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剩12页未读,
继续阅读
2023-2024学年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7章《能量的释放与呼吸》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
展开
这是一份2023-2024学年苏科版七年级上册生物第7章《能量的释放与呼吸》单元检测卷(含答案解析),共15页。
七年级上册生物单元检测卷第7章《能量的释放与呼吸》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注意事项:1.试卷满分:60分,考试时间:45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计40分)1.下图所示是探究绿色植物生命活动的几个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一瓶中若换成煮熟的种子,蜡烛不熄灭,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B.图二中塑料袋上出现了水珠,这些水珠并不是全部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C.图三试管里收集的气体可以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图四叶片a经酒精脱色、滴加碘液后观察,见光部分变成蓝色2.如图甲、乙两瓶中分别装有等量的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加盖并放在温暖的地方24小时后,将燃烧的蜡烛同时放入两瓶中,结果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乙瓶中的蜡烛继续燃烧。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种子的呼吸作用( ) A.消耗能量B.消耗氧气C.分解有机物D.消耗二氧化碳3.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通过实验人员的呼气和吸气及对装置的相应操作,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吸入气体时,应捏住甲瓶橡皮管,松开乙瓶橡皮管B.甲瓶中的液体是清水,乙瓶中液体是等量澄清石灰水C.甲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导致的D.实验现象是乙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4.将新鲜菠菜叶放在黑色塑料袋中并扎紧袋口,放置在黑暗处一整夜后,袋内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得浑浊,其中的原因是菠菜叶进行呼吸作用()A.产生了二氧化碳B.消耗了氧气C.产生了氧气D.消耗了二氧化碳5.没有晒干又堆放过久的玉米会发热,与玉米堆产热直接相关的生理作用是( )A.蒸腾作用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净化作用6.为了“探究种子的呼吸作用”,分别向甲、乙两个保温瓶(如图所示)中装入等量萌发或煮熟晾干的种子,一段时间后,测量甲、乙两个保温瓶内的温度,发现甲瓶内温度明显高于乙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为一组对照实验B.乙保温瓶内装的是萌发的种子C.保温瓶内温度升高是因为种子的呼吸作用D.种子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7.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 )A.糖类 B.蛋白质 C.氧气 D.能量8.植物开花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下列物质能直接为其提供能量的是( )A.淀粉 B.ATP C.无机盐 D.蛋白质9.植物的呼吸作用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下列与植物的呼吸作用无关的( )A.萝卜放久了会空心 B.刚收获的稻谷要尽快晒干C.移栽植物要带土坨 D.水淹后的菜地要尽快排涝10.下列器官中,既是呼吸道又是消化道的是( )A.咽 B.脊髓 C.口腔 D.喉11.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模型。图中模拟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 ) A.① B.② C.③ D.④12.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在吃饭时不宜大声说笑,其主要原因是( )A.有利于声带的保护B.避免食物进入气管C.使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减少,影响消化D.不利于食物的咀嚼13.肺炎常由病毒、细菌等感染或物理、化学等因素刺激引起。治疗方式之一的雾化给药(如图),是利用设备将药液雾化成小液滴让患者吸入。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肺泡受损不影响肺内气体交换能力B.雾化药物会经呼吸道进入肺部C.雾化治疗的药物只可经鼻吸入D.雾化药物只对咽、喉部起作用14.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肺泡 B.肺部毛细血管 C.气管 D.支气管15.图为人体呼吸系统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剧烈运动时,用口、鼻兼用呼吸更利于身体健康B.⑥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C.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是②D.外界空气进入肺的路径依次是:鼻腔→气管→咽→喉→支气管→肺16.当异物阻塞呼吸道时,可采取下图所示的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其原理是:当外力冲击患者上腹部时,会使膈肌上抬,肺内气压升高,迫使异物排出。此时被救助者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胸腔容积扩大;肺回缩B.胸腔容积缩小;肺扩张C.胸腔容积缩小;肺回缩D.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张17.图为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a、b表示不同的气体,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或气体进出的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和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B.该处气体交换的动力是气体扩散C.与甲相比,丙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营养物质D.肺泡中的b气体到达血管乙中至少需要穿过2层细胞18.人体内组织细胞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A.人体的呼吸运动B.气体的扩散作用C.细胞的呼吸作用D.肺泡的收缩和舒张19.下列与呼吸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当声带拉紧时,从肺部呼出的气流振动了声带,发出了声音B.当你走向大海中准备游泳时,如果水超过胸部会感到吸气越来越吃力C.打篮球等剧烈运动时,有氧呼吸供应的能量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还需要无氧呼吸供应一定的能量。所以,人体消耗的氧气比慢跑等有氧运动时要少D.进行体育锻炼时,人体要消耗大量的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所以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氧气多20.图中①~④表示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过程称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B.②过程称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C.③过程中血红蛋白能运输氧气D.④过程中氧气最终进入细胞的叶绿体二、综合分析题(每空1分,共计20分)21.实验探究为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的条件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请结合所学生物知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实验中,盆栽银边天竺葵事先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是为了_________。把叶片分为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是为了形成_________。