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四川省凉山州安宁河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01](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350278/0-1707914242375/0.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四川省凉山州安宁河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02](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350278/0-1707914242444/1.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四川省凉山州安宁河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03](http://www.enxinlong.com/img-preview/3/10/15350278/0-1707914242481/2.jpg?x-oss-process=image/resize,w_794,m_lfit,g_center/sharpen,100)
2023-2024学年四川省凉山州安宁河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考试时间共75分钟,满分10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在答题卡上将自己的学校、姓名、班级、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填写清楚。
2.选择题使用2B铅笔填涂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标号的位置上,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填涂其它答案;非选择题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在答题卡的对应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答题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上、试卷上答题无效。
3.考试结束后由监考老师将答题卡收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于北京时间11月19日19:30在浙江桐乡举行。11月16日至20日,系列活动相继上演。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 “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开始时( )
A. 伦敦(52°N,0°)旭日东升B. 莫斯科(55°N,37°E)夜幕降临
C. 纽约(40°N,74°W)夕阳西下D. 惠灵顿(41°S,175°E)正值深夜
2. 活动开始时,全球处于11月19日的范围约占全球总面积的( )
A. 47/48B. 11/12C. 7/8D. 5/6
3. 茅盾文学奖系列活动开展期间( )
A. 浙江桐乡昼长夜短且昼渐长夜渐短B. 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C 浙江桐乡正午太阳高度角达到最大D. 地球自转速度逐渐加快
【答案】1. D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2023中国文学盛典·茅盾文学奖之夜”于北京时间11月19日19:30可知,采用的时间是北京时间,即东八区区时,伦敦(0°),位于0时区,两地相差8个时区,且位于东八区的西侧,所以时间上要晚8小时,为接近中午11:30,A错误;莫斯科(37°E),位于东2区,与东八区相差6个时区,且位于东八区的西侧,此时为午后13:30,B错误;纽约(74°W),位于西五区,与东八区相差13个时区,且位于东八区的西侧,此时应为早上6点30分,C错误;惠灵顿(175°E),位于东十一区,与东八区相差3个时区,且位于东八区的东侧,此时应为22点30分,正值深夜,D对。故选D。
2题详解】
北京时间11月19日19:30即东八区的区时为19日19:30,据此可计算得知西11区为19日0::30,西12区为18日23:30,西11区往东至东12区处于11月19日的范围,共跨23.5个时区,占全球总面积的23.5/24,即47/48,A正确,BCD错误。故选A。
【3题详解】
茅盾文学奖系列活动开展期间即11月16日至20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故北半球浙江桐乡昼短夜长且昼渐短夜渐长,故A错误;地球位于近日点附近,公转速度加快,故B正确;浙江桐乡正午太阳高度角逐渐减小,没有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故C错误;地球自转速度与日期没有关系,D错误。故选B。
【点睛】①如何算时区数:时区数=已知经度值/15°(商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数,余数大于7.5的,商数加1即为时区数;如果余数小于7.5,商数即为时区数)②区时的计算:所求地区时=已知地区时±时区差×1小时(东+西-)(即所求地在已知地以东用“+”,所求地在已知地以西用“-”。) ③时区差:“同-异+”(都为东区,时区数相减即为时区差;一为东时区,一为西时区,时区差即为两时区数之和)。
甘肃张掖气候干旱,这里的山丘随地势起伏如彩色丝绸,被称为“彩色丹霞”。下图所示的彩色丘陵在白垩世是一个大湖,湖中沉积形成了含有不同矿物成分的水平状泥岩、砂质砾岩,不同地层色彩不同。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4. 组成图中山丘地层的主要岩石类型是( )
A. 侵入岩B. 喷出岩C. 沉积岩D. 变质岩
5. 图示的彩色丘陵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为( )
A. 地壳抬升—风化侵蚀—水平挤压—固结成岩
B. 水平挤压—固结成岩—风化侵蚀—地壳拾升
