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利用化学知识,可以趋利避害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C-12 O-16 Ca-40 Cl-35.5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1-12题每小题2分,13-16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 2023年5月召开的《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第五次审议大会全面审议上一周期各缔约国履约情况。而新一轮巴以冲突已导致数千无辜平民伤亡。下列对化学的评价不合理的是
A. 化学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B. 化学武器应该禁止使用
C. 温室效应对人类百害而无一利D. 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
【答案】C
【解析】
【详解】A、化学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如燃烧给我们提供能量,使用不当会造成火灾,该选项评价合理;
B、化学武器造成的危害非常大,禁止化学武器组织获得2013年诺贝尔和平奖,该选项评价合理;
C、温室效应导致地球平均气温不断上升是有害的,而温室效应对人类生存有利的一面表现在使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提高到适合人类生存,该选项评价不合理;
D、绿色化学又称环境友好化学,该选项评价合理。
故选C。
2. 雷雨后空气十分新鲜,这是因为空气中极少量的氧气转化为臭氧(3O2=2O3)的缘故,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 该变化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
B. O2和O3混合在一起只含一种元素,是一种纯净物
C. 该变化前后原子数目没有改变
D. O2和O3中氧元素都显0价
【答案】B
【解析】
【详解】A、由方程式可知反应前后都是氧元素,即该变化中元素种类没有改变,故A说法正确;
B、O2和O3混合在一起只含有氧元素一种元素,但是是由氧气和臭氧两种物质组成的,是一种混合物,故B说法错误;
C、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化学变化前后原子种类和数目不变,则该变化前后原子数目没有改变,故C说法正确;
D、O2和O3均属于单质,其中氧元素都显0价,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3. 下列说法中,物质的用途与其性质不一致的是
A. 铜做导线,因为铜有导电性
B. 潜水员背负的钢瓶中填充氧气,因为氧气不易溶于水
C. 金刚石的硬度大,用来裁玻璃
D. 活性炭有吸附性,可做冰箱除味剂
【答案】B
【解析】
【详解】A、铜做导线是利用铜导电的性质,故A正确;
B、氧气供给潜水员呼吸,体现了氧气的氧化性,与O2不易溶于水不一致,故B错误;
C、玻璃刀裁玻璃,是利用金刚石硬度大的性质,故C正确;
D、活性炭可做冰箱除味剂,是因为活性炭具有吸附性,故D正确。故选:B。
4. 规范的实验操作是保证实验成功的关键。下列实验操作有明显错误的是
A. 滴加液体B. 加热液体
C. 检查气密性D. 过滤浊液
【答案】D
【解析】
【详解】A、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应竖直悬空,该选项操作正确;
B、加热液体时,液体体积不超过试管容积的三分之一,用酒精灯外焰加热,且试管夹夹在距试管口约三分之一处,该选项操作正确;
C、检查该装置气密性时,先将导管放入水中,再用手紧握试管,若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气密性良好,该选项操作正确;
D、过滤时应遵循“一贴二低三靠”,图中过滤时没有用玻璃棒引流,该选项操作不正确。
故选D。
5. 下列有关电解水实验叙述中,与氢气化学性质有关的是
A. 将收集氢气的试管移近火焰,氢气安静的燃烧
B. 试管中能收集到氢气,说明氢气难溶于水
C. 氢气的密度小于空气,收集氢气后试管口应向下放置
D. 产生的氢气无色、无味
【答案】A
【解析】
【详解】A、将收集氢气的试管移近火焰,可以听到尖锐的爆鸣声,说明氢气具有可燃性,属于化学性质,故选项正确;
B、氢气的溶解性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氢气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氢气的密度比空气小,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氢气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D、氢气的颜色、气味不需要通过化学变化表现出来,属于氢气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6. 家庭用天然气中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化学式为CH4)。下列有关甲烷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甲烷分子是由碳、氢两种元素组成的B. 甲烷中含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
