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编选择性必修第十五单元文化交流与传播课题50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生用书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编选择性必修第十五单元文化交流与传播课题50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生用书01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编选择性必修第十五单元文化交流与传播课题50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生用书02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编选择性必修第十五单元文化交流与传播课题50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生用书03
    还剩8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编选择性必修第十五单元文化交流与传播课题50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生用书

    展开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编选择性必修第十五单元文化交流与传播课题50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生用书,共11页。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知识点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1)中华文明多元起源
    ①________、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辽河流域和北方草原、四川盆地、青藏高原、天山南北,都是孕育中华文明的摇篮。
    ②中原华夏族率先成为核心,并向四周辐射,推动着________中华文化的形成。
    (2)中华文化的奠基:“________”局面,成为后世思想文化发展的源头。
    (3)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①秦汉:秦始皇推崇法家学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尊崇儒术。
    ②魏晋至隋唐:玄学盛行;佛学繁荣,儒学得到创新与发展。
    ③宋元:朱熹强调“________”,提倡“格物致知”。
    ④明清: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倡导________。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
    (1)中华文化重视以人为本;人本思想体现到政治伦理上就是民本思想。
    (2)中华文化崇尚天人合一、道法自然;中华文化提倡爱国,追求家国情怀;中华文化崇德尚贤,推崇天下为公。
    (3)中华文化崇尚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中华文化主张________。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和价值
    (1)特点:本土性;多样性;包容性;凝聚性;连续性。
    (2)价值
    ①是中华民族发展的内在思想源泉和精神动力。
    ②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
    ③维护着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着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________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
    知识点二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1.中华文化在交流中发展
    (1)佛教文化的传入
    ①对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逻辑思维、语言词汇、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方面产生了深刻影响。
    ②佛教文化宣扬的因果轮回、消极避世等也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2)近代西方文化的传入
    ①明末:意大利人________等带来天文、地理、数学等方面的新知识,《几何原本》《泰西水法》等西方科学著作相继被译介到中国。
    ②17世纪:清政府任命来自欧洲的________、南怀仁等人主持钦天监工作,并招揽数学、医学、天文等方面的人才来到中国。
    ③鸦片战争后:林则徐、魏源主张学习西方,提出“________________”。
    ④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李大钊等主张吸收民主与科学的思想。
    ⑤新文化运动后期:陈独秀、李大钊接受了________;五四运动大大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中华文化对世界的影响
    (1)汉字的影响: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已传入________、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各国又在汉字基础上,创造出本国的文字。
    (2)儒学的影响:隋唐以后,朝鲜、日本等国的各级学校把________作为教科书,儒学成为官学。
    (3)佛教的传播:约4世纪以后,佛教经中国传入朝鲜、日本等国,各国佛教得到发展。
    (4)政治制度的影响:朝鲜的政治制度基本模仿中国;7世纪,日本以唐制为蓝本进行________;越南的科举制度与中国基本一样。
    (5)四大发明的影响
    ①8世纪以后,________经阿拉伯人传入中亚、西亚及欧洲。
    ②大约在13世纪,火药经阿拉伯人传入欧洲。
    ③指南针的使用推动了________的到来。
    ④继中国发明活字印刷术后,欧洲人也造出了自己的活字印刷机,推动了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
    (6)移民与文化的传播
    ①14世纪末:中国先进的生产技术和思想文化逐渐在琉球传播。
    ②15世纪:大批华侨移居东南亚,在当地传播中华文化;____________的壮举,扩大和加深了中华文化的影响。
    (7)中华文化在欧洲的传播:16~18世纪,中华文化在欧洲得到传播并引起热烈反响,形成“________”。
    1.知识延伸——中华传统文化
    中华传统文化是指1840年鸦片战争以前的中华文化,是在长期历史积淀中逐渐形成的、为全民族大多数人所认同的思想和行为方式上的心理和行为习惯,是民族历史上道德传承、各种文化思想、精神观念形态的总体。中华传统文化经历了有巢氏、夏朝等时代之后绵延发展至今。中华传统文化主要由儒、佛、道三家文化为主流组成。在儒、佛、道三家文化基础上派生出的各种艺术(如绘画、雕塑、书法、戏剧等)是其具体表现形式。
    2.学习情境——多元一体的意识形成
    《北史》载:“(北)魏之先,出自黄帝轩辕氏。”《辽史》载:“炎帝氏、黄帝氏子孙众多……辽本炎帝之后。”
    思考:史料中少数民族政权寻根的现象说明了什么?
    试答:

    3.思维拓展——中华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中,儒家思想兼容别派学说的大发展
    (1)战国时期的荀子,将儒家和法家相结合,提出礼法并施、以礼教为主的主张。
    (2)西汉的董仲舒,将儒家思想与道、法、阴阳等各家学说相糅合,提出了新儒学。
    (3)宋明时期的朱熹和王守仁等人,将儒家思想与佛道思想相融合,提出并发展了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将儒学发展到哲学化阶段。
    4.概念阐释——西学东渐
    西学东渐是指西方学术思想在中国传播的历史过程,通常是指在明末清初以及晚清民初两个时期,欧洲学术思想的传入。
    5.学术情境——东亚文化圈的形成
    东亚文化圈,在古代是以中国为主,包括了朝鲜、日本、越南等地。其主要特征包括汉字表达的文化模式、以儒学为主的政治思想和伦理制度、中国佛教和至唐朝臻于完善的律令制度。先秦至魏晋南北朝是东亚文化圈的形成时期,隋唐是兴盛期,宋元明是发展期,清朝是瓦解期。1840年以后,东亚文化圈分崩离析,以西方为主导的文化发展趋势逐渐形成。
    思考:东亚文化圈的形成说明了什么?
    试答:

    6.知识图示——古代中国四大发明外传欧洲
    7.体系构建——中华文化的发展历程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探究点 博大精深 辐射传播——中华文化的内涵与交流互鉴
    时空观念——西学的传入与西学东渐

    核心结论:近代“西学东渐”
    史料实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与价值
    史料一 儒学是中华文化的正统、华夏文明的象征或代表。但是中华文化不限于儒家思想,还有法、道、墨、兵、农诸家和先后从外部传来的各宗各派的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思想文化。儒家思想传到后来也不再是孔学“原儒”,而是吸收了许多别的思想,于是有“道并行而不悖”“外儒内法”等种种说辞。中华原典强调“夷不乱华,裔不谋夏”和“以华变夷”,但是“华夏”本身所具有的自信和大气魄——华者光彩,夏者大也;华夏合一,即“辉煌而宏伟”,而且居于“天下”中心,使她能够如大海之收纳百川,吸收、融合甚至同化各种外来文化而不失自我。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史料二 在构建世界文明新秩序的过程中,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无疑是一种不可或缺的文化资源,必定能发挥不可替代的积极作用。它蕴含了中国古代优秀的思想理念,倡导了合理的人生价值观,培育了积极的人格境界论,体现了健康向上的民族文化精神。具有这样优秀品质的文化,必会受到世界的普遍关注,得到越来越多人的欢迎,被当今各国思想家、政治家以及社会大众引以为学习和借鉴的对象。优秀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帮助国人认识祖国历史文化传统的价值,树立民族自尊心,培育民族精神,还可为中华文明融入世界、走向世界,提供强大有力的精神支撑。
    ——摘编自张造群《优秀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的重要根基》
    【探究】
    (1)根据史料一,概括中华文化的特征。
    试答:

    (2)根据史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的看法。
    试答:

    【通法悟道】
    历史解释——中华文化的内涵与特点
    (1)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内涵
    ①核心理念:以人为本、仁者爱人、天人合一、道法自然、崇德尚贤、自强不息等。《周易》所强调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华民族精神的集中体现;崇尚和谐统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最高价值原则;“中庸”既是思想方法、原则,又是修养境界。
    ②内在修养:重视道德修养,轻视对外在客观规律的探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价值指向。
    ③传统美德: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家国情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崇德向善、见贤思齐的社会风尚,孝悌忠信、礼义廉耻的荣辱观念,以及自强不息、敬业乐群、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老爱亲等中华传统美德。
    ④人文精神:讲求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处世方法,文以载道、以文化人的教化理念,形神皆备、情景交融的美学追求,勤俭节约、和谐向善的生活理念,以及独特的文学艺术、科学技术、人文学术等。
    (2)中华传统文化的特点
    开放探究——中华文化的世界意义
    史料
    【史料导读】 史料选取不同时期,不同国家翻译家所翻译的中国传统文化作品,展示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世界意义,要求探究中华文化的外传对欧洲启蒙运动的影响。
    【探究】
    有学者认为,中国文化的外传对欧洲启蒙运动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请简要论述这一观点。
    试答:


    唯物史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意义
    (1)丰富世界文明的内涵,促进文明的多元发展。中华文化的连续性、独特性,丰富了世界文化的内涵。中国传统文化的包容性、开放性、融合性特质使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多元格局下保持文化自信。中华传统文化发展至今依旧保持鲜活的创造力和强大的生命力,为世界文化多样化发展贡献中国力量。
    (2)辐射其他国家,推动文明的交流互鉴。汉字、儒家思想、律令制度、佛教等辐射传播,影响了肘腋之内东亚各地的物质文明和精神生活。中华文化不仅惠及东亚文化圈,而且对包括欧洲在内的其他世界文化也影响甚巨。16世纪之前中国的科学技术一直走在世界的前列,中国的物质文明推动了欧洲的文艺复兴和近代化。
    (3)助力世界难题的解决,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中国传统文化对于自然、社会和人生问题的看法,能给我们提供有价值的理念和思路,启发人们用中国思维方式和人生智慧去解决人类的共同难题。
    家国情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
    (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向心力、凝聚力。
    (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战胜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动力,中华文化中的刚健自强精神长期以来一直激励着中华民族自强不息、求真务实。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调节人与自然关系的行为准则,它指导着人们合理地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及各种人际关系。
    (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治国理政、安邦济世的思想资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丰富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教化思想、道德理念等,可以为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提供有益启迪。
    (5)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现代社会转型中发挥着重建社会道德观和价值观的突出作用,传统文化所提供的生活规范、德行价值以及文化归属感,起着其他文化要素所不能替代的作用。
    (6)中华传统文化蕴含的义利观和诚实守信的价值观有助于提高市场主体的道德修养,培育良性的市场经济契约精神。
    命题溯源·聚焦高考
    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
    [示例] [2021·八省联考重庆卷]明末,传教士利玛窦在给西方人介绍中国时说:“中国人中也有德高望重之士著书立说,但多为伦理方面的,并非科学的著述,而是根据《四书》中的名言发挥申述。此书尤受儒者重视,日夜手不释卷。该书体积并不很大,较西塞罗的《书信集》还小,但注释它的书籍却汗牛充栋。”利玛窦这段话的核心是( )
    A.感叹中国饱学之士众多
    B.阐述中国古代学术的特点
    C.赞扬中国传统文化繁荣
    D.倡导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
    [解题流程]
    [答案]
    [演练1] 命题点:战国中期发现的大型墓葬
    [2022·新高考北京卷,1]近年,考古工作者在江西国字山发现了战国中期的大型墓葬。该墓葬具有突出的越文化特征,同时又有楚文化和江淮文化等文化因素,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此考古发现( )
    A.印证了“春秋五霸”的政治格局
