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
展开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现代文阅读,诗歌鉴赏,名句名篇默写,作文,文言文阅读,名著阅读,基础知识综合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一、选择题
1.下列加点的字词书写或读音有误的一项是( )
A.狭隘(ài) 坍(tān)塌 硬朗 见异思迁
B.干涸(hé) 蜷(quán)伏 怂恿 神采奕奕
C.恍惚(huǎng) 怅(zhàng)然 蓬勃 大相胫庭
D.嗔(chēn)怪 蹒跚(pán) 缥缈 随声附和
2.依次填入下面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1)不少的人对同志对人民不是满腔 ,而是冷冷清清,漠不关心,麻木不仁。
(2)那只花白猫对于这一对黄鸟,似乎也特别注意,常常跳在桌上,对鸟笼 着。
(3)从喧闹的城市搬到这里安家的人带来了青春和活力,还有 新生活的勇气。
(4)在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上,人类就世世代代 下来,并且一天比一天加多了。
A.热忱 凝神 摸索 绵延
B.热切 凝望 摸索 延伸
C.热切 凝神 探索 延伸
D.热忱 凝望 探索 绵延
3.下列各句标点符号使用不规范的一项是( )
A.12月18日,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发生6.2级地震,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各方救援力量闻令而动、紧急驰援,在危急关头体现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价值追求。
B.随着快递量爆炸式增长,人工分拣无法应对超大规模物流需求,大量包裹堆积在快递网点或分拣中心,爆仓,滞后等情况十分普遍,严重影响消费者的购物体验。
C.近日,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首艘大洋钻探船——“梦想”号在广州南沙首次下水试航,此举标志着我国深海探测能力建设和海洋技术装备研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D.《聊斋志异》多写花妖鬼狐之事,或揭露封建统治的黑暗,或抨击科举制度的腐朽,或反抗封建礼教的束缚,或讽刺世间百态的荒唐,有着丰富深刻的思想价值。
4.下列加点实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非宁静则无以致远 致:达到B.顾野有麦场 顾:看
C.一狼洞其中 洞:打洞D.身亡所寄 亡:丢失
5.下列加点虚词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宋之丁氏 之:的
B.以刀劈狼首 以:用
C.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 而:于是
D.非得一人于井中也 于:在
6.下列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指出,人要通过修身养德来达到“静”和“俭”的目的。
B.蒲松龄的《狼》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着,悠闲地闭着眼睛,是为了迷惑屠户。
C.《穿井得一人》中误会的产生,既因为丁氏的话有歧义,也因为人们轻信谣言。
D.《杞人忧天》中,杞人因为对天地的构成不了解而产生不必要的担心和恐惧。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短文,完成下面小题。
你能忍受枯燥吗?
①《卖油翁》中有句话,“无他,惟手熟尔”,是说学习的本质就是极致的重复。空手道的练习者可以重复挥拳的动作,企业的管理者可以重复自己的管理守则——比如每天在固定的时间开会,安排工作以及验收关键成果,每个岗位上的工作人员也都有自己特定的技能可以重复……只不过,这种重复的确有些违背人性——当然,大部分对一个人身心有益的事总是违背人性的——那就是要重复“枯燥”。
②枯燥是任何学习过程中都会出现的心理状态,它意味着我们认为这项技能已经没什么新鲜的东西了,而我们的头脑总是格外渴望新信息的输入,毕竟新信息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出于这种渴望,我们就会认为当下正在从事的任务索然无味,从而产生枯燥的感觉。
