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卷下载
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专题23 小石潭记-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原卷
      专题23 小石潭记(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
    • 解析
      专题23 小石潭记(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
    专题23 小石潭记-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01
    专题23 小石潭记-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02
    专题23 小石潭记-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03
    专题23 小石潭记-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01
    专题23 小石潭记-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02
    专题23 小石潭记-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03
    还剩14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专题23 小石潭记-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展开
    这是一份专题23 小石潭记-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23小石潭记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专题23小石潭记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缓,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门北向,甃①石为路,路尽复为门,两垂柳夹之,婀娜可爱。有堂亦北向,颜②曰“漱玉”。堂之后为池,白石为栏槛,水清碧可鉴毛发,下视石子纵横,如樗蒲③,中多龟鱼。金鲫被水,大有径尺者,游泳萍藻间,见人殊不畏。池上有杨柳合抱,长条下垂披拂,与萍藻相乱。荫可一亩许,炎景却避,凉风洒然,游者徒倚不能去。池之东,循廊而南,为清皓之阁。级石而上,南山如画屏,萦青缭碧,争效于栏楯之下。下俯清流,曲折而东……阁上或书唐人诗,一联云:“泉声到池尽,山色上楼多。”风景宛然。石磴北下,复长廊,廊西即大溪阁。 跨溪水登阁者不知水至是乃知之则阁如海市蜃楼矣。
    (选自王士祯《游漪园记》,有删改)
    【注释】①甃:砌。②颜:门上的匾额。③樗蒲:古代的一种棋类游戏。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日光下澈 澈:清澈
    B.不可久居 居:停留
    C.水清碧可鉴毛发 鉴:照视
    D.荫可一亩许 许:表示约数
    2.下列句子中,加点“之”字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乃记之而去
    A.何陋之有B.已而之细柳军
    C.属予作文以记之D.争效栏楯之
    3.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同为游记散文,甲文主要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乙文则主要采用定点观察的写法。
    B.两文都用水底的石和水中的鱼来衬托潭水或池水的清澈,动静结合,十分传神。
    C.甲文写潭上竹树意在突出此地的幽僻,乙文写池上杨柳意在突出此地景物繁杂。
    D.游览过程中,随着景物的变化,两位作者的心情也都在随之变化,由乐转为忧。
    4.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跨溪水登阁者不知水至是乃知之则阁如海市蜃楼矣。
    【答案】1.A 2.C 3.B 4.(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5.跨溪水登阁者不知水/至是乃知之/则阁如海市蜃楼矣
    【解析】1.本题考查文言词义。
    A.有误,“日光下澈”的意思是“阳光直照(到水底)”,澈;穿透。
    故选A。
    2.本题考查文言词语“之”的意义和用法。
    例句“乃记之而去”的意思是“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之,代词,代这里的情景。
    A.不同,助词,不译,标志宾语前置;
    B.不同,动词,到;
    C.相同,代词,代滕子京重修岳阳楼这件事;
    D.不同,助词,的。
    故选C。
    3.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与评析。
    A.有误,乙文从“漱玉”堂写到它后面的水池,再到清皓阁、大溪阁,可见主要采用移步换景的写法;
    C.有误,乙文写池上杨柳意在突出此地“炎景却避,凉风洒然,游者徒倚不能去”;
    D.有误,通过开头的“婀娜可爱”到结尾的“风景宛然”可知,乙文中作者的心情一直是快乐的。
    故选B。
    4.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
    重点词:斗,蛇,名词用作状语,像北斗星,像蛇;明灭,时隐时现。
    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停顿。
    这句话的意思是“跨过溪水登临阁楼的人不了解水,到这里就知道了,(因水汽氤氲)这阁楼就像是海市蜃楼了”,据此可得出答案:跨溪水登阁者不知水/至是乃知之/则阁如海市蜃楼矣。
    【参考译文】
    【甲】我从小丘向西走一百二十多步,隔着竹林,可以听到水声,就像人身上佩带的佩环相碰击发出的声音,心里为之高兴。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凉。小潭以整块石头为底,靠近岸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傍的。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我坐在潭边,四面环绕合抱着竹林和树林,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长久停留,于是记下了这里的情景就离开了。
    【乙】出门向北,用石块成的一条道路,路的尽头又是一道门,门两旁种着垂柳,婀娜多姿,非常可爱。有间房屋也是北向,匾额上写着两个字“漱玉”。屋后面是一个水池,白玉石的栏杆,水清澈碧绿可看清人的头发,向下看石子纵横交错,像樗蒲一样,其中有很多乌鱼和游鱼。金色的鲫鱼在水中游动,有的大有一尺长,它们在浮萍绿藻之间游来游去,看见人一点儿也不害怕。池塘上有合抱粗的杨柳树,长长的枝条随风飘拂,与浮萍绿藻交错杂乱。树荫大约有一亩地,炎热的天气都退避了,凉风习习很是舒服清爽,游人在树下徘徊不愿离开。池塘的东面,沿着一条回廊向南,就是清皓阁。沿着石阶向上走,南山像一面画屏,青翠萦绕,碧色喜人,人们争着来到栏杆楯下(观赏)。向下俯视清澈的流水,婉娫曲折一路向东……阁上有的地方写有唐人的诗句,有一联是“泉声到池尽,山色上楼多。”风景多彩多姿。沿着石磴从北面下去,又是一道长廊,长廊西面就是大溪阁。跨过溪水登临阁楼的人不了解水,到这里就知道了,(因水汽氤氲)这阁楼就像是海市蜃楼了。
    (2022·江苏泰州·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万历辛丑年,父叔辈张灯龙山。沿山袭谷,枝头树杪①无不灯者,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亦无不灯者。山下望如星河倒注,浴浴熊熊。山无不灯,灯无不席,席无不人,人无不歌唱鼓吹。男女看灯者,一入庙门,头不得顾,踵不得旋,只可随势潮上潮下,不知去落何所,有听之而已。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亦席,亦声歌,每夜鼓吹笙簧与宴歌弦管,沉沉昧旦②。
    【注】①树杪(miǎ):树梢。②沉沉昧旦:不知不觉中天已经亮了。
    (选自张岱《陶庵梦忆·龙山放灯》,有删减)
    【乙】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䆳。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选自柳宋元《小石潭记》)
    6.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①山下望如星河倒注( )
    ②头不得顾( )
    ③其岸势犬牙差互( )
    ④乃记之而去( )
    7.下列各句与例句中“于”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
    A.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十二章》)
    B.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岳阳楼记》)
    C.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邹忌讽齐王纳谏》)
    D.所欲有甚于生者(《鱼我所欲也》)
    8.用“/”标出下面句子的两处朗读停顿。
    父 叔 辈 张 灯 龙 山
    9.翻译下列句子。
    (1)自城隍庙门至蓬莱岗上下,亦无不灯者。
    (2)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10.【甲】文描绘龙山放灯的盛况,【乙】文描写小石潭环境的清冷,请结合下面的文言小贴土,说说【甲】【乙】两文各自寄寓的情感。
