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点27:筛选整合信息-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全国通用)
展开考点27:筛选整合信息
考点27:筛选整合信息
“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具体包含两方面要求,一是“筛选信息”,二是“整合信息”。 筛选信息是指按照题目的要求对文本进行分析,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快速准确地捕捉到命题所需要的有效信息。 整合信息是指根据答题的要求,对筛选所得的信息做出正确的认知,把握各信息材料之间的关系,并能归纳、综合,或者按照命题要求进行信息重组,形成准确的答案。
论述类文本(主要包括论文、杂文、评论等)、文学类文本(包括小说、散文、戏剧、诗歌等)和实用类文本(包括人物传记、新闻、调查报告、科普文章等)都会考到这一类题目。这一考点主要考查学生的观察能力、领悟能力、信息筛选能力、语言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 筛选并整合说明文中的重要信息,是说明文阅读中能力层级较高的综合考查点。其命题角度主要有:①要求筛选出文章的基本观点、最新知识和基本概念。②要求筛选出阐述文中重要概念、知识的材料。
常见考查形式: 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有的要求限定字数)。 ②揭示题目的含义,或者给文章加标题。 ③概括说明事物的特征或事理。 ④解释文中出现的一些概念。 ⑤用原文的语句回答问题或按题目要求找出相对应的语句。 ⑥对照材料辨别题中信息的正误。
例1:叶圣陶《苏州园林》(部编版八上)“思考探究”一: 课文中哪一句话最能说明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具体展开说明的? 【答案示例】(1)课文从游览者的角度来概括苏州园林的整体特征:“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 (2)课文主体部分先从亭台轩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树木的映衬、近景远景的层次四个主要方面来说明苏州园林的特点,又补充说明了苏州园林每一个角落的构图美、门窗的图案美、建筑的色彩美,这些都与前边的总括句密切相关。
例2:竺可桢《大自然的语言》(部编版八下)“思考探究”一: 本文题为《大自然的语言》,主要是讲物候现象,你能概括一下“物候”是什么吗? 【答案示例】草木荣枯、候鸟去来等自然现象,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称之为物候。作为物候学的研究对象,物候就是指动植物等随着气候变化而在生长、发育、迁徙、繁殖等生命活动方面作出的反应。
一、筛选信息 (1)明确筛选的目的和标准。目的和标准是筛选信息的依据,心中要始终装着“标准”这一概念,这里的标准是指题干的要求或选项的话题。 (2)重点对相对、相反、相近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文中那些相对、相反、相近的信息容易混淆,理清了它们的界限,问题就容易解决了。 (3)注意信息表述方式的变化。相同的信息往往有不同的表述方式,容易造成误解,要透过语言形式的外衣提取信息的中心内容。
例:【2022年山东临沂中考】《能吸入的新冠疫苗》: 吸入用新冠疫苗给药方式的“创新”表现在什么方面? 【解析】考查筛选信息并整合信息的能力。选取原文中能表现题意的词句作答。本题可依据文章第②段“吸入用新冠疫苗是康希诺生物创新了给药方式,用雾化器将新冠疫苗雾化成微小颗粒,模拟新冠病毒从呼吸道黏膜侵入的逻辑,通过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从而有效免疫变异毒”这一内容概括作答。 【答案】①用雾化器将新冠疫苗雾化成微小颗粒。②通过吸入的方式进入呼吸道和肺部。
例:【2022年陕西中考】非连文本阅读: 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概括“陕西智慧”为中国航天事业做了哪些“助力”。 【参考答案】 ①为2月27日成功发射的两个型号火箭及一相关卫星提供动力支持; ②参与打造并负责运营“西电一号”卫星; ③圆满完成了多点并行发射测控任务; ④培养了一批青年技术人才。
二、整合信息 (1)剔除多余重叠信息。筛选出来的信息有的是多余的,有的是交叉重叠的,整合时要进行甄别删除。 (2)合理加工组合信息。在一篇文章中,解说同一观点的材料可能不集中在同一段路或相邻的段落,阅读时要善于寻找分散的信息,并把它们拉近,使其聚在一起。寻找分散的信息是阅读文章,特别是阅读论述类、说明类文本经常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也是考查筛选整合信息的重点之一。
