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 初中物理 专题01 机械运动(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学生版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资料中包含下列文件,点击文件名可预览资料内容
    • 教师
      【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 初中物理 专题01 机械运动(知识梳理+典例+练习)讲义 教师版.docx
    • 学生
      【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 初中物理 专题01 机械运动(知识梳理+典例+练习)讲义 学生版.docx
    【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 初中物理 专题01 机械运动(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学生版01
    【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 初中物理 专题01 机械运动(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学生版02
    【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 初中物理 专题01 机械运动(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学生版03
    【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 初中物理 专题01 机械运动(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学生版01
    【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 初中物理 专题01 机械运动(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学生版02
    【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 初中物理 专题01 机械运动(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学生版03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25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 初中物理 专题01 机械运动(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学生版

    展开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 初中物理 专题01 机械运动(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初中物理专题01机械运动知识梳理+典例+练习讲义教师版docx、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初中物理专题01机械运动知识梳理+典例+练习讲义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知道机械运动,举例说明机械运动的相对性。
    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会根据生活经验估测长度和时间。
    能用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并能进行简单计算。会测量物体运动的速度。
    二、思维导图
    三、知识梳理与典例
    一、长度的测量
    1. 单位:测量某个物理量时用来进行比较的标准叫做单位。
    2. 长度单位
    (1)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2)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3)单位换算
    1km=103m=106mm=109μm=1012nm。 1m=10dm=102cm=103mm。
    3. 常见的测量工具:刻度尺、皮尺、三角板、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4. 刻度尺的使用
    (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
    (2)放置刻度尺时,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长度保持平行,不能歪斜;如因零刻度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作为零刻度线时,最后读数中要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3)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如图所示,乙的读数方法是正确的。除读出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
    (4)记录数据要由数字和单位组成,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意义的。上图中铅笔的长度为:2.60cm。
    5. 长度的估测:一些常见物体的长度
    普通中学生的身高约为160cm,一层楼高度约为3m,一只新铅笔的长度约为18cm,铅笔芯的直径约为1mm,乒乓球的直径约为4cm,黑板的长度约为2.5m,课桌高约为0.7m,篮球直径约为24cm,手掌宽度约为1dm等。
    6. 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1)配合法(平移法):如图所示,纪念币的直径=3.00cm-1.00cm=2.00cm

    (2)累积法(测多算少法)
    如图所示,测出线圈的总长度L,数出线圈的圈数为n,则细铜丝的直径d= L/n.
    (3)化曲为直法
    如图所示,用细线沿铁路线截取相同长度的一段,拉直后测量AB的长度即可。铁路线的实际长度:L=AB×比例尺
    二、时间的测量
    1. 时间单位
    (1)国际单位是秒,符号s。
    (2)常用单位有:小时(h)、分钟(min)。
    (3)单位换算: 1h=60min 1min=60s
    2. 时间的测量工具:生活中常用钟表、手表测量时间,物理实验中常用停表测量时间。
    3. 停表的读数方法
    (1)看清停表的量程与分度值:量程以小表盘为准,分度值看大表盘的刻度。
    (2)停表的读数=分针读数(min)+秒针读数(s)。小表盘指针不过半刻度线时,大表盘按照0~30s读数;若小表盘指针过半刻度线,按照31~60s读数。
    如图所示,停表的示数为:3min37.5s,即217.5s。
    三、误差
    1. 定义: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别。
    2. 产生的原因:测量工具的精密度不高、测量人估读能力不同、测量方法不完善。
    3. 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测量工具和改进测量方法。
    4. 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可以避免,误差不能避免。
    【例题1】如图是用刻度尺测长度的实验,所记录的测量结果正确的是( C )
    A.5.7cm B.5.65cm C.3.65cm D.3.6cm
    【详解】图中的刻度尺的分度值为0.1cm,从图中直接读数为5.65cm,因为不是用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故物体的长度5.65cm-2.00cm=3.65cm
    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例题2】生活中常用人体的某个部位来估测长度,如成年人两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为1庹(tuǒ)。按此规定,“1庹”的长度最接近( C )
    A.17mm B.17cm C.17dm D.17m
    【详解】成年人的身高在170cm左右,一庹的长度指两手中指尖之间的距离,略大于身高,在170cm=17dm左右。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
    【例题3】小明完成了如下操作:

    (1)如图甲,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圆形物体的直径,读数为_______ cm;
    (2)如图乙所示,停表的读数为__________s;
    (3)小明用另一把刻度尺测某个物体的长度时记录的三个数据为 14.51 dm、14.50 dm、14.53 dm,则该物体长度测量值应记为______dm,这把刻度尺的分度值为_________。
    【答案】(1)1.2;(2)337.5;(3)14.51,1cm.
