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1月期末物理试题
展开(注:请在答题卷上答题)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4分)
1. 如图所示是河南省博物院的“贾湖骨笛”,它是世界上发现的年代最早、至今尚可演奏的乐器。演奏者吹奏骨笛时,笛声是_________振动产生的;按压不同的孔洞,可以改变笛声的_________(选填“音调”“响度”或“音色”)。
【答案】 ①. 空气柱 ②. 音调
【解析】
【详解】[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骨笛发出的声音,是骨笛内部空气柱振动产生的。
[2]用手指按住不同的孔,改变了骨笛内空气柱的长度,从而改变振动频率,改变声音的音调。
2. 周日,晓月和晓华骑双人自行车郊游,如图所示。在行驶的过程中,以地面为参照物,晓月是______的;若以晓华为参照物,晓月是______的。
【答案】 ①. 运动 ②. 静止
【解析】
【详解】[1]晓月骑在车子上,车子是行驶的,因此相对于地面位置发生了变化,晓月是运动的。
[2]晓月和晓华骑双人自行车郊游,晓月相对于晓华位置不变,晓月是静止的。
3. 常温下把干冰(固态二氧化碳)放入试管里,用气球套在试管口上,如图所示。会看到气球被充气越来越大,这是由于干冰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成了气体;过段时间,试管壁外结了一层霜,这层霜是空气中的水蒸气___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而形成的;试管壁外结霜的现象,说明干冰发生上述物态变化时需要___________(选填“吸”或“放”)热。
【答案】 ①. 升华 ②. 凝华 ③. 吸
【解析】
【详解】[1]干冰是固态的,变为水蒸气,是升华。
[2]霜是固态的,是水蒸气遇冷凝华形成的。
[3]干冰升华时,吸收大量的热量,水蒸气遇到低温,放热凝华成霜。
4. 如图所示,雾炮车利用大型鼓风机向空中喷射水雾,吸附空气中的PM2.5,若天气晴好,望向水雾可能会看到美丽的“彩虹”,这种现象在物理学上属于光的________现象,说明白光是________(填“单色光”或“复色光”)。
【答案】 ① 色散 ②. 复色光
【解析】
【详解】[1][2]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后,可以分解成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单色光,这是光的色散现象。“彩虹”的形成是光的色散现象,说明白光是复色光,是由多种单色光混合而成的。
5. 如图,是某地投放使用智能无人驾驶小巴车,它可以通过车上的摄像机和激光雷达识别道路状况。小巴车上的摄像机识别道路上的行人时,其镜头相当于一个________透镜,行人在摄像机感光元件上成倒立、缩小的________像。当小巴车靠近公交站牌时,站牌在摄像机感光元件上所成的像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①. 凸 ②. 实 ③. 变大
【解析】
【详解】[1][2]小巴车上的摄像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成像原理是当物距u>2f时,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3]凸透镜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因此小巴车靠近公交站牌时,站牌在感光元件上的像变大。
6. 甲、乙两物体的质量之比3∶2,体积之比2∶3,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_,若把甲物体截去 、乙物体截去则剩下的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_________。
【答案】 ①. 9∶4 ②. 9∶4
【解析】
【详解】[1]因为
V甲∶V乙=2∶3,m甲∶m乙=3∶2
由得
所以则甲、乙两物体的密度之比为9∶4。
[2]因为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与质量、体积无关,所以若把甲截去,把乙截去后,剩下部分的两物体密度之比仍为9∶4。
二、选择题(每题2分,共16分。注:7—12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3—14题有两个正确答案,全部选对得2分,只选1个且正确得1分,有错选的得0分。)
7. 如图是小丽给家人盛饭时的情景。关于情景中的数据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 )
A. 刚煮熟的米饭温度约为10℃B. 吃完一碗米饭用时约为1s
C. 碗口的直径约为12cmD. 空碗的质量约为10kg
【答案】C
【解析】
【详解】A.刚煮熟的米饭跟沸水的温度差不多,所以刚煮熟的米饭的温度约为100℃,故A不符合题意;
B.正常情况下,每个人吃完一碗饭所需的时间一般不同,吃完一碗米饭用时约为1s,时间太短了,不符合实际,故B不符合题意;
C.张开大拇指和中指,两端的距离长约20cm,而碗口的直径比其的一半长度略大,约为12cm,故C符合题意;
D.一个苹果的质量在200g左右,普通饭碗的质量与此差不多,在200g=0.2kg左右,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8. 如图所示,在8个完全相同的玻璃瓶中,灌入不同高度的水,仔细调节水的高度。用一根木棒敲击它们,发出声音的特性一定不同的是( )
A. 音调B. 响度C. 音色D. 音色和响度
【答案】A
【解析】
【详解】用一根木棒敲击它们,水越少越容易振动,则振动的频率越快,则音调越高,因此发出声音的特性一定不同的是音调。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9. 关于如图所示现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甲图中的电视遥控器是利用红外线工作的
