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
展开一、填空题(本题共6小题,每空1分,共14分)
1. 如图是某学校文化节活动中学生弹奏《茉莉花》的情景。他用相同的力度拨动不同的琴弦,琴弦发出声音的______ 不同,人们只听琴声就能根据______ 分辨出这是用我国传统乐器古筝弹奏的。
【答案】 ①. 音调 ②. 音色
【解析】
【详解】[1]他用相同的力度拨动不同的琴弦,琴弦的松紧不同,振动的频率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
[2]音色是取决于发声体本身的一种特性,可以用于区分发声体,人们只听琴声就能根据音色分辨出这是用我国传统乐器古筝弹奏的。
2. 一条船逆流而上,船上的人看到一座桥迎面而来,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若他感到桥向西运动,则以河 岸为参照物,船是向____(填“东”或“西”)行驶的.
【答案】 ①. 船 ②. 东
【解析】
【详解】以船或以人为参照物,桥与船之间的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桥是运动的,故会有桥迎面而来;河岸和桥之间没有位置移动,是相对静止的,所以,若他感到桥向西运动,以河岸为参照物,则船是向东运动的.
【点睛】在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时,需要选取一个参照物,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发生变化,则物体是运动的;物体与参照物之间的位置没有发生变化,则物体是静止的.
3. 如图是某市广场的中国结造型,我们能从不同的方向看到它,是由于发生了光的____________(填“镜面反射”或“漫反射”).早晨的太阳光与水平地面成30°角,经地面反射后,反射角为________,随着时间的推移,从早晨到中午,反射角将________(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答案】 ①. 漫反射 ②. 60° ③. 减小
【解析】
【详解】我们能从不同方向看到本身不发光的物体,是由于光在物体表面上发生了漫反射,反射光线射向各个方向的缘故;
早晨太阳光与水平地面成30°角,则入射角等于,所以反射角也等于60°;
从早晨到中午,随着时间的推移,入射光线向法线靠近,入射角逐渐减小,反射角也逐渐减小.
4. 为了监控取款机前的实时情况,银行ATM自动取款机上方安装有一摄像头.摄像头的工作原理相当于________透镜成倒立、________的实像;当取款人逐渐靠近取款机时,他所成的像会逐渐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①. 凸 ②. 缩小 ③. 变大
【解析】
【详解】解:摄像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其成像的原理是:当物距大于二倍焦距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当取款人逐渐靠近取款机时,物距变小,像距变大,所以他所成的像会逐渐变大
5. 在一档野外生存探险节目中,探险者利用一个装水的气球成功将干燥的树叶点燃,如图所示。这是由于装水的气球对太阳光有___________作用,在调整水球的位置时,应使___________位于树叶处。
【答案】 ①. 会聚 ②. 小亮点
【解析】
【详解】[1]因为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在野外用它可以生火取暖,这是由于装水的气球相当于凸透镜,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可以将干燥的树叶点燃。
[2]由于装水的气球对太阳光有会聚作用,且焦点处的温度很高,故在调整水球的位置时,应使小亮点位于树叶处。
6. 开封黄河游览区被誉为沿黄河城市的“世外桃源”。如图是晴朗的夏日,公园坡地上树影婆娑,湖中拱桥与倒影相映成趣,树前下圆形的光斑交错成辉,游人看到水中锦鲤自由游飞,根据以上情景,请说出一条涉及的物理知识并列举对应的应用实例。
示例:物理知识:光在同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应用实例:开凿隧道利用激光引导掘进方向。
物理知识:______ 。应用实例:______ 。
【答案】 ①. 光的反射 ②. 湖中拱桥与倒影相映成趣
【解析】
【详解】[1][2]湖中拱桥与倒影相映成趣,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物理知识为光的反射;应用实例为湖中拱桥与倒影相映成趣。
二、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2分,共16分。第7-12题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第13-14题每小题有两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得2分,选对但不全的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
7. 以下是一位中学生对自身情况的估测,其中合理的是( )
A. 体温约为26℃B. 眨一次眼约用1min
C. 质量约为50kgD. 手掌宽度约为50cm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A.体温约为37℃,故A不符合题意;
B.眨一次眼约用2s,故B不符合题意;
C.质量约为50kg是合理的,故C符合题意;
D.手掌宽度约为10cm,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资治通鉴》中记载:“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下列现象与其成像原理相同的是( )
A. 桥倒映在水中
B. 水中的铅笔“错位”
C. 露珠下的叶脉粗大
D. 白光被三棱镜分解
【答案】A
【解析】
【详解】铜镜成像的原理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现象。
A.桥倒映在水中是光的反射形成的平面镜成像现象,与铜镜成像相同,故A符合题意;
B.水中的铅笔“错位”是光的折射现象,故B不符合题意;
C.露珠下的叶脉粗大是光的折射现象,故C不符合题意;
