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2024学年山东省济宁市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展开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号填写在相应位置,认真核对条形码上的姓名、考生号和座号,并将条形码粘贴在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回答非选择题时,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书写,按照题号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保持卡面清洁,不折叠,不破损。
第Ⅰ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50分)
某地(36°N,115°E)的一个地理老师某月连续一周环湖晨跑期间,于北京时间6:00经过同一地点时,均看到太阳位于接近正前方的方向。图1示意该老师跑步线路,图2示意该老师所见的太阳位置。完成下面小题。
1. 该月可能是( )
A. 1月B. 4月C. 7月D. 10月
2. 该地理老师观日时的位置可能为图1中( )
A. 甲B. 乙C. 丙D. 丁
【答案】1. B 2. A
【解析】
【1题详解】
北京时间为120°E时间,该地位于115°E,比北京时间晚20分钟,北京时间6:00,当地时间应为5:40,正值日出,可知此时太阳直射北半球,排除1月,A错误;根据图2可知,这一周在同一时刻太阳高度不断升高,说明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应该为春分日到夏至日之间,可能是4月,B正确,CD错误。故选B。
【2题详解】
根据上题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夏半年,日出东北,日落西北,由图2可知地理老师均看到太阳位于正前方,故此时应该面向东北方向,最可能在甲地,A正确;乙丙丁三地前进方向中太阳均位于老师的侧面,而不是正前方,BCD错误。故选A。
【点睛】日出日落方位变化规律(极昼极夜地区除外):直射北半球:东北升,西北落。直射南半球:东南升,西南落。直射赤道:正东升,正西落。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北半球昼长夜短;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北半球昼短夜长。太阳直射点向北运动,北半球昼渐长夜渐短;太阳直射点向南运动,北半球昼渐短夜渐长。
第19届亚运会的奖牌取名为“湖山”,设计灵感来自良渚文明玉琮。良渚玉琮的主要材质是透闪石、一种由白云石和石英混合沉淀后形成的变质岩。图1为第19届亚运会奖牌,图2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3. 良渚玉琼的材质透闪石属于图2中的( )
A. 甲类岩石B. 乙类岩石C. 丁类岩石D. 戊类岩石
4. 透闪石形成之前,经历的主要地质过程有( )
A. ①、②B. ②、③C. ③、④D. ④、⑤
【答案】3. D 4. D
【解析】
【3题详解】
根据材料“良渚玉琮的主要材质是透闪石,一种由白云石和石英混合沉积后形成的变质岩”可知,透闪石为变质岩,甲为岩浆,乙为侵入岩,丙为喷出岩,丁为沉积岩,戊为变质岩,D正确,ABC错误。故选D。
【4题详解】
透闪石形成之前,经历的主要地质过程一是沉积过程,形成沉积岩,二是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根据图示信息之间的相互关系判断,④表示沉积作用,⑤表示变质作用,D正确,ABC错误。故选D。
【点睛】(1)各类岩石在地球内部经重熔再生都可以变成岩浆。(2)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3)岩浆岩、沉积岩可以经变质作用变成变质岩,岩浆岩、变质岩可以经外力作用变成沉积岩,但沉积岩、变质岩不能直接变成岩浆岩。
某校地理研究性学习小组到我国东南沿海某地区进行野外地质考察,图为某学生绘制的该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依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5. 图中( )
A. 甲处适合修建隧道B. 乙处适合修建大型水坝
