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B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寒假巧练习(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七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A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寒假巧练习(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七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A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寒假巧练习(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七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寒假巧练习(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七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B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寒假巧练习(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七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A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寒假巧练习(含解析)
展开A.300万年 B.200万年 C.170万年 D.70~20万年
2.在我国境内,迄今已发现数千处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存,主要分布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东南地区、西南地区、北方地区和华南地区等几个大的区域,各地区的文化遗存各有特点。这可以用来说明( )
A.中华文明起源的阶段性B.中华文明起源的渐进性
C.中华文明起源的连续性D.中华文明起源的多元性
3.北京人遗址中相继发掘出土4个头盖骨化石;近10万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考古学家发现北京人遗址中石器从早期到晚期有明显变化,打制技术逐步提高。材料表明北京人( )
A.是我国最早的古人类遗址B.会制作工具
C.懂得人工取火D.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
4.“自从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以及大量石器和用火遗迹发现以后,直立人的存在才得以确认,从而基本上明确了人类进化的序列,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这段材料说明( )
A.北京人遗址位于北京西南周口店龙骨山上
B.北京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原始人类遗址
C.北京人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
D.北京人遗址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
5.关于北京人一天生活的描述,正确的是( )
A.早晨,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下午,一个人在原始森林中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
C.大家很高兴,马上钻木取火烧烤捕到的野兽
D.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以驱赶野兽和照明
6.山顶洞人遗址下层墓地发现三具遗骨,骨架周围有赤铁矿粉和赤铁矿石;红色的赤铁矿象征着鲜血,是生命的来源和灵魂的寄生处。在死者的周围撒赤铁矿粉,祈求给死者以新的生命,显然是原始灵魂不灭观念的反映。该考古发现说明山顶洞人( )
A.已有宗教意识B.具有爱美意识C.手工技艺高超D.过着集体生活
7.农业的出现使人类从迁徙过渡到定居,从最初搭建临时窝棚到建造长期住所,并逐渐形成聚落。随着农业生产力的提高,一部分人从食物生产中解放出来,专门从事制陶、采矿、冶炼等手工劳动。材料主要反映了农业发展促进了( )
A.社会稳定B.生活生产方式的变化
C.人口增长D.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8.有学者认为,我国今天北方建筑中的传统风格无不受着半坡建筑文化的影响。“半坡建筑文化”体现在( )
A.干栏式木结构建筑B.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C.龙骨山顶部的洞穴D.人面鱼纹彩陶盆
9.某历史研究小组编写了一部小话剧《河姆渡人的一天》,下面四段话剧场景中符合史实的是( )
A.清晨人们从半地穴式房屋里醒来B.男人们使用打制石器开垦土地
C.人们制作的青铜器上布满纹饰D.老人们担心野兽践踏田里的水稻
10.半坡聚落和河姆渡聚落属于典型的农耕文化,根据你的所学,下面哪一项不是农耕文化的特点( )
A.会建造房屋,定居生活B.会种植庄稼,经营原始农业
C.会建造船只,海上活动兴盛D.会饲养家畜,以备不时之需
11.《周易·系辞下》记载,“黄帝、尧、舜舟楫之利以济不通”。以下考古发现能够印证记载中“舟楫”的是( )
A.辽宁建平出土的彩陶罐B.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
C.重庆巫山出土的筒形瓶D.河南舞阳出土的七孔骨笛
12.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5800年前后,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最终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格局。这突出反映了中华文明( )
A.兼收并蓄B.多元一体C.一脉相承D.丰富多彩
13.远古时期,我国境内生活着众多的原始人类,他们的生存状况如何?他们又创造了怎样的远古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
——《韩非子·五蠹(dù)》
材料二: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
——历史教科书
材料三: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而民说(yuè)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
——《韩非子·五蠹》
材料四: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骨耜耕地,种植水稻。河姆渡居民住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已经会挖掘水井,饮水比以前方便了。他们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还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粟……半坡原始居民饲养猪、狗等动物,还……打猎捕鱼……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子里……他们能够制造色彩鲜艳的彩陶,上面绘有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半坡居民已学会纺线、织布、制衣。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在材料一描述的险恶环境下,北京人过着怎样的生活?材料二证明了什么?
(2)材料三反映了原始人类的生活发生了什么重大变化?哪一原始人类生活的时期出现了这种变化?
(3)结合材料四回答材料所述的两个地区原始居民的生活有哪些共同特点?
14.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发展历史源远流长,影响因素也不尽相同。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传说中,他教民开垦耕种,制作生产工具,种植五谷和蔬菜,号称神农氏,被认为是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
材料二:
材料三:春秋时期,社会经济有很大的发展。尤其是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并为开发山林、扩大耕地创作了条件。战国时期,铁制农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农业生产进一步发展。
(1)材料一中,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是谁?和他一起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另一位传说人物是谁?
(2)上面两幅图片表明原始人类已经过上定居生活。请指出它们分别是哪个原始居民居住的房屋?造成上述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材料三认为,农业发展的原因是什么?
