒裹赢以归。邻州有讼,多诣台省乞决于居仁。秩满,邦人挽留,由间道始得去。
    入对,帝举新安之政奖之。请编类隆兴以来宽恤诏令,有曰:“法久则易玩,事久则易怠。惟申加戒饬,有以儆其观听,则千万年犹一日。”帝曰:“名言也。”又言:“归正忠顺,过于优渥,而遇战士反轻。此曹出万死策勋,今老矣,添差已罢,廪稍半给,至丐于市,军士解体。乞加优恤,以终始念功之意,坚后生图报之心。”帝览之嘉叹。会驾大阅白石,即命再添差两任,衣粮全给,三军为之呼舞。
    进焕章阁待制,移建宁府。有因告籴杀人者,会赦免,居仁曰:“此乱民也,释之将覆出为恶。”遂诛之。观察推官柳某死,贫不克归,二子行丐于道,闻而怜之。予之衣食,买田以养之,择师以教之。卒,赠金紫光禄大夫。居仁风度凝远,处己应物,壹以诚信。临事毅然有守,所至号称循吏,皆立祠祀之。
    (选自《宋史·陈居仁传》,有删改)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要断句,请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有输纳中度A而遭抑退者B抱所输C立表下D亲E视之F人无留滞。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因家焉”中的“焉”,与《劝学》中“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焉”意义和用法相同。
    B.“徙主军器监簿”中的“徙”,指一般的调职,多用于平调。表示官职变动的词还有迁、转、改、出等。
    C.“由间道始得去”中的“道”,与《师说》中“吾师道也”中“道”的意义不同。
    D.“贫不克归”中的“克”,与成语“克勤克俭”中的“克”含义一致,都指能够。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陈居仁颇有胆识。在魏杞幕府供职时,他从容地面对金国的骑兵,最终与金人达成约定。
    B.陈居仁深谙用才之道。他在入朝奏对时指出皇帝重用武官做法的不足之处,强调文武并用。
    C.陈居仁效忠圣上。被贬徽州时,他仍宣说天子节约经费对百姓施以仁爱,极力推广圣上恩德。
    D.陈居仁宅心仁厚,他帮助观察推官柳某的两个儿子;他嫉恶如仇,在国家大赦时仍坚持处死恶人。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乞加优恤,以终始念功之意,坚后生图报之心。
    (2)观察推官柳某死,贫不克归,二子行丐于道,闻而怜之。
    14.陈居仁参议朝政,敢言直谏,他直言了君主在哪些方面存在不足,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15.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两首诗都写旅途中遇雨,杨诗写的是白天的小雨,杜诗写的是夜晚的急雨。
    B.杨诗起笔写“雨”,杜诗曲笔写雨,但都运用了比喻、拟人的手法写山色在雨中迷蒙的景象。
    C.杨诗明快清新,活泼自然,体现了“诚斋体”注重表现自然景象和日常生活场景的风格特征。
    D.杜诗由室外写到室内,将“一时”和“十年”对举,构建了一种时空错落的意境。
    16.古人论诗认为,情景虽有在心在物之分,而景生情,情生景,(情景)互藏其宅。请结合这两首诗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说,笔直的木材如果“______”,使它弯曲到符合圆规的标准;即使再经曝晒也不会挺直,因为“______”。
    (2)苏轼在《赤壁赋》中发议论说,江水不停地流去,“______”;月亮时圆时缺,“______”。
    (3)正如“西风”常指秋风一样,“东风”既可以实指从东方吹来的风,也可以指春风。“东风”一词频繁地出现在古诗词中,如“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代汉语词汇语义的溯源与演变研究包括两个方面。第一,汉字怎样形成?字形往往记录本义,这是对词义来源的探讨。第二, A ?词义的引申往往有迹可循,这是对词义演变路径的追溯,也涉及词义发展过程中新字形的产生。一个字为什么有许多含义?这些义项是怎么联系的?汉语词义的演化最能展示古人在用字上丰富奇妙的联想,而这个联想是有规律的,是用原始造字义抽象出的特征贯穿诸多义项。
    如“汉字”的“字”,造字义是一个小孩子在屋子里,是说孩子在屋里出生。从“生育”的角度延伸,“字”有四义:嫁、孕、生、养。“字”有“生育”义,之前的抚养,之后的婚嫁、孕育也皆都与之衔接。既然“字”有“生育”义,与文字有何关系?原来,古人先创造出象形字,称为“文”(独体字)。然后把“文”这样的独体字组合起来创造出合体字,生育后代是繁衍,产生新字也是“文”的繁衍滋生,于是“字”由“生育”义转到了“(产生)文字”的意义。
    以上仅是举例性质,已经可以证明: B 。通过一个个汉字,我们可以穿越到古人的生活情景中,看看他们是如何认识世界的。
