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318169/0-170684511765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318169/0-170684511771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2/15318169/0-170684511777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开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1.本试题共10页,满分150分,时间15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我们今天谈论陶渊明,每每简单地将其视为隐士。其实,陶渊明的底色,并不是一位隐者,“大济于苍生”的济世热情贯穿了陶渊明的一生。
二十九岁这年,陶渊明入仕为官,出任江州祭酒。他怀抱着美好愿景,秉持着“大济于苍生”的理想,开始实现其济世的猛志。然而,官场不同于田园,初涉官场的体验给他的美好理想泼了一身凉水,于是他急转身退。《宋书》等记载的原因是“不堪吏职”。而其中缘故,陶渊明也曾略有提及。其《饮酒·(其十九)》“畴昔苦长饥,投来去学仕。将养不得节,冻馁固缠己。是时向立年,志意多所耻”,委婉含蓄地透露当时自己的心迹。
初仕的碰壁,让诗人不禁犹豫起来。但他的政治热情和理想并没有消退,反而对未来充满希望,等待“良主”的出现,一晃六年过去了。正踌躇立功的他,再次入仕,成为当时的显赫人物——桓玄的军幕。在此期间,东晋政局发生了很大变化。桓玄与司马元显两大权臣之间你死我活地厮杀,全然不顾国家大局,陶渊明为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而入仕的愿望再次落空了。统治集团上层人物所关心的不是救民于水火,励精图治,而是个人的私利。陶渊明借诗言志:“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自己虽然很想成就一番功业,但既然不能像宁戚那样干禄求官,那就再回归田园吧。
再仕失败,陶渊明确实对官场有点冷漠和厌倦了。不过,随着时间的流逝,陶渊明济世的热情不减。经权衡比较,陶渊明于是选中了当时以整顿朝纲面貌而活跃在政治舞台中央的刘裕。刘裕此时被拥为都督八州军事的镇军将军,陶渊明便出仕做了镇军将军参军。
陶渊明先后出仕桓玄、刘裕的军府,都是抱着很大的政治期望的。正如袁行霈先生所说:“(陶渊明)选择了东晋政府最动荡的时候,又选择了足以影响东晋政局的两个军府,这说明他还是关注于政治,并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但是刘裕和桓玄完全是一丘之貉,阴怀篡逆。严酷的政治现实使陶渊明认清了刘裕的伪善面目,其正当炽热的政治热情,犹如熊熊烈火被泼了几瓢凉水,他只得在浊流中勇退。原本希冀政治上能够有所作为,但他在这污浊的官场中,开始对年轻时的抱负颇有些怀疑,感到内心矛盾极了。世道虽与他相违,但真要隐居不出,实也有悖于自己最初的理想与壮志。他感到唯一能做的是再次等待命运的安排。
因此陶渊明旋即出仕为建威将军刘敬宣的参军。可就是这位功勋赫赫的将军,却遭人无端排挤,不得不借安帝复位之际“自表解职”,不得善终。这一事件对陶渊明触动很大,推人及己,他由刘敬宣想到自己的遭遇,体会到若想建功立业,欲“大济于苍生”,是何其艰难!随着刘敬宣的解职,陶渊明也回到了故乡。这一次入仕本是带着最大希望的,是他一生中五次入仕的最高峰,也是他仕与隐的分水岭。从这以后,他入仕的政治热情明显弱化了,再也没有猛烈迸发过。
最后一次出任彭泽令,并非出自本心,而是为公田种秫而“足以为酒”去的。《归去来兮辞》说:“彭泽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为酒,故便求之。”督邮的到来,使他积于胸中多年政治抱负未遂的愤怒与痛苦彻底爆发而出,“我岂能为五斗米向乡里小儿折腰”。这既是给官场的诀别书,也是对五次入仕理想的总结。以前抱定“大济于苍生”的政治理想,他认为“邦有道”而出仕;现在在欲做贤臣而无路、欲有为而不能的情况下,他只能退而“独善其身”“守拙归园田”。孔子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年四十而见恶焉,其终也已。”陶渊明二十九岁出仕,四十一岁归隐,其一生重要的经历,其实大体都是参照孔子的人生设定来践行的。
