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05 文言文阅读-5年(2019-2023)中考1年模拟语文真题分项汇编(福建专用)
展开【1-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16分)
旧说云天河与海通。近世有人居海渚①者,年年八月有浮槎②去来,不失期。人有奇志,立飞阁于槎上,多赍③粮,乘槎而去。十余日中犹观星月日辰,自后茫茫忽忽亦不觉昼夜。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遥望宫中多织妇,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牵牛人乃惊问曰:“何由至此?”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答曰:“君还至蜀郡访严君平则知之。”竟不上岸,因还如期。后至蜀,问君平,曰:“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年月,正是此人到天河时也。
(节选自西晋张华《博物志》)
[注]①海渚:海岛。②槎:木筏。③赍:携带。
6.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B.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C.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D.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
7.根据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3分)
8.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1)旧说云天河与海通。(3分)
(2)此人具说来意,并问:“此是何处?”(3分)
9.本文的思想内涵与课文《桃花源记》有相通之处,请简要概括。(4分)
【答案】
6.A
7.(1)误期 (2)不平凡 (3)近旁
8.
(1)(3分)往昔的传闻说银河与大海相连通。
(2)(3分)这个人详细说明了来意,并问:“这是什么地方?”
9.①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②对未知世界的探索
【解析】
6.
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
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也可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的意思是:离开了十多天,忽然到达一个地方,有城市的样子,房屋整齐。根据句意,正确的句读是:去十余日/奄至一处/有城郭状/屋舍甚严。故选A。
7.
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
(1)“不失期”的句意是:从不错过预定的时间。失期:误期。这与“度已失期”中的“失期“意思相同。
(2)“人有奇志”的句意是:有人有个不同寻常的想法。奇:本义是奇异;不同寻常,这里是不平凡。
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达、其词多
(3)“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的句意是:看到一男子牵着牛到小岛旁边饮水。次:近旁。
8.
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
(1)句中的“旧(过去)、天河(银河)、通(相通)”几个词是重点词语。
9.
考查对文章主旨的理解。
表现了作者追求美好生活的理想和对当时的现实生活不满。本文则虚构了有人在乘坐木筏遨游星际的经历,勾勒出一个房屋整齐、男耕女织的理想境地,也表现了对美好理想生活的追求和向往。从渔人和本文中的"有人"看,又都体现着对他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精神。据此概括作答。
【参考译文】
旧时传说天河与大海相连通,近代有个住在海岛上的人,年年八月会看到海上有一只漂浮着的木筏,来来去去,从不错过预定的时间。有人有个不同寻常的想法,他在木筏上建造了一座阁楼,又带足了干粮,于是乘木筏而去。十多天时间里,他还能见到日月星辰,后来则茫茫一片,分不清白天黑夜。离开了十多天,忽然到达一个地方,有城市的样子,房屋整齐。远远望去,只见宫里有许多织女,又看到一男子牵着牛到小岛旁边饮水,牵牛的人吃惊地问:"你怎么来到此处的?"这个人详细的说明来意,并问这是什么地方。那人告诉说:“你回去后到蜀郡,寻访严君平便知道了。”最终他没有上岸,于是按时回来。后来此人到蜀郡,找到严君平问起这件事,严君平回答说:"某年某月,有位客人的星象遇到了牵牛星宿。"计算年月,正是他到银河见到牵牛人的时间。
【2-2022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友人袁炳,字叔明,陈郡阳夏人。其人天下之士,幼有异才,学无不览,文章俶傥①清淡出一时,任心观书,不为章句之学。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俯眉暂仕②,历国常侍员外郎、府功曹、临湘令。粟之入者,悉散以赡亲。其为节也如此,数百年未有此人焉。撰《晋史》,奇功未遂,不幸卒官,春秋二十有八。与余有青云之交网,非直衔杯酒而已。
(节选自江淹《袁友人传》)
【注】①俶傥:卓异不凡。②仕:为官。③青云之交:喻指同有高远之志的友谊。
6. 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B. 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C. 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D. 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粟之入者,悉散以赡亲。
(2)撰《晋史》,奇功未遂,不幸卒官,春秋二十有八。
9. 作者对袁炳的读书和写作赞赏有加,请简要分析。
【答案】
6.①这样 ② 只是 ③ 委屈自己
7. A
8. (1)俸禄所得,都分散给别人赡养父母。
(2)他编撰《晋史》,非凡的功业没有完成,不幸死在任上,年纪二十八岁。
9. ①读书:博览群书,有所取舍;②写作:文章卓异不凡,文风清新恬淡。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词语意思的理解。可根据方法提示中的方法进行理解分析
(1)“此乐何极”的“此”是“这样”的意思,因此“数百年未有此人”的“此”也是“这样”的意思。
(2)“非直衔杯酒而已”意思是并非仅仅是举杯饮酒而已。“直”是“②只是”的意思。
(3)“俯眉暂仕”,“俯眉”词典中是“低下头”的意思,这个句子字面义是“低下头暂时做官”,因此“俯眉”应是“委屈自己”的意思。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要根据句意及结构来分析划分停顿。
句意为:常常徘徊于松柏之下,咏诵诗书,志气高昂而不受拘束,平生不与俗人交往。“常念荫松柏”“咏诗书”是袁炳的两种行为,“志气跌宕”是他的志向气节,“不与俗人交”是他的做法。故断为:常念荫松柏/咏诗书/志气跌宕/不与俗人交。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重点词有:
(1)粟:小米,代指俸禄;入:收入;悉:全、都;亲:父母;
(2)遂:完成;卒:死;春秋:年龄;有:同“又”。
【9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由“学无不览”可知袁炳博览群书;由“任心观书,不为章句之学”,可知袁炳读书不拘泥于字句,有所取舍。这是他读书方面值得赞赏的地方。
由“文章俶傥清淡出一时”,可知袁炳的文章卓异不凡,清新恬淡,超凡脱俗。这是他写文章值得赞赏的地方。
【点睛】参考译文:
我的朋友袁炳,字叔明,是陈郡的阳夏人。这人是有才德非凡的文人,小时候就有出众的才华,学习上几乎没有不读的书,写的文章洒脱豪迈,清新脱俗超出当时的人。用心读书,不拘泥于篇章字句。常常徘徊于松柏之下,咏诵诗书,志气高昂而不受拘束,平生不与俗人交往。低头屈服于时势暂且为官,历任国常侍员外郎、府功曹、临湘令。得到的俸禄,全部散给他人用来赡养老人。他为人的节操如此,几百年没有这样的人出现。着手撰写《晋史》,这一大的功绩尚未完成,不幸逝世在官位上,只活了二十八岁。与我有高远之志的友谊,并非仅仅是举杯饮酒而已。
【3-2021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连,字文仪,南阳人也。刘璋时入蜀,为梓潼令,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先主义之,不强逼也。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转在广都,所居有绩。迁司盐校尉,较盐铁之利,利入甚多,有裨国用。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若吕乂、杜祺等,终皆至大官,自连所拔也。迁蜀郡太守、兴业将军,领①盐府如故。时南方诸郡不宾②,诸葛亮将自征之,连谏以为“此不毛之地,疫疡之乡,不宜以一国之望,冒险而行”。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会连卒。子山嗣,官至江阳太守。
(节选自《三国志》)
[注]①领:地位较高的官员兼理较低的职务。②宾:顺服,归顺。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于是简取良才以为官属 简:________
(2)不宜以一国之望 宜:________
(3)会连卒 会:________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
B.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
C.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
D.先主起事/葭萌进军来/南连闭城不降/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成都既平,以连为什邡令。
(2)利入甚多,有裨国用。
5.诸葛亮为什么要亲自征讨南方诸郡?之后,南征行动为什么“停留者久之”?请结合链接材料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出师表》)
【答案】
2.选拔 应当 适逢
3.B
4.(1)等到成都平定后,(先主)任命王连做什邡县令。
(2)利税收入很多,有助于弥补国家的财政需用。
5.第一问:①南方诸郡不服。②认为其他将领的才能不如自己。③不辜负先帝托付。
第二问:诸葛亮接受王连劝谏
【解析】
2.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1)句意:于是选拔一批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的部属。“简”意思是选拔。
(2)句意:不应当让您这位全国人所指望依赖的人去冒险行事。“宜”意思是应当。
(3)句意:适逢王连去世。“会”意思是适逢。
3.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划线句子中,“葭萌”是起义的地点,应与前句“先主起事”是一整体,第一处应从“葭萌”后断开,排除CD;再看AB,“南”是进军来的方向,应和“进军来南”是一整体,第二处应从“来南”后断开,排除A。
译文:刘备起兵葭萌,进军南来,王连闭紧城门不降。
故选B。
4.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翻译能力。赋分点:
(1)“及”,等到;“既平”,平定以后;“以……为”,任命……做。
(2)“利入”,利税收入;“甚”,很;“裨”,益处。
5.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能力。解答此题需要先疏通文意,根据具体内容作答。
依据原文“时南方诸郡不宾”可知,诸葛亮亲自征讨南方诸郡的原因之一是南方诸郡不服;依据原文“亮虑诸将才不及己,意欲必往”可知,诸葛亮亲自征讨南方诸郡的原因之二是认为其他将领的才能不如自己;依据链接材料“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可知,诸葛亮亲自征讨南方诸郡的原因之三是不辜负先帝托付。
依据原文“而连言辄恳至,故停留者久之”可知,是因为王连的劝谏恳切,所以诸葛亮停留了很长时间。
【点睛】
译文:王连,字文仪,南阳人。刘璋时期王连进入蜀地,任梓潼县令。刘备起兵葭萌,进军南来,王连闭紧城门不降,刘备认为他守义,故不强逼他。待成都平定后,任命王连为什邡县县令,又转任广都,所治理的地方都有政绩。升为司盐校尉,负责盐、铁的经营事务,为国获利甚多,有利于国家财政开支,于是选拔一批优秀人才作为自己的部属,如吕乂、杜祺、刘干等,这些人后来都做上了大官,都是始自王连的提拔。王连被升任蜀郡太守、兴业将军,兼管盐府政务照旧。当时南方几郡都不肯向蜀称臣,诸葛亮打算自己亲自征讨,王连劝谏说:“那是不毛之地,瘟瘴之乡,不应当让您这位全国人所指望依赖的人去冒险行事。”诸葛亮考虑到所有将领的才干都比自己差,打算一定要去,而王连的劝谏更加恳切,所以停留了很长时间。适逢王连去世,他儿子王山继承了他的爵位,官至江阳太守。
【4-2020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氏者,苻承祖①姨也,家贫无产业。及承祖为太后所宠贵,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常谓其姊曰:“姊虽有一时之荣,不若妹有无忧之乐。”姊毎遗其衣服,多不受。强与之,则云:“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终不肯受。时受其衣服,多不著,密埋之。承祖每见其寒悴,深恨②其母,谓不供给之,乃启其母曰:“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母具以语之。承祖乃遣人乘车往迎之,强舁③于车上,则大哭,言:“尔欲杀我也!”由是苻家内外皆号为痴姨。
(节选自《魏书》)
【注】①苻承祖:人名。②恨:埋怨。③舁(yú):抬。
6. 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与】①强与之( ) 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 )(《答谢中书书》
(2)【具】①母具以语之( ) ②各具情态( )(《核舟记》)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B. 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C. 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D. 我夫家/世贫好衣美服则使/人不安
8. 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
(2)今承祖一身何所乏少,而使姨如是?