经过脱色、滴加碘液后,实验叶片的部分_________(填“A”、“B”或“C”)变蓝,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银边天竺葵的银边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在细胞的_________中进行。(2)图1实验中,A与B形成对照,变量是_________;B与C也形成对照,变量是_________。(3)图2实验中,在完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装置中的试管上会出现_________,证明该实验产生了气体,并且该气体会使带火星(快熄灭)的卫生香_________。(4)图3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逐渐变_________,说明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右边装置中蜡烛放入后熄灭,说明种子呼吸消耗了_________。22.下图的图一、图二是人体呼吸过程示意图;图三是模拟人体呼吸运动中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图四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外界气体由呼吸道进入肺,呼吸道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还能对吸入的气体有_________的作用。(2)图一中①代表_________,气体在这里进行交换,这个过程通过_________实现的。(3)呼吸可使氧气最终被运输到图一中的[ ]_________中,参与有机物的分解,满足其对能量的需要。(4)若膈肌处于图二中B位置,这时人体处于_________(填吸气或呼气)状态。(5)图四中曲线AB段与图三中的_________(选甲或乙)表示的相同呼吸状态,与该状态有关的呼吸肌的运动状态是_________。(6)本次呼吸中,呼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图四坐标中的_________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_________。(7)呼吸过程中,体外氧气进入肺部毛细血管的血液,最少需经过_________层细胞膜。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计40分)1.A【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碘液染色→观察。实验中涉及的原理:光合作用需要条件光、光合作用能制造淀粉等有机物、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能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详解】A.图一的实验是检验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瓶中若换成煮熟的种子,因为煮熟的种子已没有生命力,不再进行呼吸作用,瓶内的氧气不会减少,蜡烛不熄灭,A错误。B.如图用塑料袋将植物连同盆土一同罩住,这样不能确定塑料袋内壁的水珠是否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因为花盆中的土壤中的水也能蒸发成为水蒸气,B正确。C.图三实验是检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正确。D.图四叶片a经酒精脱色、滴加碘液后观察,遮光的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因为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淀粉遇碘液会变成蓝色,D正确。故选A。2.B【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详解】甲瓶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装有等量的煮熟的种子,将燃烧的蜡烛同时放入两瓶中,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而乙瓶中的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里面的氧气比甲的多,因此乙瓶中蜡烛会燃烧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吸收(消耗)氧气,而不能得出消耗能量、分解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是氧气,而不是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3.D【分析】图示的装置是验证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利用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据此解答。【详解】AB.在实验中,两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在吸入气体时,捏住乙瓶橡皮管,松开甲瓶橡皮管,在呼出气体时,捏住甲瓶橡皮管,松开乙瓶橡皮管,通过甲和乙的对照,探究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AB错误。CD.人呼出的气体通过橡皮管进入乙瓶内;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段时间后,实验现象是乙瓶中石灰水浑浊程度比甲瓶中大,所以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C错误,D正确。故选D。4.A【分析】(1)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2)植物在黑暗处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但会进行呼吸作用。【详解】A.菠菜叶进行呼吸作用会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白色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导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A正确。B.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但消耗氧气并不会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错误。C.氧气并不具有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C错误。D.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而不是消耗二氧化碳,D错误。故选A。5.C【分析】生物的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机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详解】A.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A错误。B.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B错误。C.呼吸作用释放出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还有一些以热的形式散失出来。没有晒干又堆放过久的玉米,会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热量,导致玉米堆发热。可见,堆积在一起的玉米能产生热的原因是植物细胞进行了呼吸作用,分解了玉米内的有机物导致的,C正确。D.净化作用是指生物体通过吸收、分解和转化作用,使生态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降低或消失的过程,D错误。故选C。6.B【分析】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供给种子的各项生理活动的利用,同时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出来,因此装有萌发种子的暖水瓶的温度计水银柱会升高。种子煮熟后,失去了生命力,无法进行呼吸作用,无热量散失,因此装有煮熟种子的暖水瓶温度计的水银柱不会升高。【详解】A.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可见,甲乙具有唯一变量,能够形成一组对照实验,A正确。B.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出来,因此装有萌发种子的暖水瓶的温度计水银柱会升高。结合题图可知,甲保温瓶内装的是萌发的种子,B错误。C.呼吸作用旺盛,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出来。可见,保温瓶内温度升高是因为种子的呼吸作用,C正确。D.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可见,种子呼吸作用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正确。