C. 甲烷不含氧元素,不属于氧化物D. 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4
【答案】C
【解析】
【详解】A、用元素描述物质的组成,用原子描述分子的构成,甲烷分子是由碳、氢两种原子构成的,选项错误;
B、1个甲烷分子中含有1个碳原子、4个氢原子,选项错误;
C、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元素是氧元素的化合物叫氧化物,选项正确;
D、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为12:(1×4)=3:1,选项错误。
故选C。
7. 臭氧(O3),二氧化氯(ClO2)、过氧化氢(H2O2)三种物质中都含有
A. 氧元素B. 氧离子C. 相同的化合价的氧元素D. 氧分子
【答案】A
【解析】
【详解】A、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臭氧(O3)、二氧化氯(ClO2)、过氧化氢(H2O2)三种物质中都含有氧元素,故选项正确;
B、臭氧(O3)、二氧化氯(ClO2)、过氧化氢(H2O2)三种物质均是由分子构成的,均不含有氧离子,故选项错误;
C、臭氧(O3)属于单质,其中氧元素为0价,二氧化氯(ClO2)中氧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过氧化氢(H2O2)中氢元素显+1价,根据在化合物中各元素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则氧元素显-1价,故选项错误;
D、臭氧(O3)、二氧化氯(ClO2)、过氧化氢(H2O2)分别是由臭氧分子、二氧化氯分子、过氧化氢分子构成,均不含有氧分子,故选项错误;
故选:A。
8. 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 从食盐水中获取食盐可采用蒸发溶剂的办法
C. 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D. 自来水厂通过过滤除去水中的不溶性杂质
【答案】A
【解析】
【详解】A、水由水分子构成,水分子由氢原子与氧原子构成,水中的氢原子属于氢元素,氧原子属于氧元素,则水由氢元素与氧元素组成,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B、从食盐水中获取食盐可采用蒸发溶剂的办法,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是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物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过滤能够将难溶性固体与液体进行分离,过滤可以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在一个密闭容器内有X、Y、Z、Q四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充分反应,测得反应前后各物质的质量如下: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为分解反应B. 该反应不避守质量守恒定律
C. X中未测值为3D. 若Q为氧气,则该反应为氧化反应
【答案】D
【解析】
【分析】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总质量=反应后总质量,即4+1+1+15=未测+10+10,未测=1,其中与反应后质量相比,X质量减少,为反应物,Y质量增加,为生成物,Z质量增加,为生成物,Q质量减少,为反应物。
【详解】A、由分析可知,反应物为X和Q,生成物为Y和Z,不符合一变多的特征,不是分解反应,选项错误;
B、所有的化学反应均遵循质量守恒定律,上述反应属于化学变化,也遵循质量守恒定律,选项错误;
C、由分析可知,X中未测值为1,选项错误;
D、由分析可知,反应物为X和Q,生成物为Y和Z,若Q为氧气,物质与氧气的反应属于氧化反应,故该反应为氧化反应,选项正确。
故选:D。
10. 利用化学知识,可以趋利避害。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 食品袋内充入氮气能延缓食品变质
B. 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有利于保护水资源
C. 限制使用塑料袋有利于减轻 “白色污染”
D. 煤气泄露时向室内洒水能避免一氧化碳中毒
【答案】D
【解析】
【详解】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食品袋内充入氮气能延缓食品变质,故A正确;B、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有利于保护水资源,故B正确;C、限制使用塑料袋有利于减轻“白色污染”故C正确;一氧化碳属于可燃性气体,遇明火可能发生爆炸,所以发现煤气泄露不能打开排气扇通风,故C错误;D、一氧化碳不溶于水,也不与水反应,室内放水,不能避免一氧化碳中毒,正确。 故选D
11. 2023年8月,中国石油探测队在新疆玛湖区发现了一处重要的油田,被誉为世界最大的油田,对于中国有重大意义。石油除主要含有碳、氢元素外,还含有少量的硫与氨等。下列有关石油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 石油是可燃物B. 煤、石油、天然气和酒精都是化石燃料
C. 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D. 石油不充分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
【答案】B
【解析】