9. 本文杨氏被苻家内外称为“痴姨”,她的“痴”表现在哪里?请概括其中两点。
【答案】
(1) 给 (2) 欣赏,领悟 (3)详细 (4)具有,有
B
8. (1)亲戚都来谋求利益,唯独杨氏不想(这样)。
(2)现在我自己什么都不缺,却让姨母如此(贫寒)?
9. 示例:①她认为荣华富贵比不上“无忧之乐”;②大多不接受送来的华丽衣服,有时接受也大多不穿,而偷偷埋了;③拒绝承祖派车接她去享福。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1)【与】①强与之:姐姐非要(将衣物)给她。与,给。②未复有能与其奇者:就再也没有人能够欣赏这种奇丽的景色了。与,参与,这里指欣赏。(《答谢中书书》
(2)【具】①母具以语之:苻承祖的母亲详细的将事情的原委全告诉了苻承祖。具,详细。②各具情态:各有各的情态。具,具有。(《核舟记》)
【7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断句。技巧:把握文章翻译,根据分句意思断句。我夫家世贫(我丈夫家世代贫寒)/好衣美服(漂亮衣服)/则使人不安(就会让人心中不安)。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亲姻,所有的亲戚。皆,都。唯,只有。不欲,不想要。(2)今,现在。何所,什么。乏少,缺少。而,却。使,让。如是,像这样。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内容概括。这里的“痴”指的是和其他人、一般人不一样的想法和行为。(1)结合“亲姻皆求利润,唯杨独不欲。常谓其姊曰:‘姊虽有一时之荣,不若妹有无忧之乐。’”可概括:她认为荣华富贵比不上“无忧之乐”。(2)结合“终不肯受。时受其衣服,多不著,密埋之”可概括:大多不接受送来的华丽衣服,有时接受也大多不穿,而偷偷埋了。(3)结合“承祖乃遣人乘车往迎之,强舁于车上,则大哭,言:‘尔欲杀我也!’”可概括:拒绝承祖派车接她去享福。
【点睛】译文:杨氏,是宦官苻承祖的小姨。家境贫寒没有产业。当苻承祖被太后宠幸发迹时,所有的亲戚朋友都巴结苻承祖,想从中获得好处,唯独这个杨氏不肯(巴结苻承祖)。(杨氏)经常对她的姐姐说:“姐姐你虽然享有短暂一时的荣华富贵,但比不上妹妹我一辈子不担惊受怕所带来的愉悦。”每当杨氏的姐姐送给她好衣物时,她大多是不接受的。姐姐非要(将衣物)给她,她就说:“我丈夫家世代贫寒,(让我们突然穿上这些)漂亮衣服就会让人心中不安。”终于没有接受姐姐的馈赠。有时从她姐姐那接受了衣服,她基本上是不穿的,暗中埋了它们。苻承祖每次见到杨氏一家贫寒的模样,深深的埋怨他的母亲,认为没有提供给他们,于是就对他母亲说:“现在我苻承祖让家里什么都不缺了,(可母亲为什么如此小气)而让小姨如此贫困呢?”苻承祖的母亲详细的将事情的原委全告诉了苻承祖。苻承祖于是命令人驾着马车去杨氏家接她。命令人将杨氏强行抬上马车。于是杨氏在马车上哭得十分悲痛,说:“你们这是想让我死啊!”由于这样,苻家上上下下的人都将杨氏叫做“傻小姨(痴姨)”。
【5-2019年福建省中考语文真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
(节选自《礼记》)
【乙】师川外甥奉议①:别来无一日不奉思②。春风暄暖,想侍奉之余,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前承示谕③:“自当用十年之功,养心探道。”每咏叹此语,诚能如是,足以追配古人。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虛用功;又欲进道,须谢去外慕④,乃得全功。读书先净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下理会。少年志气方强,时能如此,半古之人⑤,功必倍之。甥性识颍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节选自黄庭坚《与徐甥师川》)
【注】①奉议;官名,即奉议郎。②奉思:思念。③前承示谕:不久前你告知我。④外慕:学习之外的各种贪恋。⑤半古之人:花费古人一半的工夫。
6. 解释下列加点词在文中意思。
(1)不知其旨也( )
(2)然后能自反也( )
(3)诚能如是( )
(4)令心意不驰走( )
7.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B.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C.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D.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8.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
(2)必能屏弃人事,尽心于学。
9. 甲、乙两文都谈到学习,但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
(1)味美 (2)反思,反省 (3)这,这样 (4)跑
B
8. (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
(2)(你)一定能抛开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
9. ①甲文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②乙文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解析】
【6题详解】
理解常见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平时要多积累文言词汇,要能结合具体语境,弄清句子的意思来辨析推断,揣摩其意思。比如本题中的古今异义词,旨:味美。古今异义词,走:古义是“跑”,今义是“走路”。
【7题详解】
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语句意思是:外甥(你)天性聪颖理解能力好,一定能够明白我说的话,所以一定要详细熟悉并努力做到。故停顿为:B. 甥性识颖悟/必能解此/故详悉及之。
【8题详解】
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在具体翻译时,对句子中的每个字词,只要它有一定的实在意义,都必须字字落实,对号入座。翻译时,要直接按照原文的词义和词序,把文言文对换成相应的现代汉语,使字不离词,词不离句。注意以下关键词:至道:最好的道理。至,达到极点。屏弃:抛开。弗:不。于:介词,用。
【9题详解】
考查对文章主要内容的理解。甲文,在论述时,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作比,继而引入“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进而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到“教学相长”这个结论。侧重论述学和教是相互促进的;乙文,告诫外甥“然学有要道,读书须一言一句,自求己事,方见古人用心处,如此则不虚用功。”“读书先静室焚香,令心意不驰走,则言不会理。”强调学习要独立思考,要专心致志。
【点睛】参考译文
甲文,即使有美味的熟食,不吃就不知道它的味美;即使有最好的道理,不学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因此,学然后才知道自己的欠缺,教然后知自己理解不透。知道了自己欠缺,然后才能自己刻苦地钻研。所以说:教与学是互相促进的。
乙文,写给外甥奉以郎师川的信:自从告别以来,没有一天不怀念你。(现在)春风熏暖,想来你在处理公事之余,一定会放下人世间的俗事,把全部心思都用在学习上。前不久你告诉我说:“自己一定要花费十年的功夫,修养身心探寻真理”,每每念此语我都会(无比)叹服。诚然能够按照这样(的志向)去做,就足以赶得上古(圣贤)人并配得上古贤的称号,洗刷先人的惭愧。然而学习必然要有规律方法,凡是读书,其中一言一句,都必须自己探寻意思并理解含义,才能体悟到古人用心的地方,照此行就不会白白浪费功夫。进一步想要寻求明白其中道理,就必须摒弃学习以外的各种贪念,才能获得全部功效。古人说:放纵自己内心,(不加防范),就会失去一切的善事。如果能把心克制并凝神静心在一处,则没有事情是不能办成的。读书要先让室内安静并焚烧香脑,让内心意念不要快速游动四散,这样才不致于无法理解言语之外的道理。少年血气方刚,如果照这样作,(即使)花费古人一半的功夫,(也)能收获倍于古人的功效。外甥(你)天性聪颖理解能力好,一定能够明白我说的话,所以一定要详细熟悉并努力做到。
【1-2023年福建省福州一中中考语文一模试题】文言文阅读。
极乐寺纪游
(袁宗道)
高梁桥①水从西山深涧中来,道此入河。白练千匹,微风行水上若罗纹纸。堤在水中,两波相夹。绿杨四行,树古叶繁,一树之荫,可覆数席,垂线长丈余。
岸北佛庐道院甚众,朱门绀②殿,亘数十里。对面远树,高下攒簇,间以水田,西山如螺髻,出于林水之间。极乐寺去桥可三里,路径亦佳,马行绿荫中,若张盖。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暇日,尝与黄思立诸公游此。予弟中郎云:“此地小似钱塘苏堤”。思立亦以为然。
予因叹西湖胜境,入梦已久,何日挂进贤冠③,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是日分韵,各赋一诗而别。
【注释】①高梁桥:北京西郊名胜。②绀:天青色。③挂进贤冠;表示弃官退隐。
(1)选出下列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
A.可覆数席(覆:盖)
B.去桥可三里(去:离开)
C.西湖胜境(胜:美好的)
D.是日分韵(是:这)
(2)选择断句正确的一项
A.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B.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C.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D.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3)翻译下列句子。
①暇日,尝与黄思立诸公游此。
②思立亦以为然。
(4)选出下列加点字用法意义相同的一组
(5)文末作者因何而叹?
