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武冈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
展开这是一份湖南省武冈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下列声能传递信息的是, 春节小明随爸爸一起开车外出, 根据密度公式 可知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本试卷满分100分,时量6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请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请勿折叠答题卡。答题卡上不得使用涂改液、涂改胶和贴纸。保持字体工整、笔迹清晰、卡面清洁。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每小题3分,共45分)
1. 星期一学校都会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完整播放一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50s
B. 参加升旗仪式的同学的正常体温约为42℃
C. 班长所持的班旗的总长度约为4m
D. 广播的声音响度大约为110dB
【答案】A
【解析】
【详解】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完整播放一遍所需的时间约为46s,接近50s,故A符合题意;
B.参加升旗仪式的同学的正常体温约为37℃,故B不符合题意;
C.班长所持的班旗的总长度约为2m,故C不符合题意;
D.广播的声音响度大约为70dB,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 国庆节,小明一家自驾游新宁良山。在小车行驶过程中,小明觉得自己是静止的,他选取的参照物是( )
A. 路旁的小树B. 对面驶来的小车C. 小车的座椅D. 沿途的建筑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小明相对于路旁的小树,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A不符合题意;
B.小明相对于对面驶来的小车,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B不符合题意;
C.小明相对于小车的座椅,位置没有变化,是静止的,故C符合题意;
D.小明相对于沿途的建筑物,位置不断变化,是运动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3. 如图所示的这套编钟出土于长沙市马王堆汉墓中,距今已有2400年了。经修复,演奏时依然可以发出美妙的声音。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同一组编钟是通过改变钟的大小来改变音调的
B. 编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s
C. 用大小不同力敲击同一个钟能发出不同音色的声音
D. 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钟,钟声不会停止
【答案】A
【解析】
【详解】 A.同一组编钟的每个钟的大小是不同 的,所以它们振动的频率不同,即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A正确;
B.编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 m/s ,故B错误;
C.用大小不同力敲击同一个编钟,编钟在不同力的作用下其振动的幅度是不同的,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故C错误;
D.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钟,振动停止发声也会停止,故 D错误。
故选A。
4. 《中国诗词大会》因其“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高品质,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光现象与原理解释相符的是( )
A.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对影成三人”是光的反射现象
B. 池水映明月,潭清疑水浅——“池水映明月”是光的反射现象
C. 白云生镜里,明月落阶前——“白云生镜里”是光的折射现象
D.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江清月近人”是光的折射现象
【答案】B
【解析】
【详解】A.“对影成三人”中的一人是饮酒者本人,另外两“人”是饮酒者形成的影,它是沿直线传播形成的,故A不符合题意
B.“池水映明月”是平面镜成像现象,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B符合题意;
C.“白云生镜里”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C不符合题意;
D.“江清月近人”属于平面镜成像,是光的反射形成的,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5. 下列声能传递信息的是( )
A. 医生利用超声手术刀动手术B. 建筑师用小锤敲击墙壁检查“空鼓”
C. 配镜师利用超声波清洗眼镜D. 防暴队员使用“声光弹”制服恐怖分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A.医生利用超声手术刀动手术,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A错误;
B.建筑师用小锤敲击墙壁检查“空鼓”,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B正确;