C. 风化侵蚀—固结成岩—水平挤压—地壳抬升
D 固结成岩—水平挤压—地壳抬升—风化侵蚀
6. 彩色丘陵形成过程中主要受到的外力作用是( )
A. 流水侵蚀B. 风力侵蚀C. 冰川侵蚀D. 海浪侵蚀
【答案】4. C 5. D 6. B
【解析】
【4题详解】
据图可知,张掖陆地地层有水平状泥岩、砂质砾岩,并且有层理构造,故属于沉积岩,C正确,ABD错误。故选C。
【5题详解】
张掖彩色丘陵区地质构造主要是沉积岩层、褶皱、断层和向斜成山,所以地貌景观形成的主要地质过程是沉积物先经过固结成岩,产生沉积岩层,后受水平挤压出现褶皱,后褶皱岩层受力断裂,断裂部分相对抬升,岩层表面受外力风化侵蚀,形成向斜山及丘陵,即是固结成岩——水平挤压——断裂抬升_风化侵蚀,D正确,ABC错误,故选D。
【6题详解】
结合材料,甘肃张掖气候干旱,可以推知该地区降水较少,营造彩色丹霞的主要外力应该为风力,B正确。流水侵蚀主要发生在湿润半湿润地区,冰川侵蚀主要分布在高海拔和高纬度地区,海浪侵蚀主要分布在沿海区,ACD错误。故选B。
【点睛】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下图为横断山区中某地地质剖面图,图中甲地曾经为山地。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 图中甲、乙两地地质构造分别为( )
A. 背斜向斜B. 背斜背斜C. 向斜背斜D. 向斜向斜
8. 甲地由山地变为谷地的原因是( )
A. 外力沉积作用B. 外力侵蚀作用C. 地壳上升运动D. 地壳水平挤压
【答案】7. A 8. B
【解析】
【7题详解】
读图可知,甲地岩层向上拱起,为背斜;乙地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A正确,BCD错误。所以选A。
【8题详解】
甲地原本是背斜向上拱起形成的背斜山,但是顶部受张力容易产生裂隙,易被侵蚀,形成谷地,导致甲地由山地变为谷地的原因是外力侵蚀作用,B正确;沉积作用、地壳上升、水平挤压都不是导致甲地由山地变为谷地的原因,ACD错误。所以选B。
【点睛】背斜成谷:背斜顶部由于受张力作用裂隙发育,岩石松散破碎,容易被外力作用侵蚀、搬运,反而成为谷地;向斜成山:岩石受挤压作用,向斜槽部岩石坚实紧密,抗蚀力强,不易被外力作用侵蚀、搬运,反而成为向斜山。
下图为我国部分区域某时刻天气形势图(单位:百帕),AB与AC处形成了锋面,D处为低压中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9. 图中所示季节最有可能是( )
A. 春季B. 夏季C. 秋季D. 冬季
10. 比较甲乙两地风力,说法正确是( )
A. 甲地等压线密集,风力更大B. 甲地气压值较高,风力更小
C. 乙地等压线稀疏,风力更大D. 乙地位于暖锋前,风力更小
11. 图中各城市此时最有可能出现的天气状况为( )
A. 哈尔滨狂风暴雨B. 长沙酷热难耐C. 石家庄由晴转阴D. 扬州台风登陆
【答案】9. D 10. A 11. C
【解析】
【9题详解】
读图可知,此时陆地上气压高,海洋上气压低,可知陆地温度低于海洋,且陆地气压可达1040hPa以上,最有可能是冬季,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0题详解】
风力大小根据等压线疏密可以判读,甲处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与气压值大小关系不大,A正确,B错误。乙地等压线稀疏,风力更小,乙地位于冷锋前(冷高压前缘),CD错误。故选A。
【11题详解】
读图,石家庄位于冷锋锋前,即将经历冷锋过境,最有可能处于由晴转阴的天气过程中,C正确。此时为冬季,气温不会太高,长沙不会酷热难耐,B错误。读图可知哈尔滨位于暖锋锋后,不会狂风暴雨,扬州地区没有气旋天气,AD错误。故选C。
【点睛】风力大小判定:在同一幅图中,等压线密集,风力大;等压线稀疏,风力小。在不同地图中,相同图幅、相同等压距的地图相比,比例尺越大,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就越密集,则风力越大;比例尺越小,表示单位距离间的等压线就越稀疏,则风力越小。
下图为世界局部某月季风分布示意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2. A地盛行风的成因主要是( )
A.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B. 东南信风带控制
C. 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D.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
13. .此时,影响B地的盛行风性质为( )
A. 寒冷干燥B. 高温干燥C. 高温多雨D. 寒冷多雨
【答案】12. A 13. C
【解析】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A地位于东亚,受东南季风影响,其成因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A正确。与东南信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无关,BCD错误。故选A。
【13题详解】
读图,此时,影响B地的盛行风为南亚季风的夏季风,其纬度较低,且由海洋吹向陆地,高温多雨,C正确,排除ABD。故选C。
【点睛】全球近地面共有七个气压带,即赤道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热带高气压带,南、北半球的副极地低气压带,南、北半球的极地高气压带。在气压带之间形成六个风带,即南、北半球的低纬信风带,南、北半球的中纬盛行西风带,南、北半球的极地东风带;一月澳大利亚是夏季,大陆比海洋升温快,形成低压中心。由于太阳直射点的南移,北半球的东北信风南移越过赤道,受向左的地转偏向力影响,偏转成西北季风。
2023年8月日本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核污染水被正式排放入太平洋,这一行为立即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强烈抗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4. 下图中符合图示洋流性质的是( )