例:【2022年陕西中考】非连文本阅读: 就目前正在进行的实验项目而言,为什么要开展在轨科学实验?请结合【材料四】分点概括。 【参考答案】 一是揭示微重力环境下的特殊现象; 二是助力地面科学研究,改进工艺水平; 三是研究特殊环境因素对生物体材料、元器件等的影响; 四是进一步探索未知领域。
例:【2023年北京中考】非连文本阅读: 从上述三则材料可以看出,提高首都公共文明建设水平需要从 、 、 三个方面系统设计,整体推进。 【解析】本题考查信息筛选整合。 结合材料一最后一句话“明确的目标是提高首都公共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基础”,材料二最后一句话“合理的工作方式是提高首都公共文明建设水平的重要策略”,材料三最后一句话“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是提高首都公共文明建设水平的有力保障”可知,提高首都公共文明建设水平需要从明确的目标、合理的工作方式和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三个方面系统设计,整体推进。 【答案】明确的目标、合理的工作方式、有针对性的工作举措
三、答题步骤: (1)整体感知原文,把握文本要点。这是筛选信息的前提条件。答题前,要迅速地阅读全文,逐段了解基本意思,尤其是主要段落的内容,还有文章的基本结构层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说明对象及其特征或文章的内容要点等。如《大自然的语言》这篇文章的说明对象是物候及物候学的特性与本质。因此文中直接与物候及物候学有直接关系的语段中必然隐藏着主要信息。与此无明显直接关系的第一段显然不是主要信息的存在区域。
(2)锁定答题区域,抓住关键信息。仔细审题,结合题干及答题要求,再返回相关的重点段落,找出问题具体与哪些内容有关,做到“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篇”。阅读时要抓住诸如“首先”“其次”“另外”“还有”“也”“除此之外”等提示语,以及过渡句、段首句、文末点题句、问题前后句等关键句,它们往往能给我们提供一些集中有效的信息。要跳过材料中重复冗赘信息、比较信息、成因背景信息、描写信息、作用意义信息和举例信息,准确地捕捉到所需要的有效信息。
①说明文的主要信息当然要以说明为表达方式表现出来。所以筛选时,如《大自然的语言》的第一、二段中的大量的描写必然要筛选掉。 ②说明文中举出的例子一定不是主要信息。主要信息是在例子前后出现的能反映例子本质特征的那些表述。如《大自然的语言》的“北京的物候记录,1962年的山桃、杏花、苹果、榆叶梅10、西府海棠、丁香、刺槐的花期比1961年迟十天左右,比1960年迟五六天。……如果能注意到物候延迟,选择适宜的播种日期,这种损失就可能避免”,这一段话的例子说明的目的是“物候对于农业的重要性”,显然是主要信息。
③主要信息大多出现在显著的位置上。显要位置在文中,大多是文首、段首;文尾、段尾。这一位置上的句子大多是说明性段落的中心句。如《大自然的语言》第7-11段的开头分别是:“首先是纬度”“经度的差异是影响物候的第二个因素”“影响物候的第三个因素是高下的差异”“此外,物候现象来临的迟早还有古今的差异”,这几段的首句都是每一段的中心句,自然是每一段的主要信息。
(3)认真比较分析,准确判断信息。阅读文章和筛选信息阶段,对信息的理解、捕获不一定透彻、全面。因此,答题时要反复斟酌,分析比较,去伪存真,对信息做出准确判断。要求筛选的材料一般都会有若干层意思,解答时,要抓准,不能漏了其中的一些层意。每一个层意,就是一个筛选整合的归结点,自然,也会是一个赋分点。
(4)做好同类合并,归纳整合答案。找到语段中符合题干要求的若干信息后,看看相关信息、相同信息、不同信息各是什么,都是从哪几个方面来传达的,然后将相同的信息进行大合并,相关的信息进行小合并,不同的信息并列到一起即可。要把原文中能够表现题意的有关词语或句子,尤其是重点词句作为整合的主要对象,因为它们是答题的主要信息,在此前提下进行整合,才能提高准确度。
(5)对比判断印证,规范答题要求。简答题,要组织语言表达,规范答题(包括字数限定、要点编上序号等);从文中找出的语句还必须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或重新组织,做到言简意赅,准确表达。选择题,要把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进行比较分析,以判断选项信息的正误。 依据分值,确定提取要点数量。筛选提取题型,一般都要求考生分点罗列回答,因而筛选提取数量是令我们头疼的问题。其实,抓住分值一般都能解决,例如分值为3分,一般有三个要点;分值为4分,一般有两个或四个要点。
