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身会员
搜索
    上传资料 赚现金

    湖南省望一教育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立即下载
    加入资料篮
    湖南省望一教育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第1页
    湖南省望一教育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第2页
    湖南省望一教育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第3页
    还剩16页未读, 继续阅读
    下载需要10学贝 1学贝=0.1元
    使用下载券免费下载
    加入资料篮
    立即下载

    湖南省望一教育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

    展开

    这是一份湖南省望一教育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生物试题,共19页。试卷主要包含了选择题,识图作答题,探究实践题,分析说明题等内容,欢迎下载使用。
    1. 地球上的生命现象千姿百态,奥妙无穷。下列属于生命现象的是( )
    A. 河水慢慢涨高B. 气球由小变大C. 蘑菇由小长大D. 钟乳石慢慢变大
    【答案】C
    【解析】
    【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的刺激做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病毒是生物,没有细胞结构,只有蛋白质组成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因此除病毒外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 生物具有生命现象。
    【详解】A.河水不具有生物特征,不是生物,因此,河水慢慢涨高不属于生命现象,A不符合题意。
    B.气球不具有生物特征,不是生物,因此,气球由小变大不属于生命现象,B不符合题意。
    C.蘑菇具有生长和繁殖等生物特征,蘑菇由小长大属于生命现象,C符合题意。
    D.钟乳石不具有生物特征,不是生物,因此,钟乳石慢慢变大不属于生命现象,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2. 新冠病毒的各种变异毒株不断涌现,给防疫带来了巨大压力,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下列哪项不能作为判断新冠病毒是生物的依据
    A. 具有繁殖特性B. 具有遗传特性C. 具有变异特性D. 具有致病特性
    【答案】D
    【解析】
    【分析】病毒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外壳组成,不能独立生存,只有寄生在活细胞里才能进行生命活动,一旦离开就会变成结晶体。
    【详解】新型冠状病毒的形态极其微小,没有细胞结构,主要由内部的遗传物质——核酸和外部的蛋白质组成。新型冠状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里,能侵染细胞,靠自己的遗传物质中的遗传信息,利用细胞内的物质,制造出新的病毒。离开了活细胞,通常变成结晶体。因此,说明新冠病毒属于生物的依据是能繁殖并具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而具有致病特性不能说明是生物的依据。
    故选D。
    3. 小亮调查完公园的生物种类后,将有关的生物分成了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他所采用的分类依据是( )
    A. 生活环境B. 生物用途C. 形态结构D. 个体大小
    【答案】A
    【解析】
    【详解】生物学家根据生物之间的相似程度,即形态结构把生物划分为植物界、动物界和微生物界;
    按照生物的生活环境是水生还是陆生,可以将生物划分为分为:水生生物、空中生活的动物和陆生生物;
    按照生物在生活生产中的用途,可以分为实验生物、经济生物、野生生物、观赏生物。
    因此,把生物分为水生生物和陆生生物的依据是生活环境。
    4. 科学研究有很多方法,我国每十年进行次的人口普查采用的方法是
    A. 观察法B. 实验法C. 调查法D. 探究方法
    【答案】C
    【解析】
    【分析】调查是科学探究常用的方法之一,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的目的和调查对象,制定合理的调查方案,有时因为调查的范围很大,不可能逐个调查,就要选取一部分调查对象作为样本;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详解】人口普查是指在国家统一规定的时间内,按照统一的方法、统一的项目、统一的调查表和统一的标准时点,对全国人口普遍地、逐户逐人地进行的一次性调查登记。我国在人口普查中常用的方法是调查法。
    【点睛】关键是熟练掌握调查的基本方法、一般步骤以及特点。
    5. 文文同学想要“探究光照对生态瓶中小虾和水草生长的影响”,她做了两个生态瓶,其中一个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如图所示。那么,下述各项中,作为她探究实验的第二个生态瓶应该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对照实验: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是的就是对照组。
    【详解】对照实验的设计原则是变量唯一,设计的变量即我们要研究的条件。此题中文文要研究的是:光照对生态瓶中小虾和水草生长的影响,因此在设置对照实验时,变量应该是有无光照,其他条件(小虾和水草)都应该相同,所以D符合题意,故选D。
    【点睛】解此题的关键是明确对照实验变量的设置。
    6. 下列生态因素中不属于生物因素的是( )
    A. 空气B. 细菌C. 小草D. 人
    【答案】A
    【解析】
    【详解】试题分析:环境中影响生物生活的各种因素叫环境因素,分为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非生物因素包括:光、温度、水、空气、土壤等。生物因素是指环境中影响某种生物个体生活的其他所有生物,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生物个体。空气属于非生物因素。
    考点:本题考查的是环境对生物的影响
    7. 菜农在大田种韭菜收获的是绿色的韭菜,而在密闭的暗室中种韭菜收获的却是黄色的韭黄,影响这一差异的非生物因素是( )
    A. 光照B. 水分C. 温度D. 土壤
    【答案】A
    【解析】
