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 (基础练)(含解析)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326424/0-170705168831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 (基础练)(含解析)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326424/0-170705168841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二 第一章人口第三节人口容量 (基础练)(含解析)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326424/0-1707051688445/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第三节 人口容量精品当堂检测题
展开1.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的影响因素是
A.资源的数量B.人均消费水平C.区域开放程度D.科技发展水平
2.下表为2015年某岛国供养人口数信息表。其中表示该国人口合理容量与环境承载力的分别是( )
A.①和②B.②和③C.②和①D.①和③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图中a、b分别表示( )
A.环境承载力、 人口合理容量B.人口合理容量、环境承载力
C.环境人口容量、环境承载力D.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
4.与图中a呈正相关的是( )
①地区开放程度 ②资源数量 ③科技发展水平 ④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预计到2020年末广州市常住人口控制在 1500万内,这“1500万”是让广州人“生活得舒服”的指标。 读广东省人口年龄结构及与2000年对比状况条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5.广州市提出的“1500万”被称为“临界点”,“1500 万”是指( )
A.人口合理容量B.最大人口容量C.环境承载力D.土地承载力
6.针对广州市人口状况,今后应该 ( )
A.挖掘资源潜力,积极扩大生产规模B.建立公平社会秩序,提高生活质量
C.鼓励生育,解决老龄化问题D.引进移民,弥补劳动力不足
截至2016年6月,广州市人口已超过1400万,离该市1500万的人口控制目标只有一步之遥,已迫近“临界点”。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1500万”的数值是
A.人口合理容量B.最适宜人口数量
C.城市规模D.环境人口容量
8.下列有可能使“1500万”这个“临界点”数值变大的是
A.控制外来人口的迁入B.加大当地的资源输入
C.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D.解决供水紧张问题
下表为我国某地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统计数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表中信息反映的影响环境承载力的主导因素是
A.自然资源B.地域开放程度
C.科技水平D.消费水平
10.下列关于青海、西藏人口合理容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人口合理容量大
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人口合理容量小
③生态脆弱,人口合理容量小
④可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人口合理容量
A.①②B.③④
C.①③D.②④
11.读“我国部分省区的人口承载状况(某地实际人口密度与理论人口承载密度之比)及20世纪80年代后半期人口流动示意图”。图中环境人口容量最大的省区是( )
A.云南B.广东C.广西D.福建
12.下表为“我国部分地区的土地生产潜力和最大可能人口密度表”,青藏地区人口容量的特点是( )
①地域广大资源丰富人口容量大②地处内陆气候干旱人口容量小
③地理环境“高寒”生态脆弱人口容量小④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辐射能能增大人口容量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读下面两幅漫画,完成下面小题。
13.图示信息显示,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是( )
A.人口密度B.人口消费水平C.经济发展程度D.资源丰富程度
14.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是( )
A.资源环境承载力B.人口容量C.人口合理容量D.环境的限制性
读“最佳人口规模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15.关于图中人口规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B.P'表示资源环境承载力
C.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下的人口合理容量
D.P表示资源环境承载力
16.本图反映了( )
A.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正相关
B.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呈负相关
C.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增长与生活质量提高呈正相关
D.当人口规模高于最佳人口规模时,人口继续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下降
下表示意1985年、2010年三峡库区巫山县基于农业估算的环境人口容量(单位∶万人)。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7.制约巫山县农业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是( )A.耕地资源B.森林资源C.矿产资源D.水资源
18.下列因素中,与巫山县农业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的是( )
A.资源总量B.科技水平C.地区开放程度D.消费水平
