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水的三态变化 分块练习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5323711/0-1706967406311/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2水的三态变化 分块练习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2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5323711/0-1706967406399/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1.2水的三态变化 分块练习 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3页](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2/5/15323711/0-1706967406437/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七年级下册2 水的三态变化综合训练题
展开
这是一份七年级下册2 水的三态变化综合训练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三态变化的现象,三态变化临界点,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沸腾条件与实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小花从冰箱里拿出了一个鸡蛋,她发现不一会儿鸡蛋上布满了许多细小水珠,过一段时间小水珠又自动消失了.关于以上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鸡蛋上布满小水珠”是凝华现象
B.“鸡蛋上布满小水珠”是汽化现象
C.“小水珠消失了”是汽化现象
D.“小水珠消失了”是升华现象
2.在严寒的冬季,怡臣同学到滑雪场滑雪,恰逢有一块空地正在人工造雪,发现造雪机在工作过程中,不断将水吸入,并持续从造雪机的前方喷出“白雾“,而在“白雾”下方,已经积了厚厚的一层“白雪”,如图所示.对于造雪机在造雪过程中,水这种物质发生的最主要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凝固B.凝华C.升华D.液化
3.缺水已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因此我们要珍惜每一滴水,海水淡化是解决缺水问题的方法之一。现在所用的海水淡化的方法有很多种,其中一种是蒸馏法,即先将海水中的水汽化而把盐留下,再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关于以上过程涉及的物态变化和吸(放)热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先升华后凝华,先吸热后放热B.先汽化后凝固,先放热后吸热
C.先汽化后液化,先吸热后放热D.先汽化后液化,先放热后吸热
4.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降温到一定程度,就会形成白色的、像雪一样的固体,俗称干冰。干冰被抛到空中,会迅速变为气体,促使其周围水蒸气凝结成水滴或小冰晶,实现人工降雨。关于描述中所包含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二氧化碳气体变成干冰,是凝华
B.水蒸气凝结成水,是凝固
C.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放出热量
D.水蒸气凝结成小冰晶,吸收热量
5.如图是某网友拍摄的雪景:积雪初融后,在某停车场上出现了一个个“雪馒头”,甚为奇特。雪堆正下方是方形地砖,每块方形地砖周围是条形砖。气象专家调研发现:四周条形砖比中间方形地砖具有更好的导热性和渗水性。关于形成“雪馒头”景观的解释肯定不合理的是( )
A.空气温度较低是“雪馒头”得以保留的原因之一
B.方形地砖导热性差是形成“雪馒头”景观的原因之一
C.条形砖上方的雪比方形地砖上方的雪更易熔化是因为太阳光在两种砖上的照射强度不同
D.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
6.如图所示是当今流行的环保驱蚊用品——电热液体蚊香器。蚊香器通电后其内部的发热部件对驱蚊液加热,过一会儿,可见其顶部有“白气”飘出,房间里弥漫着驱蚊液的清香,起到驱蚊和灭蚊的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白气”是驱蚊液先汽化后液化产生的
B.“白气”是驱蚊液先液化后汽化产生的
C.“白气”是驱蚊液升华产生的
D.“白气”是驱蚊液凝固产生的
7.下列现象中由于凝华造成的是( )
A.放在厕所里去异味用的芳香球逐渐变小了
B.冻鱼出冷库后比进冷库前重
C.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比新的细
D.碘受热后冒出紫色的蒸气
8.关于水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沸腾的水越来越少是汽化现象B.冰化成水是熔化现象
C.雾的形成是升华现象D.窗上形成“冰花”是凝华现象
9.“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物态变化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升华现象
B.“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C.“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冰的形成是凝华现象
D.“螣蛇乘雾,终为土灰”——雾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知识点二 三态变化临界点
10.在下列“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中,能反映晶体熔化特点的是( )
A.B.
C.D.