    【文言小贴士】张岱在《陶庵梦忆·序》中说:“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
    【答案】6.像 回头 参差不齐 离开 7.B 8.父叔辈/张灯/龙山 9.(1)从城隍庙到蓬莱岗,到处都挂灯。 (2)(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 10.【甲】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作者心境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比衬,有力地反衬出作者那种无法摆脱的压抑心情,也含蓄地表露了作者对冷酷现实的不满。 【乙】表达了对放灯的喜爱和过去美好生活的留恋。
    【解析】6.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从山下往上看,漫山灯火就像天上的星河向人间倒灌。如:像;
    (2)句意为:头也回不得。顾:回头或回头看;
    (3)句意为: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差互:参差不齐;
    (4)句意为: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去:离开。
    7.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
    例句“父叔辈台于大松树下”中“于”的意思是“在”。
    A.对,对于;
    B.在;
    C.到;
    D.比;
    故选B。
    8.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
    “父叔辈张灯龙山”句意为:父叔辈在龙山放灯。“父叔辈”名词,做主语,应在“辈”后停顿;“张灯”动词,作谓语,应在“灯”后停顿;因此,断句为:父叔辈/张灯/龙山。
    9.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1)重点词语:自:从。至:到。灯:用如动词,挂灯。
    (2)重点词语:斗:像北斗星那样。蛇:像蛇那样。明灭:忽明忽暗。
    10.本题考查情感理解。
    【文言小贴士】中“想余生平,繁华靡丽,过眼皆空,五十年来总成一梦”说明人生虚幻,但仍有所留恋。
    根据【甲】“山下望如星河倒注,浴浴熊熊”“山无不灯,灯无不席,席无不人,人无不歌唱鼓吹”“每夜鼓吹笙簧与宴歌弦管,沉沉昧旦”等可知,描绘了父叔辈张灯龙山的盛况和美好,表达了作者对放灯的喜爱和过去美好生活的留恋。
    根据【乙】“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可知,前面小石潭景物的幽清美与此处的凄清美形成了强烈的对比,结合作者被贬的经历,可知,表达了难以排遣的贬谪之忧。
    【参考译文】
    【乙】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七星那样的曲折,(又)像蛇爬行一样的蜿蜒,(有时)看得见,(有时)看不见。两岸的形状像犬牙似的参差不齐,看不出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石潭旁边,四面被竹林树木包围着,静悄悄的,空无一人,(这气氛)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待下去,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2022·河南·统考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个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翊日,饭于林虑①,亭午抵桃林村,乃山麓也。泉声央道,怪石奇花,不可胜数。山回转,平地数寻,曰槐林。坐石弄泉,不觉日将晡②,憩环翠亭,四顾气象潇洒,恍然疑在物外,留连徐步。薄幕,至明教院,夜宿于连云阁。
    (节选自柳开《游天平山记》)
    【注释】①林虑:今河南省林州市。②晡(bū):申时,午后三时至五时。
    11.下列对两个文段中加点词语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尤清冽”中的“清冽”是清凉的意思,写出了小石潭水的清澈寒凉。
    B.“斗折蛇行”中的“斗”“蛇”指像北斗星、像蛇一样,表现溪流的曲折蜿蜒。
    C.“明灭可见”中的“明灭”指忽明忽暗,写出岸边树影斑驳、明暗交错的景象。
    D.“坐石弄泉”中的“弄”在这里有玩赏的意思,表现了作者的闲适愉悦之情。
    12.把甲文段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13.甲文段中作者的情感经历了由“乐”到“忧”的变化,“乐”和“忧”的原因分别是什么?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
    14.游记一般采用“移步换景”和“定点观察”的写法。请根据两个文段的内容完成填空。
    甲文段以“定点观察”为主,作者立足小石潭,对潭中景物和 进行了描绘。乙文段以“移步换景”为主,作者的游踪是:早上从林虑出发, ,后来途径槐林, , 夜宿于连云阁。
    【答案】11.C 12.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13.“乐”的原因是:小石潭的美景; “忧”的原因是:环境凄清,不能久留。 14. 潭周围环境 到桃林村 环翠亭 明教院
    【解析】1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C.理解和分析不正确。根据“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可知,“明灭可见”的是流入小石潭的溪水的身影,而非表现“岸边树影斑驳、明暗交错的景象”。故选C。
    12.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语:下,向下照射。澈:透过。布:照映,分布。
    13.本题考查内容和理解。
    根据【甲】“隔算竹,闻水声,如鸣现环,心乐之”“青树翠蔓,蒙络摇级,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等景物描写可知,作者“乐”的原因是:小石潭的美景;
    根据【甲】“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等景物描写可知,作者“忧”的原因是:环境凄清,不能久留;结合作者经历可知,引发了作者的贬谪之忧。
    14.本题考查信息筛选。
    (1)根据题干“甲文段以‘点观察’为主,作者立足小石潭,对潭中景物”,找到“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知,此处应填:潭周围环境;
    (2)根据题干“乙文段以“移步换景”为主,作者的游踪是”和“早上从林虑出发”,找到“亭午抵桃林村”,可提炼出游踪是:桃林村;
    (3)根据题干“乙文段以“移步换景”为主,作者的游踪是”和“早上从林虑出发”,以及上一游踪是“桃林村”,找到“憩环翠亭”可提炼出游踪是:环翠亭
    (4)根据题干“乙文段以“移步换景”为主,作者的游踪是”和“早上从林虑出发”,以及上一游踪是“环翠亭”,找到“薄幕,至明教院”可提炼出游踪是:明教院。
    【参考译文】
    【乙】
    第二天,在林虑吃早饭,正午是抵达桃林村,原来这里才是山脚。山泉声在道路两旁叮咚作响,路边奇形怪状的石头和珍奇花草,数不胜数。山回路转,有一块几丈大的平地,叫槐林。我坐在石头上,摆弄着山泉,不知不觉到了下午申时,在环翠亭上休息,环顾四周,景色清新脱俗,忽然怀疑自己在人世之外,我留连美景,慢慢前行。傍晚时,到了明教院,当晚住宿在连云阁。
    (2023·陕西咸阳·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廿二日①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②而歌者,亦时时有。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不能以游堕事,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
    (节选自袁宏道《满井游记》)
    【注释】①廿(niàn)二日:二十二日,承花朝节说,所以没有写月份。②罍(léi):这里指端着酒杯。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含义。
    (1)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
    (2)往来翕忽 ( )
    (3)波色乍明 ( )
    (4)风力虽尚劲 ( )
    1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
    A.全石以为底 山峦为晴雪所洗
    B.似与游者相乐 选贤与能
    C.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乃记之而去
    D.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17.请将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
    18.阅读文章,请说说【甲】【乙】两文所表达的情感有何不同。
    【答案】15. 水中的高地 轻快迅疾的样子 初,始 猛,强有力 16.D 17.(1)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高高的柳树长在河堤的两旁,肥沃的土地微微湿润,一眼看过去空阔无际。 18.【甲】文以优美的语言描写了“小石潭”的景色,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乙】文显示了早春的蓬勃生机,突出了作者喜悦的心情,表达了作者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解析】15.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