③真实情况并非如此。
④其实任何一种能力拼到最后,都是对细节的精益求精,但大部分人往往只满足于对轮廓的描摹。就像我们阅读一本好书,读第一遍时以为自己懂了,第二遍才发现原来还有很多可以学习的东西,第三遍又会有新的感悟。原因并不在于书的内容改变了,而是因为理解总是建立在之前的理解之上,攀登一个阶梯总是建立在已经登上的阶梯的基础之上。第一遍是第二遍理解的基础,第二遍是第三遍理解的基础,仅此而已。除非我们能够忍受这种枯燥,否则我们很难去读第二遍、第三遍。训练一种技能,就需要一遍遍重复一种动作,在以前的基础上不断进步。
⑤严格意义上来说,枯燥只是一种主观感受,一种你在执行当前任务时渴望体验其他事物的冲动。最明显的一个例子,就是在你专注工作的时候,总想要吃点什么喝点什么,或者浏览一会儿社交网站,哪怕上个厕所。如果试着让自己每天都克制一次或者多次这种冲动,并且每次都给自己一点正面激励,直到习惯成自然,你就能提高自己完成任何工作、学习任何技能的效率。当然,你也可以主动远离诱惑你的事物,营造一个不得不忍受枯燥的环境。
⑥人们对技能的掌握,总离不开神经回路的塑造。一再重复特定的动作或念头,会使得头脑所对应的神经回路强于其他神经路径,这就是我们熟知的习惯养成。重复运用同一条神经传导路径,到了极熟练的地步时,只需要一点点能量或注意力,就能引发这一传导路径。这意味着无论好习惯也好,坏习惯也罢,都会因为“低能耗”而成为我们的默认反应。因为节能是大脑的天然倾向。如果不曾刻意练习应对枯燥,那么在这个不断涌现出新鲜事物的世界,一个人根本不可能培养出任何核心竞争力。
⑦因此,试着刻意练习忍受枯燥吧。一个人享受快乐的时光,总是和他习惯枯燥的能力成正比。这一点千真万确。
7.对学习中产生的枯燥感,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枯燥感是任何学习过程中都会出现的心理状态。
B.枯燥感是由不断的重复而产生的索然无味之感。
C.感到枯燥是因为这项技能已没有什么新鲜东西。
D.枯燥感是一种渴望新体验却得不到的主观感受。
8.第④段举读书的例子是为了说明( )
A.任何一种能力拼到最后,都是对细节的精益求精。
B.我们只有能够忍受枯燥,才能将一本书多读几遍。
C.进步总是建立在我们忍受枯燥不断练习的基础上。
D.要训练一种技能,就必须一遍遍重复同一种动作。
9.关于如何练习“忍受枯燥”,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在成功克制分心的冲动时适当奖励自己。
B.减少诱惑的因素,营造有利于专注的环境。
C.通过重复的练习,形成大脑默认的好习惯。
D.在不断涌现新事物的世界培养核心竞争力。
三、诗歌鉴赏
10.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小题。
送李帅之云中
李梦阳
黄风北来云气恶,云州健儿夜吹角。
将军按剑坐待曙①,纥干山②摇月半落。
槽头马鸣士饭饱,昔无完衣今绣袄。
沙场缓辔行射雕,秋草满地单于逃。
【注】①曙:天亮。②纥干山,地名。
下列对本诗内容和情感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既描写出北方天气的恶劣,又点出了敌军正侵犯边境的背景。
B.颔联想象将军稳坐帐中、运筹帷幄,以及山摇月落的激烈战斗场景。
C.颈联描写士兵们吃得饱穿得暖,衣食无忧,以致沉迷于物质享乐中。
D.尾联赞美李帅在战场上从容冷静、胸有成竹、克敌制胜的英雄形象。
四、名句名篇默写
11.填空。
(1) ,险躁则不能治性。(《诫子书》诸葛亮)
(2)晴空一鹤排云上, 。(《秋词》刘禹锡)
(3) ,却话巴山夜雨时。(《夜雨寄北》李商隐)
(4)僵卧孤村不自哀,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5) ,山入潼关不解平。(《潼关》谭嗣同)
五、作文
12.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莫顿•亨特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讲述了一个突破自我的故事:因为童年的自己不够强壮,母亲又反复叮咛,他从不敢像其他孩子一样冒险。但那天他居然在父亲的鼓励下爬下了曾以为深不可测的悬崖,体会到巨大的成就感,从此一步步走向人生巅峰。
看来,只有突破对自我的限制,才能获得更精彩的人生。
