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青藤书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展开1.(2分)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中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取液弃渣
D.装袋保存
2.(2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有效解决施肥比例不合理的问题,如下为农技人员通过该技术对某农田开出的施肥配方,有 NH4H2PO4、K2SO4、KCl、NH4NO3等肥料,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NH4H2PO4B.K2SO4C.KClD.NH4NO3
3.(2分)如图,将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燃烧的甲烷火焰上方,能证明甲烷中有碳元素的现象是( )
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发出淡蓝色火焰
C.产生大量的热量D.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4.(2分)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在这个反应中,水、氢气、氧气的质量比是( )
A.9:1:8B.1:8:9C.36:2:34D.9:8:1
5.(2分)昆嵛山地处沿海,以赤松为主要树种,还有栎树、刺槐、椴树、水榆花椴等多种阔叶树种( )
A.湿地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6.(2分)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OH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熟石灰用于中和酸性土壤
C.食盐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D.稀盐酸溶液用于清除铁锈
7.(2分)观察根尖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成熟区是指②
B.①处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C.移栽时需要尽量保护④
D.根的伸长与结构③和④有关
8.(2分)在生产服装布料的过程中加入适量甲醛(化学式为CH2O)可使服装达到防皱效果.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有毒.服装中残留的甲醛超标会危害人体健康.以下说法中( )
A.甲醛属于有机物
B.甲醛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C.若买回的服装中有残留甲醛,可用水洗去
D.若买回的服装中甲醛含量较多,可闻到刺激性气味
9.(2分)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它能帮助我们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如图示显微镜结构和镜头,其中①和③为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光时,应转动d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观察视野最暗的镜头组合是②和③
C.寻找清晰的物像时,应先调节c,再调节b
D.要将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10.(2分)下列与氧气有关的实验操作,需要纠正的是( )
A.制取氧气B.排水法收集氧气
C.检验氧气D.硫在氧气中燃烧
11.(2分)如图为血液流经某结构时某物质的含量变化曲线,其中OC表示结构中三种连续的血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AB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则曲线可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
B.若AB为肾小管外毛细血管,则曲线可表示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C.若AB为小肠毛细血管,则曲线可表示氧含量的变化
D.若AB为肺部毛细血管,则曲线可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12.(2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充入(或放入),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的气球都明显胀大(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体积的影响)( )
A.AB.BC.CD.D
13.(2分)自然界中的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腔肠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B.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的限制
C.鱼属于变温动物,体温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D.蚯蚓身体分节,因此蚯蚓属于节肢动物
14.(2分)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能有效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C.生物多样性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D.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不存在差异