    B.反映了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
    C.证明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
    D.说明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已经建立
    [演练2] 命题点:道家思想的政治理念
    [2022·全国甲卷,24]汉晋时期有多种文本记载,帝尧之时,“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有老者“击壤”而戏,围观者称颂帝尧。老者歌云:“吾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帝何德于我哉!”上述记载所体现的政治理念最接近( )
    A.孔子 B.老子
    C.韩非 D.墨子
    [演练3] 命题点: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和学术下移到民间
    [2021·湖北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春秋战国时期,教育和学术下移到民间,如庄子所言“道术将为天下裂”,之后渐有思想解放的局面。“道术”在当时分化为( )
    A.分封制度 B.诸子百家
    C.礼乐制度 D.三纲五常
    [演练4] 命题点:王夫之的思想主张
    [2021·浙江6月高考,7]清初思想巨人王夫之在“气一元论”唯物论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他强调( )
    A.“心外无理”
    B.“宇宙便是吾心”
    C.“人是万物的尺度”
    D.“天地之化日新”
    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
    1.命题点:中华优秀文化的内涵
    [2023·重庆市高三月考]夸父逐日、女娲补天、精卫填海、大禹治水、共工撞不周山、后羿射九日等中国远古神话故事共同反映了中华先民( )
    A.原始的天人感应理念
    B.与自然抗争的不屈精神
    C.丰富的宗教思想观念
    D.已萌发最早的民本思想
    2.命题点:唐代中华文化的特点
    [2023·榆林市二模]景教是基督教教派之一。据文献记载,景教在唐初传入中国,一度兴盛于长安。下图所示为北京房山“十字寺”(景教教堂遗址)唐代石碑碑首图案的拓片,纹样相似的饰物在全国各地多有出土。由此可知,唐代( )
    A.政府奉行开明的文化政策
    B.外来宗教中国化速度加快
    C.百姓对西方宗教颇为青睐
    D.长安成为世界性交通枢纽
    3.命题点:博大精深的儒家文化
    [2023·华大新高考联盟名校高三押题卷]孔子的思想影响深远。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也有康有为的孔子;有“黜周王鲁”“素王改制”的汉儒公羊学的孔子,也有“人心惟危,道心惟微”的宋明理学的孔子。这反映了( )
    A.儒学的地位不断巩固
    B.孔子思想具有时代性
    C.市民阶层的价值取向
    D.中华文化的多元共存
    4.命题点:中华文化的传播
    公元九世纪初,日本高僧空海随遣唐使到中国学习佛法,期间经常研习王羲之、颜真卿书法(见图1)的笔法。回到日本后,空海积极发展日本的书法(见图2)并开创日本书法理论的先河。分析材料可知,空海的重要贡献是( )
    A.促进中华文化在日本传播
    B.使佛教文化从此传入日本
    C.开启了中日政治交往历程
    D.将日本先进文化带到中国
    课题50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必备知识·自主排查
    2.提示:说明北魏和辽与汉族都是同样的祖先,体现出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认同感。
    5.提示:中华文化在古代不断向外辐射和传播。
    知识点一
    1.(1)黄河流域 多元一体 (2)百家争鸣 (3)存天理,灭人欲 经世致用
    2.(3)和而不同
    3.(2)治国理政
    知识点二
    1.(2)利玛窦 汤若望 师夷之长技以制夷 马克思主义
    2.(1)朝鲜半岛 (2)儒学经典 (4)大化改新 (5)造纸术 大航海时代 (6)郑和下西洋 (7)中国热
    关键能力·素养提升
    探究点
    2.[提示] (1)特征:中华文化以儒家思想为主流,具有包容性和变通性。
    (2)看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帮助国人培育积极的人生价值观,认识祖国历史文化传统的价值,树立民族自尊心,培育民族精神;维护中国团结统一的政治局面,维系统一多民族的大家庭,推动中国社会的发展进步,为治国理政和道德建设提供了有益借鉴;可以为各国思想家、政治家以及社会大众提供学习和借鉴。
    4.[提示] 这种观点具有一定的合理性。17~18世纪,随着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力量逐步壮大,他们开始在思想领域反对封建思想的束缚,特别是中国儒家文化,让欧洲启蒙思想者们眼界大开,他们吸取中国文化的精神,开拓自己的思想,坚定了反对宗教蒙昧和封建王权的决心。如儒家倡导的尊重个人价值与欧洲的启蒙思想相契合。中国的科举制度,遵循“学而优则仕”的原则对欧洲影响至深。新兴资产阶级力量不断壮大,要求在政治上摆脱封建专制压迫,废除封建贵族世袭制度,追求政治民主、权利平等和个人自由。儒家学说对欧洲的启蒙运动有一定的影响和促进作用,成为了欧洲资本主义社会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强大的精神动力。
    命题溯源·聚焦高考
    真题引领——在体验中品悟真谛
    [示例] 答案:B
    [演练1] 解析:“多元”指中华民族起源的多元,“一体”指中华民族共同体,该战国时期的墓葬具有越、楚和江淮文化等多种文化因素交融共存,其墓葬形制也与中原墓葬有相似之处,反映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故选B项;“春秋五霸”是春秋时期相继称霸主的五个诸侯,主流说法为齐桓公、宋襄公、晋文公、秦穆公、楚庄王,与材料无关,排除A项;没有比较,无法得出“中原率先成为中华文明核心”的结论,排除C项;秦朝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排除D项。