    【分析】植物的颜色与体内的色素有关,绿色一般是叶绿素的颜色,韭菜和韭黄本是同一种植物,但韭菜是绿色,而韭黄是黄色的,如果把韭黄放在露天环境中几天,那么其颜色也会变成绿色,这说明叶绿素的形成与光有关。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由于叶绿素的形成与光照有关,所以韭菜和韭黄本是同一种植物,但韭菜由于生活在露天环境中有光有叶绿素,所以是绿色的,而黄色的韭黄是在遮光的条件下没有形成叶绿素,故生长的颜色是黄色的。影响这一差异的非生物因素是光照。
    【点睛】关键知道植物的颜色与体内的色素有关,叶绿素的形成与光有关。
    8. “千里之堤,毁于蚁穴”、“大树底下好乘凉”这都说明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关系是( )
    A. 环境能影响生物B. 生物能影响环境
    C. 环境能适应生物D. 生物依赖一定的环境
    【答案】B
    【解析】
    【分析】生物需要生存在一定的环境中,一方面,生物生存受到环境的制约和影响,大部分生物能做出适应性的调整;另一方面,环境也会因为生物生存发生变化,在环境变化与生物适应进化的交互发展中,生命得以延续。
    【详解】“大树底下好乘凉”说明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增加了环境湿度,从降低了环境温度;“千里之堤,溃于蚁穴”说明蚂蚁在大坝中筑洞穴,使千里长堤崩溃。体现的都是生物对环境的影响,B符合题意。
    故选B。
    9. 下列能构成生态系统的是( )
    A. 池塘中所有的金鱼B. 一块农田中的麦苗
    C. 森林中的所有树木D. 一片草原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一定区域内生物和它所生活的环境就形成一个生态系统。它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只有生物不叫生态系统,只有环境也不叫生态系统。据此可以解答本题。
    【详解】池塘中所有的金鱼,只有生物部分的部分动物,没有其它生物和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A不符合题意。
    一块农田中的麦苗,只有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和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B不符合题意。
    森林中的所有树木,只有生物部分的部分植物,没有其它生物和非生物部分,不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C不符合题意。
    一片草原,既包括了所有的环境,又包括了此环境中的所有生物,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能构成一个生态系统,D符合题意。
    【点睛】只要熟练掌握了生态系统的概念,仔细分析选项中的内容是否符合生态系统的概念,即可正确答题。
    10. 从食物链的角度看,“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中缺少的成分是( )
    A. 非生物成分B. 生产者C. 消费者D. 分解者
    【答案】B
    【解析】
    【分析】食物链反映的是生产者与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这种关系的,所以食物链中不应该出现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食物链的正确写法是:生产者→初级消费者→次级消费者…注意起始点是生产者。
    【详解】螳螂、蝉、黄雀都是动物,而食物链是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形成的链状结构;因此,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这句成语要构成食物链,还缺少生产者,如树。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食物链的概念和组成。
    11. 铅是一种在生物体内难以分解和排出的物质。在一个受铅污染的生态系统中,发现有甲、乙、丙、丁四种生物之间存在吃与被吃的关系,经检测它们体内残留的铅含量情况如表,那么四种生物之间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 )
    A. 乙→丙→丁→甲B. 丁→乙→丙→甲C. 甲→丙→乙→丁D. 甲→乙→丙→丁
    【答案】C
    【解析】
    【分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解答时可以从有害物质的多少与食物链的关系方面来切入。
    【详解】在生态系统中,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营养级别越高,有毒物质含量越高;营养级别越低,有害物质含量越少。表格中有害物质的由少到多依次是甲0.04、丙0.08、乙0.16、丁0.32。因此最可能的食物链构成是甲→丙→乙→丁,C正确。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有害物质沿着食物链积累,逐渐富集。
    12. 下列不属于生物圈范围内的是( )
    A. 城市中的摩天大楼
    B. 农田中施用的化肥
    C. 空气中的各类细菌
    D. 地幔中流动的岩浆
    【答案】D
    【解析】
    【分析】生物圈就是生物与环境构成的一个统一的整体,它包括了地球上所有的生物及其生存的全部环境,因此生物圈是一个生态系统,而且是最大的生态系统。
    【详解】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可见,选项中“城市中的摩天大楼”、“农田中施用的化肥”和“空气中的各类细菌”都属于生物圈范围内,而“地幔中流动的岩浆”不属于生物圈范围内,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13. 用显微镜观察字母“R”时,视野中看到的是( )
    A. B. C. D.
    【答案】D
    【解析】
    【分析】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倒立”不是相反,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即上下相反、左右相反。做此类题有个小诀窍,就是把这个字母写到一张小纸上,然后把这张纸旋转180度后,再看就是左右上下颠倒的图像了。
    【详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在一张小纸上写好一个“R”后,旋转180度后看到的是“”。所以用显微镜观察字母“R”时,视野中看到的是“”。
    故选D。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成倒立的像,是旋转180度后得到的像。