15.(2分)如图装置可以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的气体生成物,已知由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得到的CO中混有杂质CO2和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装置玻璃管内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B.即使没有A装置,该实验也能达到检验气体生成物的目的
C.试验结束后先停止通CO,再熄灭B处酒精喷灯
D.去掉C装置也能证明CO和Fe2O3发生了反应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4分)
16.(4分)生物体都能通过不同的生殖方式来繁衍后代,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如图是与人类生殖有关的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精子的示意图,它是由男性的睾丸产生的,其特点是 (填字母)。
A.体积大,营养多
B.体积小,能游动,有细胞核
C.体积大,不能游动
D.体积小,能游动,营养多
(2)图乙是卵细胞的示意图,它是由女性的 产生的。
(3)如图丙所示,甲、乙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部位是[ ](填图丙中的字母)。
17.(6分)如图是绿色植物花、果实、种子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代表花药的结构是 (填序号)。
(2)图乙这种器官是由图甲中的⑤发育而成的,图乙这种器官的名称叫 。
(3)大豆油是烹调时常用的食用油,它主要来自于图丙中的 (填序号)。
18.(6分)科学家研发出一种以铝镓合金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铝镓合金属于 。
(2)写出步骤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
(3)与电解水制取氢气相比,用铝镓合金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优点是 。(写出一点即可)
19.(4分)葱含有挥发性的硫化丙烯(化学式为C3H6S)等芳香物质,既可作为蔬菜和调味品,也具有良好的药用效果。
(1)烹饪时用葱作调味品,温度越高,葱的香味越香 。
(2)葱段外表皮细胞有一层防止水分渗入的角质层,将葱段沿葱壁剪开至距离底部约五分之一处,分别放入食盐水和清水中,甲、乙碗中葱花分别闭合和张开(此原理与气孔闭合和张开原理相似),则甲中装的是 (填“清水”或“食盐水”)。
20.(4分)室外的铁制栏杆在多雨季节易生锈,小宁对铁生锈的条件进行了探索,实验装置如图。3天后
(1)装置A中生石灰的作用是 。
(2)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说明与 接触是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21.(4分)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历程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一:公元三世纪,张华在《博物志》中就有“烧白石作白灰既讫……”的记载,即如图反应①,“白灰”即氧化钙。
资料二:1754年,布莱克首次制得CO2,并完成了如图的物质转化研究。
资料三:1769年,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向水中注入二氧化碳
资料四:1823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通过加压得到液态二氧化碳。
(1)反应①属于 (填基本反应类型);
(3)从微观角度分析,“碳酸水”与“液态二氧化碳”的构成 (选填“相同”或“不同”)。
22.(4分)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利用以下实验装置制备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部分仪器已略去)。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1)已知氨气密度小于空气,用装置B收集氨气时,应选择氨气的进气口是 (选填“a”或“b”)。
(2)打开装置C中的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若观察到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 。
三、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23.(6分)如图甲,在千岛湖中漂着一座生态浮岛。专家在浮岛上种植了耐寒水芹和耐热空心菜,有效地解决了千岛湖部分库湾的氮磷升高问题。某研究小组在此地探究了“空心菜对湖泊水体中含氮量的影响”
(1)生态浮岛上的水芹和空心菜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
(2)千岛湖部分库湾有氮磷升高问题,其中的“氮、磷”指的是 (填字母)。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3)根据图乙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空心菜能够 (选填“升高”或“降低”)池塘水体中的含氮总量。
24.(6分)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的实验时,设计了如下方案(如图所示),经检验,加入试剂。结果发现B中出现了浑浊现象。
(1)描述A中出现的现象: 。
(2)分析D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
(3)写出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5.(6分)钛(Ti)是一种重要的航天金属材料,小宁和小波在实验室探究它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两人找到了质量相同并打磨光亮的镁、铝、铜、钛四种金属片
(1)两人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小宁先将镁片、钛片分别投入到200克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中;将铝片、铜片分别投入到200克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小宁实验设计中欠妥之处是 。
