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专题13 酸和碱(第02期)(原卷版+解析)
展开A.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
B.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C.稀硫酸可用来除铁锈
D.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2.(2023·四川内江·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物质及变化的叙选正确的是( )
A.将稀硝酸不断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的pH减小
B.生石灰露置于空气中其成分不会发生变化
C.Na2CO3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浓硫酸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
3.(2023·甘肃白银·中考真题)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会减少的是( )
A.氢氧化钠B.浓硫酸C.浓盐酸D.食盐
4.(2023·广西·中考真题)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稀硫酸化学性质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将稀硫酸分别加入图中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要证明该试管中已发生了化学反应,以下方案可行的是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滴入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②测得试管中溶液的pH小于7
③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
④滴入CuCl2溶液无蓝色沉淀出现
(2)上述实验结束后,化学兴趣小组继续探究。
①步骤2滤液中,溶质的所有可能组合是_______(填化学式)。
②步骤3中,产生白色沉淀之前,一定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考点2 常见碱的性质及用途
5.(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有关NaOH说法错误的是( )
A.NaOH固体溶解时放出热量B.NaOH包装箱上张贴的标识是
C.NaOH是所有气体的干燥剂D.NaOH应密封保存
6.(2023·甘肃金昌·中考真题)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不受空气成分明显影响的是( )
A.生石灰B.苛性钠C.氯化钠D.浓硫酸
7.(2023·广东·中考真题)项目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将树叶放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中煮沸,叶肉变黄时取出,洗刷干净后制成叶脉书签,如图甲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要有安全意识。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在实验室吃零食
B.在实验室追打闹
C.穿实验服和护目镜
D.将药品带出实验室
(2)配制 NaOH 溶液不需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B.量筒C.漏斗D.玻璃棒
(3)下列与制作叶脉书签项目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NaOH溶液可以腐蚀叶肉
B.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
C.制作完成后废液需回收处理
D.NaOH固体存放处应张贴如图乙所示标志
8.(2023·山西·中考真题)以典型物质为核心,进行问题的设置与整合,是我们全面认识物质性质及应用的有效途径小明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氢氧化钠的相关问题,以结构图的形式进行了如下梳理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氢氧化钠在生活中可用来________。
(2)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吸水后的热量变化为________。
(3)氢氧化钠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原因是________。
(4)检验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
(5)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9.(2023·河北·中考真题)小明按如图所示进行趣味实验,将U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内,观察到溶液进入U形管并流入另一端。
(1)烧杯内的溶液呈_____色。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U型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后,管内气体压强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溶液在管内上升并流入另一端。
考点3 溶液的酸碱性与pH
10.(2023·广东广州·中考真题)下列果汁或饮料中,呈弱碱性的是( )
A.苹果汁(pH≈3)B.番茄汁(pH≈4)
C.西瓜汁(pH≈6)D.苏打水(pH≈9)
11.(2023·广西·中考真题)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酸性的是( )
A.厨房油污清洗剂(12~13)B.84消毒液(11~12)
C.鸡蛋清(7~8)D.柠檬汁(2~3)
12.(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智慧小组的同学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每隔几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下:
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区所降雨水为酸雨B.在测定期间,雨水的酸性逐渐减弱
C.表中数据由pH试纸测得D.该地区一定有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
13.(2023·湖南郴州·中考真题)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现对四个化工厂周围的土壤进行采样测量pH,结果如下:
其中最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土壤是( )
A.①B.②C.③D.④
14.(2023·甘肃金昌·中考真题)小李同学用pH计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牙膏显酸性B.西瓜汁的酸性比洁厕灵的酸性强
C.肥皂水使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D.蚊虫叮咬处可涂抹牙膏或肥皂水
15.(2023·福建·中考真题)为完成“自制酸碱指示剂”实践性作业,学习小组开展如下活动。
【查阅资料】某品种菊花的色素提取液具有如下特性:
【动手操作】
取该品种菊花的新鲜花瓣放入研钵中捣烂,移入容器中,加入乙醇,搅拌后浸泡约10min,再加入等体积蒸馏水混合并过滤,得到的色素提取液即为自制酸碱指示剂。
(1)“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实验室开展过滤操作,下列玻璃仪器无需用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3)为验证自制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效果,可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实践应用】