    (1)句意:成为了水中高地、小岛、不平的岩石和石岩等各种不同的形状。坻:水中的高地。
    (2)句意:来来往往,轻快敏捷。翕忽:轻快迅疾的样子。
    (3)句意:波光才刚刚开始明亮。乍:初,始。
    (4)句意:虽然风依旧吹的猛烈。劲:猛,强有力。
    16.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
    A.动词,作为/介词,被;
    B.连词,和/动词,同“举”,推举;
    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顺承;
    D.都是代词,“……的人”;
    故选D。
    17.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
    (1)翠蔓:翠绿的藤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2)高柳:高高的柳树;土膏:肥沃的土地;望,看。
    18.本题考查思想感情理解。
    根据【甲】文“下见小潭,水尤清冽”“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可知,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小石潭的景色,“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结合作者被贬经历,可知,借小石潭的清幽之景,含蓄地抒发了作者被贬后无法排遣的忧伤凄苦之情。
    根据【乙】文“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皆有喜气。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可知,描绘了满井看到的早春蓬勃生机的景色,突出了作者喜悦的心情,蕴含着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结合“大不能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可知,蕴含着对官场生活的厌弃之情。
    【参考译文】
    【乙】二十二日天气略微暖和,跟几个朋友一起出东直门,到满井。高大的柳树夹立堤旁,肥沃的土地有些湿润,一望空旷开阔,自己就好像是逃脱笼子的天鹅。这时河的冰面已经开始融化,波光才刚刚开始明亮,像鱼鳞似的浪纹一层一层,清澈得可以看到河底,光亮的样子,好像新打开的明镜,清冷的光辉突然从镜匣中射出来一样。山峦被晴天融化的积雪洗过,美好的样子,好像刚擦过一样;娇艳光亮,又像美丽的少女洗了脸刚梳好的髻寰一样。柳条将要舒展却还没有舒展,柔软的梢头在风中散开。游人虽然还不是很多,但是汲泉水煮茶喝的,端着酒杯唱歌的,也时时能看到。虽然风依旧吹的猛烈,然而走路就汗流浃背。凡是那些在沙滩上晒太阳的鸟,浮到水面上戏水的鱼,都悠然自得,动物都透出喜悦的气息。我这才知道郊外未尝没有春天,然而住在城里的人却不知道。
    不会因为游玩而耽误公事,能无拘无束潇洒在山石草木之间游玩的,恐怕只有我这个身居闲职的人了吧。
    (2023·西藏日喀则·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潭中鱼可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台然不动,做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qī)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荫。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19.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①以其境过清:
    ②不可名状;
    ③凄神寒骨:
    ④为之怅然:
    20.翻译下列句子。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荫。
    21.两文各写出了水怎样的特点,分别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
    甲文: 。
    乙文: 。
    22.两文在写法上有什么共同点?试举一例说明。
    【答案】19. 因为; 可以,能够。 使……感到凄凉 惆怅抱憾的样子 20.①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21.【甲】文:清澈透明,侧面(间接)描写 【乙】文:水流湍急,正面(直接)描写 22.借景抒情,例如【甲】文借描写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
    【解析】1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时,要注意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为: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以,因为;
    ②句意为: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的美妙)。可,可以,能够;
    ③句意为:使人感到心情凄凉,寒气入骨。凄:使……感到凄凉;
    ④句意为: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怅然:惆怅抱憾的样子。
    20.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重点词:
    ①斗折,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爬行那样弯曲;明灭可见,若隐若现。
    ②佳木,美好的树木;异竹,奇异的山竹;垂,垂下;荫,遮映,掩盖。
    21.本题考查描写方法的判断及概括。解答此题首先要找出各自写水的句子,然后来分析判断。
    甲文:根据“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治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可知,作者是以写水中鱼的动作都能看得清清楚楚,来表现水的清澈,所以是侧面描写;写出水的清澈透明的特点;
    乙文:根据“清流触石,洄悬激注”可知,这是直接描写水的湍急;是正面描写。
    22.本题考查写作方法及其作用。解答本题时要结合具体语境并联系上下文来回答。
    根据甲文中“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可知,描写景物,运用动静结合的手法,写出了水的清澈透明;根据乙文“水抵两岸,悉皆怪石,欹嵌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也是有动景也有静景;由此可知,两文都运用了动静结合的手法描写景物;
    甲文借小石潭的幽美、凄寒,表达了作者孤寂悲凉的心境;乙文借溪水景色奇特、无人赏爱,表达了作者的怅惘之情;由此可知,两文的写作手法都是借景抒情。
    【参考译文】
    (乙)道州城向西走一百多步,有一条小溪。这条小溪向南流几十步远,汇入营溪。两岸全是一些奇石,(这些石头)有的倾斜嵌叠,有的盘曲回旋,不能够用言语形容(它的美妙)。清澈的溪流撞击着岩石,水回旋而流,激水触石溅起高高的浪花,激荡倾注;岸边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投下的阴影互相掩映。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间田野,就是很适合避世隐居的人和隐士居住的;如果它在人烟密集的地方,也可以成为都会城镇(市民游览)的胜地,仁者休憩的园林。但是自从道州成为州的治所以来,至今也没有人来欣赏和关爱;我在溪水边走来走去,为它(景色秀丽但无人知晓)而惋惜!
    (2023·内蒙古呼伦贝尔·统考二模)阅读下面文言文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节选自《三峡》)
    【二】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节选自《小石潭记》)
    【三】
    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
    【四】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祁黄羊曰:“解狐可。”平公曰:“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居有间,平公又问祁黄羊曰:“国无尉,其谁可而为之?”对曰:“午可。”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平公曰:“善。”又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1)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2)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3)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4)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
    24.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则素湍绿潭/可以调素琴,阅金经
    B.遂用之/遂迷,不复得路
    C.战则请从/请从吏夜归
    D.虽席地不容间也/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25.下面四个选项哪一项的“之”是代词,指人的?它指的是文中的哪个人?