    18.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4分)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两处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逻辑严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指出“字形往往记录本义,这是对词义来源的探讨”,请根据下面“牢”字字形演变图,指出它的本义并说明推断理由。(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繁星》(七一)
    冰心
    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月明的园中,
    藤萝的叶下…
    母亲的膝上。
    21.这首诗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简要赏析。(5分)
    22.请按照画波浪线的诗句,完成仿写。(3分)
    仿写:这些事——
    是永不漫灭的回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劝学》中认为“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善于借物是一种智慧,借力能打力,恰当地借助外力能达到预期的目标;也有俗语说“打铁还需自身硬,绣花要得手绵巧”,只有自身实力过硬,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这些看似矛盾的语句实则都浓缩着青年成长的智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和思考?请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2024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年级期末考试
    高一语文答案
    1.C【解析】C项,“……这个过程需要经历完整的春夏秋冬……”,即一项调查研究需要经过一个完整的周期,而不是指需要一年时间。
    2.B【解析】A项,逻辑关系错误。原文“将信息技术与调查研究深度融合,不仅能够提高调查研究的效率,确保数据采集的科学性、准确性、代表性,还能提升分析问题的能力,为有关部门和地方作决策提供有力支撑。”C项,曲解文意,原文“(调研)可以推动整个社会的相互理解和认知提升”,但并不能消除偏见。D项,遗漏关键信息,原文“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促进各类数据的开放、共享……”
    3.D【解析】D项,在学生中发放《我市农民工回流情况》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不对,收集到的数据是无效的,不能据此制定发展方案。
    4.①信息技术与调研融合的意义
    ②数据分析和实地调研两者需紧密结合
    ③需用好各类数据平台
    ④借助信息技术推进深度调研在新时代的意义
    (每空1分,若有其他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5.①在调查目的上,本着服务家乡文化、促进家乡文化发展的目的开展调查活动;
    ②在调查手段上,既可以借助信息技术手段协助调查,也可以以实地走访的形式展开;
    ③在调查过程中,调查对象要尽可能多样化,调研者保持客观中立,同时关注调研现场细节;
    ④数据收集后,筛选有效数据,进行科学地分析,从中总结家乡文化的共性特征。
    (每点2分,任答其中三条即可;若有其他答案,合理即可酌情给分)
    6.D【解析】A项,“最终二人因共同的家国情怀和民族大义而冰释前嫌”错,二人在教育孩子上的理念不同不算“前嫌”。B项,任蕴清对儿子由“锁”到“不锁”的变化,表明其由反对儿子参加抗日、只图自保变为支持儿子投身救国。C项,“是因为对父亲一直幽禁他心怀怨恨”错,更多的是对父亲只图自保的不满,因此决心离开。
    7.A【解析】明少爷自荐去上海采购物资主要想从军报国,与朱友航的话并无关联。
    8.(4分)①细节准确要表现的对象:第一处动作细节,写他不满儿子关注、参与时事,表现他明哲保身的处事态度;第二处动作、神态细节,表现他对儿子参加革命的担心、理解与支持。两处细节通过细腻而克制的笔墨,准确反映了人物的内心世界。
    ②细节与整个作品有机统一并服务于主题:两处细节前后的变化展现了任蕴清在儿子的影响下,从明哲保身到支持儿子走上革命道路的思想转变过程,描写精微,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文章主题。
    (4分,每点2分,每点都必须包含文本二中的理论和文本一的分析两部分。)