B. 乙图中彩色显示器屏幕上排列着许多由红、绿、蓝组合而成的发光点
C. 丙图是水沸腾实验图像,沸腾过程中温度不变,但持续吸热
D. 丁图中在地球上和太空中敲响右边的音叉时,左侧泡沫塑料球都不会被弹起
【答案】D
【解析】
【详解】A.遥控器通过前面的二极管可以发出红外线,实现无线遥控,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彩色显示器屏幕各种颜色是由色光的三原色红、绿,蓝组成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水沸腾过程中继续吸热,但温度保持不变,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声音能够在空气中传播,左侧泡沫塑料球被弹起;在太空中敲响右边的音叉时,真空不能传声,则左侧泡沫塑料球不会被弹起;故D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10. “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的《中国诗词大会》,深受观众的青睐。下列对古诗文中涉及的热现象解释正确的是( )
A. “斜月沉沉藏海雾”——雾的形成是汽化吸热
B.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霜的形成是凝固放热
C. “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雾凇的形成是凝华放热
D. “已是悬崖百丈冰”——冰的形成是凝固吸热
【答案】C
【解析】
【详解】A.雾是由水蒸气液化形成的,需要放热,故A错误;
B.霜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需要放热,故B错误;
C.雾凇是由水蒸气凝华形成的,需要放热,故C正确;
D.冰是由液态水凝固形成的,需要放热,故D错误。
故选C。
11. 关于如图所示的光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 图甲中,是街头路口的反光镜,它是凸面镜
B. 图乙中,彩虹是光的色散形成的
C. 图丙中,发生漫反射时,有些光线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 图丁中,是显微镜的结构示意图,它的目镜和物镜的作用都相当于凸透镜
【答案】C
【解析】
【详解】A.凸面镜成正立缩小的虚像,可以用于扩大视野。街头路口的反光镜是凸面镜,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
B.天空中的彩虹属于光的色散现象,原理是光的折射,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都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
D.显微镜的目镜相当于放大镜,物镜相当于投影仪镜头,放大镜和投影仪镜头都是凸透镜,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C。
12. 如图是近视眼及其矫正的光路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近视眼的成像原理和小孔成像的原理相同
B. 近视眼看远处的物体,像成于视网膜前
C. 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
D. 为预防近视,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25cm左右
【答案】A
【解析】
【详解】A.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凸透镜,眼睛成像利用了凸透镜的成像原理,而小孔成像利用光的直线传播,二者原理不同,故A错误,符合题意;
B.近视眼晶状体折光能力强或眼球前后径过长,看不清远处的物体,远处物体的像成于视网膜前,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
C.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可以使光线延后成像,正好成在视网膜上,近视眼用凹透镜矫正,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
D.为预防近视,应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读写时眼睛与书本的距离应保持在25cm左右,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
故选A。
13. 两个规格相同的瓶子分别盛有不同的液体,然后分别放在已经调平的天平两端的托盘上,天平恰好能再次平衡,如图所示。则( )
A. 甲瓶内的液体质量较大B. 甲、乙质量一样大
C. 甲瓶内的液体密度较大D. 乙瓶内的液体密度较大
【答案】BD
【解析】
【详解】AB.原来天平的横梁已平衡,放上装有液体的两瓶子后,天平恰好能再次平衡,则左盘中物体的质量等于右盘中物体的质量,即两个瓶子和瓶中液体的总质量相同,因为两个瓶子规格相同(两瓶子的质量相同),所以甲瓶内液体的质量等于乙瓶内液体的质量,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
CD.由图可知,甲瓶液体的体积大于乙瓶液体的体积,因甲、乙两瓶内液体质量相等,由可知,甲瓶液体的密度小于乙瓶液体密度,故D符合题意,C不符合题意。
故选BD。
14. 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做“水的体积随温度变化”的实验时,得到如图所示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 )