C. 丙处易可能发现石油资源D. 丁处河流左岸侵蚀明显
6. 图中( )
A. ①处可能找到化石B. ②处易形成喀斯特地貌
C. ③岩层比②岩层老D. ④处物质来自于地幔
【答案】5. C 6. B
【解析】
【分析】
【5题详解】
由图中岩层结构可知,甲处同一岩层向下凹陷,中间低两侧高,应为向斜构造,背斜处适合修建隧道,A错误;乙处为断层,地质条件不够稳定,因此不适合建设大型水坝,B错误;丙处岩层向上凸起,为背斜,背斜是良好的储油构造,C正确;结合材料可知,丁处是弯道,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结合河流流向可知,侵蚀岸的凹岸是右岸,D错误。故选C。
【6题详解】
由图例可知,①为花岗岩,是侵入型岩浆岩,并不是沉积岩,因此不会找到化石,A错误;②处是石灰岩,石灰岩受到流水溶蚀之后容易形成喀斯特地貌,B正确;由图中岩层结构可知,③岩层在②岩层的上侧,因此③岩层的年龄较新,C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地幔中的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岩浆冷却凝固形成岩浆岩,而④处为泥岩,属于沉积岩,D错误。故选B。
【点睛】岩石按照成因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大类,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换,使得岩石圈的物质处于循环转化中。岩浆岩是在地球内部巨大压力作用下,岩浆沿着岩石圈的薄弱地带侵入岩石圈上部或喷出地表,随着温度、压力的变化,冷却凝固形成;沉积岩是裸露在地表的岩石,经风化、侵蚀作用,逐渐成为砾石、沙子、泥土等碎屑物质。这些碎屑物质被风、流水等搬运后沉积下来,经压实、固结形成;变质岩是地壳中已生成的岩石,在地球内部的高温、高压等条件下成分、性质发生改变而形成。
在空气中水汽含量不变,保持气压一定的情况下,空气因冷却而达到饱和时的温度,称为露点温度。其数值越大,反映空气中水汽含量越大。一般情况下,温度相同时湿空气要比干空气密度小。两个温度相近的干、湿气团相遇所形成的锋,称为干线。下图为我国河套平原及其附近地区6月某日14时主要气象要素分布形势示意图。完成下面小题。
7. 最易出现扬沙天气的地点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8. 判断甲乙之间锋面类型及移动方向( )
A. 冷锋东南B. 暖锋东南C. 暖锋西北D. 冷锋西北
9. 推测丙点即将发生的天气变化( )
A. 温度升高B. 天气转晴C. 湿度降低D. 风力不变
【答案】7. A 8. A 9. C
【解析】
【7题详解】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我国的扬沙天气主要是来自西北内陆的冷空气带来的沙尘,此时为6月份,甲地沙源较多风力更大,乙地位于河西走廊,其地表植被覆盖度相较于甲地更多,且此时乙地风力小于甲地,故甲出现扬沙天气的可能大于乙地,丙地露点较高,空气中水汽含量较大,扬沙概率较小,且乙地植被较多;丁地附近有锋线活动,根据图中两个锋线位置来看,在甲丁之间的位置有锋面气旋活动,丁地附近的应该为暖锋,而丁地处于暖锋锋前,目前处于过境前的状态,单一气团控制,且距沙源地比甲地远,扬沙条件差于甲地,综合比较,甲地形成扬沙的几率最大,A正确,BCD错误。故选A。
【8题详解】
从图上来看,甲南部、丁南部附近有锋线活动,根据图中两个锋线位置来看,在甲丁之间的位置有锋面气旋活动,根据锋面气旋的知识点可知,甲南部锋线应为冷锋,丁地附近的应该为暖锋,BC错误;冷锋由冷气团向暖气团运动,在我国,大体是由北向南运动为主,从图中走向来看,应由西北向东南,A正确,D错误。故选A。
【9题详解】
依据图示信息,丙地干线上是三角符号向东南,说明干线会缓慢向东南移动,干线即将到达丙地,干线东南部湿度更大,西北部的冷空气向东南运动,会使得丙地温度会降低,A错误;丙地目前为晴天,故不会出现转晴,B错误;干线东南部温度较高,与西北部温差明显,温差变化会引起风力发生改变,从露点温度可以看到,冷空气一侧的湿度更低,冷空气向东南运动,会导致丙地湿度进一步降低,C正确,D错误。故选C。
【点睛】冷暖气团相遇时势力强弱造就了它们前进方向的不同,冷锋为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前进,暖气团被迫爬升,前进方向与冷气团前进方向一致,而暖锋正好相反,由于暖气团势力强,锋面前进方向与暖气团前进方向一致。