故选B。7.D【分析】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详解】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即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ABC错误,D正确。故选D。8.B【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贮存在有机物中,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将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一部分被贮存在ATP中,供动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时的需要。【详解】A.淀粉中含有能量,需要经过转化后才能直接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故A不符合题意。B.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除了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外,其余的贮存在ATP中,ATP直接为植物开花过程中提供能量利用,故B符合题意。C.无机盐是植物生长发育需要物质,但不能提供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D.蛋白质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不能直接提供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9.C【分析】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时放出能量的过程。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发掉。【详解】A.萝卜放久了会空心且重量明显减轻,是因为萝卜呼吸作用消耗了其中的有机物,与生物的呼吸作用有关,A不符合题意。B.刚收获的种子含水量多,呼吸作用旺盛,释放了大量的能量,堆在一起会出现发热现象,甚至腐烂.因此种子应尽快晒干;晒干的种子,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延长了种子的储存时间,B不符合题意。C.移栽植物要带土坨,目的是保护根毛和幼根,与植物的呼吸作用无关,C符合题意。D.农田淹水以后必须及时排涝,是为了让植物的根得到足够的氧气,维持根的正常呼吸,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A【分析】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详解】消化道的组成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呼吸道的组成自上而下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因此既是呼吸通道又是消化器官的是咽。由此可见,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C【分析】(1)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减小,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2)图中①塑料管模拟气管,②瓶壁模拟胸廓,③小气球模拟肺,④橡皮膜模拟膈肌,模拟的呼气过程。【详解】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进入肺,在③肺内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由许多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适合进行气体交换。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B【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详解】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呛”入气管的事故发生,可见ACD错误,B正确。故选B。13.B【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详解】A.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因此肺泡受损会影响肺内气体交换能力,A错误。B.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呼吸道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因此雾化药物会经呼吸道进入肺部,B正确。C.雾化治疗的药物可经鼻和口吸入,C错误。D.雾化药物对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器官都起作用,D错误。故选B。14.A【分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后反复分支,愈分愈细,形成许多树枝状的分支,分支到细支气管时,管壁的软骨环消失,管壁几乎全部由平滑肌构成,细支气管再分支到呼吸性细支气管时,其管壁的某些部分向外突出形成肺泡。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与呼吸性细支气管相通,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详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肺的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而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泡,因此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从肺的结构来看,肺泡又是肺的结构单位。A正确,BCD错误。故选A。15.D【分析】图中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⑥肺。【详解】A.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大量的氧气;因此只有尽可能地吸气和呼气,才能保证身体的需要。如果光靠鼻子这个入口就得显太小了,呼吸量不够,这样势必会加快呼吸频率,增加呼吸肌的负担,产生疲劳,如果用口呼吸或者口鼻并用呼吸,这样通气量增加了,就可以满足运动的需要了,A不符合题意。B.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⑥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B不符合题意。C.消化道是由口、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可见②咽是气体与食物共同的通道,C不符合题意。D.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外界空气进入肺的路径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D符合题意。故选D。16.C【分析】(1)呼吸运动是呼吸肌(膈肌、肋间肌等)收缩舒张引起胸廓节律性扩张与缩小的过程,也是为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提供原动力的过程。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2)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详解】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是冲击患者上腹部,使异物排出,因此相当于呼气过程。当冲击患者上腹部时,膈肌会回升,胸廓容积变小,肺内气压变大,肺回缩,部分气体沿呼吸道冲出,将异物排出,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7.C【分析】(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也叫肺的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2)图示表示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a、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氧气,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或气体进出的方向。【详解】A.a、b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氧气由肺泡扩散进行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因此根据箭头方向可知a和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A正确。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进行的,B正确。