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押江苏卷第18题 生物与环境模块-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原卷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5322743/1-1706936893987/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押江苏卷第18题 生物与环境模块-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原卷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5322743/1-170693689400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押江苏卷第18题 生物与环境模块-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原卷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5322743/1-170693689403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押江苏卷第18题 生物与环境模块-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解析版)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5322743/0-1706936892902/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押江苏卷第18题 生物与环境模块-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解析版)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5322743/0-170693689292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押江苏卷第18题 生物与环境模块-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解析版)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1/15322743/0-1706936892938/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所属成套资源:备战2024年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专用)
押江苏卷第18题 生物与环境模块-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
展开
这是一份押江苏卷第18题 生物与环境模块-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文件包含押江苏卷第18题生物与环境模块-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原卷版docx、押江苏卷第18题生物与环境模块-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9页, 欢迎下载使用。
通过近三年试题分析发现,机体对环境的适应性调节(神经调节、血糖调节、体温调节、水盐调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等)、免疫的具体应用及分析、脊椎动物激素在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等,通过具体的情境在高考试题中得以考查,是本部分内容中的高频考点。科学研究对人体健康的探索从未停止,相关的论文、热点,也成为试题情境,多以实验过程、结果分析的形式呈现。试题情境有流程图、结构示意图、文字信息,试题呈现有一定的新颖性,但不会让考生感到无从解答,只要考生正确获取信息,利用头脑中已有的必备知识,合理运用“知识与观念”“科学思维”和“探究”等方式方法,对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和结果进行分析和推理,就能学以致用、学有所用,解决问题。
人与自然息息相关,所以生态环境的命题范围非常广泛,从特定情境中提供素材进行考试命题,各种情境都可以成为生活、学习和实践情境,以及科学实验与探究情境。在复习中可以从不同渠道搜集相应的资料、文献、数据等创设情境,进行相关的实验探究,调查与实验报告有可能成为新的题型,在平时备考中,加强相关训练。课本必备知识,核心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也要烂熟于心。
(2022江苏卷T17). 下图表示夏季北温带常见湖泊不同水深含氧量、温度的变化。下列相关叙述合理的有( )
A. 决定群落垂直分层现象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温度和含氧量
B. 自养型生物主要分布在表水层,分解者主要分布在底泥层
C. 群落分层越明显层次越多,生物多样性越丰富,生态系统稳定性越强
D. 湖泊经地衣阶段、苔藓阶段、草本植物阶段和灌木阶段可初生演替出森林
(2021江苏卷T15). 为了推进乡村振兴,江苏科技人员在某村引进赤松茸,推广“稻菇轮作”露地栽培模式,如下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当地农田生态系统中引进的赤松茸,是该系统中的生产者之一
B. 该模式沿袭了“无废弃农业”的传统,菌糠和秸秆由废弃物变为了生产原料
C. 该模式充分利用了水稻秸秆中的能量,提高了能量传递效率
D. 该模式既让土地休养生息,又增加了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
1.根据生活史的不同,生物学家将生物分为r对策生物和K对策生物。r对策生物个体小,寿命短,存活率低,扩散能力强,有较高的生殖率,如昆虫和杂草;K对策生物个体大,寿命长,存活率高,扩散能力弱,生殖率低,但有较高的竞争力,如乔木和大型肉食动物。下图两条曲线分别表示r对策和K对策两类生物当年的种群数量(Nt)和一年后的种群数量(Nt+1)之间的关系(虚线表示Nt+1=Nt)。K对策物种的种群动态曲线有两个平衡点,X和S。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对策生物种群数量低于X点时,容易走向灭绝
B.S是K对策生物的环境容纳量,即该环境中的种群最大数量
C.r对策更有利于种群基因的传递
D.r对策生物种群数量到达S前,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2.长荡湖位于太湖上游,是太湖流域保护与生态修复的重要屏障。科研人员用菹草、苦草两种沉水植物在长荡湖不同处理区域进行实验,并测量水体中的总氮(TN)、总磷(TP)、叶绿素a含量等指标,实验结果如图1、图2。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有( )