【详解】A、石油可以燃烧,是三大化石燃料之一,故A说法正确;
B、石油、煤、天然气是化石燃料,酒精可通过高粱、玉米和薯类等发酵、蒸馏而得到,属于可再生能源,不是化石燃料,故B说法错误;
C、石油、煤、天然气是三大化石燃料,都是不可再生能源,故C说法正确;
D、石油燃烧的生成物有二氧化碳、二氧化硫等,不完全燃烧会生成一氧化碳,故D说法正确。
故选:B。
12. 下列有关二氧化碳的实验中,只能证明其物理性质的实验是
A. B. C. D.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两个平衡的容器,其中一个中把一瓶二氧化碳像倒液体一样倾倒,说明其密度较空气的大,只能证明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选项正确;
B、稀盐酸与石灰石反应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密度大,聚集在烧杯底部,又因为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所以下方的蜡烛先熄灭,既有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也有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故选项错误;
C、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也能与与氢氧化钙溶液反应生成了难溶于水的碳酸钙,石灰水变浑浊,瓶子变瘪,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D、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故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证明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故选项错误。
故选A。
13. 下列关于金属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常温下,铝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在其表面生成致密的氧化铝薄膜
B. 现代工业炼铁的核心原理是焦炭将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
C. 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
D. 金属资源的回收利用既保护了环境,又节约了金属资源
【答案】B
【解析】
【详解】A、常温下,铝能和氧气反应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选项说法正确;
B、工业炼铁的原理为一氧化碳将铁从铁矿石中还原出来,该选项说法不正确;
C、合金的硬度比组成的纯金属的硬度大,则铝合金的硬度大于纯铝,该选项说法正确;
D、回收废旧金属,既能保护环境,又能节约金属资源,该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B。
14. 欲把一瓶不饱和的A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具体措施有:①加入足量物质A;②升高温度;③降低温度;④恒温蒸发水,其中措施一定可行的是
A. ①②B. ①③C. ①④D. ③④
【答案】C
【解析】
【详解】加入足量物质A,恒温蒸发水一定能将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升高或降低是否能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取决于此溶液溶解度是随温度升高而升高还是随温度升高而降低,以及溶液与饱和状态是否接近等。
故选C。
15. 汽车尾气含有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等有毒气体,在催化剂的参与下对尾气处理的微观过程如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图中单质的化学式为
B. 该反应使有害气体转化为无害气体
C. 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为7:11
D. 催化剂在反应前后化学性质不变
【答案】C
【解析】
【详解】A、图中只有一种单质,为两个N原子构成的单质分子,所以该单质的化学式为N2,正确;B、该反应的反应物分别为:CO分子构成有毒的CO气体,NO分子构成有毒的NO气体;反应的生成物为:CO2分子构成无毒的CO2气体,N2分子构成无毒的N2气体,正确;C、由图示可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CO+2NO2CO2+N2,生成单质和化合物的质量比为(28:88)=7:22;错误;D、催化剂的化学性质在反应前后不变,正确。故选C。
16. 下列除去物质中所含有少量杂质(括号内为杂质)的方法错误的是( )
A. AB. BC. CD. D
【答案】D
【解析】
【详解】A、足量的铁粉能与CuSO4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充分反应后过滤,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B、CO能与灼热的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二氧化碳,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C、Fe能被磁铁吸引,铜不能,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