C.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所以与甲相比,丙内的血液只是氧气增加,而营养物质并没有变化,C错误。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肺泡中的b氧气进入血管乙中要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两层细胞,D正确。故选C。18.B【分析】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即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气体的浓度与压强有关,浓度高,压强就大;浓度低,压强就小。因此也可以说,气体是由压强高的地方向压强低的地方扩散的。气体在肺泡和组织内的交换,都是通过这种扩散作用实现的。【详解】A.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A错误。B.根据分析可知,气体在肺泡和组织内的交换,都是通过这种扩散作用实现的,B正确。C.细胞的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机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错误。D.肺泡的收缩与舒张是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引起的,D错误。故选B。19.D【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机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详解】A.声音是由喉部的声带发出的。呼吸时,两条声带是分开的,当两条声带拉竖,中间的空隙缩小时从肺部呼出的气流振动了声带,就发出声音,A正确。B.呼吸过程的第一步是肺的通气,它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若水超过胸部,胸廓会由于水的挤压而向内收缩,导致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造成吸气困难,B正确。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是细胞内生成能量的两种主要方式。打篮球等剧烈运动时,有氧呼吸供应的能量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这时候就需要无氧呼吸供应一定的能量。所以,人体消耗的氧气比慢跑等有氧运动时要少,C正确。D.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是16%,二氧化碳的含量是4%,因此,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少于氧气的含量,D错误。故选D。20.C【分析】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呼吸,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四个连续的环节:①肺的通气、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详解】A.①过程代表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其中在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依然高于二氧化碳含量,A正确。B.②过程,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B正确。C.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③过程中血红蛋白能运输氧气,C正确。D.④表示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流经组织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通过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氧气在组织细胞中线粒体中利用,D错误。故选C。二、综合分析题(每空1分,共计20分)21.(1)运走或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照 B 叶绿体(2)叶绿体光照;(3)气泡熄灭;(4)浑浊氧气【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4)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详解】(1)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实验前需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使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实验中的叶片部分曝光和部分遮光,目的是形成对照。B见光处变蓝,原因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淀粉遇碘变蓝,C遮光处不变蓝,这组实验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的银边部分和绿色部,变量是叶绿体,可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2)由图1实验可知,A与B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叶绿体;B与C也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3)图2实验中,在完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金鱼藻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装置中的试管上会出现气泡,证明该实验产生了气体,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并且该气体会使带火星(快熄灭)的卫生香熄灭。(4)图3装置中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十分旺盛,通过呼吸作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右边装置中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瓶中的氧气,所以燃烧的蜡烛熄灭,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22.(1)温暖、湿润、清洁;(2)肺部毛细血管气体扩散;(3)②组织细胞(4)吸气;(5)甲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6) C 相等;(7)4【分析】图一中表示呼吸的四个过程: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四、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其中①代表肺部毛细血管、②组织细胞。图二,表示膈肌收缩下降,图三,甲表示吸气,乙表示呼气,①表示气管,②肺,③胸廓,④膈肌。图四,AB段气压小于大气压,此时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BC段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详解】(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清洁空气,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使空气顺畅通过,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能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空气,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2)图一中①代表肺部毛细血管,肺与肺部毛细血管在这里进行气体交换,这个过程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肺部氧气浓度高,扩散进入毛细血管,而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浓度高,扩散进入肺部。(3)呼吸过程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最终被运输到图一中的组织细胞中,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满足其对能量的需要。(4)若膈肌处于图二中B位置为舒张状态,此时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内,这时人体处于吸气状态。(5)图四中曲线AB段与图三中的甲表示的相同呼吸状态,AB段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与该状态有关的呼吸肌的运动状态是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6)本次呼吸中,AB段表示吸气,因为此时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图四坐标中的B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相等。BC段表示呼气,因为此时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呼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图四坐标中的C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相等。(7)呼吸过程中,体外氧气进入肺部毛细血管的血液,需要穿过肺泡壁,2层细胞膜,然后进入肺部毛细血管的血液,要穿过毛细血管壁,2层细胞膜,这样一共最少需经过4层细胞膜。
