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2.3汉族民歌说课教学设计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06/15347451/0-1707731140726/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2.3汉族民歌说课教学设计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06/15347451/0-1707731140777/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还剩3页未读,
继续阅读
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2.3汉族民歌说课教学设计
展开
这是一份高中音乐人音版(2019)必修音乐鉴赏2.3汉族民歌说课教学设计,共5页。
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说课稿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腔调情韵——汉族民歌》。下面我将从教材、课标、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总结八个方面展开说课。说教材 首先,我将从以下两方面说一下对教材内容的把握。1、本单元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和地位:《汉族民歌》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第三节内容。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鉴赏,了解民歌的风格特征和分类,认识理解民歌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通过本课学习,能使学生了解喜爱我国汉族民歌,将祖国音乐文化发扬光大。这正是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育人要求。 2、对本节课的整合处理:新课程对整合、处理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节课我将从汉族不同地域和生活场景的民歌为切入点,整合了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情境,引导学生走上对我国汉族民歌不同体裁、内容和独特音乐风格的探究之路。 二、说课标高中音乐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强调: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我认为,音乐课堂教学应该是引导学生享受音乐、创造音乐的过程。因此,我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已有的音乐文化积累出发设计课程,在欣赏、想象、展示、创编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高中音乐教学中强化了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和实践,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三、说学情首先,在知识和能力基础方面: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对我国传统的汉族民歌音乐有了初步认识,通过聆听能够简单判断其音乐情感和种类。但是对于音乐风格的形成、体裁形式的特点还缺乏一定了解,这方面的学习还有待教师引导。其次,现在的高中生普遍喜欢流行音乐,对优秀的汉族民歌作品知之甚少。因此,在教学中,我会抓住了这一阶段学生好奇心强、具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的特点来创设音乐情境,设计本课学习内容。四、说教学目标 依据高中音乐新课标音乐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的三个层面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我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了解汉族民歌的概念,体裁分类。2、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同学分组讨论,演唱,表演来探究学习各种体裁汉族民歌作品,归纳和总结号子、山歌、小调这三种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3、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正确的引导学生多听赏我国民族的优秀民歌音乐,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五、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汉族民歌概念,体裁分类和重点作品的赏析。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汉族民歌音乐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其不同的地域特征、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关系。六、说教法学法教法方面:我依据著名教育家库珀的体验式教学原理,根据学生情况及教学中的重难点,设计了创设情境法、感受体验法和讨论交流法。学法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因此我选择视音像结合、对比欣赏、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方法和学生一起感知体验、探究音乐。七、说教学过程结合我校学生特点和音乐学科的特征,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上课之初,我邀请几名男生上台进行互动,创编口号节奏来移动重物,感受劳动与音乐的结合,运用体验与合作的方式引入讲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之进入我们的汉族民歌之旅。(二)新课教学1、惊涛骇浪中的飞歌——《溧水船夫号子》(1)初听歌曲、整体感知。