C.超声波可以引起眼镜中的灰尘振动,达到清洗眼镜的目的,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错误;
D.防暴队员使用“声光弹”制服恐怖分子,说明了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D错误。
故选B。
6. 春节小明随爸爸一起开车外出。汽车开出不久,小明发现前窗玻璃蒙上一层“雾气”前方道路看不太清楚。他正担心行车安全时,只见爸爸打开空调开关,不一会儿玻璃上的“雾气”就消失了,在此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
A. 先液化后汽化B. 先升华后汽化C. 先凝华后升华D. 先液化后升华
【答案】A
【解析】
【详解】在冬天,车玻璃的温度较低,车内的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发生液化形成小水滴,附着在玻璃的内表面;打开空调开关,对着玻璃吹暖风,玻璃上的小水滴会汽化为水蒸气。
故选A。
7. 如图所示是四名同学用温度计测水温的实验操作过程,其中正确的是( )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温度计在使用时,玻璃泡不能碰到容器壁和容器底,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碰到了容器壁,故A错误;
B.温度计在使用时,玻璃泡应全部浸没在液体中,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没有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故B错误;
C.图中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读数时,视线要和玻璃管内液柱的凹液面相平,故C正确;
D.图中读数时,视线没有和玻璃管中液柱的凹液面相平,故D错误。
故选C。
8. 小明用如图所示装置甲探究某种物质熔化时温度的变化规律,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作出的图像如图乙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该物质B. 该物质熔点为30℃
C. 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时19minD. 该物质在第5min时为固态
【答案】D
【解析】
【详解】A.该实验不可以用酒精灯直接加热该物质,会导致物体受热不均匀,故A错误;
B.从图像上看,有一段是温度不变的,所以该物质有一定的熔点,是晶体,且熔点为60℃,故B错误;
C.该晶体从第6分钟开始熔化,到第13分钟熔化完毕,熔化时间为7min,故C错误;
D.在第5min时是熔化前的加热过程,处于固态,故D正确。
故选D。
9. 根据密度公式 可知( )
A. 同一种物质,密度跟质量成正比B. 同一种物质,密度跟体积成反比
C. 同一种物质,质量跟体积成正比D. 不同的物质,体积跟质量成反比
【答案】C
【解析】
【详解】ABC.同种物质,在一定状态下密度是定值,当质量(或体积)增大几倍时,其体积(或质量)也增大几倍,而比值,即单位体积的质量不改变,所以同一种物质,质量跟体积成正比,故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D.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质量不确定,不能说体积跟密度成反比,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0. 一个刚好能装1kg水的瓶子它一定能装下1kg的( )(已知ρ煤油<ρ茶油<ρ白酒<ρ水<ρ硫酸)
A. 煤油B. 茶油C. 白酒D. 硫酸
【答案】D
【解析】
【详解】瓶子的容积是一定的,几种物质质量相等,根据可知,密度越大,体积越小,由于ρ煤油<ρ茶油<ρ白酒<ρ水<ρ硫酸,所以V煤油>V茶油>V白酒>V水>V硫酸,可见,只有硫酸的体积小于水的体积,所以一个刚好能装1kg水的瓶子它一定能装下1kg的硫酸,故D符合题意,ABC不符合题意。
故选D。
11. 如图所示,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因和矫正方法的是( )
A. ①②B. ③④C. ②④D. ①③
【答案】D
【解析】
【详解】近视眼的成因的晶状体太厚,折光能力太强,或者眼球的前后径太长,因此来自远处的光会聚在视网膜前,即像成在视网膜的前方,所以①是近视眼的成因。近视眼需戴凹透镜矫正,所以③是近视眼的矫正做法。
故选D。
12. 如图所示是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和体积的关系图象,则甲、乙两种物质的密度之比是( )
A. 2∶1B. 1∶2C. 4∶1D. 1∶4
【答案】C
【解析】
【详解】由图像可知,当体积为2cm3时,甲的质量是8g,乙的质量是2g,根据可得,甲和乙的密度之比为
故C符合题意,AB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3. 人在水中看不清水中的物体,但戴上潜水镜后就能看清了,下列解释中正确的是
A. 人眼只适宜在空气中看东西
B. 在水中睁眼看东西时,水进入眼中影响视力
C. 水中光线太弱,射入眼睛的光线太少,人无法看清物体
D. 光从水中射入眼中和从空气中射入眼中折射情况不同,致使物体射来的光线无法会聚到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答案】D
【解析】
【详解】人在水中看不清水中的物体,但戴上潜水镜后就能看清了,光从水中射入眼中和从空气中射入眼中折射情况不同,致使物体射来的光线无法会聚到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故选D.
【点睛】当光从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偏折,这就是光的折射现象;光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情况不同.
