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5页未读,
继续阅读
备课素材知识点:免疫逃逸机制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展开这是一份备课素材知识点:免疫逃逸机制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8页。
免疫逃逸是指病原体(抗原)通过其结构或产物,阻断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下列属于免疫逃逸现象的是( )
A.某人接触大量花粉后,出现了呼吸急促、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
B.肌肉细胞受到抗体攻击后,无法接受神经支配而导致重症肌无力
C.某些癌细胞分泌物质FasL,诱导进入癌细胞周围的免疫细胞凋亡
D.HIV主要攻击人体内的T细胞,最终使人体的免疫功能几乎丧失
解析:某人接触花粉后而引起的呼吸急促,打喷嚏、流鼻涕等症状属于过敏反应,也是免疫机能过强导致的,没有阻断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不属于免疫逃逸,A错误;肌肉细胞受到抗体攻击无法接受神经支配导致重症肌无力,属于自身免疫病,是免疫机能过强所导致的,没有阻断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不属于免疫逃逸,B错误;某些癌细胞分泌物质FasL,诱导进入癌细胞周围的免疫细胞凋亡,可以逃避免疫系统发挥作用,属于免疫逃逸,C正确;免疫逃逸的通俗含义是指病原体为了应对人体的免疫系统攻击,所产生的逃进行为的过程,HIV侵入机体时,免疫系统也在攻击该病毒,因此不属于免疫逃逸,D错误。
答案:C
这道试题涉及到“免疫逃逸”。
那么,免疫逃逸是怎么回事?
免疫逃逸是指免疫抑制病原体通过其结构和非结构产物,拮抗、阻断和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
1.病原体的免疫逃逸:
(1)抗原性的变化病原体的中和抗原,可经常地持续性地发生突变,逃逸已建立的抗感染免疫抗体的中和和阻断作用,导致感染的存在。
(2)持续性感染胞内病原体可隐匿于胞内呈休眠状态,逃避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攻击,长期存活,形成持续性感染。
(3)免疫抑制病原体通过其结构和非结构产物,拮抗、阻断和抑制机体的免疫应答。
2.肿瘤免疫逃逸:
肿瘤免疫逃逸是指肿瘤细胞通过多种机制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识别和攻击,从而得以在体内生存和增殖的现象。
(1)低免疫原性。一些肿瘤不具有可由MHC分子呈递的正常细胞没有的蛋白肽,因此对免疫系统来说,它们是正常的。而另一些肿瘤已经失去一个或多个MHC分子,并且大多数不表达激活naive T细胞成熟所需的共刺激蛋白。
(2)被识别为自体抗原。在没有共刺激信号的情况下呈现的肿瘤抗原将使对其进行应答的T细胞对该抗原产生耐受。
(3)抗原调变作用。肿瘤最初表达的抗原可以被免疫系统识别和攻击。但肿瘤存在抗体诱导的抗原内化作用以及抗原本身的变异导致这些抗原减少甚至消失。现在认为肿瘤细胞遗传不稳定性导致抗原减少平衡期(这个平衡期应该指的是肿瘤生长受到免疫系统抑制而增殖缓慢甚至停滞的过程)的一部分,当免疫系统对肿瘤的对抗失败时,免疫系统可能就再也不能消灭肿瘤,由此导致了肿瘤的生长。当肿瘤受到对特定抗原应答的淋巴细胞攻击时,任何不表达该抗原的肿瘤细胞将具有选择上的优势。
(4)肿瘤诱导的免疫抑制作用。肿瘤通常产生免疫抑制分子,如TGFβ、IL10,IDO或PDL 1,可以直接抑制免疫应答,或者可以招募能够自身分泌免疫抑制细胞因子的调节性T细胞。
(5)肿瘤诱导产生豁免区域。瘤细胞可以分泌多种分子,如胶原蛋白,在肿瘤周围形成物理屏障,阻止淋巴细胞、APC抗原呈递细胞进入肿瘤区。
例1、肿瘤细胞在体内生长、转移及复发的过程中,必须不断逃避机体免疫系统的攻击,这就是所谓的“免疫逃逸”。关于“免疫逃逸”,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肿瘤细胞表面产生抗原“覆盖物”,可“躲避”免疫细胞的识别
B.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性物质的丢失,可逃避T细胞的识别
C.肿瘤细胞大量表达某种产物,可减弱细胞毒性T细胞的凋亡
D.肿瘤细胞分泌某种免疫抑制因子,可减弱免疫细胞的作用
解析:肿瘤细胞表面的抗原若被“覆盖物”覆盖,则人体的免疫细胞无法识别肿瘤细胞,也就无法将之清除,A正确;若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性物质丢失,会造成人体T细胞无法识别肿瘤,发生肿瘤细胞的“免疫逃逸”,B正确;肿瘤细胞大量表达某种产物,继而出现“免疫逃逸”,则可推测该产物可促进细胞毒性T细胞的凋亡而产生免疫逃逸,C错误;若肿瘤细胞分泌某种免疫抑制因子,可以抑制免疫系统功能,从而减弱免疫细胞的作用,D正确。
答案:C
例2、T细胞的受体蛋白PD-1(程序死亡蛋白-1)信号途径有调控T细胞的增殖、活化和细胞免疫等功能。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引起的一种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PD-Ll抗体和PD-1抗体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
B.PD-L1蛋白可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
C.PD-L1与PD-1的结合增强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
D.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可降低该细胞的免疫逃逸