    A.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
    B.是非木柿,岂能为暴涨携之去?
    C.晋平公问于祁黄羊曰:“南阳无令,其谁可而为之?”
    D.平公曰:“善。”遂用之,国人称善焉。
    26.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2)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
    27.“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运用的表达方式是 。
    28.你怎样评价文章中的祁黄羊?
    【答案】23. 回声 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 像北斗星 可以 24.C 25.D 解狐 26.(1)(这)是尽了职分之类的事情。可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2)(晋)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 27.记叙、描写 28.祁黄羊唯才是举的品质(或精神)值得赞扬。(或祁黄羊举贤没有私心。)
    【解析】23.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
    (1)句意为:空荡的山谷传来回声。响,回声。
    (2)句意为:当权者目光短浅。鄙,目光短浅。
    (3)句意为:像北斗星一样曲折。斗,像北斗星。
    (4)句意为:您是问可不可以。可,可以。
    24.考查一词多义的理解。
    A.白色的\没有装饰的。
    B.于是\却。
    C.请让我\请让我。
    D.即使\虽然。
    故选C。
    25.考查一词多义的理解。
    A.助词,的。
    B.代词,代石牛。
    C.代词,这个官职。
    D.代词,指解狐。
    26.考查翻译语句。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1)重点词语:属,职分;可,可以。
    (2)重点词语:非,不是;子,儿子。
    27.考查表达方式的判断。常用的表达方式有说明,记叙,议论,描写和抒情。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意思是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这句话把地势比作北斗星和蛇,生动形象,运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
    28.考查分析人物形象。作答时,需根据人物在文本中的表现具体分析。
    结合“‘解狐非子之仇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仇也’”“平公曰:‘午非子之子邪?’对曰:‘君问可,非问臣之子也’”的内容可知,祁黄羊向国君推荐人才,并不避讳自己的仇人和亲人,也就是他的原则是唯才是举,可知他是一个唯才是举、没有私心的人。
    【参考译文】
    【一】
    等到春天和冬天的时候,就可以看见白色的急流,回旋的清波。碧绿的潭水倒映着各种景物的影子。极高的山峰上生长着许多奇形怪状的柏树,山峰之间有悬泉瀑布飞流冲荡。水清,树荣,山高,草盛,确实趣味无穷。
    在秋天,每到初晴的时候或下霜的早晨,树林和山涧显出一片清凉和寂静,经常有高处的猿猴拉长声音鸣叫,声音持续不断,非常凄凉怪异,空荡的山谷里传来猿叫的回声,悲哀婉转,很久才消失。所以三峡中渔民的歌谣唱道:“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二】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呆呆地(停在那里)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玩的人互相取乐。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而看得见,时而看不见。两岸的地势像狗的牙齿那样相互交错,不能知道溪水的源头。
    【三】
    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拜见鲁庄公。他的同乡说:“当权的人自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的人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养生的东西,我从来不敢独自专有,一定把它们分给身边的大臣。”曹刿回答说:“这种小恩小惠不能遍及百姓,老百姓是不会顺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夸大数目,一定对上天说实话。”曹刿说:“小小信用,不能取得神灵的信任,神灵是不会保佑您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诉讼案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但我一定根据实情(合理裁决)。”曹刿回答说:“这才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
    【四】
    晋平公问于祁黄羊说:“南阳这个地方缺个县令,哪一个是担任这官职的合适人选呢?”祁黄羊答道:“解狐可以胜任。”平公说:“解狐不是你的仇人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仇人是(谁)。”平公(称赞)说:“好!”就任用了解狐。都城的人(都)称赞(任命解狐)好。
    过了一段时间,平公又问祁黄羊说:“国家少个掌管军事的官,谁担任合适?”(祁黄羊)答道:“祁午合适。”平公说:“祁午不是你的儿子吗?”(祁黄羊)回答说:“您问(谁)适合,不是问我的儿子是(谁)。”平公(又称赞)说:“好!”,就又任用了祁午。都城的人(又一致)称赞(任命祁午)好。
    (2023·山东德州·统考二模)小江通过阅读了解到柳宗元参与“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永州写了很多诗文,于是选了一则和《小石潭记》放在一起,和同学们开展以“柳宗元与永州”为主题的古文联读活动,请你完成下面题目。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
    石渠之事既穷,上由桥西北下土山之阴,民又桥焉。其水之大倍石渠三之一亘①石为底,达于两涯。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②。水平布其上,流若织文,响若操琴。揭跣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可罗胡床③十八九居之。交络之流,触激之音,皆在床下;翠羽之木,龙鳞之石,均荫其上。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④耶?