(4)用自制酸碱指示剂检验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①用上图所示装置制备二氧化碳。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b.应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填“浓盐酸”或“稀盐酸”)。
c.将块状石灰石放入试管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一段时间,向所得溶液滴入自制酸碱指示剂,溶液变_________________色。
考点4 中和反应及应用
16.(2023·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测得水的质量、氯化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表示的物质为氯化钠
B.加入b克NaOH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
C.加入c克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阴离子为Cl-
D.NaOH溶液由a克递增到b克,所得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
17.(2023·河南·中考真题)为了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某化学小组向滴有几滴酚酞溶液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他们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得出了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溶液颜色的变化过程为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18.(2023·广东广州·中考真题)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1)向少量Fe(OH)3沉淀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______,可判断发生了反应。
(2)向Ca(OH)2溶液中通入CO2,观察到______,可判断发生了反应。
(3)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两位同学欲获取反应发生的证据。
①甲同学向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足量,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证明溶液中______,可判断Ca(OH)2与HCl发生了反应。
②乙同学将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混合,然后检验了混合液中含有Ca2+和Cl-,他据此认为Ca(OH)2与HCl发生了反应,且生成了CaCl2。你认为乙同学是否找到了反应发生的证据?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______。
(4)如图a所示,向NaOH稀溶液中缓缓通入HCl气体,测定该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b.(溶液体积、温度的变化可忽略)
①分析A→B段变化,其他条件相同,导电能力:OH-______Cl-。(填“>”“<”或“=”)
②分析B→C段变化,溶液的导电能力除了与离子种类有关,还与______有关。
19.(2023·甘肃白银·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三位同学在学习了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分别结合自己在实验室中所做的实验,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图像描述。图A是实际操作图,图B是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图,图C是微观粒子结合过程的示意图。
根据以上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图A、图B可知,该实验是将_____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图B中b点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
(3)向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写出图C中方框内乙粒子的符号_______。
20.(2023·湖北武汉·中考真题)实验室有一瓶未知浓度的盐酸。为测定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向25.0g盐酸样品中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20.0%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温度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2)计算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21.(2023·山东枣庄·中考真题)为测定某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小组设计了以下方案:在烧杯中加入该硫酸溶液100 g,然后向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滴加的氢氧化钡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你帮其解决下列问题: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 g。
(2)求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考点5 综合
22.(2023·甘肃白银·中考真题)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实验过程与分析】
(1)实验一的现象:__________。
(2)实验二的现象:__________。
【实验反思与拓展】
(3)实验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某同学认为实验三的结论不正确,他改进了该实验方案: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并振荡,再滴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_______色变为无色,由此可知氢氧化钠与稀盐酸确实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由实验三联想到把二氧化碳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也没有明显现象,那么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本实验中忽略溶于水)
①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当观察到_______现象时,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乙同学重新设计实验:取溶液于试管中,通入少量,然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_______溶液,当观察到_______现象时,也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23.(2023·广西·中考真题)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稀硫酸化学性质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将稀硫酸分别加入图中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要证明该试管中已发生了化学反应,以下方案可行的是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滴入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②测得试管中溶液的pH小于7