大家感受一下这首作品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四部分)(2)听过聆听歌曲,启发大家能联想到什么画面?学生们会联想到船夫们喊着口号一起拉船的画面;提出问题:你认为这首歌曲是什么体裁?号子、山歌还是小调(3)复听歌曲时,我将引导学生关注:在歌曲中听到最多的是什么?(嗨 嗬 嗨佐)这是劳动者发出最有力的生命之声。(4)接下来学唱主题旋律,将学生分组模拟船夫划船动作,随着节奏呼喊号子,感受力度的变化,体会音乐和劳动的密切关系。听完歌曲之后进行小组探究:你认为劳动号子有什么特点?这时学生们意犹未尽,踊跃发言:与劳动生产密切相关 、劳动创造了音乐、劳动人民即兴创作等(5)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劳动号子的演唱有什么特点?(一领众和,声音粗犷、坚定有力)2、知识学习:汉族民歌及中来(1)汉族民歌概念、基本特征和分类:学习教材文本之后,我播放音乐资料,让学生分组思考讨论哪些是民歌及为什么?之后我进行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和概括能力(2)民歌体裁分类:首先播放课件分别听赏《溧水船夫号子》、《黄河船工号子》、《赶牲灵》、《姑苏风光》等片段。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号子,山歌和小调的音乐风格特点及演唱方式,我归纳总结。3、飘逸的南国风韵——《弥渡山歌》创设情境:这一站我们来到了美丽的云南,感受飘逸的山歌风韵(1)设问激趣:大家都知道什么山歌?这时学生会踊跃答出:脚夫调,上去高山望平川等,这样就激活了原有的知识储备(2)接下来我们要了解的是一个云南地区的山歌——《弥渡山歌》初听歌曲时,我会顺势提出问题:这首歌和我们熟知的陕北信天游有什么不同?思考一下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欣赏之后,学生分组探究讨论并总结:歌曲风格细腻,清新优美,具有云南地方特色,可分为头、身、尾三部分。(3)在复听歌曲环节,我会带着学生用跟唱、划旋律线的起伏、分析乐谱等方法体验和表现歌曲旋律,结合歌曲内容和生活场景理解歌曲,想象歌曲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4)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山歌是民歌的一种,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野和牧场劳动时自娱自乐、即兴演唱的歌曲。具有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旋律高低起伏大、真挚感人等特点 4、婉约灵秀的江南风情——《姑苏风光》语言过渡:同学们听过一句话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吗?接下来欣赏一下这首关于江南风光的歌曲《姑苏风光》。听的时候大家思考一下这是哪里的方言来演唱的呢?(苏州方言 )(1)初听歌曲,整体感知情绪和内容,感受江南水乡的风情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2)重点欣赏,感知歌曲的风格韵味:我会引导学生随琴重点学唱相关乐句,根据方言特点学一学歌曲——“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体验小调的婉转悠扬。(3)深入探究:学习完这首歌我们发现这首歌还有一个什么特点呢?(一字多音)(4)共同总结小调的风格特点并出示课件:旋律委婉抒情,情感细腻,节奏规整。(三)学评一体,学以致用:在这个环节,我将采用连线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本节课中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号子 旋律爽朗,质朴,悠扬,节奏比较自由山歌 情感细腻,委婉,旋律优美流畅,节奏规整,结构严谨小调 律动感强,节奏比较固定,音调粗犷有力(四)拓展延伸,意趣无穷在这个环节,我会利用多媒体一系列汉族民歌:《茉莉花》、 《山歌好比春江水》、《黄河船夫曲》、《无锡景》等,请同学们来辨析分别是哪种体裁并说明理由?这样可以既可以利于学生巩固新学的知识,增加实践的经验,还引导学生将音乐审美的目光投向生产生活华和社会实践。八、教学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以新课标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主线贯穿始终,师生合作探究,感受了汉族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新课改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师生共建和美课堂。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会用自己高涨的热情去感染学生,为他们创设更多欣赏音乐的机会,让学生们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感受音乐的美,享受美的欢愉,真正实现音乐的育人价值。
高中音乐鉴赏《汉族民歌》说课稿 各位领导、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腔调情韵——汉族民歌》。下面我将从教材、课标、学情、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教学总结八个方面展开说课。说教材 首先,我将从以下两方面说一下对教材内容的把握。1、本单元在教材体系中的位置和地位:《汉族民歌》是高中音乐鉴赏第二单元《多彩的民歌》第三节内容。民歌是我国民族、民间音乐的重要组成部分,本节课学生通过对音乐作品的鉴赏,了解民歌的风格特征和分类,认识理解民歌与人民生活劳动、文化习俗的密切关系。通过本课学习,能使学生了解喜爱我国汉族民歌,将祖国音乐文化发扬光大。这正是新课标核心素养的育人要求。 2、对本节课的整合处理:新课程对整合、处理教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节课我将从汉族不同地域和生活场景的民歌为切入点,整合了教材内容,创设生动情境,引导学生走上对我国汉族民歌不同体裁、内容和独特音乐风格的探究之路。 二、说课标高中音乐新课标在基本理念中强调:彰显美育功能,提升审美情趣。我认为,音乐课堂教学应该是引导学生享受音乐、创造音乐的过程。因此,我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已有的音乐文化积累出发设计课程,在欣赏、想象、展示、创编交流等一系列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学生的音乐核心素养。