例:【2020年贵州黔西南中考】《新一代飞船》: 新一代飞船和神州飞船相比,在功能和技术上有哪些进步?简要列出三条。 【解析】本题考查对信息的筛选和整合能力。由“还可以送航天员去38万公里外登月甚至去更远的星球探险”可得出:航程更远;由“它可以一次运送6-7名航天员,是神舟飞船承载能力的两倍”可得出:运载能力更强,可以一次运送6-7名航天员;由“既能把航天员送到空间站,也能向空间站运送大量的补给物资,或者把航天员们在空间站做的试验样品带回地球”可得出:既可载人,又可载物;由“而新一代的返回舱空间更大,可以根据需
做‘隔间’打造出工作区、娱乐区、餐饮区和卫生区,为航天员提供更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可得出:返回舱空间更大,航天员工作生活方便舒适;由“重量减轻了30%,防热效率比神舟飞船更高,不仅更安全,而且首次采用可拆卸更换设计,可以重复使用,降低了成本”可得出:重量减轻了30%,防热效率比神舟飞船更高,更安全,降低了成本。 【答案】①航程更远、更安全、节约了成本,既可载人,又可载物。②重量减轻了30%,防热效率比神舟飞船更高。③返回舱空间更大,航天员工作生活方便舒适。(可一次运送6-7名航天员,是神舟飞船承载能力的两倍)
例:【2023年甘肃武威中考】《行道树的选择标准》: 根据文章内容,完成下图。 【解析】考查筛选信息。①根据第③段中的“所以能种在树池里的树,最重要的是‘抗逆性’强”可得:“抗逆性”强。②根据第④段中的“但城市绿化,最好三五年内就能‘成材’堪用”可得:生长速度快。③根据第⑧段中的“满足这些‘硬’条件后,还有‘软’条件”可得:“软”条件。 【答案】①“抗逆性”强;②生长速度快;③“软”条件。
【相关知识】 明确筛选信息与概括要点的区别: (1)从阅读的出发点看,筛选信息都事先有个明确的要求,总要印证什么观点,为观点找寻点什么材料;概括要点则没有这样的要求,或者说要求就在于“概括”活动本身。 (2)从阅读的方式看,筛选信息属于跳读,看到无关紧要的信息,即使是篇章或段落中表达中心意思的信息,也要舍弃;概括要点则按部就班,要对每句话、每段话理解和领悟,从中总结出中心意思。
(3)从结论的性质看,筛选信息往往提取文章的局部信息;概括要点则涉及全文或全段的整体信息。 (4)从结论的形态看,筛选信息往往引文中的原话,只是偶有改造、加工而己;概括要点则较少用文中的原话,更多的是经过浓缩、加工的。
【2022年吉林中考】中国航天的硬核浪漫 ①蛟龙入海、嫦娥奔月、鸿雁传书……曾经,这些流传在中华大地上的呢喃,是华夏儿女对星空和深海的想象。如今,在中国科学家执着的探索下,神话变成了现实。一个个国之重器,承载着国人的梦想。它们的名字,也集结了传统智慧与探索未知的浪漫。 ②AG600别名“鲲龙”,取意“鲲鹏展翅,蛟龙入海”,是目前世界上在研最大的水陆两栖飞机,既能在陆地上起降,又能在水面上起降。而“鲲鹏”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上古神兽。据庄子《逍遥游》记载:“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③“鲲龙”的命名,既体现了其水陆两栖的特色,也蕴含着航天人的期冀和祝福。在成功实现陆上首飞和水上首飞后,2020年7月26日,“鲲龙”AG600成功实现海上首飞。 ④“蛟龙”也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神兽。相传,蛟和龙居深水中,蛟能发洪水,龙能兴云雨。我国首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取“蛟龙”入水,乘风破浪、以利万物的美好寓意。目前,“蛟龙”号的作业能力可达7000米,能在全球海洋面积99.8%的海域潜行。 ⑤中国行星探测任务被命名为“天问”系列,标识为“揽星九天”。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 ⑥“天问”之名源于屈原的长诗《天问》,表达了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⑦自古以来,“北斗”就是中华民族的指路明灯。北斗,共有七星,因在北方聚成斗形,故被称为“北斗”,又名“北斗七星”,上古时期被用来判断方向、确定季节、知晓时辰,至今都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 ⑧“孤月沧浪河汉清,北斗错落长庚明”,中国古代诗人对北斗七星有着无限遐思。当中国科学家开始研制自己的卫星导航系统,便以这一传统文化中寓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命名。2020年6月23日,“北斗三号”系统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发射成功。 ⑨至于“嫦娥工程”和“玉兔”号则源自我们熟知的“嫦娥奔月”的故事,承载着古人对月球的浪漫想象。在神话中,“玉兔”是古人同情嫦娥进而添补的温暖情节。如今,“玉兔”是我们追求和平的象征。“玉兔”的善良、纯洁、敏捷和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