D、氯酸钾在加热条件下生成氯化钾和氧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
故选D。
【点睛】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①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②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
二、理解与应用(本大题共5小题,共30分,除化学方程式2分外,每空1分)
17. 二氧化碳不仅能产生温室效应,还能作化工原料。CO2形成的超临界CO2流体可用于从香兰草豆荚粉中提取香兰素(C8H8O3)。工艺流程如下:
(1)香兰素由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每个香兰素分子中有___________个原子。
(2)由香兰素的乙醇溶液得到香兰素的过程中,发生的是___________变化。
(3)以上提取香兰素的过程中,可循环使用的两种物质是___________(写化学式),这两种物质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任写一个上述两种物质进行转化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 ①. 三##3 ②. 19 (2)物理
(3) ①. CO2、C2H5OH ②.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化学式可知,香兰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
每个香兰素分子中有8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和3个氧原子,共含8+8+3=19个原子。
【小问2详解】
由流程可知,由香兰素的乙醇溶液得到香兰素的过程中,只是物质的分离,没有新物质生成,属于物理变化。
【小问3详解】
由流程可知,过程中既需要二氧化碳和乙醇,同时又生成有二氧化碳和乙醇,则它们可循环使用;
乙醇燃烧生成水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8. 根据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
(1)A、B、C、D所示粒子共表示______ 种元素(填数字)。
(2)B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______电子(填“得到”或“失去”),D所示粒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______个电子。
(3)写出C所示粒子的符号:______。
(4)若E中,则该粒子属于______(填“原子”、“阳离子”或“阴离子”),该粒子所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______周期。
【答案】(1)3 (2) ①. 失去 ②. 1
(3)Mg2+ (4) ①. 阳离子 ②. 三
【解析】
【小问1详解】
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BC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则A、B、C、D所示粒子共表示3种元素。
【小问2详解】
B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2,在化学变化中易失去电子;
D粒子最外层电子数为7,在化学变化中易得到1个电子。
【小问3详解】
C粒子质子数为12,对应的元素为镁元素,且该粒子表示带2个单位正电荷的离子,则符号为Mg2+。
【小问4详解】
若E中 x=11 ,则该粒子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则表示阳离子,又由于该粒子对应的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为2、8、1,则共有三个电子层,则该粒子所属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三周期。
19. 中国古代化学和化学工艺历史悠久、成就卓越,是劳动人民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中,属于化学工艺成就的是___________。
①指南针 ②造纸术 ③印刷术 ④火药
(2)东汉《神农本草经》曾记载石胆“能化铁为铜”。叙述的是用硫酸铜和铁反应制取铜,这是湿法炼铜的最早记载,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3)明代《武备志》记载“将(火箭)后火药用绵纸二三层,中树箭杆,用药傍杆包成石榴样。以松脂熬化封固。又用纸糊,油过,药线眼向前开。燃药线发火,方可开弓放去”。“燃药”(点燃)对“发火”(燃烧)作用是___________。唐代《通典》记载:“敌若纵火焚楼堞,以粗竹长一丈,去节,以生薄皮合缝为袋,贮水三四石,将筒置于袋内,急缚如溅筒”。就是在注水的皮带中插一根竹筒,然后封口。灭火时使劲挤压皮袋,水就会从竹筒里喷射出来,此处水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____。
(4)书画家使用中国传统的“墨”(主要成分炭黑)绘制的书画作品能保存较长时间,这是因为___________。
【答案】19. ④ 20.