请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以“突破自我,人生更精彩”为题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字数不少于6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地名。
六、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有养八哥者,教以语言,甚狎习,出游必与之俱。一日过绛州,去家尚远,而资斧已罄。鸟云:“何不售我?送我王邸①,当得善价。”其人云:“我安忍?”鸟言:“不妨。主人得价疾行,待我城西二十里大树下。”其人从之。
携至城,有中贵②见之,闻诸王。王召入,欲买之。鸟言:“给价十金,勿多予。”王益喜,立畀③十金,其人故作懊悔状而去。
王与鸟言,鸟曰:“臣要浴。”王命金盆贮水,开笼令浴。浴已,飞檐间,梳翎抖羽,尚与王喋喋不休。顷之羽燥翩跹而起顾盼已失所在。王及内侍仰面咨嗟④,急觅其人则已渺矣。后有往秦中者,见其人携鸟在西安市上。
(选自《聊斋志异》)
【注】①王邸:王府。②中贵:宦官。③畀bì:给予。④咨嗟:叹息。
1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出游必与之俱 俱:一起B.我安忍 安:怎么
C.主人得价疾行 疾:快速D.浴已 已:已经
1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顷之羽燥翩跹而起顾盼已失所在
A.顷之/羽燥翩跹/而起顾/盼已失所在
B.顷之/羽燥翩跹/而起顾盼已/失所在
C.顷之羽燥/翩跹而起顾盼/已失所在
D.顷之羽燥/翩跹而起/顾盼已失所在
15.下列对本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八哥学说话学得很熟练,不仅能跟主人对谈,还能跟王爷对话。
B.八哥能猜透主人的心思,建议主人以十两银子把自己卖给王爷。
C.八哥很忠诚,从王府飞走,去城西二十里大树下跟主人会合了。
D.八哥很机智,为降低王爷警惕,在羽毛未干透时还跟王爷聊天。
16.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一日过绛州,去家尚远,而资斧已罄。
七、名著阅读
阅读《西游记》的选段,完成下面小题。
只见他嘤的一翅飞将去,赶上八戒,钉在他耳朵后面鬃根底下。那呆子只管走路,怎知道身上有人,行有七八里路,把钉钯撇下,吊转头来,望着唐僧,指手画脚的骂道:“你罢软的老和尚,捉掐的弼马温,面弱的沙和尚!他都在那里自在,捉弄我老猪来跄路!大家取经,都要望成正果,偏是教我来巡什么山!哈哈哈!晓得有妖怪,躲着些儿走。还不㺉一半,却教我去寻他,这等晦气哩!我往那里睡觉去,睡一觉回去,含含糊糊的答应他,只说是巡了山,就了其帐也。”那呆子一时间侥幸,搴着钯又走。只见山凹里一弯红草坡,他一头钻得进去,使钉钯扑个地铺,毂辘的睡下,把腰伸了一伸,道声:“快活!就是那弼马温,也不得象我这般自在!”
原来行者在他耳根后,句句儿听着哩,忍不住,飞将起来,又捉弄他一捉弄。又摇身一变,变作个啄木虫儿。这虫不大不小的,上秤称,只有二三两重,红铜嘴,黑铁脚,刷刺的一翅飞下来。那八戒丢倒头,正睡着了,被他照嘴唇上揸的一下。那呆子慌得爬将起来,口里乱嚷道:“有妖怪,有妖怪!把我戳了一枪去了!嘴上好不疼呀!”伸手摸摸,泱出血来了,他道:“蹭蹬啊!我又没甚喜事,怎么嘴上挂了红耶?”絮絮叨叨的两边乱看,却不见动静,道:“无甚妖怪,怎么戳我一枪么?”
17.行者捉弄八戒是因为八戒做了什么事?
18.划线句分别体现了猪八戒怎样的性格特点?
八、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现代文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学琴记
①儿子的钢琴老师不苟言笑,儿子是个话痨,儿子却特别喜欢上他的钢琴课。我很好奇这个寡言的老师是怎么“征服”儿子的。于是,我经常找机会和他一起去上课,想看看这个老师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②每次去上课,儿子先弹上一节课布置的作业。有时他弹得很不错,准确流畅,也有时候紧张起来弹得磕磕巴巴。每次听到他卡顿的琴声,我的心都被提着,倒吸一口气。有一次儿子弹得实在是太糟糕,卡顿的像竹筒里倒豆,艰难至极。我在一旁偷偷打量着钢琴老师,想象着一般老师可能会如何批评这糟糕的弹奏。“你刚才弹得一定很难受很尴尬,”钢琴老师说,此时儿子已经蔫巴巴地耷拉下脑袋,“如果你不想再有这样糟糕的体验,就请你以后练琴的时候认真一些。”这个焦灼的黑色时刻竟这样风轻云淡结束了!
