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名句名篇默写,选择题,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基础知识综合
1.阅读下面文字,回答后面的问题。
①不知道什么时候,出现了一个神通广大的女神,叫做女娲。据说,她一天当中能够变化七十次。有一天,大神女娲行走在这片莽莽榛榛的原野上,看看周围的景象,感到非常孤独。她觉得在这天地之间,应该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让它生气(péng bó)起来才好。
②添一点儿什么东西进去呢?
③走呀走的,她走得有些疲倦了,偶然在一个池子旁边蹲下来。澄澈的池水照见了她的面容和身影:她笑,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笑;她假装生气,池水里的影子也向着她生气。她忽然灵机一动:世间各种各样的生物都有了,单单没有像自己一样的生物,那为什么不创造一种像自己的生物加入到世间呢?
④想着,她就顺手从池边掘起一团黄泥,掺和了水,在手里揉团着,揉团着,揉团成了第一个娃娃样的小东西。
⑤她把这个小东西放到地面上。说也奇怪,这个泥捏的小家伙,刚一接触到地面,马上就活了起来,并且一开口就喊:
⑥“妈妈!”
⑦接着一阵(xìng gā cǎi liè)的跳跃和欢呼,表示他获得生命的欢乐。
(1)根据文段中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
①(péng bó) ②(xìng gā cǎi liè)
(2)给文段中加着重号的词语注音。
①澄澈 ②掺和
二、名句名篇默写
2.阅读下面文段,用原文填空。
汉语之美,美在气韵生动,精彩纷呈。曹操《观沧海》中“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 ”用奇特的想象,尽显诗人博大的胸襟。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 , ”远托天上明月,表达诗人对朋友的关切同情。朱自清《春》中“ ,嫩嫩的,绿绿的”用灵动的拟人,彰显春的生机与活力。
汉语之美,美在语言精简,情意绵长。孔子“ ,回也不改其乐。”对比中彰显对弟子颜回的称赞。诸葛亮《诫子书》“淫慢则不能励精, 。”劝诫中传达出对儿子的拳拳之爱。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景语蕴深情,传达思乡的凄苦愁楚。
三、选择题
3.以下文学、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郭沫若凭借想象再造时空,在《天上的街市》中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改造现实生活的愿望。
B.寓言一般比较短小,常常用假托的故事寄寓意味深长的道理,给人以启示。《穿井得一人》和《杞人忧天》都是寓言。
C.古人交流常用敬辞与谦辞,“尊君”“高见”“惠顾”“劳驾”都是古代常用敬辞。
D.《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书,与《大学》《礼记》《孟子》合称“四书”。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天冷路滑,同学们在操场上切忌不要打闹。
B.古往今来,“雪”给文人墨客带来了数不尽的创作灵感。
C.在读名著的过程中,使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感悟了人生的真谛。
D.博物馆展出了宋朝时期新出土的古船。
四、诗歌鉴赏
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次北固山下
[唐]王湾
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夜雨寄北
[唐]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5.从体裁上说,《次北固山下》是① ,《夜雨寄北》是② 。
6.下面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从两首诗题目中的“次北固山”和“寄北”可以得知两位诗人都漂泊在外。
B.《次北固山下》颔联写出了诗人船上所见的平野开阔、大江直流、波平浪静的景色,表达出诗人愁苦之情,朗读时语调要低沉一些。
C.《夜雨寄北》中“巴山夜雨涨秋池”一句借景抒情,让本就悲伤的诗人更感孤独凄凉。
D.《次北固山下》“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既写景又点明时令,同时蕴含自然理趣,给人乐观、积极、向上的鼓舞力量。
7.有人评价《夜雨寄北》时说“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请结合“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对此进行分析。
五、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骂鸭
邑①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②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夜梦一人告之曰:“汝病乃天罚。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③雅量④,生平失物,未尝征⑤于声色。某诡⑥告翁曰:“吾闻鸭乃某甲⑦所盗。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翁笑曰:“谁有闲气骂恶人。”卒不骂。某益窘,因实告邻翁。翁乃骂,其病良已⑧。异史氏⑨曰:“甚矣,攘⑩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甚矣,骂音之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
(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有删改)
【注释】①邑:县。指作者家乡淄川县。②茸生:细毛丛生。③素:向来。④雅量:度量宽宏。⑤征:表露,表现。⑥诡:欺诈。⑦某甲:旧时书面语中称没有姓名的某个人。⑧良已:痊愈。⑨异史氏:作者蒲松龄的自称。⑩攘:窃取。
8.文言词语的理解可以有多种方法,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9.请选出与例句中的“而”字用法相同的一项( )
例句:温故而知新
A.而邻翁素雅量B.一攘而鸭毛生C.博学而笃志D.学而不思则罔
10.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
11.本文故事简短有趣却蕴含深刻道理,你从这篇小故事中明白了什么道理呢?