七年级上册生物单元检测卷第7章《能量的释放与呼吸》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学号:_________注意事项:1.试卷满分:60分,考试时间:45分。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2.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计40分)1.下图所示是探究绿色植物生命活动的几个实验,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一瓶中若换成煮熟的种子,蜡烛不熄灭,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B.图二中塑料袋上出现了水珠,这些水珠并不是全部来自植物的蒸腾作用C.图三试管里收集的气体可以让带火星的木条复燃D.图四叶片a经酒精脱色、滴加碘液后观察,见光部分变成蓝色2.如图甲、乙两瓶中分别装有等量的萌发的种子和煮熟的种子,加盖并放在温暖的地方24小时后,将燃烧的蜡烛同时放入两瓶中,结果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乙瓶中的蜡烛继续燃烧。此实验现象可以证明种子的呼吸作用( ) A.消耗能量B.消耗氧气C.分解有机物D.消耗二氧化碳3.某兴趣小组为了探究“人体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设计了如图实验装置,通过实验人员的呼气和吸气及对装置的相应操作,分析实验现象,得出结论。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吸入气体时,应捏住甲瓶橡皮管,松开乙瓶橡皮管B.甲瓶中的液体是清水,乙瓶中液体是等量澄清石灰水C.甲瓶中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导致的D.实验现象是乙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4.将新鲜菠菜叶放在黑色塑料袋中并扎紧袋口,放置在黑暗处一整夜后,袋内的气体可使澄清石灰水变得浑浊,其中的原因是菠菜叶进行呼吸作用()A.产生了二氧化碳B.消耗了氧气C.产生了氧气D.消耗了二氧化碳5.没有晒干又堆放过久的玉米会发热,与玉米堆产热直接相关的生理作用是( )A.蒸腾作用B.光合作用C.呼吸作用D.净化作用6.为了“探究种子的呼吸作用”,分别向甲、乙两个保温瓶(如图所示)中装入等量萌发或煮熟晾干的种子,一段时间后,测量甲、乙两个保温瓶内的温度,发现甲瓶内温度明显高于乙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乙为一组对照实验B.乙保温瓶内装的是萌发的种子C.保温瓶内温度升高是因为种子的呼吸作用D.种子呼吸作用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7.呼吸作用分解有机物,为生命活动提供( )A.糖类 B.蛋白质 C.氧气 D.能量8.植物开花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下列物质能直接为其提供能量的是( )A.淀粉 B.ATP C.无机盐 D.蛋白质9.植物的呼吸作用与人类的生产、生活关系密切,下列与植物的呼吸作用无关的( )A.萝卜放久了会空心 B.刚收获的稻谷要尽快晒干C.移栽植物要带土坨 D.水淹后的菜地要尽快排涝10.下列器官中,既是呼吸道又是消化道的是( )A.咽 B.脊髓 C.口腔 D.喉11.兴趣小组的同学制作了如图所示模型。图中模拟人体进行气体交换的器官是( ) A.① B.② C.③ D.④12.俗话说“食不言,寝不语”,在吃饭时不宜大声说笑,其主要原因是( )A.有利于声带的保护B.避免食物进入气管C.使流经消化器官的血液减少,影响消化D.不利于食物的咀嚼13.肺炎常由病毒、细菌等感染或物理、化学等因素刺激引起。治疗方式之一的雾化给药(如图),是利用设备将药液雾化成小液滴让患者吸入。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肺泡受损不影响肺内气体交换能力B.雾化药物会经呼吸道进入肺部C.雾化治疗的药物只可经鼻吸入D.雾化药物只对咽、喉部起作用14.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其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A.肺泡 B.肺部毛细血管 C.气管 D.支气管15.图为人体呼吸系统结构示意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剧烈运动时,用口、鼻兼用呼吸更利于身体健康B.⑥是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C.气体和食物的共同通道是②D.外界空气进入肺的路径依次是:鼻腔→气管→咽→喉→支气管→肺16.当异物阻塞呼吸道时,可采取下图所示的海姆立克急救法进行急救。其原理是:当外力冲击患者上腹部时,会使膈肌上抬,肺内气压升高,迫使异物排出。此时被救助者体内发生的变化是( ) A.胸腔容积扩大;肺回缩B.胸腔容积缩小;肺扩张C.胸腔容积缩小;肺回缩D.胸腔容积扩大;肺扩张17.图为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示意图,其中甲、乙、丙表示不同的血管,a、b表示不同的气体,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或气体进出的方向。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和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B.该处气体交换的动力是气体扩散C.与甲相比,丙内的血液含有更丰富的营养物质D.肺泡中的b气体到达血管乙中至少需要穿过2层细胞18.人体内组织细胞和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 )A.人体的呼吸运动B.气体的扩散作用C.细胞的呼吸作用D.肺泡的收缩和舒张19.下列与呼吸相关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当声带拉紧时,从肺部呼出的气流振动了声带,发出了声音B.当你走向大海中准备游泳时,如果水超过胸部会感到吸气越来越吃力C.打篮球等剧烈运动时,有氧呼吸供应的能量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还需要无氧呼吸供应一定的能量。所以,人体消耗的氧气比慢跑等有氧运动时要少D.进行体育锻炼时,人体要消耗大量的氧,产生大量二氧化碳,所以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比氧气多20.图中①~④表示人体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过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①过程称为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B.②过程称为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C.③过程中血红蛋白能运输氧气D.④过程中氧气最终进入细胞的叶绿体二、综合分析题(每空1分,共计20分)21.实验探究为探究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的条件和种子的生命活动,某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并实施了以下实验,请结合所学生物知识,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所示实验中,盆栽银边天竺葵事先在黑暗中放置一昼夜是为了_________。把叶片分为遮光部分和未遮光部分是为了形成_________。经过脱色、滴加碘液后,实验叶片的部分_________(填“A”、“B”或“C”)变蓝,说明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银边天竺葵的银边不变蓝,说明光合作用需要在细胞的_________中进行。(2)图1实验中,A与B形成对照,变量是_________;B与C也形成对照,变量是_________。(3)图2实验中,在完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装置中的试管上会出现_________,证明该实验产生了气体,并且该气体会使带火星(快熄灭)的卫生香_________。