14. 如图所示声波的波形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乙的音色相同B. 乙、丙的音调相同
C. 甲的音调比丙的高D. 乙的响度比丁的小
【答案】C
【解析】
【详解】在同一个示波器上,声波的波形图中波峰的个数表示物体振动的频率,波峰和波谷之间的距离大小表示的是振幅的大小。
A. 甲、乙的波峰个数都是2个,说明频率相同,也就是音调相同;而且它们波峰和波谷之间的距离相等,所以它们的振幅相同,也就是响度相同,但波形状不同,也就是音色不同,故A错误;
B. 乙有2个波峰,丙有1个波峰,它们的频率不同,音调不同,故B错误;
C. 甲有2个波峰,丙有1个波峰,甲的频率大,即甲的音调比丙的高,故C正确;
D. 乙、丁的波峰到波谷的距离不等,乙的振幅大,即乙的响度比丁的大,故D错误。
故选C。
15. 为了保护师生生命安全,我市中小学对校园门禁系统进行了升级,配备了人脸识别 和测温系统,如图所示。通过校门时,只需将人脸面向屏幕摄像头,该系统就能将测试者的面部信息与备案信息进行比对并获取体温,决定放行与否。关于门禁系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刷脸”时,面部要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以内
B. 当同学靠近摄像头时,像会变大
C. 该系统的成像原理主要是利用光的反射
D. 该系统的摄像头所成的像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答案】B
【解析】
【详解】A.摄像头与照相机原理相同,“刷脸”时,面部要位于摄像头两倍焦距以外,故A错误;
B.当同学靠近摄像头时,物距减小,像距增大,像变大,故B正确;
C.该系统的成像原理主要是凸透镜成像,利用了光的折射,故C错误;
D.该系统的摄像头所成的像是倒立缩小的实像,故D错误。
故选B。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4个小题,每空2分,共16分)
16. 小聪与小明用细棉线连接了两个纸杯,制成了一个“土电话”。他们用“土电话”实现了较长距离通话,这表明声音可以在___________(选填“固体”“液体”或“气体”)中传播,声音在棉线中的传播速度要___________(选填“小于”“大于”或“等于”)在水中的传播速度。
【答案】 ①. 固体 ②. 大于
【解析】
【详解】[1][2]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和气体中传播,通常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液体中次之,气体中最慢。用“土电话”能够实现较长距离通话,这表明固体能够传声;声音在棉线中的传播速度大于在液体中的传播速度。
17.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巧妙地利用水来开山采石。冬季,白天给石头打一个洞,再往洞里灌满水并封实,待晚上降温,水结冰后石头就裂开了。这是利用了水结冰后质量________,密度变小,体积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原理。
【答案】 ①. 不变 ②. 变大
【解析】
【详解】[1]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与位置、形状和状态无关,水结成冰,状态变了,但质量不变。
[2]水结成冰,质量不变,密度变小,根据可知,体积变大。
18. 一个人站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前2m处,则像距离人________ m远;如果此人以1m/s的速度靠近镜面,则人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会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①. 4 ②. 不变
【解析】
【详解】[1]因为平面镜所成像与物距离相等,故像到镜面的距离等于2m,则像到人的距离为
2m+2m=4m
[2]因为平面镜所成的像与物大小相等,故人以1m/s的速度靠近镜面,则人在镜中的像的大小不变。
19. 如图所示是光在空气和玻璃两种介质中传播的路线,据图分析:折射角大小是 ___________ ,玻璃在界面的 ___________ 侧。
【答案】 ①. ②. 右
【解析】
【详解】[1][2]由图知
则说明在的左侧发生了光的反射现象,所以为法线,为界面,根据光的反射、折射定律知,BO为入射光线,OA为反射光线,OC为折射光线,则折射角的大小为
根据光的折射定律知,玻璃在界面的右侧。
三、作图题 (本大题共2个小题,每题2分,共4分)
20. 如图 AO为射向平面镜的入射光线,OB为该入射光线的反射光线。请在图中合适位置作出平面镜。
【答案】
【解析】
【详解】过入射点O作入射光线与反射光线夹角的平分线(即法线),再过入射点O作垂直于法线的平面镜,如图:
21. 请根据射出光线在图中作出正确的入射光线,完成该透镜的光路图。
【答案】
【解析】
【详解】由凹透镜的特点知,过光心的光线方向不变;延长线过另一侧焦点的入射光线经凹透镜折射后出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该透镜的光路图如下图示:
四、实验探究题(本大题共3个小题,其中22小题6分,23小题6分,24小题8分,每空2分,共20分)
22. 物理实验兴趣小组的同学在做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他们让小球从斜面A点由静止开始滚下,用频闪照相机记录了小球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1次,照片如图甲所示。
(1)实验中为了使测量更准确,应使斜面坡度较___________(选填“陡”或“缓”);
(2)实验中测得=5cm,=15cm,则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___m/s;