③和不轻易批评儿子一样,钢琴老师也极少夸赞他。有时候,儿子曲子弹得不错的时候,他也只是轻描淡写一句,你这样做很专业,不错,继续。一次,在朋友圈看到一位好友晒钢琴老师给女儿的奖励,印章本和一堆花花绿绿的小礼物,我心里不禁暗暗生出一丝羡慕。毕竟,一个被老师发奖励的琴童可以更自觉,让缓解陪练妈妈的不少焦虑,也会稍稍满足一下脆弱的虚荣心。老师们之间都很流行用一些小玩意儿来奖励孩子,可我儿子的这个钢琴老师从不这么做。但仔细回想,其实不是儿子做的不够好,而是他的老师并不在意奖励学生这个方式。每一次优秀作业等价于一朵小红花的奖励,细想起来,确实有不合情理的地方。
④有时我在想,批评与奖励真的能帮助一个孩子把事情做好吗?也许会,但这样的好有时限。这些外在的评价多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让他们忽略了对事情本身的探索与感受。能够把琴弹好本身的愉悦要远大于一朵小红花的快乐,而自己糟糕的感受与体验又远比严厉的批评更直击心灵。这些深邃贴己的感受,那么微弱稀薄,一不经意就冲淡了。弹琴就像任何一门手艺的学习,保持注意力专注,不被脑海里随意滋生的声音干扰和牵引,这大概是学习发生的第一步。想到此不由地感叹,孩子不够专注有时真是拜自以为是的大人们所赐。
⑤练琴确实是一件有些乏味的事,一段曲子要弹上二十遍、五十遍,甚至于上百遍,哪有动画片和漫画书好看。一些快乐的获得是那么容易,而另一些快乐的获得却又是那么艰难。每天要坚持练琴,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小孩磨蹭着在钢琴前坐下来,上厕所、喝水、全身瘙痒、发呆各种“练琴综合症”就找上来了。但当儿子意识到无逃脱的可能,只得硬着头皮苦练。老师还告诉他,对薄弱环节要有针对性的重点练习。因为大部分技艺的学习都需要一个反复打磨的历程。这些其实是所有学习发生的路径。
⑥这些天在看北大哲学教授何怀宏的《孩子,我们来谈谈生命》,读到一段文字深有感触:对或多或少有些单调的生活的忍受能力,应该从儿童期就开始培养。现代的父母已经给孩子提供了过多消极的娱乐活动,却可能没有认识到,过着日复一日外表相同但精神专注的生活对于孩子一生的重要性。他此时对钢琴的练习毋宁说是练习对单调的承受,对专注这一重要能力的持续训练。他全神贯注于此,就是在过一种有力量的精神生活。
⑦儿子也有懈怠的时候,每每此时我便提醒他,我们走了那么远的路,现在刚来到一座宫殿的门槛处,下一脚就迈入殿堂,你难道真的不想走进去探究里面究竟是什么样吗?学习嘛,就是一个慢而不息的过程,至于究竟抵达何处,也许真的只有一步步走才知道。
19.阅读①至③段,说说钢琴老师的教学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
20.阅读第④段,概括“一朵小红花的奖励”不合情理的原因。
21.阅读第⑤段,说说学习发生的路径是怎样的。
22.阅读⑥⑦段,说说作者对现代父母在培养孩子方面提出了哪些建议。
九、基础知识综合
根据要求,完成下面小题。
电影《长安三万里》以唐诗的名义,穿越回那个诗人辈出、_________的年代,以高适与李白几十年的友情为主线,见证了盛唐由盛到衰的历史_________。许多书本中的诗人粉墨登场,好似一幅幅诗人图谱。他们从诗歌中走来,从单纯的文字,变成了有血有肉的_________形象,更富有立体感。
片中共有48首诗出现。如熟知的孟浩然的《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杜甫的《望岳》“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王维的《相思》“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可以说,这都是诗人们的经典之作。①记得上学背诗时,总觉枯燥无味,因为只是“填鸭式”的死记硬背,没有深入了解诗歌的历史背景与人物情感,自然难以获得深刻感受。②而当我们沉浸在影片中,与诗人同悲欢共离合,听到这些熟悉的诗句从片中人物口中吟出,难免心潮澎湃。③在那一刻,我们重新理解了这首诗,也读懂了这个诗人。④