气象数据中,风向是从0度开始为正北方,顺时针方向转一圈为360度,每22.5度角为一个方位。具体为:角度范围为348.76-11.25度为北、然后依次为北东北、东北、东东北、东、东东南、东南、南东南、南、南西南、西南、西西南、西、西西北、西北、北西北。下图为菜地等高线图和林冠上方年平均风向日变化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9.该地正午前4小时的风向为( )
A.南风B.南西南C.南东南D.西风
20.一般该地夜间风速较大,原因是夜间( )
A.冷空气沿地势下沉B.山顶比山谷气压高
C.空气运动阻力小D.受西部海洋影响大
21.该地区环境承载力高是因为( )
A.河谷地区土地肥沃农业发达B.地形起伏大土地面积广
C.山地矿产资源充足工业发达D.气候优越生物生产量高
二、综合题
22.阿拉斯加是美国的第49个州,面积为171万平方千米,森林、渔业、黄金、石油等资源丰富。结合上述材料和美国阿拉斯加州简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美国本土比较,阿拉斯加州环境人口容量较______,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2)2007年10月17日,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美国,人口达到3亿,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英国《独立报》指出:“对支撑地球生命的自然体系来说,美国人口的快速增长显然不是什么好事。”请应用环境人口容量的相关原理,阐释这个观点。
23.下图为塔里木盆地示意图,盆地四周的冲积扇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
(1)推测图中人口集中分布的地区,并说明其原因。
(2)说明本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总体特征及其主要制约因素。
24.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人口容量应与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总量相适应。有人根据上海经济发展水平和水资源总量,估算出2010年.2020年和2030年上海常住人口容量(见下表)。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2010年上海常住人口已达2 301.91万人,超过估算的人口容量。
(1)读图甲,估算2010年上海的人口三个年龄段(0-14岁、15-64岁和65岁以上)年龄构成,并判断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特征。
(2)根据上海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说明上海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并分析其对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影响。
(3)随着城市的发展,上海人口在地域分布上也有较大的变化。读图乙,描述1990年到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
(4)结合影响人口容量因素的知识,从水资源和经济发展两个方面,分析上海今后提升人口容量可以采取的措施。
地区
年生物量
(万吨)
可承载人口
(万人)
最大可能人口密度
(人/平方千米)
东北地区
105100
23000
229
长江中下游地区
88600
22000
395
台湾岛、海南岛
22400
5600
486
西北地区
85600
8500
32
青海、西藏
10000
100
4
1985年环境人口容量
2010年环境人口容量
农业人
温饱水平下
的差值容量
小康水平下
的过载容量
农业人口
温饱水平下
的差值容灸
小康水平下
的过载容量
巫山县
48.52
18.12
6.49
65.38
17.47
1.79
参考答案
1.B
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
【详解】
人均消费水平越高,则人均消费的自然资源越多,故人口容量越小,说明两者呈负相关。资源数量、区域开放水平、科技发展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之间呈正相关关系。故答案选B。
2.D
本题考查人口合理容量和环境承载力的概念以及分析图表的能力。
【详解】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承受力或环境忍耐力。它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最大限度。据两个概念可知,①是该国人口合理容量,③是该国环境承载力。故选D。
环境承载力是从自然资源承载能力的角度考虑,仅考虑人口“生存”问题。对全球来说,一定时期、一定技术条件下,环境承载力是有限的,是人口数量的极限,是一个警戒值;人口数量是衡量环境承载力的重要指标。环境人口容量就是环境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是一个极限值,也是一个警戒值。人口合理容量则从人口发展的角度考虑,人口合理容量则体现了人口在发展中的变化,它强调人口与社会、经济、环境、资源相互协调。人口合理是最适宜值,小于环境人口容量。
3.B
4.A
本题考查人口合理容量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渗透的地理核心素养为综合思维和人地协调观。
3.
根据图中信息,a为适宜的人口数量,即人口合理容量;b为人口数量的极限值,也就是环境人口容量或者环境承载力,B正确,A、C、D错误。
4.
地区开放程度越高,越能够获取来自外界的资源,其人口合理容量越高,①呈正相关;资源数量越高,能够养活的人口越多,人口合理容量越大,②呈正相关;科技发展水平高,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增加人口合理容量,③呈正相关;生活和文化消费水平高,相同资源能够供应的人口越少,人口合理容量越小,④呈负相关。A正确,B、C、D错误。
5.A
6.B
【解析】
5.环境人口容量指一国或一地区在可以预见的时期内,利用该地的能源和其他自然资源及智力、技术等条件,在保证符合社会文化准则的物质生活水平条件下,所能持续供养的最大人口数量。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材料反映“1500万人”是让广州人“活得舒服”的指标即人口合理容量。A正确。故选A。
6.广州本省的矿产资源少,东部沿海地区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实行经济的转型,降低劳动导向型和资源向型产业比重,提升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A错;可以鼓励生育,但无法解决老龄化问题,C错;建立公平社会秩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和谐发展是广州市的发展方向,B对;广州市劳动力人口数量较大,无需在引进移民,D错。故选B。