(摘编自钟书林《陶渊明的底色和他的五次出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渊明并不是一位隐士,而是一位有着“大济于苍生”人生奋斗目标的儒生。
B.陶渊明为了实现其济世的猛志,先后出任江州祭酒、桓玄军幕、镇军将军参军。
C.透过陶渊明的仕途选择,袁行霈先生认为陶渊明还是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的。
D.督邮一事只是陶渊明诀别官场的导火索,背后是多年来政治抱负未遂的愤怒与痛苦。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以陶渊明五次出仕的经历,论述了济世热情贯穿了陶渊明一生的观点。
B.文章在阐述陶渊明初次离开官场的原因时将史书上的记载与其本人作品进行印证。
C.文章将陶渊明与建威将军刘敬宣的经历进行比较,突出了陶渊明仕途的坎坷。
D.文章主要运用了事例论证和引用论证两种方法来进行论证,事例确凿,说理充分。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陶渊明虽然最终被刘裕解职,但仍然选择了坚守自己最初的理想,希望出仕。
B.污浊的官场、动荡的时局是陶渊明放弃政治理想,人生由仕到隐的根本原因。
C.建威将军刘敬宣“自表解职”不得善终一事彻底浇灭了陶渊明入仕的政治热情。
D.陶渊明的人生最终选择了“独善其身”“守拙归园田”,这才是陶渊明的真正底色。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2016年和2021年,中国品牌和境外品牌关注度占比2016年和2021年,六大品类中国品牌关注度变化
(摘编自《国潮数据浅析——下一个十年国潮还能引领趋势吗?》,搜狐网)
材料二:
东方浮雕工艺融入彩妆产品,敦煌壁画元素作为印花出现在运动鞋上,大白兔奶糖开发出了潮流香水……这些过去与现代时尚难以搭上边的元素,如今出现在各类消费场景中,成为新潮流。
“引领这股新消费潮流的就是国潮力量。”在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服贸所研究员高宝华看来,国潮就是以国有品牌为载体、以优良品质为内涵,在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强劲营销下,既能满足年轻消费者个性张扬以及对时尚的追求,又有助于传统文化回归而产生的一种潮流。
“国潮是中国产品、中国品牌、中国美学、中国文化的综合呈现。”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副院长王昕总结说。他认为,国潮是多种符号的统一和再现,其中包含中华传统文化认同层面的符号,比如民族图腾式标记的民族符号;还有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时尚融合的符号;以及代表中国国家形象的符号,比如中国、中华字样等激发中华民族群体性认同的符号。“冰墩墩和雪容融就是中国形象的情感对应物,消费者的购买热情如此高,正是看重它们丰富的情感内涵和象征价值。”王昕说。
(摘编自邹晓菁《年轻人为何热衷国潮》,《光明日报》)
材料三:
根据以往的实践经验,以动漫、美剧等为代表的西方文化在中国拥有广阔的受众市场,而中国的流行文化却很难突破中西方的文化壁垒。从这个角度来说,国潮立足青年群体的审美取向和文化旨趣,不仅为未来的国际传播创造了新的中国特色的符号中介,同时也切中全世界青年人共同的“潮”“酷”等个性化诉求,为超越国家层面的文化再生产开辟出潜在空间,比如中国本土的设计师和时尚品牌已经引起海外市场的广泛关注。同时国潮在操作层面也通过激活青年群体的自主性和创造性为青年主导的国际传播模式探索了可行的路径。
国潮激发作为传播主体的青年群体的民族文化自信。青年人是国潮的核心用户群,更是未来国际传播的重要主体。值得注意的是,Z世代(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一代人)也是与互联网发展同步成长的一代,身处不同文化环境中的青年群体共享数字信息技术,因此更加有能力也有动力进行积极地对外传播和文化交流。
