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属成套资源:部编版语文初三下学期同步训练题全套
初中人教部编版孔乙己精品达标测试
展开
这是一份初中人教部编版孔乙己精品达标测试,文件包含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5课《孔乙己》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5课《孔乙己》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一 、单选题
1.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注音和宇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
A. “不求甚解”这种读书方法的意思是: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jiá)字,而要前后惯通,了解大意。
B. 过去见一位作者出外写生,两个礼丼就画了一百多张,这当然只能浮光掠(lüè)影,不可能深刻认识对象,更不可能创造意境。
C. 要达到这个目的,不能够拘泥(ní)于文字。必须驱遣我们的想象,才能够通过文字,达到这个目的。
D. 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不屑置辨的神气…孔乙己立刻显出颓(tuí)唐不安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嘴里说些话;这回可是全是之乎者也之类,一些不懂了。
【答案】B;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字音、字形的识记能力。需要学生在平时读课文时,养成仔细观察的习惯,注意汉字的读音、字形,并注意在具体语境中确定读音及字形。 汉字的音与形是密不可分的,大部分汉字字形不同,读音不同,意义不同,但汉字中又能存在着很多的多音字、形近字和形声字,不易区分。因此,平时的学习中对字音与字形的辨析要到位,努力做到不误读,不误解,不误写。A.有误,“前后惯通”的“惯”应为“贯”; B.正确; C.有误,“拘泥”的“泥”应读“nì”; D.有误,“不屑置辨”的“辨”应为“辩”。
故选:B。
2.下列对加点字词的理解或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孔乙己着了慌,伸开五指将碟子罩住。(罩:用手遮,形象表现善良的孔乙己的迂腐可笑。)
B. 人常以柔情比水,但至柔至和的水一旦被压迫竟会这样怒不可遏。(怒不可遏:这里形容水势不可阻挡的样子。用拟人手法表现宽厚的黄河水一旦被“压迫”得忍无可忍时就会以力相较,奋力抗争的个性。)
C. 使我的心也沉寂,然而又自失起来。(自失:听得出神而忘了自己,突出横笛的声音宛转悠扬,美妙动听。)
D. 将事业之外的赘生物一一剥除。(赘生物:是机体或器官内、外面在病理过程中形成的各种突出物的总称。)
【答案】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词语正确含义。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义;注意词语使用过程中的感情色彩的变化;加强对教材注释和课文后列出的字词背诵积累等。 汉语中一个词有多种意思,但是一个语境一个词就只有一个意思,所以要想正确理解词语含义,必须结合语境具体理解词语的本义、引申义、比喻义等。ABC正确。 D.有误。“赘生物”是指事业以外的金钱、地位或是其他显赫的东西。
故选:D。
3.下列句中加下划线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
A. 中华文明与亚洲众多文明交相辉映,相得益彰,同时与世界文明交流互鉴,携手前行。
B. 当今世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美国挑起的新一轮贸易战将可能抑制全球的经济增长。
C. 走进温宿大峡谷,奇峰林立,如千年古堡,像巨轮飞渡……全国各地的游客接踵而至。
D. 贝聿铭留给了世人一幢幢栩栩如生的精美建筑,被誉为“现代主义建筑最后的大师”。
3.【答案】D;
【解析】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辨析运用成语的能力。解题时,要注意理解成语的含义,了解其情感色彩。结合语境来判断其运用是否得当。成语,还有一个使用对象的问题,一定要注意句子的前后联系及使用对象是否合适。
A.相得益彰:指两个人或两件事物互相配合,双方的能力和作用更能显示出来。用于此句符合语境。故A项成语使用正确。
B.风云变幻:意思是像风云那样变化不定。比喻时局变化迅速,动向难以预料。用于此句符合语境。故B项成语使用正确。
C.接踵而至:意思是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人接连而来或事情持续发生。用于此句符合语境。故C项成语使用正确。
D.栩栩如生:形容画作、雕塑中的艺术形象等生动逼真,就像活的一样。不能用来形容建筑物。误用对象。故D项成语使用不当。
故选D。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大约好像是中秋节的前三天,掌柜正慢慢地结账,忽然说:“孔乙己长久没有来了。还欠十九个钱呢!”