③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
④滴入CuCl2溶液无蓝色沉淀出现
(2)上述实验结束后,化学兴趣小组继续探究。
①步骤2滤液中,溶质的所有可能组合是_______(填化学式)。
②步骤3中,产生白色沉淀之前,一定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24.(2023·黑龙江龙东·中考真题)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归纳反应规律时发现,有些化学反应发生时没有伴随明显的现象,他们就此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
怎样证明NaOH溶液分别与CO2及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分析讨论】
(1)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
思路I:验证有_______;
思路Ⅱ: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两组分别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结论】
(2)第一组同学将充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扣在NaOH溶液中,观察到_______,认为NaOH溶液和CO2发生了反应。但有同学指出,还应进行CO2与_______反应的对比实验才能得出这一结论。
(3)第二组的小明同学向丙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观察到溶液颜色_______,得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小亮同学向丁中滴入AgNO3溶液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他认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NaCl,你认为小亮的结论是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的。
(4)第二组同学进一步讨论后认为,如果将乙中的溶液蒸发结晶,再将得到的晶体溶于水,若在室温下测得该溶液的pH_______(填“>”“<”或“=”)7时,则能证明有氯化钠生成。
【反思与拓展】
(5)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变质,为了防止该药品变质,该药品要_______保存。
(6)下列物质,能进一步证明第二组的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的是_______(填字母)。
A.铜片B.氧化铜C.紫色石蕊溶液
专题13 酸和碱
考点1 常见酸的性质及用途
1.(2023·湖南郴州·中考真题)下列关于硫酸的说法错误的是( )
A.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
B.稀释浓硫酸时,应将水注入浓硫酸中,并用玻璃棒搅拌
C.稀硫酸可用来除铁锈
D.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
【答案】B
【详解】A、浓硫酸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A说法正确;
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B说法错误;
C、铁锈的主要成分是氧化铁,稀硫酸可与氧化铁反应生成硫酸铁和水,所以稀硫酸可用来除铁锈,故C说法正确;
D、浓硫酸有吸水性,可作干燥剂,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2.(2023·四川内江·中考真题)下列有关物质及变化的叙选正确的是( )
A.将稀硝酸不断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的pH减小
B.生石灰露置于空气中其成分不会发生变化
C.Na2CO3溶液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D.浓硫酸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质质量分数会变大
【答案】A
【详解】A、稀硝酸是酸,pH<7,氢氧化钠是碱,pH>7,所以将稀硝酸不断滴入NaOH溶液中,溶液的pH减小,叙述正确;
B、生石灰具有吸水性,会和空气里的水发生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所以生石灰露置于空气中其成分会发生变化,叙述错误;
C、碳酸钠溶液显碱性,会使紫色石蕊试液变蓝,叙述错误;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浓硫酸敞口放置于空气中,溶剂质量增加,溶质质量不变,溶质质量分数变小,叙述错误。
故选A。
3.(2023·甘肃白银·中考真题)下列物质露置于空气中一段时间,质量会减少的是( )
A.氢氧化钠B.浓硫酸C.浓盐酸D.食盐
【答案】C
【详解】A、氢氧化钠易潮解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进而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而变质,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大,不符合题意;
B、浓硫酸具有吸水性,能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露置在空气中质量会增大,不符合题意;
C、浓盐酸具有挥发性,会挥发出氯化氢气体导致质量减小,符合题意;
D、食盐露置在空气中质量几乎不变,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2023·广西·中考真题)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稀硫酸化学性质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将稀硫酸分别加入图中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要证明该试管中已发生了化学反应,以下方案可行的是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滴入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②测得试管中溶液的pH小于7
③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
④滴入CuCl2溶液无蓝色沉淀出现
(2)上述实验结束后,化学兴趣小组继续探究。
①步骤2滤液中,溶质的所有可能组合是_______(填化学式)。
②步骤3中,产生白色沉淀之前,一定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答案】(1) C ①②④
(2) MgCl2、HCl;MgCl2、HCl、BaC12;MgCl2、HCl、MgSO4
【详解】(1)A试管中镁粉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现象为有气泡产生;B试管中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现象为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C试管中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无明显现象;D试管中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现象为有气泡产生;E试管中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氢,现象为有白色沉淀产生,故无明显现象的是C。