大唐的“长安”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里,辉煌早已成曾经的过往,即使中国人对长安而言也是伟大的象征。正如影片中说的那样“只要诗在,长安就在”。的确如此。只要中国人的文化基因里还流淌着唐诗,那么长安就一定在,中华盛世就会重现辉煌。
2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
A.群星璀璨 变迁 鲜活
B.群星璀璨 沿革 活泼
C.众星拱月 沿革 鲜活
D.众星拱月 变迁 活泼
24.下列对文中画线句子的修改,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唐的“长安”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里,辉煌早已成曾经的过往,因此“长安”对中国人而言是伟大的象征。
B.大唐的“长安”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里,曾经的辉煌早已成过往,即使中国人对“长安”而言也是伟大的象征。
C.大唐的“长安”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里,曾经的辉煌早已成过往,但“长安”对中国人而言仍是伟大的象征。
D.大唐的“长安”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里,辉煌早已成曾经的过往,但中国人对“长安”而言仍是伟大的象征。
25.将“当我们看到郁郁不得志的李白和诗友们篝火舞剑、饮酒吟诗时,才能感受到《将进酒》的魅力。”一句还原到文中,最恰当的一处是( )
A.①B.②C.③D.④
参考答案:
1.C
【详解】本题考查字音和字形。
C.怅(zhàng)然——(chàng);大相胫庭——大相径庭;
故选C。
2.D
【详解】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1)热忱:指态度:热衷;热诚,热情的、慷慨的。热切:指热情而恳切。
热忱通常用来形容一个人对待工作或者某件事情的态度是真诚而深切的,它往往带有一种庄重的色彩,并且更多地出现在正式或书面的语境中。相比之下,热切则侧重于表达某种急切或渴望的心情,它可以用于描述对人的态度,也可以用于描述对事情的热情和决心。
结合语境可知,这里突出白求恩对同志、人民的热情,这里用书面语比较合适,故选“热忱”。
(2)凝神:指精神集中。凝望:意思指目光凝聚在某个物体上;引申为期望、盼望等意。
结合语境可知,这里是指花白猫总是聚精会神地看着鸟笼,故选“凝望”。
(3)摸索:试探着行进,寻找方向、方法、经验等。探索:指研究未知事物的精神,或指对事物进行搜查的行为,或指多方寻求答案的过程。
结合语境可知,这里突出人们在探究、寻找新生活的勇气,用“探索”。
(4)绵延:延续不断的样子。延伸:意思是延长;扩大宽度、大小、范围。
结合语境可知,这里指人类世世代代延续不断,用“绵延”。
故选D。
3.B
【详解】本题考查标点符号。
B.“爆仓”“滞后”是词语之间的并列,中间应该用顿号,而不是逗号;
故选B。
4.D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实词。
D.身亡所寄:自身失去依存的地方。亡:同“无”。
故选D。
5.C
【详解】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作答时可结合句意来理解加点字词。
C.句意: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而:连词,表转折,但是。这里理解为“于是”不正确;
故选C。
6.A
【详解】本题考查文学常识。
A.有误。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强调的是“静以修身,俭以养德”,意思是通过保持内心的宁静来修养身心,通过节俭来培养品德。这里“静”和“俭”不是目的,而是修养身心和培养品德的手段;
故选A。
7.C 8.C 9.D