(4)综合以上问题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在古代社会促进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C
解析:生活于距今约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
故选:C。
2.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我国文化遗存在各大主要区域均有分布并且各有特点,体现出中华文明起源阶段的多元性,故D项符合题意。题干材料不能说明中华文明起源的阶段性、中华文明起源的渐进性、中华文明起源的连续性,排除ABC。故选:D。
3.答案:B
解析:由材料信息“近10万件石器,包括刮削器、尖状器、石锤等”可知,北京人会制作工具,B项符合题意;北京人不是我国最早的古人类遗址,排除A;材料中没有涉及用火的内容,排除C;北京人还没有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排除D。故选:B。
4.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自从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以及大量石器和用火遗迹发现以后,直立人的存在才得以确认,从而基本上明确了人类进化的序列,为‘从猿到人’的伟大学说提供了有力证据。“可知,北京人遗址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D项正确。
5.答案:D
解析:北京人生活在距今约七十万年至二十万年的北京西南周口店的山洞里,还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北京人制造的石器是打制石器。北京人将石块敲打成粗糙的石器,过着群居生活,北京人开始使用天然火,晚上,大家住在洞穴中,洞口燃着一堆大火可以驱赶野兽和照明,是人类进化过程中的一大进步,ABC均不符合题意。故选:D。
6.答案:A
解析:依据材料“在死者的周围撒赤铁矿粉,祈求给死者以新的生命,显然是原始灵魂不灭观念的反映。”可知,该考古发现说明山顶洞人已有宗教意识。山顶洞人生活在距今约三万年北京周口店附近的山顶洞穴里,他们使用打制石器,但已经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已会人工取火,已有宗教意识。故选:A。
7.答案:B
解析:题干材料主要反映了农业的出现促进了生活方式的变化,人类由穴居到定居,还反映了农业的出现促进了生产方式的变化,手工业从农业中分化出来。故选:C。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河姆渡原始居民居住的是干栏式房屋,故A错误。B.半坡原始居民居住的是半地穴式房屋,故B正确。C.龙骨山顶部的洞穴是北京人居住的地方,故C错误。D.人面鱼纹彩陶盆是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用具,故D错误。故选B。
9.答案:D
解析:河姆渡人的生活。结合所学分析备选项,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半坡居民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A项排除;河姆渡人生活在新石器时代,使用磨制石器,B项排除;河姆渡人尚未掌握青铜制作工艺,C项排除;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说明他们已经种植水稻,故D项正确。
10.答案:C
解析:依据所学可知,农耕文化是指由农民在长期农业生产中形成的一种风俗文化,农作物种植、家畜饲养的出现以及聚落、磨制工具的发展,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会建造船只,海上活动兴盛”不属于农耕文化的特点。由此分析ABD不合题意,故此题选C。
11.答案:B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黄帝、尧、舜、舟之利以济不通”分析可知,这段话的意思是有了舟(船),就可以渡过原来不能通行的水域了。相传黄帝建造宫室以避寒暑,制作衣裳,挖掘水井,制造船只,会炼铜,还发明了弓箭和指南车,所以考古发现能够印证记载中“舟辑”的是陕西宝鸡出土的船形彩陶壶,B项符合题意。由此分析ACD三项均不符合题意,排除,因此本题答案为B。
12.答案:B
解析:由“考古发现证实,在距今5800年前后,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都出现了社会分化即文明起源的迹象。最终在相互交流中形成了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格局”可以看出,以中原地区为核心的格局是由辽河流域黄河流域和长江中游等区域文化相互交流中形成的。反映的是中华文明的多元一体。B符合题意。故选:B。
13.答案:(1)群居生活: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
(2)已经懂得人工取火;山顶洞人。
(3)共同点:都使用磨制石器;都从事原始农耕生活;都居住在房子里,定居生活;都饲养家畜;都学会了制造陶器。
解析:(1)生活状态:据材料“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并结合所学可知,在远古时期,人少禽兽众多,为了生存,北京人过着群居生活。证明:据材料“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了大量木炭和几处较大的灰烬堆,还有在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等”可知,材料中的“灰烬堆”以及“火中”烧过的石块、兽骨和树子,都证明了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
(2)变化:据材料“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膜,而民说(yuè)之,使王天下,号之曰燧人氏”可知,材料反映的是燧人氏救人钻燧取火,这说明了原始人类已经懂得人工取火。原始人类:据所学可知,山顶洞人已经会人工取火。
(3)共同点:据材料“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骨耜耕地,种植水稻”及材料半坡原始居民普遍使用磨制石器,他们用磨光的石器和木制的耒耜耕地,用石刀收割庄稼,他们的主要粮食作物是栗可知,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都使用磨制石器;都从事原始农耕生活;据材料“河姆渡居民住干栏式的房子,过着定居生活,他们已经会挖掘水井,饮水比以前方便了”及材料“半坡原始居民居住在半地穴式房子里……”可知,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都居住在房子里,定居生活;据材料“他们饲养家畜,会制造陶器。河姆渡原始居民还会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及材料“他们能够制造色彩鲜艳的彩陶,上面绘有各式各样的美丽图案”可知,河姆渡居民和半坡居民都饲养家畜;都学会了制造陶器。
14.答案:(1)炎帝;黄帝。
(2)图一:半坡居民图二:河姆渡人;自然环境不同。
(3)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4)优越的自然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进步、改革的推动、统治者的重视、稳定的社会环境等。
解析:(1)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华原始农业的创始人是炎帝,和他一起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初祖的另一位传说人物是黄帝。
(2)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图一是半坡居民居住的房屋,图二是河姆渡人居住的房屋。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原因是自然环境不同。
(3)根据“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得出铁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4)在古代社会促进农业发展的因素主要有优越的自然条件、生产工具的改进、生产技术的进步、改革的推动、统治者的重视、稳定的社会环境等。
七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A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寒假巧练习(含解析): 这是一份七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A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寒假巧练习(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赤壁之战是中国古代著名的战役,西晋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短命王朝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寒假巧练习(含解析): 这是一份七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寒假巧练习(含解析),共8页。
七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A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寒假巧练习(含解析): 这是一份七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A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寒假巧练习(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礼记,《三字经》有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