(4)图3装置中澄清的石灰水逐渐变_________,说明种子的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右边装置中蜡烛放入后熄灭,说明种子呼吸消耗了_________。22.下图的图一、图二是人体呼吸过程示意图;图三是模拟人体呼吸运动中膈肌运动的实验装置及实验过程;图四是某人在1个标准大气压下的一次平静呼吸中肺内气压的变化曲线图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外界气体由呼吸道进入肺,呼吸道不仅是气体的通道,还能对吸入的气体有_________的作用。(2)图一中①代表_________,气体在这里进行交换,这个过程通过_________实现的。(3)呼吸可使氧气最终被运输到图一中的[ ]_________中,参与有机物的分解,满足其对能量的需要。(4)若膈肌处于图二中B位置,这时人体处于_________(填吸气或呼气)状态。(5)图四中曲线AB段与图三中的_________(选甲或乙)表示的相同呼吸状态,与该状态有关的呼吸肌的运动状态是_________。(6)本次呼吸中,呼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图四坐标中的_________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_________。(7)呼吸过程中,体外氧气进入肺部毛细血管的血液,最少需经过_________层细胞膜。参考答案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题2分,共计40分)1.A【分析】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选叶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碘液染色→观察。实验中涉及的原理:光合作用需要条件光、光合作用能制造淀粉等有机物、淀粉遇到碘液变蓝色,酒精能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详解】A.图一的实验是检验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瓶中若换成煮熟的种子,因为煮熟的种子已没有生命力,不再进行呼吸作用,瓶内的氧气不会减少,蜡烛不熄灭,A错误。B.如图用塑料袋将植物连同盆土一同罩住,这样不能确定塑料袋内壁的水珠是否来自叶片的蒸腾作用,因为花盆中的土壤中的水也能蒸发成为水蒸气,B正确。C.图三实验是检验植物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氧气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C正确。D.图四叶片a经酒精脱色、滴加碘液后观察,遮光的部分不变蓝,见光部分因为能进行光合作用合成淀粉,淀粉遇碘液会变成蓝色,D正确。故选A。2.B【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详解】甲瓶装有萌发的种子,乙瓶装有等量的煮熟的种子,将燃烧的蜡烛同时放入两瓶中,甲瓶中的蜡烛立即熄灭,而乙瓶中的煮熟的种子不能进行呼吸作用,因此里面的氧气比甲的多,因此乙瓶中蜡烛会燃烧通过这个实验验证了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时吸收(消耗)氧气,而不能得出消耗能量、分解有机物。呼吸作用消耗的是氧气,而不是二氧化碳,B符合题意,ACD不符合题意。故选B。3.D【分析】图示的装置是验证人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实验过程中利用了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的原理,据此解答。【详解】AB.在实验中,两瓶中都装有澄清的石灰水,在吸入气体时,捏住乙瓶橡皮管,松开甲瓶橡皮管,在呼出气体时,捏住甲瓶橡皮管,松开乙瓶橡皮管,通过甲和乙的对照,探究呼吸过程中气体成分的变化,AB错误。CD.人呼出的气体通过橡皮管进入乙瓶内;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一段时间后,实验现象是乙瓶中石灰水浑浊程度比甲瓶中大,所以说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碳,C错误,D正确。故选D。4.A【分析】(1)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如淀粉),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2)植物在黑暗处无法进行光合作用,但会进行呼吸作用。【详解】A.菠菜叶进行呼吸作用会释放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和澄清的石灰水(氢氧化钙)发生反应生成白色不溶于水的碳酸钙,导致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A正确。B.呼吸作用消耗氧气,但消耗氧气并不会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B错误。C.氧气并不具有让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C错误。D.呼吸作用会产生二氧化碳而不是消耗二氧化碳,D错误。故选A。5.C【分析】生物的活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主要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有机物(贮存能量)+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机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详解】A.蒸腾作用是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主要是叶)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A错误。B.绿色植物通过叶绿素捕获太阳光,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在叶绿体中合成淀粉等有机物,并且把光能转化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这个过程叫作光合作用,B错误。C.呼吸作用释放出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还有一些以热的形式散失出来。没有晒干又堆放过久的玉米,会进行呼吸作用释放热量,导致玉米堆发热。可见,堆积在一起的玉米能产生热的原因是植物细胞进行了呼吸作用,分解了玉米内的有机物导致的,C正确。D.净化作用是指生物体通过吸收、分解和转化作用,使生态环境中污染物的浓度和毒性降低或消失的过程,D错误。故选C。6.B【分析】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有机物在氧气的参与下被分解,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供给种子的各项生理活动的利用,同时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出来,因此装有萌发种子的暖水瓶的温度计水银柱会升高。种子煮熟后,失去了生命力,无法进行呼吸作用,无热量散失,因此装有煮熟种子的暖水瓶温度计的水银柱不会升高。【详解】A.对照实验是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这个不同的条件,就是唯一变量。可见,甲乙具有唯一变量,能够形成一组对照实验,A正确。B.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旺盛,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出来,因此装有萌发种子的暖水瓶的温度计水银柱会升高。结合题图可知,甲保温瓶内装的是萌发的种子,B错误。C.呼吸作用旺盛,一部分能量以热能的形式散失出来。可见,保温瓶内温度升高是因为种子的呼吸作用,C正确。D.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可见,种子呼吸作用能为生命活动提供能量,D正确。故选B。7.D【分析】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详解】呼吸作用是指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生命活动需要的过程。即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ABC错误,D正确。故选D。8.B【分析】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贮存在有机物中,生物通过呼吸作用将贮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一部分被贮存在ATP中,供动物进行各项生命活动时的需要。【详解】A.淀粉中含有能量,需要经过转化后才能直接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故A不符合题意。B.细胞通过呼吸作用将贮藏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除了一部分转化为热能外,其余的贮存在ATP中,ATP直接为植物开花过程中提供能量利用,故B符合题意。C.无机盐是植物生长发育需要物质,但不能提供能量,故C不符合题意。D.