国潮有助于在海外青年群体中提高中华文化的感召力。让海外青年人真正认可中国的文化价值理念,有助于建构持久的国家品牌形象。国潮在这方面的独特优势在于产品的流动性和文化的持续性。也就是说,国潮作为一种文化观念、社会思潮和审美取向,虽然附着于一定的商品,却不依赖于特定的商品。因而,即使国潮的产品种类相对有限和小众,品牌的更新换代也难以预期,但它们所传递的民族文化价值并不会随之削弱。反而在产业延续的过程中不断推动民族文化的正向积累,促进更多的海外青年了解中国文化、喜欢中国文化,从而提高中华文化的海外感召力。
(摘编自刘黎明《国潮向世界展示中国文化》,《光明日报》)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显示,2016年中国品牌与境外品牌的关注度相差不多,而2021年人们更关注中国品牌,手机、服饰等六大品类的关注度都有大幅提升。
B.王昕认为国潮是多种符号的统一和再现,冰墩墩和雪容融作为中国形象的情感对应物,其情感内涵和象征价值使得消费者的购买欲望高涨。
C.中国本土的设计师和时尚品牌引起海外市场的广泛关注,说明国潮可以成为中国文化在国际传播的符号中介,满足全世界青年人的个性化诉求。
D.国潮产品具有产品的流动性和文化的持续性,因而在向海外青年人传播中国的文化价值理念、构建持久的国家品牌形象方面有独特的优势。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Z世代是与互联网发展同步成长的一代,有能力也有动力进行积极地对外传播和文化交流。
B.从中西方之间存在文化壁垒、中国流行文化无法打入西方受众市场的角度来说,国潮基于青年群体的审美取向和文化旨趣,能够开辟文化再生产的潜在空间。
C.在国潮力量引领下,当下各类消费场景中传统元素与现代时尚融合成为新潮流,通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强劲营销,迅速占领大部分市场。
D.国潮附着于一定的商品,国潮产品能传递出民族文化价值并不断推动民族文化的正向积累,因而产品种类需要多种多样、更新换代要快。
6.请阅读上述三则材料,概括说明国潮流行有何现实意义。(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越野滑雪
海明威
缆车又颠了一下,停了。没法朝前开了,大雪给风刮得严严实实地积在车道上。冲刷高山裸露表层的狂风把向风一面的雪刮成一层冰壳。尼克正在行李车厢里给滑雪板上蜡,把靴尖塞进滑雪板上的铁夹,牢牢扣上夹子。他从车厢边缘跳下,落脚在硬邦邦的冰壳上,来一个弹跳旋转,蹲下身子,把滑雪杖拖在背后,一溜烟滑下山坡。
乔治在下面的雪坡上一落一起,再一落就不见了人影。尼克顺着陡起陡伏的山坡滑下去时,那股冲势加上猛然下滑的劲儿让他浑然忘却了一切,只觉得身子里有一股飞翔、下坠的奇妙感。他挺起身,稍稍来个上滑姿势,一下子又往下滑,往下滑,冲下最后一个陡峭的长坡,越滑越快,越滑越快,雪坡似乎在他脚下消失了。身子下蹲得几乎倒坐在滑雪板上,尽量把重心放低,只见飞雪犹如沙暴,他知道速度太快了。但他稳住了。随即一搭被风刮进坑里的软雪把他绊倒,滑雪板一阵磕磕绊绊,他接连翻了几个筋斗,然后停住,两腿交叉,滑雪板朝天翘起,鼻子和耳朵里满是雪。乔治站在坡下稍远的地方,在拍风衣上的雪。
“你的姿势真滑稽,尼克!”他大声叫道,“那搭烂糟糟的雪真该死,把我也绊了一跤。”
“在峡谷滑雪是什么滋味儿?”尼克说着挣扎着站起来。
“你得靠左滑。因为谷底有堵栅栏,所以飞速冲下去后得来个大旋身。”
“等一会儿我们一起去滑。”
“不,你先去。我得缓一缓。”
尼克赶过乔治,他的滑雪板开始有点打滑,随后一下子猛冲下去。他坚持靠左边滑,末了,在冲向栅栏时,紧紧并拢双膝,像拧紧螺旋似的旋转身子,把滑雪板向右来个急转弯,扬起滚滚白雪,然后慢慢减速,跟山坡和铁丝栅栏平行地站住了。
他抬头看看山上。乔治正屈起双膝滑下山来;两支滑雪杖像虫子的细腿那样荡着,杖尖触到地面,掀起阵阵白雪,最后,这整个一腿下跪、一腿拖随的身子来个漂亮的右转弯,蹲着滑行,双腿一前一后,飞快移动,身子探出,防止旋转,两支滑雪杖像两个光点,把弧线衬托得更加突出,一切都笼罩在漫天飞舞的白雪中。
尼克用滑雪板把铁丝栅栏最高一股铁丝压下,乔治纵身越过去。尼克跟他来到大路上,他们沿路屈膝滑行,进入一片松林。路面结着光亮的冰层,被拖运原木的马儿拉的犁弄脏了,染得一搭橙红,一搭烟黄。两人一直沿着路边那片雪地滑行。大路陡然往下倾斜通往小河,然后笔直上坡。他们透过林子,看得见一座饱经风吹雨打、屋檐较低的长形的房子。走近了看,原来是一家小旅馆,旅馆的窗框漆成绿色,油漆在剥落。
他们把滑雪板竖靠在小旅馆的墙上,把靴子蹬蹬干净才走进去。
