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七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A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寒假巧练习(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七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A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寒假巧练习(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 七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寒假巧练习(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七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B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寒假巧练习(含答案) 试卷 0 次下载
- 七上第四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A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寒假巧练习(含解析) 试卷 0 次下载
七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B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寒假巧练习(含解析)
展开C.会不会语言交流D.会不会直立行走
2.“元谋人遗址”作为世界级文化资源,具有唯一性和独特性,是云南省的一张历史名片。这主要是因为元谋人( )
A.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 B.是黄河流域文明的代表
C.已经能够制作工具 D.已经学会使用“火”
3.北京人已经学会使用火,还会长时间保存火种,用火烧烤食物、御寒、照明、驱兽。最能支持这一结论的是( )
A.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B.《韩非子》关于远古时代的记述
C.《山海经》远古时代的神话传说D.历史研究学者的推测和论述文章
4.“北京周口店北京人遗址……考古发现包括:10万多件石器,成批的骨器;100多种野兽化石,还有大量灰烬……其中最厚的灰烬可达4米。灰烬中有很多石头、骨头和朴树籽等。”材料反映北京人( )
①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②会种植粟③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④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
A.①③B.②③C.①②D.②④
5.小历同学在参观某博物馆时看到这样一段文字:20世纪30年代初,裴文中主持发掘了3个完整的山顶洞人头骨化石,经测定,其脑容量及头骨形态与现代人类接近,该遗址中还出土了石器、骨器、角器和饰物。该遗址中出土的穿孔骨针是在中国发现的最早的缝纫工具。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
①山顶洞人生活在约3万年前 ②山顶洞人脑容量与现代人接近
③山顶洞人掌握了磨光和钻孔技术 ④山顶洞人有了原始的审美观念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
6.当原始农业种植发明之后,人类即充分利用土地资源,通过种植农作物、生产农产品以获得生活来源,使生活来源有了可靠保证,从而解决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这表明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 )
A.促进了原始手工业与家畜饲养的发展B.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物质基础
C.依赖大自然的恩赐并受大自然的制约D.促进人口增长并使人类开始定居生活
7.穿越时空隧道,去体验半坡原始居民的生活时,你不能体验到的是( )
A.吃上用陶器煮熟的猪肉B.使用石制的纺轮纺织
C.用渔叉、鱼钩、渔网捕鱼D.住在通风的干栏式房屋中
8.考古队在河姆渡遗址发现的陶盆残片的外壁刻有对称的稻穗纹和猪纹图像。一株稻穗居中,直立向上,沉甸甸的两束谷粒向两边下垂。旁边刻有猪纹。根据材料判断,下列关于河姆渡居民的社会生活情况表述正确的是( )
A.所属区域是黄河流域一带B.稻子进入河姆渡人的艺术生活
C.培植了世界上最早的粟D.没有任何生产经验
9.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芭芭拉沙尔和纽约大学的迈克尔•普鲁加南联合开展了一项DNA研究,最终得出结论:栽培稻的确起源于中国,你还能从下面哪个遗址中找到水稻起源于中国的证据( )
A.北京人遗址B.河姆渡遗址C.半坡遗址D.龙山文化遗址
10.下列图片中的文物是在新石器时代的马家窑遗址、大汶口遗址和半坡遗址中出土的陶器,尽管相距遥远,但它们又有着极其相似的文化特征。由此可知中华文明( )
A.起源最早B.多元一体C.独树一帜D.领先世界
11.清明节寻根祭祖、慎终追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也是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长期发展的深厚积淀。每年的清明节举办的黄帝公祭活动是广大华人集体寻根的盛会。我们祭祀黄帝是因为( )
A.他带领人们根治了水患 B.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C.他是中华原始医药学的创始人 D.他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12.中国远古时代又被称为“传说时代”,“传说”是人们世代口耳相传保留下来的历史叙述。下列远古传说中,表述正确的是( )
A.阪泉之战中,黄帝战败,归顺炎帝
B.黄帝时期建立了军队,制定刑法,设置监狱
C.黄帝部落的军队在涿鹿之战中打败蚩尤
D.在黄帝时期,嫘祖创造文字
13.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历久弥新。某校七(1)班学生开展了“中华文明起源”的探寻活动,请你参与。
【探寻古人足迹】
材料一 在北京周口店龙骨山的山洞里,考古学家发现了很厚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树籽、石块和木炭块。这里出土了大量可鉴定标本。其中石制品类型包括刮削器、砍砸器等。可鉴定的大中型动物骨骼标本包括硕猕猴、肿骨大角鹿、梅花鹿、野猪、犀牛、三门马、鬣狗等;小型动物化石有啮齿类、鸟类等。
(1)根据材料一,我们可以发现北京人哪些生产生活状况?考古工作者研究古人类的主要证据是什么?
