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 2.2 城镇化 培优练(含解析)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326429/0-170705170343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 2.2 城镇化 培优练(含解析)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326429/0-1707051703481/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2 2.2 城镇化 培优练(含解析)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326429/0-1707051703519/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精品测试题
展开《2019年国家新型城镇化建设重点任务》中提出要"促进城市精明增长"。所谓"精明增长"是指严格限制城市增长边界,防止过度蔓延,同时促进建成区内部进行革新,增加公共空间,推行公共交通系统的一种城市规划理念。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精明增长"理论限制了( )
A.人口密度B.服务等级C.服务范围D.城市面积
2.下列哪些措施符合"精明增长"理念?( )
A.改造老旧街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B.扩大城市规模,缓解城市内部交通拥堵
C.强化城市功能分区,使城市空间结构更合理D.减缓城市GDP增速,防止人地矛盾加剧
在日本,窨井盖已成为鲜明的城市名片。全国95%的城市拥有具有本地特色的井盖图案,其中不泛市花、市树、风景名胜、历史故事;有些井盖还安装了卫星定位系统,安置在低于地面数十厘米以下,上面铺设了沥青混凝土;在车流量较大的道路上,井盖由原来的圆柱形改为圆锥台形,以增强井盖和路面的吻合度。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日本95%的城市拥有具有本地特色的井盖图案,说明日本( )
A.城市化水平高B.城市经济发达C.基础设施完善D.地域文化浓厚
4.下水井盖由圆柱形改为圆锥台形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
A.路面更加平整B.减少原料用量C.减弱噪音污染D.降低制造难度
下图为某年部分国家和地区最大城市人口占比统计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注:最大城市人口占比即一个国家或地区最大城市的人口占该国家或地区总人口的百分比。
5.据图可知( )
A.乌拉圭的城市化速度快于北美B.巴拉圭的城市人口数量多于巴西
C.阿根廷的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欧盟D.巴拿马城市人口远多于农村人口
6.海地是位于加勒比海北部的一个岛国,该国( )
A.城乡之间发展失调B.城乡经济差距较小
C.人均收入高于北美D.大城市治安状况好
近年来,我国多地通过健全排水防涝体系、合理利用水资源、打造样板项目等方式,搭建“海绵城市”体系,为市民带来“海绵福利”。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我国许多城市迫切需要建设“海绵城市”,主要原因是这些城市近年来( )
①逆城市化趋势严重②建设用地增加较快③排水设施相对滞后④水资源严重缺乏
A.①②B.②③C.①③D.③④
8.下列属于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措施是( )
A.硬化河道沟渠B.建设地下排水管网
C.房屋室内绿化D.铺设砂石景观路面
读图“中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9.关于中国不同时期城市化进程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
A.1950~1960年,城市化速度变慢
B.1960~1970年,城市化水平最高
C.1970~1980年,城市化水平降低
D.1980~2010年,城市化速度较快
10.城市化进程过快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是( )
A.交通拥堵B.大气污染C.住房紧张D.就业困难
2019年底我国第一、二、三产业比重分别是7.1%、39%、53.9%,2017-2019年我国城市化率分别是58.5%、59.6%、60.6%。下图是世界一些国家目前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据图文分析,我国目前( )
A.逆城市化现象明显B.滞后城市化现象明显
C.城市空洞化现象明显D.再城市化现象明显
12.我国目前的城市化速度最可能( )
A.导致乡村振兴B.促进城乡一体化
C.推动产业转移D.提高农业生产效率
2019年6月23日,兰州轨道交通1号线开通运营。下图示意兰州市远景规划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目前仅1号线已建成开通。地铁1号线客流虽大,站内却没有空调。地铁采用蒸发冷却式的通风降温体系,利用水的热量交换制冷,无需人工冷源,节能环保。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由图中轨道交通线路规划的走向可以推断出兰州的( )
A.城市人口数量B.城市形态C.城市功能分区D.经济状况
14.兰州地铁1号线采用蒸发冷却式的通风降温体系的主要自然背景因素是( )
A.空气流速B.光照C.昼夜温差D.空气湿度
“城镇收缩”指在城镇发展过程中,城市总人口不断萎缩的现象。“中国林都”——黑龙江省伊春市以林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今年来出现了较为显著且持续发展的城镇收缩现象。下图示意伊春市城镇发展不同阶段人口、经济和用地规模变化,图中外三角形数值大于内三角形数值。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5.能正确反映伊春市“城镇收缩”先后顺序的是( )
A.甲丙乙B.丙甲乙
C.乙甲丙D.乙丙甲
16.与甲阶段相比,乙阶段内伊春市( )
A.交通拥堵加剧B.土地集约度提高
C.人均产值增加D.服务范围扩大
二、综合题
17.读“各类土地利用付租能力随距离递减示意图”,完成下列要求。
(1)实线表示的区域中,位于二环路之外的功能区为 区,当①线变为②线时,住宅区可拓展到 路。
(2)市中心最适合的城市功能分区应为 区,此处地租最高的原因是 和 。
(3)工业区分布趋势是不断向_____移动,并且沿____分布。其考虑的因素有哪些?