    【解析】(1)由图知道,刻度尺上1cm之间有10个小格,所以一个小格代表的长度是0.1cm=1mm
    即此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物体左侧与2.00cm对齐,物体右侧与3.20cm对齐,则圆形物体的直径d=3.20cm-2.00cm=1.20cm
    (2)由图知道,小盘的分度值是0.5min,指针在5min和6min之间,更靠近6min,且分针指示的时间为5min;大盘的分度值是0.1s,而大盘指针在37.5s,因此秒表的读数为5min37.5s=337.5s
    (3)由物体长度记录数据14.51dm,可知测量结果准确到cm,则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cm;物体长度的真实值最接近
    L=(14.51cm+14.50cm+14.53cm)/3=14.51cm
    【例题4】如图所示:
    (1)在测物体的长度时,两种方式中正确的是_____图,铅笔的长度应为______。
    (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若用毫米刻度尺测量四次,读数分别为25.98cm、26.02cm、26.03cm、26.03cm,其中错误的数据是____,该物理课本的长度应为________。
    (3)有一把刻度尺是用金属材料做的,这种金属材料受温度变化很明显,那么在严冬季节用它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将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答案】(1)甲,3.40cm;(2)取平均值减小误差,25.98cm,26.03cm;(3)偏大.
    【解析】(1)读图可知,乙刻度尺在读数时,视线并未与尺面末端刻度垂直,因此乙是错误的,甲是正确的。
    图甲中刻度尺的分度值为1mm,其示数为3.40cm。
    (2)用刻度尺测物理课本的长度需要多次测量,多次测量的目的是取平均值减小误差。
    四次读数中,25.98cm的准确值是25.9cm,26.02cm、26.03cm、26.03cm三次的准确值都是26.0cm,故25.98cm属错误数据,应去除。
    则物理课本的长度为(26.02cm+26.03cm+26.03cm)/3=26.03cm
    (3)由于金属的热胀冷缩,严冬季节,尺子实际长度收缩变小,而刻度依然是原来标注的刻度,所以用其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其测量结果会偏大。
    四、运动的描述
    1. 机械运动
    (1)定义: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做机械运动。
    (2)机械运动的特点
    机械运动是最普遍、最简单的运动形式。宇宙中所有物体都在运动,绝对静止的物体不存在。
    2. 参照物
    (1)描述物体运动时,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做参照物。
    (2)参照物的选择
    ①除研究对象本身外其他任何物体都可以选作参照物。
    ②一般情况下,我们默认选地面为参照物。
    ③参照物选取不同,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情况也不同。
    (3)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方法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为参照物,二看被判断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位置变化了,物体是运动的;如果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
    3.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1)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在讨论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时,选择的参照物不同,物体的运动情况就可能不同。可见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相对静止:两个以同样快慢、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以对方为参照物,他们是静止的(实际上,它们相对于地面是运动的),这两个物体就叫做相对静止。
    【例题5】如图,2023年5月30日上午,长征二号F遥十六运载火箭载着带有三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六号飞船点火升空。升空过程中( C )
    A.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是静止的
    B.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是运动的
    C.以地面为参照物,飞船是运动的
    D.以发射塔为参照物,飞船是静止的
    【详解】AC.升空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航天员和飞船与地面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航天员、飞船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故C符合题意;
    B.以飞船为参照物,航天员与飞船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航天员是静止的,故B不符合题意;D.以发射塔为参照物,飞船远离发射塔,飞船与发射塔位置发生变化,飞船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所以选C.