A. B.
C. D.
15. 图示洋流目前造成的影响有( )
A. 增加北海渔场鱼群B. 减缓向北船只的航速
C. 日本沿岸降水减少D. 扩大核废水污染范围
【答案】14. B 15. D
【解析】
【14题详解】
图示洋流为日本暖流,位于北半球,等温线自南向北数值递减,故AC错误;暖流由水温较高处流向水温较低处,与等温线凸向一致,B正确,D错误。故选B。
【15题详解】
图示洋流为日本暖流,北海渔场位于大西洋,其形成与日本暖流无关,故A错误;向北的船只顺洋流而行,速度会加快,故B错误。暖流对沿岸气候具有增温增湿作用,故C错误;该洋流会将日本排放的核废水带到其他地方,扩大核废水污染范围,故D正确。故选D。
【点睛】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气候:暖流具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具有降温减湿的作用。海洋运输:逆流航行速度慢、能耗高;顺流航行速度快,能耗低。寒暖流交汇处有海雾形成,洋流从北极地区携带冰山南下威胁航海。海洋环境:加快海水净化速度,扩大海洋污染范围。
二、非选择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某日,小明在某广场(30°N,105°E)游玩时,发现广场平面图中的指向标模糊不清。他通过观测广场柱子影子的长度和方向(下图),确定了平面图的指向标,①②③④为可能的指向标方向。
(1)该广场平面图的指向标应该是图中的____。
(2)当天晚上,小明在该广场观星,并架设相机将镜头对准北极星,相机连续两晚在同一地点拍摄到同一颗恒星的时间间隔是____。
(3)若图示日期为9月23日,当地时间正午12:00,则此时太阳直射点的经纬度分别为经度:____、纬度:____,一周后同一时刻,小明再次测量发现该石柱影子____(变长/变短),该日该广场所在地区昼夜长短状况及变化趋势分别为____、____。
【答案】(1)③ (2)23小时56分4秒
(3) ①. 105°E ②. 0° ③. 变长 ④. 昼短夜长 ⑤. 昼渐短夜渐长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观测到的广场柱子影子的长度和方向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指向标、恒星日等相关知识、太阳直射点位置及昼夜长短情况的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信息,该广场位于(30°N,105°E),北京时间(120°E)为12:00时,因两地相差15°,所以当地地方时应为11:00,此时太阳位于南偏东位置,当地影子朝向是北偏西方向,故当地指向标应为图中的③。
【小问2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以恒星为参照物,地球自转周期是连续两次拍摄到同一颗恒星的时间间隔,是23小时56分4秒。
【小问3详解】
若图示日期为9月23日,则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即纬度为0°,时刻为当地正午12:00,则太阳直射点位于当地所在经线,即经度为105°E,即太阳直射点坐标为(0°,105°E)。一周后为9月30日,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远离该地,则太阳高度角变小,影子变长。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且向南移动,该地位于北半球,则该地昼短夜长,昼渐短夜渐长。
1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示意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地形、河流特征。北京市主城区位于山前冲积平原上,主城区周边也分布着由冲积扇形成的广袤的冲积平原。
(1)描述北京主城区所在山前冲积平原的形成过程。
(2)分析这一区域冲积扇面积广大的原因。
【答案】(1)北京西北侧为山区,海拔较高,地势陡峭;洪水期水流速度快,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河流流出山区时,地势趋于平缓,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物质逐渐在山前沉积,形成冲积扇。
(2)区域西北侧山区海拔高,地势陡峭,坡度大,地表泥沙易受侵蚀;季风气候,夏季降水集中,河流径流量大,流速快,河流搬运的物质多;区域东南侧地形平坦广阔,起伏小,有利于泥沙沉积。
【解析】
【分析】本题以北京市及其周边地区的地形、河流特征为背景材料,涉及流水堆积地貌形成的相关内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基本技能、描述和阐释地理事物、地理基本原理与规律、论证和探讨地理问题的能力,人地协调观、综合思维、区域认知、地理实践力的学科核心素养。
【小问1详解】
本题可以从流量、地形及河流流速等方面来分析。读陆高图可以知道,北京西北侧海拔高,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河流流速快,侵蚀搬运作用强,碎屑物多;当地地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河流水量大,地表径流量大,流速快,侵蚀作用强,携带了大量砾石和泥沙;当河流流出山口时,由于少了山地的束缚,加之地势趋于平缓,水流速度减慢,河流搬运的砾石和泥沙逐渐在山前沉积,形成冲积扇。
【小问2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该区域的西北侧的山区海拔高,地势起伏大,坡度大,地表易受到侵蚀;当地地处于温带季风气候区,夏季降水多且暴雨,致使河流径流量大,河流落差大,流速快,搬运了大量砾石和泥沙;而该区域东南侧地形平坦广阔,起伏小,河流流速减慢,有利于泥沙沉积,从而形成面积广大的冲积扇。
1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左图为某岛屿的位置及地形示意图,右图为左图中甲城市的多年气候资料统计图,甲城市为热带雨林气候,由于纬度偏高,其热带雨林气候并不典型。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依据气候特征统计图,描述甲城市的气候特征。