    答案:B
    [演练2] 解析:据材料“天下太和,百姓无事”“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凿井而饮,耕地而食”可知,这与道家无为而治、顺其自然的政治理念最接近,故B项正确;孔子在政治上主张以德治国,与材料主旨不符,故A项排除;韩非在政治上主张实行法治、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与材料主旨不符,故C项排除;墨子在政治上主张“尚贤”“非攻”,与材料主旨不符,故D项排除。
    答案:B
    [演练3] 解析:根据学术下移,以及春秋时期可得出这是百家争鸣的局面,因此“道术”在当时分化为了诸子百家的思想,B项正确;A、C项当时已经存在,排除;D项是汉代出现的,排除D。
    答案:B
    [演练4] 解析:王夫之提出了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强调“天地之化日新”(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故选D项;明代王守仁提出“心外无物,心外无事,心外无理”,排除A项;南宋陆九渊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排除B项;普罗泰格拉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主张是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排除C项。
    答案:D
    创新应用——在训练中提升能力
    1.解析:夸父追逐太阳,防止毒辣的太阳灼伤人民和庄稼、女娲填补天空的漏洞,避免了人民遭受灾难、精卫衔木石填海、后羿射日拯救面临灾难的人间,这些故事均体现了先民与自然抗争的不屈精神,故选B项;天人感应指天意与人事的交感相应。认为天能影响人事、预示灾祥,人的行为也能感应上天,上述故事中未体现天意和人意的交感相应,排除A项;夸父、女娲、精卫等都属于上古时期的传说人物,不属于宗教范畴,排除C项;民本思想是表现为统治者对百姓的爱护,女娲等人不是统治者,排除D项。
    答案:B
    2.解析:由材料“景教在唐初传入中国,一度兴盛于长安”“纹样相似的饰物在全国各地多有出土”可知景教作为外来宗教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说明唐朝奉行开明的文化政策,故选A项;材料无法说明景教与中国文化的融合发展,不能体现出景教的中国化,排除B项;材料中没有中国百姓对外来宗教的态度,排除C项;“世界性交通枢纽”表述夸大了史实,排除D项。
    答案:A
    3.解析:材料反映了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孔子形象,B项正确;A、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可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同一个人物孔子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并非多元的文化形成共存,排除D。
    答案:B
    4.解析:根据题干内容可知,日本高僧空海在中国游学期间学习了王羲之、颜真卿书法的笔法,回到日本之后,他“积极发展日本的书法”,并开创了“日本书法理论的先河”,使得中华文化在日本得到了传播,故选A项;题干内容着重叙述的是空海将中国的书法艺术传播到了日本,并没有涉及佛教的传播,并且,在鉴真东渡日本之后,就已经将佛教传入了日本,排除B项;题干所述内容涉及的是中日两国之间文化的交流,并没有涉及“政治”层面,排除C项;题干内容述及的是空海将中国文化传播到了日本,排除D项。
    答案:A
    时间
    国籍
    翻译家
    翻译作品
    1658年
    意大利
    卫匡国
    (传教士)
    《中国上古史》(首次向西方介绍了《易经》及其卦图)
    1687年
    比利时
    柏应理
    (汉学家)
    《大学》《中庸》《论语》
    1689~
    1759年
    法国
    宋君荣
    (传教士)
    《诗经》《书经》《礼记》《易经》
    1788~
    1832年
    法国
    雷慕沙
    (汉学家)
    《中庸》(1817)《玉娇梨》(1826)《法显撰佛国记》
    1797~
    1873年
    法国
    儒莲
    (汉学家)
    《孟子》《大唐西域记》《太上感应篇》《道德经》《赵氏孤儿》《平山冷燕》《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
    相关试卷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课题12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学生用书: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四单元明清中国版图的奠定与面临的挑战课题12明至清中叶的经济与文化学生用书,共11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课题10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学生用书: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三单元辽宋夏金多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课题10辽宋夏金元的文化学生用书,共10页。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课题7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学生用书: 这是一份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一编中国古代史第二单元三国两晋南北朝的民族交融与隋唐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发展课题7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学生用书,共10页。