小黄鱼属于暖温性洄游鱼类,产卵洄游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产卵洄游时,小黄鱼游到某一产卵场后,一部分留下,另一部分继续前行至其他产卵场。下图示意某海域部分小黄鱼产卵场和越冬场分布。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 甲、乙、丙、丁四地中盐度最低的是( )
A. 甲B. 乙C. 丙D. 丁
11. 丁地成为小黄鱼越冬场的主要原因是( )
①距陆地远,水温高②纬度较低,水温高
③受暖流影响,水温高④浮游生物大量繁殖,饵料丰富
A. ①③B. ①④C. ②③D. ②④
12. 推测小黄鱼产卵季节的洄游方向及原因是( )
A. 甲→乙→丙,寻找适宜水温
B. 甲→乙→丙,顺流节省体力
C. 丙→乙→甲,南部海域水温过高
D. 丙→乙→甲,北部海域逐渐回暖
【答案】10. B 11. A 12. D
【解析】
10题详解】
读图可知,乙地位于长江入海口附近,受淡水稀释的影响,该地海水盐度最低,甲、丙、丁地受陆地淡水补给较少,盐度较乙处高,B正确,ACD错误,故选B。
【11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小黄鱼属于暖温性洄游鱼类,冬季越冬应选择较温暖的海域。冬季陆地温度低,丁地距陆地较远,受陆地影响小,且受由低纬流向高纬的暖流影响,海水温度较高,有利于小黄鱼越冬,①③正确;丁地的纬度位置较乙、丙高,②错误;乙地位于河流入海口,饵料较丁地更丰富,④错误。综上可知,A正确,BCD错误。故选A。
【12题详解】
读图可知,小黄鱼在甲、乙、丙海域产卵,其产卵洄游一般随水温变暖启动。该海域春季海水温度由南到北逐渐升温,小黄鱼产卵洄游的路线,最可能为丙→乙→甲,D项正确,A、B项错误;春季,北部海域海水温度逐渐回暖,但南部海域海水温度不会过高,C错误。故选D。
【点睛】影响海水盐度的因素:1.降水量与蒸发量之差(从南北半球副热带海区分别向高低纬两侧递减)2.径流(沿岸地带淡水注入,盐度小)3.洋流(暖增寒减)4.海冰(海冰增加,盐度增加)。
2023年是抗美援朝胜利70周年,1950年11月至12月长津湖战役期间恰逢“拉尼娜现象”,形成极端严寒天气。拉尼娜现象是指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表层海水温度较常年持续异常偏冷(低于0.5℃)的现象,是海—气相互作用结果。完成下面小题。
13. 下列能正确反映拉尼娜现象发生时的环流情况的是( )
A. B.
C. D.
14. 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太平洋地区( )
A. 东南信风的势力减弱B. 东西部温度差异增大
C. 东部秘鲁沿岸降水增多D. 西部澳大利亚干燥少雨
【答案】13. A 14. B
【解析】
【13题详解】
根据材料可知,当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气流下沉,近地面形成高压,西部气流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CD错误;空气的水平运动由高压指向低压,信风势力增强,表层海水在信风的吹拂下自东向西流动,A正确B错误。故选A。
【14题详解】
由上题分析,拉尼娜现象发生时,当东南信风增强,A正确;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附近中东太平洋海面温度异常降低,气流下沉,不易形成降水,东部秘鲁沿岸降水减少,C错误;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西太平洋盛行上升气流,易形成降雨,西部澳大利亚多雨,D错误;拉尼娜现象发生时,赤道太平洋东部和中部表层海水温度较常年持续异常偏冷,加剧了太平洋东西部温差,B正确。故选B。
【点睛】1、厄尔尼诺现象的成因:东南信风减弱,东太平洋冷水上翻现象消失,表层暖水向东回流,导致赤道东太平洋海面上升,海面水温升高,秘鲁、厄瓜多尔沿岸由冷洋流转变为暖洋流。下层海水中的无机盐类营养成分不再涌向海面导致当地的浮游生物和鱼类大量死亡,大批鸟类亦因饥饿而死。形成一种严重的灾害。与此同时,原来的干旱气候转变为多雨气候,甚至造成洪水泛滥,这就是厄尔尼诺。2、厄尔尼诺对气候的影响:以环赤道太平洋地区最为显著。在厄尔尼诺年,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南亚次大陆和巴西东北部均出现干旱,而从赤道中太平洋到南美西岸则多雨。厄尔尼诺现象可以产生毁灭性的影响,可能在拉丁美洲引发洪水、导致澳大利亚出现干旱和印度的农作物歉收。