【探究定居生活】
材料二
(2)图2的工具是采用什么方法制作而成的?从图1到图2,生产工具的变化说明了什么?
材料三
(3)依据所学知识,指出以图3、图4为主要农作物的原始人分别是谁。稻谷和粟的大量出土说明了什么?
【祭拜中华祖先】
材料四 2007年4月180,万众瞩目的炎黄二帝巨型塑像落成庆典在郑州黄河岸边炎黄广场隆重举行,海内外各界人士30000多人参加庆典。炎黄二帝塑像高106米,以山为体,山人合一,浑然天成。塑像左侧为炎帝,广额纯朴,智慧慈爱;右侧为黄帝,威武刚强,气宇轩昂。炎黄二帝塑像包容了中华民族的崇高品质,体现了不屈不挠、勤劳勇敢和开拓进取的宏伟气概。它的建成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
材料五 中华文明是在一个相对封闭和较大范围内展开的,便于将不同民族的势力和文化加以吸纳与整合。……再从内部来考察,与祖先崇拜相关,以家庭和宗族为基本单位的社会模式,发挥着协调关系、维系国家、延续文明的作用。中华文明中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能够迸发出巨大的力量,维护国家生存和延续文明的发展。而“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的精神,则使这个文明既有刚性又有韧性,兼容各种不同的文明。此外,不容忽视的是作为中华文明的一个重要载体和标志的汉字所发挥的作用,汉字可以成为各方言区的人群和各民族用来交际的共同工具,从而增强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4)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炎帝与黄帝巨型塑像建在黄河岸边的原因及其意义。
(5)根据材料五,指出中华文明生生不息的原因。
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每年清明时节,大量来自海内外的华人到黄帝陵祭拜。平日到这里瞻仰的人也是络绎不绝。
材料二 传说舜年老的时候,召集部族联盟会议,禹因治水有功,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于是,禹代替舜处理联盟事务。17年后,舜死,禹正式成为部族联盟首领。
材料三 据传说,舜在协助尧时,就把曾向尧推荐共工为后继人的人连同共工一起,以“凶族”的罪名流放了,并起用“尧未能举”的“八元”“八恺”。又传说,舜把尧囚禁起来,丹朱(尧之子)也被排挤在外,父子不能相见。
(1)材料一说明了什么?
(2)相传在黄帝之后,黄河流域有许多部族。结合所学知识,他们为什么结成了联盟?
(3)从材料二可看出当时联盟的首领是如何产生的?这种制度叫什么?
(4)以禹为例,说说他为何可以成为部族联盟首领。
(5)材料三说明了什么问题?这跟教材的说法是否一致?为什么?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B
解析:此题考查中华文明的起源的相关知识点。阅读本文所给提示信息:对“人和动物有很多相同之处,你知道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的表述,根据所学知识,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会不会制造工具,选项中B符合题意,故选B。
2.答案:A
解析:元谋人的“唯一性和独特性”是指它是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生活在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的云南元谋人是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故选:A。
3.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北京人。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灰烬、烧石和烧骨是考古发现中的第一手史料,能够有力地证明当时北京人会使用火并且会长时间保存火种。故选A。
4.答案:A
解析:北京人是生活在距今70至20万年的原始人类,他们会制造和使用石器、骨器,会使用火和保存火种,①③符合题意;北京人不会种植庄稼,②排除;保留了猿的某些特征是北京人的特点,但材料没有体现,④排除。
5.答案:C
解析:由题干中的“经测定,其脑容量及头骨形态与现代人类接近”可知②正确;由“该遗址中还出土了石器、骨器、角器和饰物……穿孔骨针……缝纫工具”可知③④正确。①在材料中未体现,排除。故选C。
6.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原始农业。分析材料可知,当原始农业种植发明之后,人们的生活来源有了保障,从而解决了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本问题,体现了原始农业的兴起和发展为古代文明社会的形成奠定物质基础。故选B。
7.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半坡居民的生活。半坡人是我国黄河流域原始农耕文明的代表,为适应北方冬季较为寒冷、干燥的环境,他们居住在半地穴式圆形房屋中。生活在长江流域的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干栏式建筑,D符合题意。故选D。
8.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河姆渡人的生活。据题干“河姆渡”“陶盆残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距今约7000年的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他们过着定居生活,种植水稻,家畜以猪、狗和水牛为主,会制作陶器。故“外壁刻有……稻穗纹”体现了稻子进入河姆渡人的艺术生活,B正确。故选B。
9.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河姆渡人的生活,考查学生准确再现知识的能力,难度中等。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河姆渡遗址中发现了大量人工栽培水稻的遗迹,故B项正确。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中华文明的特点。依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石器时代的陶器虽然产生于不同地域,但是有着一定的相似性,这体现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故选B。