B. 生活中会遇到很多困难,但有准备的人总是有能力战胜困难,而且有勇气面对困难。
C. 因为严格管理、严抓质量,格里希获得了“质量先生”。
D. 永恒的阳光和风的刻刀,千万年来漫不经心地切割着,雕凿着,缓慢而从不懈怠。
【答案】D;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辨析及修改病句的能力。明确病句的原因有:成分残缺、成分赘余、搭配不当、用词不当、语序不当、结构混乱等。学生平时只要多交流,多做题,就会掌握其中的规律。 A“大约”“好像”重复使用,去掉“好像”。故A有语病。 B语序不当,“有勇气面对困难”与“总是有能力战胜困难”互换。故B有语病。 C成分残缺,缺宾语,在“质量先生”后加上“的称号”。故C有语病。 D无语病。
故选D。
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 ( )
A. 他身材很高大;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一部乱蓬蓬的花白的胡子
B. 《河中石兽》选自《阅微草堂笔记》(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年版,题目是编者编加的。
C. “对,我已经穿好了。”皇帝说,“这衣服合我的身吗?”
D. 囿于语言的隔阂,洋人只能欣赏器乐。其实,更值得一提的是声乐部分--就是北京街头各种商贩的叫卖。
【答案】B;
【解析】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辅助工具。它帮助人们确切地表达思想感情和理解书面语言。要做到结合语境,准确规范的使用标点。
标点的种类较多,知道各种标点的作用是做题的关键。A.正确; B.句号在括号外面; C.正确; D.正确。
故选:B。
6.下列对本文主题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 小说通过孔乙己的悲剧,有力地揭露和控诉了腐朽的封建教育——科举制度。
B. 小说不仅深刻地揭露和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及其罪恶,还有对整个封建制度及其社会伦理道德的彻底否定。
C. 小说对病态社会不幸的人们的思想、精神中的封建等级观念做了揭露和讽刺。
D. 从孔乙己这一面看,小说反映了封建文化和封建教育对读书人的毒害,控诉了科举制度的罪恶;从民众这一面看,小说揭示了人们喜欢把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心态。
【答案】D;
【解析】“小说揭示了人们喜欢把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的心态”表述不当,故选D。
7.下列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A. 2018年是农历戊戌年,按传统说法是属狗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19年是农历丁酉年,是属兔人的本命年。
B. 我们常以桑梓指代故乡,婵娟指代月亮。称山的北面和江河的南面为阴,山的南面和江河的北面为阳。
C. 《故乡》《社戏》选自鲁迅的短篇小说集《呐喊》,《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藤野先生》选自散文集《朝花夕拾》。
D. 秀才别称茂才,原指才之秀者,始见于《管子.小匡》,汉以来成荐举人才的科目之一,亦曾作为学校生员的专称,现代也比喻知识量丰富的人。《孔乙己》一文中的孔乙己就是秀才。
【答案】A;
【解析】
此题主要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和文学常识的能力。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极其广泛,大致说来它包括天文地理、目录辞书、科举职官、礼仪习俗、姓名称谓、衣食住行、器物用具、史传典籍、古代纪时、音乐娱乐、学校设置等,在平时的学习中应养成积累的好习惯。文学常识主要涉及作家作品及文体知识,重点是作家风格,作品内容、手法、主题及文体特征与常用手法。大多与教材选文有关,学生在学习中对相关重点要有意识记,同时可以结合古诗文、成语、典故的学习予以积累。
A.表述错误,2019年是农历己亥年,己亥年出生的人生肖属猪,应是属猪人的本命年。故A错误。
BCD正确。
故选A。
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孔乙己离开咸亨酒店后
——续《孔乙己》
①孔乙己低着头,坐在地上喝完最后一口酒,拖着断腿,用“手”慢慢向外“走”去。
②“这下打折了腿,还会再偷?”
③“再偷,怕连手也打折!”
④孔乙己害怕听到这笑声,咬着牙,拖着腿,使劲向前移去,口里不停地喃喃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这点灾难,何足道哉?”