旅馆里黑咕隆咚的,有只大瓷火炉在屋角亮着火光,天花板很低,两边那些酒渍斑斑的暗黑色桌子后面摆着光溜溜的长椅。两个瑞士人坐在炉边,喝着小杯浑浊的新酒。尼克和乔治在炉子另一边靠墙坐下,一个围着蓝围裙的姑娘走过来。
“来瓶西昂酒,行不行?”尼克说。
“行啊!”乔治说,“你对酒比我内行。”
姑娘走出去了。
“没一项玩意儿真正比得上滑雪,对吧?”尼克说,“你滑了老长一段路,头一回歇下来的时候就会有这么个感觉。”
“嘿,真是妙不可言!”乔治说。
姑娘拿酒进来后出去了,他们听见她在隔壁房里唱歌。
不久,旅馆的门开了,一帮子从大路那头来的伐木工人走进来,在屋里把靴子上的雪踩掉,身上直冒水汽。那个姑娘给这帮人送来了三公升新酒,他们分坐两桌,光抽烟,不作声,摘下帽子,有的背靠着墙,有的趴在桌上。屋外,拉运木雪橇的马儿偶尔一仰脖子,铃铛就清脆地丁当作响。
乔治和尼克都高高兴兴的。他们两人很合得来,他们知道回去还有一段路程可滑呢。
“你几时回学校去?”尼克问。
“今晚。”乔治回答,“我得赶十点四十的车。”
“真希望你能留下,我们明天上百合花峰去滑雪。”
“我得上学啊!”乔治说。
“哦,好吧!那只能另约时间了。下次我们带上滑雪板,乘上火车,到一个地方滑个痛快,滑好上路,找家旅馆投宿,再一直越过奥伯兰山脉,直奔瓦莱州,穿过恩加丁谷地。”
“对,就这样穿过黑森林区。哎呀,都是好地方啊。”
“就是你今年夏天钓鱼的地方吧?”
“是啊。”
他们喝干了酒。
尼克双肘撑在桌上,乔治往墙上颓然一靠。
“也许我们会没机会滑雪了呢,尼克!”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说,“否则就没意思了。”
“我们要去滑,没错!”乔治说。
“我们一定得滑!”尼克附和说。
“希望我们能就此说定了。”乔治说。
尼克站起身。他把风衣扣紧,然后拿起靠墙放着的两支滑雪杖。
“说定了可一点也靠不住。”他说。
他们打开旅馆的门,走出去。天气很冷,雪结得硬邦邦的,大路一直爬上山坡通到松林里。
(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中描写滑雪的段落多从尼克的角度来写,要么侧重他本人滑雪时的感受和动作,要么通过他的眼睛来观看乔治滑雪的动作,虽多次描写,但无雷同之感。
B.小说中的几个细节描写突出了小旅馆的破败和黯淡,与白雪皑皑的山间峡谷形成鲜明对比,小说氛围由此发生变化,情节也由此发生转折。
C.小说插入了对喝酒的瑞士人、旅馆姑娘、伐木工人等人物的描写,这符合主人公在旅馆小憩时的观察,也为小说增添了更真切的故事背景。
D.小说主旨与《老人与海》较为接近,都是通过描写人挑战大自然或者投身不甘平庸的冒险生活,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
8.两人在喝完酒离开小旅馆前有一段再次相约的对话,请结合上下文分析对话者的心理和情感。(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海明威在“冰山”理论将文学作品同冰山类比,他说:“冰山在海面移动很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本小说正是只描写了这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情节安排及其效果。(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
龚胜字君宾,楚人也。少好学明经,著名节,为郡吏,后州举茂才,为重泉令,病去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制度太奢,刑罚太深,赋敛太重,宜以俭约先下。为大夫二岁余,迁丞相司直,徙光禄大夫,守右扶风。
莽既篡国,遣五威将帅行天下风俗,将帅亲奉羊、酒存问胜。明年,莽遣使者即拜胜为讲学祭酒,胜称疾不应征。后二年,莽复遣使者奉玺书,太子师友祭酒印绶,即拜。使者欲令胜起迎,久立门外,胜称病笃,为床室中户西南牖下,东首加朝服拖绅。使者入户,西行南面立,致诏付玺书,迁延再拜奉印绶,进谓胜曰:“圣朝未尝忘君,制作未定,待君为政,思闻所欲施行,以安海内。”胜对曰:“素愚,加以年老被病,命在朝夕,随使君上道,必死道路,无益万分。”使者要说,至以印绶就加胜身,胜辄推不受。使者每五日与太守俱问起居,为胜两子及门人高晖等言:“朝廷虚心待君以茅土之封,虽疾病,宜动移至传舍,示有行意,必为子孙遗大业。”晖等白使者语,胜自知不见听,即谓晖等:“吾受汉家厚恩,无以报,今年老矣,旦暮入地,义岂以一身事二姓,下见故主哉?”语毕,遂不复开口饮食,积十四日死,死时七十九矣。