①滴入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无氢氧化钠,可以证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①符合题意;
②测得试管中溶液的pH小于7,说明溶液中无氢氧化钠,可以证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②符合题意;
③滴入BaCl2溶液,若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没有发生反应,则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会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若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则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也会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故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无法证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滴入CuCl2溶液无蓝色沉淀出现,说明溶液中无氢氧化钠,可以证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④符合题意。故选①②④。
(2)①将试管A中物质全部倒入试管E中,根据产生气泡且白色沉淀增加可知,试管A中镁粉过量和试管E中生成的氯化氢反应产生氯化镁和氢气,试管A中生成的硫酸镁和试管E中剩余的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镁和硫酸钡沉淀。若硫酸镁和氯化钡恰好完全反应,则步骤2滤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镁和氯化氢;若硫酸镁和氯化钡的反应中氯化钡过量,则步骤2滤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镁、氯化氢和氯化钡;若硫酸镁和氯化钡的反应中硫酸镁过量,则步骤2滤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镁、氯化氢和硫酸镁。
②由于步骤2的滤液中一定含有溶质HCl,则产生白色沉淀之前,一定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氢氧化钠和氯化氢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考点2 常见碱的性质及用途
5.(2023·广东深圳·中考真题)有关NaOH说法错误的是( )
A.NaOH固体溶解时放出热量B.NaOH包装箱上张贴的标识是
C.NaOH是所有气体的干燥剂D.NaOH应密封保存
【答案】C
【详解】A、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出热量,故A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强腐蚀性,属于腐蚀品,故B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易吸收水分而潮解,可用作某些气体的干燥剂,但是不是所有气体的干燥剂,氢氧化钠显碱性,不能干燥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酸性气体,故C说法错误;
D、氢氧化钠易吸收水分而潮解,易吸收二氧化碳而变质,所以氢氧化钠应该密封保存,故D说法正确;
故选C。
6.(2023·甘肃金昌·中考真题)下列物质露置在空气中,不受空气成分明显影响的是( )
A.生石灰B.苛性钠C.氯化钠D.浓硫酸
【答案】C
【详解】A、生石灰(氧化钙)放在空气中易和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钙,而氢氧化钙也能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钙,故错误。
B、苛性钠即氢氧化钠,放在空气中易吸水而潮解,同时和二氧化碳反应产生碳酸钠和水,故错误。
C、氯化钠在空气中不受空气成分的明显影响,故正确。
D、浓硫酸具有吸水性,露置于空气中会因吸收空气中的水蒸气而质量增加,故错误。
故选:C。
7.(2023·广东·中考真题)项目学习小组在实验室将树叶放入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中煮沸,叶肉变黄时取出,洗刷干净后制成叶脉书签,如图甲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要有安全意识。下列行为正确的是( )
A.在实验室吃零食
B.在实验室追打闹
C.穿实验服和护目镜
D.将药品带出实验室
(2)配制 NaOH 溶液不需用到的仪器是( )
A.烧杯B.量筒C.漏斗D.玻璃棒
(3)下列与制作叶脉书签项目有关的说法错误的是( )
A.NaOH溶液可以腐蚀叶肉
B.制作过程涉及化学变化
C.制作完成后废液需回收处理
D.NaOH固体存放处应张贴如图乙所示标志
【答案】(1)C (2)C (3)D
【解析】(1)A、实验室中很多药品有毒,不能在实验室吃零食,故选项行为不正确;
B、为防止发生人身危险,不能在实验室追逐打闹,故选项行为不正确;
C、很多药品具有腐蚀性、有毒,实验时穿实验服和戴护目镜,故选项行为正确;
D、很多药品具有腐蚀性、有毒,不能将药品带出实验室,故选项行为不正确。
故选C;
(2)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10%的NaOH溶液,首先计算配制溶液所需NaOH和水的质量,再称量所需的NaOH和量取水,最后进行溶解;在这些操作中需要的仪器:托盘天平、药匙、量筒、胶头滴管、烧杯和玻璃棒,不需用到漏斗,故选C;
(3)A、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能腐蚀叶肉,故选项说法正确;
B、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能腐蚀叶肉,制作过程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选项说法正确;
C、氢氧化钠具有腐蚀性,直接排放会污染水体,制作完成后废液需回收处理,故选项说法正确;
D、NaOH固体存放处应张贴腐蚀品标志,不能贴图乙所示标志,故选项说法不正确;
故选D。
8.(2023·山西·中考真题)以典型物质为核心,进行问题的设置与整合,是我们全面认识物质性质及应用的有效途径小明同学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对氢氧化钠的相关问题,以结构图的形式进行了如下梳理联系实际,解决问题:
(1)氢氧化钠在生活中可用来________。
(2)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吸水后的热量变化为________。
(3)氢氧化钠使用时必须十分小心,原因是________。
(4)检验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________。
(5)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答案】(1)去除油污(合理即可)
(2)放热
(3)有强腐蚀性
(4)用pH试纸检测
(5)
【详解】(1)氢氧化钠可以与油脂发生反应,所以氢氧化钠在生活中可用来去除油污(合理即可);
(2)氢氧化钠溶于水放出热量,所以氢氧化钠在空气中吸水后的热量变化为放热;
(3)氢氧化钠属于碱,具有强腐蚀性,所以使用氢氧化钠必须十分小心;
(4)检验溶液的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检测,故检验氢氧化钠溶液的酸碱度,最简单的方法是使用pH试纸检测;
(5)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硫酸铜溶液,氢氧化钠与硫酸铜反应生成氢氧化铜沉淀和硫酸钠,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9.(2023·河北·中考真题)小明按如图所示进行趣味实验,将U形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内,观察到溶液进入U形管并流入另一端。