A. 0~4℃水遵循“热缩冷胀”
B. 4~8℃时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
C. 4℃时水的密度最大
D. 水的密度总是
【答案】AC
【解析】
【详解】A.由图像可知,水的质量不变,0~4℃水的体积减小,遵循“热缩冷胀”,故A符合题意;
B.由图可知,水从4℃到8℃,随着水的温度升高其体积膨胀,在4℃时水的体积最小,在水的质量不变时,根据密度公式得出,4~8℃时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B不符合题意;
C.在4℃时水的体积最小,在水的质量不变时,根据密度公式可知此时水密度最大,,故C符合题意;
D.0~4℃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变大,4~8℃时水的密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C。
三、作图题(每题2分,共4分)
15. 冰墩墩是2022年北京冬奥会吉祥物。请在图中画出A点在平面镜中的像,并画出眼睛B通过平面镜“看见”A点的光路图。
【答案】
【解析】
【详解】在平面镜的另一侧作出点A的对称点A',即为A在平面镜中的像;连接像点与眼睛B点与镜面相交于一点O,即为入射点,连接AO、OB,则AO是入射光线,OB为反射光线,如图所示:
16. 如图所示,一束光射向凸透镜,请画出该光经过凸透镜、凹透镜的折射光路。
【答案】
【解析】
【详解】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平行于主光轴,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凹透镜折射后,折射光线的反向延长线过凹透镜的虚焦点,如图所示:
四、实验探究题(第17题4分,第18题9分,第19题6分,共19分)
17. 小亮在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一牧硬币放在一个没有水的碗里,把碗放在桌子上并慢慢向远处推移,直到眼睛刚好看不到硬币为止。保持头部不动,缓缓地向碗中倒水,倒着、倒着,怪事出现了,小亮又重新看到碗底的硬币。
(1)倒入一些水后看到的是因为光的折射,硬币在水中所成的像,请你判断硬币所成的像比硬币实际的位置 _____(选填“高”或“低”);
(2)小亮想用作图方法说明这个结论,如图所示的四幅光路图中正确的是 _____。
【答案】 ① 高 ②. B
【解析】
【详解】(1)[1]水中硬币反射的光自水中射入空气中时,向水面偏折,这些光射入人眼中,人逆着光线看去就产生了看见硬币的视觉。因此,看到的硬币的位置比真实位置要高。
(2)[2]硬币反射的光自水中射入空气,发生折射时,折射角大于入射角。故ACD错误,B正确。
故选B。
18. 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甲,把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摆放在光具座上,并将蜡烛烛焰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凸透镜的主光轴上,目的是使像成在__________;
(2)按要求进行观察和测量,并将部分观测情况记录在下列表中:
①凸透镜焦距__________cm;
②当物距时,像距__________cm;
③当物距时,像性质是__________;
(3)当蜡烛通过凸透镜成清晰的实像时,用白纸将凸透镜挡住一半,则它成的像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成完整的像。
(4)甲图实验中,董宇辉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如果仅将图中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发现光屏上仍能观察到烛焰清晰的像。这是因为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__________的;
(5)甲图实验中,当蜡烛变短时,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向__________(选填“上”或“下”)移动。
(6)甲图实验中,光屏上已经得到烛焰清晰的像,董宇辉不小心用手指的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则光屏上会出现__________(选填“指尖的像”、“指尖的影子”或“完整烛焰的像”)。
(7)如图乙是航天员王亚平太空授课制作水球时呈现的情景,假设她稍向后远离水球,则她在球中所成的像将__________(“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 ①. 光屏中央 ②. 15 ③. 60 ④. 正立、放大、虚像 ⑤. 能 ⑥. 可逆 ⑦. 上 ⑧. 完整烛焰的像 ⑨. 变小
【解析】
【详解】(1)[1]将蜡烛烛焰、凸透镜中心和光屏中央调到同一高度,目的是使像成在光屏中央。
(2)①[2] 观察表格中数据,当物距为30cm时,像距也为30cm,可知,此时蜡烛在2倍焦距处,因此该凸透镜额焦距f=15cm。
②[3] 观察表格数据,当物距为60cm时,像距为20cm,根据光的折射中光路可逆可知,当物距为20cm时,像距为60cm。
③[4]当物距为10cm,物距小于一倍焦距,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可知,此时成正立、放大的虚像。
(3)[5]凸透镜成实像时,所有透过透镜的光会聚到光屏上成像,用白纸将凸透镜挡住一半,整个物体发出的光虽有一部分被挡住,但总会有一部分光通过另一部分凸透镜而会聚成像,因此,像与原来相同,仍然完整。