Ⅱ、小波选择四块质量相同的金属片,分别投入到200克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根据小波的实验现象指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配的顺序(用元素符号表示) 。
(2)写出Mg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四、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第26题6分,第27题4分,第28题8分,共18分)
26.(8分)精准扶贫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建造塑料大棚生产有机农产品,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白梨瓜因无公害、肉质甜脆、口感清爽深受消费者青睐,图四和图五分别是晴朗的夏季白梨瓜叶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大棚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请你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取暖用的蜂窝煤炉搬进大棚,升温同时还可以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进而增强白梨瓜的 作用。
(2)图三中,A代表的生理活动是 。
(3)结合图四、图五分析,白梨瓜有机物积累最快的时间点是 (填图四中字母)。
27.(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大理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20g大理石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把产生的CO2气体用足量的烧碱溶液吸收,同时测量C瓶烧碱溶液增加的质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1)生产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克。
(2)计算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要写计算过程)
28.(8分)在研究“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过程中,取一洁净的锥形瓶,往其中加入25克氢氧化钠溶液
(1)为了获取酸能与碱反应的证据,滴加稀盐酸前,锥形瓶中还需加入的是 。
(2)酸与碱之间反应的实质是 。
(3)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锥形瓶及溶液总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a的值是 。
②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2023-2024学年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青藤书院八年级(上)期末科学试卷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请选出每小题中一个符合题意的选项,不选、错选均不给分)
1.(2分)在治疗新冠肺炎中,中药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中药煎制步骤中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
A.冷水浸泡
B.加热煎制
C.取液弃渣
D.装袋保存
【答案】B
【解答】解:A、冷水浸泡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
B、加热煎制;故选项正确;
C、取液弃渣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
D、装袋保存没有新物质生成;故选项错误;
故选:B。
2.(2分)“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能有效解决施肥比例不合理的问题,如下为农技人员通过该技术对某农田开出的施肥配方,有 NH4H2PO4、K2SO4、KCl、NH4NO3等肥料,其中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NH4H2PO4B.K2SO4C.KClD.NH4NO3
【答案】A
【解答】解:A、NH4H2PO7中含有磷元素和氮元素,属于复合肥。
B、K2SO4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
C、KCl中含有钾元素,故选项错误。
D、NH3NO3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
故选:A。
3.(2分)如图,将内壁蘸有澄清石灰水的小烧杯罩在燃烧的甲烷火焰上方,能证明甲烷中有碳元素的现象是( )
A.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发出淡蓝色火焰
C.产生大量的热量D.烧杯内壁有水珠生成
【答案】A
【解答】解: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能证明甲烷中有碳元素的现象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故选:A。
4.(2分)水通电生成氢气和氧气.在这个反应中,水、氢气、氧气的质量比是( )
A.9:1:8B.1:8:9C.36:2:34D.9:8:1
【答案】A
【解答】解:水通电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7H2↑+O2↑
36 32
该反应中水、氢气。
故选:A。
5.(2分)昆嵛山地处沿海,以赤松为主要树种,还有栎树、刺槐、椴树、水榆花椴等多种阔叶树种( )
A.湿地生态系统B.农田生态系统
C.草原生态系统D.森林生态系统
【答案】D
【解答】解:A、湿地生态系统是在多水和过湿条件下形成的生态系统,以沼泽植物占优势。湿地具有净化水源,因此被称为“地球之肾”;
B、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