六、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四篇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一)
忆鲁迅(节选)
郁达夫
①他的绍兴口音,比一般绍兴人所发的来得柔和,笑声非常之清脆,而笑时眼角上的几条小皱纹,却很是可爱。他送我出门的时候,天色已经晚了,北风吹得很大;门口临别的时候,他不晓说了一句什么笑话,我记得一个人在走回寓舍来的路上,因回忆着他的那一句,满面还带着了笑容。
②鲁迅对于辞去中山大学教职之后,在广州闲住的半年那一件事情,也解释得非常有趣。他说:“在这半年中,我譬如是一只雄鸡,在和对方呆斗。这呆斗的方式,并不是两边就咬起来,却是振冠击羽,保持着一段相当距离的对视。因为对方的假君子,背后是有政治力量的,你若一经示弱,对方就会用无论哪一种卑鄙的手段,来加你以压迫”。
(二)
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萧红
①“字不一定要写得好,但必须得使人一看了就认识,青年人现在都太忙了……他自己赶快胡乱写完了事,别人看了三遍五遍看不明白,这费了多少工夫,他不管。反正这费的工夫不是他的。这存心是不太好的。”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②鲁迅先生的原稿,在拉都路一家炸油条的那里用着包油条,我得到了一张,是译《死魂灵》的原稿,写信告诉了鲁迅先生,鲁迅先生不以为稀奇。许先生倒很生气。鲁迅先生出书的校样,都用来揩桌子,或做什么的。请客人在家里吃饭,吃到半道,鲁迅先生回身去拿来校样给大家分着,客人接到手里一看,这怎么可以?鲁迅先生说:“擦一擦,拿着鸡吃,手是腻的。”
(三)
记忆中的父亲(节选)
周海婴
①父亲原先不大喜欢看电影。但我幼年凡有适合儿童的电影,父亲却总让我跟他同去观看。后来由看电影进而观马戏。有一次,在饭桌上听说已经预购了马戏票,时间就在当晚,我简直心花怒放。因为那是闻名世界的海京伯马戏团的演出。谁料当时父亲考虑到这些节目大多为猛兽表演,且在深夜临睡之际,怕我受到惊吓,因此决定把我留在家里,他们则从后门悄悄走了。当我发现这一情况后,异常懊丧,一直哭到蒙蒙地睡去。事后父亲知道我很难过,和善而又耐心地告诉我他的上述考虑,并且特地另找机会,白天陪我去观看一次。
②叔叔曾赠给我《儿童文库》和《少年文库》。母亲把内容较深的《少年文库》收起来,让我看浅的。我反复翻阅了多遍,不久翻腻了,就向母亲索取《少年文库》。她让我长大些再看,而我坚持要看这套书。争论的声音被父亲听到了,他便让母亲收回成命,把书放在我的专用柜里任凭取阅。父亲也不问我选阅了哪些,更不指定我要看哪几篇、背诵哪几段,完全“放任自流”。
(四)
①很多人都说鲁迅先生的文章晦涩难懂。印象中鲁迅先生总是不苟言笑,他仿佛一提笔就在批判,一张嘴就是在讨伐,显得让人难以亲近,太苛刻,太严肃。因为你不了解他出生的岁月,所以你不能理解为什么他总是愁眉苦脸。
②他是一个真实立体的人。早年生于一个破败的士大夫家族,后来去日本求学。在异乡,他看到身边的同龄人把自己打扮得奇奇怪怪,去参加一些国外的聚会的时候,他内心是痛苦的。他既有对故乡的思愁,对个人命运前途未卜的担心,还有对国家命运和民族未来的忧虑。那种痛苦的忧虑长期萦绕在心头,最终形成了他的性格。很多人在经历了社会的摔打和生命的挫折之后开始读鲁迅,开始把鲁迅先生的金句和作品奉为圭臬①。这说明鲁迅先生的语言和他的作品能够穿透时间,直抵人心,如甘醇美酒,日久弥香,回味绵长。
③他面对绝望的现实,仍然怀抱着最大的勇气和信心与那一切抗争,然后给人充满斗志的希望和未来。我们应该去读鲁迅先生的作品,不止读他的代表作,更应去读一读他的生平。看完生平,你就理解为什么他会那样写。
(摘编自网络,有删改)
【注释】①圭臬:比喻标准、准则和法度。
12.请根据文段内容,完成以下阅读摘录卡。
13.结合语境,按要求品析文中划线句。
(1)父亲也不问我选阅了哪些,更不指定我要看哪几篇、背诵哪几段,完全“放任自流”。(赏析加点词表达效果)
(2)这说明鲁迅先生的语言和他的作品能够穿透时间,直抵人心,如甘醇美酒,日久弥香,回味绵长。(从修辞角度赏析)