    【例题6】小明去考场参加考试,以“50km/h”的速度步行到达公交站点,坐上公交车,以小明为参照物,公交车运动了起来。进入考场,他通过大脑的机械运动进行周密的思考。做完选择题,他用长为15cm的铅笔认真填涂答题卡。文中有关描述符合物理事实的是( D )
    A.步行速度为“50km/h” B.以小明为参照物,公交车运动起来
    C.大脑进行思考是机械运动 D.铅笔的长为15cm
    【详解】A.步行速度为 "1m/s=1×3.6km/h=3.6km/h" ,故A不符合题意;
    B.以小明为参照物,公交车的位置没有发生改变,是静止的,B不符合题意;
    C.大脑进行思考是思维运动,位置并没有发生改变,故C不符合题意;
    D.一个手掌的宽度约10cm,而一只铅笔比手掌略宽,约为15cm,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例题7】(多选题)甲、乙、丙三人各乘不同的观光电梯,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乙看到甲匀速上升,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那么,从地面上看,甲、乙、丙的运动情况可能是( AC )
    A.甲、乙匀速下降,且v甲<v乙,丙停在空中
    B.甲、乙匀速下降,且v甲>v乙,丙匀速上升
    C.甲、乙匀速下降,且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v甲
    D.甲、乙匀速下降,且v乙>v甲,丙匀速下降,且v丙>v甲
    【详解】甲看到楼房匀速上升,以楼房为参照物,甲在匀速下降;乙看到甲在匀速上升,以甲为参照物,乙在匀速下降,且v甲<v乙;甲看到丙匀速上升,丙看到乙匀速下降,丙可能停在空中;也可能匀速上升;还可能匀速下降,且v丙<v甲<v乙。故AC符合题意,B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五、运动的快慢
    1.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1)相同时间,比较路程;路程越长,运动的越快;
    (2)相同路程,比较时间;时间越短,运动的越快。
    2. 速度
    (1)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2)定义:把路程与时间之比叫做速度。
    (3)公式:v=s/t,速度在数值上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4)单位:速度的单位由路程单位和时间单位组合而成。
    ①国际单位制:米/秒,符号m/s或m·s-1
    ②交通运输中:千米/小时,符号是km/h或km·h-1
    1 m/s=3.6km/h
    (5)一些交通工具中的速度表可以直接显示出速度。
    六、匀速直线运动
    1. 机械运动的分类
    (1)物体做机械运动,按照运动路线的曲直可分为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2)在直线运动中,按照速度是否变化,分为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
    2. 匀速直线运动
    (1)定义:物体沿着直线且速度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2)特点:
    ①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②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速度保持不变,即路程和时间的比值不变,速度与路程和时间无关;不能将v=s/t理解为v与s成正比,与t成反比。
    ③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
    3. 匀速直线运动的s-t、v-t图像
    (1)路程—时间(s-t)图象。用横坐标表示时间,纵坐标表示路程,如图甲所示。

    该图像是过原点的倾斜直线,它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即s/t的值不变。在同一坐标图中,斜率越大,速度越大。
    (2)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v-t),如图乙所示。该图像是一条与t轴平行的直线,说明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是不变的。在同一坐标图中,截距越大,速度越大。
    七、变速直线运动
    1. 定义:物体做直线运动时,其速度的大小常常是变化的,即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相等,这种运动叫做变速直线运动。
    2. 平均速度
    (1)定义:在变速运动中,只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v=s/t来描述运动的快慢,即做变速运动的物体通过某段路程跟通过这段路程所用时间之比,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做平均速度。
    (2)计算公式:v=s/t.