⑤人们的笑声听不见了,他在咸亨酒店后面的山坡上坐下来。小腿疼得厉害,他看了看,又红又肿,碗口那么粗,有的地方已溃烂化脓。他哭了,泪流满面。他恨丁举人:“你这个龟……”他本想说句脏话,又觉得与读书人身份不相称,改口道:“君子不记小人之过也……”
⑥他想到孙膑断腿胜庞涓,想到文王厄而演《周易》。他似乎又看到了希望:“吾《四书》《五经》皆通,此难一过,天岂不降大任于吾乎?……”他痴痴地想,昏昏欲睡去:他中了举,身上有很多的钱;他穿着长衫,在酒店里要酒要菜,丁举人坐在侧边,还不住地低头赔罪……
⑦一阵秋风夹着一阵冷雨,雨水湿透了孔乙己那身破夹袄,惊醒了孔乙己的酣梦,他看了看天,雨密密地斜织着;他看了看山,一片灰暗。他伸了伸腰,自我陶醉道:“此梦吉兆……”便又鼓足劲,拖着断腿向前“走”去。
⑧风大了,雨大了。孔乙己在一条深谷边停了下来。身子筛糠似的抖,手僵得弯不过来,“行乎哉?疾行也。行乎哉?疾行也。”他一边催促自己,又一边向前爬去,爬啊爬啊,又冷又饿的孔乙己爬不动了,冻僵的手再也无力支撑那满是泥浆的身子,他倒了下去,滑入深谷……
本文中孔乙己的悲惨遭遇与鲁迅先生的《孔乙己》相对照是否合乎情理?请简要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文所描写的孔乙己的一系列心理活动是否切合鲁迅先生笔下孔乙己的性格?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基本上合乎情理。离店时酒客的讥笑,离店后的剧烈伤痛,冻饿交加,直至于死,都与原文所描写的时令、社会特征(社会环境)、人物遭遇以及原文结尾的暗示相吻合。但在自然环境的设置上,如山坡、深谷,似乎与原文的环境和人物当时的情况不太相符。
(2)本文中孔乙己的内心独白从内容到语言形式都与原文中孔乙己迂腐不堪、自命清高、自欺欺人的性格相符。但梦境中“丁举人坐在侧边,还不住地低头赔罪”与原文中孔乙己的容忍、善良、迂腐的性格不太吻合,原文中孔乙己并无报复心理。
【解析】(1)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品的阅读、分析、比较能力。续写小说必须要展开合理的想象,我们应从规定的情景出发,补充与原文相符合的情节。续写时要注意小说的情节要与原作品的主题相统一,人物性格相一致。分析本文的续写:离店时酒客的讥笑,离店后的剧烈伤痛,冻饿交加,直至于死,都与原文所描写的时令、社会特征(社会环境)、人物遭遇以及原文结尾的暗示相吻合。但在自然环境的设置上,如山坡、深谷,似乎与原文的环境和人物当时的情况不太相符。由此可见,本文的续写基本上合乎情理。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2)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作品的人物形象的分析比较能力。续写小说要求情节结构要与原作品主题统一,人物性格一致。解答这类题型,学生先读懂文章内容,再结合小说中塑造人物的方法(如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等)和题目要求来答题即可。本文中孔乙己的内心独白从内容到语言形式都与原文中孔乙己迂腐不堪、自命清高、自欺欺人的性格相符。但梦境中“丁举人坐在侧边,还不住地低头赔罪”与原文中孔乙己的容忍、善良、迂腐的性格不太吻合,原文中孔乙己并无报复心理。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
你的善良可以救你
陈永林
①是个雨夜。天林走在雨中,路上几乎不见行人,在这寂寥的雨夜,走在这寂静的街头,天林有点怕。他提包里有五万元现金,带这么多钱原本是想提货,可货主一直没来。
②万一碰到拦路抢劫的怎么办?他这样想,不由往后一看,头皮一麻,心猛然提到嗓子眼。身后真的跟着一个穿黑雨衣的人。天林便加快了脚步,身后那人也加快了脚步,天林慢下来,身后的人也慢下来。
③十字路口,天林拐进一条平时很热闹的街道。他看见前面有个人,脚步不由加快了,想赶上那个人。就在这时,飞来一辆小车,只听见“啊”的一声惊呼,前面那个人倒下了。天林愣了,清醒过来便大声喊:“轧人了!轧人了!”可那小车早不见踪影了。
④天林跑上前,抱住那人,大声喊:“救命啊!救命啊!”可没人应,天林的伞被风卷走了。片刻,他就成了落汤鸡。穿雨衣的人过来了。
⑤来了一辆车,天林站在路中间,不停地挥手。可那车往路边一拐,呼的一声飞过去了,车轮溅起的泥水溅了天林满脸。他蹲下,把那昏迷的人从雨水中抱起来,对穿雨衣的人喊:“我们不能眼睁睁地看着人死,你过来帮下忙,我背他去医院。”他早忘了那穿雨衣的是啥人。
⑥穿雨衣的人过来帮忙把那人扶上天林的肩膀,天林背着那人就跑。他的手腕上还吊着那只黑提包,一跑提包就上下左右地晃,他托着那人屁股的手就沉了许多。他对那穿雨衣的人说:“这包沉,你帮我拿着。”自己背着那人没命地朝医院跑去。
⑦又一道刺眼的白光,又来了一辆车,天林忙站到路中间。这回,车停了。司机打开车门说:“快上车。”穿雨衣的人也跟着上了车。
⑧很快到了医院门口,天林同穿雨衣的人抬着那人进了医院。医生说:“先交2000元钱。”天林从穿雨衣的人手里拿过提包,交了钱,那人被推进了急救室。
⑨天林这才认真看了眼穿雨衣的人,伸出手,笑道:“兄弟,认识一下,我叫天林。”那人说:“我叫黑子。”两双手紧紧握了握。
⑩等了很久,急救室的门开了。天林和黑子忙迎上去:“医生,怎么样?”医生说:“脱离危险了。”天林和黑子都松了口气。