    14. 显微镜下观察的标本必需是 ( )
    A. 薄而透明结构B. 植物叶片C. 植物的根D. 人体的器官
    【答案】A
    【解析】
    【分析】显微镜的光线依次要通过反光镜、光圈、通光孔、玻片标本、物镜、镜筒、目镜,才能进入到人的眼睛。用显微镜观察时观察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厚薄均匀的。据此分析解答。
    【详解】显微镜成像是利用光学原理,必须使可见光线穿过被观察的物体,如果不透光就不能在视野中成像,所以,用显微镜观察的标本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这是因为光线能透过材料。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观察的材料要求,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观察的材料的特点。
    15. 某同学用显微镜观察植物细胞时,发现视野内有一污点,转动物镜和移动载玻片,污点的位置还是不变。你认为此污点可能在( )
    A. 不能确定B. 目镜上C. 物镜上D. 玻片上
    【答案】B
    【解析】
    【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视野中污点的位置,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
    【详解】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如果视野中出现了污点,污点的位置只有三种可能,目镜、物镜或玻片标本。如果转动物镜和移动载玻片,污点的位置还是不变,污点的位置只能是目镜上,B正确。
    【点睛】明确视野中的污点只能存在的位置是本题解题关键。
    16. 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要用碘液染色后再观察,其目的是为了看清
    A. 细胞膜B. 细胞壁C. 细胞核D. 细胞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
    染色时用稀碘液,成弱碱性,因为细胞核中有容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染色体,故细胞核染色最深。
    【详解】染色是指用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在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才能染色完全。染色时用稀碘液,成弱碱性,因为细胞核中有容易被碱性染料染上颜色的染色体,故细胞核染色最深。所以在显微镜下所观察到的染色最深的细胞结构是细胞核。故选C。
    【点睛】掌握动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及制作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是解题的关键。
    17. 下图是制作 “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实验的部分步骤,正确的操作顺序是( )
    A. ②③④①⑤B. ④③②①⑤
    C. ③④②⑤①D. ③④②①⑤
    【答案】D
    【解析】
    【分析】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单的总结为:擦、滴、撕、展、盖、染。
    【详解】制作洋葱表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是:“擦”,用干净的纱布把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③“滴”,把载玻片放在实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一滴清水;④“撕”,把洋葱鳞片叶向外折断,用镊子从洋葱鳞片叶的内表面撕取一块薄膜;②“展”,把撕取的薄膜放在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用解剖针轻轻的把水滴中的薄膜展开;①“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玻片上的液滴,然后缓缓放平;⑤用镊子轻轻的压一下盖玻片,可以判断盖玻片下是否有气泡存在;“染”,在盖玻片的一侧滴加碘液,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复2~3次,使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因此,题干中正确的操作顺序是③④②①⑤。
    故选D。
    18. 人体肌肉细胞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没有的结构是
    A. 叶绿体、线粒体B. 细胞膜、细胞壁
    C. 叶绿体、液泡、细胞壁D. 液泡、细胞壁
    【答案】C
    【解析】
    【分析】动物细胞与植物细胞都有的结构是:细胞膜、细胞核、细胞质核和线粒体,植物细胞中特有的结构为:细胞壁、叶绿体、液泡,据此解答。
    【详解】植物细胞的结构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液泡、叶绿体和线粒体等。动物细胞的结构包括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等。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相比,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的都有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动物细胞没有的结构是细胞壁、液泡、叶绿体等。因此人体肌肉细胞与菠菜叶肉细胞相比,没有的结构是叶绿体、液泡、细胞壁,C正确。
    【点睛】掌握动、植物细胞结构的异同是本题解题关键。
    19. 绘制生物的形态、结构或生理过程图是生物学基本技能之一。下列有关生物图形的画法中,正确的是
    A. 一定要用2H铅笔画图
    B. 图中较暗处,用铅笔点上均匀的细点
    C. 可以用圆珠笔画图
    D. 图形的名称写在图形的上方
    【答案】B
    【解析】
    【详解】绘制生物图形,一般用3H铅笔,A错误;图中暗的地方要用削尖的3H铅笔点细点来表示,B正确;画图必须用铅笔,不能用圆珠笔,C错误;图形的名称写在图形的右侧,用尺引水平的指示线,然后注字,D错误。
    点睛:生物图的画法和要注意的事项有:
    (1)图的大小要适当,一般在稍偏左上方,以便在右侧和下方留出注字和写图名称的地方;
    (2)一般用3H的削尖的铅笔;
    (3)图中比较暗的地方用铅笔点细点来表示,不能涂阴影表示暗处;
    (4)字尽量标注在右侧,用尺引水平的指示线,然后注字;
    (5)在图的下方写上所画图形的名称。