11.小孙同学对冰加热,她将冰熔化成水直到沸腾的过程,绘制成如图所示的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图像中的DE段是冰的熔化过程
B.AB,CD段物质在吸热,BC,DE段物质没有吸热
C.水的凝固点是0 ℃
D.BC段物质的温度保持不变,不吸收热量
12.根据下表所提供的数据,在标准大气压下,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80℃的酒精是液态
B.南极的最低气温—83℃,在南极考察时,应选用水银温度计来测量气温
C.-39℃的水银吸热,温度可能不变
D.拿铅锅来煮沸水银
13.如图,保温瓶中装有液态空气,打开瓶盖,将一根燃着的木条置于瓶口的上方,已知液态氮沸点-196℃,液氧沸点-18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木条燃烧更旺,因为瓶内液态空气汽化后,产生氧气
B.木条燃烧情况不发生改变,因为瓶内盛放的也是空气
C.木条燃烧先旺后灭,因为液态氮气的沸点比液态氧气低,所以瓶内液态空气汽化后,先产生氧气后产生氮气
D.木条熄灭,因为液态氮气的沸点比液态氧气低,所以先蒸发出来的是氮气,而氮气不支持燃烧
14.工业上采用蒸发液态空气,利用空气中氧气、氮气和氩气的沸点不同,使其在不同的温度下汽化,再冷凝,从而将各种气体分离出来(如图所示)。在蒸发液化空气时,最后被汽化的气体是( )
A.氧气B.氩气C.氮气D.无法确定
15.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他的眼镜片上出现了一层薄雾,一会儿薄雾又消失了。上述现象对应的物态变化是( )
A.先液化,后汽化B.先液化,后升华
C.先凝固,后汽化D.先凝华,后升华
16.在 0℃的环境中,把一块 0℃的冰投入到一杯 0℃的水中,将会发生的现象是( )
A.冰全部熔化B.只有冰有一部分熔化
C.只有水有一部分凝固D.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
17.关于物质熔化与凝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各种固体都有一定的熔点和凝固点
B.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不同
C.晶体熔化时要吸热且温度保持不变
D.晶体凝固时要放热且温度一直下降
18.如图所示的模型,表示的物态变化是( )
A.蒸发B.液化C.沸腾D.升华
知识点三 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19.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小科同学分别滴一滴质量相同的水,如图所示。观察图中情景可知,下列是他研究影响蒸发快慢因素的是( )
A.水的表面积B.水的温度
C.水上方空气的流速D.水的质量
20.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巧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产生这种感觉的主要原因是( )
A.洒水车中的水经过曝晒,温度很高
B.洒水后空气的湿度增加,身上的汗较难蒸发
C.地面上的水反射了阳光,使身体得到更多的热量
D.水蒸发时把地面的热带到了人的身上
21.细心的小敏发现妈妈每次洗完头发后,总是用电吹风吹湿头发,而且还用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这是为什么呢?( )
A.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增加水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
B.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提高水的温度,以加快水分蒸发
C.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减少水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
D.用电吹风吹湿头发,主要是为了加快水分表面的空气流动,减慢水分蒸发
22.下列方法能使蒸发减慢的是( )
A.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
B.瓶里的酒精用过后,及时盖上瓶盖
C.把湿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
D.用扫帚把积水摊开
23.在一些洗手间装有热风干手器,洗手后用它可以很快把手烘干,如图所示。关于图中利用了哪几种方法加快水的蒸发,以下选项中正确、全面的是( )
①提高液体的温度
②增大液体的表面积
③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
A.①②B.①③C.②③D.①②③
知识点四 沸腾条件与实验
24.如图所示,容器底部放水,水上面浮有一层沸点比水高的油,如果对容器底部加热,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先沸腾,油后沸腾,但水和油同时蒸发
B.开始油蒸发,水不蒸发,然后同时沸腾
C.油蒸发,水不然发,然后水先沸腾,最后同时沸腾
D.油蒸发,水不蒸发,直到水全部汽化后,油才沸腾
25.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赛龙舟、吃粽子也成为人们过节的重要习俗。小彤看见妈妈在家煮粽子时,锅中水沸腾后改用“小火”继续煮。针对这种做法( )
A.改用“小火”可以提高水的沸点,能更快的将粽子煮熟
B.用“大火”可使水沸腾更剧烈,沸点升高,不应该改用“小火”
C.水沸腾后,改用“小火”水温升高较慢,锅中水不易被烧干
D.水沸腾后,用“大火”或“小火”煮,水温都不变,用“小火”煮可节能
26.烧瓶中装有适量水,用瓶塞塞紧,从瓶塞中插入一个装水的试管,用酒精灯给烧瓶加热使水沸腾,(水的沸点随着水面上方气压的增大而升高)如图所示,外界为一个标准大气压,试管中的水
A.温度等于100℃,不会沸腾B.温度等于100℃,沸腾
C.温度高于100℃,沸腾D.温度高于100℃,不会沸腾
27.如图所示,烧杯中盛有甲液体,试管内盛有乙液体.在l标准大气压下,酒精灯对烧杯底部持续加热,一段时间后,发现试管内的乙液体沸腾。已知l标准大气压下,酒精沸点是78℃,水沸点是100℃,煤油沸点是150℃,下列判断中符合题意的是( )
A.甲液体为水,乙液体为水B.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煤油
C.甲液体为酒精,乙液体为水D.甲液体为煤油,乙液体为水
28.如图所示,用纸张代替金属材料做盛放汤料的“纸锅”,用酒精炉给“纸锅”中的汤料加热时,“纸锅”不易被烧坏。对此现象的正确解释是( )
A.汤料使“纸锅”的着火点升高了
B.“纸锅”不是可燃物,不能燃烧
C.汤料隔绝了氧气使“纸锅”不能燃烧
D.水汽化时吸热,温度达不到“纸锅”的着火点
29.魔术师把手伸进一锅沸腾“油”,1分钟2分钟……再把手拿出来——没事!对这一现象的分析正确的是( )
A.魔术师有特异功能
B.是因为手上沾由水吸收了“油”的热
C.“油”在沸腾时的温度不断升高
D.是因为“油”的沸点低
30.民间有一种魔术表演叫"油锅捞铜钱"∶表演者用手从滚烫的 "油锅中捞出铜钱而毫发无伤,其中的奥秘是油锅上面漂浮着一层油,下面是另外一种液体。选择该液体时,应具有的性质是( )
A.熔点低B.熔点高C.沸点低D.沸点高
答案
1.C
要正确判断物态变化过程,首先要弄清水是以怎样的物态形式出现,结合液化是由气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和汽化是由液态变为气态的过程,可得出正确选项.