(4)分析人口向郊区、乡村地区迁移的原因。
18.作为经济大省的江苏,城市化和工业化的进程都比较迅速。结合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江苏省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
材料二江苏省不同地区城镇人口比重(%)构成比较。
(1)结合图,分析江苏省城市化进程的主要特点。
(2)结合表,描述江苏省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差异,并分析造成该差异的因素包括哪些方面。
19.2017年,我国城镇人口比重达到58.5%,与上年相比上升了1.32%。2017年全国流动人口为2.30亿,流动人口中很大一部分是新生代农民工,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反映出近年来我国人口变化有何特点?并说明变化原因。
(2)结合材料可知我国已经处于城市化的快速发展阶段,但是也出现了众多的“城市病”,针对我国目前出现的一系列城市化问题,请提出合理的解决措施。
(3)概述我国当下的人口流动对农村产生的消极影响。
2000年
2005年
苏南地区
59.6
70.3
苏中地区
37.7
56.0
苏北地区
31.2
51.5
答案部分
1.D
2.A
【分析】
1.
注意材料信息:所谓"精明增长"是指严格限制城市增长边界,防止过度蔓延。所以精明增长理念的核心是限制了城市面积,但城市面积限制,城市的等级和服务范围不一定降低,D正确,BC错。城市面积被限制,但城市的人口密度不一定降低,如在城市边界内提高建筑密度,城市人口垂直方向上密度增大,A错误。故选D。
2.
注意材料信息:同时促进建成区内部进行革新,增加公共空间,推行公共交通系统的一种城市规划理念。所以改造老旧街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符合"精明增长"控制城市面积不断扩展,同时又对建成区进行革新的理念,A正确。扩大城市规模与控制城市面积矛盾,B错误;强化城市功能分区,使城市空间结构更合理,没有体现增加公共空间,C错误;减缓城市GDP增速,防止人地矛盾加剧,与精明增长无关,且减缓城市GDP增速不利于城市经济的发展,D错误。故选A。
【名师指导】
本题组难度一般,注意加强对精明增长的内涵解读,一是限制城市增长边界,限制城市的面积;二是对建成区进行内部革新,增加公共空间,推行公共交通系统。从而结合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判断即可。
3.D
4.C
【分析】
3.
结合材料分析,日本全国95%的城市拥有具有本地特色的井盖图案,其中不泛市花、市树、风景名胜、历史故事,这些井盖已成为鲜明的城市名片,具有浓厚的地域文化特色。故选D。
4.
由材料可知,由圆柱形改为圆锥台形的井盖主要用在车流量较大的道路上,以增强井盖和路面的吻合度,从而减弱车辆压过井盖时产生的难听噪音。故选C。
【名师指导】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形: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气候: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以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
水文: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城市
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电磁波污染
5.D
6.A
【分析】
5.
根据图示倌息,无法比较两个国家和地区的城市化速度和城市人口数量,A项、B项错误。虽然图中反映出阿根廷城市化水半较高,但该国仍属于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欧盟,C项错误。巴拿马的最大城市人口占比超过60%,据此可以判断巴拿马城市人口远多于农村人口,D项正确。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海地的最大城市人口占比接近40%,而海地位于加勒比海北部,经济并不发达,因此可以判断是大城市经济畸形发展,吸引了大量的人口,导致城乡发展失调,故A选项正确,B、C选项错误。人口大量涌入大城市,城市治安状况不会太好,D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名师指导】
本题组主要考查城市化的有关知识。
7.B
8.D
【分析】
7.