【答案】
(1)B (2)C
(3)①空闲时节,我曾经和黄思立等先生一起在这里游玩。 ②思立也认为是这样的。
(4)A
(5)作者赞叹西湖胜景,感叹想要辞官流连山水却无法实现。
【解答】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
ACD.正确;
B.有误,句意:(极乐寺)离桥大约三里路。去:相距,距离;
故选:B。
(2)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要先疏通句意,再结合句子结构分析怎样断句。
此句中“数株”表明“剔牙松”的数量,是后置的定语,因此在“株”后断开;“鲜翠嫩黄”是两个形容词,表明“松身”的特点,故在“黄”后分开;“若大鱼鳞”补充说明“斑剥”的程度,故在“鳞”后断开;“大可七八围许”描述树的粗大程度,不可分开。此句意思是:佛殿前有几株剔牙松,松树躯干碧绿嫩黄,斑驳疏落得就像大鱼的鱼鳞,松树大约有七八围(一人环抱的长度叫做围)粗。此句断句为:殿前剔牙松数株/松身鲜翠嫩黄/斑剥若大鱼鳞/大可七八围许。
故选:C。
(3)本题考查翻译句子。要在整体疏通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翻译。注意文言特殊句式、一词多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此题重点词语:
①重点字词:暇,闲暇,空闲。尝,曾经。诸,众,许多。此句为省略句,省略主语“我”。游此,省略介词“于”,状语后置句,译为“在这里游玩”。句意:空闲时节,我曾经和黄思立等先生一起在这里游玩。
②重点字词:亦,也。以为,认为。然,如此,这样。句意:思立也认为是这样的。
(4)本题考查理解一词多义。
A.都是表示承接关系的连词;
B.助词,“的”/代词,“他”,指代元方;
C.副词,“就,于是”/介词,“趁,乘”;
D.介词,“用,把”/介词,“凭借”;
故选:A。
(5)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要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结合具体语境分析,提炼重点语句概括答。
由“予因叹西湖胜境,入梦已久”可知,我因予弟中郎说这里像钱塘、苏堤而产生了对西湖胜景的赞叹;由“何日挂进贤冠,作六桥下客子,了此山水一段情障乎?”可知,作者想要辞官,了却一段山水情缘,却无法实现,不由得生出感叹。
【2-2023年福建省福州市杨桥中学中考语文适应性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仲淹以进士解褐,为广德军司理①,日抱具狱,与太守争是非。守或怒临之,公不为屈,归必记其往复辩论之语于屏上。比去,至字无所容。
(仲淹)服除②,至京师,上宰相书,言朝政得失及民间利病,凡万余言,王曾见而伟之。时晏殊亦在京师,荐一人为馆职,曾谓殊曰:“公知范仲淹舍不荐而荐斯人乎?已为公置不行,宜更荐仲淹也。”殊从之,遂除③馆职。顷之,冬至立仗,礼官定议,欲媚章献太后,请天子帅百官献寿于庭。仲淹奏以为不可。晏殊大惧,召仲淹,怒责之,以为狂。仲淹正色抗言曰:“仲淹受明公误知,常惧不称,为知己羞,不意今日更以正论得罪于门下也。”殊惭无以应。
(厦门中学生助手摘自司马光《涑水纪闻》卷十)
【注】①司理:主管狱讼的官职。②服除:守丧期满。③除:任命。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①日抱具狱
②晏殊大惧
③殊惭无以应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公知范仲淹/舍不荐而荐/斯人乎
B.公知范仲淹舍/不荐而荐/斯人乎
C.公知范仲淹/舍不荐/而荐斯人乎
D.公知范仲淹舍/不荐/而荐斯人乎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守或怒临之,公不为屈。
②欲媚章献太后,请天子帅百官献寿于庭。
(4)范仲淹具有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分析。
【链接材料】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岳阳楼记》)
【答案】
(1)①每天;②非常;③惭愧。
(2)C
(3)①大守经常被范仲淹的质疑弄得盛怒靠近他大发脾气,范仲淹却不为太守的怒气所屈服。
②想讨好章献太后,奏请天子率领大臣们在大殿上给太后献礼祝寿。
(4)关心百姓疾苦,取信于民,对臣民负责;尽职尽责,直言进谏,对君王负责。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每天拿着已经结案的案件卷宗。日,每天;
②句意:晏殊很害怕。大,非常;
③句意:晏殊惭愧,无言以对。惭,惭愧。
(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本句句意为:你不是很了解范仲淹吗?为什么不推荐了解的范仲淹,却推荐别人呢?故可断句为:公知范仲淹/舍不荐/而荐斯人乎。
故选:C。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具体到某一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有:或,有时。临,靠近。句意:大守经常被范仲淹的质疑弄得盛怒靠近他大发脾气,范仲淹却不为太守的怒气所屈服。
②重点词有:欲,想。媚,讨好。于,在。句意:想讨好章献太后,奏请天子率领大臣们在大殿上给太后献礼祝寿。
(4)本题考查对内容的理解。范仲淹忧国忧民的政治情怀主要体现在“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选文中范仲淹任广德司理参军时,忠于自己的职责,每日探究案件,关心百姓疾苦,取信于民,是对臣民负责。京师任职时,面对礼官“欲媚章献太后,请天子帅百官献寿于庭”敢于说不可,尽职尽责,直言进谏,是对君王负责。
【3-2023年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屏东中学中考语文适应性试题】阅读下面的古诗文,完成问题。
【甲】钱塘湖春行
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乙】
ㅤㅤ西湖最盛,为春为月。一日之盛,为朝烟,为夕岚。今岁春雪甚盛,梅花为寒所勒,与杏桃相次开发,尤为奇观。
ㅤㅤ石篑数为余言:“傅金吾园中梅,张功甫玉照堂故物也,急往观之。”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湖上由断桥至苏堤一带,绿烟红雾,弥漫二十余里。歌吹为风,粉汗为雨,罗纨之盛,多于堤畔之草,艳冶极矣。
ㅤㅤ然杭人游湖,止午、未、申三时。 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夕舂未下,始极其浓媚。月景尤不可言,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选自《哀中郎集》)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B.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C.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D.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余时为桃花所恋,竟不忍去。
②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
(4)下列对甲乙诗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全诗以“孤山寺”起,以“白沙堤”终,章法变化,条理井然。
B.甲诗首联交代了踏青的去处,用简洁明快的语言勾勒出西湖的轮廓。
C.甲诗颈联用“乱”“迷”“没”等字再现了草长莺飞的西湖暮春盛景。
D.乙文始终扣住“西湖之盛,为春为月”的“春”“月”二字,详写“为春”之盛,略写“为月”之美。
(5)甲乙诗文都写了西湖春天的美景,作者抒发的情感有何异同?乙文原题为“晚游六桥待月记”,通篇却在写花写人,这么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
【答案】
(1)①几次;②达到极点;③强制,强迫。
(2)C
(3)①我当时迷恋着桃花,竟舍不得离开湖上。
②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所述说呢。
(4)C
(5)甲文主要表达对早春美景的喜爱和赞美;乙文主要抒发了对西湖美景的热爱。本文描绘西湖花开之盛,游人之盛,大力铺陈渲染,烘托了西湖月景的“尤不可言”,抒发了作者对西湖美景的热爱,以及独以山水为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石篑多次告诉我。数:几次。
②句意:真是艳丽极了。极:达到极点。
③句意:梅花被寒气所抑制。勒:强制,强迫。
(2)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其实湖光翠绿之美,山岚颜色之妙,都在朝日初升。故断为:其实湖光染翠之工/山岚设色之妙/皆在朝日始出。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余,我;竟,竟然。句意为:我当时迷恋着桃花,竟舍不得离开湖上。
②中重点词语有:此,这;安,怎么。句意为:这种快乐只留给山僧和游客享受,怎么能够对那些凡夫俗子所述说呢。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
ABD.正确;
C.有误,诗颈联用“乱”“迷”“没”等字再现了草长莺飞的西湖早春盛景。
故选:C。
(5)本题考查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及理解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结合“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甲文主要表达对早春美景的喜爱和赞美;结合“花态柳情,山容水意,别是一种趣味。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可知乙文主要抒发了对西湖美景的热爱。文章开始写西湖花开之盛,游人之盛,写出景色之美,再加以“月景尤不可言”,从而就突出西湖月景的美;文章的主旨结合最后一句“此乐留与山僧游客受用,安可为俗士道哉”即可得出:独以山水为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怀。
【4-2023年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中考语文质检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先主薨①于永安。先是,吴王孙权请和,先主累遣宋玮、费袆等与相报答②。丞相诸葛亮深虑权闻先主殂陨,恐有异计,未知所如。芝③见亮曰:“今主上幼弱,初在位,宜遣大使重申吴好。”亮答之曰:“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芝问其人为谁?亮曰:“即使君也。”乃遣芝修好于权。
权果狐疑,不时见芝,芝乃自表请见权曰:“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权乃见之,语芝曰:“孤诚愿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芝对曰:“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权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遂自绝魏,与蜀连和。
(节选自陈寿《三国志•蜀书十五•邓芝传》)
[注]①薨:古代称候王死,后文“殂陨”与之同义。②相报答:这里指回访东吴。③芝:邓芝,蜀国大将。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
B.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
C.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
D.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今来亦欲为吴,非但为蜀也。
②权默然良久曰:“君言是也。”
(4)邓芝认为,吴蜀“连和”有人才和地理两方面的优势。请简要分析。
【答案】(1)①②;②确实;③互相依存。
(2)D
(3)①我今天前来也是想为吴国考虑,不只是为蜀国考虑啊。
②孙权默然很久,说:“你说得对啊。”
(4)吴与蜀两个国家占据四个州的地域,大王您是著称于当世的英雄,诸葛亮也是一代豪杰;蜀国拥有多重险要坚固的地势,吴国也有三条大江的险阻可守。
【解答】(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就是您。即:就是。故选:②;
②句意:我确实愿意与蜀国和睦相好。诚:确实;
③句意:唇齿相依,比喻互相依存。唇齿:互相依存。
(2)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我考虑很长时间了,没有找到合适的人罢了,如今正好找到了。故断为:吾思之久矣/未得其人耳/今日始得之/。
故选:D。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欲,想要;非,不。句意为:我今天前来也是想为吴国考虑,不只是为蜀国考虑啊。
②中重点词语有:良,很;言,说。句意为:孙权默然很久,说:“你说得对啊。”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结合“吴、蜀二国四州之地,大王命世之英,诸葛亮亦一时之杰也。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并兼天下,退可鼎足而立,此理之自然也。大王今若委质于魏,魏必上望大王之入朝,下求太子之内侍,若不从命,则奉辞伐叛,蜀必顺流见可而进,如此,江南之地非复大王之有也”的意思“吴与蜀两个国家占据四个州的地域,大王您是著称于当世的英雄,诸葛亮也是一代豪杰。蜀国拥有多重险要坚固的地势,吴国也有三条大江的险阻可守,这两方面的长处合在一起,唇齿相依,进击可以兼并天下,退守可以鼎足而立,这是很自然的道理。大王如今要是归顺魏国,魏国一定上要求大王入朝拜见,下要求将太子收押在魏国,如果不顺从它的意思,它就会挟天子之命来讨伐反叛者,蜀国也一定会顺长江而下趁机进逼,这样一来,江南之地就不会再属于大王的了”,可知吴蜀“连和”在人才和地理两方面的优势是:吴与蜀两个国家占据四个州的地域,大王您是著称于当世的英雄,诸葛亮也是一代豪杰;蜀国拥有多重险要坚固的地势,吴国也有三条大江的险阻可守。