⑩在古代,人们用“鸿雁”指代信差。汉武帝时,苏武被匈奴扣留多年。后来汉朝派使者要求匈奴释放苏武,匈奴单于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真相并出主意,让他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这样,匈奴无法谎称苏武已死,只得把苏武放回汉朝。自此,“鸿雁传书”用来指代书信传递。“鸿雁传书,永不失联”,用“鸿雁”命名全球地轨卫星通信系统,承载了航天人的美好祝福。 ⑪《西游记》中,孙悟空在进过太上老君的炼丹炉后,具备了“火眼金睛”的技能。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命名“悟空”,取义“领悟、探索太空”,希望它能够如孙悟空的“火眼金睛”,识别太空中暗物质的踪影。2015年12月17日,“悟空”成功发射升空,虽然设计寿命只有3年,但经过评估,目前它仍在太空服役。(选自《青年文摘》2021年第18期,有删改)
1.下面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计划发射。 B.“北斗七星”在上古时期只被用来判断方向。 C.“玉兔”是追求和平的象征,与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没有关联。 D.我国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命名“悟空”,希望它能够识别太空中暗物质的踪影。 【解析】A.根据第⑤段中的“2020年7月23日,我国‘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可知本项“计划发射”有误; B.根据第⑦段中“上古时期被用来判断方向、确定季节、知晓时辰,至今都是北半球天空的重要星象”可知本项“只被用来判断方向”有误; C.根据第⑨段中的“‘玉兔’的善良、纯洁、敏捷和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既形似又神似”可知本项“与月球车的构造、使命没有关联”有误;故选D。 【答案】D
2.请写出画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并分析其作用。 目前,“蛟龙”号的作业能力可达7000米,能在全球海洋面积99.8%的海域潜行。 【解析】考查说明方法。画线句中有准确的数字,所以是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前一个数字“7000米”,准确地说明了“蛟龙”号的作业能力强大。后一个数字“99.8%”准确地说明了“蛟龙”号的潜行范围广。列举准确的数字,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答案】列数字,准确地说明了“蛟龙”号的作业能力强大,潜行范围广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
3.概括本文的说明对象。 【解析】考查说明对象。本文的首段直接提出了说明对象。根据其中的“一个个国之重器,承载着国人的梦想。它们的名字,也集结了传统智慧与探索未知的浪漫”可知,说明对象是“中国航天一个个国之重器的名字里集结的传统智慧与探索未知的浪漫”。 【答案】中国各个国之重器名字中的传统智慧与浪漫。
✱4.“中国航天的硬核浪漫”中的“浪漫”一词如何理解? 【解析】 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第③段中的“既体现了其水陆两栖的特色,也蕴含着航天人的期冀和祝福”可得:名字中蕴含着航天人的期冀和祝福。 根据第④段中的“我国首艘深海载人潜水器‘蛟龙’号,取‘蛟龙’入水,乘风破浪、以利万物的美好寓意”可得:有乘风破浪、以利万物的美好寓意。 根据第⑥段中的“表达了对真理追求的坚韧与执着,体现了对自然和宇宙空间探索的文化传承,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可得: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 根据第⑧段中的“便以这一传统文化中寓意光明和方向的星座命名”可得:寓意光明和方向。 根据第⑨段中的“如今,‘玉兔’是我们追求和平的象征”可得:是追求和平的象征。 根据第⑩段中的“用‘鸿雁’命名全球地轨卫星通信系统,承载了航天人的美好祝福”可得:承载了航天人的美好祝福。
✱4.“中国航天的硬核浪漫”中的“浪漫”一词如何理解? 【答案】名字中蕴含着航天人的期冀和祝福;有乘风破浪、以利万物的美好寓意;寓意探求科学真理征途漫漫,追求科技创新永无止境;寓意光明和方向;追求和平的象征;承载了航天人的美好祝福。