D.白光被三棱镜分解是光的色散现象,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大好河南,风光无限.关于我省自然风景中涉及的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云台山雾气环绕——雾的形成需要吸热
B. 王屋山冰雪消融——雪的熔化需要放热
C. 老君山霜打枝头——霜的形成是凝固现象
D. 鸡公山朝露晶莹——露的形成是液化现象
【答案】D
【解析】
【详解】A.雾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液化需要放热,故A错误;
B.物质从固态变成液体的过程叫熔化,雪熔化需要吸热,故B错误;
C.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小冰晶,凝华放热,故C错误;
D.露的形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的小水滴,液化需要放热,故D正确。
故选D。
10. 图为投影式电子白板,它利用投影机将画面投影到屏幕上,投影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投影机的镜头与近视眼镜为同一种透镜
B. 光经投影机的镜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
C. 画面经投影机镜头成的是正立放大的虚像
D. 屏幕上的丰富色彩由红、白、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
【答案】B
【解析】
【分析】
【详解】A.投影机的镜头是凸透镜,与近视眼镜是发散透镜,即凹透镜,故是不同的透镜,故A错误;
B.光经投影机的镜头成像利用的是光的折射,光经过透镜发生折射,故B正确;
C.画面经投影机镜头成的是倒立的放大的实像,故C错误;
D.屏幕上的丰富色彩由红、绿、蓝三种色光混合而成,故D错误。
故选B
11. 小丽在乒乓球比赛中获得一枚金牌,她想测出该金牌的密度。她先用天平测出金牌的质量m1,然后将金牌浸没到装满水的溢水杯中,溢出的水流入质量为m2的空烧杯中,测得烧杯和溢出水的总质量为m3。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则金牌的密度为( )
A. ρ水B. ρ水C. ρ水D. ρ水
【答案】B
【解析】
【详解】金牌放在盛满水的溢水杯中,金牌的体积等于金牌溢出水的体积,由于知道空烧杯的质量m2,再知道烧杯和水的总质量m3,则烧杯中水的质量
m水=m3﹣m2
由于金牌的体积和溢出水的体积相等,所以金牌的体积
金牌的密度
故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12. 小明用透明塑料盒设计了一个昆虫标本观察器,如图所示。盒底上放标本,盒盖上嵌入一凸透镜。有焦距为5cm和10cm的两种凸透镜,为了在盒盖上方附近,通过凸透镜观察到标本正立、放大的像,凸透镜焦距f与盒高h选择合理的是( )
A f=5cm h=10cmB. f=10cm h=12cm
C. f=5cm h=12cmD. f=10cm h=6cm
【答案】D
【解析】
【详解】ABCD.盒盖处安装凸透镜,盒底处有昆虫标本,要使凸透镜作放大镜使用时,物距必须小于焦距,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
故选D。
13. 我国的语言文字丰富多彩,下列成语所描述的光现象与其成因对应正确的是( )
A. “镜花水月”——光的折射
B. “一叶障目”——光的反射
C. “立竿见影”——光的直线传播
D. “海市蜃楼”——光的折射
【答案】CD
【解析】
【详解】A.“镜花水月”属于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故A错误;
B.“一叶障目”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使叶子挡住了射入人眼的光线,故B错误;
C.“立竿见影”是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了影子,故C正确;
D.“海市蜃楼”是由于光在不均匀的大气中传播时发生折射而形成的,故D正确。
故选CD。
14. 为测出石块的密度,某同学先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加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接着用量筒和水测石块的体积,其过程如图乙所示。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 石块的质量是46.8g
B. 石块的体积是48cm3
C. 石块的密度是2.6×103kg/m3
D. 若先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接着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会导致测得石块的密度偏小
【答案】BD
【解析】
【详解】A.图甲知道,石块的质量
m=20g+20g+5g+1.8g=46.8g
故A正确;
B.图乙中水的体积为20cm3,水和石块的总体积为38cm3,石块的体积
V=38cm3﹣20cm3=18cm3
故B错误;
C.石块的密度
故C正确;
D.若先测石块的体积,石块从量筒中取出会带着水,使的质量测量值偏大,则测量的密度值偏大,故D错误。
故选BD
三、作图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2分,共4分)
15. 在防溺水教育活动中,老师告诉学生,池塘里水的实际深度比看起来的深度要大,不能贸然下水游泳。下图为解释这一现象的情景,其中A为水底的物体,是岸边儿童看到的A的像。请你在图中作出该儿童看到A点的光路图并标出入射角i。
【答案】
【解析】
【详解】水底的物体A反射出的光,在水面处发生了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人认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所以逆着折射光线看上去,看到的是A'点,连接人眼A'点,与水面的交点为O点,和过O点作水面的垂线,即为法线,连接OA为入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入射角。作图如下:
16. 如图所示,在学习光的反射时,老师在教室外的A点放置一块平面镜,把太阳光反射到了教室内的B点。请你利用所学知识画出A点放置的平面镜。
【答案】
【解析】
【详解】连接AB,此线即为反射光线,然后作出入射光线和反射光线夹角的角平分线,即为法线,过A点再作一条线段与法线垂直,该线段的位置即为镜子的位置,如下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本题共3小题,第17题6分,18题5分,19题8分,共19分)
