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开学考模拟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29,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一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开学考模拟化学试题,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附相对原子质量:H-1;C-12;N-14;O-16;K-39;Mn-55。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化学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中,不合理的是( )
A.室内使用煤炉取暖要防止CO中毒B.被动吸烟对身体健康无害
C.75%的医用酒精可用于杀菌消毒D.可用盐酸除去铁制品表面的铁锈
2、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们生活、生存的根本,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下列做法错误的是( )
A.大力建造化工企业B.普及使用沼气池
C.推广使用清洁燃料D.加强水质监测
3、铕是一种重要的战略资源,属于稀土元素。如图为铕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及铕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有关铕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铕原子的中子数为63B.铕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C.铕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2D.铕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52.0g
4、正确操作是化学实验成功的基础,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点燃酒精灯 B.滴加液体 C.取用固体粉末 D.塞紧橡胶塞
5、深海鱼油中的DHA(化学式为C22H32O2)是一种特殊的不饱和脂肪酸,是大脑细胞形成、发育及运作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DHA中含有氧分子
B.DHA属于氧化物
C.DHA分子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D.DHA中C、H、O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33:4:4
6、下列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刚石和石墨、C60都是天然硬度最大的物质
B.一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
C.在煤炉上放一盆水,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D.书写档案时使用碳素墨水,是因为常温下碳单质的化学性质稳定
7、“宏观辨识与微观辨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
A.AB.BC.CD.D
8、我国科学家首次突破以二氧化碳为原料获得淀粉的人工合成工艺技术。其中关键一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如图。下列有关上述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前后分子种类发生变化B.反应前后各种原子的种类和数目不变
C.参加反应的反应物的分子数目比为 1∶1D.反应有利于“低碳”目标的落实
9、归纳法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各项归纳合理的是( )
A.化石燃料B.CO的化学性质
C.硫元素的化合价D.水的净化方法
10、下列实验设计不能达到目的的是( )
A.AB.BC.CD.D
11、推理是—种重要的化学思维方式,以下推理正确的是( )
A.原子核是由质子和中子构成的,则所有的原子核中一定都含有质子和中子
B.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则化合物中一定含有不同种元素
C.催化剂在化学反应前后质量不变,则反应前后质量不变的物质都是催化剂
D.化学反应通常伴随着能量变化,则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由化学反应提供的
12、和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KNO3的溶解度比NaCl受温度变化影响更小
B.将室温下KNO3的饱和溶液升高温度,溶液的浓度不变
C.KNO3和NaCl均属于难溶物质
D.除去KNO3中少量NaCl更适合用蒸发结晶的方法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阅读下面科普短文。
广袤无际的自然界是一个碳的世界。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变化,对于生态环境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随着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排入大气中的CO2越来越多,导致温室效应增强。减少CO2排放,实现碳中和,已成为全球共识。碳替代、碳减排、碳封存、碳循环是实现碳中和的4种主要途径。科学家预测,到2050年,4种途径对全球碳中和的贡献率如图1。
CO2的吸收是碳封存的首要环节,常选用NaOH、氨水、一乙醇胺等作吸收剂。在研究膜吸收法吸收CO2时,研究人员通过实验比较了一乙醇胺,二乙醇胺,氨基乙酸钾3种吸收剂对烟气中CO2的脱除效果,其结果如图2。