【2022年内蒙古通辽中考】[材料一] 红色旅游,是把红色人文景观和绿色自然景观相结合、把革命传统教育与促进旅游产业发展相结合的一种新型主题旅游形式。游客在旅游中既能观光赏景,又能自然而然地接受革命传统和理想信念的教育。 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且持续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公路建设,为红色旅游行业发展提供多方位的支持。随着资源的不断扩充,红色旅游发展方兴未艾。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红色旅游出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整个“十三五”期间,红色旅游出游人数保持稳定增长,在国内旅游市场中维持在11%以上的市场份额。
[材料二] 红色旅游消费呈现出家庭化、年轻化的趋势。带孩子前往红色景点参观学习,在旅游中了解中国革命历史、缅怀先烈,让孩子获得历史熏陶、文化感悟,成为诸多“家庭团”对红色旅游的新诉求。家长们希望孩子在这里汲取精神力量,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做对社会有用的人。红色旅游因此也承载着重要的家庭教育功能。 红色旅游要吸引年轻一代,必须意义和趣味并存,以更时尚新潮、有现代感的方式满足年轻人的需求。西柏坡、井冈山、延安、遵义等革命圣地,开发出了军歌嘹亮、红色运动会、红色趣味游戏、大型实景演出等一大批旅游产品,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教育效益。上海市红色旅游景区以中共四大为故事背景创作剧本,并在红色旅游线路中融入“密室逃脱"、党史知识问答、城市定向等形式,将游客引入对上海红色基因的情景体验中。这种沉浸式的红色旅行体验,让游客从历史的“旁观者”变成了“参与者”。新增的时尚元素,如智能导览、趣味闯关、互动微游等,也激发了众多年轻人主动探索发掘红色文化的兴趣。 如今,一座座新发展起来的红色旅游城市,一批批知名红色旅游品牌,一条条经典红色旅游线路,已逐渐成为年轻一代心中的红色向往。
[材料三] 发展红色旅游,可以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搞活农村经济,从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中国革命是从乡村走出来的,乡村承载了中国革命的红色记忆,推动红色旅游和乡村振兴融合发展,具有天然的基础。如今,许多地区以文化生态协同发展为支撑,发展“红+绿”(红色旅游+绿水青山)、“红+古”(红色旅游+古村落)、“红+乡”(红色旅游+美丽乡村)等“红色+”业态模式,不断推进红色旅游与民俗文化、乡村文化、自然景观相结合。比如:河南新县在发展红色旅游时,推出“吃信阳菜、品毛尖茶、看淮上山水、住豫南民宿,听红色故事”系列项目,通过红色旅游的带动,建成精品民宿118处,同时拉动了餐饮、茶叶销售等产业。红色旅游已经成为当地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建设的重要引擎。
✱1.以上三则材料围绕“红色旅游”各说明了哪些内容,请你清晰表述出来。 【解析】考查筛选信息。 根据材料一中的“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且持续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公路建设,为红色旅游行业发展提供多方位的支持”可得:政府出台政策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支持。 根据材料二中的“红色旅游因此也承载着重要的家庭教育功能”“红色旅游要吸引年轻一代,必须意义和趣味并存,以更时尚新潮、有现代感的方式满足年轻人的需求”可得: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以及发展趋势。 根据材料三中的“发展红色旅游,可以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搞活农村经济,从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可得:发展红色旅游,可以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搞活农村经济,从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1.以上三则材料围绕“红色旅游”各说明了哪些内容,请你清晰表述出来。 【答案】 ①政府出台政策为“红色旅游”发展提供支持。 ②红色旅游的教育功能以及发展趋势。 ③发展红色旅游,可以促进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搞活农村经济,从而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2.请分析【材料二】中画线句子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西柏坡、井冈山、延安、遵义等革命圣地,开发出了军歌嘹亮、红色运动会、红色趣味游戏、大型实景演出等一大批旅游产品,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教育效益。 【解析】考查说明方法。画线句列举了“西柏坡、井冈山、延安、遵义等革命圣地”等地的实例,这是举例论证。联系本段首句“红色旅游要吸引年轻一代,必须意义和趣味并存,以更时尚新潮、有现代感的方式满足年轻人的需求”可知,此处举例具体有力地说明了红色旅游要吸引年轻一代,必须意义和趣味并存,以更时尚新潮、有现代感的方式满足年轻人的需求。 【答案】举例子,具体有力地说明了红色旅游要吸引年轻一代,必须意义和趣味并存,以更时尚新潮、有现代感的方式满足年轻人的需求。
3.请分析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能否删去。 统计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红色旅游出游人数超过1亿人次,整个“十三五”期间,红色旅游出游人数保持稳定增长,在国内旅游市场中维持在11%以上的市场份额。 【解析】考查说明文语言。首先要明确观点:不能。然后分析原因。“统计数据显示”说明后文中现出的数据“超过1亿人次”“在11%以上”是具体真实的,是有据可查的,并不是凭空编造。如果去掉,读者会对数据存疑,与事实不符。加点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所以不能去掉。 【答案】不能。“统计数据显示”表示后面的数字都是具体真实的,不是编造的,如果去掉,与事实不符。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4.我们通辽自然景色优美,民风民俗淳厚,革命历史悠久。细读三则材料,就你熟悉的旅游景点,结合自然景观、民俗和乡村文化,为家乡发展“红色旅游”出谋划策,提出建议。 【解析】考查提出建议。根据材料一中的“近年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并且持续增加资金投入,加强公路建设,为红色旅游行业发展提供多方位的支持”可提出建议:政府加强组织领导,出台相应政策,增加资金投入,完善顶层设计。根据材料二中的“红色旅游要吸引年轻一代,必须意义和趣味并存,以更时尚新潮、有现代感的方式满足年轻人的需求”可提出建议:景区建设融入现代时尚元素,以吸引年轻一代。根据材料三中的“通过红色旅游的带动,建成精品民宿118处,同时拉动了餐饮、茶叶销售等产业。红色旅游已经成为当地巩固脱贫成果、推进乡村建设的重要引擎”可提出建议:以旅游带动经济,经济发展以后又可以反哺旅游,形成两者的良性循环。 【答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加强规划设计;三是提炼升华红色文化精神内涵;四是注重品牌载体建设;五是改进展陈方式;六是创新宣传模式。
考点35:厘清思路结构-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考点35:厘清思路结构-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全国通用),共42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目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34:分析段落作用-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考点34:分析段落作用-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全国通用),共46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目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考点33:体会词句作用-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全国通用): 这是一份考点33:体会词句作用-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高频考点精讲课件(全国通用),共54页。PPT课件主要包含了考点目录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