(1)烧杯内的溶液呈_____色。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3)U型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后,管内气体压强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溶液在管内上升并流入另一端。
【答案】(1)红
(2)
(3)减小
【详解】(1)氢氧化钠溶液为碱性,无色酚酞溶液遇氢氧化钠溶液变红,烧杯内的溶液呈红色;
(2)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该反应化学方程式:;
(3)U型管开口端放入烧杯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碳酸钠溶液和水,二氧化碳被消耗,管内气体压强减小,溶液在管内上升并流入另一端。
考点3 溶液的酸碱性与pH
10.(2023·广东广州·中考真题)下列果汁或饮料中,呈弱碱性的是( )
A.苹果汁(pH≈3)B.番茄汁(pH≈4)
C.西瓜汁(pH≈6)D.苏打水(pH≈9)
【答案】D
【详解】A、苹果汁pH<7,为酸性;
B、番茄汁pH<7,为酸性;
C、西瓜汁pH<7,为酸性;
D、苏打水pH>7,为碱性。
故选D。
11.(2023·广西·中考真题)一些物质的pH范围如下,其中呈酸性的是( )
A.厨房油污清洗剂(12~13)B.84消毒液(11~12)
C.鸡蛋清(7~8)D.柠檬汁(2~3)
【答案】D
【分析】酸性溶液的pH<7,中性溶液的pH=7,碱性溶液的pH>7;
【详解】A、厨房油污清洗剂(12~13)>7,溶液显碱性,故A错误;
B、84消毒液(11~12 )>7,溶液显碱性,故B错误;
C、 鸡蛋清(7~8)≥7,溶液显中性或碱性,故C错误;
D、 柠檬汁(2~3)<7,溶液显酸性,故D正确。
故选D。
12.(2023·湖北宜昌·中考真题)智慧小组的同学取刚降到地面的雨水水样,每隔几分钟测一次pH,其数据如下:
据表中数据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地区所降雨水为酸雨B.在测定期间,雨水的酸性逐渐减弱
C.表中数据由pH试纸测得D.该地区一定有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
【答案】A
【详解】A、由表格数据可知,该地雨水的pH均小于5.6,所以是酸雨,说法正确;
B、由表格数据可知,在测定期间,雨水的pH变小,则酸性逐渐增强,说法错误;
C、pH试纸测定溶液的pH只是一个大约的整数值,不能测得表中物质的pH数据,说法错误;
D、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所以和一氧化碳排放到空气中无关,造成酸雨的主要气体就是二氧化硫、二氧化氮,说法错误。
故选A。
13.(2023·湖南郴州·中考真题)在农业生产中,农作物一般适宜在中性或接近中性的土壤中生长。现对四个化工厂周围的土壤进行采样测量pH,结果如下:
其中最适宜种植农作物的土壤是( )
A.①B.②C.③D.④
【答案】C
【详解】A、①pH=5.5,酸性较强,不适宜农作物生长。不符合题意;
B、②pH=5.8,酸性较强,不适宜农作物生长。不符合题意;
C、③pH=7.1,弱碱性,接近中性,适宜农作物生长。符合题意;
D、④pH=8.3,碱性较强,不适宜农作物生长。不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选择C。
14.(2023·甘肃金昌·中考真题)小李同学用pH计测得生活中一些物质的pH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牙膏显酸性B.西瓜汁的酸性比洁厕灵的酸性强
C.肥皂水使紫色石蕊溶液显红色D.蚊虫叮咬处可涂抹牙膏或肥皂水
【答案】D
【详解】A、牙膏pH>7,显碱性,错误;
B、pH越小酸性越强,西瓜汁的pH>洁厕灵的pH,则洁厕灵的酸性强,错误;
C、肥皂水pH>7,显碱性,能使紫色石蕊溶液显蓝色,错误;
D、蚊虫叮咬后会残留酸性的蚁酸,涂抹呈碱性的牙膏或肥皂水可以和蚁酸反应,缓解疼痛瘙痒,正确;
故选D。
15.(2023·福建·中考真题)为完成“自制酸碱指示剂”实践性作业,学习小组开展如下活动。
【查阅资料】某品种菊花的色素提取液具有如下特性:
【动手操作】
取该品种菊花的新鲜花瓣放入研钵中捣烂,移入容器中,加入乙醇,搅拌后浸泡约10min,再加入等体积蒸馏水混合并过滤,得到的色素提取液即为自制酸碱指示剂。
(1)“搅拌”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实验室开展过滤操作,下列玻璃仪器无需用到的是________________(填标号)。
(3)为验证自制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效果,可选择生活中常见的两种物质是________、_________。
【实践应用】
(4)用自制酸碱指示剂检验二氧化碳溶于水所得溶液的酸碱性。
①用上图所示装置制备二氧化碳。
a.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
b.应选择的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填“浓盐酸”或“稀盐酸”)。
c.将块状石灰石放入试管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
②将二氧化碳通入水中一段时间,向所得溶液滴入自制酸碱指示剂,溶液变_________________色。
【答案】(1)促进色素溶解
(2)D
(3) 白醋(或其他合理答案) 肥皂水(或其他合理答案)
(4) 稀盐酸 先把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石灰石放在试管口后,再慢慢竖立试管 红
【详解】(1)搅拌可以加速溶解。乙醇可以溶解新鲜花瓣中的色素,所以搅拌的作用是促进色素溶解。
(2)过滤需要烧杯、漏斗、玻璃棒,铁架台。D是长颈漏斗,不需要,故选D。
(3)验证自制酸碱指示剂在酸、碱性溶液中的颜色变化效果,则需要选择生活中常见的显酸性的物质,如白醋。和选择生成中常见的显碱性的物质,如肥皂水。
(4)①a.石灰石主要成分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水和二氧化碳,化学方程式为。
b.浓盐水挥发性较强,挥发出的氯化氢气体会混入二氧化碳中,引入杂质,所以选择稀盐酸。
c.石灰石是块状固体,则将石灰石放入试管使用镊子,操作时先把试管横放,用镊子夹取石灰石放在试管口后,再慢慢竖立试管。
②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呈酸性,根据表格该色素滴入酸性溶液中为红色。
考点4 中和反应及应用
16.(2023·内蒙古包头·中考真题)常温下向一定量的稀盐酸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至过量,测得水的质量、氯化钠的质量随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乙表示的物质为氯化钠
B.加入b克NaOH溶液时,恰好完全反应
C.加入c克NaOH溶液时,所得溶液中的阴离子为Cl-
D.NaOH溶液由a克递增到b克,所得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
【答案】C
【详解】A、由于稀盐酸中含有水,则最开始水的质量不为零,则甲表示水的质量,乙表示氯化钠的质量,该选项说法正确;
B、由图可知,加入bg氢氧化钠时,氯化钠质量不变,表示此时恰好反应,该选项说法正确;
C、加入cg氢氧化钠时,氢氧化钠过量,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氢氧化钠和氯化钠,则其中的阴离子为OH-和Cl-,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D、氢氧化钠溶液由a克递增到b克,溶液中的盐酸不断减少,则溶液的酸性逐渐减弱,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C。
17.(2023·河南·中考真题)为了探究氢氧化钠与盐酸是否发生化学反应,某化学小组向滴有几滴酚酞溶液的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他们通过溶液颜色的变化,得出了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溶液颜色的变化过程为_____;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____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
【答案】 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 NaOH +HCl =NaCl + H2O 变小