我国各地建设海绵城市迫切性的主要原因在于近些年我国城市化速度较快,城市建设用地增加较快,城市排水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城市内涝多发。我国南方地区的多数城市并不存在水资源严重缺乏的问题。故选B。
8.
铺设砂石景观路面利于地表水的下渗。硬化河道沟渠、建设地下排水管网等措施利于排水,不利于雨水的就地消纳和利用;房屋室外绿化有利于海绵城市建设,室内绿化与海绵城市建设关系不大。故选D。
【名师指导】
本题以海绵城市为切入点,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相关知识。
城市化过程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地形: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气候: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物带到郊区,也可以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
水文: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
城市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噪声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光污染;电磁波污染
城市病:人口密集;就业困难;环境恶化;交通拥挤;住房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①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控制规模,分散城市职能)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②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适当分散污染源,改善交通和居住条件
9.D
10.B
【分析】
9.
根据图中城市化水平的变化可知,1950~1960年,城市化速度变快,A错。1960~1970年, 城市化水平较低,B错。1970~1980年,城市化速度慢,水平变化不大,C错。1980-2010年 ,我国城市化进程较快,D对。故选D。
10.
城市化过快会导致交通拥堵、噪声污染、住房紧张等问题,其中只有大气污染属于环境问题,故选B。
【名师指导】
我国的城市化进程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①对土地的影响:耕地减少,土地质量下降。②对生物的影响:栖息地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③对水的影响:影响水循环,水质下降。④对气候的影响:影响气温、降水、日照、风向、风速、产生’热岛”、“雨 岛”现象。⑤产生大气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噪声等环境污染问题。
11.B
12.D
【分析】
11.
2019年我国第二产业比重是39%,城市化率是60.6%,因此我国城市化率与工业化率的比值为1.6。比图中绝大多数国家低很多,说明我国城市化滞后于工业化,即滞后城市化现象明显,B正确。2017-2019年我国城市化率分别是58.5%、59.6%、60.6%,说明我国处于城市化中期加速阶段,郊区城市化现象明显,逆城市化、城市空洞化、再城市化出现在城市化的后期阶段,因此A、B、C错误。故选B。
12.
2017-2019年我国城市化率分别是58.5%、59.6%、60.6%,说明当前我国城市化速度非常快,大量农村人口尤其是劳动人口进城,农村出现空心化,导致农村衰落,A错误。农村衰落,很可能导致城乡两级分化,B错误。我国当前城市化特点与产业转移关系不大,C错误。农村人口减少,通过土地流转,农业进行规模化、机械化生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D正确。故选D。
【名师指导】
本题考查城市化的相关知识点。城市化是社会经济变化过程,包括农业人口非农业化、城市人口规模不断扩张,城市用地不断向郊区扩展,城市数量不断增加以及城市社会、经济、技术变革进入乡村的过程。
13.B
14.D
【分析】
13.
1读图可知,地铁轨道线多呈东西方向延伸,南北地铁轨道跨度较小,且1号线最先开通,人流量大,因此可以推断兰州城市形态大致东西延伸,呈条带状。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4.
水汽蒸发会吸收热量,从而导致降温,但空气的干湿度会影响降温幅度,空气越干燥,吸收水汽的能力越强,能使空气降温的潜力越大。D正确,ABC错误,故选D
【名师指导】
本题组主要考查城市的空间形态的相关知识。
15.B
16.C
【分析】
15.
注意材料信息:城镇收缩指在城镇发展过程中,城市总人口不断萎缩的现象。丙阶段,城镇人口规模大,城镇用地规模大,城市经济总量大,城镇化处于鼎盛阶段;甲阶段,经济、人口、用地规模已经出现衰退趋势,处于城镇萎缩的潜在发展阶段;乙阶段,随着城镇经济的衰退,城镇人口不断萎缩,出现了显著的“城镇收缩”现象。所以伊春市“城镇收缩”先后顺序的是丙甲乙,故选B。
16.