(3)如图乙所示,能说明小球在斜面上运动情况的图像是___________(填序号)。
A. B. C. D.
【答案】 ①. 缓 ②. 0.5 ③. C
【解析】
【详解】(1)[1]斜面坡度较缓,物体在斜面运动时间较长,更方便准确测量时间。
(2)[2]已知=5cm,=15cm,则AC段的路程
因频闪照相机每隔0.2s拍摄1次,故小球在AC段所用时间为0.4s,则小球在AC段的平均速度
(3)[3]由图可知,在相同的时间内,小球运动的路程越来越大,小球做加速直线运动,故其速度-时间图像应是过原点速度随时间变大的倾斜直线,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
故选C。
23. 小明用一个焦距为10cm的凸透镜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1)当装置如图甲所示时,烛焰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则蜡烛离凸透镜的距离可能是______(填序号)
A.8cm B.18cm C.28cm
(2)保持凸透镜的位置不变,将蜡烛向左调节一段距离后,要想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应将光屏向_____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
(3)若将印有字母“F”的纸片(图乙)放在离凸透镜5cm的地方,我们能看到清晰的像是图丙中___________(填序号)
【答案】 ①. C ②. 左 ③. A
【解析】
【详解】(1)[1]成像时,物距大于像距,是物体距凸透镜二倍焦距以外,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则物距要大于20cm。故C符合题意,AB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2]蜡烛远离凸透镜,物距变大,此时像和像距都要变小,要想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在靠近凸透镜,即向左移动。
(3)[3]此时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成的是正大的放大的虚像。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24. 如图所示,小明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进行了如下实验。
(1)将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位置如甲图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实验中,小明进行了四项操作,请把其中的空白项补充完整:
A.用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19.8g
B.如图乙所示,向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液体,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______g
C.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这部分液体的体积,如图丙所示。
D.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液体的质量=29.2g
(3)通过检查发现以上操作中有一项是多余的,该操作是______(只写序号)
(4)通过计算可知该液体的密度为______kg/m3
【答案】 ①. 右 ②. 61.2 ③. A ④. 0.8×103
【解析】
【详解】(1)[1]实验前游码移到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左偏,则应将平衡螺母向右移。
(2)[2]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质量为
(3)[3]计算出倒出液体质量即可,不需要知道烧杯的质量,所以A项是多余的,故选A。
(4)[4]由图丙可知,该液体的体积为
该液体的密度为
五、计算题(25题6分,26题9分,共15分)
25. 如图所示的是中国境内一座连接香港、广东珠海和澳门的超大型桥隧工程——港珠澳大桥,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长的跨海大桥,被誉为“世界七大奇迹之一”。港珠澳大桥跨越伶仃洋,东接香港,西接广东珠海和澳门,总长约55km。
(1)一辆观光大巴通过大桥时间用了1h,期间观光摄影用了20min,则这辆观光大巴通过大桥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2)在途中,导游提醒游客,大巴车正以90km/h 的速度经过港珠澳大桥的海底隧道,游客测得通过隧道刚好用时4min, 这条海底隧道有多长?
【答案】(1)55km/h;(2)6km
【解析】
【详解】解:(1)由题意可知,大桥的长度s=55km,观光大巴通过大桥时间t1=1h,则汽车的速度
(2)观光大巴的速度v2=90km/h,游客测得通过隧道刚好用时t2=4min,根据可得, 这条海底隧道有
答:(1)这辆汽车的平均速度是55km/h;
(2)这条海底隧道有6km。
26. 医用酒精是由无水酒精和水混合而成的。如图是小明在药店买的一瓶质量为425g,体积为500mL,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酒精浓度是指医用酒精中所含无水酒精的体积与医用酒精总体积之比。(ρ酒精=0.8×103kg/m3)
(1)这瓶医用酒精的密度为多少g/cm3?
(2)这瓶医用酒精中含无水酒精的质量为多少g?
(3)老师为同学准备了42g无水酒精和部分水,让学生用这些无水酒精配制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需加入水的质量为多少 g ?(设无水酒精和水的体积不因为二者的混合而发生变化)
【答案】(1)0.85g/cm3;(2)300g;(3)17.5g
【解析】
【详解】解:(1)质量为425g的酒精的体积为
V=500mL=500cm3
酒精的密度为
(2)医用酒精的浓度为75%,所以这瓶医用酒精中含无水酒精的体积为
V酒精=75%V=75%×500cm3=375cm3
无水酒精的质量为
m酒精=ρ酒精V酒精=0.8×103kg/m3×375cm3=300g
(3)42g无水酒精的体积为
42g无水酒精配制浓度为75%的医用酒精的体积为
所需水的体积为
V水=(1-75%)V总=25%×70cm3=17.5cm3
需加入水的质量为
m水=ρ水V水=1.0g/cm3×17.5cm3=17.5g
答:(1)这瓶医用酒精的密度为0.85g/cm3;
(2)这瓶医用酒精中含无水酒精的质量为300g;
(3)需加入水的质量为17.5g。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南省武冈市洞庭学校2023-2024学年九上物理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2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如图所示,电源电压保持不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武冈市实验中学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答案,共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湖南省武冈市实验中学九上物理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小明对小强设计的家庭电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