【详解】某化学小组将酚酞溶液滴入稀氢氧化钠溶液中,氢氧化钠溶液呈碱性(pH>7),使无色酚酞试液变为红色,滴加稀盐酸并不断搅拌,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反应后溶液呈酸性或中性,酚酞试液在酸性(pH<7)或中性溶液(pH=7)中呈无色,他们通过溶液颜色由红色变为无色,即可证明氢氧化钠被反应掉,可得出了氢氧化钠与盐酸发生了化学反应的结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 +HCl =NaCl + H2O;反应过程中溶液的pH变小。
18.(2023·广东广州·中考真题)通过观察和实验等方法获取证据是科学探究的重要环节。
(1)向少量Fe(OH)3沉淀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______,可判断发生了反应。
(2)向Ca(OH)2溶液中通入CO2,观察到______,可判断发生了反应。
(3)向氢氧化钙溶液中滴加稀盐酸,无明显现象。两位同学欲获取反应发生的证据。
①甲同学向滴有酚酞溶液的氢氧化钙溶液中,逐滴滴加稀盐酸至足量,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证明溶液中______,可判断Ca(OH)2与HCl发生了反应。
②乙同学将氢氧化钙溶液与稀盐酸混合,然后检验了混合液中含有Ca2+和Cl-,他据此认为Ca(OH)2与HCl发生了反应,且生成了CaCl2。你认为乙同学是否找到了反应发生的证据?请说出你的观点并阐述理由:______。
(4)如图a所示,向NaOH稀溶液中缓缓通入HCl气体,测定该过程中溶液导电能力的变化,实验结果如图b.(溶液体积、温度的变化可忽略)
①分析A→B段变化,其他条件相同,导电能力:OH-______Cl-。(填“>”“<”或“=”)
②分析B→C段变化,溶液的导电能力除了与离子种类有关,还与______有关。
【答案】(1)固体溶解或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
(2)溶液变浑浊
(3) 氢氧化钙消失了 没有找到反应发生的证据,因为氢氧化钙溶液中有钙离子、盐酸中有氯离子,混合后即是不反应也会存在钙离子和氯离子
(4) > 离子的浓度
【详解】(1)氢氧化铁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铁和水,固体溶解说明反应物氢氧化铁减少,溶液由无色变为黄色说明有新物质生成,都能说明发生了反应。
(2)氢氧化钙和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溶液变浑浊,说明有新物质生成,能说明发生了反应。
(3)①氢氧化钙溶液呈碱性能使酚酞变红,溶液由红色变成无色,证明溶液中的氢氧化钙消失了,则说明氢氧化钙和盐酸发生了反应。
②氢氧化钙在水中解离出钙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氯化氢在水中解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即是氢氧化钙和盐酸不反应混合后也会有钙离子和氯离子。所以没有找到反应发生的证据,因为氢氧化钙溶液中有钙离子、盐酸中有氯离子,混合后即是不反应也会存在钙离子和氯离子。
(4)①氯化氢溶于水形成盐酸,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为。溶液体积、温度的变化忽略,则相当于,相同数目的氢氧根离子替换为氯离子,导电能力下降了,则导电能力:OH->Cl-。
②BC段盐酸和氢氧化钠反应完后,继续通入氯化氢气体,氯化氢溶于水解离出氢离子和氯离子且不再发生反应,溶液中离子的数目增加了,但溶液体积不变,所以BC段导电能力增加,说明溶液的导电能力除了与离子种类有关,还与离子的浓度有关。
19.(2023·甘肃白银·中考真题)某化学兴趣小组三位同学在学习了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后,分别结合自己在实验室中所做的实验,从不同方面对其进行图像描述。图A是实际操作图,图B是反应过程中溶液的酸碱度变化图,图C是微观粒子结合过程的示意图。
根据以上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依据图A、图B可知,该实验是将_______滴加到另一种溶液中。
(2)图B中b点溶液中溶质是_______。
(3)向的溶液中滴加氯化钡,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写出图C中方框内乙粒子的符号_______。
【答案】(1)硫酸/
(2)、
(3)
(4)
【详解】(1)分析图A、图B,可知图像中的变化是从大于7逐渐减小到小于7,可知原溶液显碱性,然后不断的加入酸性溶液,使溶液减小,说明是把硫酸溶液滴加到氢氧化钠溶液中;故填:硫酸或;
(2)由图B可知,b点溶液的,溶液显碱性,说明滴加的硫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氢氧化钠过量,所得溶液中的溶质为、,故填:、;
(3)当溶液时,说明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此时溶液中的溶质为硫酸钠,滴加氯化钡溶液,发生的反应是硫酸钠与氯化钡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钠,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分析图C微观离子,可知硫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其中甲表示的粒子是,乙表示的粒子是,故填:。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和反应及其应用,掌握溶液的酸碱性和溶液大小之间的关系、从数形结合的角度理解中和反应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
20.(2023·湖北武汉·中考真题)实验室有一瓶未知浓度的盐酸。为测定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化学兴趣小组向25.0g盐酸样品中逐滴滴入质量分数为20.0%的氢氧化钠溶液,所得溶液温度与加入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回答下列问题:
(1)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
(2)计算该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精确到0.1%)。
【答案】(1)放出
(2)14.6%
解:设盐酸样品中HCl的质量为x
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盐酸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4.6%。
【详解】(1)由图可知,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后的溶液温度逐渐升高,说明该反应放出热量,故填:放出;
(2)见答案。
21.(2023·山东枣庄·中考真题)为测定某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实验小组设计了以下方案:在烧杯中加入该硫酸溶液100 g,然后向烧杯中逐滴加入氢氧化钡溶液,滴加的氢氧化钡溶液质量与生成沉淀的质量关系如图所示。请你帮其解决下列问题:
(1)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为_____ g。
(2)求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写出计算过程)。
【答案】(1)23.3
(2)解:设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x
x=9.8%
答:该硫酸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9.8%。
【详解】(1)根据图像,恰好完全反应时,生成沉淀的质量为23.3g;
(2)过程见答案。
考点5 综合
22.(2023·甘肃白银·中考真题)某校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实验探究氢氧化钠的化学性质,请你一起参与探究。
【实验过程与分析】
(1)实验一的现象:__________。
(2)实验二的现象:__________。
【实验反思与拓展】