与甲阶段相比,乙阶段城镇人口进一步减少,交通拥堵有所缓解,A错;人口快速减少,但城镇用地规模减速慢,这说明城镇土地集约度下降,B错;乙阶段城镇人口减少,经济总量变化不大,人均产值增加,C正确;乙阶段虽然城镇人口持续减少,但城镇等级并未发生明显交化,因此城镇服务范围并未明显改变,D错。故选C。
【名师指导】
本题解答的关键在于抓住城镇收缩的定义,之后结合图示信息,注意图中甲乙丙三个阶段人口、用地、经济的变化,调动和运用所学地理知识分析判断即可。
17.(1)工业;三环。
(2)商业;交通通达度高;人口流量大,市场广阔。
(3)郊外;交通干线;①城市外部土地面积广,发展空间大,且土地租金低;②有利于改善城市内部的环境。
(4)①市区出现了各类城市病,如环境恶化、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等;②城郊之间交通通达度提高;③郊区的环境质量更好;④郊区的基础设施不断得到完善。
【分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城市的功能分区和城市化问题的有关知识。城市环境问题包括:环境污染和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压力大、治安混乱等城市问题。
【详解】
(1)据图,位于二环路之外的地区,工业区的付租能力最高,该功能区为工业区,当①线变为②线时,住宅区可拓展到三环路,工业区退到三环路以外地区。
(2)城市中心交通通达度高;人口流量大、市场广阔,最大限度的接近消费人群,最适合付租能力最高的商业区发展。
(3)城市外部的土地面积广,发展空间大,且土地租金低;工业区外移也有利于改善城市内部的环境,于是,工业区不断向市区外缘移动,同时考虑工业原料的运入及产品的输出,工业区趋向于沿主要交通干线分布。
(4)人口向郊区、乡村地区迁移即郊区城市化和逆城市化现象,源于城市内由于人口、工业过多,污染严重,出现了各类污染、交通拥挤、住房紧张、就业压力大、治安混乱等城市病,而城郊、乡村的交通通达度提高、郊区、乡村的环境质量更好;郊区和乡村的基础设施不断得到完善,使人口向郊区、乡村地区迁移。
18.(1)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
(2)苏南、苏中、苏北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城市化水平自苏南向苏北逐渐降低。影响因素: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经济基础、科教水平等。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城市化水平的发展特点及不同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差异。
【详解】
(1)根据材料一“江苏省城镇人口比重变化图”中信息,可得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不断上升,这是城市化的主要标志,所发该地的城市化水平是:城市化水平不断上升,发展速度较慢。
(2)根据表中数据,可得出江苏省城市化的空间差异,苏南、苏中、苏北存在着明显的区域差异,苏南城市化水平较高,苏北城市化水平较低,苏中介于两者中间。由所学知识可知,造成该差异的原因要从它们所处的不同地理位置及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等方面进行分析,主要包括地理位置、交通状况、经济基础、科教水平等。
19.(1)①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基本上逐年降低。其原因是:“计划生育”国策实施有效控制了人口的过快增长;②每年净增人口多且逐年增多。其原因是中国人口基数大。
(2)①促进城市化进程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与城市环境保护相协调;②严格控制大城市的规模,建设卫星城,分散大城市只能;③合理规范城市的内部功能分区;④提高城市的绿化程度,创建“绿色生态”城市。
(3)①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日益严重;②青壮年劳动力及人才的大量流失。
【分析】
本题考查的主要知识点为:我国人口 及自然增长率的变化。考查人口迁移的影响等。
【详解】
(1)图中反映近年来我国人口变化的特点是:人口自然增长率较低,呈现逐年降低趋势。 变化原因:我国从7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国策,国策的实施有效控制 人口的过快增长;但我国人口基数大,每年净增人口多且逐年增 多。
(2)我国目前城市化进程所处中期阶段。产生的问题:市区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 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人口和企业开始 迁往郊区。应采取的措施: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对城市合理规划,科学布局;改善城市交通,完善交通网络系统;提高城市的绿化程度,创建“绿色生态”城市。
(3)人口流动对农村产生的消极影响:青壮年劳动力流失,导致农村劳动力不足,不利于农 业发展;人口外流,社会问题严重,留守儿童、空巢老人等社会问题日益严重。
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优秀课堂检测: 这是一份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dl/tb_c4003755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一节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优秀课堂检测</a>,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第二节 城镇化精品练习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人教版 (2019)必修 第二册<a href="/dl/tb_c400375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城镇化精品练习题</a>,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高中地理第二节 城镇化精品同步训练题: 这是一份高中地理<a href="/dl/tb_c4003750_t7/?tag_id=28" target="_blank">第二节 城镇化精品同步训练题</a>,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选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