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陕西省榆林市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注意事项:
1.本试题共8页,满分100分,时间75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3.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监考员将答题卡按顺序收回,装袋整理;试题不回收。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计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广东省历来有“方言宝库”之称,境内形成粤语、闽语、客家语三大汉语方言区,个别地区兼用其他方言。近年来,因教育普及与经济发展,广东省的方言分布格局不断变化。下图示意广东省方言区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广东省三大汉语方言区具备区域特征是( )
A. 区域覆盖范围的固定性B. 区域划分指标的多样性
C. 区域分区边界的过渡性D. 区域内特征完全一致性
2. 与客家语区相比,广东省粤语区( )
A. 气候更为干热B. 城镇化率更高C. 地势更加崎岖D. 农业产值更低
【答案】1. C 2. B
【解析】
【1题详解】
由题中信息可知,因教育普及与经济发展,广东省的方言分布格局不断变化说明区域覆盖范围存在动态性,A错误;图中区域划分指标单一,仅根据方言分布划分,没有体现出多样性,B错误;方言区边界具有过渡性,C正确;区域内特征不可能完全一致,只是以某个指标为主,D错误。故选C。
【2题详解】
客家话区主要位于广东省东北部,粤语区位于中部和珠三角地区,相比客家话区,粤语区纬度稍低,受海洋影响更大,更加湿润,A错误;广东省经济发展水平最高地区是珠三角地区,城镇化率更高,B正确;客家话区主要位于山区,粤语区有山区,也有珠三角平原地区,地势更平坦,C错误;粤语区农业多面向城市或出口,产值更高,D错误。故选B。
【点睛】汉族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过程度不同的迁移分化和统一,因而使汉语逐渐产生了方言。方言形成的因素很多,有属于社会历史地理方面的因素,如长期的小农经济、社会的分裂割据、人口的迁徙、山川的阻隔等;也有属于语言本身的因素,如语言发展的不平衡,不同语言之间的相互抵触、相互影响等。现代汉语有各种不同的方言,他们分布的区域很广。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北京时间2023年10月26日11时14分,搭载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七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10分钟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航天员乘组状态良好,发射取得圆满成功。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至2024年元旦期间( )
A. 西安白昼时间越来越短B. 酒泉日出时刻逐渐提前
C. 海南正午日影朝向正南D. 地球公转速度越来越快
4. 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时起,从地方时来看,大约再过多长时间全球为同一天( )
A. 8小时14分B. 9小时36分C. 8小时46分D. 9小时24分
【答案】3. D 4. C
【解析】
【3题详解】
飞船发射至2024年元旦期间,地球不断靠近近日点(1月初),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D正确,10月26日到元旦处在9月23日到3月21日时间段内,白昼时间先变短后变长,A错误;酒泉日出时刻先推后,后提前,B错误;太阳直射在南半球,海南正午日影朝向正北,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材料信息表明,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发射时间为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时为26日11:14,经计算可知,此时东西十二区区时为26日15:14,再过8小时46分,东西十二区区时为26日24:00时,即全球均为同一日,C正确,ABD错误。故选C。
【点睛】每年1月初,地球经过近日点时,公转速度最快;每年7月初,地球经过远日点时,公转速度最慢。冬半年公转速度较快,为179天;夏半年公转速度较慢,为186天。
彰武县位于辽宁省西北部,地形以平原和低缓丘陵为主,丘陵主要分布在东部和西部。该县地处北方农牧交错带,受自然和人为因素的共同影响,存在土地退化问题。下图为彰武县土地退化程度分布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 彰武县北部的土地退化更严重,主要是因为北部( )
