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九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49讲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5330392/0-1707107288339/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九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49讲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8/15330392/0-1707107288358/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九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49讲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
展开知识点一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知识点二 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
1.基层组织
(1)特点:县是最基层的行政机构,下设直接管理民众的基层组织。
(2)任务:[6] 征发赋役 和维护稳定。
2.社会治理
(1)特点:注重建立基层民众的自我管理与相互监督机制。
(2)演变
(3)趋势:兼具区划和户籍管理性质的[10] 乡里制 与旨在维护社会治安的保甲制合一。
地方治理的作用
(1)维护社会治安,有利于乡村社会秩序的稳定。
(2)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3)有利于社会教化,规范乡民日常行为。
(4)有利于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维护农业发展和巩固小农经济的主体地位。
(5)有利于基层经济、文化、习俗的发展。
知识点三 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
1.历代社会救济
(1)发展
(2)特点:政府处于主体地位,救济的重点在救灾,核心在于保证粮食供应;民间组织处于辅助地位,社会力量侧重于日常生活中的赈济。
(3)作用:为民众提供一定的生活保障,以保证人口繁衍和正常生产活动的进行,有利于维护统治。
2.古代优抚政策
(1)皇帝赏赐:秦汉时期,皇帝赐给高龄老人鸠杖,以示尊重;明初朝廷令各地有司优抚高年平民。
(2)设置机构:从唐朝开始,政府设有收容贫老、孤儿和乞讨流浪人员的专门机构,如唐朝的养病坊、宋朝的福田院、元朝的众济院、明清的养济院。
情境1 商鞅变法整顿户籍
《商君书·去强》中说:欲使国家富强,必须详细了解国内成年男女、年老和弱小者、官员和士兵、以游说谋生者及从事工商业者等的数量。
商鞅变法整顿户籍制度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强化统治,实现富国强兵。
情境2 唐朝户籍制度的特点
每一岁一造计帐,三年一造户籍。县以籍成于州,州成于省,户部总而领焉。
——《唐六典》
材料反映出唐朝户籍制度的什么特点?
答案 户籍制度管理严密。
概念
“诸色户计”
“诸色户计”是元代各种人户的总称。元代户籍制度十分复杂,政府根据全国居民的职业将其划分为各种人户,称为“诸色户计”或“诸色人户”。民户是主要人户,也是诸色户计的基础。元政府在民户中实行户等制,以三等九甲为序征发赋役。
图解历史
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作用
概念
乡里制度
乡里制度指中国古代县以下的各级基层行政区划的制度。以对全体乡村居民进行什伍编制为起点,以“什伍相保”“什伍连坐”为基本组织原则,拥有编排户口、宣布教化、督催赋税、摊派力役、维持治安、兼理司法等职权。
情境3 宋代的救荒
(宋代)救荒之法不一,而大致有五:常平以赈粜(卖出),义仓以赈济,不足则劝分于有力之家,又遏籴(买入)有禁,抑价有禁。
——董煟《救荒活民书》
材料反映了什么历史信息?
答案 宋代赈灾救助措施具有多样性。
情境4 汉代对弱势群体的关怀
从《史记》《汉书》《后汉书》的记载来看,汉代皇帝多次下诏“赐高年帛”“赐高年米”“赐鳏寡孤独帛,贫穷者粟”等。据统计,两汉关于这方面的诏令达八十多条,平均不到五年就有一次,是各种诏令中最多的一种。
两汉对弱势群体进行赈济有哪些积极影响?
答案 缓和了社会矛盾,稳定了社会秩序;促进了社会公平。课程标准
命题点
考题取样
核心素养解读
了解中国古代以赋役征发为首要目的的户籍制度,以及有代表性的基层管理组织;知道中国古代王朝在社会救济和优抚方面采取的重要措施。
历代户籍制度演变
2023.1浙江T4
1.立足时空观念,把握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变迁、历代基层组织的演变;运用唯物史观,认识古代政府管理户籍、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根本目的。
2.结合中国地理环境、古代治国理念、经济变迁等知识,深刻认识社会救济对国家治理的积极意义,培养家国情怀。
历代基层组织与
社会治理
2023广东T5;
2023全国卷乙T27;
2020天津T3
历代社会救济与
优抚政策
2021辽宁T5
命题分析预测
1.分析:中国古代户籍制度的内容与演变趋势、明清时期的基层治理是高考考查的重点,主要强调户籍制度和基层治理对社会秩序的作用。
2.预测:宋代和明清时期社会救济的方式和特点等可能会成为高考考查的重点。
战国
①国家大规模编排民户,制定户籍。
②公元前375年,秦献公以五家为“伍”的办法编排户口。
秦朝
实行分类登记制度,除一般百姓的户籍外,还有[1] 宗室籍 、宦籍、市籍等。
汉朝
①丞相主管全国户籍工作,各级地方政府均有专门人员主管户籍。
②户是政府征派赋役的单位,百姓编入户籍后,成了封建国家的“[2] 编户齐民 ”。
③政府定期进行人口调查。东汉末年,户籍散乱。
隋朝
命州县官“[3] 大索貌阅 ”,重新核定户籍。
唐朝
唐承隋制,户籍三年一造。
宋朝
户籍分主户与客户。主户指拥有土地、缴纳赋税的税户,客户指没有土地的佃户。
元朝
按[4] 职业 划分,统称为“诸色户计”,一旦定籍,世代相袭,不得变动。
明朝
以职业定户籍,户籍分民籍、军籍、匠籍等。户籍册称“[5] 黄册 ”,以里甲制为基础。
清朝
①普通户籍基本沿袭明制,户籍管理相对松弛。
②清前期,赋役实行固定丁银、摊丁入亩,户籍的作用大为削弱。
③乾隆年间,户籍永停编审,此后政府按照一定的组织制度登记人口数量。
秦汉
①县下设乡和里。
②乡设三老,掌教化;设啬夫,掌狱讼、赋税;设游徼,掌捕盗。里设里正。
③乡、里之外有亭,设亭长,负责传递政令和维护治安。
唐朝
以百户为里,五里为乡,城内设坊,郊外设村,设里正、坊正、村正。
明朝
实行[7] 里甲制 ,十户为一甲,一百一十户为一里,设甲首、里长。
秦汉
实行什伍组织,以五家为伍,十家为什,百家为里,互相监督。
唐朝
实行[8] 邻保制度 ,以四家为邻,五邻为保,彼此之间相互监督。
北宋
实施保甲制。
明朝
推行[9] 十家牌法 ,要求十家总编为一牌。
清朝
清初实行里甲制,后来推行保甲制。
汉朝
建立[11] 常平仓 制度,积谷备仓,调节粮价。
隋唐
政府既重视官方储备,也大力提倡民间积储。
宋朝
宗族内部的救助活动逐渐兴起。北宋[12] 范仲淹 在族内创设义田,赈济族人。
明清
慈善组织开始兴起,出现了善堂、善会等慈善机构。
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九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50讲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这是一份备考2024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义第十九单元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第50讲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共4页。
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6讲 课题16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精品学案 第6讲 课题16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含解析),共15页。学案主要包含了历代户籍制度演变,历代基层组织与社会治理,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部编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板块7 第15单元 第44讲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部编版)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板块7 第15单元 第44讲 中国古代的户籍制度与社会治理(含解析),共14页。学案主要包含了中国古代基层管理制度,历代社会救济与优抚政策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