17. 为了探究光反射时规律,同学们进行如图所示的实验。
(1)为了完成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是__________________。
(2)把一个平面镜放在水平桌面上,再把一张纸板______________立在平面镜上,纸板上的直线垂直于镜面。
(3)如图甲所示,使一束光贴着纸板射向O点,经平面镜反射后,沿另一方向射出,图中是______________(选填“入射”或“反射”)角。
(4)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光线______________(选填“靠近”或“远离”)平面镜。
(5)下表是实验中记录的数据,分析实验数据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如图乙,把纸板向前折或向后折,在纸板上都不能看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量角器 ②. 竖直 ③. 反射 ④. 靠近 ⑤. 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⑥. 在同一平面内
【解析】
【详解】(1)[1]因为实验时要测量反射角和入射角的大小,所以需要量角器。
(2)[2]法线在纸板上,当把纸板ENF竖直地立在平面镜上,法线与镜面垂直,入射光线、法线、反射光线在同一平面内,如果纸板与平面镜不垂直,则镜面的法线不在纸板上,入射光线沿纸板照射后,反射光线不在纸板上,则我们在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
(3)[3]垂直镜面的是法线,入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是入射角,反射光线与法线的夹角为反射角;由图甲可知EO为入射光线,OF为反射光线,∠r是反射角。
(4)[4]当入射角增大时,反射角也增大,反射光线远离法线,就靠近平面镜。
(5)[5]根据表中的数据可以得出结论: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6)[6]把纸板NOF向前折或向后折,纸板F与E不在同一平面内,在纸板F上不能看到反射光线,由此得出反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的结论。
1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课上,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操作(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
(1)如图所示,小华在实验中发现,随着蜡烛的燃烧,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高了,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则应向______调节凸透镜;
(2)小华调节好凸透镜的高度后,烛焰恰好在光屏中央成清晰的像,______ (填“放大镜”、“投影仪”或“照相机”)就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若固定凸透镜的位置不动,将蜡烛移动到标尺15cm处,调整光屏再次成像,则此时像的大小比刚才的要______些;
(3)固定透镜位置不变,小华将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此时应站在透镜______ (填“左”或“右”)侧观察烛焰的像,当观察到像时,______ (填“有”或“没有”)光进入人眼。
【答案】 ①. 下 ②. 投影仪 ③. 小 ④. 右 ⑤. 有
【解析】
【分析】
【详解】(1)[1]凸透镜成像时,为了使像仍成在光屏的中央,烛焰中心、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应位于同一高度,随着蜡烛的燃烧,烛焰在光屏上像的位置偏高了,则应向下调节凸透镜。
(2)[2]如图所示,像距大于物距,此时成倒立、放大的实像,投影仪就是利用此成像原理制成的。
[3]将蜡烛移动到标尺15cm处,蜡烛远离透镜,像靠近透镜,像变小。
(3)[4]固定透镜位置不变,小华将蜡烛移到标尺45cm处,此时物体在一倍焦距之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此时应站在透镜右侧观察烛焰的像。
[5]只有光线进入眼睛,人才能看到像;故当观察到像时,有光进入人眼。
19. 在做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想知道食用油的密度,于是他用天平和量筒做了如图所示的实验。
(1)将托盘天平放在_____桌面上,把游码移到_____线处。发现指针静止时,位置如图甲所示,则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横梁平衡。
(2)天平调节平衡后,测出空烧杯的质量为28g,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食用油,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如图乙所示。将烧杯中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如图丙所示。则烧杯中食用油的质量为_____g,食用油的密度为_____kg/m3。
(3)小明用这种方法测出的食用油密度与真实值相比_____(先填“偏大”或“偏小”),其原因是:_____。
(4)小华认为不用量筒也能测量出食用油的密度,他进行了如下实验操作:
①调好天平,用天平测出空烧杯质量为m0;
②在烧杯中装满水,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1;
③把烧杯中的水倒尽,再装满食用油,用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为m2,则食用油的密度表达式为ρ=_____(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
【答案】 ①. 水平 ②. 标尺左端的零刻度 ③. 左 ④. 33.2 ⑤. 0.83×103 ⑥. 偏大 ⑦. 烧杯中的食用油不能全部倒入量筒,导致食用油的体积测量值偏小,食用油密度测量值偏大 ⑧.