A. 冻土层更厚B. 降水强度大C. 流沙影响强D. 昼夜温差大
6. 彰武县治理土地退化的主要措施是( )
A. 种植耐旱作物B. 全面退耕还林C. 推广保护性耕作D. 建设农田水利工程
【答案】5. C 6. C
【解析】
【5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辽宁省西北部靠近我国西北地区,受风沙活动影响更大,土地退化严重,C正确;据图可知,彰武县属于小尺度地区,区域内部气候差异小,冻土层厚度、昼夜温差、降水强度等差异较小,A、B、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彰武县位于农牧交错带,发展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宜农则农、宜牧则牧,推广保护性耕作,避免过度开垦造成土地荒漠化,C正确;种植耐旱作物、建设农田水利工程等措施易加大农田利用强度,不能缓解土地退化,A、D错误;全面退耕还林不符合实际,B错误,故选C。
【点睛】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自然原因:气候干旱;大风日多且集中;植被稀少,土壤发育差,多沙质沉积物导致风沙活动多发。
下图为某地气温和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7. 该气候类型( )
A. 气温逐月升高B. 降水季节变化小
C. 主要分布在大陆西岸D. 为热带季风气候
8. 该地降水较多的月份及成因分别是( )
A. 5~8月,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B. 5~8月,受东南信风控制
C. 9~12月,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D. 9~12月,受西风带控制
【答案】7. D 8. A
【解析】
【7题详解】
该图为某地气温和降水量逐月累计曲线图,气温和降水总量累计值总体在增加。但是不能说明气温逐月升高,A错误;1-4月、9-12月降水曲线平缓,说明降水少,降水最多的应为曲线坡度较大的5-8月份,降水季节变化大,B错误;该地夏秋季降水多,春冬季少,季节变化大,无法推测出分布在大陆西岸,C错误;结合气温、降水变化可知,年均温大约为29℃、年降水量接近2100mm,该气候类型为热带季风气候,D正确。故选D。
【8题详解】
综上题分析9-12月降水少,CD错误;5-8月降水多是由于气压带风带移动之后,东南信风越过赤道偏转成西南季风,带来湿润气流,A正确,B错误。故选A。
【点睛】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有:纬度、大气环流、下垫面(洋流、地形、海陆位置)、人类活动。
资源枯竭型城市在转型发展中往往面临转型模式的“抉择”。复合型模式是延伸模式与更新模式的结合,是资源枯竭型城市常选择的转型发展模式,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中抵御风险能力更强。下图为某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路径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推测延伸模式与更新模式的共同特点是( )
A. 扩大资源开采B. 改变主导产业C. 发展新兴产业D. 延长产业链
10. 复合型模式在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中抵御风险能力更强,主要原因是( )
A. 新兴产业竞争力强B. 城市经济实力增强
C. 劳动力更丰富廉价D. 产业类型发展多样
【答案】9. D 10. D
【解析】
【9题详解】
该地资源开采殆尽,企业面临转型,A错误;延伸模式主导性产业不变,不会发展新兴产业,主要是优化产业结构,BC错误;延伸模式与更新模式同样的主要是想要实现企业转型,优化产业结构,延长产业链,D正确。故选D。
【10题详解】
复合型模式是延伸模式与更新模式的结合,并不是单纯的新兴产业,A错误;资源枯竭型城市经济弱,B错误;劳动力更丰富廉价不会增强风险抵御能力,C错误; 复合型模主要是因为产业类型发展多样,产业结构多元化,在抵御风险中其能力更强,D正确。故选D。
【点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首先要考虑新产品与市场供需关系,才能确定有发展前景的行业和方向。
巴尔喀什湖是中亚地区的内陆湖,有多条河流注入,伊犁河是最重要的水源。1970年,位于伊犁河干流的卡普恰盖水库建成。下图示意1960-2010年巴尔喀什湖水量平衡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1. 20世纪70-80年代地下水变化表示湖滨地区( )
A. 地下水位上升,湖水补给地下水
B. 地下水位下降,湖水补给地下水
C. 地下水位上升,地下水补给湖水
D. 地下水位下降,地下水补给湖水