    (3)理解:
    ①平均速度用来粗略地描述做变速运动的物体的平均快慢程度,但不能精确地知道它的运动情况.
    ②我们说一个物体的平均速度时,必须指出在哪段时间内,或在哪段路程中,因为在不同的时间或路程中,平均速度一般不同。
    【例题8】甲、乙两车在平直公路上,从同一地点同时向东运动,它们的图象(s-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B )
    A.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
    B.甲的速度小于乙的速度
    C.若以乙为参照物,甲往东运动
    D.经过4s,甲乙相距8m
    【详解】 A.甲和乙的s-t图线都是正比例图线,即通过的路程与时间成正比,说明甲、乙都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相同时间内甲通过的路程大于乙,甲的速度大于乙,故B错误,符合题意;
    CD.两车同时同地向东做匀速直线运动,4s时间甲、乙车通过的路程分别为
    s甲=12m,s乙=4m,甲车在乙车的前方s=s甲-s乙=12m-4m=8m处,所以以乙为参照物,甲向东运动,故C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例题9】如图记录了甲、乙两车同时在同一平直公路上行驶时,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以下分析正确的是( )
    A.甲、乙两车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在每段相同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都比乙车的大
    C.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大
    D.在0〜40s的时间内,甲、乙两车的平均速度大小相等
    【详解】A.由图示可知,甲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所以甲车的运动是匀速直线运动;乙车在相等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所以乙车的运动是加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由图示可知,在30~40s内,甲车的路程小于乙车的路程,此段时间内甲车的平均速度比乙车的小,故B错误;
    C.在20〜30s的时间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相等,甲车的平均速度等于乙车的平均速度,故C错误;
    D.在0~40s内,甲车和乙车通过的路程均为1200m,平均速度相等,故D正确.
    【例题10】汽车遇到意外情况时紧急停车要经历反应和制动两个过程,汽车在反应过程做匀速直线运动,在制动过程做减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一辆汽车在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若驾驶员发现前方70 m处有障碍物,反应时间为0.5 s,然后采取制动,汽车制动过程中继续行驶50 m,刚好停在障碍物前10 m处。求:
    (1)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
    (2)若驾驶员酒后驾驶,反应时间变为2 s,制动距离仍为50m。请通过计算,分析汽车能否安全停下来?
    【答案】(1)20 m/s;(2)见解析。
    【详解】由题知,汽车的反应距离s=70m-(50m+10m)=10m
    反应时间是t=0.5s ,制动前汽车行驶速度
    v=s/t=10m/0.5s=20 m/s
    (2)反应时间变为2s时的反应距离s'=vt'=20m/s×2s=40m
    从发现情况到停下来的总路程
    s″=40m+50m=90m>70m
    因此汽车不能安全停下来。
    四、实验专题
    一、测量平均速度
    1. 设计实验
    (1)实验原理:v=s/t
    (2)需要测量的物理量: 路程s和时间t。
    (3)实验器材:斜面、木块、小车、刻度尺、停表、金属挡板等。
    (4)实验装置图

    (5)实验器材的作用
    ①斜面:使小车获得动力,能够自由下滑。
    ②刻度尺:测量小车通过的路程。
    ③停表:测量小车运动的时间。
    ④金属片:让小车停止运动,便于测量时间。
    (6)实验注意事项
    ①斜面的坡度太小,小车可能达不到底部;斜面的坡度太大,小车运动的速度大,所用时间短,导致测量难度大、实验误差大。
    ②实验过程中,斜面的倾斜程度不能变。
    ③测量小车下滑路程时,起点从车头算起,终点也应该是车头。
    2. 进行实验
    (1)测量全程平均速度
    如图所示,将小车放在斜面顶端,金属片放在斜面底端。用刻度尺测出小车通过的路程s2,同时用停表测量小车从斜面顶端滑下到撞击金属片的时间t2,把数据记入下表中。利用公式v2=s2/t2算出小车通过斜面全程的平均速度v2。

    (2)测量上半段的平均速度
    如图所示,将金属片移至斜面的中部,测出小车到金属片的距离s1;同时测出小车从斜面顶端滑过斜面上半段s1所用的时间t1,把数据记入下表中。利用公式v1= s1/t1算出小车通过上半段路程的平均速度v1。
    (3)计算下半段的平均速度
    方法是:根据前面的两次实验,可计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的路程:s3=s2-s1;计算出通过下半段路程所用时间:t3=t2-t1;根据公式v3=s3/t3 算出小车通过下半段的平均速度v3。