14.文段(三)中作者回忆了与父亲鲁迅相关的哪两件事?请简要概括。
15.文段(三)中鲁迅先生对儿子的一些做法,是鲁迅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从父亲身上未曾接受到的“优待”。请你结合《朝花夕拾》具体内容进行分析。
16.今天,我们的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信息爆炸,知识激增,我们有越来越多的方法和渠道了解这个丰富的世界。很多人感觉没有时间,也没有耐心来读经典作品了,经典似乎离我们越来越远。怎样消除与经典的隔膜呢?请结合文段(四)相关内容,联系你对鲁迅作品的阅读体验,谈谈自己的看法。
七、名著阅读
阅读《西游记》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八戒观之不尽,满心欢喜道:“哥啊,好去处!果然是天下第一名山!”行者道:“贤弟,可过得日子么?”八戒笑道:“你看师兄说的话,宝山乃洞天福地之处,怎么说度日之言也?”二人谈笑多时,下了山。只见路旁有几个小猴,捧着紫巍巍的葡萄,香喷喷的梨枣,黄森森的枇杷,红艳艳的杨梅,跪在路旁叫道:“大圣爷爷,请进早膳。”行者笑道:“我猪弟食肠大,却不是以果子作膳的。也罢也罢,莫嫌菲薄,将就吃个儿当点心罢。”八戒道:“我虽食肠大,却也随乡入乡是。拿来拿来,我也吃几个儿尝新。”二人吃了果子,渐渐日高。那呆子恐怕误了救唐僧,只管催促道:“哥哥,师父在那里盼望我和你哩。望你和我早早儿去罢。”行者道:“贤弟,请你往水帘洞里去耍耍。”八戒坚辞道:“多感老兄盛意,奈何师父久等,不劳进洞罢。”行者道:“既如此,不敢久留,请就此处奉别。”八戒道:“哥哥,你不去了?”
17.选文画横线句写道“那呆子恐怕误了救唐僧”,此时唐僧遭了何难?为何唐僧有难时行者却没在他身边?
18.在《西游记》阅读交流活动中,同学们畅所欲言。小语认为八戒在师徒四众中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猪队友”。小文认为,在斩妖除怪的取经路上,八戒是不可缺少的“好队友”。你同意哪种观点?请结合《西游记》中的具体内容,说说理由。
八、作文
19.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生活中总会有一个人、一件事,甚至是一个瞬间、一个眼神、一句话让你时时想起,它们或许带给你快乐和幸福,也或许带给你痛苦和挫折,但都是你成长路上难得的经历和财富。
请以《总会想起》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内容健康积极;②表达真情实感;③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④不要套写、抄袭;⑤不少于500字;⑥不要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
未尝征于声色
查阅字典:①品尝,辨别滋味。②曾经。
尝: (填序号)
彼甚畏骂焉
联系成语:不求甚解
甚:
吾闻鸭乃某甲所盗
课内迁移
有闻而传之者(《穿井得一人》)
闻:
某益窘
屠大窘(《狼》)
窘:
文段
人物评价
具体情节(直接摘录或自己概括)
(一)忆鲁迅(节选)
一个温和的朋友
(一)忆鲁迅(节选)
一个
“我譬如是一只雄鸡,在和对方呆斗。这呆斗的方式,并不是两边就咬起来,却是振冠击羽,保持着一段相当距离的对视。”
(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一个认真的导师
(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
一个 的作家
不在意手稿用途
参考答案:
1.(1) 蓬勃 兴高采烈
(2) chéng chè chān hu
【详解】(1)本题考查根据拼音写汉字。
(1)péng bó——蓬勃:繁荣而旺盛的样子。
(2)xìng gā cǎi liè——兴高采烈:形容兴致高昂,情绪热烈。
(2)本题考查给加点字注音。
(1)澄澈:读音chéng chè,清澈透明。