人口合理容量是指按照合理的生活方式,保障健康的生活的水平,同时又不妨碍未来人口生活质量的前提下,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广州本省的矿产资源少,东部沿海地区要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就要实行经济的转型,降低劳动导向型和资源向型产业比重,提升服务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
7.D
8.B
【解析】
7.从题干分析,“1500万”是广州市的人口控制目标,为该市承载的最多人口数,故表示环境人口容量。人口合理容量是最适宜人口数。D正确,ABC错误。故选D。
8.控制外来人口的迁入不一定能使“临界点”数值变大,如果出现净迁出,可能使“临界点”数值变大,如果出现净迁入,“临界点”数值会变小,A错误;资源是决定环境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而一地的环境人口容量由当地最短缺的资源决定。而资源、能源不足是广州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限制条件,故通过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可扩大广州的环境人口容量,B正确;提高消费水平会使临界点数值变小,C错误;广州淡水资源相对充足,D错误;故选B。
9.A
10.B
【解析】
9.表中信息反映出该地区土地资源、水资源、能源对应的承载力较大,说明该地区资源丰富,环境承载力大,主导因素是自然资源,A正确;表中没有地域开放程度、科技水平、消费水平等信息,BCD错误。故选A。
10.青海、西藏位于我国青藏高原,地势高,气候寒冷,生态环境脆弱,生物量少,环境人口容量小,①、②错,③对。有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可以充分利用,增大环境人口容量,④对。③④正确,B正确,ACD错误。故选B。
人口容量的影响因素及其表现关系
11.B
【详解】
本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影响环境人口容量的因素有: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及消费水平等。环境人口容量与资源的丰富程度、科技水平、经济发达程度、对外开放程度、人口受教育水平成正比,与消费水平成反比。珠江三角洲地区在这四个地区中经济最发达,对外开放程度最高,所以环境人口容量最大。B对。
12.B
试题考查环境承载力。
【详解】
结合表格信息,和东北、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青海、西藏可承载人口数量少,主要原因是生态脆弱,年生物量少,生物资源短缺,①错,③正确。青海、西藏地处青藏高寒区,西北地区地处内陆气候干旱人口容量小,②错。青海、西藏太阳能资源丰富,可以充分利用该地区丰富的太阳能资源,增大环境人口容量④正确。③④,选B。
试题考查学生获取信息和运用信息的能力,答题时应充分利用材料和表中信息。
13.D
14.C
13.
环境承载力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人类的生存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题中两幅漫画图也表明了这一观点,因而资源是制约环境承载力的主要因素,D符合题意;环境承载力与当地人口密度没有直接关系,排除A;人口消费水平、经济发展程度与环境承载力大小密切相关,但都是对通过资源而产生联系,因此不是影响资源环境承载力的首要因素,排除B、C。故选D。
14.
人口合理容量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对于制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进而影响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C符合题意;资源环境承载力 、人口容量、环境的限制性均是上限指标,以此作为制定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战略和人口政策不太合适,不利于区域经济发展,排除ABD。故选C。
环境人口容量的大小受到许多因素的制约,人类的生存条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资源状况,因而资源是制约环境人口容量的主要因素。环境人口容量与资源、科技发展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呈正相关,与消费水平呈负相关。
15.C
16.D
15.
P、P'均是一定生产力水平下,生活质量达到最好,所以是人口合理容量。P为较低生产力水平下的人口合理容量,P'为较高生产力水平下的人口合理容量。C正确,ABD错误,故选C。
16.
本图反映了人口规模与生活质量有相关性,人口规模小于合理容量时呈正相关,人口规模超过合理容量,人口继续增长将导致生活质量下降,则呈负相关。D正确,ABC错误,故选D。
本题组主要考查环境承载力和合理人口容量的有关知识。
17.A
18.D
17.
由材料可知,巫山县的环境人口容量是基于农业进行估算的,巫山县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以山地丘陵为主,水资源丰富,但是耕地资源有限,制约了农业生产和农业环境人口容量,A正确,D错误;森林资源和矿产资源与农业生产的相关性不大,B、C错误。故选A。
18.
资源总量、科技水平、地区开放程度与农业环境人口容量之间都是成正相关的关系,ABC错误;由表中数据可知,温饱水平(消费水平低)下的环境人口容量大于小康水平(消费水平高)下的环境人口容量,说明环境人口容量与消费水平成负相关关系,D正确。故选D。
四步法分析区域环境人口容量
(1)考虑区域的资源状况一个区域的资源状况包括矿产、水、耕地、气候等方面;一个地区的资源越丰富,区域环境人口容量越大。
(2)考虑科技、经济等条件科技发展水平、人口受教育水平、经济发达程度等,会影响对资源的开发利用,因而一个地区的上述条件好,区域环境人口容量大。
(3)考虑地区的对外开放程度地区的开放程度越高,越有利于从其他区域调入资源,提高本区域的环境人口容量。
(4)考虑该区域的消费水平一个区域的消费水平在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下越高,区域环境人口容量越小。
19.B
20.A
21.D
19.
该地经度为东经101°E,比北京时间晚1小时15分,当地正午前4小时应为北京时间6点45分,结合图来看,此时风向约为203度。B项正确。故选B。
20.
该地位于山间峡谷地形位置,向西有支沟。夜间多西风,与西侧沟谷方向一致,说明风向受地形影响,夜间山地降温,较冷气流自西侧山谷高处吹来,受重力作用,风速加快,A项对。故选A。
21.