    路段
    路程/cm
    运动时间/s
    平均速度/m/s
    全程
    s2=__
    t2=__
    v2=__
    上半段
    s1=__
    t1=__
    v1=__
    下半段
    s3=__
    t3=__
    v3=__
    3. 分析与论证
    (1)实验数据处理
    分别计算出全程、上半段、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根据计算结果初步得出:上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小,下半段的平均速度最大,全程的平均速度处在两者之间。
    (2)分析数据,归纳实验结论
    ①小车沿斜面下滑做加速直线运动。(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
    ②各段路程的平均速度不相等。所以讲平均速度或计算平均速度时,必须指明是物体在哪一段时间内或哪一段路程中的平均速度。(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例题11】如图所示是“测量小车运动的平均速度”的实验装置,让小车从斜面的A点由静止释放,开始下滑,分别测出小车从A点到达B点和C点的时间,即可测出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1)小车的平均速度是通过_______(选填“直接”或“间接”)测量的方法测得的,其原理是__________;
    (2)实验测得小车从A滑到C的时间tAC=2.5s, AC段的平均速度vAC=________m/s; 之后陆续计算不同阶段的平均速度;
    (3)图2是根据实验数据绘制的斜面上小车的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图像,符合实际情况的是_________(填字母)。
    【答案】(1)间接,v=s/t;(2)0.32;(3)B。
    【详解】(1)用刻度尺测量路程,用停表测量时间,然后利用v=s/t求得小车的平均速度,
    因此小车的平均速度是通过间接测量的方法测得的。
    (2)小车由A滑至C的过程中的路程为
    sAC=80.0cm-0.00cm=80.0cm=0.8m
    平均速度为 vAC=sAC/tAC=0.8m/2.5s=0.32 m/s
    (3)由数据可知,滑块的速度越来越大,做加速运动,故B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
    故选B。
    【例题12】小明做“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频闪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如图所示:
    (1)为了方便实验,装置坡度应较_____(选填“大”或“小”);
    (2)依据照片可判断,小球在做______(选填“加速”、“减速”或“匀速”)运动;
    (3)如果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一次,则由所拍摄的照片可知,小球经过AB段的路程为______ cm,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 m/s;
    (4)实验中,测量小球在不同路程上的平均速度,目的是_______。
    A.探究小球从斜面上滑下时速度变化的规律
    B.求速度的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
    【答案】(1)小;(2)加速;(3)10.0,1;(4)B。
    【详解】(1)为了方便实验,应使小球从斜坡滚下时速度较小,故装置坡度应较小。
    (2)由图中可知,相同时间间隔内,小球通过的路程逐渐增大,故可知小球在做加速运动。
    (3)由图中可知,小球经过AB段的路程为 lAB=100.0cm-90.0cm=10.0cm
    由图中可知,小球通过AC段的路程为 lAC=100.0cm-60.0cm=40.0cm=0.4m
    所用时间为tAC=0.2s×2=0.4s
    故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 vAC=sAC/tAC=0.4m/0.4s=1 m/s
    (4)实验中,小球在斜面不同位置的速度不同,测量小车在不同路程上的平均速度,可以探究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时的速度变化规律,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
    五、综合练习
    1.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真实值与测量值之间的差异始终存在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操作符合规程,就可以避免误差
    C.测量工具的分度值越大,测量的精确度越高
    D.测过长度时,要估读,估读的位数越多越好
    【答案】A
    【详解】A.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总存在着一定的偏差,这种偏差叫误差,故A正确;
    B.选用精密的测量仪器,改进测量方法,操作符合规程的情况下,可以减小误差但不能避免,故B错误;
    C.测量工具的分度值越小,测量结果的精确度越高,故C错误;