(2)甲城市4月至10月降水相对较少,从气压带风带季节性移动角度解释其成因。
【答案】(1)全年高温;降水总量大;降水季节差异较大(或11月至次年3月降水多,4月至10月降水相对较少)。
(2)该岛位于南半球:4月至10月气压带风带北移;该城市受信风控制,降水减少。
【解析】
【分析】本题以某岛屿的位置及地形示意图、甲城市的多年气候资料统计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世界主要气候类型的特征、气压带风带移动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的能力,调动和运用地理基本知识的能力。
【小问1详解】
根据该气候特征图可知甲城市最低月气温大于25℃,全年高温,降水季节差异较大,降水主要集中于11月至次年3月,4月至10月降水较少。
【小问2详解】
根据该岛屿位置图中的经纬度信息可知,该岛屿位于南半球,且位于8°47′S附近,4月至10月,受太阳直射点移动的影响,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该城市在4月至10月受东南信风控制,由左图可知甲城市西侧有山地,对东南信风带来的水汽有阻挡作用,会使降雨偏少,相较于该地被赤道低压带控制时降水减少。
1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沃克环流是赤道海洋表面因水温的东西向差异而产生的一种纬圈热力环流。国家气候中心最新监测显示:自2023年5月赤道中东太平洋进入厄尔尼诺状态以来,关键海区指数呈现出快速持续增暖趋势,根据预测,此次厄尔尼诺事件将持续到2024年春季,或成为1850年以来最暖的年份。
(1)在图中用箭头表示正常年份赤道太平洋海水及其上方大气的运动方向。
(2)简述沃克环流的形成过程。
(3)从海——气相互作用角度,分析2023年厄尔尼诺事件对赤道附近太平洋东、西部造成的气象灾害。
【答案】(1) (2)东部海域水温低,近海面空气收缩下沉,高空形成低气压;西部海域水温高,近海面空气膨胀上升,高空形成高气压。所以,该区域高空空气从西部高空吹向东部高空,近海面空气从东部海域吹向西部海域。
(3)赤道附近的太平洋东部,海水升温,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甚至出现上升气流,气候由原来的干燥少雨变为多雨,引发洪涝灾害。
赤道附近的太平洋西部,海水降温,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气候由温润多雨转变为干燥少雨,带来旱灾或森林大火。
【解析】
【分析】本大题以厄尔尼诺现象和赤道附近太平洋上空沃克环流示意图为材料设置试题,涉及洋流、厄尔尼诺、沃克环流等相关知识点,主要考查学生获取图文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
【小问1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正常年份,赤道附近表层暖海水,在信风吹拂下向西流动,使西侧暖海水堆积水温升高,导致洋面温度偏高,气流上升,近洋面形成低压;而东侧冷海水上涌,表面温度低,所以东侧温度低,气流下沉,近洋面形成高压;近洋面的大气由东侧高压流向西侧低压;而在高空,气压形势相反,气流从西部上空流向东部上空,从而形成顺时针的大气环流。如图所示:
【小问2详解】
由所学知识可知,赤道附近表层暖海水,在信风吹拂下向西流动,使西侧暖海水堆积水温升高,垂直方向上海水下沉。因暖水堆积,导致洋面温度偏高,气流上升,近洋面形成低压;而东侧离岸风使冷海水上涌,表面温度低,所以东侧温度低,气流下沉,近洋面形成高压;近洋面的大气由东侧高压流向西侧低压;而在高空,气压形势相反,气流从西部上空流向东部上空,从而形成顺时针的大气环流。
【小问3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正常年份,在沃克环流影响下,太平洋赤道附近西侧常年降水相对较多,东侧降水相对较少。厄尔尼诺现象产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中东部洋面温度高,下沉气流减弱或消失,变成上升气流,降水增多,引发暴雨洪涝。而同纬度的太平洋西岸,由于海水温度低,上升气流减弱或消失,变为下沉气流,降水少,易形成旱灾或发生森林火灾。
2023-2024学年天津市宁河区高二上学期期末练习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天津市宁河区高二上学期期末练习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8页。试卷主要包含了综合题,共50分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4凉山州安宁河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地理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4凉山州安宁河联盟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试题地理含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甲、乙两地地质构造分别为,甲地由山地变为谷地的原因是,图中所示季节最有可能是,比较甲乙两地风力,说法正确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四川省凉山州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 这是一份四川省凉山州安宁河联盟2023-2024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联考地理试题(Word版附解析),共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图中甲、乙两地地质构造分别为,甲地由山地变为谷地的原因是,图中所示季节最有可能是,比较甲乙两地风力,说法正确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