21. ①. 使可燃物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②. 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22. 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
【解析】
【小问1详解】
指南针、造纸术、印刷术的使用过程中,不发生化学变化,不属于化学工艺成就,火药使用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工艺成就,故选④。
【小问2详解】
铁和硫酸铜反应生成铜和硫酸亚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3详解】
“燃药”能加热可燃物,使其温度达到着火点以上;
水蒸发吸热,则用水灭火的原理为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小问4详解】
炭黑的主要成分为碳,在常温下碳的化学性质稳定,则用墨绘制的书画作品能保存较长时间。
20. 阅读文本,回答有关问题。
“宝藏”月球
“嫦娥五号”返回器在内蒙古预定区域成功着陆,标志着中国首次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圆满完成。研究表明,月壤中含有丰富的矿藏,仅月面表层5cm厚的沙土中就含上亿吨铁,月球岩石中含有地球上的全部元素和60种左右的矿物,其中6种矿物是地球上没有的。在月球表面,白天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到-183℃,自动采样机中的高性能钻杆能满足“嫦娥五号”在月球表面苛刻条件下的采样需求。
月球两极蕴藏着丰富的冰冻水,若被利用,或可满足未来登月以及轨道补给站的需求。
最令人兴奋的是,月壤中含有丰富的氦-3(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而地球上的氦主要是氦-4(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氦-3可作为核电站的能源,其安全无污染,不仅可用于地面核电站,而且特别适合宇宙航行。
(1)月面表层5cm厚的沙土中富含的金属是___________,该金属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2)根据文本可知“嫦娥五号”自动采样机中钻杆具有的性质是___________(任写1条)。
(3)若检验月球的冰冻水是硬水还是软水,可将少量冰冻水融化后,向其中加入___________。
(4)氦-3与氦-4的不同点是___________。
【答案】20. ①. 铁##Fe ②.
21. 耐低温(或耐高温、硬度大等)
22. 肥皂水 23. 中子数不同
【解析】
【小问1详解】
根据题中信息“仅月面表层5厘米厚的沙土中就含上亿吨铁,”可知月面表层5厘米厚的沙土中富含的金属是铁,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小问2详解】
根据题意,在月球表面,白天阳光垂直照射的地方温度高达127℃,夜晚温度可降到-183℃,自动采样机中的高性能钻杆能满足嫦娥五号在月球表面苛刻条件下的采样需求,嫦娥五号自动采样机中钻杆具有的性质是耐高温、耐低温、硬度大等。
【小问3详解】
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浮渣较多,则是硬水。
【小问4详解】
根据信息“月壤中含有丰富的氦-3(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和1个中子),而地上的氦主要是氦-4(原子核内含有2个质子和2个中子),”可知氦-3与氦-4的核内质子数相同,属于同种元素;氦-3与氦-4的区别是核内中子数不同。
21. 以氢气和一氧化碳为例,多角度认识物质,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的了解物质世界。
(1)认识物质的组成和构成:
从宏观上看,氢气和一氧化碳都由___________(填“元素”、“原子”或“分子”,下同)组成,从微观上看,氢气和一氧化碳都由___________(填“元素”、“原子”或“分子”)构成。
(2)认识物质的性质:CO+CuOCu+CO2 H2+CuOCu+H2O,两个化学方程式说明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具有的相同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两者另一条共同的化学性质是___________。
(3)辩证地认识物质“功”和“过”:
一氧化碳的“过”:___________(任举一例),“功”:用于燃烧取暖;
氢气的“过”:泄露,遇明火可能会爆炸,“功”:___________(任举一例)。
【答案】(1) ①. 元素 ②. 分子
(2) ①. 还原性 ②. 可燃性
(3) ①. 一氧化碳有毒,一旦泄露易导致煤气中毒 ②. 用作燃料或用于冶炼金属
【解析】
【小问1详解】
从宏观上看,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则氢气和一氧化碳都由元素组成;
从微观上看,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一氧化碳是由一氧化碳分子构成的,即氢气和一氧化碳都由分子构成的;
【小问2详解】
以上两个化学方程式都是还原氧化铜生成铜,说明氢气和一氧化碳都具有的相同化学性质是还原性;
氢气和一氧化还具有共同另一条化学性质是可燃性,均能在氧气中燃烧;
【小问3详解】
一氧化碳的“过”:一氧化碳有毒,一旦泄露易导致煤气中毒:
氢气的“功”:氢气具有可燃性,可以作燃料(或氢气具有还原性,可以用来冶炼金属)。
三、实验与探究(本大题共2小题,共22分,除化学方程式2分外,每空1分)