1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黄帝。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涿鹿之战后,黄帝被推举为部落联盟首领。炎黄部落联盟以后逐渐形成华夏族,因此后人尊崇炎帝和黄帝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海内外的华人也以“炎黄子孙”自称。故选B。
12.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远古的传说。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古代流传着大量有关人类起源和古代先民事迹的神话与传说。炎黄部落与东方的蚩尤部落在涿鹿激战,黄帝部落的军队在战鼓的激励下冲锋陷阵,最终打败蚩尤,C正确。故选C。
13.答案:(1)状况:北京人会使用火,能保存火种,能制造工具,用火烤熟食物等。证据:化石。
(2)磨制。生产力的发展。
(3)图3:河姆渡人。图4:半坡人。说明在河姆渡人和半坡人生活的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原始农耕。
(4)原因: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也是炎黄部落主要的活动区域,意义:有利于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华夏文明,进一步增强民族凝聚力、自豪感;有利于人们团结一致,共同致力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5)善于吸收其他民族的文化并加以整合;以家庭、宗族为纽带,协调家庭、社会、国家的关系;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刚柔并济,兼容并包;汉字的作用。
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很厚的灰烬层,最厚处达6米”“石制品类型包括刮削器、砍砸器等”“灰烬堆中有烧过的兽骨”“可坚定……小型动物化石有啮齿类、鸟类等”等即可概括。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即可知是化石。
(2)通过观察可知,图2是磨制石器,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使用磨制石器的时代是新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的出现是生产力发展的结果。据此回答即可。
(3)第一小问,根据“稻谷”“粟”及所学知识即可判断。第二小问,稻谷和粟代表的是原始农作物种植,其是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4)“原因”可结合黄河的地位、传说中炎黄部落的活动区域等回答;“意义”可根据“将会大大增强全球华人的民族自豪感和凝聚力”及所学知识回答。
(5)根据“便于将不同民族的势力和文化加以吸纳与整合”“与祖先崇拜相关……延续文明的作用”“中华文明中强烈的爱国精神和民族气节……维护国家生存和延续文明的发展”等即可归纳。
14.答案:(1)黄帝被后人尊崇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中华民族具有强大的民族凝聚力和认同感。
(2)为了增强实力。
(3)联盟会议推选。禅让制。
(4)禹接受治水的重任后,总结教训,采用疏导的方法,开凿河渠疏导洪水入海,经过10多年的努力,终于消除了水患;禹治水有功,得到民众爱戴,因此被推举为部族联盟首领。
(5)联盟首领之间为了争夺权力而进行斗争。不一致。因为古代的很多传说不一定是真实的,且具有多样性,需要通过各种史料进行论证。
解析:(1)根据“大量来自海内外的华人到黄帝陵祭拜”“瞻仰的人也是络绎不绝”及所学知识进行思考。
(2)结合所学知识即可回答。
(3)由“召集部族联盟会议……被大家推举为后继人”可知当时的部族联盟首领是通过联盟会议民主推举的方式产生的;这种制度叫“禅让制”。
(4)根据“禹因治水有功”及所学知识说明其事迹即可。
(5)开放性设问,言之有理即可。
七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寒假巧练习(含答案): 这是一份七上第三单元秦汉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B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寒假巧练习(含答案),共7页。
七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A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寒假巧练习(含解析): 这是一份七上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 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A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寒假巧练习(含解析),共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礼记,《三字经》有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七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A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寒假巧练习(含解析): 这是一份七上第一单元史前时期: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A卷——2023-2024学年七年级历史人教部编版寒假巧练习(含解析),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