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练习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6讲隋唐盛衰及其制度上的重要建树 试卷 0 次下载
-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练习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第7讲三国至隋唐的文化 试卷 0 次下载
-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聚焦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讲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试卷 0 次下载
-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聚焦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2讲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试卷 0 次下载
-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聚焦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4讲汉代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巩固 试卷 0 次下载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聚焦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展开材料 距今5 000年前后,中华大地上的各个区域发展出各具特色的区域文明,中华大地呈现出百花争艳的局面。各区域文明彼此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相互交流,相互影响,逐渐形成了中华文明核心基因的共性因素,如以玉为贵的观点、龙的信仰、祖先崇拜、天人合一、礼仪制度、和合思想等。后来,由于环境变化和社会内部变化,长江、黄河以及辽河流域等曾经盛极一时的区域文明相继发生衰变,而中原地区的文明兼收并蓄,吸收周边地区各文明的先进因素,迅速发展,一跃成为最为兴盛的文明,开启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历史格局。
——摘编自王巍《更好认识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
思考:根据材料,指出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试答: 各个区域文明各具特色;各个区域文明彼此间保持着较为密切的联系,逐渐形成了中华文明核心基因的共性因素;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原地区文明逐渐崛起;呈现出由多元向一体化发展的特点。
历史解释——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一体特征
探究2 中国早期国家特征
材料一 诸侯与商王朝关系,因其产生的途径不同,其关系的亲疏也有差别,像诸子、诸妇、功臣由商王“裂土”分封的诸侯,同王朝关系紧密而不可分割……而由方国、原古老氏族部落臣服于商,接受商王的封号这类诸侯,同王朝的关系处于变动之中。王朝力量强大、施政得人心,这类诸侯就服从商王室领导、拥戴王室。相反,则不服从,甚至起兵相攻伐。
——白钢《中国政治制度通史》
材料二 西周对政治生活的治理,主要依赖血缘这根纽带,体现在国家制度设计上,主要实行了两大制度:一是构成了以“‘家天下’为特征的周代王制的纵向构造”;一是包含“‘天子建国’与‘诸侯立家’两个层次”,构成“周代王制的横向构造”。当然,这两大制度是结合在一起的,不能截然分开。由此,西周统治者实现了族权与政权的有效结合,从而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国家。
——摘编自李默海《国家治理视角下的西周政治制度》
思考:
(1)根据材料一,指出商朝地方管理制度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社会发展的角度分析其影响。
试答: 特点:诸侯与商王朝关系有亲疏差别;诸侯是否服从领导与商王朝力量的强弱以及施政是否得人心有关。影响: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加强对地方的控制,但商王对周边地区的统治相对松散,容易出现叛乱,从长远来看不利于统治秩序的稳定。
(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二中“纵向构造”“横向构造”分别是指什么制度,并指出两大制度是如何促使国家稳定的。
试答: “纵向构造”指宗法制,“横向构造”指分封制。宗法制:用父系血缘关系来维系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确立了大宗小宗体系,大宗可以命令小宗和约束小宗。有利于凝聚亲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王权,把国与家紧密联系在一起;形成了森严的等级关系,保证了各级贵族在政治上的垄断和特权地位,有利于统治阶级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分封制:周王将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同姓贵族、异姓功臣或旧贵族,诸侯有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的义务。分封制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统治,稳定了当时的政治秩序,传播了周文化。
历史解释——中国早期国家的特征
历史解释——分封制的意义
历史解释——宗法制的深远影响
(1)社会结构方面:宗法制使家庭观念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形成了“家庭、家族、国家”这种家国同构的社会政治模式,这是儒家文化赖以存在的社会渊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正是针对宗法制度下的政治体系而言的。
(2)社会管理方面:宗法制影响下的道德体系不仅具有社会教化的功能,也在基层管理中起着重要作用。农村宗族中的族长管理族人时借助的并非封建政权的法定权力,而是基于族规、家规的宗法权力,族规、家规的制定则源于普遍奉行的道德体系。
(3)社会观念方面
材料主旨
材料阐述了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
多
元
性
文化遗存
有仰韶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等。
文化特点
各区域文化都有鲜明的地域特色。
区域分布
涉及黄河流域、长江流域、辽河流域等。
一
体
性
各区域文化相互交流、影响,逐渐形成统一的特点,如使用陶器,从事原始农业,饲养家畜等;中原地区是中华文明诞生、融合的核心地区。
材料主旨
材料一反映了商朝地方管理制度的特点。材料二反映了西周政治生活中的血缘色彩。
政治
①王权和神权紧密结合,形成了一套从中央到地方的行政管理制度。
②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族权与政权结合,形成了“家国一体”的政治结构。
③最高执政集团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地方管理比较松散。
④国家许多重要官职由一些氏族贵族世代承袭。
⑤尚未出现真正固定的成文法,国家法律制度尚未健全。
经济
①生产力水平较低,生产工具主要是木、石工具。
②实行奴隶主土地国有制,采用集体劳动。
③工商业由官府垄断。
思想
文化
①出现成熟的文字,青铜文化不断发展。
②早期民本思想(“敬天保民”)出现。
③形成礼乐文化。
从君臣
关系看
分封制改变了商朝内外服制度下王畿内外松散的联盟关系,确立了严格的君臣关系,由之前的诸侯承认天子转变为天子封立诸侯,由不同家族对天下的统治变为同一家族对天下的统治。
从王室
与地方
关系看
分封的过程使地方的权力来源于周王室,分封的结果是形成了新的统治网络,商的方国被周的封国代替。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实现了历史性飞跃,中国古代第一次实现了上层政治组织的统一。
从文化
认同看
分封制下,中央对地方的政治控制逐渐形成一种文化纽带,这加强了各地的文化交流,形成了早期华夏民族“文化认同”和“国家统一”的观念,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与发展。
忠孝
在宗法制体系下,子弟遵从父兄,小宗顺从大宗,这既是忠的体现,也是对孝的追求。
品德
受宗法观念的长期熏陶,中华民族养成了谦和忍耐、温良恭敬、勤劳俭朴、尊老爱幼、兄弟相亲的品德。
生活
重男轻女观念,修族谱、著族规,后代继承父亲的姓氏,等等。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分层练习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2023湖北测试]有学者认为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1讲中华文明的起源与早期国家,共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原始社会的三个阶段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聚焦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讲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素养聚焦第一单元从中华文明起源到秦汉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与巩固第3讲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共2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