    (节选自《石涧记》)
    【注】①亘:横贯。②阃(kǔn)奥:也写作“壶奥”,指内室深处。阃,内室,闺门。③胡床:也称“交床”“交椅”,一种可以折叠的轻便坐具。④践履:踪迹,行迹。
    29.阅读【乙】文,根据方法提示或文言现象,解释加点字。
    30.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源中鱼可百许头 高可二黍许(《核舟记》)
    B.乃记之而去 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C.全石以为底 以其境过清
    D.不可知其源 其此之谓乎(《虽有嘉肴》)
    31.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任务二:了解古代文化常识】
    32.下面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山水散文:郦道元的《水经注》与柳宗元的《永州八记》对古代游记散文都有深远的影响。像《与朱元思书》就受到《永州八记》的影响。
    B.古人称谓:如果你穿越到唐朝,成为柳宗元同时代的人,你在与他人提及柳宗元时可以称“河东先生”,以示尊敬,初次见到柳宗元时可以称“宗元先生”,以示亲近。
    C.玉文化:珮、环都是玉饰;瑜、瑾、琼、瑕都是美玉。《红楼梦》中所说的“金玉良缘”的象征是薛宝钗的“金锁”和贾宝玉的“通灵宝玉”,用来借指姻缘门当户对的说法。
    D.竹文化:甲文中“篁竹”是竹林的意思,乙文中“竹箭”指竹制的利箭。竹是“岁寒三友”之一,也是“花中四君子”之一。“无丝竹之乱耳”中丝竹代指音乐,“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汗青”也与竹有关。
    【任务三:探究游记写法】
    33.甲文中小石潭和乙文中石涧的水都非常清澈,作者是如何表现表现这一点的?请举例分析。
    34.有人认为,柳宗元在永州写的诗文,轻松中也透着一丝悲凉。请你结合【甲】【乙】两段文字谈谈自己的理解。
    【答案】29. 已经 排列 纹彩、花纹 架桥 30.A 31.青翠的树木,翠绿的藤蔓,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 32.D 33.甲文中作者采用了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手法,“水尤清冽”是直接描写小石潭潭水清澈,“皆若空游无所依”则从侧面突出小石潭潭水清澈的特点。乙文中作者用侧面描写手法,“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用贴切的比喻描绘铺满水底的石头侧面突出石涧里的水清澈的特点。 34.示例:【甲】文,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语言简练、生动,景物刻画细腻、逼真,全篇充满了诗情画意。全文寂寞清幽,郁郁落落,形似写景,实则写心。作者借写小石潭的幽深寂静和清丽之景色,借被遗弃于荒远地区的美好景物,寄寓自己不幸遭遇,倾注怨愤抑郁心情。所以说“轻松中也透着一丝悲凉”。
    【解析】29.本题考查文言实词。作答时可结合方法提示和句意来分析加点字词的意思。
    ①空:结合课内迁移法“既出,便扶向路”的意思:(渔人)已经出来,就顺着旧的路(回去)。这里的“既”的意思是已经。“石渠之事既穷”的意思是:发现石渠的事情已经结束。既:已经。
    ②空:“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的意思是:可排列十八九张交椅的空地。根据此句的语境可知,这里的“罗”的意思是:排列。
    ③空:“左手倚一衡木”的意思是:左手倚靠着一根横木。“衡”同“横”,横着。“流若织文”的意思是:水流像纺织物的花纹。方法提示此处“文”是通假字,结合意思可知这里的“文”同“纹”,意思是:纹彩、花纹。
    ④空:“公将鼓之”的意思是:(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这里的“鼓”是名词作动词,击鼓。“民又桥焉”的意思是:百姓又架了一座桥。方法提示此处的“桥”是词类活用,结合句意可知这里的“桥”是名词作动词,意思是:架桥。
    30.本题考查一词多义。
    A.两个“可”都是副词,大约;
    B.连词,于是/副词,竟然;
    C.介词,把/连词,因为;
    D.代词,代指溪水/副词,大概;
    故选A。
    31.本题考查翻译句子。作答时应注意如下重点字词的意思:
    翠蔓:翠绿的藤蔓。蒙络摇缀:覆盖缠绕,摇动下垂。参差披拂:参差不齐,随风飘动。
    32.本题考查文化常识积累。
    A.《水经注》是古代中国地理名著,不是山水散文;
    B.古代人打招呼的时候,一般不能直呼对方的姓名,这是极其不尊重人的表现,称呼对方通常是叫对方的号或姓加上官职的形式。这里“宗元先生”称呼不正确;
    C.“瑕”指的是玉上面的斑点,不是美玉;
    故选D。
    33.本题考查写作手法的分析。
    甲文“下见小潭,水尤清冽”的意思:向下看见一个小潭,水格外清澈。由此可知,这里直接写出了潭水非常清澈;结合“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的意思:潭中的鱼大约有百多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忽然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在和游玩的人逗玩。由此可知,这里将水中鱼儿的状态描写得生动传神,这是从侧面体现了潭水的清澈;
    结合乙文“若床若堂,若陈筵席,若限阃奥”的意思:石头有的像床,有的像门堂的基石像筵席上摆满菜肴,有的像用门槛隔开的内外屋。由此可知,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水中的石头比作床、筵席上摆满菜肴的基石、用门槛隔开的内外屋,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水中石头的外形,水中石头的外形清晰可见,可知这是从侧面体现了水的清澈。
    34.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甲文“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的意思是:我坐在潭边,四下里竹林和树木包围着,寂静没有旁人。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因为那种环境太过凄清,不能长时间停留,于是记录下了此地就离开。由此可知,面对幽静环境,虽然能让内心放松,但作者触景生情,联想到自己被贬的遭遇,于是产生了凄凉孤独的感情。所以说“轻松中也透着一丝悲凉”。
    乙文“古之人其有乐乎此耶?后之来者有能追予之践履耶”的意思是:古时候的人有谁曾在这里找到这种快乐的吗?以后的人,有谁能追随我的足迹来此吗?文章着重写石态水容,写涧中石和树的特色,描绘了石涧溪石的千姿百态,清流激湍,翠羽成荫,景色美丽宜人,表达了作者热爱自然,钟情山水的情怀,同时又书写了胸中愤郁,对自己的遭遇表示叹息和苦闷。所以说“轻松中也透着一丝悲凉”。
    【参考译文】
    【乙】发现石渠的事情已经结束,从石渠的桥上向西北走,一去到土山的北坡,百姓又架了一座桥。比石渠的水量大三倍。接连不断的石头作为水的底部,宽达到水的两岸。石头有的像床,有的像门堂的基石像筵席上摆满菜肴,有的像用门槛隔开的内外屋,水流像纺织物的花纹,水泉咚响声像是弹琴声,拎着衣服赤脚而往,折竹箭,扫陈叶,排腐木,清出一块可排十八九张交椅的空地。交织的流水,激撞的水声,皆在椅下;像翠鸟羽毛般的树木,像鱼龙麟甲般的石块,都遮蔽在交椅之上。古时候的人有谁曾在这里找到这种快乐的吗?以后的人,有谁能追随我的足迹来此吗?