    D.长度测量时,读数时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并不是估读数字越多越好,故D错误。
    故选A。
    2.下列有关匀速直线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大小由运动时间决定
    B.汽车沿平直公路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均为1000米,则汽车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C.根据v=s/t 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通过的路程成正比
    D.根据s=vt可知,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
    【答案】D
    【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是一个定值,它的大小与物体通过的路程以及运动时间的长短均无关(不成比例关系),故A、C错误;
    B、在平直公路说明是直线运动,每分钟行驶的路程均为1000米,这并不能说明该汽车在一分钟内速度保持不变,如前30s运动600米,后30s运动400米,因而不能说明是匀速运动,故B错误;
    D、s=vt可知,速度不变,所用时间越长,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通过的路程就越长,物体通过的路程与所用时间成正比,故D正确。
    故选D。
    3.两列火车并排停在站台上,你坐在车厢中向另一列车厢观望。突然,你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则下列运动情况不可能发生的是( )
    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
    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
    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
    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
    【答案】D
    【详解】在研究物体运动时,要选择参照物,物体的位置相对于参照物发生变化,则运动,不发生变化,则静止。
    A.自己的车向东运动,另一列车没有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A不符合题意;
    B.自己的车没有运动,另一列车向西运动,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B不符合题意;
    C.两列车都向东运动,但自己车的速度较快,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缓慢向东运动,有可能,故C不符合题意;
    D.两列车都向西运动,但另一列车的速度较慢,则以另一列车为参照物,觉得自己的列车应该向西运动,没有可能,故D符合题意。
    故选D。
    4.在某次测试中,甲、乙两车都向东做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象如图所示,则( )

    A.甲、乙两车都做加速直线运动
    B.两车出发前相距20m,甲比乙晚出发5s
    C.在第10s时两车速度相等
    D.5~10s内乙车相对于甲车向东运动
    【答案】B
    【详解】A.由图像可知,甲、乙图线都是倾斜直线,故两车均在做匀速直线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图像中乙车是在离计时位置20m处出发,而甲车在乙车出发后5s才出发,故两车出发前相距20m,甲比乙晚出发5s。故B符合题意;
    C.甲、乙两车在10s时,甲车运动的路程大于乙车运动的路程,而甲车运动的时间小于乙车运动的时间,说明甲车的速度大于乙车的速度,故C不符合题意;
    D.因为5~10s时,甲的速度大于乙的速度,甲车在乙车的后方,说明乙车相对于甲车向西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在下列数据后面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6.5 ________。
    (2)1节课的时间是0.75 ________。
    (3)一辆满载货物的卡车匀速行驶的速度约为38 ________。
    【答案】(1)dm;(2)h;(3)km/h。
    【解析】(1)成年人身高在1.7m左右,中学生的身高比成年人小一些,在1.65m=16.5dm左右;
    (2)中小学一节课的时间一般在45min=0.75h左右;
    (3)满载货物的卡车行驶速度较慢,在38km/h左右。
    6.小敏百米赛跑的成绩是14 s,她在前6 s内的平均速度是7 m/s,求小敏在赛跑过程中:
    (1)前6 s内通过的路程;
    (2)后8 s内的平均速度;
    (3)全程的平均速度(保留两位小数)。
    【答案】(1)42m;(2)7.25 m/s;(3)7.14 m/s。
    【详解】(1)前6 s内通过的路程 s1=v1t1=7 m/s×6 s=42 m
    (2)后8 s内通过的路程 s2=s-s1=100m-42 m=58 m
    后8 s内的平均速度 v2=s2t2=58 m8s=7.25 m/s
    (3)全程的平均速度 v=st=100m14s≈7.14 m/s.