蛋白质是植物体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但是不能直接提供能量,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9.C【分析】植物的呼吸作用是细胞内有机物在氧的参与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时放出能量的过程。释放出的能量一部分为生物体的各项生命活动提供动力,一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发掉。【详解】A.萝卜放久了会空心且重量明显减轻,是因为萝卜呼吸作用消耗了其中的有机物,与生物的呼吸作用有关,A不符合题意。B.刚收获的种子含水量多,呼吸作用旺盛,释放了大量的能量,堆在一起会出现发热现象,甚至腐烂.因此种子应尽快晒干;晒干的种子,水分减少,抑制了种子的呼吸作用,延长了种子的储存时间,B不符合题意。C.移栽植物要带土坨,目的是保护根毛和幼根,与植物的呼吸作用无关,C符合题意。D.农田淹水以后必须及时排涝,是为了让植物的根得到足够的氧气,维持根的正常呼吸,D不符合题意。故选C。10.A【分析】消化道自上而下依次是: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详解】消化道的组成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呼吸道的组成自上而下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因此既是呼吸通道又是消化器官的是咽。由此可见,A正确,BCD错误。故选A。11.C【分析】(1)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而造成胸腔有规律的扩大与缩小,叫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吸气时,膈肌与肋间肌收缩,引起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增大,胸廓的容积扩大,肺随之扩张,造成肺内气压减小,小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进入肺内,形成主动的吸气运动;呼气时,膈肌和肋间外肌舒张,胸腔前后、左右及上下径均减小,结果胸廓容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造成肺内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肺内气体排出肺,形成被动的呼气运动。(2)图中①塑料管模拟气管,②瓶壁模拟胸廓,③小气球模拟肺,④橡皮膜模拟膈肌,模拟的呼气过程。【详解】人体的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的。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气体进出肺的通道,不仅能保证气体顺畅通过,还能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外界的空气经过呼吸道的处理进入肺,在③肺内与血液进行气体交换。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由许多肺泡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均由一层上皮细胞组成,适合进行气体交换。C正确,ABD错误。故选C。12.B【分析】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肺是气体交换的器官;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和消化腺。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和肛门。【详解】人的咽喉是食物和空气的共同通道,气管在前,食管在后,气体和食物各行其道,有条不紊,这就要归功于会厌软骨。人们吞咽食物时,喉上升,会厌软骨向后倾斜,将喉门盖住,食物顺利进入食管。下咽动作完成以后,会厌软骨又恢复直立状态,以便进行呼吸。倘若吃饭时谈笑风生就会使会厌软骨来不及向后倾斜,不能及时将喉门盖住,导致食物“呛”入气管的事故发生,可见ACD错误,B正确。故选B。13.B【分析】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呼吸道是气体的通道,并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但是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详解】A.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因此肺泡受损会影响肺内气体交换能力,A错误。B.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和肺组成。呼吸道呼吸道是气体进入肺的通道,因此雾化药物会经呼吸道进入肺部,B正确。C.雾化治疗的药物可经鼻和口吸入,C错误。D.雾化药物对鼻、咽、喉、气管、支气管等器官都起作用,D错误。故选B。14.A【分析】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场所;左右支气管进入左右两肺后反复分支,愈分愈细,形成许多树枝状的分支,分支到细支气管时,管壁的软骨环消失,管壁几乎全部由平滑肌构成,细支气管再分支到呼吸性细支气管时,其管壁的某些部分向外突出形成肺泡。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与呼吸性细支气管相通,壁很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详解】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是呼吸的通道,呼吸道保证了气体的畅通。肺由许多肺泡构成,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和弹性纤维,肺泡的壁和毛细血管壁都很薄,只由一层细胞构成,这些特点都有利于气体交换。肺的功能是进行气体交换,而肺进行气体交换的场所是肺泡,因此肺泡是肺的功能单位,从肺的结构来看,肺泡又是肺的结构单位。A正确,BCD错误。故选A。15.D【分析】图中①鼻腔、②咽、③喉、④气管、⑤支气管、⑥肺。【详解】A.剧烈运动时,人体需要大量的氧气;因此只有尽可能地吸气和呼气,才能保证身体的需要。如果光靠鼻子这个入口就得显太小了,呼吸量不够,这样势必会加快呼吸频率,增加呼吸肌的负担,产生疲劳,如果用口呼吸或者口鼻并用呼吸,这样通气量增加了,就可以满足运动的需要了,A不符合题意。B.呼吸系统的组成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⑥肺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B不符合题意。C.消化道是由口、咽、食管、胃、小肠、大肠、肛门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可见②咽是气体与食物共同的通道,C不符合题意。D.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外界空气进入肺的路径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肺,D符合题意。故选D。16.C【分析】(1)呼吸运动是呼吸肌(膈肌、肋间肌等)收缩舒张引起胸廓节律性扩张与缩小的过程,也是为肺与外界进行气体交换提供原动力的过程。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2)当肋间肌和膈肌收缩时,胸廓体积增大,肺也随之扩张,肺内气压低于外界大气压,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完成吸气;当肋间肌和膈肌舒张时,胸廓体积缩小,肺也随之回缩,肺内气压高于外界大气压,肺内气体通过呼吸道排出体外,完成呼气。【详解】海姆立克急救法的原理是冲击患者上腹部,使异物排出,因此相当于呼气过程。当冲击患者上腹部时,膈肌会回升,胸廓容积变小,肺内气压变大,肺回缩,部分气体沿呼吸道冲出,将异物排出,故C正确,ABD错误。故选C。17.C【分析】(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是气体交换的主要场所,肺泡是气体交换的主要部位。肺与外界空气间的气体交换也叫肺的通气,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叫做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2)图示表示肺泡与血液间气体交换的示意图,其中甲、乙、丙分别表示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a、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氧气,箭头表示血液流动或气体进出的方向。【详解】A.a、b表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作用实现的,氧气由肺泡扩散进行血液,血液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肺泡,因此根据箭头方向可知a和b分别表示二氧化碳和氧气,A正确。B.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扩散进行的,B正确。C.当血液流经肺泡外的毛细血管网时,与肺泡进行气体交换,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肺泡中的氧气进入血液,由颜色暗红的静脉血变成了鲜红的动脉血。