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同步练习题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历史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同步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明朝时期宋应星的哪一著作被称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
A.《齐民要术》B.《本草纲目》C.《资治通鉴》D.《天工开物》
2.某班学生准备绘制“中国古代科技发展图谱”,下列科技著作出现的顺序是( )
①《黄帝内经》②《本草纲目》③《伤寒杂病论》④《齐民要术》
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③①④②D.④③②①
3.下列科技著作与其作者的搭配,正确的是
A.《齐民要术》——宋应星B.《本草纲目》——李时珍
C.《天工开物》——贾思勰D.《农政全书》——曹雪芹
4.科技进步是一个民族发展的不竭动力。下列中国古代科技成果按出现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贾思勰写成《齐民要术》②蔡伦改进造纸术
③宋应星著成《天工开物》④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
A.②①④③B.③①②④C.①②④③D.②③④①
5.如图所示读书摘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的主要特点是( )
A.注重理论创新B.注重经验总结C.注重实验分析D.遵循自然规律
6.下面示意图中①处应为( )
A.《资治通鉴》B.《本草纲目》C.《农政全书》D.《红楼梦》
7.“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之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材料描述的古代建筑是( )
A.B.
C.D.
8.与下图所示书籍可归类为同一领域的著作是
①《兰亭集序》②《伤寒杂病论》③《农政全书》④《天工开物》
A.①③B.②③C.②④D.③④
9.明朝时期,小说创作处于黄金时期,在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将唐朝时“玄奘西行”故事进行加工再创作,写成的长篇神话小说是( )
A.《三国演义》B.《水浒传》C.《西游记》D.《红楼梦》
10.明朝后期最负盛名的戏剧家及其代表作品是( )
A.马致远、《窦娥冤》B.孔尚任、《桃花扇》
C.汤显祖、《牡丹亭》D.陈洪绶、《西厢记》
二、填空题
11.秦长城西起 东到辽东;明长城西起 东到鸭绿江。
12.明代杰出医药学家 编写出《本草纲目》这部规模空前的药物学著作。明代科学家 全面总结我国古代农业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他关于农学的创新研究成果,写出了重要农业科学巨著《农政全书》。
13.文献记录历史。
(1)玄奘将自己西行见闻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为研究中外交流史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2)1689年,中俄两国签订《______》从法律上肯定了中国对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的主权
(3)《______》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14.明朝北京城有宫城、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紫禁城,今称 。整个北京城平面呈 字形,由一条中轴线纵贯南北,形成完整而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15.明代某著作,记载了谷类和棉麻作物栽培、食品加工、制陶、造纸、治铸、舟车制造和珠玉采琢等生产技术。这部著作应该是 。
三、判断题
16.明朝时修缮的长城,东至山海关,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
17.宋应星著有《农政全书》,该书是明代末年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错误
改为
18.唐朝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词,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形式之一;元朝戏剧空前发达,出现了元曲;明清时期小说创作大放异彩。( )
19.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结合所学知识判断正误,正确的填“正确”,错误的填“错误”。
都江堰示意图 隋朝大运河示意图 明朝北京城平面图
(1)都江堰是战国时期秦国李冰主持修建的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工程,使得秦国成为“天府之国”。( )
(2)都江堰的建成使堤防、分洪、排沙等功效合成一个系统。( )
(3)大运河是隋文帝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修建的浩大的工程。( )
(4)大运河的开通过度役使民力,是导致隋朝灭亡的原因之一。( )
(5)北京城的建筑,以宫城为核心,是当时世界上最宏大的皇家建筑群,体现了皇权至上的特点。( )
(6)以上工程建筑凝聚了古代劳动人民的血汗,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中国勤劳与智慧。( )
20.有人说紫禁城是“一个国家转折的焦点”。在这座中国古代建筑最高水平的宫殿群中演绎了两个王朝的兴盛与衰败。这里的两个王朝是指明清。( )
四、综合题
2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为人类进步作出了伟大贡献。某历史兴趣小组准备以“古代中国灿烂的建筑、科技、文化成就”为主题编辑一份历史手抄报。下面是他们设置的部分栏目和整理的图文材料,请你一起参与完成。
【杰出的古代工程建筑】
材料一 它是明清两代的皇宫,中国现存最大、最完整的古建筑群。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文化遗产”。
材料二 它是明朝在北部地区修筑的军事防御工程,亦称边墙,区别于秦始皇所修的万里长城。
(1)材料一、二分别介绍了我国古代的哪一建筑?