下图所示区域位于柴达木盆地东北部,多断裂发育,盛行西北风。大、小柴旦湖湖面海拔约3100米,第四纪时期曾同属一个大湖,后来受地壳运动和气候变化的影响逐渐演变成为“一山隔两湖”的奇特景观。近年来,小柴旦湖面积迅速扩大。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5. 该区域“一山隔两湖”景观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
A. 地壳差异抬升且气候变干B. 地壳水平挤压且气候变冷
C. 地壳差异沉降且气候变湿D. 地壳水平拉伸且气候变暖
16. 推断小柴旦湖( )
A. 为淡水湖B. 水位季节变化较小C. 终年不冻D. 南部水深较北部深
17. 小柴旦湖面积迅速扩大,使该区域( )
A. 蒸发总量减小B. 草类返青推迟C. 空气湿度变大D. 太阳辐射增强
【答案】15. A 16. D 17. C
【解析】
【15题详解】
由材料可知,该区域多断裂发育,断裂下陷形成低地,积水成湖;断裂抬升形成山地丘陵。大、小柴旦湖曾同属一个大湖,后来湖泊中部受地壳运动抬升成山地。湖泊周围有盐沼,说明曾经是湖泊,可以推断气候变干导致湖水变少。故选A。
【16题详解】
小柴旦湖没有径流流出,咸水湖,A错误;湖泊补给主要来自高山冰雪融水,夏季流量大,冬季流量较小甚至断流,导致湖泊水位季节变化大,B错误;海拔高,冬季气温较低,湖水结冰,C错误;湖泊北部有河流注入,泥沙淤积较多,湖水较浅,南部较深,D正确。故选D。
【17题详解】
小柴旦湖面积迅速扩大,蒸发总量会增多,A错误;小柴旦湖面积迅速扩大说明气候变暖,水资源增多,草类会提前返青,B错误;湖泊调节作用增强,空气湿度变大,C正确;不影响太阳辐射,D错误。故选C。
【点睛】外流湖是指湖水与河流相通并最终汇入海洋的湖泊。外流湖的干、支流所经过的地域,气候温和湿润,降水丰富,河流补给多以雨水为 主,加之河流水量丰沛,对湖泊的补给量大,湖泊水位较高,以淡水湖 为主。而内流湖也称内陆湖或非排水湖,多位于大陆深处,远离海洋。内流湖湖水完全没有路径流入海洋,且蒸发量大,以咸水湖为主,多处于内流河河口。
油樟,成年植株可达高度20米,胸径50cm,喜湿喜暖,抗虫性较强,耐寒性较差,适宜深厚疏松、肥沃的酸性至中性土壤,三年即可郁闭成林。叙州区位于宜宾市西部,平地少、坡地多,现有人工种植油樟林35万亩。人工种植的油樟林种群密度大于野生油樟林密度。一般野生油樟林内杂草丛生,但叙州区油樟林内几乎无杂草。在每年的春季,叙州区村民纷纷上山收集油樟落叶,并利用简易蒸馏器蒸煮樟叶获取樟油,蒸煮后的樟叶及山坡上的枯枝还可作为薪柴燃烧。图为叙州区油樟林分布图。依据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18. 从植被类型划分来看,野生油樟林属于( )
A. 亚热带灌木林B. 山地针叶林C. 常绿硬叶林D. 常绿阔叶林
19. 叙州区油樟林内几乎无杂草的自然原因是( )
①油樟林种群密度大②油樟根深叶茂③樟树分泌特殊物质④水土流失严重
A. ①②B. ①③C. ②④D. ③④
【答案】18. D 19. A
【解析】
【18题详解】
根据材料信息“喜湿喜暖……耐寒性较差”,且叙州纬度较低,位于我国四川盆地,从大尺度看,气候类型决定植被分布,该处为亚热带季风气候,可知油樟属于常绿阔叶林,D正确,ABC错误。故选D。
【19题详解】
结合材料“人工种植的油樟林种群密度大于野生油樟林密度。一般野生油樟林内杂草从生,但叙州区油樟林内几乎无杂草”,由此可以推测叙州区自然生长的油樟林种群密度大,遮阴效果好,林下光照弱,所以杂草获得光照少,所以杂草少,①正确。结合材料“三年即可郁闭成林”,由此可知油樟根深叶茂,生长速度较快,对土壤中水、肥的消耗量大,导致自然生长的杂草较少,②正确。樟树分泌特殊物质材料中没体现,③错误;由①可知油樟林种群密度大,利于保持水土,④错误。A正确,B、C、D错误。故选A。
【点睛】自然带的名称以气候、植被为标志,全球从低纬到高纬存在着热带雨林带、热带草原带、热带荒漠带、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温带落叶阔叶林带、温带草原带、温带荒漠带、亚寒带针叶林带、寒带草原带 、极地冰原带。
草带可通过物理、生物、化学等作用对地表坡面实现减流减沙的功效,且种植成本低、成活率高,适合在环保实践中广泛推广。紫色土是紫色岩层上发育的一种岩性土,组成物质较粗,组织疏松,易于透水。长江上游紫色土丘陵区土壤退化十分严重,当地通过建立草带来保护和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下图示意长江上游紫色土丘陵区某坡地不同流量和(四季青)草带宽度条件下产流量变化过程。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20. 从水循环的角度看,草带能对坡面实现减流减沙功效的原因是( )