C、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干旱地区。C错误;
D、森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在湿润和半湿润地区。是地球环境中最具有生物多样性的地区,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所以昆嵛山地处沿海,还有栎树、椴树,D正确。
故选:D。
6.(2分)物质的性质决定用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NaOH用于治疗胃酸过多
B.熟石灰用于中和酸性土壤
C.食盐可用于配制生理盐水
D.稀盐酸溶液用于清除铁锈
【答案】A
【解答】解:A、氢氧化钠具有强烈的腐蚀性,故选项说法错误。
B、熟石灰能与酸发生中和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C、食盐是氯化钠的俗称,故选项说法正确。
D、稀盐酸能与铁锈的主要成分氧化铁反应,故选项说法正确。
故选:A。
7.(2分)观察根尖模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成熟区是指②
B.①处是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主要部位
C.移栽时需要尽量保护④
D.根的伸长与结构③和④有关
【答案】B
【解答】解:A、图中、②伸长区、④根冠。
B、①成熟区,这些细胞上下连接,形成导管,表皮密生大量的根毛。B正确。
C、移栽植株时,利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吸收。C错误。
D、根的生长主要是由于③分生区的不断分裂和②伸长区的不断长长的缘故。
故选:B。
8.(2分)在生产服装布料的过程中加入适量甲醛(化学式为CH2O)可使服装达到防皱效果.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有毒.服装中残留的甲醛超标会危害人体健康.以下说法中( )
A.甲醛属于有机物
B.甲醛是由三种元素组成的混合物
C.若买回的服装中有残留甲醛,可用水洗去
D.若买回的服装中甲醛含量较多,可闻到刺激性气味
【答案】B
【解答】解:A、有机物中都含有碳元素,所以属于有机物,
B、甲醛的化学式为CH2O可知,甲醛是由碳、氢,故B错误;
C、甲醛易溶于水,可以将甲醛除去;
D、甲醛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可闻到刺激性气味。
故选:B。
9.(2分)显微镜是生物学研究中常用的观察仪器,它能帮助我们观察到肉眼无法看到的细微结构。如图示显微镜结构和镜头,其中①和③为目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对光时,应转动d使高倍物镜对准通光孔
B.观察视野最暗的镜头组合是②和③
C.寻找清晰的物像时,应先调节c,再调节b
D.要将视野右上方的物像移到中央,应将装片向左下方移动
【答案】B
【解答】解:A、对光时,A错误。
B、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倍数×目镜倍数,镜头越短,镜头越长,放大倍数越大视野越暗,B正确。
C、寻找清晰的物像时,再调节c细准焦螺旋。
D、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向右上方移动装片,D错误。
故选:B。
10.(2分)下列与氧气有关的实验操作,需要纠正的是( )
A.制取氧气B.排水法收集氧气
C.检验氧气D.硫在氧气中燃烧
【答案】A
【解答】解:A、图中实验,会导致生成的氧气从长颈漏斗中逸出,故选项A符合题意;
B、氧气不易溶于水,图中排水法收集氧气的操作正确,故选项B不合题意;
C、氧气能支持燃烧,若木条复燃,图中操作正确,故选项C不合题意;
D、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集气瓶的底部要放少量的水,防止污染空气,不需要纠正。
故选:A。
11.(2分)如图为血液流经某结构时某物质的含量变化曲线,其中OC表示结构中三种连续的血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若AB为肾小球毛细血管,则曲线可表示尿素含量的变化
B.若AB为肾小管外毛细血管,则曲线可表示葡萄糖含量的变化
C.若AB为小肠毛细血管,则曲线可表示氧含量的变化
D.若AB为肺部毛细血管,则曲线可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答案】B
【解答】解:A、若AB为肾小球毛细血管,除了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无机盐,形成原尿。A正确。
B、若AB为肾小管外毛细血管,则葡萄糖含量会增多。
C、若AB为小肠毛细血管,则曲线可表示氧含量的变化。
D、若AB为肺部毛细血管,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则曲线可表示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
故选:B。
12.(2分)如图所示的甲、乙两个装置中,胶头滴管中吸入某种液体,平底烧瓶中充入(或放入),挤压胶头滴管加入液体,一段时间后两装置中的气球都明显胀大(忽略液体体积对气球体积的影响)( )
A.AB.BC.CD.D
【答案】C
【解答】解:A、甲中稀硫酸和铜片不反应,气球不变化,温蒂降低,所以气球变大。
B、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放热,所以气球变大,导致容器内压强变化不大,故错误。
C、甲中双氧水在二氧化锰的催化下迅速反应生成氧气,所以气球变大,导致容器内的压强小于大气压,故正确。
D、甲中稀硫酸和碳酸钠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所以气球变大,导致容器内的压强大于大气压,故错误。
故选:C。
13.(2分)自然界中的动物种类繁多,形态千差万别,下列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腔肠动物、软体动物和节肢动物都属于无脊椎动物
B.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的限制
C.鱼属于变温动物,体温会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D.蚯蚓身体分节,因此蚯蚓属于节肢动物
【答案】D
【解答】解:A、腔肠动物,属于无脊椎动物;
B、青蛙的生殖和发育离不开水;