我国提出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负责任大国的作为与担当。实现碳中和人人有责,让我们从衣食住行点滴做起,节约能源,低碳生活。
依据文章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自然界碳的循环中,化石燃料燃烧 (填“吸收”或“释放”)CO2。
(2)由图1可知,到2050年,对全球碳中和贡献率最大的途径是 。
(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填“对”或“错”)。
①由图2可知,随烟气流速增大,CO2脱除效果增强。
②节约用电,绿色出行,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4)对比图2中三条曲线,得出的结论是:在实验研究的烟气流速范围内,当烟气流速相同时, 。
14、(6分)请结合如图回答问题。
(1)写出标号仪器名称:① 。
(2)实验室制二氧化碳选用装置B相对A的优点是 ,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若用C转置收集CO2,验证已收满的方法是 ,不能用B装置制取氧气的原因是 。
15、(6分)某校化学实验室废液桶中收集了溶有大量FeSO4、CuSO4的废液,此外还有一些不溶性杂质。若废液直接排放到下水道不仅造成重金属污染,而且造成浪费。
他们想从中回收金属铜和硫酸亚铁晶体,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结合实验方案回答下列问题:
(1)废液在加入金属X前需进行过滤,目的是将其中的 除去。进行过滤操作所需的玻璃仪器有:烧杯、漏斗、 。
(2)将过量金属X加入废液,反应化学方程式为 ,基本反应类型为 。
(3)溶液Y是 ,利用其除去铜中杂质。
16、(6分)安徽博物院内许多铜制品表面有一层绿色物质。绿色物质是什么?它是怎样形成的?同学们设计实验对这种绿色物质进行了如下探究活动。
【查阅资料】①铜在空气中易生成铜锈,它为绿色,其主要成分是Cu2(OH)2CO3。
②白色的硫酸铜粉末遇水能变为蓝色。
探究活动一:验证铜锈的组成。
【进行实验1】同学们设计了如图所示装置并进行实验。
【猜想】
(1)铜锈加热后会生成哪些物质呢?猜想一:氧化铜;猜想二:水;猜想三:二氧化碳:猜想四:二氧化氮。请指出其中的一种错误猜想是 ,你的理由是 。
【进行实验1】
(2)
探究活动二:探究铜生锈的条件。
【进行实验2】
(3)
【反思与拓展】
(4)实验3中用的是煮沸后迅速冷却的蒸馏水,其目的是 。
(5)写出加热铜锈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17、(5分)某化学小组想计算不纯的高锰酸钾的纯度,取干燥样品38.4g(杂质不参与化学反应,不会有实验安全隐患)装入大试管中,加热,待反应完全后,将试管冷却,称量,得到35.2g固体物质。
(1)生成氧气的质量是 g。
(2)计算原固体混合物中高锰酸钾的质量是多少?
参考答案
一、本大题包括12小题,每小题1分,共12分。每小题的4个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符合题意。
1、B2、A3、C4、C5、D6、D7、D8、C9、C10、A
11、B12、B
二、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
13、(5分)(1)释放;(2)碳替代;(3)错;对;(4)氨基乙酸钾对烟气中CO2的脱硫效果最好。
14、(6分)(1)分液漏斗;
(2)可以控制反应的发生与停止;CaCO3+2HCl=CaCl2+H2O+CO2↑;将燃着的木条防止b口,若熄灭,则集满;二氧化锰为粉末状,无法使固体与液体分离。
15、(6分)(1)不溶性杂质;玻璃棒;(2) Fe+CuSO4=FeSO4+Cu ;置换反应;(3)稀硫酸。
16、(6分)(1) 猜想四;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答案合理即可);
(2)氧化铜、水、二氧化碳(或CuO、H2O、CO2);Ca(OH)2+CO2=CaCO3↓+H2O;
(3)铜与O2、H2O、CO2同时接触;(4)除去水中氧气;
(5) Cu2(OH)2CO32CuO+ H2O+CO2↑。
17、(5分)(1)3.2;
(2)解:设原固体混合物中高锰酸钾的质量是x
x=31.6g
答:原固体混合物中高锰酸钾的质量是31.6g。
选项
客观事实
微观解释
A
水银温度计测温度
原子的质量和体积都很小
B
钠元素和氯元素有不同的化学性质
原子中有不同的电子数
C
和的化学性质有差异
氧原子的结构不同
D
石墨和金刚石的物理性质差异很大
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
A.探究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
B.区分硬水和软水
C.探究燃烧的必要条件
D.研究二氧化锰的催化作用
实验操作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
①组装仪器并加入药品。
②加热,直至不再有气体
产生,停止加热。
绿色固体变为黑色;硫酸铜
粉末变为蓝色;烧杯中液体
变浑浊
加热铜锈生成的物质
有 ;
烧杯中发生反应的化学
方程式为 。
序号
实验1
实验2
实验3
实验4
实验内容
实验现象
与结论
在干燥环境中,
铜不生锈
铜仅与氧气和
水接触不生锈
铜仅与二氧化碳和水接触,不生锈
铜生锈,它生锈的
条件是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安徽省合肥市第四十中学2023-2024学年下学期九年级化学开学考模拟题,共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68,安徽省合肥市西递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模拟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68,安徽省合肥市西递中学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下学期化学开学考模拟试题,共1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大题包括5小题,共28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