    20. 将一粒小麦种子穿在铁丝上放到火上烧,烧掉的物质和剩下的灰烬分别是( )
    A 无机盐和有机物B. 有机物和无机盐
    C. 无机物和有机物D. 有机物和无机物
    【答案】B
    【解析】
    【分析】种子的成分包括有机物(包括淀粉、蛋白质和脂肪)和无机物(含水和无机盐)。种子中加热后碳化并可以燃烧的物质称为有机物,而加热后不可以燃烧的物质称无机物。
    【详解】有机物能够燃烧释放出能量,其中绝大部分能量转化为热量;种子中的水在种子燃烧的过程中,被气化成水蒸气,剩余的灰烬就是无机盐。因此将一粒小麦种子穿在铁丝上,放到火上烧,烧掉的物质及燃烧后剩下的灰烬分别是有机物和无机盐。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知道有机物是含有碳的化合物,能燃烧;无机物不能燃烧。
    21. 在一些案件中,警方锁定嫌疑人时最有效的方法是检查DNA。DNA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 )
    A. 细胞壁B. 细胞膜C. 细胞质D. 细胞核
    【答案】D
    【解析】
    【分析】1.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
    2.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性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3.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是流动着的,这利于物质交换,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
    【详解】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细胞核中具有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叫染色体,它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所以,DNA主要存在于细胞结构中的细胞核。
    故选D。
    22. 除病毒外,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 )
    A. 组织B. 细胞C. 器官D. 系统
    【答案】B
    【解析】
    【分析】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进行生命活动的基本场所。
    【详解】除病毒外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生物体由细胞构成组织,组织构成器官,器官构成系统,进而构成生物体。
    【点睛】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23. 把红苋菜放在沸水中煮几分钟,沸水变成了红色,说明红苋菜细胞被沸水烫死,细胞内物质流到了水中,如果把红苋菜浸到冷水中,冷水不会变成菜汤,这是活细胞的哪种结构阻止了物质的外流( )
    A. 细胞核B. 细胞壁C. 细胞膜D. 细胞质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
    【详解】A.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A错误。
    B.细胞壁在植物细胞的最外层,有一定的机械强度,使植物细胞具有一定的形状,具有保护和支持作用,B错误。
    C.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C正确。
    D.细胞质是细胞膜以内,细胞核以外的部分,是流动着的,这利于物质交换,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的主要场所,D错误。
    故选C。
    24. 马的体细胞中含有32对染色体,假如马的一个体细胞连续分裂3次,获得的新细胞数量和细 胞核内染色体数分别是( )
    A. 2 个,比原细胞减少一半
    B. 4 个,与原细胞一样
    C. 8 个,与原细胞一样
    D. 16 个,比原细胞增加一倍
    【答案】C
    【解析】
    【分析】细胞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染色体的数量在细胞分裂时已经复制,在分裂时,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新细胞与原细胞的染色体形态和数目都相同,故它们所含有的遗传物质是一样的。
    【详解】细胞的分裂是指一个细胞分成两个细胞的过程,一个细胞经过一次分裂,形成两个新细胞。两次分裂后,形成四个新细胞。1个细胞分裂N次后的个数是2N.因此一个细胞3次裂后,可以形成新细胞的个数是23═8(个)。因此一个细胞连续分裂3次,将得到8个细胞。细胞分裂中最重要的变化是细胞核中染色体的变化。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加倍,随着分裂的进行,染色体分成形态和数目相同的两份,分别进入两个新细胞中。这样就保证了通过细胞分裂产生的新细胞与原细胞所含的遗传物质相同。因此这些细胞的染色体数目相同。
    故选:C。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理解细胞分裂次数和个数的关系以及细胞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变化。1个细胞分裂N次后的个数是2N。
    25. 下列关于细胞生长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需要吸收营养物质B. 细胞的体积变大
    C. 细胞中的遗传物质不会改变D. 细胞可以无限生长
    【答案】D
    【解析】
    【分析】新分裂产生的细胞体积很小,需要不断从周围环境中吸收营养物质,并且转变成组成自身的物质,体积逐渐增大,这就是细胞的生长。
    【详解】细胞通过细胞膜从外界吸收营养物质,随着细胞体积的增大,细胞膜的表面积和细胞体积之比不断减小,细胞表面从外界吸收的营养物质相对减少,远远不能满足细胞体积增大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因此,细胞得不到足够的营养物质,就不再长大。细胞长到一定的大小就会进行分裂,分裂形成的两个细胞的遗传物质和原细胞一样,不会改变。
    故选D。
    【点睛】解答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知细胞生长的概念和过程。
    二、识图作答题(共15分)
    26. 仔细观察甲、乙两图,回答下列问题:
    (1)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图__________。
    (2)甲图中包含遗传信息的结构是____________(填名称)。