    (2023·山东菏泽·统考二模)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甲】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小石潭记》)
    【乙】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疾趋,度石罅②,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③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④如虹,忽卷掣折⑤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⑥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节选自《观第五泄①记》)
    【注】①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②罅(xià):缝隙,裂隙。③掉:摇动。④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⑤掣折:转折。⑥欹:斜靠。
    3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
    ①水尤清冽
    ②日光下澈
    ③俶尔远逝
    ④而犹不忍去
    36.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闻水声 闻疾雷声
    B.潭中鱼可百许头 模棱两可
    C.暮归,各赋诗 朝思暮想
    D.潭西南而望 游人坐欹⑥岩下望
    37.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②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38.根据对联的特点,将下面句子改成上联,使上下联对仗工整。
    坐在小石潭上休息,柳宗元感到心情悲伤,寒气透骨。
    上联: ;
    下联:醉翁亭中,赏心悦目。
    39.【甲】文作者面对美景,为什么会先心乐之,后又觉悄怆邃?(用自己的话概括)
    【答案】35. 格外 穿透 忽然 离开 36.B 37.①(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②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沿着山路行走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象了。 38.示例:小石潭上,凄神寒骨 39.柳宗元遭贬,心情悲伤,寄情山水,看到小石潭的美景,心情愉悦,但这只是暂时的,一经小石潭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意对即可)
    【解析】35.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意思。答题时先要弄清句子的意思,再根据句意来分析推断词义。
    ①句意为:潭水格外清凉。尤:格外。
    ②句意为:阳光直照(到水底)。澈:穿透。
    ③句意为: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了。俶尔:忽然。
    ④句意为:还留恋不想回去。去:离开。
    36.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一词多义。答题时要结合具体的语言环境来分析。
    A.相同,闻:都是“听到”的意思;
    B.不同,可:大约/可以;
    C.相同,暮:都是“晚上”的意思;
    D.相同,望:都是“远看”的意思;
    故选B。
    37.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答题时先要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然后初步翻译,再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进行调整,做到文从字顺。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词:斗折,像北斗星那样曲折;蛇行,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明灭,时隐时现;
    ②重点词:态,气势;愈,更加;极,最;观,景象。
    38.本题考查对联的拟写。
    根据下联,再联系上联的意思可知,前半句“醉翁亭中”可对“小石潭上”;后半句上联意思是“心情悲伤,寒气透骨”可用“凄神寒骨”来概括,正好可以与下联并列短语“赏心悦目”相对。
    39.本题考查对文章情感的把握能力。
    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了解内容,结合文章的写作背景来分析。
    作者的“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由“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似与游者相乐”“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可知,作者的感情由“乐”变“凄”。作者遭贬失意来到山水中寻求解脱,发现小石潭,看到小石潭的景物感到高兴;久坐后,感觉四周空旷寂寥、凄清深远,又勾起自己谪居生活的孤寂悲凉的心境。
    【参考译文】
    【甲】
    【乙】
    从五泄寺的大门往右拐,有一条石头小路。走几步便听到迅雷般的轰鸣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僧人解释道:“这是瀑布的声音。”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仿如笔直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
    游人们坐在倾斜的岩石下方抬头望,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
    傍晚归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莫测。
    (2023·江苏淮安·校联考三模)阅读【甲】【乙】两部分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得西山后八日,寻山口西北道二百步,又得钴鉧潭。西二十五步,当湍而浚者为鱼梁①。梁之上有丘焉,生竹树。其石之突怒偃蹇②,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其嵚然③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④之登于山。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李深源、元克己时同游,皆大喜,出自意外。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
    噫!以兹丘之胜,致之沣、镐、鄠、杜⑤,则贵游之士争买者,日增千金而愈不可得。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书于石,所以贺兹丘之遭也。
    (选自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记》)
    【注】①鱼梁:一种捕鱼的设施,石头围成一道阻水堰,中间留有空洞。②突怒偃蹇:骤然突起或兀然高耸的样子。③嵚(qīn)然:山势高峻的样子。④罴(pí):棕熊。⑤沣(fēng)、镐(hà)、鄠(hù)、杜:均为古地名,其中沣、镐分别为周文王、周武王建都处。
    【乙】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周敦颐《爱莲说》)
    40.请用“/”给下面的文字划分朗读停顿。(划一处)
    梁之上有丘焉
    4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①止四百
    ②以兹丘之胜
    ③今弃是州也
    ④陶后鲜有闻
    42.翻译句子。
    ①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
    ②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
    43.结合【甲】文具体内容,分析作者买下小丘的原因。
    44.【甲】【乙】两文借小丘和莲花分别表达了怎样的情感和志趣?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40.梁之上/有丘焉 41.①只,仅仅 ②优美的景色 ③这个 ④少 42.①(我们在小丘上)枕着石头席地而卧,眼睛触及的是清澈明净的景色。②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君子。 43.小丘美好奇特小丘售价之低廉,小丘被主人抛弃暗含着作者被无辜贬低的愤慨,让作者同病相怜。想游目骋怀,感受自然的怡适和宁静。 44.情感:甲:怀才不遇的苦闷和重被任用的愿望。 乙: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的鄙弃。
    【解析】40.本题考查理解词语意思的能力。
    本题考查断句的能力。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依据句子意思进行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可先梳理语句意思,据此进行断句。本句句意为:坝顶上有一座小丘。据此断句为:梁之上/有丘焉。
    41.本题考查理解重点文言词语的意思。
    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只要四百文。止:只,仅仅。
    ②句意:凭着这小丘优美的景色。胜:优美的景色。
    ③句意:如今(它)被抛弃在这(荒僻的)永州。是:这。
    ④句意: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鲜:很少。
    42.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翻译能力。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重点词语有:
    (1)则:那么;清泠:清澈明净;谋:协调。
    (2)谓:认为;隐逸:隐居;者:……的人。
    43.本题考查理解概括能力。
    依据“其石之突怒偃蹇,负土而出,争为奇状者,殆不可数”可知,这表现了小丘美好奇特;依据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可知,这表现了小丘售价之低廉;依据“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而我与深源、克己独喜得之,是其果有遭乎!”可知,小丘被主人抛弃实际上暗含着作者被无辜贬低的遭遇及其愤慨之情,也让作者产生了同病相怜的感觉;依据“即更取器用,铲刈秽草,伐去恶木,烈火而焚之。嘉木立,美竹露,奇石显。由其中以望,则山之高,云之浮,溪之流,鸟兽之遨游,举熙熙然回巧献技,以效兹丘之下。枕席而卧,则清泠之状与目谋,瀯瀯之声与耳谋,悠然而虚者与神谋,渊然而静者与心谋。不匝旬而得异地者二,虽古好事之士,或未能至焉”可知,作者在欣赏美景的同时,感受到周围自然环境的怡适和宁静,因而内心愉悦。据此概括即可。
    44.本题考查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依据【甲】文中的“问其主,曰:‘唐氏之弃地,货而不售。’问其价,曰:‘止四百。’余怜而售之。”“今弃是州也,农夫渔父,过而陋之,贾四百,连岁不能售。”可知,这表现了怀才不遇的苦闷和重被任用的愿望的思想感情。
    依据【乙】文“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可知,这表达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以及对当时追名逐利的社会风气的鄙弃。
    【参考译文】
    【甲】(我)找到西山后的第八天,沿着山口向西北走两百步,又发现了钴鉧潭。钴鉧潭西面二十五步(的地方),在水流急而深处是一道坝。坝顶上有一座小丘,(小丘)上面生长着竹子和树木。小丘上的石头突出隆起、高然耸立,破土而出、争奇斗怪的,几乎(多得)数不清。那些重叠着、相负而下的石头,好像是(俯身)在小溪里喝水的牛马;那些高耸突出、如兽角斜列往上冲的石头,好像是在山上攀登的棕熊。
    小丘很小,不到一亩,可以把它装到笼子里占有它。(我)打听它的主人是谁,(有人)说:“这是唐家不要的地方,想出售却卖不出去。”(我)问它的价钱,(有人)说:“只要四百文。”我很喜欢(这个小丘),就(把它)买了下来。李深源、元克己这时和我一起游览,(他们)都非常高兴,(认为这是)出乎意料的收获。(我们)随即轮流拿起工具,铲割杂草,砍伐杂树,点燃大火把它们烧掉。美好的树木树立起来了,秀美的竹子显露出来了,奇峭的石头呈现出来了。(我们)站在小丘中间眺望,(只见)高高的山岭、漂浮的云朵、潺潺的溪流、自由自在游玩的飞鸟走兽,全都欢快地呈巧献技,来为这个小丘效力。(我们在小丘上)枕着石头席地而卧,眼睛触及的是清澈明净的景色,耳朵触及的是淙淙潺潺的水声,精神感受到的是悠远空旷的浩然之气,心灵感受到的是恬静幽深的境界。不满十天(我)就得到了两处风景胜地,即使古代爱好山水的人士,也许没有到过这地方吧。
    唉!凭着这小丘优美的景色,(如果)把它放到(京都附近的)沣、镐、鄠、杜(等这些繁华的地方),那么喜欢游赏的、争相购买的人每天增加几千文钱(购买)反而(恐怕)更加买不到。如今(它)被抛弃在(这荒僻的)永州,连农民、渔夫走过也鄙视它,售价(只有)四百文钱,一连几年也卖不出去。而唯独我和李深源、元克己因为得到它了而高兴,难道遇到这个小丘真的要靠运气吗?(我)把这篇文章写在石碑上,用来祝贺(我和)这小丘的遇合。
    【乙】水上、陆地上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李氏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积存的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生蔓,也不长枝。香气传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竖立在水中。(人们)可以远远地观赏(莲),而不可轻易地玩弄它啊。
    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牡丹,是花中的富贵者;莲花,是花中的君子。唉!对于菊花的喜爱,在陶渊明以后很少听到了。对于莲花的喜爱,和我一样的还有谁?(对于)牡丹的喜爱,人数当然就很多了!