(2)掺和:读音chān hu,混合在一起。
2. 星汉灿烂 若出其里 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君直到夜郎西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 人不堪其忧 险躁则不能治性 枯藤老树昏鸦
【详解】本题考查名句名篇默写。默写题作答时,一要透彻理解诗文内容;二要认真审题,找出符合题意的诗文句子;三是答题内容要准确,做到不添字、不漏字、不写错字。注意“灿烂、愁、郎、堪、躁、藤”等字的正确书写。
3.D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文化常识。
D.《论语》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没有《礼记》;
故选D。
4.B
【详解】本题考查语病辨识。
A.重复赘余,删掉“切记”或不要”;
C.主语残缺,删掉“在……中”或“使”;
D.语序不当,将“宋朝时期”与“新出土”调换位置;
故选B。
5. 律诗 绝句 6.B 7.诗人想象了回家团聚后剪烛西窗、共话今宵的情境,与眼前的凄苦形成对比,更加突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相思之苦,所以说“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
【解析】5.本题考查文学常识。这个问题要求识别两首唐诗的体裁。在古代中国文学中,诗歌的体裁非常多样,包括绝句、律诗、词、曲等。每种体裁都有其特定的格式和韵律要求。
(1)《次北固山下》的体裁:这首诗共有八句,每句五个字,遵循了平仄和押韵的规则。这是五言律诗的典型特征。五言律诗要求诗句字数、平仄、押韵和对仗都符合一定的规范。
(2)《夜雨寄北》的体裁:这首诗只有四句,每句七个字,也是押韵的。这是七言绝句的形式。七言绝句是一种较为自由的诗体,但仍然要求诗句的字数和押韵符合一定的标准。
6.本题考查古诗的理解和分析。
B.有误,颔联“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确实描述了诗人船上所见的景色,即宽阔的江面、平静的潮水、高悬的船帆,整体呈现出一幅宁静、壮阔的画面。但这里的情感表达并不是“愁苦之情”,而是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未来的乐观展望。因此,朗读时的语调不应是低沉的,而应是明快、激昂的,以传达出诗人的乐观和豁达。
故选B。
7.本题考查写作手法。
《夜雨寄北》中,诗人李商隐通过“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的想象,描绘了与亲人团聚后剪烛夜谈的温馨场景。这种想象与眼前凄凉的巴山夜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突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和相思之苦。通过这种对比,诗人巧妙地将眼前景与后日怀想结合起来,使得诗歌的情感表达更加深刻。因此,评价中所说的“眼前景反作后日怀想,此意更深”准确地揭示了诗人在本诗中所运用的对比手法及其表达效果的深刻性。这种独特的叙事和抒情方式,不仅展示了诗人的高超艺术技巧,也使得诗歌的情感更加真挚动人。
8. ② 很,非常 听说 处境困迫,为难 9.B 10.必须得到丢东西的人的痛骂,毛才可以脱落。 11.示例一:不要做坏事,做坏事会受到惩罚。 示例二:行善要讲求方式方法。
【解析】8.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1)句意为:从来不喜怒于色。根据查阅字典法,查看义项,可知“曾经”适合本句解释,故选②。
(2)句意为:他非常害怕别人骂。根据联系成语法,结合“不求甚解”中的“甚”是“很,非常”的意思,推知,此处也是“很,非常”之意。