22. “实验”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请根据以下课内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一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
(2)实验二中,欲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的操作是:向两瓶中分别___________。
(3)实验三中,可观察到___________(填火焰的名称)处的火柴炭化最明显。
(4)实验四有可能导致集气瓶炸裂,应进行的改进是___________。
(5)实验五如图所示为初始状态,实验结束后冷却至室温,活塞a应停在刻度___________(填数字)处。若测量结果小于,则可能的原因是___________。
【答案】(1)A烧杯中溶液变红
(2)滴加澄清石灰水,振荡
(3)外焰 (4)在集气瓶中加入少量水或铺一层细沙
(5) ①. 8 ②. 未冷却至室温即读数(或其他合理答案)
【解析】
【小问1详解】
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氨水易挥发,氨气分子运动到A烧杯中,使溶液显碱性,酚酞遇碱变红色,故A烧杯中溶液变红色;
【小问2详解】
向两瓶中分别滴加澄清石灰水,振荡,呼出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空气不可以,证明呼出的气体比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多;
【小问3详解】
酒精灯外焰温度高,火柴炭化最明显;
【小问4详解】
铁丝在氧气中燃烧,为防止高温熔融物溅落,使集气瓶炸裂,所以加少许水或铺一层细沙;
【小问5详解】
红磷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空气中氧气体积分数约为五分之一,氧气消耗后活塞停留在=8刻度处,若测量结果小于1/5,可能的原因是未冷却到室温就读数(或其他合理答案)。
23. 化学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和途径,根据如图装置回答问题。
(1)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时,发生装置可选择图中的___________(填编号),用相同的发生装置制取并收集纯净的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证明氧气已集满的现象是___________。
(3)已知硫化氢是一种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常温下可以用硫化亚铁固体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化氢。制取硫化氢气体的装置组合是___________(填字母)
(4)用下图装置可以组合探究二氧化碳的制取和性质。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叙述有不合理之处的是___________。
①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会变红
②粗铜丝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
③粗铜丝也可以用粗铁丝代替
④能验证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答案】(1)酒精灯 (2) ①. B ②. 2H2O22H2O+O2↑ ③. 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 (3)BD
(4)③④
【解析】
【小问1详解】
图中标号①仪器的名称是酒精灯。
【小问2详解】
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气体,用碳酸钙和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和二氧化碳和水,是固液不加热制备气体类型,故选B装置;选择B装置制备氧气,可用过氧化氢在二氧化锰催化下生成水和氧气,故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22H2O+O2↑;收集纯净的氧气应用排水集气法,故看到集气瓶口有气泡冒出时,证明氧气已集满。
【小问3详解】
根据题意,常温下可以用硫化亚铁固体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化氢,属于固液不加热制气类型,发生装置选择B,因为硫化氢是一种气体,密度比空气的大,能溶于水且与水反应,收集应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装置选择D,故选BD。
【小问4详解】
①二氧化碳与水反应生成碳酸,浸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棉花遇酸会变红色,故说法合理;②粗铜丝能上下移动,能控制药品的接触,能控制反应的发生和停止,故说法合理;③铁能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溶液和氢气,不能用粗铁丝代替,故说法不合理;④由装置图知,该实验无法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还是小,故说法不合理。故选BD。
24. 铬(Cr)为不锈钢的主要的添加元素,含量一般在12%以上。铬的表面可以生成一薄层致密的氧化物保护膜是不锈钢具有耐腐蚀性的主要原因。请回答下列问题:
Ⅰ.生锈原因和防锈措施
(1)铁生锈的主要条件是铁与空气中的___________直接接触。
(2)一般情况下,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在潮湿的环境中接触时,活动性强的金属首先被腐蚀,所以造船工业为了避免轮船的钢铁外壳被腐蚀,通常在轮船外壳镶嵌的金属是___________(填编号)