    (2023·广西贵港·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柳宗元传
    顺宗即位,王叔文、韦执谊用事①,尤奇待宗元。叔文欲大用之,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即罹窜逐②,涉履蛮瘴③,崎岖堙厄④,蕴⑤骚人之郁悼,写情叙事,动必以文。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节选自《旧唐书》)
    【注】①用事:当权执政。②罹窜逐:遭遇放逐。③涉履蛮瘴:经历蛮地瘴病之苦。④堙厄:道路艰难。⑤蕴:积聚。
    4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不同的一项是( )
    A.伐竹取道 齐师伐我
    B.以其境过清 不以物喜
    C.尤奇待宗元 水尤清冽
    D.会居位不久 会天大雨
    46.下面对《小石潭记》理解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文章是按照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的顺序来写的。
    B.文章在写潭中游鱼时,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描写其动静状态。
    C.“四面竹树环合”既与前文“伐竹取道”呼应,又突出了小石潭的幽僻。
    D.文章在写景中传达出作者孤凄悲凉的心境,是一篇情景交融的佳作。
    47.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为骚文十数篇,览之者为之凄恻
    48.《小石潭记》分别描写出“潭石”“潭水”“潭源”怎样的特征?请用自己的话概括。
    49.请结合上述两文,说说柳宗元在小石潭边产生孤凄悲凉的心境的原因。
    【答案】45.A 46.B 47.(1)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2)(他)写作骚体文章十多篇,阅读的人都为之凄婉感伤。 48.①潭石:奇形怪状。②潭水:声悦清澈。③潭源:曲折神秘。 49.①王叔文改革失败后,柳宗元一再遭贬,心中愤懑。②被贬之地荒凉偏远。③小石潭环境幽深冷寂。
    【解析】45.考查一词多义。
    A.砍伐\讨伐;
    B.因为\因为;
    C.尤其\尤其;
    D.适逢\适逢;
    故选A。
    46.考查内容理解。
    B.“采用‘移步换景’的方法”有误,应为:采用“动静结合”的方法。故选B。
    47.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犬牙,像狗的牙齿一样。差互,互相交错。其,它的。源,源头。(2)为,写。十数篇,十几篇。为,因为。凄恻,凄婉感伤。
    48.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可知,潭石的特点是奇形怪状。
    根据“闻水声,如鸣珮环”“水尤清冽”可知,潭水的特点是声悦清澈。
    根据“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可知,潭源的特点是曲折神秘。
    49.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乙文中的“会居位不久,叔文败,与同辈七人俱贬。宗元为邵州刺史,在道,再贬为永州司马”可得,王叔文改革失败后,柳宗元一再遭贬,心中愤懑。
    根据乙文中的“即罹窜逐,涉履蛮瘴,崎岖堙厄”可得:被贬之地荒凉偏远。
    根据甲文中的“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可得:小石潭环境幽深冷寂。
    【参考译文】
    乙:唐顺宗继帝位后,王叔文,韦执谊当权执政,尤其看重礼遇柳宗元,王叔文准备重用他,但恰逢在位时间不长,王叔文就失败了,柳宗元他和七名同辈一起都被贬了。柳宗元被贬为邵州(今湘南重庆)刺史,在赴任途中,又被贬为永州(今湖南零陵)司马,柳宗元遭贬遂,经历卖地的瘴病之苦,身处崎岖险阻的环境,这更激起了失意文人的压抑愤恨。他抒情叙事,把一切都寄寓在诗文中。作骚体文章十多篇,阅览的人都为之伤感。
    (2023·山东济宁·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乙】
    从山门右折,得石径。数步,闻疾雷声,心悸。山僧曰:“此瀑声也。”
    疾趋,度石罅①,瀑见。瀑行青壁间,撼山掉②谷,喷雪直下,怒石横激③如虹,忽卷掣折④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游人坐欹⑤岩下望,以面受沫,乍若披丝,虚空皆纬,至飞雨泻崖,而犹不忍去。
    暮归,各赋诗。所目既奇,思亦变幻。
    (选自袁宏道《观第五泄⑥记》)
    【注】①罅(xià);缝隙,裂隙。②掉:摇动。③怒石横激:突兀的岩石横拦瀑布,激起水花。④掣折:转折。⑤欹;斜靠。⑥第五泄;第五级瀑布。今浙江境内。
    50.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水尤清冽 尤:格外
    B.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
    C.佁然不动 佁然:安适自在的样子
    D.悄怆幽邃 邃:深
    51.下列句子中加点“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以面受沫
    A.何以战B.策之不以其道
    C.以其境过清D.咨臣以当世之事
    52.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解释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不是唐宋八大家之一,是唐代文学家。世称“柳河东”“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柳宗元与韩愈并称为“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B.两文写水,突出了水的不同特点。其中甲文突出了水的清澈,乙文突出了水的气势雄伟而壮美。
    C.乙文写景的作品,是“从……”开始,到“……去”结束,其突出特点是借景抒情、移步换景。而甲文的写作手法与它不同。
    D.两文都表达了作者被贬谪后的孤独、寂寞、凄凉之情。
    5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54.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
    忽 卷 掣 折 而 后 注 水 态 愈 伟 山 行 之 极 观 也
    【答案】50.C 51.D 52.B 53.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54.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解析】50.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佁然:静止不动的样子。故选C。
    5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
    例句中的“以”意思是介词,用,拿。
    A.介词,凭借;
    B.介词,按照;
    C.连词,因为;
    D.介词,用,拿;
    故选D。
    52.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A.柳宗元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C.甲文的写作手法与它相同;
    D.乙文表达了作者对第五泄的喜爱、赞叹之情;
    故选B。
    53.本题考查的是理解并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重点的词有“西南(向西南方)”“斗(像北斗星)”“蛇(像蛇)”等。
    54.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的前提是对文意的领会。首先通读全文,了解文意,依据语境断句。可借助标志性词语断开比较明显的地方,分清谓语动词的界限,注意对称句式,常见虚词的位置及词性,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本句意思是: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因此断句为:忽卷掣折而后注/水态愈伟/山行之极观也。