【解析】7.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C.结合第②段“枯燥是任何学习过程中都会出现的心理状态,它意味着我们认为这项技能已经没什么新鲜的东西了,而我们的头脑总是格外渴望新信息的输入,毕竟新信息意味着更多的可能性。出于这种渴望,我们就会认为当下正在从事的任务索然无味,从而产生枯燥的感觉”可知,我们主观上认为“这项技能已没有什么新鲜东西”,事实并非如此。因此选项“感到枯燥是因为这项技能已没有什么新鲜东西”与原文表述不符;
故选C。
8.本题考查分析论证方法的作用。
结合第④段“就像我们阅读一本好书,读第一遍时以为自己懂了,第二遍才发现原来还有很多可以学习的东西,第三遍又会有新的感悟。原因并不在于书的内容改变了,而是因为理解总是建立在之前的理解之上,攀登一个阶梯总是建立在已经登上的阶梯的基础之上”“第一遍是第二遍理解的基础,第二遍是第三遍理解的基础,仅此而已。除非我们能够忍受这种枯燥,否则我们很难去读第二遍、第三遍”可知,这里举读一本好书的例子,通过读第一遍、第二遍、第三遍的区别,告诉我们训练一种技能,就需要一遍遍重复一种动作,在以前的基础上不断进步。因此这里论证的是进步总是建立在我们忍受枯燥不断练习的基础上;
故选C。
9.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结合第⑥段“如果不曾刻意练习应对枯燥,那么在这个不断涌现出新鲜事物的世界,一个人根本不可能培养出任何核心竞争力”可知,只有刻意练习应对枯燥,才能在不断涌现新事物的世界培养核心竞争力,这是“忍受枯燥”的意义,不是练习“忍受枯燥”的方法;
故选D。
10.C
【详解】本题考查诗歌赏析。
C.“以致沉迷于物质享乐中”错误,这里写士兵们吃饱穿暖、衣食无忧,是在描摹战后胜利的情景,表现李帅、士兵的胜利,不是写士兵沉迷物质享受;
故选C。
11. 淫慢则不能励精 便引诗情到碧霄 何当共剪西窗烛 尚思为国戍轮台 河流大野犹嫌束
【详解】本题考查名篇名句默写。注意易错字词“淫慢、励精、引、碧霄、剪、窗、烛、尚、戍、犹、嫌、束”的正确书写。
12.例文:
突破自我,人生更精彩
清晨的阳光总是那么温暖,它透过窗户,静静地洒在心间,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而在人生的旅途中,每当我们面临困境,都需要一种力量来驱散内心的迷茫和恐惧。这种力量,源于我们内心深处的信念——突破自我。
六年的小学时光,宛如一条五彩斑斓的丝带,每一个结都紧系着我成长的回忆。其中,有两次特殊的经历,让我深深地领悟到了突破自我的力量与意义。
第一次是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午后,数学老师带着一道复杂的奥赛题走进教室。那道题如同一座高不可攀的山峰,让许多同学都望而却步。我也曾一度想要放弃,但内心深处却有一个声音告诉我:要突破自己,挑战极限。于是,我鼓起勇气,一步步向山顶攀登。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失败,终于找到了解题的方法,成功登顶。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突破自我带来的喜悦和自豪。
第二次是在一个炎炎夏日的泳池边。面对波光粼粼的水面,我站在跳台上,心跳加速,恐惧感油然而生。然而,看着身边的小伙伴们一个个勇敢地跃入水中,我知道自己也不能退缩。于是,我深吸一口气,紧闭双眼,纵身一跃。当我再次睁开眼睛时,发现自己已经置身于清凉的水中。那一刻,我感受到了突破自我带来的成就感和快乐。
如今回首往事,我深深感激那些曾经鼓励和支持我的人和事。他们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只有不断突破自我,才能让人生更加精彩。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遇到困难和挑战,但只要我们勇敢前行、坚持不懈,就一定能够克服一切困难、实现自己的梦想。
愿我们都能怀揣着这份信念与勇气,在人生的道路上不断突破自我、勇往直前、绽放属于自己的光彩!