A. 减小了径流总量B. 增加下渗量
C. 加快水循环速度D. 减小蒸发量
21. 该坡地产流量( )
A. 随流量的增大和草带宽度的增大而减小
B. 流量较小时,随草带宽度的增加而增加
C. 流量中等时,随草带宽度的增加先增加再减小
D. 流量较大时,不同草带宽度的稳定产流量差异较小
22. 推测中高流量情况下,草带宽度从75cm增加到100cm时其减沙效果变弱的主要原因是( )
A. 降雨强度增大B. 水流径流量增加
C. 冲刷时间变长D. 草带均匀分散水流
【答案】20. B 21. D 22. B
【解析】
【20题详解】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草带能拦截径流,使径流流速变慢、冲刷力和携沙能力减弱,不能减少径流总量,但可以减缓水循环速度,AC错误;草带能够增加雨水下渗量,使地表径流量减小,随着水流冲刷力的下降,坡面泥沙在草带上沉积,地表径流中的悬浮颗粒减少,B正确;草带增加了雨水下渗量,土壤湿度增加,蒸发量增大,D错误。故选B。
【21题详解】
由图可知,流量较小时,随草带宽度增加,产流量减小,B错误;流量中等时,随草带宽度增加,产流量先减小再增加,75厘米草带宽度的产流量最小,C错误;流量较大时,不同草带宽度条件下的稳定产流量(5分钟后)差异较小,D正确;随流量的增大和草带宽度的增大,产流量变化不确定,A错误。故选D。
【22题详解】
读图可知,中高流量情况下,草带宽度从75cm增加到100cm时,水流的径流量增加,侵蚀力度增强,草带的减沙效果减弱,B正确;与降雨强度增大、冲刷时间变长关系不大,AC错误;草带不能均匀分散水流,D错误。故选B。
【点睛】植被涵养水源的原理:增加土壤渗透性,减缓雨水下落速度,防止水土流失,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减少暴雨洪峰流量等。
东莞市大朗镇地处珠江三角洲腹地,面积仅有118平方千米,自1979年引进第一家毛纺厂以来,周围已拥有超过17000家毛织企业。大朗镇是“中国羊毛衫名镇”,全球每6件毛衣就有1件来自大朗。近年来,大朗镇促进新一轮的毛织产业变革,探索文化与产业融合发展之道,多举措实现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型升级,有序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低端工序,实行跨区域资源调配,在内陆城市设立分工厂,总部重点负责研发设计、品质监管和营销管理等。下图示意大朗镇地理位置。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3. 大朗镇毛织产业转型升级的主要有利条件是( )
A. 品牌知名度高B. 生产技术水平高C. 良好的产业基础D. 交通条件改善
24. 大朗镇毛织产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 )
A. 中小微企业创新能力不足B. 品牌数量过多,竞争激烈
C. 劳动力成本上升D. 环境污染严重
25. 下列说法符合大朗镇毛织业未来发展方向的是( )
A. 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政策优惠B. 向品牌经营、贸易经营转变
C. 规模化经营,提高市场占有率D. 产业整体转移,降低生产成本
【答案】23. C 24. A 25. B
【解析】
【23题详解】
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品牌知名度和生产技术是大朗镇毛织产业发展的方向,不是原因,排除AB;大朗镇拥有17000家毛织企业,是毛织产业进行转型升级的基础,C正确;交通条件是地区区域农业和工业发展的条件,不是产业升级的条件,排除D。故选C。
【24题详解】
在行业转型升级中,企业自身的资金、技术不足等原因是企业不能顺利转型的主要因素,尤其是中小微企业专业技术人才缺乏,创新能力不足,是转型升级过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A正确;品牌数量过多竞争激烈、劳动力成本上升是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动力,排除BC;毛织行业排放的污染物较少,排除D。故选A。