    【参考译文】
    乙:从五泄寺的大门往右拐,有一条石头小路。走几步便听到迅雷般的轰鸣声,心里感到害怕。山上的僧人解释道:“这是瀑布的声音。”
    快步走去,迈过一块石头缝隙,就看见了瀑布。石头青绿,陡如刀削,没有一丝泥土,三面石头就像外城一样耸立。瀑布在青壁间落下,震撼着山谷,仿如笔直向下喷出雪花一样,突兀的岩山横拦瀑布,激起水花,就像彩虹,拍到岸边水浪突然卷起来然后才落回水中,水的气势更加雄壮,是游人看到的最壮观的景色了。
    游人们坐在倾斜的岩石下方抬头望,用自己的脸接住迸起的水沫,开始就像一丝凉线,空空的都像编织物的横线,到了飞雨泻崖,还留恋不想回去。
    傍晚归来,游人们各自写诗赞叹。所看到的景色已经非常绮丽,回想起来更加变幻莫测。
    (2023·广东东莞·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甲】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②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③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节选自柳宗元《小石潭记》)
    【乙】
    道州①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两岸悉皆怪石,敧嵌②盘屈,不可名状。清流触石,洄悬激注。佳木异竹,垂阴相映。此溪若在山野,则宜逸民退士之所游处;在人间,则可为都邑之胜境,静者之林亭。而置州③以来,无人赏爱。徘徊溪上,为之怅然。
    (元结《右溪记》)
    【注】①道州:今湖南省道县。唐时偏僻荒凉,元结曾在此为官。②嵌:张开。③置州:设置州郡。
    55.【甲】文第①段描写的内容是:
    【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
    56.下面加点词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潭中鱼可百许头 可:大约,大概
    B.以其境过清 清:凄清
    C.两岸悉皆怪石 悉:全
    D.不可名状 状:形状
    57.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②佳木异竹,垂阴相映。
    58.请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道 州 城 西 百 余 步 有 小 溪 南 流 数 十 步 合 营 溪
    59.【甲】【乙】两文的作者带我们去“小石潭”和“右溪”游览了一番,请你结合选文说说“小石潭”和“右溪”的相似之处。
    【答案】55. (潭)水和(游)鱼 清流触石,洄悬激注 56.D 57.①那溪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②美好的树木与奇异的山竹,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58.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59.①都地处荒郊,少有人来;② 都是以石为底、为岸;③景色都很优美;④ 都能使人产生凄凉、惆怅之感。
    【解析】5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第一空,甲文首段“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写可以看到小石潭中鱼儿的数量与鱼儿在水中游动的样子,,侧面体现潭水清澈;“日光下澈,影布石上”,写日光直射水底,鱼的影子映在石上,也侧面的凸显小石潭水之清。据此可知甲文首段描写的内容是:(潭)水和(游)鱼。
    第二空,乙文中描写溪水的语句是“清流触石,洄悬激注”,意思是: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表现了溪水的清澈与激荡。
    56.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D.句意: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状:描绘;
    故选D。
    57.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重点词有:
    (1)犬牙:像狗的牙齿;差互:交错不齐;源:源头;
    (2)佳:美好的;异竹:奇异的山竹;垂阴相映:投下的阴影互相遮映。
    58.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
    句意: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
    根据句意断为:道州城西百余步/有小溪/南流数十步/合营溪。
    5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从甲文中的“寂寥无人”和乙文中的“而置州以来,无人赏爱”可知,“小石潭”和“右溪”都地处荒郊,少有人来;
    从甲文中的“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和乙文中的“水抵两岸,悉皆怪石”可知,“小石潭”和“右溪”都是以石为底、为岸;
    从甲文中的“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和乙文中的“休木异竹,垂阴相荫”可知,“小石潭”和“右溪”景色都很优美;
    从甲文中的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和乙文中的“徘徊溪上,为之怅然”可知,“小石潭”和“右溪”都能使人产生凄凉、惆怅的感受。
    【参考译文】
    【乙】在道州城西边一百多步的地方,有一条小溪。它向南流几十步远,并入营溪。溪水两岸,全都是怪石,它们倾斜嵌叠,回旋盘曲,姿态奇特,无法用语言来形容。清澈的溪流冲击到岩石,便激起腾空的浪花和股股洄流。岸边还有美丽的树木和珍奇的青竹,垂下荫影相互遮蔽。这条溪水如果在空旷的山野,那是很适合隐士游览和居住的;如果在人烟聚集的地方,也可成为城市居民游览的胜地,和爱清静者休憩的园林。可是自从道州城成为州的治所以来,却至今没有人们来欣赏它和喜爱它;我在溪水旁徘徊,为此怅然惋惜!
    方法提示或文言现象
    文言加点字解释
    课内迁移法:既出,便扶向路。
    ①石渠之事既穷:
    联系语境法:
    ②可罗胡床十八九居之:
    通假字:左手倚一衡木。
    ③流若织文:
    词类活用:公将鼓之。
    ④民又桥焉:
    相关试卷

    专题27 核舟记-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27 核舟记-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27核舟记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专题27核舟记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49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21 周亚夫军细柳-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21 周亚夫军细柳-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21周亚夫军细柳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专题21周亚夫军细柳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2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12 活板-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专题12 活板-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文件包含专题12活板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专题12活板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1页, 欢迎下载使用。

    语文朗读宝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专题23 小石潭记-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