C、鱼体内有脊柱。体温会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
D、蚯蚓身体分节,D错误。
故选:D。
14.(2分)保护生物多样性就是保护我们人类自己。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能有效增加当地生物多样性
B.建立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C.生物多样性仅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
D.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不存在差异
【答案】B
【解答】解:A、大量引进外来物种可能会破坏当地的生态平衡,A错误。
B、建立自然保护区,这样不但是为了保护珍稀动植物。是保护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C、生物多样性的内涵通常包括三个方面、基因(遗传)的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D、同种生物的个体之间叶存在差异,D错误。
故选:B。
15.(2分)如图装置可以做CO还原Fe2O3的实验并检验该反应的气体生成物,已知由一氧化碳发生装置得到的CO中混有杂质CO2和H2O.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B装置玻璃管内发生的是置换反应
B.即使没有A装置,该实验也能达到检验气体生成物的目的
C.试验结束后先停止通CO,再熄灭B处酒精喷灯
D.去掉C装置也能证明CO和Fe2O3发生了反应
【答案】D
【解答】解:A.装置B中发生的反应是一氧化碳与氧化铁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2O36Fe+3CO2,反应是由两种化合物,不属于置换反应;
B.装置A可以除去原气体中混有的少量的二氧化碳,则无法证明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是否来自于反应后新生成的;
C.实验结束后先熄灭B处酒精喷灯,故错误;
D.由B中红色粉末慢慢变成黑色就可以证明CO和Fe7O3发生了反应,故正确。
故选:D。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2分,共34分)
16.(4分)生物体都能通过不同的生殖方式来繁衍后代,这是生物的基本特征之一。如图是与人类生殖有关的示意图,根据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是精子的示意图,它是由男性的睾丸产生的,其特点是 B (填字母)。
A.体积大,营养多
B.体积小,能游动,有细胞核
C.体积大,不能游动
D.体积小,能游动,营养多
(2)图乙是卵细胞的示意图,它是由女性的 卵巢 产生的。
(3)如图丙所示,甲、乙细胞结合成受精卵的部位是[ B ](填图丙中的字母)。
【答案】(1)B;
(2)卵巢;
(3)B。
【解答】解:(1)甲图为精子,精子是由男性的睾丸产生的,体积较小。
故选:B。
(2)A卵巢主要功能是产生和排出卵细胞,分泌雌性激素。
(3)精子和卵细胞在B输卵管中结合形成受精卵,受精卵形成后,一边沿着输卵管往下移动。
故答案为:
(1)B;
(2)卵巢;
(3)B。
17.(6分)如图是绿色植物花、果实、种子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代表花药的结构是 ② (填序号)。
(2)图乙这种器官是由图甲中的⑤发育而成的,图乙这种器官的名称叫 果实 。
(3)大豆油是烹调时常用的食用油,它主要来自于图丙中的 ④ (填序号)。
【答案】(1)②
(2)果实
(3)④
【解答】解:(1)图中②是花药,花药和花丝构成雄蕊。
(2)一朵花经过传粉、受精后,胚珠发育成种子,由甲中的⑤子房发育而成的。
(3)大豆种子由种皮、胚组成,大豆油由大豆加工而成。
故答案为:(1)②
(2)果实
(3)④
18.(6分)科学家研发出一种以铝镓合金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新工艺,流程如图所示:
(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铝镓合金属于 混合物 。
(2)写出步骤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2Al2O34Al+3O2↑ 。
(3)与电解水制取氢气相比,用铝镓合金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优点是 节约能源 。(写出一点即可)
【答案】(1)混合物。
(2)2Al2O34Al+3O2↑。
(3)节约能源。
【解答】解:(1)从物质分类的角度看,铝镓合金属于混合物。
故答案为:混合物。
(2)步骤②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是2Al2O24Al+3O7↑。
故答案为:2Al2O54Al+3O7↑。
(3)与电解水制取氢气相比,用铝镓合金和水为原料制取氢气的优点是节约能源。
故答案为:节约能源。
19.(4分)葱含有挥发性的硫化丙烯(化学式为C3H6S)等芳香物质,既可作为蔬菜和调味品,也具有良好的药用效果。
(1)烹饪时用葱作调味品,温度越高,葱的香味越香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
(2)葱段外表皮细胞有一层防止水分渗入的角质层,将葱段沿葱壁剪开至距离底部约五分之一处,分别放入食盐水和清水中,甲、乙碗中葱花分别闭合和张开(此原理与气孔闭合和张开原理相似),则甲中装的是 食盐水 (填“清水”或“食盐水”)。
【答案】( 1)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2)食盐水
【解答】解:(1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葱的香味越香:
(2)由图中现象可知,当葱段放在清水中,细胞吸水膨胀,所以乙中放的清水。
故管案为:( 1)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快。
20.(4分)室外的铁制栏杆在多雨季节易生锈,小宁对铁生锈的条件进行了探索,实验装置如图。3天后
(1)装置A中生石灰的作用是 吸收水 。
(2)装置B、C中的实验现象说明与 氧气 接触是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答案】(1)吸收水。
(2)氧气。