A. 银块B. 铜块C. 锡块D. 锌块
Ⅱ.金属活动性的探究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Mg、Cu、Cr的金属活动性顺序进行了探究,过程如下:
【猜想假设】
(3)①Cr>Mg>Cu ②Mg>Cr>Cu ③___________
【实验验证】
(4)相同温度下,取质量相等、表面积相同、光亮的Cr、Mg、Cu三种金属薄片,分别投入等体积等浓度的足量稀盐酸中(反应中Cr显+2价),实验结果如下:
【实验结论】
(5)猜想___________正确。
【结论应用】
(6)根据实验结论可知,Cr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跟CuSO4溶液反应。若反应,请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若不能请说明原因___________。
【反思评价】
(7)张亮同学提出用硝酸银溶液代替上述实验中盐酸也能得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小李认为不可行,其理由是___________。
【答案】24. 氧气、水 25. D
26. Mg>Cu>Cr
27. 无现象 28. ②
29. ①. 能 ②. Cr+CuSO4=CrSO4+Cu
30. 只能证明镁、铬和铜的活动性强于银,不能证明镁、铬和铜的活动性强弱
【解析】
【小问1详解】
铁生锈的过程实际上是铁与空气中的氧气、水蒸气等发生化学反应的过程;
【小问2详解】
锌的金属活动性大于铁,所以一般情况下,两种活动性不同的金属在潮湿的环境中接触时,活动性强的金属首先被腐蚀。造船工业为了避免轮船的钢铁外壳被腐蚀,通常在轮船外壳镶嵌的金属是锌,故填D;
【小问3详解】
对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提出的三种可能的假设:①Cr>Mg>Cu、②Mg>Cr>Cu,所以③是:Mg>Cu>Cr;
【小问4详解】
铜不与盐酸反应,故没有现象;
【小问5详解】
根据现象可以知道,镁的活动性强于铬,铬的活动性强于铜,故猜想②正确;
【小问6详解】
铬的活动性强于铜,故从上述探究实验可知,Cr能跟CuSO4溶液反应生成硫酸铬和铜,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r+CuSO4=CrSO4+Cu;
【小问7详解】
由于镁、铬和铜都能和硝酸银反应,若用硝酸银溶液溶液代替盐酸只能证明镁、铬和铜的活动性强于银,不能证明镁、铬和铜的活动性强弱。
五、计算题(本大题共2小题,25题每空2分,26题8分,共12分)
25. 稀盐酸就是氯化氢的水溶液,将5.6g铁粉放入到100g稀盐酸中,恰好完全反应,且没有任何固体剩余物,生成了12.7gFeCl2,并放出0.2gH2,则所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___________g,溶剂的质量是___________g。
【答案】 ①. 12.7g ②. 92.7g
【解析】
【详解】铁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亚铁和氢气,氯化亚铁溶于水形成氯化亚铁溶液,溶质为氯化亚铁,故溶质质量为12.7g;
反应后氯化亚铁溶液质量为:5.6g+100g-0.2g=105.4g,溶剂的质量为:105.4g-12.7g=92.7g。
26. 某山区盛产石灰石,学校某兴趣小组为测定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做了如下实验:取12.5g石灰石,投入到40g足量的稀盐酸中,完全反应,已知杂质不与盐酸反应,称量剩余物质的质量为48.1g。计算:
(1)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是___________。
(2)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___________。
【答案】26. 4.4g##4.4克
27. 设碳酸钙的质量为x,
x=10g
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
答:石灰石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80%。
【解析】
【小问1详解】
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生成二氧化碳的质量=40g+12.5g-48.1g=4.4g;
【小问2详解】
见答案。物质
X
Y
Z
Q
反应前质量/g
4
1
1
15
反应后质量/g
未测
10
10
0
选项
物质
除去杂质的方法
A
FeSO4溶液(CuSO4)
加足量的铁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B
CO2(CO)
通过足量的灼热的氧化铜
C
Cu(Fe)
用磁铁充分吸引
D
KClO3(KCl)
加热至不再产生气体为止
金属
Cr
Mg
Cu
与盐酸反应现象
放出气泡速率缓慢
放出气泡速率较快
___________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禹城市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6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陵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化学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山东省德州市德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化学试卷,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