【25题详解】
“提升政府服务水平、政策优惠”是政府行为,与题干主体不符,排除A;大朗镇毛织业虽然数量多,但品牌知名度不高,所以产业转型升级的方向是提高生产技术,增加科技投入,培育产业品牌,向品牌经营、贸易经营转变,B正确;目前大朗镇的毛织业已经占据世界市场的六分之一,市场占有率已经很高,排除C;大朗镇具有毛织业集聚、地理位置、交通、信息、市场等多方面的优势,不可能整体转移,排除D。故选B。
【点睛】产业转型升级的措施:(1)加大科技投入,提高企业竞争力;(2)提高服务水平,提升企业形象;(3)加大宣传力度,培育品牌企业等。
第Ⅱ卷(综合题)
二、综合题(共50分)
26.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死海(图)位于东非裂谷带的北端,湖水中富含钾盐等化学物质,湖床上沉积盐层厚达十几米。湖盐化工是死海沿岸地区的重要产业部门之一。20世纪80年代以来,死海面积大幅萎缩,水位下降超过30米,裸露的湖床上常可见深达数米的“地沉坑”(表面盐层溶解后进一步发育形成的地下坑洞)。
(1)从陆地水体补给关系的角度,说明死海湖床上“地沉坑”的形成过程。
(2)说明周边湖盐化工的发展对死海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
【答案】(1)死海水位下降,地下水补给湖泊水,地下水溶解盐层,形成空洞,地表失去支撑力而塌陷形成“地沉坑”
(2)湖盐化工耗水量大,会造成死海水资源不足,湖泊面积萎缩,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盐漠化)严重;湖盐化工属于重工业,排放污染物,加重环境污染。
【解析】
【分析】本题以死海示意图为资料,涉及地质地貌和工业生产影响的知识,重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及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体现了综合思维能力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结合材料可知,“地沉坑”是表面盐层溶解后进一步发育形成的地下坑洞。由于死海面积大幅萎缩,裸露的湖床上有经年沉积形成的盐层,死海水位下降超过30米,会使得周围地下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故地下水会补给湖泊水,在补给的过程中,湖床表面的盐层被逐渐溶解,形成空洞;随着溶解的不断进行,坑洞面积不断扩大,久而久之地表失去支撑力而塌陷,因此形成了“地沉坑”。
【小问2详解】
湖盐化工属于重工业,工业生产耗水量大,过度用水会造成死海水资源不足,湖泊面积萎缩,生物栖息地面积缩小,生物多样性减少;湖泊对周围干旱气候具有调节作用,死海萎缩会使得其调节气候的作用减弱,导致气候进一步恶化,土地荒漠化严重;湖盐化工属于重工业,会排放大量污染物,加重环境污染,恶化水质,破坏生态环境。
【点睛】
27.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大利亚西北部干湿季分明,干季漫长,易出现极端高温干旱现象,湿季降水集中,多风暴,典型自然带为热带稀树草原带。热带稀树草原带内部也存在植被种类、植被覆盖度等分异规律。该区域可划分出长达1000千米的样带,使其成为研究热带稀树草原带内部分异的“天然实验室”。研究表明,澳大利亚西北部南北方向植被分异更多表现为水分差异,而非纬度变化带来的热量差异。图示意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降水量分布。
(1)简述澳大利亚西北部成为研究热带稀树草原带内部分异“天然实验室”的条件。
(2)澳大利亚西北部南北方向植被分异更多表现为水分差异而非热量差异,对此作出合理解释。
【答案】(1)热带稀树草原面积广大,研究空间大;南北方向水分条件差异大,有递变规律;地形平坦,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小;地广人稀,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
(2)地处低纬地区,总体上热量条件较好,南北差异小;自北向南离海岸线越来越远,降水量逐渐减小;热带地区蒸发旺盛,水分条件受限,易成为植被生长的制约因素。
【解析】