【伟大的发明创造】
材料三 “用胶泥刻字…火烧令坚。…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更互用之,瞬息可就。”
(2)材料三描述的是哪一项科技发明?它的发明者是谁?
【光辉的科技巨著】
材料四
(3)分别写出材料四两幅图片中人物的代表性著作。
(4)四大名著是中国文学史中的经典作品,是世界宝贵的文化遗产。请写出自己喜欢的一部作品名字。
(5)综合上述内容及相关问题,你有何认识?
2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弗兰西斯·培根说到宋元科技时,说”这三种东西改变了世界的面貌和状态,第一种是在文字上,第二种是在战争上,第三种是在航海上”
材料二 它是中国一部编年体通史巨著,它以深邃的历史眼光,全面总结了历朝历代的政治智慧,记录了上起战国,下至宋朝建立之前,总共 1362 年历史发展的轨迹 展示了在这一千多年的时间里,曾经出现的诸多王朝兴衰交替的沧桑历史,揭示了其中蕴含的历史发展的规律。
——《中国古代通史辑要》
材料三 “天工开物”书名取自《易·系辞》中“天工人其代之”及“开物成务”。天工开物这四个字,是用“巧夺天工”和“开物成务”两个成语合并而成的 “天工”表示自然的为量,“开物”表示人力对大自然的开发利用。
(1)举出中国古代发明传入欧洲并在“航海上”产生深刻影响的宋代科技成就一项。
(2)材料二介绍的是哪一部通史巨著?它的作者是谁?
(3)材料三中《天工开物》的作者是谁?用一句话评价这本书。
(4)作为一名中学生,我们应该如何对待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
23.伟大工程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创造力、民族精神和政治智慧。
材料一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指出隋朝开凿大运河的条件和历史作用。
材料二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说明长城的建筑特征及所蕴含的民族精神。
材料三
(3)根据材料三图文内容,概括明代北京城的布局特点或体现的政治理念。
参考答案:
1.D
2.B
3.B
4.A
5.B
6.C
7.D
8.D
9.C
10.C
11. 临洮 嘉峪关
12. 李时珍 徐光启
13.(1)《大唐西域记》
(2)《尼布楚条约》
(3)《天工开物》
14. 故宫 凸
15.《天工开物》
16.错误
17.错误:宋应星;改为:徐光启。
18.正确
19.(1)错误
(2)正确
(3)错误
(4)正确
(5)正确
(6)正确
20.正确
21.(1)故宫(紫禁城)。明长城。
(2)活字印刷术;毕昇
(3)图1:《天工开物》;图2:《本草纲目》。
(4)《红楼梦》《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四选一即可》
(5)我国古代的科技、建筑、文学成就为世界文化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22.(1)指南针。
(2)《资治通鉴》;司马光。
(3)宋应星;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4)对待传统文化,我们要辩证地看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要努力去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把中华民族的五千年的文明传承下去,并发扬光大等。
23.(1)条件:前代运河的基础,国家统一的完成或中央集权制度的加强、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等。(任答2点即可) 作用:中国东部地区南北交通的最重要通道,促进运河沿途城市经济发展,巩固隋及后代王朝的统治。(任意2点)
(2)特征:雄伟壮观,气势磅礴;因地制宜;技艺高超等。(任意两点) 精神: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等。(任意一点)
(3)特点:中轴线对称布局、严密完整(任一角度)理念:体现皇帝至高无上地位或主次分明的等级秩序。(任意一点)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讲义,文件包含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讲义学生版docx、同步讲义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讲义教师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6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6课 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同步练习题,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16.明朝的科技、建筑与文学寒假预习自测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判断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