环境承载力受自然条件影响大,该地属于热带山地,生物资源数量多,生物生产量高,D项对。环境承载力的影响因素:与“自然环境的优劣;科技发展水平;经济发展水平;地区开放程度”呈正相关; 与“生活消费水平”呈负相关。与A、B、C无关。故选D。
影响风速的因素主要可以分成两个部分,一是气象部分主要包括了测试地的温度,气压还有湿度等等,另一部分则是地形因素包括地貌地势的不一样,还有地表是否存在障碍物等。
22.(1)小 气候严寒,自然条件恶劣(热量因素)。
(2)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区域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与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美国生活消费水平高,人均资源消耗量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这种高消费的生活方式,随着人口的增长会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巨大的压力,导致全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下降。
试题考查环境人口容量。
【详解】
(1)从图中看,阿拉斯加州纬度较高,气候严寒,热量条件差,与美国本土比较环境人口容量较小。
(2)环境人口容量是一个区域所能容纳的最大人口数量,与人均消费水平呈负相关。由材料“世界上经济最发达的国家——美国”可知,美国生活消费水平高,人均资源消耗量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在当前科技水平下,资源的数量是相对固定的,高消费的生活方式,会导致全球的环境人口容量下降。
23.(1)主要集中分布在盆地边缘的绿洲地区(或山麓冲积扇)。 原因:地形平坦开阔,土层深厚,土壤肥沃;水源较充分;光照资源丰富;主要交通干线经过,交通便利。
(2)本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低,主要制约因素为水资源。
本题考查影响人口分布的因素及环境承载力的概念及影响因素,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详解】
(1)人口分布的因素有:自然因素:地形、气候、水资源和土壤、矿产资源;社会经济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生产活动方式、交通运输以及政治、文化等。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因此水分是决定塔里木盆地人口和城镇分布的主要因素,山前冲积扇,土壤肥沃,水源比较充足,而且从图中的公路和铁路分布状况可观察处,塔里木盆地交通线呈环状分布,在山前冲积扇处交通干线经过,交通便利,是城镇布局最好场所。
(2)环境承载力又称环境承受力或环境忍耐力。它是指在某一时期,某种环境状态下,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支持能力的限度。 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气候干旱,水资源短缺;而且地域辽阔,经济较为落后,交通不便,自然资源开发难度大;沙漠广布,地表植被稀疏,生态环境脆弱,从而使得该地人口容量小。
24.(1)0~1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8%(7.6%~9.6%均可)、15~64岁人口所占比重约为81%(79.8%~82.8%均可)、65岁及以上人口所占比重约为10%(9.6%~10.6%均可);进入严重老龄化阶段
(2)劳动人口数量特点:劳动人口比重偏大。
影响:劳动力资源丰富;但住房.就业等压力大。
(3)1990年至2005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增加。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出现了人口增加的趋势。
(4)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大力发展科技,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
本题考查我国上海人口年龄结构特点、老龄化程度、劳动人口特点及提高人口容量的做法等知识点。
【详解】
(1)读图甲,将对应年龄段男女所占比重加在一起,2010年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是0~14岁约8%左右,15~64岁约81.88%左右,65岁及以上约10.12%左右。说明上海的人口年龄构成特征是严重老龄化阶段。
(2)根据上海2010年人口年龄构成,上海劳动人口数量特点是劳动人口比重偏大,有大量劳动力人口迁入。有利影响是劳动力资源丰富,社会需求旺盛,促进经济发展。不利影响是导致住房、就业等压力大,交通拥挤、环境压力大等。
(3)读图乙,根据图例,1990年到2008年上海常住人口在不同区域的变化特征图中,负值表示减少,正值表示人口增加。l990年至2005年,上海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减少,近郊和远郊人口大幅增加,说明出现了郊区化现象。随着上海旧城改造和环境改善,中心城核心区新引力增强,2005年至2008年中心城核心区人口出现了人口增加的变化趋势。
(4)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索,其中水资源的影响最为明显。提高环境人口容量,上海应开发新的水源地,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节约用水。科学技术水平越高,经济越发展,其人口容量就越大。从经济发展角度分析,上海应大力发展科技,提高资源开发能力和利用率,加速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提高就业率和生产率。
自然资源是影响一个地区人口容量的首要因素,也是基础因素。环境人口容量还受科技水平、消费水平、经济发展状况、对外开放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其中,消费水平与环境人口容量呈负相关关系。因素
与环境人口容量的关系
资源丰富程度
首要因素,正相关
科技发展水平
正相关
经济发达程度
正相关
人口受教育水平
正相关
地区开放程度
正相关
生活消费水平
负相关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三节 人口容量精品达标测试: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dl/tb_c400374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人口容量精品达标测试</a>,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三节 人口容量精品当堂检测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a href="/dl/tb_c400374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三节 人口容量精品当堂检测题</a>,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社会经济因素,政治因素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章 人口第二节 人口迁移精品课后测评: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dl/tb_c4003744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章 人口第二节 人口迁移精品课后测评</a>,共1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