高中音乐教学中强化了对民族音乐的学习和实践,更有利于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自信,培养爱国主义情操。三、说学情首先,在知识和能力基础方面: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对我国传统的汉族民歌音乐有了初步认识,通过聆听能够简单判断其音乐情感和种类。但是对于音乐风格的形成、体裁形式的特点还缺乏一定了解,这方面的学习还有待教师引导。其次,现在的高中生普遍喜欢流行音乐,对优秀的汉族民歌作品知之甚少。因此,在教学中,我会抓住了这一阶段学生好奇心强、具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的特点来创设音乐情境,设计本课学习内容。四、说教学目标 依据高中音乐新课标音乐核心素养“审美感知、艺术表现、文化理解”的三个层面的要求,结合教材内容,我确定了三个教学目标:1、了解汉族民歌的概念,体裁分类。2、在听赏、体验的基础上,同学分组讨论,演唱,表演来探究学习各种体裁汉族民歌作品,归纳和总结号子、山歌、小调这三种汉族民歌的音乐特点。 3、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生产生活的密切关系,正确的引导学生多听赏我国民族的优秀民歌音乐,传承优秀的民族文化。 五、说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汉族民歌概念,体裁分类和重点作品的赏析。教学难点:理解我国汉族民歌音乐文化的产生和发展,与其不同的地域特征、生活方式、经济形态、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关系。六、说教法学法教法方面:我依据著名教育家库珀的体验式教学原理,根据学生情况及教学中的重难点,设计了创设情境法、感受体验法和讨论交流法。学法方面: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习方法的选择至关重要。因此我选择视音像结合、对比欣赏、创设情境、小组合作探究、角色扮演等方法和学生一起感知体验、探究音乐。七、说教学过程结合我校学生特点和音乐学科的特征,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上课之初,我邀请几名男生上台进行互动,创编口号节奏来移动重物,感受劳动与音乐的结合,运用体验与合作的方式引入讲课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随之进入我们的汉族民歌之旅。(二)新课教学1、惊涛骇浪中的飞歌——《溧水船夫号子》(1)初听歌曲、整体感知。大家感受一下这首作品可以分为几个部分?(四部分)(2)听过聆听歌曲,启发大家能联想到什么画面?学生们会联想到船夫们喊着口号一起拉船的画面;提出问题:你认为这首歌曲是什么体裁?号子、山歌还是小调(3)复听歌曲时,我将引导学生关注:在歌曲中听到最多的是什么?(嗨 嗬 嗨佐)这是劳动者发出最有力的生命之声。(4)接下来学唱主题旋律,将学生分组模拟船夫划船动作,随着节奏呼喊号子,感受力度的变化,体会音乐和劳动的密切关系。听完歌曲之后进行小组探究:你认为劳动号子有什么特点?这时学生们意犹未尽,踊跃发言:与劳动生产密切相关 、劳动创造了音乐、劳动人民即兴创作等(5)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劳动号子的演唱有什么特点?(一领众和,声音粗犷、坚定有力)2、知识学习:汉族民歌及中来(1)汉族民歌概念、基本特征和分类:学习教材文本之后,我播放音乐资料,让学生分组思考讨论哪些是民歌及为什么?之后我进行总结归纳。培养学生的音乐感觉和概括能力(2)民歌体裁分类:首先播放课件分别听赏《溧水船夫号子》、《黄河船工号子》、《赶牲灵》、《姑苏风光》等片段。要求学生分组讨论号子,山歌和小调的音乐风格特点及演唱方式,我归纳总结。3、飘逸的南国风韵——《弥渡山歌》创设情境:这一站我们来到了美丽的云南,感受飘逸的山歌风韵(1)设问激趣:大家都知道什么山歌?这时学生会踊跃答出:脚夫调,上去高山望平川等,这样就激活了原有的知识储备(2)接下来我们要了解的是一个云南地区的山歌——《弥渡山歌》初听歌曲时,我会顺势提出问题:这首歌和我们熟知的陕北信天游有什么不同?思考一下歌曲可以分为几个部分?欣赏之后,学生分组探究讨论并总结:歌曲风格细腻,清新优美,具有云南地方特色,可分为头、身、尾三部分。(3)在复听歌曲环节,我会带着学生用跟唱、划旋律线的起伏、分析乐谱等方法体验和表现歌曲旋律,结合歌曲内容和生活场景理解歌曲,想象歌曲充满诗情画意的深远意境。(4)最后师生一起总结:山歌是民歌的一种,是广大劳动人民在山上、田野和牧场劳动时自娱自乐、即兴演唱的歌曲。具有高亢嘹亮、节奏自由,旋律高低起伏大、真挚感人等特点 4、婉约灵秀的江南风情——《姑苏风光》语言过渡:同学们听过一句话叫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吗?接下来欣赏一下这首关于江南风光的歌曲《姑苏风光》。听的时候大家思考一下这是哪里的方言来演唱的呢?(苏州方言 )(1)初听歌曲,整体感知情绪和内容,感受江南水乡的风情歌对故乡的热爱之情。(2)重点欣赏,感知歌曲的风格韵味:我会引导学生随琴重点学唱相关乐句,根据方言特点学一学歌曲——“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体验小调的婉转悠扬。(3)深入探究:学习完这首歌我们发现这首歌还有一个什么特点呢?(一字多音)(4)共同总结小调的风格特点并出示课件:旋律委婉抒情,情感细腻,节奏规整。(三)学评一体,学以致用:在这个环节,我将采用连线的方式,引导学生复习本节课中号子,山歌,小调的特点号子 旋律爽朗,质朴,悠扬,节奏比较自由山歌 情感细腻,委婉,旋律优美流畅,节奏规整,结构严谨小调 律动感强,节奏比较固定,音调粗犷有力(四)拓展延伸,意趣无穷在这个环节,我会利用多媒体一系列汉族民歌:《茉莉花》、 《山歌好比春江水》、《黄河船夫曲》、《无锡景》等,请同学们来辨析分别是哪种体裁并说明理由?这样可以既可以利于学生巩固新学的知识,增加实践的经验,还引导学生将音乐审美的目光投向生产生活华和社会实践。八、教学总结:在本节课中,我以新课标音乐核心素养的培养为主线贯穿始终,师生合作探究,感受了汉族民族音乐的独特魅力。新课改要求教师不断学习和更新教育理念,师生共建和美课堂。作为一名音乐教师,我会用自己高涨的热情去感染学生,为他们创设更多欣赏音乐的机会,让学生们从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感受音乐的美,享受美的欢愉,真正实现音乐的育人价值。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