2.A
人工造雪机在造雪时,吸入大量的水而产生雪,因此这个“雪”是由“水”变化来的,属于凝固现象.
3.C
海洋中的水由液态变成气态,属于汽化现象,将水蒸气冷凝为液态的水是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现象,其中汽化吸收热量,液化放出热量,C符合题意。
4.A
二氧化碳变成干冰,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水滴,由气态变成液态,属于液化。干冰变成二氧化碳气体,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属于升华,升华吸热。水蒸气遇冷凝结成小冰晶,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属于凝华,凝华放热,A符合题意。
5.C
“雪馒头”熔化是需要吸热的,因此空气温度低是形成“雪馒头”的原因之一,故A正确不合题意;
方形地砖导热性差,下面的热量不易传导到上面,所以“雪馒头”不易熔化,故B正确不合题意;
停车场被雪覆盖后,各区域接受太阳的照射应该一致,故不是太阳光照射强度不同导致雪的熔化状况不同,故C错误符合题意;
地表热量易通过条形砖及四周缝隙传递,使条形砖上的雪更易熔化,故D正确不合题意。
6.A
驱蚊液受热由液态变成气态发生汽化现象,再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故A正确,而B、C、D错误。
7.B
A.放在厕所里去异味用的芳香球逐渐变小了,其实是芳香球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故A不合题意;
B.冻鱼出冷库后比进冷库前重,其实是外面的水蒸气在冻鱼表面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而形成了冰,故B符合题意;
C.用久了的灯泡的灯丝比新的细,其实是灯丝受热后,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故C不合题意;
D.碘受热后冒出紫色的蒸气,其实是碘吸热后,由固态直接变成气态发生升华现象,故D不合题意。
8.C
A.沸腾的水越来越少是水由液体变成气态发生的汽化现象,故A正确不合题意;
B.冰化成水是水由固态变成液态发生的熔化现象,故B正确不合题意;
C.雾是由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故C错误符合题意;
D.窗上形成“冰花”是水蒸气放热,直接由气态变成固态发生的凝华现象,故D正确不合题意。
9.D
冬季时气温很低,空气中的水蒸气向外放热,由气态直接变成固态发生凝华现象。如果发生在树枝上,这就是雾凇;如果发生在树叶、地面和房顶上,这就是霜,故A、B错误;
水向外放热,由液态变成固态发生凝固现象,从而形成冰,故C错误;
空气中的水蒸气向外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发生液化现象,从而形成雾,故D正确。
10.A
晶体有熔点,即晶体熔化时虽然吸热,但是温度保持不变。那么晶体熔化前,晶体的温度不断升高,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不变,晶体完全熔化后温度继续升高,故A正确,而B、C、D错误。
11.C
根据图像可知,AB段在0℃以下,为固态,BC段温度保持不变,即不断吸热,冰块熔化;CD段吸热温度继续升高,则为液态的水;DE段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为沸腾状态,故A、B、D错误;
BC段的温度为0℃,说明冰的熔点为0℃。冰的熔点与水的凝固点相同,则水的凝固点为0℃,故C正确。
12.C
A.酒精的熔点为-117℃,沸点为78℃,而80℃>78℃,此时它为气态,故A错误;
B.水银的熔点为-39℃,而-83℃328℃,那么水银沸腾时铅为液体,故D错误。
13.D
液态氮沸点-196℃,液氧沸点-183℃,那么液态氮的沸点低于液态氧的沸点。当打开瓶盖温度升高时,液态氮首先汽化变成氮气而从瓶口冲出来,而它不支持燃烧,因此木条熄灭,故D正确,而A、B、C错误。
14.A
根据图片可知,氮气的沸点最低,它最先沸腾变成气体;氧气的沸点最高,它最后沸腾变成气体,故A正确,而B、C、D错误。
15.A
冬天,小明从室外走进温暖的教室,由于室内水蒸气温度高,镜面温度低,水蒸气在镜片上放热由气态变成液态的水发生液化现象,这就是“薄雾”;一会,当镜片温度升高后,水珠吸热由液态变成气态的水蒸气发生汽化现象,所以消失了,故A正确,而B、C、D错误。
16.D
0℃是水的凝固点和冰的熔点,由于外界温度也是0℃,因此水无法向外放热,那么水无法凝固;冰无法从外面吸热,因此无法熔化,则冰和水的原有质量不变,故D正确,而A、B、C错误。
17.C
A、晶体有熔点和凝固点,非晶体没有熔点和凝固点,A不符合题意;