(选自《汉书·列传第四十二》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
B.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
C.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
D.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荐胜/哀帝自为定陶王固已闻其名/征为谏大夫/胜居谏官/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盗贼多/吏不良/风俗薄/灾异数见/不可不忧/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著名节”与“屈节辱命”(《苏武传》)两句中的“节”字含义不同。
B.“胜称病笃”与“则刘病日笃”(《陈情表》)两句中的“笃”字含义相同。
C.“无益万分”与“穷且益坚”(《滕王阁序》)两句中的“益”字含义不同。
D.“晖等白使者语”与“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寡人之于国也》)两句中的“白”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龚胜勤奋好学,颇受中央和地方官员器重。他先后担任过郡吏、重泉令、谏大夫、丞相司直、光禄大夫、右扶风等职务。
B.龚胜直言敢谏,多次论政。他多次上书直言世态炎凉,用度宽奢,刑法严苛,赋敛苛重,建议哀帝应该节俭约束自己,给部下做好表率。
C.龚胜坚守节操,面对王莽派来的使者不留情面。使者想让龚胜起身迎接,长时间地站在门外,龚胜推说病重,卧在床上。
D.龚胜忠于汉朝,忠诚正直。他一再拒绝王莽的授官,在知道自己的话无人听从后绝食而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莽既篡国,遣五威将帅行天下风俗,将帅亲奉羊、酒存问胜。(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圣朝未尝忘君,制作未定,待君为政,思闻所欲施行,以安海内。(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14~15题。
秋日别王长史
王勃
别路馀千里,深恩重百年。
正悲西候日,更动北梁①篇。
野色笼寒雾,山光敛暮烟。
终知难再奉,怀德自潸然。
【注释】①北梁:《楚辞·九怀》中有“绝北梁兮永辞”,后用以指送别的地方。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描绘了开阔辽远的时空,以“千里”和“百年”从空间和时间两个角度抒发了自己的感情。
B.古代以秋日配西方,所以称秋日为西候。北梁,北边的桥。颔联用“西候”“北梁”两个典故,点出分别的时间和地点,含蓄而新颖。
C.颈联诗人宕开一笔,转而写景。两句都是近景描写。诗人借景抒情,情随景生。
D.尾联写诗人知道自己与王长史今后很难再相见,不禁泪流满面,悲从中来。
15.请简要概括作者在诗中表达了哪些情感。(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猿以其独特性博得诗人的青睐,常出现在古代诗歌中,如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和杜甫《登高》中的“______”。
(2)王勃在《滕王阁序》中写打开阁门可以看到房屋遍地,有不少“______”,船只停满渡口,许多是“______”。
(3)陶渊明在《归去来兮辞》中,用“______,______”两句,表达了他回家途中因摆脱束缚、重返自然而心情欢快舒畅。
第Ⅱ卷(表达题 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重视语言、善用语言,让语言释放智慧与力量,往往能达到①______的效果。
语言的力量,首在言之成理。“言贵于有物,无物,非言也。”一个人的言论之所以能振奋人心、引起共鸣,关键在于相关语言都找到了恰当的支点,在事实和逻辑层面②______,有说服力。
语言的力量,贵在言之有德。同样一句话,不同的人表达出来往往会产生不一样的效果。纵观历史长河,誓言“舍身为国”、发出惊人之语者不在少数,他们终能流芳千古,为民族精神注入生动元素。反观那些投机者,纵然③______,由于没有人格的光亮、缺少修养的支撑,说出来的话自然无法令人信服。