    (3)两幅图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____________(填字母)所示结构。
    (4)与上图中所示的植物细胞结构相比,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缺少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填名称)。
    (5)西瓜之所以甘甜可口,主要是因为西瓜的细胞液中含有较多的糖分。西瓜的细胞液存在于图中______(填字母)所示的结构中。
    【答案】 ①. 乙 ②. 细胞核 ③. C ④. 叶绿体 ⑤. E
    【解析】
    【分析】题图中:A细胞核,B细胞质,C细胞膜,D叶绿体,E液泡,F线粒体,G细胞壁。甲图是植物细胞模式图,乙图是动物细胞模式图。
    【详解】(1)除病毒外,所有的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所以,动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是图乙(动物细胞)。
    (2)细胞核内含有遗传物质,是细胞生命活动的控制中心,是遗传信息库。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所以,甲图中包含遗传信息的结构是细胞核。
    (3)细胞膜具有保护和控制物质进出的作用(选择透过性)。细胞膜将细胞内部与外界环境分开,使细胞拥有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细胞膜能让有用的物质进入细胞,有害的物质挡在外面,同时把细胞产生的废物排到细胞外。所以,两幅图中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结构是C(细胞膜)所示结构。
    (4)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具有: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液泡。所以,与上图中所示的植物细胞结构相比,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缺少的结构是叶绿体。
    (5)植物细胞的液泡内含细胞液,细胞液中溶解有多种物质,如或甜味或辣味的物质、色素以及糖类、无机盐、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所以,西瓜的细胞液存在于图中E(液泡)中。
    27. 下图是生态系统的组成图解,请补充完整。
    ①_________; ② __________;③________;④__________; ⑤___________。
    【答案】 ①. 生物部分 ②. 植物 ③. 非生物部分 ④. 消费者 ⑤. 分解者
    【解析】
    【分析】生态系统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组成。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植物、消费者--动物、分解者--细菌和真菌;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等等。
    【详解】生态系统包括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非生物部分包括阳光、空气、水、温度、土壤等,是生物赖以生存的物质和能量的源泉,为各种生物提供必要的营养物质和必要的生存环境。生物部分包括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生产者主要指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为自身和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物质和能量;动物自己不能制造有机物,直接或间接以植物为食,是生态系统中的消费者;分解者是指细菌和真菌等营腐生生活的微生物,它们能将动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物分解成无机物归还无机环境,促进了物质的循环。
    28. 如图是显微镜结构图和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数据,请据图回答:
    (1)在使用显微镜时,要想视野内出现的细胞数目最多,则应选择目镜、物镜的组合是编号_______,此时放大倍数为_______。
    (2)取镜安放后,显微镜对光需要调整图中的[_______](填图中序号)。若光线较暗,用反光镜的________(填“平面镜”或“凹面镜”)来对光。
    (3)看清物像后可略微转动________(填名称) ,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答案】28. ①. 第1组 ②. 50×
    29. ①. ⑤ ②. 凹面镜
    30. 细准焦螺旋
    【解析】
    【分析】图中:①目镜,②镜筒,③物镜,④载物台,⑤遮光器,⑥反光镜,⑦粗准焦螺旋,⑧细准焦螺旋,⑨镜臂,⑩镜座。
    【小问1详解】
    观察同一视野的同一部位:低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小,数量多、视野亮;高倍镜下看到的细胞大,数量少、视野暗。因此,要想看到细胞的数目最少,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是最大。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的放大倍数乘以物镜的放大倍数。可见,在使用显微镜时,要想视野内出现的细胞数目最多,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应该最小。第1组中,目镜5×,物镜10×,细胞被放大了:5×10=50倍;第2组中,目镜5×,物镜40×,细胞被放大了:5×40=200倍;第3组中,目镜10×,物镜40×,细胞被放大了:10×40=400倍。所以,应选择目镜、物镜的组合是编号第1组,此时放大倍数为50×。
    【小问2详解】
    显微镜的对光步骤是:转动转换器,使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再转动遮光器,把一个较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最后转动反光镜,在目镜中看到明亮的圆形视野。可见,取镜安放后,显微镜对光需要调整图中的[⑤]遮光器。反光镜能使光线通过通光孔反射到镜筒内。反光镜有两个面,平面镜和凹面镜,凹面镜能够聚光,可以使视野变亮,故当外界光线较强时用平面镜,当外界光线较弱时,用凹面镜来对光。
    【小问3详解】
    准焦螺旋是显微镜的机械部分,用来调节焦距。粗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大;细准焦螺旋使镜头上升或下降的范围小,能使焦距更准确,调出更加清晰的物像。 所以,看清物像后可略微转动细准焦螺旋,使看到的物像更加清晰。