解析:PD-Ll抗体和PD-1抗体能分别于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和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但它们结合在一起时,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与T细胞的受体PD-1就不能结合,T细胞可以对肿瘤细胞起免疫作用,因此PD-Ll抗体和PD-1抗体具有肿瘤免疫治疗作用,A正确;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可以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导致T细胞不能产生干扰素,使肿瘤细胞逃脱T细胞的细胞免疫,B正确;PD-L1与PD-1的结合,导致T细胞不能产生干扰素,因此PD-L1与PD-1的结合会降低T细胞的肿瘤杀伤功能,C错误;若敲除肿瘤细胞PD-L1基因,肿瘤细胞膜上的PD-L1蛋白减少,导致肿瘤细胞不能与T细胞的受体PD-1结合,T细胞能产生干扰素,T细胞产生的干扰素对肿瘤细胞起免疫作用,杀伤肿瘤细胞,从而降低该细胞的免疫逃逸,D正确。
答案:C
例3、调研生物试卷(10月份))2023年诺贝尔生理医学奖授予“在核苷碱基修饰方面的发现及在mRNA疫苗开发”上的应用;纳米脂质颗粒LNP能使mRNA疫苗在体内以非侵入性方式进行靶向递送抗原,过程如图2所示。图1是新冠病毒引起人体免疫应答的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当新冠病毒侵入机体后,被APC摄取、处理并 抗原到细胞表面,激活细胞a (填细胞名称),一方面,通过体液免疫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 并产生抗体发挥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细胞免疫最终形成 使靶细胞裂解,释放抗原。
(2)图2中编码新冠病毒抗原蛋白的mRNA封装在LNP中进入细胞,若内体小泡中的mRNA未实现逃逸,则会被 识别,使该外来mRNA降解;若逃逸成功也需逃避 免被降解。
(3)请根据图2信息可知,mRNA疫苗引起机体免疫应答的机理是mRNA疫苗在纳米脂质颗粒(LNP)的作用下,以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形成内体小泡。mRNA从内体小泡逃逸后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翻译出抗原蛋白,经高尔基体发挥作用分泌到细胞外,激活宿主的免疫应答,产生相应的 ,从而获得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
(4)与DNA疫苗相比,mRNA疫苗的安全性更有优势,这是因为mRNA疫苗不会进入 减少了整合到宿主细胞基因组中的风险。二次注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在较短时间内机体能产生更高水平的免疫保护,原因是 。
解析:(1)图1中,当新冠病毒侵入机体后,被APC细胞摄取、处理并呈递抗原到细胞表面,激活细胞a(辅助性T细胞);一方面,通过体液免疫使b细胞(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并产生抗体发挥作用;另一方面,通过细胞免疫最终形成(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使靶细胞裂解,释放抗原。
(2)据图可知,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在核糖体中合成相应的蛋白质。故mRNA需要从内体小泡逃逸才能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翻译出抗原蛋白,mRNA从内体小泡逃逸后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翻译出抗原蛋白,经高尔基体发挥作用分泌到细胞外,激活宿主的免疫应答,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获得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若内体小泡内的mRNA未实现逃逸,则会被TLR3和TLR7/8识别,使该外来mRNA降解。若逃逸成功也需逃避NLRs识别,以免被降解。
(3)mRNA疫苗在纳米脂质颗粒(LNP)的作用下,以胞吞的方式进入细胞形成内体小泡;mRNA从内体小泡逃逸后利用宿主细胞的核糖体翻译出抗原蛋白,经高尔基体发挥作用分泌到细胞外,激活宿主的免疫应答,产生相应的抗体和记忆细胞,从而获得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
(4)与DNA疫苗相比,mRNA不需要进入细胞核,无整合到宿主细胞染色体基因组中的风险;且与灭活病毒疫苗相比,能引起细胞免疫,能不断地表达出抗原,故能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
答案:(1)呈递 辅助性T细胞 浆细胞 (激活的)细胞毒性T细胞
(2)TLR7/8和TLR3 NLRs
(3)抗体和记忆细胞
(4)细胞核 能引起细胞免疫;能不断地表达出抗原;能产生更多的记忆细胞和抗体
相关学案
备课素材知识点:有丝分裂染色体运动机制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
这是一份备课素材知识点:有丝分裂染色体运动机制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共4页。
备课素材知识点: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机制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这是一份备课素材知识点:胰岛素分泌的调节机制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5页。
备课素材知识点:胰岛素分泌的电生理机制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这是一份备课素材知识点:胰岛素分泌的电生理机制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