语言的力量,亦在言之共情。话语真情充沛、逻辑严谨,自然能生发出直抵人心的力量。如李密的《陈情表》言辞恳切,情感真挚,能用准确生动、贴切得体的语言传情达意,堪称语言说服的经典。《古文观止》对《陈情表》的语言大加赞赏,评论说:“历叙情事,俱从天真写出。无一字虚言驾饰……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李密的这篇至性至情的文章,不仅感动了晋武帝,更为后世留下了④______的绝妙好辞。
反过来看,切忌忽视沟通的艺术、轻视语言的力量,往往容易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甚至言不由衷、表意不明。所以我们要重视挖掘语言的宝藏,品味言语的艺术,有助于更好传递信息、交流意见、沟通情感。
17.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词语。(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流畅准确。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天鹅很美,但它并不是体形最大的鸟,不是毛色最绚丽的鸟,不是歌喉最悦耳的鸟……①______。我们所谓的无瑕,仅是在狭小局部达到的自我满足,其实它只是一种令人愉快的谐调关系,实现了优点对缺点的最大比值,表现出美对丑的顽强克服愿望——说到底,只是把缺点放置到观察者的盲区上。
绝对意义的美是非真的,正如高大辉煌的凤凰,是幻想中的杰作。如果天鹅拥有引人注目的体形,那么它也许会像驼鸟样失去飞行能力。②______,有时个优点竟会成为另个优点发展的阻碍。原来,删减技巧的运用有时要大于增叠,正是众多的舍弃成就了天鹅。它在飞行高度上独占鳌头,可以在八九千米的高空连续飞行十余个小时,而普通的鸟只能达到四五十米的高度。有时候,谦虚并不取决于品德,③______。如果你所看到的范围足够宽广,你就会发现自己没有任何理由骄傲。高远的视线使它明白,骄傲仅是鼓励自信的方式,而非对比别人的自得——我由是理解天鹅的谦和。
19.语段中画横线的句子为什么使用第二人称“你”,而不是用第一人称“我们”?请简要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请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1.语段开头写到“天鹅很美,但它并不是体形最大的鸟,不是毛色最绚丽的鸟,不是歌喉最悦耳的鸟……”请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60分)
庄子在《逍遥游》中描绘了两种形象:一是“绝云气,负青天”的大鹏,它“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心向南冥,奋飞不止;一是学鸠、斥鸩这些“蓬间雀”,它们飞到榆枋顶上就已经达到极致,安然自适。有人说,青年人就要学大鹏,心存大志,不懈追求;也有人说,做“蓬间雀”也不错,知足常乐,尽力就好。
阅读上面的材料,请结合你的感悟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②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③不得泄露个人信息;④不少于800字。
语文试题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第Ⅰ卷(阅读题 共70分)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1.(3分)A(“陶渊明并不是一位隐士”说法错误。原文“每每简单地将其视为隐士”首先肯定了陶渊明是一位隐士,然后才说“陶渊明的底色,并不是一位隐者”,这句话强调的是“底色”。)
2.(3分)C(“文章将陶渊明与建威将军刘敬宣的经历进行比较”错误。据原文可知,文章并无两者经历的比较,只是推己及人,让陶渊明感到建功立业非常艰难。)