【分析】本题以澳大利亚西北部的降水量分布为材料,设置2道小题,涉及影响植被的因素、植被分布特征等相关知识点。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区域认知、综合思维的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澳大利亚西北部成为研究热带稀树草原带内部分异“天然实验室”说明澳大利亚的热带稀树草原分布广、内部自然分异明显。澳大利亚西北部该区域可划分出长达1000千米的样带,热带稀树草原面积广大,研究空间大;据图中等降水量线分布可知,南北方向水分条件差异大,有递变规律,内部植被种类、植被覆盖度等分异规律明显;西北部地形平坦,受非地带性因素影响小,植被分布典型;西北部地广人稀,受人类活动干扰较小,植被保护完好。
【小问2详解】
澳大利亚西北部纬度较低,地处低纬地区,总体上热量条件较好,澳大利亚西北部热量南北差异小;澳大利亚西北部自北向南离海岸线越来越远,受西北风影响逐渐减小,降水量逐渐减小;澳大利亚西北部是热带地区,蒸发旺盛,水分条件受限,易成为植被生长的制约因素。
28.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黄河流域“十大孔兑”地区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之一。十大孔兑主要是指黄河内蒙古段由南向北并列流入黄河的十条支流,其来沙造成黄河干流强烈的泥沙淤积。该地区自东向西年降水量从350mm减少到250mm,库布齐沙漠也从半固定沙丘向流动沙丘过渡。近年来,十大孔兑地区正采取由西向东、从南到北区域逐步推进的策略,实施流域生态环境治理。图1是十大孔兑流域图,图2是该地区多年平均风速和降水量统计图。
(1)说出十大孔兑地区风力和流水两种外力作用强度的时空分布特点。
(2)分析该地区采取自西向东、从南到北逐步推进的区域生态环境治理策略的原因。
(3)植树造林是生态环境建设的重要措施,而该地区则采取多种草少种树的举措,从当地环境特征分析其原因。
【答案】(1)空间:风力作用越往西越显著,流水作用越往东越显著;
时间:风力作用春季最强,流水作用夏季最强。
(2)西部地区风沙更为严重,是主要的沙源地,沙尘暴灾害更为频繁,且西部流动沙丘危害更大;南部地区位于黄土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西部和南部生态环境更加脆弱,应该优先治理。
(3)该区域的气候类型为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较少,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该区域的原生植被主要为草地,草地需水量较少易存活;树木需水量大,树木根部可大量吸取地下水,会加重此地干旱。
【解析】
【分析】本题以十大孔兑流域及该地区多年平均风速和降水量图统计图及相关文字为材料,涉及外力作用、生态脆弱地区环境问题的成因和治理措施等内容,考查获取和解读地理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体现了区域认知、综合思维、人地协调观等学科素养。
【小问1详解】
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材料也说明了该地区自东向西年降水量从350mm减少到250mm。降水越少,气候越干燥,流水作用越弱,风力作用越强。由此得出十大孔兑地区风力和流水两种外力作用强度的空间分布特点:空间上风力作用越往西越显著,流水作用越往东越显著。由十大孔兑流域及该地区多年平均风速和降水量图统计可知春季风力强,夏季降水量大,因此得出十大孔兑地区风力和流水两种外力作用强度的时间分布特点:风力作用春季最强,流水作用夏季最强。
【小问2详解】
根据材料该地区自东向西库布齐沙漠也从半固定沙丘向流动沙丘过渡可知西部风沙更严重,而南部根据图片信息可知位于黄土沟壑区水土流失更显著。因此得出结论:西部地区降水更少,风沙更为严重,是主要的沙源地,沙尘暴灾害更为频繁;且西部流动沙丘危害更大;南部地区位于黄土沟壑区,水土流失严重;西部和南部生态环境更加脆弱,应该优先治理。
【小问3详解】
根据图中经纬度位置可知该地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水量在350mm到250mm之间,属于半干旱地区,该地区的原生植被为草地,草地需水量较少,生长快速。相对比草地,森林对于水源的需求量更大,树木根部可大量吸取地下水,对于该山地地区的生态环境来说效果不佳,反而会加重干旱,不利于环境持续改善。