12. 1960至2010年,巴尔喀什湖水量的整体变化趋势是( )
A. 先减少后增加B. 不断增加C. 不断减少D. 先增加后减少
【答案】11. D 12. A
【解析】
【11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伊犁河入湖径流显著减少,导致湖泊水位下降,地下水补给湖泊水量增加,地下水位下降,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2题详解】
结合图中信息可知,巴尔喀什湖蒸发量变化不大,但是入湖径流量在70年代和80年代减少,导致湖泊水量先减少;80年代之后,入湖径流量开始增加,因此湖泊水量后增大,因此整体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巴尔喀什湖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东经73°20'一79°12',北纬45°00'一46°44'之间,萨雷伊希科特劳半岛乌泽纳拉尔水道把巴尔喀什湖分为东西两部分,东巴尔喀什湖为咸水湖,西巴尔喀什湖为淡水湖。
拉布拉多半岛是北美洲最大半岛,位于加拿大东部,哈得孙湾与拉布拉多海及圣劳伦斯湾之间。地表起伏不大,为海拔300~900米的低高原,即拉布拉多高原。拉布拉多半岛北部沿海为苔原带,中南部为亚寒带针叶林带,自然环境的纬度地带性分异明显。东部沿海有耐寒的苔原植被分布。下图示意拉布拉多半岛自然带分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3. 拉布拉多半岛东部沿海有苔原植被分布,主要是因为( )
A. 沿岸有暖流流经B. 沿岸纬度较高C. 沿岸有寒流流经D. 沿岸降水丰富
14. 拉布拉多半岛自然环境纬度地带性分异明显,主要是因为( )
A. 地形平坦B. 南北跨度大C. 东西跨度大D. 离海较近
【答案】13. C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拉布拉多半岛东部沿海地区有拉布拉多寒流的流过,受寒流的影响作用较强,降温减湿作用明显,所以该地气温比同纬度大陆西岸低,气候寒冷,生长着耐寒的苔原植物,C正确,东部是寒流经过,A错误;东西两岸纬度差不多,B错误。西岸受西风气流影响更多,降水更多,D错误。故选C。
【14题详解】
根据图示信息可知,拉布拉多半岛南北纬度跨度较大,南方地区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较多,北部接收到的太阳辐射较少,B正确;该地地形起伏较小,对于纬向的热量和降水的影响不大,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都呈现随纬度增加而减少的趋势,A错误;东西跨度大与纬向地带性分异关系不大,C错误;离海远近会影响降水,造成经度地带差异,D错误。故选B。
【点睛】拉布拉多半岛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之极地长寒气候,东岸有拉布拉多寒流经过,降水季节变化较均匀。植被拉布拉多半岛除夏季短暂温凉外,地表均为冰雪覆盖。拉布拉多半岛纬度差异大,由南向北,接受的太阳辆射逐渐减少。和缓的高原地形对纬向的气温和降水影响不大,年均气温和降水由南向北逐渐下降。
集成电路是各种产业智能化、信息化的基础。21世纪以来,随着生产重心向东亚、东南亚转移,集成电路产业的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空间错配现象显著。中国借助强大的出口加工能力和产业升级,已经成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最主要的贸易合作伙伴。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在集成电路产业全球价值链和供应链空间布局中,东南亚( )
A. 因劳动力成本低发展低附加值的封装环节
B. 因生产技术先进发展低附加值的加工环节
C. 因国家政策支持发展高附加值的研发环节
D. 因基础设施完善发展高附加值的售后环节
16. 基于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不均衡,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应( )
A. 在西欧地区扩大代工生产B. 在南美地区加大市场推广
C. 在非洲地区加强投资建厂D. 在南亚地区增大技术合作
【答案】15. A 16. D
【解析】
【15题详解】
集成电路产业中的研发和售后环节属于高新技术产业,而封装和加工环节属于劳动力导向型工业。东南亚大部分地区属于发展中国家,劳动力资源丰富,因此东南亚适合发展低附加值的封装环节,A正确;东南亚大部分地区经济和技术相对落后,基础设施有待提高,BCD错误;故选A。
【16题详解】