B、 同一种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 ,B不符合题意;
C、 晶体熔化时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C符合题意;
D、 晶体凝固时要放热但温度不变,D不符合题意。
18.C
由题中的微观模型图可知,分子逃离液体,其中液体内部的分子和表面的分子都在逃离液体,所以这是一种剧的汽化现象,是沸腾,C选项正确。
19.A
根据图片可知,两个水滴的温度和上方空气流速相同,只是表面积大小不同,因此它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为液体的表面积,故A正确,而B、C、D错误。
20.B
炎热的夏天,当你走在晒得发烫的柏油路上时,刚巧来了一辆洒水车,洒湿了路面.这时你会感到更加闷热,主要是因为空气湿度增加,导致身上的汗液较难蒸发,从而起不到致冷作用。
21.A
细心的小敏发现妈妈每次洗完头发后,总是用电吹风吹湿头发,而且还用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梳子不停的抖动头发主要是为了增加水的表面积,加快水分蒸发,该A正确、B、C、D错误。
22.B
A.用电吹风把头发吹干,通过升高温度和加大空气流速的方式加快蒸发,故A错误;
B.瓶里的酒精用过后,及时盖上瓶盖,通过减小上方空气流速的方式减小蒸发,故B正确;
C.把湿衣服放在通风的地方,通过加大空气流速的方式加快蒸发,故C错误;
D.用扫帚把积水摊开,通过加快液体表面积的方式加快蒸发,故D错误。
23.D
热风干手器吹出热风,可以提高液态的温度、增大液体的表面积,加快液体表面空气流动速度,从而加快蒸发,故D正确,而A、B、C错误。
24.D
液体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蒸发,故在开始加热时,上层的油会发生蒸发现象,同时由于油膜的覆盖,使得油下面的水无法蒸发,但随着加热,当将水加热到沸点后,继续加热,水就沸腾了,即发生汽化,由于水沸腾后温度保持不变,且水的沸点小于油的沸点,故此时油不会沸腾,直到水全部汽化完后,油的温度才能升高,当温度升到油的沸点时,再加热,油才可以沸腾,故D正确。
25.D
水沸腾后,温度不变,继续吸热,所以水沸腾后,用“大火”或“小火”煮,水温都不变,用“小火”煮可节能;
26.B
烧瓶是封闭的,用酒精灯给其加热时,上方的气压不断增大,因此烧瓶内水的沸点会高于100℃。试管是开口的,水的沸点为100℃,由于烧瓶内水的温度高于100℃,因此试管内的水可以继续吸热,因此试管中的水会沸腾。
27.D
试管内的液体要沸腾起来,就必须从烧杯内吸收热量,即试管内液体的沸点要低于烧杯内液体的沸点,故D正确,而A、B、C错误。
28.D
纸锅中的水不断吸热,到达沸点100℃后,再继续吸热水会沸腾,但是温度保持100℃不变。虽然酒精灯火焰的温度很高,但是纸锅的温度始终保持100℃,远远低于纸片的着火点,因此不会燃烧,故D正确,而A、B、C错误。
29.D
手伸进油锅内,长时间不被烫伤,说明油温比较低。由于里面的油已经沸腾,因此说明油的沸点比较低,故D正确,而A、B、C错误。
30.C
当液体沸腾时,它的温度到达沸点且保持不变。人的手伸入其中不被烫伤,足以说明这时的液体温度较低,即它的沸点较低,故C正确,而A、B、D错误。
物质
熔点/℃
沸点/℃
酒精
-117
78
水银
-39
357
铅
328
1740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2 水的三态变化第三课时练习,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二氧化碳气体被压缩,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赏中华诗词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第1章 水2 水的三态变化综合训练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所示,由冰的熔化曲线可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初中科学华师大版七年级下册2 水的三态变化测试题,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以下生活现象中属于汽化的是,下列实例中,为了减慢蒸发的是,我国古代有许多艺术性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http://www.enxinlong.com/img/images/261b2df77236a6bceea0f9877448dc98.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