29. 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宁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位于宁夏中东部、银川市东南部,规划总面积3484km2,是国家14个亿吨级大型煤炭生产基地之一,是依托宁东煤田建设的能源、化工及相关产业集群的大型能源化工基地。近年来,该基地加快实施改革,实现由“灰氢”(利用化石燃料燃烧生产氢气)向“绿氢”(利用可再生能源通过电解工序生产氢气)的转变。目前重点可再生能源制氢、储能电池和材料等氢能全产业链发展。图示意宁东能源化工基地位置与电解水制“绿氢”原理。
(1)简述宁东能源化工基地发展“绿氢”的有利自然条件。
(2)说明宁东能源化工基地由“灰氢”向“绿氢”转变的主要原因。
【答案】(1)西北地区,距冬季风源地近,风能丰富;气候干旱,晴天多,地势较高,夏季光照时间长,太阳能丰富。
(2)随着长期开采,宁东能源化工基地面临煤炭等不可再生资源枯竭的问题,而风能、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丰富;与灰氢相比,绿氢制作过程中无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利于减轻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有利于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的双碳目标。
【解析】
【分析】本题以宁夏能源化工基地相关材料为背景设置题目,涉及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的变化,清洁能源,碳中和,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转型等相关知识,考查学生区域认知能力,人地协调观和综合思维。
【小问1详解】
由材料可知,“绿氢”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通过电解工序生产氢气。读图可知,宁东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距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强,风力资源丰富;该地地势较高,地处我国西北干旱区,晴朗天气多,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太阳能丰富。
【小问2详解】
“灰氢”产业的能量来源是化石燃料。该地主要的能源矿产是煤炭,为不可再生资源,随着长时间的开采,该地煤炭资源日益减少,面临资源枯竭的问题;“绿氢”是指利用可再生能源通过电解工序生产氢气,结合上题可知,该地风能、太阳能等清洁、可再生能源丰富;由于“绿氢”产业采用的是可再生能源,相对利用煤炭生产的“灰氢”,“绿氢”生产过程中不会产生温室气体和有害气体,利于减轻大气污染,保护生态环境;我国明确提出,力争2030年以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以前实现碳中和,全面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灰氢”转化为“绿氢”的发展,以利于实现该目标。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老校区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第一中学老校区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23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山东省泰安第一中学高二上学期1月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非选择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2023-2024学年广东省汕头金山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广东省汕头金山中学高二上学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试题含解析,共15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综合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