基于全球集成电路产业发展不均衡,中国的出口加工能力较强,但是在技术上有所欠缺,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应充分考虑各地区的区位优势进行合理布局。西欧地区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高,因此不适合在西欧地区扩大代工生产,A错误;南美地区经济较为落后,对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需求较小,因此不适合在南美地区加大市场推广,B错误;非洲地区虽地价低,劳动力丰富且廉价,但是基础设施受限,加之技术和市场受限,不适合加强投资建厂,C错误;南亚地区高新技术产业相对发达,尤其是以班加罗尔为代表,可以增大集成电路的技术合作,D正确;故选D。
【点睛】工业布局须考虑影响企业生产成本的区位因素,其中市场及其规模、需求、竞争环境、管理秩序等都对企业效益产生重要影响。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4小题,计52分)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历史文化名城武汉是我国承接东西、互联南北的经济地理中心,也是全国重要的工业基地、科教基地和水陆空综合交通枢纽。2022年武汉地区生产总值高达1.89万亿元,光电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环保等产业已成规模。同时武汉拥有46所本科高校,99个科技研究机构。下图为2011-2018年武汉市产业结构变化图。
材料二:2003年11月湖北省建立武汉1+8城市圈(简称武汉城市圈),该城市圈是以武汉为核心,覆盖周边100千米范围以内的黄石、鄂州、黄冈、孝感、咸宁、仙桃、天门、潜江8个城市所组成的城市圈。其面积不到湖北省的1/3,却集中了全省一半以上的人口、60%以上的经济总量。目前孝感、黄冈、咸宁等城市百分之六七十的产业都和武汉的产业相配套。下图为武汉城市圈示意图。
(1)描述从2011年至2018年武汉市产业结构的变化特点。
(2)分析武汉市在武汉城市圈内辐射功能强的主要原因。
(3)简述武汉城市圈对武汉自身发展的意义。
【答案】17. 第一产业比重小且变化不大;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幅度较大;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经济结构更加合理。
18. 地理位置优越,城市等级高;经济发展水平高,综合服务能力强;技术先进,人才汇集;交通线路密集,方式多样,水陆空交通便利;通信、物流网络发达,联通效率高。
19. 武汉城市圈为武汉提供农产品、劳动力、商品市场等,成为武汉市发展的依托,促进武汉城市发展;城市圈内城市之间产业分工合作,可有效促进武汉市产业升级与提高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武汉城市群的建设和发展为材料设置试题, 设置3个小问,涉及城市化、工业分布的区位因素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综合应用能力,地理实践力和综合思维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图文资料,依据图示可以看出武汉的产业结构总体来说是二三产业占比较大,第一产业占比较少;第一、二产业成下降趋势,第二产业比重下降幅度较大;第三产业占比上升;武汉产业结构呈现优化状态,经济结构更加合理。
【小问2详解】
从图文材料可知,武汉位于城市圈中心位置,地理位置优越,城市等级高,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强;有多条交通线路通过,交通便利;武汉作为省会城市,有政策优势;工业起步早,工业基础好;人口众多,经济发达,市场广阔;人才汇集,高校多,科技发展水平高等优势,促使武汉市在武汉城市圈内辐射功能强。
【小问3详解】
武汉城市圈对武汉自身发展的意义主要从经济腹地、产业优化角度分析。武汉城市圈作为武汉市的经济腹地,为武汉提供农产品、劳动力、商品市场等,成为武汉市发展的依托,促进武汉城市发展;从产业协作与优化升级角度,城市圈内城市之间,立足区域优势,促进产业分工合作,可有效促进武汉市产业升级与提高,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温泉是泉水的一种,是从地下自然涌出的泉口温度显著高于当地年平均气温的天然泉水。适宜的地质构造、充足的地下水和热量供给是温泉形成的必备条件。北美大陆西部地区受构造运动影响,不仅多温泉,且随着山系的逐步隆升,气候演化显著。下图为北美大陆局部区域地形与温泉分布情况示意图。
(1)从板块运动的角度说明北美大陆温泉的集中分布区及其成因。
(2)分析构造运动对图示西部地区气候演化的影响。
(3)大陆东部阿巴拉契亚山脉总体海拔较低、地势比较和缓,试推测其原因。
【答案】(1)集中分布区: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成因:板块挤压,构造运动强烈,断裂发育,为地下水出露提供通道;岩浆活动强烈,地热丰富,为温泉形成提供热量供给。