【详解】本题考查材料作文。
1.审题。首先,我们要明确作文的主题。主题“突破自我,人生更精彩”已经给出了明确的方向,要求我们从自身的生活体验出发,讲述一个或多个关于突破自我限制,进而使人生变得更精彩的故事。这里需要注意的是,作文要求写记叙文,因此我们要以讲述故事的方式,展现自己如何突破自我,获得了什么样的精彩人生。
2.立意。立意是作文的灵魂,它决定了作文的高度和深度。我们可以立意为:只有勇于突破自我的限制,才能拓宽人生的道路,收获更多的精彩。这个立意既符合题目的要求,也具有一定的普适性和启发性。通过具体的故事,我们可以展现自己在面对挑战时,如何克服恐惧、突破自我,最终获得成功和成长的经历。
3.构思选材。在构思选材方面,我们可以参考莫顿•亨特在《走一步,再走一步》中的故事,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选取一两个具有代表性的突破自我的经历。这些经历可以是学习上的挑战、生活中的困难、运动中的突破等等。在叙述过程中,要注重细节描写和情感渲染,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地感受到你的成长和变化。同时,我们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来展现突破自我的重要性。最后,在结尾部分要对自己的经历进行总结和反思,提炼出更深刻的启示和意义。
13.D 14.D 15.B 16.有一天(这个人)经过绛州,距离家还远着,然而盘费已经用光了。
【解析】13.本题考查文言词语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
D.有误。文中“浴已”的“已”并不是“已经”的意思,而是表示完成时态的助词,相当于“了”。所以这里的“浴已”应该理解为“洗完了澡”;
故选D。
14.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
句意:一会儿羽毛干了,便轻捷地飞起来,左顾右盼间已飞得无影无踪了。
重点字词:顷之:一会儿。羽燥:羽毛干了。翩跹:形容轻盈飞舞的样子。顾盼:左右看。失所在:失去了所在的地方,即不见了。
句子结构:“顷之羽燥”即一会儿羽毛干了,语义完整,可独立成句。“翩跹而起”描述八哥轻盈飞舞起来。表达完整语义,可独立成句。“顾盼已失所在”描述八哥左右看然后消失的情景。
根据以上分析,可推知:顷之羽燥/翩跹而起/顾盼已失所在
故选D。
1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辨析。
B.有误。根据“去家尚远,而资斧已罄”“何不售我?送我王邸”可知,主人因为旅费不足,八哥建议他把自己卖给王爷,但并没有说这是八哥猜透了主人的心思,也没有明确指出价格是十两银子;
故选B。
16.本题考查文言语句的翻译。
重点字词:一日:某一天。过:经过。去:距离。尚:还。资斧:古代指旅费或盘缠,也可泛指钱财。罄:尽,空。这里指钱财用尽。
【点睛】参考译文:
有个养八哥的人,教八哥说话,八哥学得很熟练。出门游玩总把八哥带在身边。一天,这个人将要经过山西绛州的时候,盘费已经用光了。八哥说:“为什么不把我卖掉?送我到王府去,你会得到好价钱。”这人说:“我怎么忍心呢?”八哥说:“不妨!你得到钱就赶快走,在城西二十里地的大树下等我。”这人听从了八哥的话。
带着八哥到城里,有个太监见到,告诉了王爷。王爷把这人召入王府,想买这只八哥。八哥说:“给十两银子,不要多给。”王爷更加喜欢,立刻给了十两银子。这人故意作出很懊悔的样子走了。
王爷与八哥对话,八哥说:“臣要洗澡。”王爷命府人用金盆盛上水,打开笼子叫它洗。洗完后,八哥飞到屋檐间,梳理着羽毛,还和王爷喋喋不体地说着话。一会儿,羽毛干了,便轻捷地飞起来,王爷左顾右盼间,八哥已飞得无影无踪了。王爷和府上的侍从们,只是仰天叹息。急忙去找那卖八哥的人,这人也早已渺无踪影了。后来有去到秦中的人,看到那个人正带着他的鸟儿走在西安的集市上。
17.猪八戒巡山时偷懒睡觉。 18.小心眼(吃不得亏)、呆(憨傻)
【解析】17.本题考查理解文章内容。
结合选文“大家取经,都要望成正果,偏是教我来巡什么山!哈哈哈!晓得有妖怪,躲着些儿走。还不㺉一半,却教我去寻他,这等晦气哩!我往那里睡觉去,睡一觉回去,含含糊糊的答应他,只说是巡了山,就了其帐也”“原来行者在他耳根后,句句儿听着哩,忍不住,飞将起来,又捉弄他一捉弄”可知,行者捉弄八戒是因为八戒巡山时偷懒睡觉。
18.本题考查人物形象分析。
结合第一处划线句“你罢软的老和尚,捉掐的弼马温,面弱的沙和尚!他都在那里自在,捉弄我老猪来跄路”可知,只应猪八戒被派来巡山,他就在背后骂师父和师兄弟,认为自己被他们捉弄,由此可看出猪八戒吃不得亏,小心眼;