    9.①衬托人物形象。朱友航对明少爷的支持、敬佩衬托明少爷爱国报国的形象,朱友航支持儿子归国报国和任蕴清支持儿子从军报国相互映衬;
    ②推动情节发展。朱友航拜访任家归还扳指,引出任蕴清交代明少爷的结局,使小说情节更完整。
    ③深化文章主题。朱友航的加入,使小说主题由表现知识青年从军报国扩展到商人、科研工作者各阶层都以不同的方式报国,使爱国的主题更丰厚。(每点2分,共6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10.BDF【解析】文段大意:有符合纳税标准却遭到刁难退回的人,可以拿着自己交纳的税物站在表下,(陈居仁)亲自察看,人没有滞留的。
    11.A【解析】A项,“因家焉”中的“焉”是兼词,相当于“于此”意为在这里(明州),“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的“焉”是句末语气词,两者意义和用法不同。
    12.C【解析】C项,“被贬徽州时”错,由原文“居仁力请外,乃知徽州”可知,陈居仁自己极力请求外任,朝廷才让他担任徽州知州。
    13.(1)(陈居仁)请求朝廷对他们加大优抚,来表明国家始终有感念他们功劳的意思,使后来的战士坚定报国之心。(优恤,优抚:以,来;坚,使动用法,使……坚定。每处1分,句意1分,共4分)
    (2)观察推官柳某去世,家贫不能归葬,他的两个儿子在路上乞讨,陈居仁听说后很同情他们。(归,归葬:行丐于道,状语后置,在路上乞讨;闻而怜之,省略句,省略主语陈居仁。每处1分,句意1分,共4分)
    14.①外交上,举棋不定;②用人上,重武轻文;③军事上,对待士兵刻薄寡恩。(每点1分,共3分。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陈居仁,字安行,兴化军人。他的父亲太府少卿陈膏,娶明州汪氏的女儿为妻,于是家住在明州。陈居仁十四岁丧父,因恩荫被授予铅山县尉。绍兴二十一年(1151)他被推举参加进士考试。秦桧与陈膏有故交,有人劝陈居仁去拜见秦桧就能获得美官,陈居仁说:“这是命中注定的事。”始终没走秦桧的门路。
    淮甸交战,魏杞以宗正少卿的身份出使金国,征召陈居仁为幕僚。当时和战不定,金兵驻扎在淮北,人心恐惧,突然金国骑兵到来,拉开弓箭站在道两旁,陈居仁上马,还从容举杯交给魏杞说:“天气寒冷,先喝了这杯酒。”观看的人很佩服他,于是他让金人开道入境,最终达成和议,减少岁币回到京城。魏杞掌握国家大权,陈居仁忍受贫穷候补边远地区的官职,不曾谋求进升。
    陈居仁转为军器监主簿、宗正修玉牒。百官转对时,他说:“立国必须定下规制,陛下不是没有立国的资质,只是规制没定下。”孝宗开始很不高兴,说:“朕什么时候没定下规制。”陈居仁奏道:“陛下锐意恢复失地,接着和金国讲和,和、战、守三方面至今不定,哪个是规制呢?”虞允文说“:这正是他先前有关能力的论述,我今天更知道这些话的恰当了。”
    乾道九年(1173)升为秘书丞。入朝奏对,谈论文武并用长久的方法:“陛下奖励进用武臣,非常符合持平救偏的道理,但未必得到有智谋勇略的人,或者多是些邪佞轻浮的人,将又有偏重的祸患。”皇上高兴地采纳。陈居仁暂代礼部郎官。他曾说台阁应该多用精通熟悉旧的典章制度的人,皇上问谁能胜任,他回答说李焘、莫济可以。刚过了几天,李焘就被征召。
    陈居仁极力请求到地方任职,于是他被任命为徽州知州。他到徽州后,宣布说天子节约经费对百姓施以仁爱,不能推广恩德,官吏就有罪。于是召集三衙军,在庭中竖起两个标志,有符合纳税标准却遭到刁难退回的人,可以拿着自己交纳的税物站在表下,(陈居仁)亲自察看,人没有滞留的。官吏不能处理,纳税的人常常是带着多余的税物而回。邻州有诉讼,多到台省请求让陈居仁决断。陈居仁任官期满后,当地人挽留他,他走小路才得以离开。
    陈居仁入朝奏对,皇上用新安的政绩奖励他。他请求把隆兴以来发布的宽恤诏令编辑分类,其中说道:“法令时间长了就容易忽视,事情时间长了就容易懈怠,只有严加戒饬,使人们在思想上有所警惕,那就会千万年如一日。”皇上说:“很有道理。”他又说:“朝廷对归正的人和忠顺的人,过于优待,而对战士反而不重视。战士们出生入死建立功勋,如今老了,添差已被罢去,廪食也只给一半,甚至在市上乞讨,军士人心离散。(陈居仁)请求朝廷对他们加大优抚,来表明国家始终有感念他们功劳的意思,使后来的战士坚定报国之心。”皇上看后很高兴。恰好皇上在白石阅兵,就命令给战士再添差两任,衣粮全给,三军因此而欢欣鼓舞。
    陈居仁升为焕章阁待制,转任建宁知府。有因告发买粮而杀人的,正赶上赦免罪犯,陈居仁说:“这是乱民,放了他将会再出来为恶。”就杀了罪犯。观察推官柳某去世,家贫不能归葬,他的两个儿子在路上乞讨,陈居仁听说后很同情他们。陈居仁给他们衣服、粮食,买田来养活他们,选老师教育他们。他去世后,被追赠为金紫光禄大夫。陈居仁风度稳健宏远,对人对己,一律待以诚信。遇事坚强果断有操守,所到之处号称是奉职守法的官吏,人们都建祠祭祀他。
    15.B【解析】“都运用比喻、拟人的手法”错,杜诗无比喻。
    16.①这句话的意思是,自然的景物在不同的诗人那里寄寓的情感不同,诗歌中的景物既是触发诗人情思的契机和媒介,又是诗人情感的载体。
    ②杨诗写眼前绵延不绝的小雨似在妒忌“我”,有意化成珠帘遮挡“我”看千峰。清新活泼的景致饱含着诗人对自然、对生活的喜爱之情。