【5-2023年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闽江学院附中中考语文适应性试题】阅读以下古文,完成问题。
【甲】
苟堪励志勤读,自能循序渐进。惟单读时文①,无裨实益,宜加以看书功夫。凡经史子集,皆宜涉猎,但须看全一种,再易他种,切不可东抓西拉,任意翻阅,徒耗光阴,毫无一得。阅书时见有切②于实用之句,宜随手摘录,若能分门别类,积成巨册,则作文时,可作材料,利益无穷也。
【乙】
读书宜勤恳勿懈,看书宜细心有恒。观看《史记》,颇切实用,每日规定看十页,必须自首至尾,逐句看下。有紧要处,摘录读书日记簿;有费解③处,另纸摘出,求解于先生。今后若能看完《史记》,明年更换他书,惟无益之小说与弹词④,不宜寓目⑤。观之非徒无益,并有害处也。
(均节选自《郑板桥家书•潍县署中谕麟儿⑥》)
【注】①时文:时下流行的文体。多指科举应试之文。②切:切合。③费解:不好理解。④弹词:一种把故事编成韵语,有白有曲,以弦索乐器伴唱的说唱文学。⑤寓目:过目,观看。⑥这是郑板桥在潍县官署中写给儿子的家书。谕,告诉、使人知道。麟儿,郑板桥之子。
(1)参考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横线字词。
(2)文中画线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若能分门别类/集成巨册则作/文时可伴材料/利益无穷也。
B.若能分门别类/集成巨册则作文/时可作材料/利益无穷也。
C.若能分门别类/集成巨册/则作文时可作材料/利益无穷也。
D.若能分门别类/集成巨册/则作文时可作/材料利益无穷也。
(3)翻译下列句子。
①阅书时见有切于实用之句,宜随手摘录。
②观之非徒无益,并有害处也。
(4)从选文中你学到了哪些读书的方法?请列举其中三种。选文与《送东阳马生序》都以读书学习为写作内容,请结合选文及链接材料,说说你从中获得的启示。
【链接材料】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答案】
(1)①如果。②好处。③改变。④粗略地阅读。
(2)C
(3)①读书的时候看到有切合实用的句子,应当随手摘录下来。
②看这些东西,非但徒劳没有什么益处,而且还有害处啊。
(4)示例:①各种书籍都应当阅读;②一种书籍读透彻,再更换其他种类;③读书的时候看到有切合句子,应当随手摘录下来。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的翻译。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如果确实立志勤读。苟,如果。
②句意:不能增加什么益处。益,好处。
③句意:再更换其他的种类。易,改变。
④句意:都应当有所粗略地阅读、浏览。涉猎,粗略地阅读。
(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
本句句意为:如果能够分门别类积累成厚重的册子,那么写文章的时候可以作为材料,收获无穷啊!故可断句为:若能分门别类/集成巨册/则作文时可作材料/利益无穷也。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翻译。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注意重点字词。
①重点词:见,看见、看到;之,的;宜,应该、应当。句意:读书的时候看到有切合实用的句子,应当随手摘录下来。
②重点词:徒,徒劳;益,好处。句意:看这些东西,非但徒劳没有什么益处,而且还有害处啊。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概括及阅读感悟。由甲文“凡经史子集,皆宜涉猎”可知,凡是经史子集都应当有所粗略地阅读、浏览,即各种书籍都应当阅读;由甲文“但须看全一种,再易他种”可知,一种书籍读透彻,再更换其他种类;由甲文“阅书时见有切于实用之句,宜随手摘录”可知,读书的时候看到有切合句子,应当随手摘录下来;由乙文“必须自首至尾,逐句看下。有紧要处,摘录读书日记簿”可知,看书要从头至尾逐句去看,看到特别关键的地方,摘录到读书笔记本上;由乙文“有费解处,另纸摘出,求解于先生”可知,有不好理解的地方,分拿纸摘录出来,及时求教。结合链接材料可知,作者叙述个人早年虚心求教和勤苦学习的经历,生动而具体地描述了自己借书求师之难,饥寒奔走之苦,并与太学生优越的条件加以对比,有力地说明学业能否有所成就,主要在于主观努力,不在天资的高下和条件的优劣。据此作答。
【6-2023年福建省福州市中考语文二模试题】阅读以下古诗文,完成各题。
甲: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乙:
ㅤㅤ安石少好读书,一过目终身不忘。其属文动笔如飞,初若不经意,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友生曾巩携以示欧阳修,修为之延誉。擢①进士上第,签书淮南判官。旧制,秩满②许献文求试馆职,安石独否。再调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寻召试馆职,不就。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时嘉佑三年,安石为度支判官。
ㅤㅤ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慨然有矫世变俗之志。于是上万言书,其所注措,大抵皆祖③此书。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谓上曰:“变风俗,立法,正方今之所急也。”上以为然。安石令其党吕惠卿预其事。而农田水利、青苗、均输、保甲、免役、市易、保马、方田诸役相继并兴,号为新法,遣提举官四十余辈,颁行天下。
(节选自《宋史•王安石》)
[注]①擢:选拔。②秩满:官吏任期届满。③祖:效法。
(1)对甲、乙诗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诗首句概括峰和塔的高度,“千寻”一词极言塔的高峻。
B.“不畏浮云遮望眼”“浮云游子意”二者意象及情感相同。
C.乙文欧阳修欣赏王安石所写的文章,并且为他传扬好名声。
D.乙文王安石被任命为参知政事,执政期间他提拔众多官员。
(2)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再调/邮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
B.再调/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
C.再调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
D.再调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
(4)根据语境,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成,见者皆服其精妙。
②修荐为谏官,以祖母年高辞。
(5)有人说高度决定眼界。请结合生活实际,谈谈你对“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理解。
(6)《登飞来峰》为何被喻为“改革家”王安石的战斗宣言,请结合甲、乙诗文简要分析。
【答案】
(1)B
(2)①不久。 ②志向。 ③参与。 ④兴起。
(3)D
(4)①(他)写完后,看过的人都叹服他的文章精妙。
②欧阳修推荐他为谏官,他用祖母年事已高(为由) 来推辞。
(5)①站得高,才能看得远。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才能不被假象所迷惑;②在生活中,面对纷繁复杂的网络世界,我们的认知达到一定高度,就能去伪存真。
(6)①王安石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②王安石上万言书、立法度,志在变法革新,将理想付诸了行动。
【解析】
(1)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ACD.正确。
B.有误,“不畏浮云遮望眼”“浮云游子意”二者意象相同,情感不同。“不畏浮云遮望眼”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浮云游子意”表现了作者与好友的惜别之情。
故选:B
(2)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句意:不久,朝廷召他考试馆职。寻,不久。
②句意:满怀激情地立下矫正世事、改变传统风俗的志向。志,志向。
③句意:王安石令他的同党吕惠卿承担条例司的日常事务。预,参与。
④句意:方田等法相继问世。兴,兴起。
(3)本题考查句子断句。
句意:再调任鄞县知县,他在鄞县修筑堤堰,浚治陂塘,使水陆交通得到方便。故可断为:再调鄞县/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
故选:D。
(4)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既,已经。句意:(他)写完后,看过的人都叹服他的文章精妙。
②重点词:以,用;辞,推辞。句意:欧阳修推荐他为谏官,他用祖母年事已高(为由) 来推辞。
(5)本题考查诗句的赏析。
此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情色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6)本题考查比较阅读。
结合“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安石议论高奇,能以辨博济其说,果于自用,概然有桥世变俗之志”句可知,王安石有远大的政治理想和抱负,以及大无畏的精神;结合“于是上万言书,其所注措,大抵皆祖此书。二年二月,拜参知政事。谓上曰:‘变风俗,立法,正方今之所急也’”句可知,王安石上万言书、立法度,志在变法革新,将理想付诸了行动。
【7-2023年福建省南平市多校中考语文考前模拟试题(二)】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ㅤㅤ盖汝好学,在家足可读书作文,讲明义理①,不待远离膝下②,千里从师。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然今遣汝者,恐汝在家汩③俗务,不得专意。又父子之间,不欲昼夜督责。及无朋友闻见,故令汝一行。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故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④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⑤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⑥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
(选自朱熹《与长子受之》)
【注】①义理:指讲求经义、探究名理的学问。②膝下:这里指父母。③汩:搅乱,扰乱。④伎俩:原指不正当的手段,这里是不务正业的意思。⑤乡党:家乡的人。⑥无忝:不要辱没。忝,辱。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
B.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
C.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
D.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不待远离膝下,千里从师。
②不然,则徒劳费,只与在家一般。
(4)选文中朱熹让儿子离家求学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答案】(1)①喜欢。②旧的。③睡觉。
(2)B
(3)①就不用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
②若不是这样,则是徒劳费力,和在家里没有两样。
(4)朱熹因为自己不能常陪儿子学习,就让他拜师求学,也劝儿子珍视光阴、努力向学。
【解答】(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要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解释词语,尤其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
①句意:如果你努力学习。好:喜欢。
②句意:用心改去以前不好的习惯。故:旧的。
③句意:勤奋学习。寐:睡觉。
(2)本题考查学生的断句能力。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你既然不能这样,就是自己不好学,也不能指望你懂得这个道理。故断为:汝既不能如此/即是自不好学/已无可望之理。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翻译的要求是做到“信、达、雅”,翻译的方法是“增、删、调、换、补、移”,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从,跟从。句意:就不用远离父母,千里迢迢地去跟从老师学习。
②重点词:然,这样;徒,白白。句意:若不是这样,则是徒劳费力,和在家里没有两样。
(4)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和分析。结合“汝若到彼,能奋然勇为,力改教习,一味勤谨,则吾犹可望。不然,则徒劳费。在家一般,他日归来,又只是伎俩人物,不知汝将何面目归见父母亲戚乡党故旧耶?念之!念之!‘夙兴夜寐,无忝尔所生!’在此一行,千万努力”可知朱熹因为自己不能常陪儿子学习,就让他拜师求学,也劝儿子珍视光阴、努力向学。
【8-2023年福建省中考语文摸底试题】5.(16分)(2022•同安区模拟)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公父文伯①退朝,朝其母敬姜,其母方绩②,文伯曰:“以吾之家而母犹绩,惧犯季孙之怒也。其以吾为不能事母乎?”其母叹曰:“鲁其亡乎?使童子任官而未之闻耶?居,吾语女。昔圣王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祸?吾冀尔朝夕修③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嗣也?”