(3)句意为:鸭子是邻居某某所偷。根据课内迁移法,结合“有闻而传之者”中的“闻”是“听说”的意思,推知,此处也是“听说”之意。
(4)句意为:偷鸭人很难为情。根据课内迁移法,结合“屠大窘”中的“窘”是“处境困迫,为难”的意思,推知,此处也是“处境困迫,为难”之意。
9.本题考查“而”字用法。
“温故而知新”中的“而”是连词,表承接。
A.连词,表转折;
B.连词,表承接;
C.连词,表并列;
D.连词,表转折;
故选B。
10.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词语:须:必须。得:得到。乃:才。可:能够。落:脱落。
1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根据“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至夜,觉肤痒。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淄川城西白家庄的某人,偷邻居的一只鸭子煮着吃了。夜里,觉得全身发痒;天亮后一看,身上长满了一层细细的鸭茸毛,一碰就疼)可知,不要做坏事,做坏事会受到惩罚。
根据“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行善也是有方法的,那邻居老人,是在用骂的方法行善事)可知,行善要讲求方式方法。
【点睛】参考译文:
淄川城西白家庄的某人,偷邻居的一只鸭子煮着吃了。夜里,觉得全身发痒;天亮后一看,身上长满了一层细细的鸭茸毛,一碰就疼,非常害怕,可又没有办法医治。夜里,他梦见一个人告诉他说:“你的病是上天对你的惩罚,必须得到失鸭主人的一顿痛骂,这鸭毛才能脱落。”而邻居老人向来心慈仁善,心胸宽阔,生平丢东西,从来不喜怒于色,大发脾气。偷鸭人很奸滑,便撒谎告诉老翁说:“鸭子是邻居某某所偷。他非常害怕别人骂,骂他可以警示他将来不再偷鸭子。”老翁笑道:“谁有那么多工夫生闲气,去骂这种品行恶劣的人。”最终不肯骂。偷鸭人很难为情,只好把实情告诉了邻居老翁;老翁这才肯骂,那人身上的鸭毛果然退去。写怪异故事的人(即作者清蒲松龄)说:“太厉害啦,偷盗的人一定很害怕:一偷盗居然浑身长出鸭毛!太厉害啦,骂人的人真的应该小心啊:一声骂竟然会把盗贼的罪孽减轻!但是,行善也是有方法的,那邻居老人,是在用骂的方法行善事。”
12. 语音柔和、笑声清脆、爱讲笑话或“他的绍兴口音,比一般绍兴人所发的来得柔和,笑声非常之清脆,而笑时眼角上的几条小皱纹,却很是可爱。”“门口临别的时候,他不晓说了一句什么笑话,我记得一个人在走回寓舍来的路上,因回忆着他的那一句,满面还带着了笑容。” 勇敢的斗士 耐心展读青年来信或“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随和 13.(1)“放任自流”是任其自由发展,而不做干涉的意思,此处贬词褒用,指父亲对“我”的教育是顺其自然的,充分尊重“我”的天性,不横加干涉。
(2)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鲁迅先生的语言和他的作品能够经得住时间的检验,对人的影响力大,表达出作者对鲁迅语言及其作品的赞美。 14.父亲陪“我”看电影、观马戏;父亲任凭“我”自由阅读。 15.示例一:鲁迅给了儿子阅读自由,但在《五猖会》中,鲁迅的父亲却在鲁迅兴致勃勃去看五猖会前,强迫他背《鉴略》,束缚孩子天性。
示例二:鲁迅在儿子因没能在深夜看马戏而难过时,能和善而耐心地解释原因。《五猖会》中,鲁迅的父亲却不顾孩子的想法,强迫他背《鉴略》。 16.我们可以查阅资料,了解鲁迅生活的年代,“出生的岁月”,可以“读一读他的生平”。比如在读《藤野先生》时,如果我们了解当时中国的状况,了解中国人在国外受到的歧视,就能够理解鲁迅对藤野先生的感念和弃医从文的决定。
【分析】12.本题考查人物形象理解。
(1)根据“文段”是“(一)忆鲁迅(节选)”和“人物评价”是“一个温和的朋友”的提示,找到文段(一)①段“他的绍兴口音,比一般绍兴人所发的来得柔和,笑声非常之清脆,而笑时眼角上的几条小皱纹,却很是可爱。”“门口临别的时候,他不晓说了一句什么笑话,我记得一个人在走回寓舍来的路上,因回忆着他的那一句,满面还带着了笑容。”可得答案。
