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课素材知识点:乙酰胆碱如何参与神经调节过程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
展开
这是一份备课素材知识点:乙酰胆碱如何参与神经调节过程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3页。
乙酰胆碱的生物合成:
乙酰胆碱的合成主要发生在胆碱能神经元胞浆内的乙酰胆碱转移酶(ChAT)催化下,以胆碱和乙酰辅酶A为原料进行合成。胆碱可以通过食物摄入或在体内合成。合成的乙酰胆碱在囊泡乙酰胆碱转运蛋白(VAChT)的作用下,转运至囊泡内,并储存在神经末梢中,等待释放。
参与神经调节过程:
当突触前神经元的兴奋传到其轴突分支末端时,突触前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加,Ca2+内流,促使突触小泡移向突触前膜,并与之融合,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出乙酰胆碱。乙酰胆碱释放到突触间隙后,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上的离子通道打开,引起突触后神经元活动的改变,进而产生特定的神经效应。
除了上述点对点的经典化学突触传递外,乙酰胆碱还有另外一种传递方式,称为体积传递。在这种传递方式中,并不存在一对一的突触结构。乙酰胆碱由轴突释放到细胞外,然后在神经元之间的间隙扩散,最终作用于扩散范围内的所有乙酰胆碱受体。这两种传递方式在很多地方同时存在。
乙酰胆碱的失活:
进入突触间隙的乙酰胆碱在发挥作用后,会被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酯酶(AChE)分解成胆碱和乙酸。分解后的胆碱可参与再次合成乙酰胆碱(胆碱在细胞膜上的胆碱转运体的作用下,回收进突触前神经元),而乙酸则参与代谢过程。这一过程被称为乙酰胆碱的失活或分解。失活的乙酰胆碱将无法再次参与神经信号传递。
总之,乙酰胆碱的合成、参与神经调节的过程以及失活机制是神经元之间信息传递的重要环节。了解这些过程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神经系统的运作机制,并为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理论支持。
乙酰胆碱是兴奋性神经递质还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乙酰胆碱是兴奋性还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并不能单纯由该物质决定,而主要取决于乙酰胆碱所作用于突触后膜的离子通透性和细胞内的离子浓度。通常情况下,乙酰胆碱在神经肌肉接头处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而在心脏迷走神经末端是抑制性神经递质。
1、兴奋性神经递质:
乙酰胆碱在神经肌肉接头处是属于兴奋性神经递质,可以参与肌肉神经突触的信号传递,使终板去极化,引起骨骼肌收缩。同时能够起到兴奋平滑肌的作用,比如乙酰胆碱能够兴奋胃肠道的平滑肌增加胃肠蠕动,还可以兴奋泌尿系统平滑肌促使膀胱逼尿肌的收缩,从而促进排尿。乙酰胆碱还与学习以及记忆能力有直接的关系,能够维持人体意识的清醒。
2、抑制性神经递质:
乙酰胆碱在心脏迷走神经末端是抑制性神经递质,可以缩短动作电位时程,降低心肌收缩强度,减慢传导速度,降低收缩力。
乙酰胆碱不仅存在于中枢神经系统,同时也存在到外周神经系统。此外,乙酰胆碱也不是神经系统的专利,其他一些器官,如肾脏、肝脏、眼睛、皮肤等也可以合成乙酰胆碱,甚至免疫细胞T细胞也可以合成乙酰胆碱。
相关学案
这是一份备课素材知识点:有害物质如何进入细胞 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1,共3页。
这是一份备课素材知识点:身体的细胞是如何相互交流的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7页。
这是一份备课素材知识点:钠尿肽的调节机理 高中生物人教版选择性必修1,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