(选自《国语•敬姜论劳逸》,有删改)
[注]①公父文伯:鲁大夫季悼子的孙子,公父穆伯的儿子。下文的“季孙”即季康子,是季悼子的曾孙。②绩:纺麻。③修:勉励。
(1)参照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语的意思。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昔圣王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
B.昔圣王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
C.昔圣王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
D.昔圣王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其以吾为不能事母乎?
②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
【答案】(1)①正在 ②害怕,担心 ③坐 ④懒惰,松懈,懈怠
(2)B
(3)①他会认为我是不愿意侍奉母亲吧?
②居住在贫瘠土地上的百姓,没有不崇尚道义的,是因为他们勤劳啊。
(4)敬姜首先从百姓劳作才能够长治久安的治国之道,强调“劳”的重要性;接着对比劳与逸造成的不同影响,剖析利弊;最后以自己和儿子的困难处境,教育儿子勤俭节约,不要贪图安逸。
【解答】(1)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的含义。
①根据查阅字典的方法,选③。“其母方绩”句意:他的母亲正在纺线。绩:正在。
②“临危不惧”句意:面临着危险从容不迫,毫不畏惧。“惧犯季孙之怒也”句意:这担心会让季孙恼怒。惧:害怕,担心。
③结合字形及“居,蹲也”可知,像人蹲下去;“居,吾语女”句意:坐下来,我讲给你听。居:坐。
④“弗之怠”句意:不懈怠抄书。“况有怠惰”句意:倘若懈怠懒惰,那怎么躲避得了祸患呢!怠惰:懒惰,松懈,懈怠。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结合语法,然后断句。句意:过去圣贤的国王选择贫瘠之地让百姓定居下来,使百姓劳作发挥他们的才能,因此(君主)就能够长久地统治天下。根据句意断为:昔圣王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
故选:B。
(3)本题考查学生对句子翻译能力。我们在翻译句子时要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特殊句式等情况,如遇倒装句就要按现代语序疏通,如遇省略句翻译时就要把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
①重点词语有:以,认为;吾,我;为事,侍奉母亲。此句译为:他会认为我是不愿意侍奉母亲吧?
②重点词语有:瘠土之民,居住在贫瘠土地上的百姓;莫,没有;向义,崇尚道义;劳,勤劳。此句译为:居住在贫瘠土地上的百姓,没有不崇尚道义的,是因为他们勤劳啊。
(4)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根据“昔圣王择瘠土而处之,劳其民而用之,故长王天下”可知,写百姓劳作才能够使国家长治久安(维护国家稳定),强调“劳(劳动)”的重要性;“夫民劳则思,思则善心生;逸则淫,淫则恶心生”“沃土之民不材,淫也。瘠土之民,莫不向义,劳也”,体现“劳”的意义与“逸”的消极影响,剖析利弊,运用对比的手法,再次凸显“劳”的积极影响;“今我寡也,尔又在下位,朝夕处事,犹恐忘先人之业。况有怠惰,其何以避祸?吾冀尔朝夕修我,曰:‘必无废先人。’尔今曰:‘胡不自安?’以是承君之官,余惧穆伯之绝嗣也?”,写敬姜讲明自己和儿子面临的困难处境,希望儿子勤俭节约,不要贪图安逸。
【9-2023年福建省南平市多校中考语文考前模拟试题(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问题。
ㅤㅤ朱熹,字元晦,徽州婺源人。父松字乔年。熹幼颖悟①,甫②能言,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松异之。就傅,授以《孝经》,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尝从群儿戏沙上,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年十八贡于乡③,中绍兴十八年进士第。主泉州同安簿,选邑秀民充弟子员,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禁女妇之为僧道者。
(节选自《宋史•朱熹传》)
【注释】①悟:有悟性。 ②甫:刚刚,才。 ③贡于乡:参加乡贡考试。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B.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C.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D.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父指天示之曰:“天也。”
②日与讲说圣贤修己治人之道。
(4)朱熹自幼聪慧过人,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答案】
(1)①曾经;
②教;
③跟从。
(2)C
(3)①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这就是天。”
②每天给他们讲授古圣先贤讲求自身修养和治理人民的学问。
(4)“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叙写朱熹刚会说话,就能质疑发问,可见其聪慧过人;“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叙写朱熹看过一遍《孝经》就能写出自己的感悟,可见其聪慧过人;“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叙写其小小年纪就能用手指在沙地上画八卦图,可见其聪慧过人。
【解析】
(1)本题考查对重点文言词语含义的理解。理解文言词语的含义要注意其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词等。
①句意:他曾经和一群小孩子在沙上玩耍。尝:曾经。“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句意:陈胜年轻时,曾同别人一起被雇佣给人耕地。尝:曾经。
②句意:老师教他读《孝经》。授:教。
③句意:跟从老师读书时。就:跟从。
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独自一人端端正正坐着用手指在沙地上画,别人一看,原来是一幅八卦图形。故断为: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
故选:C。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示,告诉;天也,这是天。句意为:父亲指着天告诉他说:“这就是天。”
②中重点词语有:日,每天;与,给;修己,自身修养;治,治理人民;道,指学问。句意为:每天给他们讲授古圣先贤讲求自身修养和治理人民的学问。
(4)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结合相关语句“父指天示之曰:‘天也。’”熹问曰:‘天之上何物’”“一阅,题其上曰:‘不若是,非人也’”“独端坐以指画沙视之八卦也”分析作答即可。
【10-2023年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中考语文第一次综合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半山亭记(节选)
张之洞
太守之意,得之半山,而志以亭也。夫亭画栏曲折,碧瓦参差,昭其洁也。烟光挹翠,竹影分青,昭其秀也。或松床坐弈,或筠簟①眠琴,昭其趣也。或分瓜请战,或煮茗资谈,昭其事也。若夫柳岸晓风,芦花残月,云腾碧嶂,日落深林者,亭之朝暮也。水绿波澄莲红香远月白风清水落石出者,亭之四时也。四时之景无穷,而亭之乐亦与为无穷也。题诗励士,把酒劝农,四境安恬,五谷垂颖者,其非太守之真乐乎?乐民之乐,而能与人、物同知者,太守也。
(有删改)
【注】①筠簟(yún diàn):指竹席。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水╱绿波澄莲红╱香远月白╱风清水落石出者
B.水╱绿波澄莲╱红香远月╱白风清水落石出者
C.水绿波澄莲╱红香远╱月白风清╱水落石出者
D.水绿波澄╱莲红香远╱月白风清╱水落石出者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四时之景无穷,而亭之乐亦与为无穷也。
②其非太守之真乐乎?
(4)选文中太守的“乐”与《醉翁亭记》中欧阳修的“乐”有哪些共同之处?
【答案】
(1)①长短、高低不齐
②有人,有的人
③以……为乐
(2)D
(3)①四季的景色无穷无尽,半山亭内的乐趣也是无穷无尽。
②难道这不是太守真正的快乐所在吗?
(4)他们都心系天下,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他们都寄情山水,并在山水间寄托自己与民同乐的情怀。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词语翻译。
①句意:遮掩缠绕,摇动下垂,参差不齐,随风飘拂。参差:长短、高低不齐。
②句意:有人坐在桌边对弈,有人在竹席上听琴。或:有人,有的人。
③句意: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乐:以……为乐。
(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根据文言文断句的方法,先梳理句子大意,分清层次,然后断句,反复诵读加以验证。这个句子的大意是:春天湖水碧波荡漾清澈澄清,夏日荷花竞相绽放香远醉人,秋夜皓月银辉洒地清风送爽,冬季湖水退去沙石隐现据此断句为:水绿波澄╱莲红香远╱月白风清╱水落石出者。
故选:D。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语有:四时,四季;乐,乐趣。句意为:四季的景色无穷无尽,半山亭内的乐趣也是无穷无尽。
②重点词语有:其,难道;乐,快乐。难道这不是太守真正的快乐所在吗?