    三、探究实践题(共15分)
    29. 如果你翻动花园、庭院中的花盆或石块,常常会看到一些身体略扁、长桶圆形、灰褐色或黑色的小动物在爬行,这就是鼠妇,又叫潮虫。当你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环境变明亮了吗?某同学对“光对鼠妇分布的影响”进行了探究,请你将他探究活动的过程写完整。
    (1)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吗?
    作出假设:_______。
    (2)制订和实施探究的方案:在铁盘内放上一薄层湿土,一侧盖上不透光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在铁盘两侧中央处各放5只鼠妇,观察鼠妇的行为。这样在盒里就形成了阴暗和明亮两种环境,从而设计成_____实验。
    (3)如果在铁盘两侧中央各放1只鼠妇能否可以得出准确的结论吗?_____,原因是______。
    (4)分析结果,得出结论:该同学对上述实验重复了5次,结果如表。
    结论:光对鼠妇的生活有影响,鼠妇喜欢在阴暗的环境中生活。 做完实验后,鼠妇应怎样处理?______。
    【答案】29. 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或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地方)
    30. 对照 31. ①. 否(或不可以) ②. 用一只鼠妇实验对象太少,偶然性大
    32. 将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解析】
    【分析】(1)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和交流。
    (2)对照实验是在探究某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对研究对象进行的除了该条件不同以外,其他条件都相同的实验。根据变量设置一组对照实验,使实验结果具有说服力。一般来说,对实验变量进行处理的,就是实验组;没有处理的就是对照组。
    【小问1详解】
    实验的假设不能随便作出,应有一定的依据,要根据已有的知识和经验针对提出的问题作出假设。结合题干信息可知,本实验的假设是“光会影响鼠妇的分布(或鼠妇喜欢生活在阴暗的地方)”,作出的依据是:花盆或石块下,常常会看到鼠妇,当搬开花盆或石块,鼠妇很快就爬走了。
    【小问2详解】
    一组对照实验中只能有一个变量,其它条件应相同且适宜,这样便于排除其他条件干扰实验。本实验“一侧盖上不透光的厚纸板,另一侧盖上透明的玻璃板”,形成明暗两种环境。因此,该实验的变量是光照(或光)。设计黑暗和明亮两种不同的环境是为了形成对照实验。
    【小问3详解】
    本实验所用鼠妇的数量要多一些,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其他偶然因素的影响,排除偶然误差。如果采集的鼠妇生病、或受其它非生物因素的影响、处于特殊生长时期等都会导致实验结论出错。所以,只用1只鼠妇做实验不行,鼠妇数量太少,难以避免偶然性,实验结果不科学。
    【小问4详解】
    要养成爱护动物的好习惯,保护动物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这样对于保护我们生存的环境非常有利。所以,做完实验后,应将鼠妇放回适合它们生存的自然环境中。
    30. 下面为某实验中学生物种类调查表,请分析回答相关问题。
    调查人:××× 班级:七年级(1)班 组别:六组 天气情况:多云转晴
    调查时间:2023.4.20 调查地点:实验中学初中部校园
    (1)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______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______。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______,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2)将表中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分类,分别是:空中飞行:_____陆地:______。
    【答案】30. ①. 方案 ②. 抽样调查 ③. 分析
    31. ①. 麻雀、燕子 ②. 丁香、柏树、海棠、蚯蚓
    【解析】
    【分析】1.调查法是指通过一定的途径,深入实际了解特定事物以获得第一手资料并完成科技活动的方式。调查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明确调查目的和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进行实地调查、记录调查结果、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等。
    2.调查法包括抽样调查和全面调查(普查),选择普查还是抽样调查要根据所要考查的对象的特征灵活选用。一般来说,对于具有破坏性的调查、无法进行普查、普查的意义或价值不大时,应选择抽样调查;对于精确度要求高的调查,事关重大的调查往往选用普查。可见,当调查对象特别多时,常采用抽样调查法;而普查法获得的数据更准确。
    【小问1详解】
    结合分析可知,调查时首先要明确调查目的和调查对象,制订合理的调查方案。调查的范围很大时,就要进行抽样调查。调查过程中要如实记录。对调查的结果要进行整理和分析,有时要用数学方法进行统计。
    【小问2详解】
    生物有多种分类方法,按照形态结构特点,将生物分为动物、植物、其他生物;按照生活环境,将生物分为陆生生物和水生生物等;按照用途,将生物分为农作物、家禽、家畜等。麻雀、燕子是鸟类,能够飞行;丁香、柏树、海棠是植物,蚯蚓是土壤生活的动物,它们都属于陆地生活的生物。
    31. 小马同学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操作,请回答以下问题:
    (1)制作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实验正确顺序为____(用图中序号和箭头表示过程)。④的操作目的是_______。
    (2)出现图A可能是图示序号_______操作不当,出现图A或图C视野可通过______来调整视野。
    (3)若要观察图B中的甲细胞,可往_______移动玻片。
    【答案】31. ①. ④→⑥→⑤→③→①→② ②. 保持细胞正常形态
    32 ①. ③ ②. 移动玻片标本
    33. 右上方
    【解析】