3.(3分)B(A项,“虽然最终被刘裕解职”说法错误。原文说“他只得在浊流中勇退”表明是主动离职。C项,“彻底浇灭了陶渊明入仕的政治热情”说法错误。文中说“他入仕的政治热情明显弱化了”而不是“彻底浇灭”。D项,“这才是陶渊明的真正底色”说法错误。据原文“以前抱定‘大济于苍生’的政治理想,……现在在欲做贤臣而无路、欲有为而不能的情况下,他只能退而‘独善其身’‘守拙归园田’”可知,“大济于苍生”才是陶渊明的真正底色。)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4.(3分)C(“满足全世界青年人的个性化诉求”错误。原文是“国潮立足青年群体的审美取向和文化旨趣,不仅为未来的国际传播创造了新的中国特色的符号中介,同时也切中全世界青年人共同的‘潮’‘酷’等个性化诉求”,选项夸大了国潮的作用。)
5.(3分)A(B项,“从中西方之间存在文化壁垒、中国流行文化无法打入西方受众市场的角度来说”错误。原文是“中国的流行文化却很难突破中西方的文化壁垒”“中国本土的设计师和时尚品牌已经引起海外市场的广泛关注”可见中国流行文化并不是无法打入西方受众市场,选项曲解文意。C项“迅速占领大部分市场”错误。原文是“……这些过去与现代时尚难以搭上边的元素,如今出现在各类消费场景中,成为新潮流”,并没有说“迅速占领大部分市场”,选项无中生有。D项“因而产品种类需要多种多样、更新换代要快”错误。原文是“即使国潮的产品种类相对有限和小众,品牌的更新换代也难以预期,但它们所传递的民族文化价值并不会随之削弱”。)
6.(6分)①对中国品牌而言,有助于传统文化回归,提高中国品牌的关注度。②对青年而言,可以满足年轻消费者个性张扬以及对时尚的追求,提高其民族文化自信。③对国际而言,可以为青年主导的国际传播探索可行的路径,提高中华文化对海外青年群体的感召力。(每点2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7.(3分)D(“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错误。应该是表现了他们想通过滑雪摆脱现实生活的牵绊,选项过度解读主旨。)
8.(6分)①两人再次相约,表明他们对滑雪有强烈的愿望。②分别之际的再次相约,也表达出依依不舍的心情。③他们担心这一约定不会实现,心情有些惘然。(每点2分)
9.(6分)①小说的情节是两人的越野滑雪及在小旅馆的逗留,这只是小说“露出水面的八分之一”。②通过小说已有的情节安排,可以推测出其背后隐藏着更为丰富的内容,尤其是两人在滑雪之外的生活。③这种情节安排使小说大量留白,引人遐思。(每点2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10.(3分)C(“征为谏大夫”为动宾短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数上书求见言百姓贫”,此处“见”是“求”的内容,后面断开;“言”和“百姓贫”组成动宾短语,“言”前断开,排除D。句意: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推荐龚胜,哀帝在做定陶王时就已听说他的名声,(于是)征召他为谏大夫。龚胜身居谏官期间,多次上书求见(哀帝),陈述百姓贫苦,盗贼众多,官吏不良,世风淡薄,灾异屡现,不能不担忧。)
11.(3分)A(“‘著名节’与‘屈节辱命’(《苏武传》)两句中的‘节’含义不同”错误。“著名节”的意思是以有节操而闻名于世;“屈节辱命”的意思是于节操有亏,又辜负了使命。所以两句中“节”字的含义相同,都意为节操。)
12.(3分)B(“建议哀帝应该节俭约束自己,给部下做好表率”错误。原文表述为“宜以俭约先下”,意思是应该用节俭约束表率部下,可见龚胜提此建议是为了约束部下,而不是哀帝。选项曲解文意。)
13.(10分)(1)(5分)王莽篡夺国家政权后,派五威将帅巡视天下风俗,将帅亲自捧着羊、酒去探望龚胜。(“行”,巡视,巡察。“亲”,亲自。“存问”,问候,探望。每个关键词1分,句意2分)
(2)(5分)圣上和朝廷不曾忘记您,法制法度还没有确定,期待您参与处理政事,希望听到您想要施行的建议,来使天下安定。(“制作”,法制法度。“为政”,处理政事。“安”,使动用法,使……安定。每个关键词1分,句意2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14.(3分)C(“两句都是近景描写”错误。颈联转而写景,前一句“野色笼寒雾”是近景描写,后一句“山光敛暮烟”是远景描写。)
15.(6分)①对王长史知遇之恩的感激。②与王长史分别时的不舍。③对今后很难与王长史相见的遗憾与伤感。(每点2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6分)(1)猿猱欲度愁攀援风急天高猿啸哀