(4)本题考查文意理解和文章的对比阅读。《醉翁亭记》最后一段“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意思是“而人们只知道跟随太守游玩的快乐,却不知道太守以游人的快乐为快乐啊”,据此可知欧阳修的快乐是与民同乐,把百姓的快乐当作自己的快乐;本文第1段“题诗励士,把酒劝农,四境安恬,五谷垂颖者,其非太守之真乐乎”,意思是“大家赋诗共勉,借酒为百姓祈福。太守治理下的兴义府社会安定,五谷丰登,人们安居乐业,难道这不是太守真正的快乐所在吗”,据此可知张瑛的快乐是天下太平,百姓安居乐业。综上可知,欧阳修和张瑛的“乐”的共同点是“与民同乐”。
【11-2023年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ㅤㅤ孔子去卫适①陈,途中见二女采桑。子曰:“南枝窈窕北枝长。”答曰:“夫子游陈必绝粮。九曲明珠穿不得,著来问我采桑娘。”夫子至陈大夫②发兵围之令穿九曲明珠,乃释其厄③。夫子不能,使回、赐返问之。其家谬言④女出外,以一瓜献二子。子贡曰:“瓜,子在内也。”女乃出,语曰:“用蜜涂珠,丝将系蚁,蚁将系丝;如不肯过,用烟熏之。”孔子依其言,乃能穿之。于是绝粮七日。
(清《绎史》)
注释:①适:到,前往。 ②大夫:指陈国、蔡国大夫。孔子受到楚昭王的邀请,前往拜访,途径陈、蔡两国,陈、蔡的士大夫担心孔子为楚昭王指点迷津而使楚国变强,对他们两个小国不利,因此派兵围困阻挠了七天,孔子师徒“绝粮七日”。 ③厄:困难、危难。④谬言:谎称。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2)下列对文中画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夫子至陈大夫/发兵围之/令穿九曲明珠
B.夫子至陈/大夫发兵围之/令穿九曲明珠
C.夫子至陈大夫/发兵围之令/穿九曲明珠
D.夫子至陈/大夫发兵围之令/穿九曲明珠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子不能,使回、赐返问之。
②孔子依其言,乃能穿之。
(4)孔子在陈国被困遇到了什么难题?采桑姑娘用什么方法妙解?请简要概括。
【答案】
(1)①离开。 ②放下。 ③断。
(2)B
(3)①孔子不能办,于是他就派了颜回和子贡返回来路,去向采桑女请教。
②孔子按照采桑女说的办法,果然将那颗九曲明珠穿上了线。
(4)孔子在陈国被困,大夫让他将丝线穿过九曲珠。
采桑姑娘让他把蜜糖涂在明珠一端的珠孔旁边,然后将一只蚂蚁用线拴上,把它放到明珠的另一端的珠孔处,蚂蚁会顺着明珠的通道,爬到有蜜糖的那边。
【解析】
(1)本题考查词语解释。
①句意:孔子离开卫国去陈国。去,离开。
②句意:就会放他。释,放下。
③句意:夫子游历陈国一定会断粮食。绝,断。
(2)本题考查断句。
句意:孔子到了陈国,大夫派兵包围了他,陈国大夫要他将丝线穿过九曲珠。故可断为:夫子至陈/大夫发兵围之/令穿九曲明珠。
故选:B。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使,派;返,返回。句意:孔子不能办,于是他就派了颜回和子贡返回来路,去向采桑女请教。
②重点词:依,按照;乃,于是。句意:孔子按照采桑女说的办法,果然将那颗九曲明珠穿上了线。
(4)本题考查内容的理解。
结合“夫子至陈,大夫发兵围之,令穿九曲明珠,乃释其厄”句可知,孔子在陈国被困,大夫让他将丝线穿过九曲珠。结合“女乃出,语曰:‘用蜜涂珠,丝将系蚁,蚁将系丝;如不肯过,用烟熏之’”句可知,采桑姑娘让他把蜜糖涂在明珠一端的珠孔旁边,然后将一只蚂蚁用线拴上,把它放到明珠的另一端的珠孔处,蚂蚁会顺着明珠的通道,爬到有蜜糖的那边。
【12-2023年福建省南平市光泽县中考语文模拟试卷(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钱太守
刘宠任会稽太守,除苛政,禁非法,郡中大治。朝廷征为将作大匠①。山阴县有五六叟,自若耶②谷间出,人赍③百钱以送宠,曰:“山谷鄙。人,未尝识朝政。他守时,吏索求民间,至夜不绝,或狗吠竟夕,民不得安。自明府④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年老值圣明,故相扶而送。”宠曰:“吾之政何能及公言邪!父老辛苦!”叟奉以钱,宠不能辞,遂各选一钱受之。
(选自《资治通鉴》,有删改)
【注】①将作大匠:主管土木工程的官员。②若耶:山名。③赍(jī):携带。④明府:对太守的尊称。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自明府/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
B.自明府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
C.自明府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
D.自明府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年老值圣明,故相扶而送。
②吾之政何能及公言邪!
(4)从选文看,刘宠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答案】
(1)①目光(见识)短浅;②安定;③推辞,不接受。
(2)B
(3)①年老之时遇到如此贤明的官员,所以相互搀扶着来(给您)送行。
②我的政绩怎么能比得上您所说的呢!
(4)示例:他是一个治理有方、清正廉洁、勤政爱民(或:有仁爱之心),并深得百姓爱戴的官员。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意思,然后结合语境推断词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①句意为:我们是山谷里见识少的人。肉食者鄙:吃肉的人见识短浅。鄙:目光(见识)短浅。
②句意为:百姓不得安宁。安居乐业:生活安定,对所从事的工作感到满意。安:安定。
③句意为:刘宠推辞不掉。辞:推辞,不接受。
(2)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断句。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做简单翻译,理解句子大意,然后根据基本的古文语法规则进行句读,同时善于利用虚词的作用,如一些句首句末的语气词,句中的助词等。
句意:自从您到任以来,狗在夜里不叫了,百姓看不到官吏。句中的主语分别是”“狗”“民”,前面的“自明府来”充当状语,故分别在“狗”和“民”前面断句。断句为:自明府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
故选:B。
(3)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翻译。文言文句子翻译要点:重点词语一定要翻译准确,尤其注意一些关键词的特殊用法,如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结合上下文,语句通顺,语意、语气不变;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①重点词语有:值,正赶上;故,所以。句意:年老之时遇到如此贤明的官员,所以相互搀扶着来(给您)送行。
②重点词语有:吾,我;政,政绩;及,比得上。句意:我的政绩怎么能比得上您所说的呢!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分析和概括。
根据“刘宠任会稽太守,除苛政,禁非法,郡中大治”,他担任太守时废除烦琐的规章制度,禁止部属扰民等不法行为,郡中非常太平,可见他是一个治理有方,爱民的官员;
根据“人赍百钱以送宠”“年老值圣明,故相扶而送”人们互相搀扶着也要来送他,给他钱,可见他深受百姓爱戴;
根据“自明府来,狗不夜吠,民不见吏”,自从他到任后,狗在夜里不叫了,百姓看不到官吏,可见他勤政爱民,有仁爱之心;
根据“叟奉以钱,宠不能辞,遂各选一钱受之”,他并不接收百姓们的相赠,但又不忍拒绝他们的好意,故只拿了一枚,可见他为官清正廉洁。可据此作答。
【13-2023年福建省莆田市中考语文二模试题】请参与抗元名将相关诗文专题学习活动。
ㅤㅤ材料一:
过零丁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ㅤㅤ材料二:
陈文龙传
ㅤㅤ陈文龙,字君贲,兴化①人。能文章,负气节,拜为监察御史,后累迁至参知政事。
ㅤㅤ时边事甚急,朝廷命文龙为兴化知军,已而降将王世强导大军入广,建宁、泉、福皆降。知福州王刚中遣使徇②兴化,文龙斩之而纵其副以还,使持书责世强、刚中负国。遂发民兵自守城中兵不满千大兵来攻不克。使其姻家持书招降之,文龙焚书斩其使。有讽其纳款③者,文龙曰:“诸君特畏死耳,未知此生能不死乎?”乃使其将林华侦伺境上。华即降,且导兵至城下,通判曹澄孙开门降。执文龙与其家人至军中,欲降之,不屈,左右凌挫之,文龙指其腹曰:“此皆节义文章也,可相逼邪?”强之,卒不屈,乃械系④送杭州。文龙去兴化即不食,至杭饿死。其母系福州尼寺中,病甚,无医药,左右视之泣下。母曰:“吾与吾儿同死,又何恨哉?”亦死。众叹曰:“有斯母,宜有是儿。”为收葬之。
(选自宋史《陈文龙传》,有删改)
【注】①兴化:地名,今莆田市。②徇:宣示归顺。③纳款:归顺,降顺。④械系:戴上脚镣手铐拘禁。
(1)下列对《过零丁洋》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回顾了个人身世和自己抗元斗争经历,“寥落”暗指抗元战事逐渐消歇。
B.颔联运用比喻,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
C.颈联地名语意双关,既表明被俘所经之地,又渲染了形势险恶和境况危苦。
D.本诗概括作者一生重大事件,融叙事、言志为一体,感情基调始终低沉悲凉。
(2)参照表格提示的方法,解释加点词。
(3)下列对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遂发民兵/自守城中兵不满千/大兵来攻不克
B.遂发民兵自守/城中兵不满千/大兵来攻不克
C.遂发民兵/自守城中兵不满/千大兵来攻不克
D.遂发民兵自守/城中兵不满/千大兵来攻不克
(4)把材料二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文龙去兴化即不食,至杭饿死。
②众叹曰:“有斯母,宜有是儿。”
(5)文天祥与陈文龙同是抗元名将,文天祥的“丹心”体现在陈文龙的哪些事件上?请结合材料二简要概括。
【答案】
(1)D
(2)①害怕,畏惧;②使……投降;③终于,最终;④遗憾。
(3)B
(4)①陈文龙离开兴化就绝食,到杭州就饿死了。
②众人感叹说:“有这样的母亲,正应该有这样的儿子。”
(5)斩使责降;发兵自守;焚书斩使;慷慨陈词;受凌不屈;绝食饿死。
【解析】
(1)本题考查诗歌内容的理解。
ABC.正确;