    7.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点沿直线运动到F点的频闪照片。若频闪照相机每隔0.2s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小球从A点到F点是做 (选填“匀速”、“加速”或“减速”)直线运动,从A点到E点共运动 cm的路程,小球从A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为 cm/s(此空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答案】加速,8.00,10。
    【详解】由图可知,在相等时间内物体通过的路程越来越大,说明物体运动越来越快,即速度越来越大,故物体做加速直线运动。
    由图可知,此刻度尺的分度值是1mm=0.1cm
    则小球从A点到E点运动的路程为s=8.00cm。
    小球从A点到E点运动的时间为t=0.2s×4=0.8s
    小球从A点到E点的平均速度
    vAE=st=
    8.D315次列车由北京开往苏州,自北京到苏州铁路长1225km,根据列车运行时刻表回答下列问题:
    (1)列车由济南到南京所用的时间为多少?
    (2)求列车由北京到苏州的平均速度为多少km/h?
    (3)中途列车以30m/s的速度通过某一大桥,用时72s,已知列车全长360m。求:
    ①该大桥的长 ;
    ②火车全部在该高架桥上的时间 ;
    ③坐在车上的一名乘客通过大桥的时间 。
    车次
    到、发站时间
    北京
    济南
    南京
    苏州
    D315
    到站时间
    ﹣﹣﹣
    10∶54
    14∶38
    16∶32
    发车时间
    08∶22
    10∶56
    14∶44
    ﹣﹣﹣
    【答案】(1)3h42min;(2)150;(3)1800m,48s,60s。
    【详解】(1)列车济南到南京所用的时间为t=14∶38-10∶56=3h42min
    (2)列车由北京到苏州所用的时间为
    t1=16∶32-08∶22=8h10min=496h
    列车由北京到苏州的路程为1225km,列车由北京到苏州的平均速度为
    v1=s1t1=1225km496h=150km/h
    (3)中途列车以30m/s的速度,用时72s共行驶的路程为
    s2=v2t2=30m/s×72s=2160m
    该大桥的长为s桥=s2-s车=2160m-360m=1800m
    火车全部在该高架桥上行驶的路程为s3=s桥-s车=1800m-360m=1440m
    火车全部在该高架桥上的时间
    t3=s3v2=1440m30ms=48s
    坐在车上的一名乘客通过大桥的时间
    t4=s桥v2=1800m30ms=60s
    答:(1)列车由济南到南京所用的时间为3h42min;
    (2)列车由北京到苏州的平均速度为150km/h;
    (3)①该大桥的长1800m;
    ②火车全部在该高架桥上的时间48s;
    ③坐在车上的一名乘客通过大桥的时间60s。
    相关试卷

    【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 初中物理 专题02 声现象(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学生版: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 初中物理 专题02 声现象(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初中物理专题02声现象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docx、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初中物理专题02声现象知识梳理+典例+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3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 初中物理 专题03 物态变化(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学生版: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 初中物理 专题03 物态变化(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初中物理专题03物态变化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docx、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初中物理专题03物态变化知识梳理+典例+练习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38页, 欢迎下载使用。

    【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 初中物理 专题03(真题训练)教师版+学生版: 这是一份【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 初中物理 专题03(真题训练)教师版+学生版,文件包含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初中物理专题03物态变化真题训练教师版docx、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初中物理专题03物态变化真题训练学生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28页, 欢迎下载使用。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备战2024年中考】一轮复习 初中物理 专题01 机械运动(知识梳理+典例+练习)教师版+学生版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