    ③杜诗写夜雨忽至,月隐星藏,山色迷蒙,江流含悲;诗人独对孤灯,无尽往事都随雨涌上心头。黯淡、沉重的雨夜之景,既是诗人孤独悲苦心境的触发点,也是诗人愁苦心境的写照,情景交融,互藏其宅。(每点2分,共6分。)
    17.(6分)(1)车梁以为轮车乘使之然也
    (2)而未尝往也而卒莫消长也
    (3)示例一: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示例二: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示例三: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示例四: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其他符合要求的诗句亦可。)
    18.①词义怎样发展;②汉语词义的演变是有规律可循的
    【解析】每空2分,共4分。第一处,句式对应前文“汉字怎样形成”,从后文“这是对词义演变路径的追溯,也涉及词义发展过程中新字形的产生”,以及下文举例都可知阐述的是词义发展;第二处,要填写的是举例论证后得出的结论,由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话可推断出答案。
    19.“字”有“生育”义,之前的婚嫁、孕育,之后的抚养也都与之衔接。
    【解析】本题有两处语病,①语序不当,“抚养”和“婚嫁、孕育”互换位置。②语义重复,“皆”“都”任意去掉一个即可。(每改对一处2分,共4分。)
    20.(4分)“牢”字本义指关牲畜的栏圈。(2分)“牢”字的甲骨文字形多种多样,但都含有一个相同的像围栏之形的构件,(1分)围栏之内可以是牛(如第四个字形)、羊(如第三个字形)、马(如第二个字形)等各种家畜,也可以是空的(如第一个字形),其构字理据就是牛圈、羊圈、马圈等相关牲畜的围栏。(1分)
    【解析】“牢”字本义,答出“围栏”或“栏圈”即可得1分。推断理由答出字形的相同点给1分,答出“围栏”里有动物或“牛”也给1分。
    21.全诗紧扣“回忆”一词展开。(1分)一二行点明了“这些事”是“永不漫灭的回忆”。三四五行运用三组结构相同的短语,(1分)营造出具体的情境,将回忆的场景具象化(1分),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以及对母亲的依恋。(2分)
    22.示例:温暖的小屋,明亮的灯光,妈妈的怀抱。
    要求:写三个与例句结构相同的短语,内容上有关联,能紧扣主题构成一个场景。(每个短语1分,但是不能连缀成一个场景的总分扣1分,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可酌情给分。)
    23.【解析】
    本题借鉴2023年全国乙卷作文命题特点,强化二元思辨写作训练。第一句话强调青年应善假于物,向外借力。第二句借俗语提醒青年要锤炼自身,向内审视。二者看似矛盾实则辩证统一,无论是锤炼自身还是善用外物,这都是青年人生成长必不可少的。
    立意:
    1.内修本领,乘势而起。
    2.接他木之枝,开自我之花。
    综合二者,能体现思辨性的45分切入,单写一面的,从42分切入。
    字数要求:完篇,字数满600不足800的,按正常阅卷,每少50字扣1分,总分不得超过48分;字数400至600的,不超过36分;字数200至400的,20分左右;字数200以下,10分以下:无标题扣2分。小雨①
    (宋)杨万里
    雨来细细复疏疏,纵不能多不肯无。
    似妒诗人山入眼,千峰故隔一帘珠。
    ①这首诗约作于宋孝宗乾道年间,诗人在一次旅途中遇小雨有感而作。
    旅舍遇雨
    (唐)杜荀鹤
    月华星彩坐来①收,岳色②江声暗结愁。
    半夜灯前十年事,一时和雨到心头。
    ①坐来:顿时、顷刻;坐,表示无缘无故。
    ②岳色:即山色;岳,山色高大的山为岳。

    相关试卷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12月联考语文试卷 Word版含解析,共18页。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

    这是一份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湖北省新高考联考协作体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2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的作答,非选择题的作答, 请简要梳理材料一的行文脉络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文档详情页底部广告位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