D.有误,首联“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写了诗人的两件大事:一是受到皇帝选拔,通过科举考试进入仕途,二是在频繁的抗元战争中已度过四年;颔联“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运用了比喻、对偶的修辞手法,将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抒写了国破家亡的悲哀;颈联“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巧借两个地名,语意双关,既表明作者被俘所经之地,又渲染了形势的险恶和境况的危苦。尾联“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意思是自古以来,人终不免一死!倘若能为国尽忠,死后仍可光照千秋,青史留名。诗人情感由悲而壮,语调由郁而扬,表明诗人决心向死,不惜此身,展现出大义凛然的民族气节。因此全诗概括作者一生重大事件,融叙事、言志为一体,其感情由悲而壮,表明自己以死明志的决心。选项“感情基调始终低沉悲凉”说法错误。
故选:D。
(2)本题考查文言实词的理解。
①畏首畏尾的意思是:前也怕,后也怕。比喻顾虑重重。畏:害怕,畏惧。由此可判断“诸君特畏死耳”的“畏”的意思是害怕,畏惧。
②劳其筋骨的意思是:筋骨劳累,心意苦恼。劳:使动用法,使……劳累。由此可判断“欲降之”的“降”是使动用法,使……投降,降服。其意思是想要他投降。
③卒获有所闻的意思是:最终还是得到不少教益。卒:最终。根据方法提示可判断“卒不屈”的“卒”的意思是是终于,最终。
④根据方法提示及“又何恨哉(其意思是又有什么遗憾呢?)”可判断“恨”的意思是遗憾。
(3)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
“遂发民兵自守城中兵不满千大兵来攻不克”的意思是:跟着就发动百姓和士兵守卫,城中兵士不满一千,元军大军却没能攻下。阅读该句可知,本句的主语有三个,分别是“民兵”,“城中兵”,“大兵”,“自守”是说明“民兵”接下来的动作,故而在此处划一处,“不满千”是修饰“城中兵”的数量,因而在后划一处。故此句断为:遂发民兵自守/城中兵不满千/大兵来攻不克。
故选:B。
(4)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的翻译。
①重点词语有:去,离开;即,就,立即;食,吃。句意:陈文龙离开兴化就绝食,到杭州就饿死了。
②重点词语有:叹,叹息,感叹;斯,这;宜,应该。句意:众人感叹说:“有这样的母亲,正应该有这样的儿子。”
(5)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概括。
根据“知福州王刚中遣使徇兴化,文龙斩之而纵其副以还,使持书责世强、刚中负国(其意思是福州知府王刚中派使者到兴化劝说人们投降,陈文龙把使者杀了而把副使放还,让他带信去谴责王世强、王刚中背叛国家)”可知,陈文龙斩使责降,可谓是一片“丹心”。
根据“遂发民兵自守,城中兵不满千,大兵来攻不克(其意思是跟着就发动百姓和士兵守卫,城中兵士不满一千,元军大军却没能攻下)”可知,陈文龙发兵自守,可谓是一片“丹心”。
根据“使其姻家持书招降之,文龙焚书斩其使(其意思是元军统帅让他的亲家拿着书信来招降他,陈文龙烧掉书信杀了他的使者)”可知,陈文龙焚书斩使,可谓是一片“丹心”。
根据“诸君特畏死耳,未知此生能不死乎(其意思是你们只是怕死罢了,却不明白谁能一生不死呢)”可知,陈文龙的一番慷慨陈词,可谓是一片“丹心”。
根据“执文龙与其家人至军中,欲降之,不屈,左右凌挫之,文龙指其腹曰:‘此皆节义文章也,可相逼邪?’强之,卒不屈,乃械系送杭州(其意思是把文龙和他的家人抓到元军军营,想让他投降,(文龙)不屈服,元军对他动刑,文龙指着自己的肚子说:“这里面全都是节义文章,难道你们逼得了我(投降)吗?”元军再三强迫他,最终他也没有屈服。于是元军将他戴着刑具押送到杭州)”可知,陈文龙受凌不屈,可谓是一片“丹心”。
根据“文龙去兴化即不食,至杭饿死(其意思是陈文龙从离开兴化就绝食,到杭州就饿死了)”可知,陈文龙绝食饿死,可谓是一片“丹心”。
【14-2023年福建省泉州市中考语文一检试题】班级开展主题为“对话先贤 引领成长”的人物采访活动,请完成以下采访准备。
任务一:收集材料
【材料一】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材料二】周忠介蓼洲先生初释褐①选杭州司李,杭人在都者置酒相贺,演岳武穆②事。至奸相东窗设计,先生不胜愤怒,将优人③捶打而去,举坐惊愕,疑有所开罪。明日,托友人问故,先生曰:“昨偶不平,打秦桧耳。”时叶台山为相闻而异之谓吾邑刁顽难治改任福州。
(节选自清代褚人获《坚瓠集》)
【注】①释褐:脱下布衣换上官服,这里指做官。②岳武穆:指岳飞,南宋抗金名将。③优人:古代以乐舞、戏谑为业的艺人。
任务二:理解材料
完成下面知识储备单。
任务三:拟定采访提纲
以下是小明所在小组的采访提纲,请给采访问题预设答案。
【答案】
(1)C
(2)D
(3)①在都城的杭州人置办酒席祝贺他,(请戏子)演岳飞的故事。
②先生说:“昨天(看戏的时候)偶然感到心中愤愤不平,打秦桧(出气)罢了。”
(4)B
(5)我捶打优人之后,那些在京城的杭州人托我的朋友来打听我为什么要打唱戏的人没并且还怀疑自己是不是得罪了我。其实我不过是看到秦桧密谋杀害岳飞一段戏,心中为岳飞感到不平,把气洒到戏子身上罢了。
(6)韩愈是著名的文学家,一心为民,忠君爱国,晚年因“除弊事”被贬,但是还能寄情于山水,品行高洁,是一个值得人尊敬的好官。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与诗歌阅读
ABD正确。
C.有误,颈联前后句并非设问,表达的也并非是四海为家的豪情。颈联前句说:回头望长安,看到的只是浮云隔断的终南山,家又在哪里?后句接着说:立马蓝关,积雪拥塞,连马也踟蹰不前。前后句不构成设问关系。且全句借自然景色表述了自己秘苦悲戚的心绪,表达的是英雄失路之悲。
故选:C。
(2)本题考查对词语的理解。
ABC.准确。
D.有误,“故”意思相同,都为“缘故,原因”。
故选:D。
(3)本题考查句子翻译。
①重点词语:杭人在都者,在都城的杭州人。置酒相贺,置办酒席祝贺他。此句译为:在都城的杭州人置办酒席祝贺他,(请戏子)演岳飞的故事。
②重点词语:偶,偶然。不平,心中愤愤不平。耳,罢了。此句译为:先生说:“昨天(看戏的时候)偶然感到心中愤愤不平,打秦桧(出气)罢了。”
(4)本题考查断句。断句要保证意思通顺。这句话的意思是:当时叶台山是宰相,听说了这件事感到很惊异,说这个地方的乡人刁蛮顽劣难以治理,于是改去福州做官了。可断为:时叶台山为相/闻而异之/谓吾邑刁顽难治/改任福州。
故选:B。
(5)本题考查语言的运用。结合“举坐惊愕,疑有所开罪。明日,托友人问故”“时叶台山为相闻而异之谓吾邑刁顽难治改任福州”等内容概括可得:我捶打优人之后,那些在京城的杭州人托我的朋友来打听我为什么要打唱戏的人没并且还怀疑自己是不是得罪了我。其实我不过是看到秦桧密谋杀害岳飞一段戏,心中为岳飞感到不平,把气洒到戏子身上罢了。意思对即可。
(6)本题考查语言的表达。周顺昌是晚明时代的一位刚直之士,在反对魏忠贤阉党的斗争中被害至死。他对阉党嫉恶如仇,对义士敬重有加。韩愈很勤奋,很有才,为人直爽,有古代文人士大夫的那种担当。他不只是在同僚面前敢于直言,就是对皇上该说的他还要说。皇帝沉迷佛事太深,他就写了一篇《谏迎佛骨表》。因为这件事韩愈差点性命不保,还是宰相裴度等人说情,唐宪宗最后才放他一马,把他贬到潮州任刺史。所以如果让周顺昌来评价因“除弊事”被贬的先贤韩愈,那肯定士正面的积极的评价,对韩愈表达敬重之情。语言通顺,言之有理即可。
【15-2023年福建省三明市三元区中考语文一模试题】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舆,合淝人。舆初为小校,从周本攻危全讽①。临战,本视贼水栅2,部分诸将,指旁山头一小营,谓典曰:“尔往为我取彼。”典唯唯,而色不欲行。本曰:“尔惮往耶?”典曰:“公必不以舆为不武,请得此栅破之,舍而趋彼何为?”本大喜曰:“尔亦知此为必争之地耶?吾本自行,今为尔功、劳而遣之。”與乘轻舟,袭破其前锋,遂排栅②入,诸军继进,贼大溃。
与监军甄廷坚不相得,会廷坚被诬告有贰志,烈祖遣使城廷坚。舆刺知之,密告廷坚,因为谋曰:“今独可即日乘轻舟,归阙待罪,毋与中使③遇。”廷坚恐惧不暇为他谋即从甚过。至金陵,遇赦得免。
(选自陆游《南唐书》,有删节)
[注]①周本、危全讽:均为人名。②栅:设置水寨时插在水中的木桩。③中使:皇帝派出的使者。
(1)根据语境,参考方法提示,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2)下列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廷坚恐/惧不暇为他/谋即从其计
B.廷坚恐/惧不暇为他谋/即从其计
C.廷坚恐惧/不暇为他/谋即从其计
D.廷坚恐惧/不暇为他谋/即从其计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指旁山头一小营,谓舆曰:“尔往为我取彼。”
②吾本自行,今为尔功,劳而遣之。
(4)王舆的才能与为人都有可值称道之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
(1)①脸色,表情;②相合,适合;③作动词,带刑具去捉拿;④刺探。
(2)D
(3)①(他)指着旁边山头的一座小营地,对王舆说:“你前去替我攻下那里。”
②我本来想自己去(攻打),现在就(把它)作为你的功劳,劳烦派你前去。
(4)①能力:能谋善战。懂得水栅重要,并能乘舟袭破。
②为人:明辨是非(心存大义)、胸怀宽广。与甄廷坚不和,得知其被诬陷,能出谋助其脱罪。
【解析】
(1)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解答此类题目,一定要先翻译句子,知道句意然后再解释词语,并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等特殊情况,平时要注意积累并识记一些常见的实词。
①句意:但从脸色上看不想前去。色:脸色,表情;
②句意:王舆和监军甄廷坚关系不和。得:相合,适合;
③句意:南唐烈祖李昪派使者用枷锁把甄廷坚抓回去。械:作动词,带刑具去捉拿;
④句意:王舆探询知道了这件事,秘密告诉了甄廷坚。刺:刺探。
(2)本题考查句子的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进行分析。句意为:甄廷坚感到害怕,没有闲暇制定其它谋略,就听从了他的计策。故断为:廷坚恐惧/不暇为他谋/即从其计。
故选:D。
(3)本题考查文言文句子翻译。翻译文言文句子要尽量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直译和意译相结合。
①中重点词语有:指,指着;尔,你。句意为:(他)指着旁边山头的一座小营地,对王舆说:“你前去替我攻下那里。”
②中重点词语有:本,本来;劳,劳烦。句意为:我本来想自己去(攻打),现在就(把它)作为你的功劳,劳烦派你前去。
(4)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根据“公必不以舆为不武,请得此柵破之,舍而趋彼何为”“舆乘轻舟,袭破其前锋,遂排栅入,诸军继址,贼大溃”的内容可知,王舆发现水栅重要性,并乘舟袭破,可见其勇武有谋略;根据“与监军甄廷坚不相得,会廷坚被诬告有贰志”“舆刺知之,密告廷坚,因为谋”“至金陵,遇赦得免”的内容可知,虽然王舆与甄廷坚不和,但是得知对方被诬陷,还是帮助出谋划策,助其脱罪,可见他明辨是非、胸怀宽广。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词义