(4)[6]保持凸透镜在光具座上的位置不动,将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互换 ,互换后物距应是大于一倍焦距而小于两倍焦距,成的是倒立放大的实像,在光屏上像是清 晰的,由此可知,在光的折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
(5)[7]由于凸透镜成实像时是倒立的,因此蜡烛变短时,烛焰在光屏上的像会向上移动。
(6)[8]用手指的指尖触摸到了凸透镜,手指遮挡部分入射光线,折射光线变少,其它光线的折射情况不变,所以只能使像变暗淡一些,不能改变像的大小,故像是完整的。
(7)[9]图中成倒立的像,说明此时成实像。当王亚平稍向后远离水球,则物距变大,根据凸透镜成实像时的规律(物远像近像变小)可知,她在球中所成的像变小。
19. 小聪利用注射器、天平(带砝码)测量酒精的密度。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游码调至标尺左端零刻度线处,指针位置如图甲所示,应将平衡螺母向______移动,使天平横梁平衡;
(2)用注射器抽取适量酒精,体积如图乙所示为______mL,将装有酒精的注射器放到天平上,测得注射器和酒精的总质量为28g;
(3)用注射器继续抽取酒精至20mL处,再将注射器放到天平上,测得注射器和酒精的总质量如图丙所示为______g,测得酒精的密度为______g/cm3;
(4)若第2次使用注射器抽取的酒精中混有气泡,则测得的酒精密度值______(选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5)本实验使用注射器的优点是____________(写出一条即可)。
【答案】 ①. 右 ②. 10 ③. 35.8 ④. 0.78 ⑤. 偏小 ⑥. 取样准确(或便于操作、便于测量、减小误差等)
【解析】
【详解】(1)[1]由图甲可知,指针偏左,说明左边重右边轻,应将平衡螺母向轻些的右边调节,使天平横梁平衡。
(2)[2]由图乙可知,注射器分度值为2mL,液柱所在位置的示数为10 mL。
(3)[3][4]由图丙可知,砝码质量35g,标尺分度值为0.2g,游码所在位置的示数为0.8g,所以注射器和酒精的总质量为
依题意用注射器抽取10 mL酒精,注射器和酒精的总质量为28g,用注射器继续抽取酒精至20mL处,注射器和酒精的总质量为35.8g,由此可知,10mL=10cm3酒精的质量为
由可知,酒精的密度为
(4)[5]若第2次使用注射器抽取的酒精中混有气泡,则用针管抽出来的酒精体积偏大,由可知,测得的酒精密度偏小。
(5)[6]量筒不能放在天平上测质量,容易倾倒,使用注射器取样准确,便于操作和测量等优点。
五、综合应用题(第20题8分,第21题9分,共17分)
20. 如图甲为某地距离传感器发出和接收超声波检测汽车速度的示意图。
(1)已知超声波的速度 340m/s,某次检测车速时,传感器发出至接收超声波信号用了 0.4s,超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多少米?
(2)遵守交通规则是每个公民的自觉行为,为了他人的安全同时也能保障自己的安全。从标志牌上看,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威海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少需用多长时间才能到达威海。
【答案】(1)68m;(2)0.75h
【解析】
【详解】解:(1)根据公式 可得,超声波信号遇到汽车时,传感器发出至接收超声波信号用了0.4s,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
(2)由标志牌可知,从标志牌到威海的距离是45km,该路段限速为60km/h,根据公式 可得,从标志牌到威海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少需用时
答:(1)汽车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是68m;
(2)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标志牌到威海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少需用0.75h才能到达威海。
21. 小华家的晒谷场上有一堆稻谷,体积为,为了估测这堆稻谷的质量,他用一只空桶平平地装满一桶稻谷,测得桶中的稻谷的质量为10.8kg,再用这只桶装满一桶水,测得桶中水的质量为9kg,。求:
(1)桶的容积是多少?
(2)稻谷的密度是多少?(保留小数点后两位小数)
(3)这堆稻谷的总质量约为多少吨?
【答案】(1);(2);(3)0.54t
【解析】
【详解】解:(1)根据可得,桶的容积为
(2)桶中稻谷的体积为
稻谷的密度
(3)这堆稻谷的总质量
。
答:(1)该桶的容积为;
(2)这堆稻谷的密度为;
(3)这堆稻谷的总质量为0.54t。实验序号
物距
像距
像的性质
1
60
20
倒立、缩小、实像
2
30
30
倒立、等大、实像
3
20
4
10
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2022-2023学年八年级下学期7月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共10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2022-2023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物理试题(含答案),共27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 这是一份河南省驻马店市汝南县2021-2022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物理试题,共14页。试卷主要包含了填空题,选择题,作图题,实验探究题,综合应用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