    【分析】制作口腔上皮临时装片的实验步骤,简记为:擦→滴→漱→刮→涂→盖→染。用纱布将载玻片和盖玻片擦拭干净,放在实验台上备用;滴一滴生理盐水在载玻片中央,目的是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原有形状;用凉开水漱口,以去除口腔中的食物残渣;用消毒的牙签在口腔侧壁上轻轻刮几下,取得口腔上皮细胞,再把牙签附有碎屑的一端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滴中均匀涂抹;盖上盖玻片,先用镊子夹起盖玻片的一边,让另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的生理盐水滴;然后轻轻盖上,避免出现气泡;染是指染色,把稀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直到染液浸润到标本的全部。
    【小问1详解】
    题图中,人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是:擦拭载玻片和盖玻片→④在载玻片上滴一滴生理盐水→⑥用消毒牙签在口腔侧壁上刮取口腔上皮细胞→⑤将牙签在生理盐水中涂抹均匀→③盖盖玻片→①用稀碘液染色→②用吸水纸吸取。可见,正确顺序为④→⑥→⑤→③→①→②。动物细胞没有细胞壁,口腔上皮细胞如果放在清水中会吸水涨破,因此为了维持口腔上皮细胞的正常形态,第④步骤需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生理盐水。
    【小问2详解】
    用镊子夹起盖玻片,让盖玻片一边先接触载玻片上生理盐水滴的边沿,然后慢慢放下,以免产生气泡影响观察。可见,出现图A(有气泡)可能是图示序号③盖盖玻片步骤操作不当。当出现图A或图C视野,影响观察时,可通过移动玻片标本来调整视野。
    【小问3详解】
    我们在显微镜下看到的物像是上下左右均颠倒的物像,所以我们移动玻片标本时,标本移动的方向正好与物像移动的方向相反。图B中,甲细胞的物像在视野的偏右上方,向右上方移动装片,物像会向左下方移动到视野的中央。
    四、分析说明题(本题共2小题,共20分)
    32. 李振声有“当代后稷”和“中国小麦远缘杂交之小偃6号”,成为中国小麦育种的重要骨干亲本,其衍生品种50多个,累计推广3亿多亩,增产小麦超过150亿斤。
    (1)与病毒的结构不同,“小偃6号”小麦是由_____构成的。
    (2)在“小偃6号”小麦的生长过程中,植株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无机盐等,这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_______。
    (3)“小偃6号”小麦开花结果,果实掉落会长成一株新的“小偃6号”小麦,这反映了生物具有_______的特征。
    (4)“小偃6号”小麦种子长出的是小麦,而不是水稻,这属于______现象;但每一株小麦之间也有差别,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这属于_____现象。
    【答案】32. 细胞 33. 营养
    34. 生长和繁殖 35. ①. 遗传 ②. 变异
    【解析】
    【分析】生物的共同特征有:①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②生物能进行呼吸;③生物能排出身体内产生的废物;④生物能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⑤生物能生长和繁殖;⑥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特性;⑦除病毒以外,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
    小问1详解】
    生物通常可分为五类:动物、植物、真菌、细菌、病毒,这五类生物中,只有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病毒结构简单,由蛋白质的外壳和内部的遗传物质组成。可见,与病毒的结构不同,“小偃6号”小麦是植物,是由细胞构成的。
    【小问2详解】
    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物质,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出自身所需要的葡萄糖、淀粉等有机物。动物不能制造有机物,只能从外界获取。在“小偃6号”小麦的生长过程中,植株需要从土壤中吸收水、无机盐等,这反映了生物的生活需要营养。
    【小问3详解】
    生物体在能够由小长大;生物体发育到一定阶段,就开始繁殖下一代。绿色开花植物的六大器官包括:营养器官(根、茎、叶)和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可见,“小偃6号”小麦开花结果,果实掉落会长成一株新的“小偃6号”小麦,这反映了生物具有生长和繁殖的特征。
    【小问4详解】
    遗传是指生物亲子间的相似性,变异是生物的亲代与子代之间以及子代的个体之间在性状上的差异性。可见,“小偃6号”小麦种子长出的是小麦,而不是水稻,这属于遗传现象;但每一株小麦之间也有差别,并不是完全相同的,这属于变异现象。
    33. 下图是小羊多莉诞生的过程示意图,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母羊A为多莉提供了________________,母羊B为多莉提供了细胞核。
    (2)“多莉”的长相最像______________羊,其性别是_____________(填“雄性”或“雌性”)。
    (3)这一实例说明,______________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4)请问“多莉”的产生有没有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_____________。
    【答案】(1)无核卵细胞
    (2) ①. B ②. 雌性
    (3)细胞核 (4)没有
    【解析】
    【分析】克隆又称“体细胞的无性繁殖”。在克隆羊多莉的培育过程中,由A羊提供去核卵细胞,B羊提供细胞核,C羊是代孕母羊,多莉的相貌与提供细胞核的B羊相似,说明遗传信息储存在细胞核中。
    【小问1详解】
    结合分析可知题图可知,图的母羊A为多莉提供了无核卵细胞,母羊B为多莉提供了细胞核。
    【小问2详解】
    细胞核中具有容易被碱性染料染色的物质叫染色体,它由蛋白质和DNA组成。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在克隆动物的过程中,谁提供了细胞核,克隆出来的生物就像谁。所以,“多莉”的长相最像提供细胞核的B羊,其性别是雌性。
    【小问3详解】
    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这一实例说明,细胞核控制着生物的发育和遗传。
    【小问4详解】
    不经过两性生殖细胞的结合,由母体直接产生新个体,这种生殖方式称为无性生殖。无性生殖主要种类包括:分裂生殖、孢子生殖、出芽生殖、营养生殖(嫁接、压条、扦插等)、组织培养和克隆等。所以,克隆又称“体细胞的无性繁殖”,因此“多莉”的产生没有经过精子和卵细胞的结合。生物