不失期
联系课文解释词义
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1)失期:_________
人有奇志
根据词典推断词义
奇:特异,罕见。(《古代汉语词典》)
(2)奇:___________
见一丈夫牵牛渚次饮之
查阅词典选择义项
次:①等次。②次数。③近旁。(《汉语大词典》)
(3)次:___________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数百年未有此人
关联教材
渔歌互答,此乐何极!(《岳阳楼记》)
(1)此:___________
非直衔杯酒而已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直:①一直;②只是;③当,对着。
(2)直:___________
俯眉暂仕
参考词典解释,联系语境形成新的解释
俯眉:低下头。
(3)俯眉:___________
A.各赋一诗而别
温故而知新
B.一树之荫
下车引之
C.予因叹西湖胜境
未若柳絮因风起
D.间以水田
可以为师矣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石篑数为余言
关联教材
扶苏以数谏故(《陈涉世家》)
①数:
艳冶极矣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极:①达到极点;②至,到达;③疲乏,疲劳。
②极:
梅花为寒所勒
参考词典解释,联系语境形成新的解释
勒:拉紧缰绳以止住牲口;强制,强迫;勒索。
③勒: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即使君也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即:①靠近;②就是;③即使。
①即:
孤诚愿与蜀和亲
关联教材
诚如是,则大业可成,汉室可兴矣。(《三顾茅庐》)
②诚:
共为唇齿
联系成语:唇亡齿寒。
③唇齿:
文言词句
方法
解释(填文字)
苟堪励志
【查阅字典】①苟且,不严肃:②如果,假设:③姑且,暂且。
①
无裨实益
【成语参照】开卷有益
②
再易他种
【语境推测】但须看全一种,再易他种
③
皆宜涉猎
【课内迁移】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④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寻召试馆职
概然有矫世变俗之志
关联教材
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桃花源记》)
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
①寻:
②志:
安石令其党吕惠卿预其事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预:a参与;b牵连;c预定。
③预:
方田诸役相继并兴
关联成语
百废待兴
④兴: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盖汝好学
关联教材: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①好:
力改故习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①故意;②缘故;③原来的。
②故:
夙兴夜寐
参考成语:梦寐以求
③寐:
文言字词
理解方法
解释词义
①其母方绩
查阅字典:①方形;②方正,正直;③正在:④才,刚刚。(《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②惧犯季孙之怒也
参考成语:临危不惧
③居,吾语女。
推测字源:金文(《说文解字》注:“居,蹲也。”)
④况有怠惰
链接课内: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尝从群儿戏沙上
关联教材
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陈涉世家》)
①尝:
授以《孝经》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授:①给予;②教;③被任命。
②授:
就傅
参考词典解释,联系语境形成新的解释
就:靠近,接近。
③就: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碧瓦参差
关联教材
蒙络摇缀,参差披拂。(《小石潭记》)
①
或松床坐弈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或:①或许;②有的,有的人;③有时。
②
乐民之乐
关联教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③
文言字词
方法
解释(填文字)
孔子去卫适
课内迁移法:一狼径去《狼》
去:
乃释其厄
参考成语法:爱不释手
释:
夫子游陈必绝粮
查找字典法:①断;②穷尽;③极;④独一无二的。
绝: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山谷鄙人
关联教材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①
民不得安
参考成语安居乐业
②
宠不能辞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辞:①言辞;②推辞,不接受;③告别。
③
加点词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诸君特畏死耳
【参考成语】
畏首畏尾
①畏:
欲降之
【词类活用】
劳其筋骨
②降:
卒不屈
【课内迁移】
卒获有所闻(《送东阳马生序》)
③卒:
又何恨哉
【查阅字典】
①怨恨,仇恨 ②违逆,不听 ③遗憾
④恨:
知识储备单
读懂
(1)下列对【材料一】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朝奏”“夕贬”形成对比,突出获罪之快。
B.颔联表达了诗人决不吝惜自己衰朽生命的心声。
C.颈联运用设问手法,表达诗人四海为家的豪情。
D.尾联把侄孙探望之意归结为“好收吾骨瘴江边”。
(2)下列对【材料二】中加点词语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至奸相东窗设计”中“设计”的古今意思有很大区别。
B.“先生不胜愤怒”中“胜”的意思是“禁得住”。
C.“举坐惊愕”中“坐”同“座”,意思是“座位”。
D.“托友人问故”与“公问其故”中“故”的意思不同。
(3)把【材料二】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杭人在都者置酒相贺,演岳武穆事。
②先生曰:“昨偶不平,打秦桧耳。”
读顺
(4)下列对【材料二】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叶台山为相/闻而异之谓吾/邑刁顽/难治改任福州
B.时叶台山为相/闻而异之/谓吾邑刁顽难治/改任福州
C.时叶台山/为相闻而异之/谓吾邑刁顽/难治改任福州
D.时叶台山/为相闻而异之谓吾/邑刁顽难治/改任福州
采访提纲
采访对象
周忠介
采访目的
与先贤“对话”,促进精神成长。
采访方式
虚拟对话
采访问题
(5)您捶打优人之后发生了哪些事?(请详细讲述)
(6)联系自己的遭遇,您对“除弊事”被贬的先贤韩愈作何评价?(请具体讲述)
加点词语
方法提示
解释(填写文字)
而色不欲行
关联教材:
未尝稍降辞色。(《送东阳马生序》)
①色:
与监军甄廷坚不相得
与监军甄廷坚不相得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得:a得到;b相合,适合;c可以,能够;d得意。
②得:
烈祖遣使械廷坚
参考词典解释,结合语境推断:
械:指枷锁、镣一类的刑具。
③械:
舆刺知之,密告廷
使用词典选择义项:
刺:a扎,用尖利的东西插入;b斥责、指责;c刺探。d讽刺。讥刺
④刺:
专题09 文言文阅读-5年(2019-2023)中考1年模拟语文真题分项汇编(云南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09 文言文阅读-5年(2019-2023)中考1年模拟语文真题分项汇编(云南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9文言文阅读-5年2019-2023中考1年模拟语文真题分项汇编云南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09文言文阅读-5年2019-2023中考1年模拟语文真题分项汇编云南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63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5 名著阅读-5年(2019-2023)中考1年模拟语文真题分项汇编(新疆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05 名著阅读-5年(2019-2023)中考1年模拟语文真题分项汇编(新疆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5名著阅读-5年2019-2023中考1年模拟语文真题分项汇编新疆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05名著阅读-5年2019-2023中考1年模拟语文真题分项汇编新疆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56页, 欢迎下载使用。
专题05 古代诗歌阅读-5年(2019-2023)中考1年模拟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广西专用): 这是一份专题05 古代诗歌阅读-5年(2019-2023)中考1年模拟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广西专用),文件包含专题05古代诗歌阅读-5年2019-2023中考1年模拟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广西专用原卷版docx、专题05古代诗歌阅读-5年2019-2023中考1年模拟语文真题分项汇编广西专用解析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0页, 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