天林说:“黑子,你猜我开始把你当成了什么人?”黑子说:“拦路抢劫的坏人。”“你咋知道?”黑子低下头,嗫嚅着说:“其实我真的是个坏人。我跟随你那么久,就是想要得到你的提包。”天林说:“那你怎么没……”黑子说:“我刚想下手,就发生了这事。”“可是后来你还帮着我拿手提包,那时你如果撒腿跑掉,我一点办法都没有。”天林说着望了黑子一眼。黑子忙看地下,说:“后来,我改变主意了。”天林问:“为啥?”黑子说:“说给你听也无妨。我小时有个幸福的家,可在我12岁那年,母亲遭车祸死了。那肇事的司机逃了,母亲躺在地上一个多小时,许多人围观,就是没人救。母亲死后,父亲的脾气变得极坏,总是喝酒,喝醉了就打我,下手极狠。14岁那年,我就逃了出来,四处流浪,进过两回看守所……这回看到你救这遇车祸的人,我心想,我母亲那时要能遇到你这样的好人就好了……”黑子哽咽得再也讲不下去了,脸上满是泪。
遇车祸的家里人来了,天林和黑子才回家。
雨还没停,天林说:“打车走吧,我再也走不动了。”“这么晚哪有‘的士’?”黑子说。“会有的,再说这么大的雨,会淋病的。”天林说着打了个喷嚏。黑子忙脱下自己的雨衣,说:“穿上吧。”天林就看到了黑子腰里的匕首。黑子把它取下来,从刀鞘里抽出闪着寒光的匕首,天林打了个寒战,眼里露出一丝恐惧。黑子说:“这匕首再也用不着了。”随手一扬,那匕首划了道亮亮的弧线,“喔”的一声落进池塘里去了。黑子说:“如果你这回没救这遇车祸的人,那你早躺在血泊中了。你该感谢你的善良,是你的善良救了你,我也感谢你的善良,要不我又成了一个罪人。”
这时,一辆亮着灼眼灯光的“的士”来了。
(选自《精品文摘》)
(1)请在下面横线上补全文章的相关情节。
①天林携巨款等货主,遭人跟踪; ② ; ③ ; ④ 。
(2)请从描写的角度赏析第段画线的句子。
黑子说:“这匕首再也用不着了。”随手一扬,那匕首划了道亮亮的弧线,“喔”的一声落进池塘里去了。
(3)作者围绕天林的“善良”,写了哪些事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文章以“你的善良可以救你”为题,有何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请谈谈结尾段在文中所起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②天林在路口遇到车祸,救助伤者 ③天林与黑子医院交谈,了解真相 ④天林与黑子“打的”回家,善良救赎
(2)该句运用了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黑子改过自新的决心,表达了“善良可以救赎罪恶”主题。
(3)天林雨中救助遭遇车祸的路人;天林主动为伤者垫付2000元钱。
(4)吸引读者,引起读者阅读兴趣;文章的行文线索;彰显文章主旨。
(5)点明结局,使故事有始有终,结构完整;“灼眼灯光”象征了善良,暗示了黑子受到善良的感召,得到救赎;雨夜中“的士”让天林二人摆脱困境,善良的心拯救了天林和黑子,巧妙暗示了文章主题。
【解析】(1)首先通读全文,理清故事情节,然后进行总结概括。
(2)根据“黑子说”“随手一扬”,可知运用了语言和动作描写。根据“这匕首再也用不着了”“落进池塘里去了”,可知黑子下定决心改过自新。文章借黑子受到天林善良的感召,弃恶从善,从而表达了“善良可以救赎罪恶”主题。
(3)根据第③~⑦段进行信息筛选,并概括事件。
(4)“你的善良可以救你”的标题用第二人称,像是在对话,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全文围绕“天林的善良救赎了黑子的罪恶,也拯救了自己生命”这个思路行文,所以题目是行文线索。“善良的天林,在不知不觉间拯救了一个罪恶的灵魂,也挽救了自己的生命”,因而“你的善良可以救你”巧妙揭示了文章主旨。
(5)解答此题,一般从结构和内容两个角度分析。从结构上讲,二人可以打车回家了,点明了故事结局。这个故事从一场车祸开始,又以“的士”车的出现结尾,有始有终,结构完整。从内容角度讲,“灼眼灯光”是善良的象征,暗示善良拯救了两个人,完美照应题目。雨夜中“的士”让天林二人摆脱困境,这样美好的结局,是对善良最好的祝福。善良的心拯救了天林和黑子,从而巧妙暗示了文章主题。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语文人教部编版出师表精品随堂练习题,文件包含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3课《出师表》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3课《出师表》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8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邹忌讽齐王纳谏优秀随堂练习题,文件包含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1课《邹忌讽齐王纳谏》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4页, 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人教部编版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精品练习,文件包含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分层练习原卷版docx、统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第20课《曹刿论战》分层练习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15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