结合第二处划线句“伸手摸摸,泱出血来了,他道:‘蹭蹬啊!我又没甚喜事,怎么嘴上挂了红耶?’絮絮叨叨的两边乱看,却不见动静,道:‘无甚妖怪,怎么戳我一枪么’”可知,猪八戒被孙悟空捉弄了还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由此可看出他呆和憨傻的一面。
19.钢琴老师不轻易批评他,也不极力夸赞(不给予物质奖励)。 20.“一朵小红花的奖励”代表外在的评价,可能让孩子忽略学习过程中对事情本身的探索,影响了孩子的专注力。 21.坚持重复苦练(反复打磨),并且要有针对性地重点练习。 22.①培养孩子忍受单调的能力(培养孩子在单调中保持专注的能力);
②鼓励孩子坚持追求梦想。
【解析】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②段“‘你刚才弹得一定很难受很尴尬,’钢琴老师说”、③段“和不轻易批评儿子一样,钢琴老师也极少夸赞他。有时候,儿子曲子弹得不错的时候,他也只是轻描淡写一句,你这样做很专业,不错,继续”等内容概括可得:钢琴老师的教学有什么与众不同之处表现为:不轻易批评他,也不极力夸赞。
20.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④段“这些外在的评价多么容易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让他们忽略了对事情本身的探索与感受。能够把琴弹好本身的愉悦要远大于一朵小红花的快乐,而自己糟糕的感受与体验又远比严厉的批评更直击心灵”可知,“一朵小红花的奖励”不合情理的原因为:代表外在的评价,可能让孩子忽略学习过程中对事情本身的探索,影响了孩子的专注力。
21.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第⑤段“练琴确实是一件有些乏味的事,一段曲子要弹上二十遍、五十遍,甚至于上百遍”“每天要坚持练琴,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老师还告诉他,对薄弱环节要有针对性的重点练习。因为大部分技艺的学习都需要一个反复打磨的历程”概括可得:坚持重复苦练(反复打磨),并且要有针对性地重点练习。
22.本题考查内容理解概括。
结合⑥段“读到一段文字深有感触:对或多或少有些单调的生活的忍受能力,应该从儿童期就开始培养”“他此时对钢琴的练习毋宁说是练习对单调的承受,对专注这一重要能力的持续训练。他全神贯注于此,就是在过一种有力量的精神生活”概括可得:培养孩子忍受单调的能力(培养孩子在单调中保持专注的能力);
结合⑦段“儿子也有懈怠的时候,每每此时我便提醒他,我们走了那么远的路,现在刚来到一座宫殿的门槛处,下一脚就迈入殿堂”概括可得:鼓励孩子坚持追求梦想。
23.A 24.C 25.C
【分析】23.本题考查词语运用。
群星璀璨:天上的繁星闪烁发光,美丽耀人,光彩夺目;也用来形容美好的事物非常多,犹如很多星星闪耀一般。也可用来形容具体的实物(少数)。众星拱月:比喻众人拥戴一人或众物围绕一物。
结合语境可知,这里用来形容优秀的诗人非常多,用“群星璀璨”。
变迁:是描述事物变化转移的意思。沿革:沿袭和变革。指事物发展变化的历程;革除。
结合语境可知,这里突出了唐朝由盛而衰的变化,没有变革,故选“变迁”。
鲜活:意思是鲜灵活泼,新鲜而充满活力。活泼:生动活跃而自然,一般用来形容性格。
结合语境可知,这里指诗人们的形象非常有活力、生动,故选“鲜活”。
故选A。
24.本题考查病句。
语序不当,“曾经的”是修饰“辉煌”的,应该调整到“辉煌”前,变成“曾经的辉煌早已成过往”;关联词使用错误,“中国人对长安而言也是伟大的象征”和前面两个句子形成转折关系,应该把“即使”改成“但是”;主客颠倒,应该改成“‘长安’对中国人而言仍是伟大的象征”;故正确句子是:大唐的“长安”早已消失在历史长河里,曾经的辉煌早已成过往,但“长安”对中国人而言仍是伟大的象征。
故选C。
25.本题考查语句衔接。
结合“在那一刻,我们重新理解了这首诗,也读懂了这个诗人”可知,“那一刻”“这首诗”“这个诗人”显然都有具体所指,指的是看到影片中李白和诗友们篝火舞剑、饮酒吟诗时的那一刻,指的是《将进酒》这首诗,指的是李白这位诗人,故题干的句子应放在③处。
故选C。
相关试卷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含答案),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现代文阅读,名著阅读,选择题,文言文阅读,基础知识综合,作文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2023-2024学年上学期期末八年级语文试题,共8页。
这是一份湖北省武汉市江汉区四校联盟2023-2024学年上学期12月考七年级语文试题,共10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