【解答】解:(1)装置A中生石灰的作用是吸收水。
故答案为:吸收水。
(2)装置B(铁与氧气隔绝,不能生锈),生锈)中的实验现象说明与氧气接触是铁生锈的条件之一。
故答案为:氧气。
21.(4分)人类发现二氧化碳经历了多个世纪,下列是其历程中的部分资料。
资料一:公元三世纪,张华在《博物志》中就有“烧白石作白灰既讫……”的记载,即如图反应①,“白灰”即氧化钙。
资料二:1754年,布莱克首次制得CO2,并完成了如图的物质转化研究。
资料三:1769年,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发现,向水中注入二氧化碳
资料四:1823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通过加压得到液态二氧化碳。
(1)反应①属于 分解反应 (填基本反应类型);
(3)从微观角度分析,“碳酸水”与“液态二氧化碳”的构成 不同 (选填“相同”或“不同”)。
【答案】(1)分解反应;
(2)不同。
【解答】解:(1)反应①是碳酸钙在高温的条件下反应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是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新物质;故答案为:分解反应;
(2)碳酸水中含有碳酸分子、二氧化碳分子和水分子,因此从微观角度分析;故答案为:不同。
22.(4分)化学实验小组同学利用以下实验装置制备氨气,并探究氨气的性质(部分仪器已略去)。实验室制备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
(1)已知氨气密度小于空气,用装置B收集氨气时,应选择氨气的进气口是 b (选填“a”或“b”)。
(2)打开装置C中的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若观察到烧瓶内产生了红色喷泉 极易溶于水 。
【答案】(1)b;
(2)极易溶于水。
【解答】解:(1)用装置B收集氨气时,应选择氨气的进气口是b;
(2)打开装置C中的止水夹,挤压胶头滴管,说明氨气具有的物理性质是:极易溶于水。
故答案为:(1)b;
(2)极易溶于水。
三、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每空2分,共18分)
23.(6分)如图甲,在千岛湖中漂着一座生态浮岛。专家在浮岛上种植了耐寒水芹和耐热空心菜,有效地解决了千岛湖部分库湾的氮磷升高问题。某研究小组在此地探究了“空心菜对湖泊水体中含氮量的影响”
(1)生态浮岛上的水芹和空心菜属于生态系统成分中的 生产者 。
(2)千岛湖部分库湾有氮磷升高问题,其中的“氮、磷”指的是 C (填字母)。
A.原子
B.分子
C.元素
D.单质
(3)根据图乙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空心菜能够 降低 (选填“升高”或“降低”)池塘水体中的含氮总量。
【答案】(1)生产者。
(2)C。
(3)降低。
【解答】解:(1)在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是生产者。
(2)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元素是宏观概念,不讲个数、磷”指的是物质中的元素。
(3)根据图乙曲线可知,空心菜能够降低池塘水体中含氮总量。
故答案为:(1)生产者。
(2)C。
(3)降低。
24.(6分)某同学做“证明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的实验时,设计了如下方案(如图所示),经检验,加入试剂。结果发现B中出现了浑浊现象。
(1)描述A中出现的现象: 有气泡产生,鸡蛋壳逐渐减少 。
(2)分析D中可能出现的现象: 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
(3)写出B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
【答案】(1)有气泡产生,鸡蛋壳逐渐减少;
(2)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3)CO2+Ca(OH)2=CaCO3↓+H2O。
【解答】解:(1)鸡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钙,A中出现的现象是有气泡产生。
(2)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碳酸能使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3)B中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2+Ca(OH)2=CaCO4↓+H2O。
故答案为:
(1)有气泡产生,鸡蛋壳逐渐减少;
(2)紫色石蕊溶液变红色;
(3)CO2+Ca(OH)4=CaCO3↓+H2O。
25.(6分)钛(Ti)是一种重要的航天金属材料,小宁和小波在实验室探究它的金属活动性强弱。两人找到了质量相同并打磨光亮的镁、铝、铜、钛四种金属片
(1)两人分别设计了如下实验:
Ⅰ、小宁先将镁片、钛片分别投入到200克质量分数为10%的稀盐酸中;将铝片、铜片分别投入到200克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小宁实验设计中欠妥之处是 酸的种类不同 。
Ⅱ、小波选择四块质量相同的金属片,分别投入到200克质量分数为10%的稀硫酸中,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如下:
根据小波的实验现象指出四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配的顺序(用元素符号表示) Mg、Al、Ti、Cu 。
(2)写出Mg与稀硫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Mg+H2SO4═MgSO4+H2↑ 。
【答案】(1)Ⅰ、酸的种类不同;Ⅱ、Mg、Al、Ti、Cu;
(2)Mg+H2SO4═MgSO4+H2↑。
【解答】解:(1)Ⅰ、小宁先将镁片;将铝片,小宁实验设计中欠妥之处是酸的种类不同、铝、铜、钛四种金属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Ⅱ、镁和稀硫酸反应时有大量气泡产生;铝与稀硫酸反应,反应较剧烈,但反应缓慢,铁比钛活泼,说明铜最不活泼、Al、Cu。
(2)Mg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镁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SO4═MgSO6+H2↑。