    铅的相对含量
    0.04
    0.16
    0.08
    0.32
    编号
    目镜放大倍数
    物镜放大倍数
    第 1 组
    5 ×
    10 ×
    第 2 组
    5 ×
    40 ×
    第 3 组
    10 ×
    40 ×
    环境
    第一次
    第二次
    第三次
    第四次
    第五次
    明亮
    0只
    1只
    3只
    1只
    0只
    阴暗
    10只
    9只
    8只
    9只
    10只
    生物名称
    丁香
    柏树
    海棠
    麻雀
    蚯蚓
    燕子
    数量
    3棵
    5棵
    2株
    很多
    较少
    4只
    生活环境






    相关试卷

    江苏省宿迁市新区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新区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1页。

    江苏省宿迁市新区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江苏省宿迁市新区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文件包含江苏省宿迁市新区教学共同体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docx、七年级生物答案docx等2份试卷配套教学资源,其中试卷共7页, 欢迎下载使用。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

    这是一份湖南省长沙市雅礼教育集团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生物试题,共7页。

    欢迎来到教习网
    • 900万优选资源,让备课更轻松
    • 600万优选试题,支持自由组卷
    • 高质量可编辑,日均更新2000+
    • 百万教师选择,专业更值得信赖
    微信扫码注册
    qrcode
    二维码已过期
    刷新

    微信扫码,快速注册

    手机号注册
    手机号码

    手机号格式错误

    手机验证码 获取验证码

    手机验证码已经成功发送,5分钟内有效

    设置密码

    6-20个字符,数字、字母或符号

    注册即视为同意教习网「注册协议」「隐私条款」
    QQ注册
    手机号注册
    微信注册

    注册成功

    返回
    顶部
    Baidu
    map