A.由图1可知,种植菹草和苦草均能有效降低水体中的总氮和总磷
B.不同处理区域水样中叶绿素a含量的多少可以代表沉水植物的多少
C.由图2可知,菹草、苦草等沉水植物可抑制“水华”的暴发
D.种植适合本地生长且具有修复能力的沉水植物可有效修复湖泊生态系统
3.我国珠江三角洲某地桑基鱼塘的能量流动简图如下。据图判断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输入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846795MJ/hm2,是植物实际光合量之和
B.第一、二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是蚕和鱼同化量与植物净光合量之比
C.生产中用蚕粪喂鱼和塘泥肥田能够实现物质和能量的循环利用
D.该生产模式把单个生产系统优化组合,大大提高了系统生产力
4.下面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字母表示能量的多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中b=h+c+d+e+f+i
B.生产者与初级消费者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b/a×100%
C.在“草→兔→狼”这一食物链中,狼粪便中的能量属于乙
D.通过圈养减少f可以提高初级消费者到次级消费者的能量传递效率
5.图是用来描述各种生命现象的一个简易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若A代表食物链的第二营养级,a为同化量,则b、 c可分别代表用于生长、发育、繁殖的能量和呼吸散失的能量
B.若A代表棉铃虫种群,a为诱捕雄虫,则b、 c可分别代表性别比例失调和种群密度升高
C.若A代表草原,a为过度放牧,则b、 c可分别代表土地荒漠化和物种减少
D.若A代表人体T淋巴细胞,a为抗原刺激,则b、c可分别代表抗体和记忆细胞
6.图为某同学用血球计数板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酵母菌培养液的结果图像。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加样液之前,要对计数室进行镜检,若有污物必须清洗
B.取样时为避免吸到培养液底部的死菌,滴管应轻轻吸取,避免溶液晃动
C.在血球计数板滴上酵母菌培养液后,应将盖玻片先斜靠再盖好,防止气泡产生
D.计数时选择图中位于角上的四个小格计数并进行换算
7.图表示某养殖塘中各生物间的部分能量流动关系,有关数值用有机物干物质量表示(单位:J•km-2•a-1)。据图分析,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某些浮游动物既是消费者又是分解者
B.小型鱼虾类同化的能量都来自浮游动物
C.捕捞强度过大,易导致该湖泊生态系统的抵抗力稳定性下降
D.有机碎屑能被浮游动物利用,说明生态系统中能量能循环利用
8.如图为某草场生态系统的部分能量流动示意图,图中Q表示牧草在一年内固定的太阳能总量,Q1、Q2、Q3分别表示流入昆虫、牲畜、鼠体内的能量。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鹰属于次级和三级消费者,占有两个营养级
B.Q与(Q1+Q2+Q3)的差值为牧草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
C.在能量流动的过程中,存在着信息传递
D.保护鹰和食虫鸟,利于人从生态系统中获得更多的能量
9.某科研小组调查了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对某群落中主要植物种群密度的影响,结果如右图所示。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可以采用样方法调查高原鼠兔有效洞穴密度
B.调查结果表明高山嵩草种群属于衰退型
C.随着有效洞穴密度增加小花草玉梅种群密度有增大趋势
D.高原鼠兔种群数量迅速增长会改变该群落的演替速度
10.自20世纪60年代起,长江中游某湖泊进行了大规模的围湖造田,湖水面积缩减近50%。对该湖泊多种生物的调查表明,水生植物、鱼类的物种丰富度下降,占优势的物种发生变化(如下表)。
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围湖造田的过程属于初生演替
B.围湖造田中人类活动改变了群落演替的速度和方向
C.菱、竹叶眼子菜、苦草、黑藻这些物种被微齿眼子菜、菰、金鱼藻完全取代了
D.该湖泊上中下各层分布的水生植物和鱼类各不相同,这种分布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
生物类群
20世纪60年代
20世纪80年代
水生植物
种类
92种
68种
占优势的物种
菱、竹叶眼子菜、苦草、黑藻
微齿眼子菜、菰、金鱼藻
鱼类
种类
74种
54种
占优势的物种
鲤鱼、鲫鱼、鳊鱼
鲫鱼、黄颡鱼、红鳍鲌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押江苏卷第19题 生物技术与工程模块-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文件包含押江苏卷第19题生物技术与工程模块-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原卷版docx、押江苏卷第19题生物技术与工程模块-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3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押江苏卷第17题 稳态与调节模块-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文件包含押江苏卷第17题稳态与调节模块-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原卷版docx、押江苏卷第17题稳态与调节模块-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2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押江苏卷第16题 遗传与进化模块-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文件包含押江苏卷第16题遗传与进化模块-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原卷版docx、押江苏卷第16题遗传与进化模块-备战高考生物临考题号押题江苏卷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4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