故答案为:
(1)Ⅰ、酸的种类不同;Ⅱ、Al、Cu;
(2)Mg+H2SO2═MgSO4+H2↑。
四、解答题(本题共3小题,第26题6分,第27题4分,第28题8分,共18分)
26.(8分)精准扶贫是当前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建造塑料大棚生产有机农产品,可以有效促进农民增收。白梨瓜因无公害、肉质甜脆、口感清爽深受消费者青睐,图四和图五分别是晴朗的夏季白梨瓜叶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强度、大棚内二氧化碳含量的变化曲线。请你结合图和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将取暖用的蜂窝煤炉搬进大棚,升温同时还可以提高二氧化碳的浓度,进而增强白梨瓜的 光合 作用。
(2)图三中,A代表的生理活动是 呼吸作用 。
(3)结合图四、图五分析,白梨瓜有机物积累最快的时间点是 c (填图四中字母)。
【答案】(1)光合;
(2)呼吸作用;
(3)c。
【解答】解:(1)蜂窝煤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所以将取暖用的蜂窝煤炉搬进大棚。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白梨瓜的光合作用增强。
(2)图三中,A吸收氧气释放二氧化碳。
(3)植物积累有机物最快的时间就是光合作用强度与呼吸作用强度差值最大的时间,由图四可知,再由图五可知,所以白梨瓜有机物积累最快的时间点是c。
故答案为:(1)光合;
(2)呼吸作用;
(3)c。
27.(4分)某化学兴趣小组为测定大理石中碳酸钙的含量,进行如图1所示实验:将过量的稀盐酸加入到20g大理石中(其他成分不与盐酸反应),把产生的CO2气体用足量的烧碱溶液吸收,同时测量C瓶烧碱溶液增加的质量,结果如下表所示:
(1)生产二氧化碳的质量是 6.6 克。
(2)计算大理石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要写计算过程)
【答案】(1)6.6;
(2)75%。
【解答】解:(1)C瓶溶液增加的质量为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所以生产二氧化碳的质量是6.6g;
(2)设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为x。
CaCO4+2HCl═CaCl2+H7O+CO2↑
100 44
x
x=15g
碳酸钙的质量分数是:×100%=75%
答: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75%。
28.(8分)在研究“酸与碱之间发生的反应”过程中,取一洁净的锥形瓶,往其中加入25克氢氧化钠溶液
(1)为了获取酸能与碱反应的证据,滴加稀盐酸前,锥形瓶中还需加入的是 无色酚酞试液 。
(2)酸与碱之间反应的实质是 H+和OH﹣结合生成H2O 。
(3)滴加稀盐酸至恰好完全反应,锥形瓶及溶液总质量随加入稀盐酸质量的变化关系如图所示。
①a的值是 20 。
②求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
【答案】见试题解答内容
【解答】解:(1)由于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没有明显的现象,所以滴加稀盐酸前,当滴加稀盐酸至溶液红色消失;
(2)酸碱中和的实质就是H+和OH﹣结合生成H2O;
(3)①根据质量守恒定律,a=80.4﹣60.5=20;
②设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为x。
NaOH+HCl=NaCl+H2O
36.5
20g×2.3% x
x=4.34g
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100%=5.6%.
答:反应后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2%。
故答案为:(1)无色酚酞试液;
(2)H+和OH﹣结合生成H7O;
(3)①20;
②5.2%。
声明:试题解析著作权属所有,未甲
乙
A.
稀硫酸和铜片
水和硝酸铵固体
B.
水和氢氧化钠固体
AgNO3溶液和稀盐酸
C.
双氧水和MnO2
NaOH溶液和CO2
D.
Na2CO3溶液和稀硫酸
水和浓硫酸
金属
Ti
Mg
Al
Cu
现象
有气泡产生,但反应缓慢
大量气泡产生,反应非常剧烈
有较多气泡产生,反应较剧烈
无气泡产生,无明显现象
时间/分
0
2
4
6
8
10
C瓶溶液增加的质量
0
3.0
5.0
6.0
6.6
6.6
甲
乙
A.
稀硫酸和铜片
水和硝酸铵固体
B.
水和氢氧化钠固体
AgNO3溶液和稀盐酸
C.
双氧水和MnO2
NaOH溶液和CO2
D.
Na2CO3溶液和稀硫酸
水和浓硫酸
金属
Ti
Mg
Al
Cu
现象
有气泡产生,但反应缓慢
大量气泡产生,反应非常剧烈
有较多气泡产生,反应较剧烈
无气泡产生,无明显现象
时间/分
0
2
4
6
8
10
C瓶溶液增加的质量
0
3.0
5.0
6.0
6.6
6.6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蛟川书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镇海区蛟川书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科学试卷,共26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解答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宁波市蛟川书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蛟川书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科学期末试卷+,共11页。试卷主要包含了下列物体的受力分析,正确的是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青藤书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 这是一份浙江省宁波市江北区青藤书院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科学试卷,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