(2)根据情节“我譬如是一只雄鸡,在和对方呆斗。这呆斗的方式,并不是两边就咬起来,却是振冠击羽,保持着一段相当距离的对视。”是鲁迅先生的语言,结合文段(一)②段“因为对方的假君子,背后是有政治力量的,你若一经示弱,对方就会用无论哪一种卑鄙的手段,来加你以压迫”分析可知,鲁迅先生是一个勇敢的斗士;
(3)根据“文段”是“(二)回忆鲁迅先生(节选)”和“人物评价”是“一个认真的导师”的提示,找到文段(二)①段“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可得答案。
(4)根据情节“不在意手稿用途”分析可知,鲁迅先生是随和的人。
13.本题考查词句赏析。
(1)要求赏析加点词表达效果。
文段三②段画线句“父亲也不问我选阅了哪些,更不指定我要看哪几篇、背诵哪几段,完全‘放任自流’”的加点词“放任自流”本义是听其自然发展或行动不加约束或干涉。这里是指父亲对“我”的阅读是顺其自然的,充分尊重“我”的天性,不横加干涉。
(2)要求从修辞角度赏析。
根据文段四②段“这说明鲁迅先生的语言和他的作品能够穿透时间,直抵人心,如甘醇美酒,日久弥香,回味绵长”把鲁迅先生的作品比作“甘醇美酒”可知,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写出鲁迅先生的语言和他的作品能够经得住时间的检验,对人的影响力大,表达出作者对鲁迅语言及其作品的赞美。
14.本题考查内容概括。
根据文段(三)①段“父亲原先不大喜欢看电影。但我幼年凡有适合儿童的电影,父亲却总让我跟他同去观看。后来由看电影进而观马戏”可概括为:父亲陪“我”看电影、观马戏;
根据文段(三)②段“争论的声音被父亲听到了,他便让母亲收回成命,把书放在我的专用柜里任凭取阅。父亲也不问我选阅了哪些,更不指定我要看哪几篇、背诵哪几段,完全‘放任自流’”可概括为:父亲任凭“我”自由阅读。
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从文段(三)中的两件事中,任选一个,结合《五猖会》中父亲对“我”的做法进行分析即可。
示例:根据文段(三)①段“事后父亲知道我很难过,和善而又耐心地告诉我他的上述考虑,并且特地另找机会,白天陪我去观看一次”可知,鲁迅在儿子因没能在深夜看马戏而难过时,能和善而耐心地解释原因,可知,鲁迅能够理解并尊重儿童的心理,而《五猖会》中,鲁迅的父亲却不顾孩子的想法,强迫他背《鉴略》,可见,鲁迅先生对儿子的一些做法,是鲁迅在青少年成长过程中,从父亲身上未曾接受到的“优待”。
16.本题考查看法。结合文段(四)相关内容,联系自己对鲁迅作品的阅读体验,谈出自己对怎样消除与经典的隔膜的看法即可。
示例:鲁迅先生生活的时代与我们不同,我们在读鲁迅先生作品的时候,应充分了解近现代历史背景,特别是“五四”运动前后的中国现实,比如读《范爱农》,如果我们了解当时中国的状况,了解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社会现实,就能够理解鲁迅为什么把范爱农当做朋友,并对他的死因表示怀疑的原因了。
17.①唐僧被黄袍怪变成了老虎。②行者三打白骨精,唐僧却误会他杀人,赶走了他。 18.示例一:我认为猪八戒是“猪队友”。他挑拨是非,在《三打白骨精》中挑拨唐僧和孙悟空的关系,导致唐僧赶走孙悟空。
示例二:我认为猪八戒是“好队友”。他机智善良,在《义激美猴王》中,抓住悟空自尊心强的特点,用激将法哄悟空下山救师傅。
【解析】17.本题考查名著内容识记。
结合《西游记》的内容可知,三打白骨精之后,唐僧埋怨悟空滥无辜,悟空被唐僧一纸贬书赶走。后唐僧在宝象国被黄袍怪变成老虎,沙僧也被黄袍怪捉了,小白龙让猪八戒去花果山请回孙悟空。所以此时唐僧遭的难是:被黄袍怪变成了老虎;唐僧有难时行者没留在身边的原因是:行者三打白骨精,唐僧却误会他杀人,赶走了他。
18.本题考查语言表达。选择自己同意的观点,结合名著内容进行阐述即可。
示例一:我认为八戒是“猪队友”,因为猪八戒好吃懒做,贪恋女色,意志不坚定、爱占小便宜、喜欢说谎、一遇到苦难就嚷着散伙。好几次悟空受屈被赶,就是他搬弄是非的结果。