(3)实验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
(4)某同学认为实验三的结论不正确,他改进了该实验方案:先向氢氧化钠溶液中滴入几滴酚酞溶液并振荡,再滴入稀盐酸,观察到溶液由_______色变为无色,由此可知氢氧化钠与稀盐酸确实发生了反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5)由实验三联想到把二氧化碳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也没有明显现象,那么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是否发生了化学反应呢?(本实验中忽略溶于水)
①甲同学设计了如图所示实验,当观察到_______现象时,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②乙同学重新设计实验:取溶液于试管中,通入少量,然后向所得溶液中加入_______溶液,当观察到_______现象时,也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答案】(1)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
(2)产生蓝色沉淀
(3)
(4) 红
(5) 气球膨胀 溶液 有白色沉淀
【详解】(1)将紫色石蕊溶液滴入氢氧化钠溶液中,紫色石蕊溶液遇碱性溶液会变蓝;所以实验一的现象:紫色石蕊溶液变为蓝色;
(2)氢氧化钠溶液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所以实验二的现象:产生蓝色沉淀;
(3)氢氧化钠溶液能和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铜蓝色沉淀和硫酸钠,所以实验二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酚酞溶液遇碱性溶液会变红,再滴入稀盐酸,稀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溶液呈中性,所以观察到溶液由红色变为无色,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化学方程式NaOH+HCl=NaCl+H2O;
(5)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装置内压强减小,小于外界压强,就会观察到气球膨胀,即说明两者发生了化学反应;
由于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检验碳酸钠的存在即检验碳酸根离子的存在,可向溶液中滴加氯化钙等溶液,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所以向所得溶液中加入氯化钙溶液,当观察到产生白色沉淀时,也能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
23.(2023·广西·中考真题)化学兴趣小组进行稀硫酸化学性质的探究。回答下列问题:
(1)将稀硫酸分别加入图中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的是_______(填字母序号),要证明该试管中已发生了化学反应,以下方案可行的是_______(填数字序号)。
①滴入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
②测得试管中溶液的pH小于7
③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
④滴入CuCl2溶液无蓝色沉淀出现
(2)上述实验结束后,化学兴趣小组继续探究。
①步骤2滤液中,溶质的所有可能组合是_______(填化学式)。
②步骤3中,产生白色沉淀之前,一定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
【答案】(1) C ①②④
(2) MgCl2、HCl;MgCl2、HCl、BaC12;MgCl2、HCl、MgSO4
【详解】(1)A试管中镁粉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现象为有气泡产生;B试管中氧化铜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和水,现象为黑色固体逐渐溶解,溶液由无色变为蓝色;C试管中氢氧化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该反应无明显现象;D试管中碳酸钠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现象为有气泡产生;E试管中氯化钡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氯化氢,现象为有白色沉淀产生,故无明显现象的是C。
①滴入酚酞溶液无明显现象,说明溶液中无氢氧化钠,可以证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①符合题意;
②测得试管中溶液的pH小于7,说明溶液中无氢氧化钠,可以证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②符合题意;
③滴入BaCl2溶液,若稀硫酸和氢氧化钠没有发生反应,则稀硫酸和氯化钡反应会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若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则硫酸钠和氯化钡反应也会生成硫酸钡白色沉淀,故滴入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出现无法证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发生反应,故③不符合题意;
④滴入CuCl2溶液无蓝色沉淀出现,说明溶液中无氢氧化钠,可以证明稀硫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故④符合题意。故选①②④。
(2)①将试管A中物质全部倒入试管E中,根据产生气泡且白色沉淀增加可知,试管A中镁粉过量和试管E中生成的氯化氢反应产生氯化镁和氢气,试管A中生成的硫酸镁和试管E中剩余的氯化钡反应生成氯化镁和硫酸钡沉淀。若硫酸镁和氯化钡恰好完全反应,则步骤2滤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镁和氯化氢;若硫酸镁和氯化钡的反应中氯化钡过量,则步骤2滤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镁、氯化氢和氯化钡;若硫酸镁和氯化钡的反应中硫酸镁过量,则步骤2滤液中的溶质为氯化镁、氯化氢和硫酸镁。
②由于步骤2的滤液中一定含有溶质HCl,则产生白色沉淀之前,一定会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氢氧化钠和氯化氢生成氯化钠和水,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OH+HCl=NaCl+H2O。
24.(2023·黑龙江龙东·中考真题)某学习小组的同学在整理归纳反应规律时发现,有些化学反应发生时没有伴随明显的现象,他们就此进行了以下探究。
【提出问题】
怎样证明NaOH溶液分别与CO2及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分析讨论】
(1)同学们讨论后认为,可以用两种思路探究上述反应是否发生。
思路I:验证有_______;
思路Ⅱ: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实验探究】同学们分两组分别设计方案进行探究。
【实验结论】
(2)第一组同学将充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扣在NaOH溶液中,观察到_______,认为NaOH溶液和CO2发生了反应。但有同学指出,还应进行CO2与_______反应的对比实验才能得出这一结论。
(3)第二组的小明同学向丙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观察到溶液颜色_______,得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的结论。小亮同学向丁中滴入AgNO3溶液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他认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NaCl,你认为小亮的结论是_______(填“合理”或“不合理”)的。