【解析】
【详解】(1)[1][2][3]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线处,指针指向分度盘的右侧,说明天平的左端上翘,把平衡螺母向上翘的左端调节。
(2)[4][5]烧杯和食用油的质量
m'=50g+10g+1.2g=61.2g
烧杯中食用油的质量
量筒中食用油的体积
V=40mL=40cm3
食用油的密度
(3)[6][7]烧杯中的食用油不能全部倒入量筒中,致食用油的体积测量值偏小,密度测量值偏大。
(4)[8]玻璃杯中水的质量为
水的体积
=
则食用油的体积
V=V水=
食用油的质量
m=m2﹣m0
食用油的密度
五、计算题(本题共2小题,第20题8分,第21题9分,共17分)。
20. 汽车已经进入干家万户,给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方便。为了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人人都要增强有安全意识。下面几个问题与交通安全有紧密关系,请同学们利用所学的知识帮助解决:
(1)汽车的后视镜是______(选填“凸面镜”或“凹面镜”),目的是让司机护大视野;
(2)在高速公路,小汽车司机看到如图所示的路牌,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小汽车通过区间测试路段的最短时间是多少小时?( )
(3)为了督促司机遵守限速规定,交管部门在高速公路上设置了一些固定测速仪。如图所示,汽车向放置在路中的测速仪匀速驶来,测速仪向汽车发出超声波信号,测速仪发出信号到接收到反射回来的信号用时0.6s,超声波的速度是340m/s,求:汽车接收到超声波信号时,距测速仪多少米?( )
【答案】 ①. 凸面镜 ②. 0.66h ③. 102m
【解析】
【分析】
【详解】(1)[1]汽车后视镜利用凸面镜对光线的发散作用,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会聚成像,可扩大观察范围。
(2)[2]由标志牌可知,此路段是66km,在此路段汽车行驶的速度不能超过100km/h,小汽车通过区间测试路段的最短时间
=0.66h
(3)[3]汽车接收到超声波信号的时间
t1=×0.6s=0.3s
汽车接收到超声波信号时,距测速仪
s1=v声t1=340m/s×0.3s=102m
21. 体积为30cm3,质量为178g的铜球,已知ρ铝=2.7×103kg/m3,ρ铜=8.9×103kg/m3,求:
(1)此球是否有空心?
(2)若有空心,空心部分体积多大?
(3)如果在其中空心部分注满铝,问注满铝后球的总质量是多少?
【答案】(1)空心的;(2)10cm3;(3)205g
【解析】
【详解】解:(1)由知道,质量为m=178g铜球的铜的体积为
所以此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体积
V空=V球﹣V铜=30cm3﹣20cm3=10cm3
(3)空心部分注满铝,则由知道,空心部分铝的质量为
m铝=ρ铝V空=2.7g/cm3×10cm3=27g
注满铝后球的总质量为
m总=m铝+m铜=27g+178g=205g
答:(1)此球是空心的;
(2)空心部分体积为10cm3;
(3)空心部分注满铝,注满铝后球的总质量是205g。次数
1
2
3
4
5
6
20°
30°
40°
50°
60°
70°
20°
30°
40°
50°
60°
70
02,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02,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6页。
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漯河市郾城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