示例二:我认为八戒是“好队友”。当唐僧误会悟空,悟空愤而回到花果山,八戒上山规劝,又用激将法,让悟空想起师傅山下救命之恩,迷途知返;八戒做好了团队中的基础工作,让悟空轻松来去自如。八戒的专业技能不可或缺,他也有三十六变,而且作为前天蓬元帅,八戒的水战非常了得,这恰恰是弥补了悟空在水战上的不足,所以八戒也是团队很好的助力。
19.例文:
总会想起
泛黄的老照片,是藏在我心底,最美的风景。
自打我记事起,爸爸和妈妈就从不浪漫。在我看到别人的爸爸妈妈牵手相拥的时候,我的爸爸妈妈只是像朋友一般客套地问候、关心。爸爸酒醉后,两手紧紧抓住妈妈的头发,用拳头对妈妈那秀气的脸发起攻击,似乎让我看到了妈妈不爱笑的理由。若不是他们还睡在同一张床上,我会怀疑他们是不是早就背着我离了婚。
秋天里,一个凉爽的夜晚,爸爸与妈妈一同下楼散步,忘了拿相机、充电器的我急急忙忙往楼下跑。“刹——”我忽然停住了脚步,因为爸爸牵着妈妈的手,走在新建的大桥上。我急忙揉了揉眼睛,呦,那可真的是我的老爸老妈。“丫头总是说我不浪漫,还老是欺负你,那今天我们就来浪漫一回。”爸爸冰冷的话语当中带着一丝温柔。被我称为灭绝师太的老妈也露出了百年不见的笑容。爸爸带着笑,和妈妈讲起了古老的梁祝故事。嘁——,还总是说不会和我讲故事,都把梁祝故事改编成了现代校园爱情故事了——我无语地想着。
我急忙拿起了手中的相机,蹲在了一棵老樟树下,飞快地按下了拍照键。照片上有爸爸,牵着妈妈,有小桥流水,有夕阳,像极了一幅画。我悄悄地把它洗了出来,放在了我的枕头下面。在我学习压力很大,或者遇到困难的时候,我常常会想起它,想起我的爸爸妈妈。他们好像就在我的身边鼓励着我。让我不要心急,慢慢地,慢慢地来。
时间已经久了,那张照片早已变得泛黄,充满了怀旧的时代感,可每当我轻轻闭眼,就能回想到我的爸爸妈妈,也和别人的爸爸妈妈一样,牵着手,陪着我慢慢长大。照片里的人,给我道着晚安,让我忘却所有的疲惫和悲伤,进入甜蜜的梦乡。
那张照片,是我心中最美的风景,让我总会想起它。
【详解】本题考查命题作文。
一、审题立意。“总会想起”,说明事情是过去发生的,但给自己的印象很深,令自己经常想起。“总会想起”的对象是非常广泛的,根据材料中“生活中总会有一个人、一件事,甚至是一个瞬间、一个眼神、一句话让你时时想起”,可知那些记忆深刻的、对自己有重大影响的人、物、事、场景等皆可入文。通过审题,我们不难发现,对于这个文题,我们要写的重点便是:“总会想起”的是什么?为什么“总会想起”?要写出“总会想起”的原因,通过完整的情节和巧妙的构思,将自己“总会想起”的理由表达清楚,让人从中有所感悟和启发。
二、选材构思。可写的内容很多,如那张照片、那本书、那支笔、那杯牛奶、那块蛋糕、那朵花、那首歌、那些唠叨外,还有那个陌生人、那位清洁工、那朵小花、那间教室……我们要选择自己印象最深、感受最多的那个来写。比如,运动场上大家齐心协力、共同拼搏的场景,教室里热火朝天地讨论难题的场景,母亲在医院里给生病的爸爸喂饭的场景,看似弱小的生命不畏风雨的形象……抒发真情实感。直接切入,开门见山,便于叙事写人,不拖泥带水;采用倒叙,先声夺人,引人注目;适合使用抒情笔调,以情动人……构思匠心独运,情感表达真挚恳切,文字自然饱含真情,动人心魄。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语文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试卷共6页,阅读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解释下面加点的字,用现代汉语翻译句子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基础知识综合,选择题,语言表达,名句名篇默写,诗歌鉴赏,文言文阅读,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河北省石家庄市裕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语文试卷,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