(2)钟鸣鼎食之家青雀黄龙之舳
(3)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第Ⅱ卷(表达题 共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17.(4分)示例:①事半功倍②无懈可击③巧舌如簧④脍炙人口(每空1分)
18.(3分)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
(画波浪线的句子语病有两处:一是否定词误用造成后一句成分残缺、语序不当,删掉“切忌”,改为“轻视语言的力量、忽视沟通的艺术”。二是递进失当造成语序不当,将“往往容易造成误解、触发矛盾,甚至言不由衷、表意不明”改为“往往容易言不由衷、表意不明,甚至造成误解、触发矛盾”。)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19.(3分)因为第二人称会将读者拉入作者设置的哲思氛围中深入思考,具有犹如面对面聊天的效果,拉近读者与作者思维之间的距离,便于达成情感共鸣。
20.(6分)①可见并无全面的美②世间的美好并不是并行不悖的③而是眼界的问题(每空2分,意近即可)
21.(4分)语段开头连用三个“不是”,构成一组否定的排比句,表明了天鹅在某些方面不能称之为“最”,天鹅不是最完美的;(2分)同时验证了正是这些不完美才成就了天鹅,而不是让“一个优点成为另一个优点发展的阻碍”,有极强的说服力,增强了语段的表达效果和气势。(2分)
四、写作(60分)
22.(60分)略。
附文言文参考译文:
龚胜字君宾,楚国人。少年时爱好学习精通经义,以有节操而闻名于世,担任郡吏,后来被州里举荐为秀才,任重泉县令,因病辞官。大司空何武、执金吾阎崇推荐龚胜,哀帝在做定陶王时就已听说他的名声,(于是)征召他为谏大夫。龚胜身居谏官期间,多次上书求见(哀帝),陈述百姓贫苦,盗贼众多,官吏不良,世风淡薄,灾异屡现,不能不担忧。国家规制用度过于宽奢,刑罚过于严峻,赋敛过于苛重,应该用节俭约束表率部下。(龚胜)任谏大夫两年多,升任为丞相司直,调任为光禄大夫,担任右扶风太守。
王莽篡夺国家政权后,派五威将帅巡视天下风俗,将帅亲自捧着羊、酒去探望龚胜。第二年,王莽派使者前去任命龚胜为讲学祭酒,龚胜推说有病而不应召。过了两年,王莽又派使者捧着盖有玉玺的诏书,以及太子师友祭酒印绶,拜他为官。使者想让龚胜起身迎接,长时间地站在门外,龚胜推说病重,在家中西屋南窗下设置一只床,自己身穿朝服腰系长带头朝东卧在床上。使者进屋,往西走然后面朝南站着,传达诏令并交付盖有玉玺的诏书,然后退后一步再次行礼,献上印绶,上前对龚胜说:“圣上和朝廷不曾忘记您,法制法度还没有确定,期待您参与处理政事,希望听到您想要施行的建议,来使天下安定。”龚胜回答说:“我向来愚昧,加上年老患病,已是命在旦夕,若跟随您上路,一定会死在路上,这样毫无益处。”使者极力劝说,甚至上前把印绶放在龚胜身上,龚胜就是推辞不接受。使者每隔五天就与太守一起前来问候饮食起居,对龚胜的两个儿子和门人高晖等人说:“朝廷虚心对待龚胜先生,要封他为侯,即使他病情严重,也应当起身到驿站,以表示出有赴行的意思,这样定会给子孙后代留下大基业的。”高晖等人把使者的话告诉了龚胜,龚胜知道自己的话无人听从,就对高晖等人说:“我蒙受汉家深厚的恩德,没有什么用来报答,如今年老了,很快就要入土,按照道义难道可以用一身侍奉二主,到地下去见原来的主子吗?”说完,就不再开口饮食,拖延到十四天后死去,死时七十九岁。
2023-2024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扎西才让是诗人,也是小说家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5页。
2023-2024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段性检测(三)语文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陕西省咸阳市实验中学高二上学期段性检测(三)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5页。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5b3db8a16b5d6587ba18abcf3fc66c6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