(4)第二组同学进一步讨论后认为,如果将乙中的溶液蒸发结晶,再将得到的晶体溶于水,若在室温下测得该溶液的pH_______(填“>”“<”或“=”)7时,则能证明有氯化钠生成。
【反思与拓展】
(5)氢氧化钠在空气中易变质,为了防止该药品变质,该药品要_______保存。
(6)下列物质,能进一步证明第二组的实验中“氢氧化钠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的是_______(填字母)。
A.铜片B.氧化铜C.紫色石蕊溶液
【答案】(1)新物质生成
(2) 试管内液面升高 水/H2O
(3) 仍为无色 不合理
(4)= (5)密封 (6)C
【详解】(1)化学反应发生时,反应物减少,生成了新的物质,因此可以根据反应物减少物,或者新物质的生成来判断反应是否发生;
思路一:验证新物质生成;
思路二:验证反应物减少或消失;
(2)第一组同学将充满CO2气体的试管倒扣在NaOH溶液中,根据实验结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反应,所以可观察到试管内液面升高;
氢氧化钠溶液由水和氢氧化钠组成,二氧化碳会与水和氢氧化钠都接触并且二氧化碳能溶于水、能与水反应,因此需要设计对比实验排除水的影响,还应进行CO2与水反应的对比实验才能得出这一结论;
(3)酚酞加入碱性溶液会显红色,酚酞遇酸性和中性不变色,根据实验结论氢氧化钠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反应后氢氧化钠被消耗,溶液不显碱性,所以向丙中滴入无色酚酞溶液后,观察到溶液颜色仍为无色,说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发生了反应;
硝酸银中银离子与氯离子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盐酸本身含有氯离子,稀盐酸和硝酸银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也会生成白色沉淀,所以向丁中滴入AgNO3溶液后,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由此认为NaOH溶液与稀盐酸反应生成了NaCl,该结论是不合理的;
(4)盐酸与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氯化钠和水,根据结论有氯化钠生成,即得到的晶体为氯化钠,溶于水形成中性溶液,此时溶液的pH=7;
(5)氢氧化钠的变质是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为了防止该药品变质,该药品要密封保存;
(6)A、在金属活动性顺序中铜排在氢的后面,与酸不反应,与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均不反应,因此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故不符合题意;
B、氧化铜属于金属氧化物,只与盐酸反应,与氯化钠和氢氧化钠均不反应,因此不能证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是否恰好完全反应,故不符合题意;
C、紫色石蕊试液遇酸性变红,在中性溶液中仍为紫色,遇碱性变蓝,当滴入紫色石蕊,溶液仍为紫色,则说明NaOH溶液与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故符合题意;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步骤1:将试管A中物质全部倒入试管E中
产生气泡且白色沉淀增加
步骤2:过滤,得到滤液
/
步骤3:向滤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色沉淀
测定时刻
5:05
5:10
5:15
5:20
5:25
5:30
5:35
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4.85
编号
①
②
③
④
pH
5.5
5.8
7.1
8.3
物质
肥皂水
牙膏
西瓜汁
洁厕灵
pH
10.2
8.5
5.8
1.4
色素提取液
变色情况
滴入酸中
滴入水中
滴入碱中
紫色
红色
紫色
黄色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_______
_______
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钠能与紫色石蕊反应
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
氢氧化钠不能与盐酸反应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步骤1:将试管A中物质全部倒入试管E中
产生气泡且白色沉淀增加
步骤2:过滤,得到滤液
/
步骤3:向滤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色沉淀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实验示意图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步骤1:将试管A中物质全部倒入试管E中
产生气泡且白色沉淀增加
步骤2:过滤,得到滤液
/
步骤3:向滤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色沉淀
测定时刻
5:05
5:10
5:15
5:20
5:25
5:30
5:35
pH
4.95
4.94
4.94
4.88
4.86
4.85
4.85
编号
①
②
③
④
pH
5.5
5.8
7.1
8.3
物质
肥皂水
牙膏
西瓜汁
洁厕灵
pH
10.2
8.5
5.8
1.4
色素提取液
变色情况
滴入酸中
滴入水中
滴入碱中
紫色
红色
紫色
黄色
实验一
实验二
实验三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_______
_______
无明显现象
实验结论
氢氧化钠能与紫色石蕊反应
氢氧化钠能与硫酸铜反应
氢氧化钠不能与盐酸反应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步骤1:将试管A中物质全部倒入试管E中
产生气泡且白色沉淀增加
步骤2:过滤,得到滤液
/
步骤3:向滤液中逐滴滴加氢氧化钠溶液
开始无明显现象,一段时间后出现白色沉淀
组别
第一组
第二组
实验示意图
专题13 酸和碱(第03期)-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3 酸和碱(第03期)-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3酸和碱第03期-学易金卷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13酸和碱第03期-学易金卷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7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3 酸和碱(第02期)-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3 酸和碱(第02期)-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3酸和碱第02期-学易金卷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13酸和碱第02期-学易金卷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4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1 酸和碱(第01期)-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1 酸和碱(第01期)-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1酸和碱第01期-学易金卷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原卷版docx、专题11酸和碱第01期-学易金卷2023年中考化学真题分项汇编全国通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6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