(2)地壳隆起,形成南北向高大的山系;山系西侧降水增多﹐东侧降水减少(趋于干旱、山间盆地降水减少);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3)阿巴拉契亚山脉是一条古老的山脉﹐板块内部,地壳长期比较稳定﹔该地区降水丰富,外力风化、侵蚀作用强烈,在长期的外力侵蚀作用下,山体逐渐变得低缓。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北美大陆局部区域地形与温泉分布情况为材料,涉及温泉的分布及成因、构造运动对气候的影响等内容,考查学生对图文资料的分析运用能力。
【小问1详解】
读图可知,北美大陆温泉的集中分布区位于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北美大陆温泉的集中分布区位于北美西海岸,地处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板块挤压,地壳和岩浆活动频繁,地热丰富,为温泉形成提供热量供给,加热地下岩体,地下水沿高温岩体裂隙上涌过程中被加热并最终涌出地表,形成温泉。
【小问2详解】
图示西部地区地处太平洋板块与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板块挤压使地壳隆起,形成南北向高大的山系;山系阻挡了西风从太平洋带来的暖湿水汽,在山系西侧形成地形雨,降水增多,而东侧位于背风坡,降水减少(趋于干旱、山间盆地降水减少);山地由于海拔高,随着海拔升高,水热条件发生变化,形成气候垂直差异。
【小问3详解】
读图可知,阿巴拉契亚山脉是一条古老的山脉,位于板块内部,从而地壳长期比较稳定;区域位于亚热带气候区,临近海洋,区域降水相对较为丰富,降水稀少时昼夜温差较大,外力风化作用强烈,雨季雨水侵蚀作用强烈,在长期的外力侵蚀作用下,山体逐渐变得低缓。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尼罗河是一条国际性河流,其90%的水来源于埃塞俄比亚,其中59%来自青尼罗河。埃及90%以上的人口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平原和三角洲地区。埃塞俄比亚经济落后,长期以来受电力短缺的困扰。2018年,全国83%的人口无电可用,农村总电气化率仅6%,很多地区使用木材作为燃料。2011年,埃塞俄比亚开始修建复兴大坝,大坝建成后具有525万千瓦水力发电能力,将使全国发电量翻五番。复兴大坝的建设一开始就遭到周边国家尤其是埃及的强烈反对。下图为尼罗河流域示意图。
(1)简述修建复兴大坝对埃塞俄比亚的意义。
(2)简述埃及强烈反对埃塞俄比亚建设复兴大坝的原因。
(3)从流域内协调发展的角度,为尼罗河流域各国协作开发水资源提出合理化建议。
【答案】(1)缓解能源短缺问题,保障生活、生产用电;减少植被破坏,保护生态环境;具有灌溉、防洪、水产养殖和旅游等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2)埃及绝大部分地区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人口绝大部分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尼罗河是埃及最主要的水源;复兴大坝蓄水后导致尼罗河下游水量减少,影响埃及的生产、生活供水;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的水质可能变差。
(3)成立协作组织,统一规划管理;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协调利用与合理分配(或合理分配上、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加强区域电力贸易的合作);加强环境的协作保护与统筹治理(或上游地区注重保护植被、防治水土流失;下游国家援助上游国家治理水污染)等。
【解析】
【分析】本题以尼罗河为材料,涉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影响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相关知识,考查学生材料信息提取能力、地理知识调用分析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以及地理实践力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修建复兴大坝可以能够提高水资源的利用率增加水利发电量,缓解能源短缺问题,保障生活、生产用电;减少因解决燃料问题在林区的大肆砍伐现象,减少植被破坏,保护生态环境;修建复兴大坝可以稳定径流量和水位,使库区水位提高,具有灌溉、防洪、水产养殖和旅游等效益,促进经济发展。
【小问2详解】
埃及绝大部分地区在回归线附近终年受副热带高压和大陆信风影响,属于热带沙漠气候,降水稀少,水资源短缺;人口分布不均衡,绝大部分分布在尼罗河沿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地区,尼罗河是埃及最主要的水源,水资源供需矛盾非常突出;尼罗河的径流总量较小,复兴大坝工程会大量拦蓄尼罗河径流导致尼罗河下游水量减少,影响埃及的生产、生活供水;由于大坝下游水量减少,净化能力减弱使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的水质可能变差。