    • 精品推荐
    • 所属专辑

    免费资料下载额度不足,请先充值

    每充值一元即可获得5份免费资料下载额度

    今日免费资料下载份数已用完,请明天再来。

    充值学贝或者加入云校通,全网资料任意下。

    提示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 10 份资料 (今日还可下载 0 份),请取消部分资料后重试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为试用账号,试用账号每位老师每日最多可下载10份资料,您的当日额度已用完,请明天再来,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您所在的“深圳市第一中学”云校通余额已不足,请提醒校管理员续费或选择从个人账户扣费下载。

    重新选择
    明天再来
    个人账户下载
    下载确认
    您当前为教习网VIP用户,下载已享8.5折优惠
    您当前为云校通用户,下载免费
    下载需要:
    本次下载:免费
    账户余额:0 学贝
    首次下载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立即下载
    即将下载:资料
    资料售价:学贝 账户剩余:学贝
    选择教习网的4大理由
    • 更专业
      地区版本全覆盖, 同步最新教材, 公开课⾸选;1200+名校合作, 5600+⼀线名师供稿
    • 更丰富
      涵盖课件/教案/试卷/素材等各种教学资源;900万+优选资源 ⽇更新5000+
    • 更便捷
      课件/教案/试卷配套, 打包下载;手机/电脑随时随地浏览;⽆⽔印, 下载即可⽤
    • 真低价
      超⾼性价⽐, 让优质资源普惠更多师⽣
    VIP权益介绍
    • 充值学贝下载 本单免费 90%的用户选择
    • 扫码直接下载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充值到账1学贝=0.1元
      0学贝
      本次充值学贝
      0学贝
      VIP充值赠送
      0学贝
      下载消耗
      0学贝
      资料原价
      100学贝
      VIP下载优惠
      0学贝
      0学贝
      下载后剩余学贝永久有效
      0学贝
      • 微信
      • 支付宝
      支付:¥
      元开通VIP,立享充值加送10%学贝及全站85折下载
      您当前为VIP用户,已享全站下载85折优惠,充值学贝可获10%赠送
      扫码支付0直接下载
      • 微信
      • 支付宝
      微信扫码支付
      充值学贝下载,立省60% 充值学贝下载,本次下载免费
        下载成功

        Ctrl + Shift + J 查看文件保存位置

        若下载不成功,可重新下载,或查看 资料下载帮助

        本资源来自成套资源

        更多精品资料

        正在打包资料,请稍候…

        预计需要约10秒钟,请勿关闭页面

        服务器繁忙,打包失败

        请联系右侧的在线客服解决

        单次下载文件已超2GB,请分批下载

        请单份下载或分批下载

        支付后60天内可免费重复下载

        我知道了
        正在提交订单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下载确认

        下载需要:0 张下载券

        账户可用:0 张下载券

        立即下载
        使用学贝下载
        账户可用下载券不足,请取消部分资料或者使用学贝继续下载 学贝支付

        如何免费获得下载券?

        加入教习网教师福利群,群内会不定期免费赠送下载券及各种教学资源, 立即入群

        即将下载

        2024版新教材高考历史全程一轮总复习第四编选择性必修第十五单元文化交流与传播课题50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学生用书
        该资料来自成套资源,打包下载更省心 该专辑正在参与特惠活动,低至4折起
        [共10份]
        浏览全套
          立即下载(共1份)
          返回
          顶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