所以与甲相比,丙内的血液只是氧气增加,而营养物质并没有变化,C错误。D.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肺泡中的b氧气进入血管乙中要穿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两层细胞,D正确。故选C。18.B【分析】气体总是由多的地方向少的地方扩散,即总是由浓度高的地方向浓度低的地方扩散,直到平衡为止。气体的浓度与压强有关,浓度高,压强就大;浓度低,压强就小。因此也可以说,气体是由压强高的地方向压强低的地方扩散的。气体在肺泡和组织内的交换,都是通过这种扩散作用实现的。【详解】A.呼吸运动的结果实现了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即肺的通气),呼吸运动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A错误。B.根据分析可知,气体在肺泡和组织内的交换,都是通过这种扩散作用实现的,B正确。C.细胞的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机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C错误。D.肺泡的收缩与舒张是呼吸肌的收缩与舒张引起的,D错误。故选B。19.D【分析】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这个过程叫做呼吸作用。呼吸作用的主要部位是所有活的细胞,场所是细胞中的线粒体。呼吸作用的反应式是:有机物+氧气→二氧化碳+水+能量。呼吸作用的实质是:分机有机物,释放能量,为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详解】A.声音是由喉部的声带发出的。呼吸时,两条声带是分开的,当两条声带拉竖,中间的空隙缩小时从肺部呼出的气流振动了声带,就发出声音,A正确。B.呼吸过程的第一步是肺的通气,它是通过呼吸运动实现的,呼吸运动是由呼吸肌的收缩和舒张引起的。若水超过胸部,胸廓会由于水的挤压而向内收缩,导致胸腔容积减小,肺内气压增大,外界空气不易进入,造成吸气困难,B正确。C.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是细胞内生成能量的两种主要方式。打篮球等剧烈运动时,有氧呼吸供应的能量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这时候就需要无氧呼吸供应一定的能量。所以,人体消耗的氧气比慢跑等有氧运动时要少,C正确。D.人体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是16%,二氧化碳的含量是4%,因此,人体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少于氧气的含量,D错误。故选D。20.C【分析】人体与外界环境进行气体交换的过程叫做呼吸,呼吸的全过程包括四个连续的环节:①肺的通气、②肺泡内的气体交换、③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④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详解】A.①过程代表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包括吸气和呼气两个过程,其中在呼出的气体中,氧气含量依然高于二氧化碳含量,A正确。B.②过程,表示肺泡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是通过气体的扩散作用实现的,B正确。C.红细胞富含血红蛋白,血红蛋白是一种红色含铁的蛋白质,它在氧浓度高的地方与氧结合,在氧浓度低的地方与氧分离,因此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运输氧。③过程中血红蛋白能运输氧气,C正确。D.④表示组织细胞与血液之间的气体交换。血液流经组织的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氧气扩散进入组织细胞,组织细胞中的二氧化碳扩散进入血液,通过组织内的气体交换血液由动脉血变成了静脉血,氧气在组织细胞中线粒体中利用,D错误。故选C。二、综合分析题(每空1分,共计20分)21.(1)运走或耗尽叶片中原有的淀粉对照 B 叶绿体(2)叶绿体光照;(3)气泡熄灭;(4)浑浊氧气【分析】(1)《绿叶在光下制造有机物》的实验步骤:暗处理→部分遮光→光照→摘下叶片→酒精脱色→漂洗加碘→观察颜色。实验要点:光合作用需要光、光合作用制造淀粉、淀粉遇碘变蓝色,酒精溶解叶片中的叶绿素。关键是确定控制实验变量、设置对照实验。(2)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3)绿色植物通过叶绿体,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转化成储存能量的有机物,并且释放出氧气的过程,叫做光合作用。(4)细胞利用氧,将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并且将储存在有机物中的能量释放出来,供给生命活动的需要的过程叫做呼吸作用。【详解】(1)选作实验的植物实验前已经进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储存了丰富的有机物(淀粉)。如不除去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所以实验前需将植物放在黑暗处一昼夜,其目的是使叶片中的淀粉全部转运和消耗。这样实验中用碘液检验的淀粉只可能是叶片在实验过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叶片在实验前贮存。实验中的叶片部分曝光和部分遮光,目的是形成对照。B见光处变蓝,原因是见光部分进行光合作用产生了淀粉,淀粉遇碘变蓝,C遮光处不变蓝,这组实验说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需条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产物。叶的银边部分和绿色部,变量是叶绿体,可得出的结论是光合作用需要叶绿体。(2)由图1实验可知,A与B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叶绿体;B与C也形成对照实验,变量是光照。(3)图2实验中,在完全黑暗中放置一段时间后,金鱼藻只进行呼吸作用,所以装置中的试管上会出现气泡,证明该实验产生了气体,这种气体是二氧化碳,并且该气体会使带火星(快熄灭)的卫生香熄灭。(4)图3装置中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十分旺盛,通过呼吸作用产生大量二氧化碳,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右边装置中萌发的种子进行呼吸作用,消耗瓶中的氧气,所以燃烧的蜡烛熄灭,说明萌发的种子呼吸作用消耗氧气。22.(1)温暖、湿润、清洁;(2)肺部毛细血管气体扩散;(3)②组织细胞(4)吸气;(5)甲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6) C 相等;(7)4【分析】图一中表示呼吸的四个过程: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二、肺泡内的气体交换,三、气体在血液中的运输,四、组织内的气体交换,其中①代表肺部毛细血管、②组织细胞。图二,表示膈肌收缩下降,图三,甲表示吸气,乙表示呼气,①表示气管,②肺,③胸廓,④膈肌。图四,AB段气压小于大气压,此时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BC段气压大于外界气压。【详解】(1)呼吸系统包括呼吸道和肺两部分。呼吸道的组成由上到下依次是鼻腔、咽、喉、气管和支气管,鼻腔内有鼻毛,可以阻挡灰尘,清洁空气,呼吸道都有骨或软骨做支架,使空气顺畅通过,其内表面覆盖着黏膜,黏膜上的黏液能湿润空气,黏膜内还分布有丰富的毛细血管,能温暖空气,这些特点既保证了气体的畅通,又对吸入的空气具有清洁、温暖和湿润的作用。(2)图一中①代表肺部毛细血管,肺与肺部毛细血管在这里进行气体交换,这个过程通过气体扩散实现的,肺部氧气浓度高,扩散进入毛细血管,而毛细血管中二氧化碳浓度高,扩散进入肺部。(3)呼吸过程中,氧气与血红蛋白结合,最终被运输到图一中的组织细胞中,参与有机物的氧化分解,释放能量,满足其对能量的需要。(4)若膈肌处于图二中B位置为舒张状态,此时胸腔容积扩大,肺内气压下降,外界气体通过呼吸道进入肺内,这时人体处于吸气状态。(5)图四中曲线AB段与图三中的甲表示的相同呼吸状态,AB段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与该状态有关的呼吸肌的运动状态是肋间肌和膈肌都收缩。(6)本次呼吸中,AB段表示吸气,因为此时肺内气压小于大气压,吸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图四坐标中的B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相等。BC段表示呼气,因为此时肺内气压大于大气压,呼气结束的那一瞬间是图四坐标中的C点,此时肺内气压与大气压的值相等。(7)呼吸过程中,体外氧气进入肺部毛细血管的血液,需要穿过肺泡壁,2层细胞膜,然后进入肺部毛细血管的血液,要穿过毛细血管壁,2层细胞膜,这样一共最少需经过4层细胞膜。
相关资料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