【小问3详解】
因涉及的行政区多,尼罗河流域各国走向协作的流域开发应借鉴美国田纳西河流域,首先成立协作组织,统一规划管理。由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国情不同,加强流域内水资源的协调利用与合理分配(或合理分配上、中、下游地区的水资源;加强区域电力贸易的合作);开发水资源要注意经济和生态效益的统一,不同流域综合整治的侧重点不同,加强环境的协作保护与统筹治理(或上游地区注重保护植被、防治水土流失;下游国家援助上游国家治理水污染),等。
20.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冷流降雪是山东半岛冬季独特的一种天气现象。冬季势力逐渐加强的冷空气流经渤海和黄海海面在山东半岛北侧登陆,易形成冷流降雪。山东半岛冬季的冷流降雪主要集中在12月份,占整个冬季的66%。冷流降雪主要集中在烟台和威海一带,有“胶东雪窝子”之称。下图为山东半岛冷流降雪示意图。
(1)说明黄渤海对于冷流气团性质的影响。
(2)从海一气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烟台和威海12月份降雪量大且强度大的原因。
(3)从形成机制上,对比说明A、B两处降雪成因的不同。
【答案】(1)黄渤海水温较高,利于海水蒸发,增加了冷流气团的湿度;海水温度较高及海水的蒸发,利于海水热量向大气输送,提高了冷流气团的温度。
(2)12月,冷空气势力增强,气温迅速下降;黄渤海水温下降速度缓慢且滞后,海一气温差在一年中达到最大;冷空气增温增湿效果明显,因此12月的冷流降雪量多且强度大。
(3)干冷空气南下,在B处与洋面上暖湿空气相遇,形成冷锋,暖湿空气被迫抬升冷凝,形成降雪;受海洋影响,南下的干冷空气经过洋面后变得暖湿,在半岛北侧的A处受地形抬升冷凝,形成降雪。
【解析】
【分析】本题以冷流降雪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题目,涉及海气相互作用,影响降水的因素等知识,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综合思维和地理实践力。
小问1详解】
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季,海洋降温比陆地慢,温度高于陆地,黄渤海水温较高,利于海水蒸发,海域上空水汽较充足,由图可见,冷流气团来源于黄渤海北岸陆地,为干冷气流,冷流气团流经黄渤海时,受海域影响,湿度增加;冷流气团流经温度较高的海域,由于大气和海水温差更大,利于海水热量输送向大气,加之海水蒸发,也向大气输送热量,导致冷流气团温度升高。
【小问2详解】
由材料可知,冬季势力逐渐加强的冷空气流经渤海和黄海海面在山东半岛北侧登陆,易形成冷流降雪。说明该地区降雪和冬季风相关。12月,陆地降温速度快,海洋降温明显滞后于陆地,海陆温差大,冬季风势力强,气温降低速度快,此时,源自陆地的冷空气南下后,黄渤海区域海—气温差达到最大,结合上题可知,此时,海气相互作用强,黄渤海海域对冷流气团产生的增温增湿效果最为明显,水汽充足的气流南下到达山东半岛北部沿海,受低山丘陵阻挡抬升,水汽遇冷凝华,形成高强度降雪。
【小问3详解】
降水(降雪)是水汽凝结的过程,需要有丰富的水汽来源,强烈上升的大气运动。结合上两题分析,由图可知,由于海水的水温在冬季里相对内陆的地表温度要高,所以海面上方的空气相对温暖而湿润,富含大量水汽。当北方的冷空气南下,到达海面时,冷暖气团相遇,形成冷锋,海面上方的暖湿空气向上抬升,升至一定高度时,就会凝结成雪花,在B处形成降雪,即B处为冷锋导致的降雪;干冷气流南下至干冷气流经过了黄渤海,与海洋进行水热交换,气流温度上升,湿度增加;继续南下到达山东半岛北部沿海,受低山丘陵阻挡抬升,水汽遇冷凝华,在A处形成降雪。
2023-2024学年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府谷中学高二上学期期末模拟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单项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陕西省榆林市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陕西省榆林市部分学校高二上学期10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本卷主要考查内容,5度,以东、西经180度为界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2-2023学年陕西省榆林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地理试题(PDF版): 这是一份2022-2023学年陕西省榆林市高二上学期期末检测地理试题(PDF版),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